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精選26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9.04K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忙碌了一天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蒿枝壩村的村民,放下農具便匆匆擠進村裡的“科技小院”,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請教種植冬季馬鈴薯、油菜、林下三七的技術要領。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精選26篇)

“要選擇合格的脫毒馬鈴薯種薯”“拱棚可防霜避雨避病,減少農藥施用量80%”……面對村民們的各種問題,朱有勇耐心解答著,還叮囑團隊人員去田間給農戶示範操作。

這座被稱作“科技小院”的普通農家院落,是去年10月份朱有勇院士團隊進村幫扶後駐紮的“根據地”。院士、專家們從這裡開始,一步步解決村民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科學的指導、全程的服務使貧窮閉塞的蒿枝壩及其周邊村寨不再“孤立無援”。

朱有勇告訴我們,自從20__年中國工程院開始定點結對幫扶瀾滄縣,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村民們的錢包鼓了起來,種植、養殖產業壯大了起來,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結為親家 定點精準幫扶

瀾滄縣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__年,中國工程院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

定點結對幫扶工作開展以來,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等院士先後到瀾滄調研。去年11月,中國工程院“雲南院士專家行”工作組也來到瀾滄。院士們深入各鄉鎮、村、企業,用科技的力量把脈問診瀾滄脫貧攻堅工作,助推當地產業發展。同時,中國工程院還選派兩名幹部到瀾滄縣掛職副縣長和副鄉長,協助全縣做好示範基地建設和專案實施工作。

此外,院士們還相繼在雲南農業大學、瀾滄縣成立專家扶貧工作站和雲南瀾滄院士專家諮詢服務站。“兩站”著力推動“政產學研用”結合,促進院士、專家科技成果在雲南的推廣與轉化,為雲南省的科學發展提供戰略諮詢;依託雲南農業大學的資源優勢,組織院士專家有效開展脫貧攻堅專項行動;實施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打造精準扶貧示範區。

確定脫貧目標後,“把脈”產業發展就成了第一要務。接到任務後,朱有勇院士二話不說,帶著團隊迅速趕往瀾滄開始調研。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朱有勇”教授深入脫貧攻堅基層一線,掛鉤聯絡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全縣的扶貧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以林下種植三七等中草藥的做法成功帶動了當地森林資源的充分利用,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他將論文寫在了土地上,將“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運用到扶貧攻堅中。

深入基層,與群眾耐心交流。瀾滄拉祜族當地少數民族由於語言交流障礙且當地人民不願交流和溝通,導致瞭解情況進度緩慢。朱教授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獲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和歡迎。他科學地分析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溫度溼度等森林資源比土地多的得天獨厚的長板,也分析出了素質性貧困的短板。他鼓勵貧困群眾放平心態,不要因為貧困而害怕和羞愧。針對森林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他與自己的團隊在研究的基礎上,選擇了林下種植三七等中藥材進行試驗,經過驗收開始推廣,林下三七的種植有最初試點的5畝擴大到第二年的300畝,再到3000畝,不斷擴大林下三七的經濟效應。

開展培訓和指導,為貧困地區帶去產業發展技術和銷售渠道。朱教授讓來參加培訓的人員明確此行的目的是“通過學習自己富、帶動身邊的人富”,讓參訓人員堅定學習和掌握技術的決心和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種植技術和實地操作的學習中去。朱教授將產業和電商平臺向結合,為貧困地區規劃了一條產品直銷到消費者手中的渠道,避免了中間過程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他對自己科技成果撒在扶貧土地上深感欣慰,他說這是一個知識分子該做的和必須做的,是一種本職責任和使命,這種全新全意為國家、為人民的真心令人動容。

朱有勇教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和滿滿當當的收穫,為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彰顯出了其堅守黨員的信仰和使命,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勇於擔當作為,激勵更多的黨員幹部!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3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鉤聯絡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這眾多榮譽的背後,是他不忘初心,紮根基層,苦心鑽研的深刻體現。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後他曾說“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這種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獲得的一切榮譽。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4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所有扶貧工作者吹響的進攻號角。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朱有勇”。

朱有勇,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會種莊家的農民”,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成為人民群眾心中最美的“農民院士”。

為民謀福,他有著強烈的擔當精神。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要有擔當,他說:“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技扶貧上,在大山深處“最窮的地方”灑下一名老黨員的血汗。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特質,也是我們黨能夠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須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前,脫貧攻堅決勝時期,更是呼喚著共產黨人的擔當。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擔當精神,切實扛起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脫貧攻堅,他有著強烈的實幹精神。面對貧困,朱有勇並沒有絲毫猶豫,以實際行動開展科技扶貧。他立足貧區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紮根邊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把科研論文寫在了大地上。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實幹才能給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實幹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實踐品質和先進本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實幹精神,把所有對未來的希冀凝練在雙手之間。

