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精選17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25W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

“怎麼把青山變