作為奮進新時代的一份子,我們都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先進事蹟和擔當實幹的崇高精神,投身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為實現民族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5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取得了顯著成就。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可以說每一名黨員幹部在脫貧工作面前都應責無旁貸,都要盡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氣,拿出擔當,為脫貧攻堅做出貢獻。

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_年退休後,退而不休,發揮餘熱,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瀾滄縣扶貧。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這裡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他把“家”安在田間地頭,用5年時間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1500個村民,並讓村子擺脫了貧窮。11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題為《“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的報道,聽了他的事蹟,令人非常感動,值得每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黨員幹部學習反思,並實踐之、篤行之。

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

他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

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鉤聯絡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

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幹部和大學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輩人才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愛民情懷,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臺,把青春寫在中國大地上,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珍惜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奮鬥,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6

12月2日,朱有勇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多年來,他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已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

這是堅守初心的科研示範。

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不斷創新突破,從利用物種多樣性建立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體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樣性研究應用在三七、冬季馬鈴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檸檬等特色產業,每一項科研成果都讓農民得到實惠。

有人說,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總是難以割捨對土地的感情與牽掛。正如他所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7

紮根黑土地,他帶領團隊從零起步、艱難探索40年,為中國的萬里海疆修築了一道“海上長城”。9月29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中引起熱烈反響。“時代楷模、薪火相傳”“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網友紛紛留言點贊。

40年裡,劉永坦的團隊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30多人,成為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齊全的人才梯隊,建立起一支雷達科研“鐵軍”。從理論原始創新、到建立雷達站、再到實現裝備,這支“雷達鐵軍”追求卓越,始終堅持把重要的事幹到極致。

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埋頭苦幹,一待就是幾個月。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環境惡劣的廢棄民房裡揮汗如雨,常常通宵達旦。40年裡,劉永坦院士帶領他的團隊,初心不改、使命必達,硬是把冷板凳坐熱,為中國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8

“兩個孩子一落水之後,我就看到他,從大約一百米的地方飛跑過來,跳到水裡去救那個娃兒”

目睹了事發全過程的王顯才說,王紅旭把一個女孩救起來了,又去救那個男孩。

“如果當時他放棄救那個男孩,他一定存活得下來,但是我看他一直沒有放棄”

多虧了王紅旭老師,兩個孩子才得以倖存,王老師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警示,就是暴露出來的這個問題——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未成年人溺水等安全事件進入高發期。

很多學生經受不住水的誘惑,會三五成群的到泳池、河邊或一些開放水域游泳、玩耍,從而造成安全隱患,學生的'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

這就對教育部、學校、家長等社會各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防溺水安全教育,不容忽視!!!

王紅旭老師,救人英雄,一路走好!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9

華坪縣民族中學女教師張桂梅,是1996年8月從大理市調到華坪任教的。當時,她放棄了進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心中學(當時中心中學因沒有教室而實行一個學校兩個分點教學的辦法,七年級、二年級12個班在原七中校址、九年級年級8個班在原六中校址)。到中心中學後,她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的精力。

由於課時有限,她只有找別人休息的時間給學生補課、考試等。每天早晨7點她第一個走進教室,晚上10點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星期六、星期天,當人們都在休息娛樂時,卻正是張老師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她所任教班級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總是前後跑動著輔導,堅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她還用中午、下午、晚上,總之,抓住所有時機或全體或個別給學生補課、談心。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當時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裝置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誰都知道,在學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環。除了抓學生的學習外,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動向都得班主任親自抓,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班風、校風的好壞多取決於班主任工作的認真細緻與否。張老師調到民中後,就主動承擔了畢業班15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該班語文、政治兩個學科的教學工作,同時,還承擔了學校婦女工作、語文教研組研討工作及一些校務工作。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6月1日,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面對兩名兒童(一人五歲,範文參考網一人六歲)意外落水,重慶育才國小王紅旭老師丟下自己3歲的孩子,奮不顧身跳進長江進行施救。很快水裡的異常也引起路邊群眾的汪意,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幫忙救人。大家通過手牽手的接力方式,成功協助王紅旭老師把兩名兒童從水中救起,經檢查,兩名兒童生命都沒有大礙,可是王紅旭老師因為救起1名女童並將其遞給共同施救的同伴,轉身繼續營救另1名被衝入江中的男童過程中,迴游途中體力嚴重不支,瞬間被捲入江中,不幸罹難,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

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均為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喜愛。20__年以來帶領校田徑隊取得優異成績深受學生和同事的好評。王紅旭老師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通過對王紅旭老師先進事蹟的學習,我被王紅旭老師在危難時刻捨己救人、用生命託舉生命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著。王紅旭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英勇壯舉詮釋了“四有”好老師的深刻內涵,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要以王紅旭老師為榜樣,將王洪旭老師留給世間的“愛”謹記心間,將這份“愛”傳承,並用這份“愛”溫暖我教育的每一位學子,王洪旭老師雖然隨著冰冷的江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愛的火焰將永遠不滅,照亮教育系統每一位老師前行的路,工作總結範文引導中華大地每一位莘莘學子不斷前行。我亦將立足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不平凡的教育事業。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師德素養,以實際行動,心懷大我,無私奉獻,做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好老師。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11月16日 人民網)

盧永根是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20__年8月,因病在廣州逝世。他信念堅定、忠誠如山,入黨70年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矢志奮鬥,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奮進,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獻身科研、勇挑重擔,畢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為國家農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立德樹人、鞠躬盡瘁,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現代農業專家;他艱苦樸素、無私奉獻,始終堅持共產黨員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將積蓄880多萬元捐贈出來設立教育基金,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療教育事業,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範。

在盧永根的辦公桌上的一個筆記本扉頁,寫著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求真務實、廉潔自律的精神。作為基層黨員,我們要學習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為黨的事業而奮鬥作為人生最高目標。所以,我們要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以民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做到的。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所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從政者,只有“多幹一點”,才能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積極的感召效應;領導者,倘能“少拿一點”,既關乎人格風格,又關乎威信威望。道理明擺著,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領導的,能夠真正做到“多幹一點”“少拿一點”,群眾都會看在眼裡,自然服在心裡。這樣的領導幹部,腰桿才“硬”得起來,說話才“響”得起來,威望才“高”得起來。

盧永根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發乎於心,踐之於行”。盧永根院士將畢生積蓄捐獻給教育事業,對黨忠誠、不忘初心、報答黨恩,恪守崇高的人生追求,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值得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為大力宣傳學習孫景坤同志的先進事蹟,弘揚孫景坤同志的崇高精神,近日,振興分局永昌派出所開展向孫景坤同志學習的主題會議活動,全體民警向孫景坤老英雄致敬,學習他“堅持初心,無私奉獻”的英雄事蹟。

活動上,全體民警、輔警深刻學習孫景坤同志的英雄事蹟,並充分認識此次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公安機關的決策部署上來,積極學習借鑑孫景坤同志的優秀做法,努力探索適合本轄區的工作模式,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以此開展自查自糾,撰寫個人心得體會,深入查詢自身存在的問題,切實將工作落到實處,嚴格遵守各項紀律,增強規矩意識和責任擔當,全面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學習孫景坤老英雄同志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學習他甘於清貧、艱苦奮鬥的高尚情操,在任何時候都不居功自傲,不向組織提要求,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要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

會後,全體民警、輔警紛紛表示,要以此次學習孫景坤同志活動主題為契機,堅決貫徹“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不斷堅定信心,不斷強化履職盡責能力,紮實做好本職工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確保轄區治安秩序和諧穩定。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先進典型共產黨員盧永根的事蹟,感人肺腑,他道德情操高尚,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他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永葆初心,矢志不渝,真正詮釋了我們的入黨誓言,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代表著老一輩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他的辦公桌上的一個筆記本扉頁,寫著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求真務實、廉潔自律的精神。

作為基層黨員,我們要學習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為黨的事業而奮鬥作為人生最高目標。所以,我們要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以民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做到的。

作為基層黨員,我們更要學習他的“少拿一點”,正是這種廉潔自律精神,他一輩子出行坐公交,吃飯在食堂,家中的擺設,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即使當了校長,他也堅持不坐進口名牌小車,在住房、電話等待遇上不搞特殊。雖然我們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工作環境更好了,但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而仍要一如既往遵循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原則,切實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自覺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始終做到發奮圖強、勇於擔當、不懈奮鬥。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日前,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用光輝的一生生動詮釋了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身為教師,他傾囊相授,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身為學者,他紮根稻田,致力水稻遺傳育種研究;身為黨員,他無私奉獻,將畢生積蓄和遺體都無償捐獻給了科研和教育事業。

從“布衣院士”盧永根到深藏功與名的老兵張富清,從“環衛天使”李萌到“吃虧”書記李連成,他們的身上閃耀著同樣的光輝,傳遞著同樣的力量。

向榜樣看齊,要以人為鏡。榜樣是一個標杆、一面鏡子,以榜樣為鏡,能夠反映出榜樣的優秀品質,正視自己的不足。廣大黨員幹部要從榜樣的身上看到身為優秀黨員的標準,明白正確的是非得失,堅定個人的理想信念,增強自己的使命擔當,從榜樣身上受到的感染鼓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動力。

向榜樣看齊,要以德為鄰。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每一個先進榜樣身上都有著相似的精神品質。他們公而忘私,所以在其他人避之不及時勇敢站出來挑起重擔;他們堅定執著,所以能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克服常人看來不可能做到的挑戰;他們乾淨忠誠,所以能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牢記為黨和國家奮鬥終身的使命。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榜樣身上的優秀精神品質,激發心底的道德情懷,釋放強大的正能量。

向榜樣看齊,要以史為鑑。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既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又植根於中國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無窮無盡的先賢人物,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廣大黨員幹部要回望歷史、銘記歷史、見賢思齊、珍惜當下,更好的把握和創造未來。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蹟在師生朋友圈“刷屏”。“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動力,能讓劉永坦院士櫛風沐雨地堅守在雷達試驗站?學習完劉永坦院士事蹟後,我得到答案,那便是黨和國家的需要。我已通過研究生支教團的面試,明年將踏上西部支教之旅,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我想這是學習劉永坦院士精神的最好詮釋吧。”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曲佳璐寫下感悟。

為傳承以劉永坦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精神,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思維、領軍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20__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增設“永坦班”,由劉永坦院士領銜並擔任班主任。作為首屆永坦班學生,高若瑜倍感驕傲和自豪:“劉永坦院士在風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學習,科學報國’的樸素理想,在科研與生活條件困難重重之時勇往直前攻克技術難題,為祖國海防裝上‘千里眼’,在成就卓著之時選擇向更高目標砥礪前行,在榮譽加身時捐獻獎金為黨育人。他向我們詮釋,要做仰望星空、理想遠大的追夢者,做無畏困難、追求卓越的奮鬥者。”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的校長,中科院院士,在20__年3月,這位被病魔纏身的老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夫婦兩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於獎勵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教師。盧老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著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為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為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他不忘初心、忠誠如山的政治品格。盧永根同志有著70年黨齡,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對黨對國忠誠,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於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放棄在港舒適的生活,在黨組織安排下回廣州讀書並積極領導地下學聯工作。他始終保持崇高信仰,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是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矢志報國,在美國留學時,美國的親人曾竭力說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選擇學成歸來報效祖國。面對眾人的疑惑,他堅定地說,“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全省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對黨忠誠、堅守初心,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作為最高目標,以黨和國家需要為使命,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厚植家國情懷,始終篤定信念、胸懷祖國、胸懷人民,矢志不渝地奮鬥終身、許黨報國。

學習他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盧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範。他的辦公室設施簡單,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床、舊電視。從一線崗位退下來後,他還一直堅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學生一起在飯堂排隊打飯。他對自己近乎苛刻地節儉,卻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無私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將廣州花都祖傳的兩家商鋪贈與當地羅洞國小作為永久校產,商鋪租金收入全部用於學校獎教獎學;還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全省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修身立德、甘於奉獻,勤勉儉樸、淡泊名利,發揚傳承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和一心為公、不謀私利的奉獻精神,用模範行動展示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為民謀利、為民盡責。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7

萬里之外,剛剛輪換到位的中國第6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組織官兵觀看學習“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先進事蹟。步兵營教導員熊軍說,醫院船走出國門,給世界帶來健康,傳遞和平,增進友誼。維和步兵營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要特別注重向醫院船學習,履行好新時代我軍的歷史使命,築就和平長城,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它是和平友誼的使者,強軍報國的楷模。”20__年,“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第二次到訪吉布提時,時任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副兼紀委書記的米晉國曾參與了醫院船在吉的保障工作,親眼目睹當地華僑和民眾對醫院船的熱切期盼。“我們每一名海軍官兵都要奮楫爭先、中流擊水,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而努力。”海軍某部米晉國說。

在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蘇軍分割槽某邊防團,醫院船的先進事蹟引起了官兵共鳴。過達阪、蹚冰河、翻雪山,剛從海拔3982米巡邏歸來的庫魯木都克邊防連上士柴斌斌通過4G網路在手機上看到醫院船的報道。“我們邊防官兵一定要忠實履行戍邊使命,守好祖國的西大門。”柴斌斌說。

“和平不是一句口號,和平需要革命軍人通過艱苦實踐才能實現。”陸軍防化學院教授黃順祥長期從事核生化安全防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處理工作,他將相關技術“軍轉民”用於大氣汙染防治,經過5年持續攻關,提出了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整體解決方案。“向醫院船學習,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和平更加努力地工作。”黃順祥說。

正在進行跳傘訓練的空降兵某旅女新兵們,利用往返機場和空降場的間隙,通過“兩微一端”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展開學習討論。入伍前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師的女兵薛璐珈說:“作為一名空降女兵,我要和醫院船官兵們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地面苦練動作夯實基礎,到空中大膽離機翱翔藍天,為捍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圍繞“向醫院船學習,做獻身強軍實踐排頭兵”主題,武警河南省總隊漯河市支隊官兵深入展開討論交流,不久前剛領取醫師資格證的衛生員劉李寧說:“雖然我不能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但我立足本職崗位,潛心研究醫學,可以為身邊戰友服務。”

曾在南部戰區海軍服役的老兵鄢健頤在看完“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後留言:“海軍‘大白’太暖了!這就是真正的和平之師,她的每一寸甲板都寫滿愛的故事。”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8

“孫景坤同志在朝鮮守備戰鬥中,創立功績,業經批准記一等功一次,這不僅是個人的光榮,全軍的光榮,也是人民的光榮,祖國的光榮……”在已通體泛黃的“報功書”上,幾句鏗鏘有力的褒揚之詞,開啟了那一段塵封的歷史——

1948年,孫景坤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多次立功受獎;1950年,他赴朝作戰,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先後榮立一、三等功,回國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年他復員回鄉,深藏功名服務百姓,甘於清貧、堅守初心。

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的老複員軍人孫景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19

作為新時代中國的“名片”,和平方舟始終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傳揚和平、傳播友誼、傳遞愛心,幫助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認識中國軍隊。

“最開始,我覺得出國很新鮮,而國外民眾覺得中醫很神奇。”中醫陳明霞參加了和平方舟的第一次出國之行。那是20__年8月至11月,和平方舟首次走出國門,赴吉布提、肯亞、坦尚尼亞、塞席爾、孟加拉國5國訪問並提供醫療服務。

“太神奇了!真是太舒服了!”肯亞蒙巴薩警察阿布迪接受了中醫拔火罐治療,他看看玻璃罐子,再看看身上的火罐印,不由驚訝地說。

“拔火罐!拔火罐!”看阿布迪那麼著迷,陳明霞便教他中文發音。如今,陳明霞已4次走出國門、隨船到訪32個國家,既治療又教中文的習慣,也一直保持著。

在孟加拉國,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婦臨近分娩,命懸一線。在巨大風險面前,和平方舟婦產科醫生陳蕾走進手術室。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讓手術室外的孩子父親潸然淚下,當即為孩子取名為“中國”。

3年後,和平方舟再訪孟加拉國,這個名叫“中國”的小孩在家人陪同下,專程登船尋找恩人;7年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孟加拉國,小孩又與中國恩人重逢。

無獨有偶。20__年9月21日,和平方舟在首次環非洲訪問途中,為一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獅子山孕婦緊急實施手術,挽救了一個新生命。

“手術中,我們發現孕婦的羊水幾乎沒有了,胎盤也出現了大範圍鈣化,嬰兒臍帶繞頸一週……這種情況十分危險。”婦產科醫生胡電為產婦捏了一把汗。

這是和平方舟入列以來迎接的第6個新生命。“小傢伙出生在和平方舟,今天又是國際和平日,那就給他取名叫‘和平’吧……”孩子父母激動萬分,說:“感謝中國軍醫為我們搶回了一個新生命!”

時任獅子山總統科羅馬登船看望了“和平寶寶”母子,他說:“‘和平寶寶’給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帶來了新希望。獅子山人民感謝你們,希望和平方舟能很快回來。”

首次到訪東帝汶,總統盧奧洛偕夫人登船表達感謝,他說,和平方舟到世界各地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風範。

“時光有我,中國有我。”踏浪凱旋,和平方舟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再起航。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偉大征途中,和平方舟肩負國家使命,用一串串壯美航跡、一次次真情對話、一幕幕仁心大愛,擁抱世界,傳遞友誼,在全球舞臺上呈現新時代的中國風貌,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0

劉永坦院士是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也是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的典型代表。韓傑才表示,面向新徵程,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以劉永坦院士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科學家精神,矢志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培養更多傑出人才。全校上下將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業績,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信學院教授李楊是在劉永坦院士的指導和培養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才,多次作為宣講團成員面向師生講授劉永坦院士的事蹟,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作為我們身邊的榜樣,他身上折射出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在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跨越百年,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將堅守初心,接續奮鬥。”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1

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__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幹。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充實到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但是有些年輕幹部工作在農村,生活在城市,並不能安心的紮根基層,踏實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學習她以村為家、以村民為親人的思想覺悟,學習她“先當村民,再當村官”的工作理念,學習她不幹出一番成績誓不罷休的理想追求,端正態度,紮根基層,體悟磨鍊,在廣大的大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

學習她無私奉獻、服務群眾的精神。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沒有一點嬌氣和傲慢,她能走進群眾,她能和村幹部積極走訪調研,傾聽群眾的聲音和訴求,駐村幫扶日記裡記滿了各種各樣的村務小事,從農村低保、到水費電費,只要村民有需要,哪怕再小的事,她都在努力的去做。正像她經常性說的一樣“只要能為村民謀一絲利益,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難也心甘”。作為基層的黨員幹部就應該學習黃文秀的這種精神,牢固樹立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的服務理念,真正的從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詮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2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院士。他入黨70年來,始終堅守信念、甘於奉獻,教書育人,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矢志奮鬥。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信念堅定,永葆初心。1949年8月9日,年輕的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之後的日子裡,無論他是何身份,黨員的身份永遠高於一切,2020__年初,由於他長期住院,無法回單位參加黨支部活動,為了能每月交黨費、每月過組織生活。他向組織申請,在醫院建立“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每月黨支部成員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科研最新動態帶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堅持認真研究、學習。只有心中有信仰的人,腳下才會有力量。我們都應該學習盧永根院士的精神,向榜樣看齊,把對黨的忠誠植入靈魂,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安於清貧,甘於奉獻。20__年3月21日,盧永根及夫人徐雪賓捐贈畢生積蓄合計880萬餘元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他們不但把錢捐給華南農業大學,還把身體捐給醫學事業。但是盧永根夫婦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傢俱,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簡易的家當已經陪伴了他們半個多世紀。在入院治療前,年過八旬的盧永根夫婦家裡沒有全職保姆,都是自己打飯或做飯。捐贈時的慷慨與盧永根平時生活的節儉形成鮮明對照。我們要以盧永根院士為榜樣,心懷家國,安於清貧,無私奉獻,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貢獻一生。

專注科研,教書育人。盧永根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水稻遺傳資源、雄性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堅持雙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對於留學的學生,他都會找他們談心,告訴他們學成之後要回到祖國,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是他對青年學生的告誡。他說,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要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動力。幾十年來他一直初心不改,教書育人,這樣的精神和情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盧永根一生永葆初心,不慕名利,用赤誠之心耕耘祖國大地。他安於清貧,無私奉獻,默默育得青禾,讓蒼生飽暖。他專注科研,教書育人,為中華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教育啟迪。他雖然走了,但是他可貴的精神卻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3

盧永根自小家境優渥,隨著戰爭的到來,面對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19歲的盧永根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盧永根來到了廣州,跟隨丁穎院士從事稻作的科學研究,他用雙腳丈量大地,儲存了7000餘份稻種和科研資料。盧永根從事華南農學院院長以來,鞠躬盡瘁,一直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培養了一批學術骨幹和青年人才。盧永根自始至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勤儉節約,蠟炬成灰淚始幹,為熱愛的祖國奉獻了一生。黨員幹部應該學習盧永根院士身上這股頑強不屈,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盧永根院士上高山、下峽谷、披荊棘、踏草叢,為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楷模。黨員幹部要牢記自己的初心與使命,踏實肯幹,不畏艱難困苦,不搞形式主義,堅持群眾路線,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深入他們的心中,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解決與落實他們的難題與訴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工作作風。盧永根院士將自己的畢生積蓄都捐贈給了華南農業大學,他沒有選擇用這筆錢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切從簡的他反而將自己的積蓄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黨員幹部要嚴格執行中央的八項規定,不利用職務之便大吃大喝,收受高檔禮品,要做到兩袖清風,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杜絕沒有好處就不辦事的陋習,不在老百姓面前端架子,作威作福,向老百姓展現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黨員幹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蠟炬成灰淚始乾的奉獻精神。盧永根院士不僅將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捐贈給了教育事業,還決定將自己去世後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科研與醫學教育事業,他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黨員幹部要堅守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腳踏實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職,以集體利益為重,做好犧牲個人利益的思想覺悟,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4

廣西百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碩士生,畢業後本應有更好選擇的她選擇了回到家鄉做駐村扶貧工作,就是這麼一個年僅30歲的基層幹部,在回駐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說的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正是這麼一份“堅守、執著、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銘記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對本心的篤定、對本源的堅守、對本初的執著;始終,即自始至終、善始善終,就是對初心的矢志不移、對信仰的忠貞不渝、對使命的堅韌不拔。黃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設家鄉、報答鄉親。而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務群眾,紮根基層,不悔青春。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當年得到教育扶貧資助就讀於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畢業以後沒有想著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鄉。百色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黃文秀積極響應到基層建功立業的號召,投身到扶貧工作第一線。她堅持以村為家,把扶貧工作當成事業,駐村以後把幾乎所有個人物品都搬到了村裡。即便面臨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她總是面帶微笑、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作為駐村書記的她是我們基層選調生的楷模,作為大姐姐的她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的榜樣。

牢記使命,方能致遠。使命,是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詮釋、對責任的擔當。牢記使命,擔當實幹,敢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斷地奮鬥努力,才能實現遠大理想。黃文秀牢記脫貧攻堅的使命,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狀,她堅持用土辦法,對村內的貧困戶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並聽取民情民意。任第一書記的一年多來,黃文秀團結村“兩委”幹部,通過考察學習、請專家指導、挨家挨戶宣傳、黨員帶頭示範等方式,帶領群眾摸索並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這些產業,如今已成為百坭村的支柱產業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知重負重,成績斐然。而作為一名基層選調生,黃文秀的使命我們也將繼續承擔,像黃文秀一樣,努力成為紮根基層、奉獻青春的工作者,用點點滴滴的實踐築夢自己腳下的沃土,用青春的汗水奮鬥出鄉村的新變化。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初心賦予激情和動力,使命激發責任和擔當。黃文秀始終把初心銘記在心、使命擔當在肩,不畏萬險,不懼萬難。在基層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的我們要向黃文秀一樣,要學會以苦為樂,磨練意志,積累經驗,充實自己。作為基層的“排頭兵”、群眾的“服務員”,我們要想富而美,必須上趕爭!應該為夢想而努力拼搏。為了堅守今天,開創明天,敢想,敢拼,敢闖,敢幹,永不放棄,決不言苦。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5

11月10日,華南農業大學迎來110週年校慶。學校院士廣場上,盧永根的雕像前又多了不少鮮花。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這位華農功臣的深深懷念和崇高敬意。

就在3個月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走完了89年的人生歷程,安詳辭世,留下一筆筆豐厚而寶貴的科研和精神財富。作為我國作物遺傳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在多個領域立下首創之功;作為一名教授、校長,他悉心育人、慧眼識人,在華南農大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許多人以是盧永根的學生為榮;作為一名慈祥的長者,他將畢生積蓄全部捐出,獎掖才俊,澤潤後輩。

盧永根逝世後,他的名字獲得了更廣範圍的傳頌,他的敬業精神、大愛情懷、人格魅力凝鑄成一座高聳的豐碑,矗立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1930年,盧永根出生於香港。第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在全民族抗戰的戰火硝煙中,盧永根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941年,香港淪陷,還在讀國小六年級的盧永根被迫回到廣州鄉下避難。目睹離亂場景,經歷顛沛生活,救國圖強的信念猶如一粒頑強的種子在盧永根的心中逐漸生根發芽。

1949年8月,盧永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進入嶺南大學農學院學習,開啟了他與農業的一生情緣,也踏上了振興農業、強國富民的漫漫征程。1952年,作為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首批學生,盧永根有幸拜在著名農學家、教育家丁穎門下,自此與“稻”相伴。

20世紀60年代初,盧永根成功劃分中國水稻光溫生態型和氣候生態型的品種分型。70年代,盧永根將水稻矮生性遺傳方式和等位關係作為研究主戰場,將主要秈稻矮源分為2類4群。80年代初,他帶領研究團隊開展水稻質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基因分析,提出了“特異親和基”概念,首次構建出3箇中國原生野生稻種粗線期核型。

這些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成果,奠定了盧永根在國內外學界的重要地位,也為其帶來了個人成長道路上的更多機遇。改革開放後,他赴美國做訪問學者。那裡有他的多位親人,不少人勸盧永根留下來發展,卻被他婉言謝絕。在他看來,“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只有雙腳踩在祖國的大地上,盧永根才感覺最踏實;只有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盧永根才感覺最榮耀。即使年逾古稀,他仍然帶領學生翻山越嶺開展野外考察,只為找到更多未被發現的野生稻種。而正是因為這份執著,盧永根在老師丁穎收集7000多份野生稻種的基礎上,又找到了幾千份水稻種質資源。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正是深諳這個道理,盧永根將廣納英才、人盡其才,作為他在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3年任期中需要抓緊抓好的第一要務。上世紀80年代,華南農大出現人才斷層,職稱評定論資排輩等陳規陋習讓青年學者梯隊遲遲難以壯大。

針對這種局面,盧永根大刀闊斧在人才選拔和管理體制上進行改革。一批年富力強、能力突出的年輕人才獲得破格晉升機會。後來成為華南農大科研中堅力量的“八大金剛”,就是在盧永根主導的這場改革中完成了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龍門一躍”,其中5人甚至從助教直接升為副教授。除此之外,盧永根多次通過書信等形式“三顧茅廬”,最終為華南農大延攬了包括劉耀光、溫思美、彭新湘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人才。

為人才拓寬成長空間還不夠,還要讓他們有更多切切實實的獲得感,為他們提供更好科研條件和工作環境。辛朝安教授團隊在獸藥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盧永根一下撥出10萬元作為獎金。在30年前,這還是個“天文數字”。劉耀光是盧永根的學生,為了能夠使其安心科研,盧永根破例為他建了一座專門實驗室。通過大膽改革體制機制進而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市場活力,這樣的理念在華南農大深深紮根,並孕育出以“溫氏模式”為代表的產學研結合成功經驗。

20__年3月,華南農大旁的一家銀行,來了一位特殊的客戶。一位耄耋老人顫顫巍巍掏出一個紙包,拿出存摺,要求將裡面的錢全部轉到華南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賬戶。這位老人就是盧永根。存摺上的880多萬元,是他和老伴徐雪賓的畢生積蓄。而今,用這筆錢設立的“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正在延續著盧永根的心願,獎勵優秀教師,資助困難學生。

然而,這並不是盧永根的最後一次捐贈。20__年底,盧永根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一張卡片——志願捐獻遺體紀念卡。從“育人良師”到“無語體師”,盧永根用他最後的力量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家裡沒有值錢電器、沒有請過全職保姆、上下班不坐專車……在個人生活上,盧永根喜歡做“減法”,換來的是“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的“加法”。“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裡!”這是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獻給盧永根的深情禮讚。而在盧永根的筆記本上,留下的則是這樣一段座右銘:“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

2023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蹟個人心得體會 篇26

忠誠執著守初心,無私奉獻擔使命。6月29日,省委宣傳部在昆明舉行“雲嶺楷模”專場釋出會,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大力宣傳弘揚她的先進事蹟和崇高品格,激勵全省幹部群眾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學習,凝聚萬眾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鬥志。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後的時間裡,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住院接受手術。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臺上……

1997年8月,張桂梅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20__年,張桂梅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建院第一天,“兒童之家”就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僅有兩歲,最大的也才12歲。

20__年,張桂梅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級。這個班有的學生轉校,有的學生輟學回家,有些男孩子還在網咖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著會考臨近,張桂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她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有22名學生的會考成績在500分以上。

20__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當年暑假又從華坪“轉戰”昆明,雖然把各種證書、媒體報道都帶上了,卻仍被很多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辱罵她、驅趕她。

“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籌款期間,張桂梅累了就在路邊歇一會兒,渴了就討口水喝,餓了就啃幾口乾糧,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有人說,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以外,她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著說:“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裡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

20__年9月1日,在張桂梅的倡導下,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和社會各界捐助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開學了。女子高中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同時也在黨和老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開學那天,一些家長放聲哭起來,激動地喊出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全社會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張桂梅老師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但每一次,都沒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還是會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本來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過惡狗。一番撕咬後,看著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著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聲大哭。還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為是騙子,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口水吐到臉上。張桂梅為了心中那份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默默承受著。

辦校10年來,身患重症的張桂梅,與學生同吃、同住,陪伴學生學習。她親自走訪了1527名學生的家庭,還把捐給她治病的錢、獎金和工資,共100多萬元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

女子高中的大學聯考成績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名。從這裡畢業的八屆學生, 全部進入大學的殿堂, 實現了飛越大山的夢想。

參加工作以來,她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用初心和信仰,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一輩子對黨忠誠、一輩子為民奉獻、一輩子堅忍執著、一輩子於己克儉的大愛情懷。她總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為和學識起到先鋒引領作用。以共產主義信仰為辦學教育模式,改革創新鍛造了麗江教育史上的奇蹟,展示了銳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輝形象。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

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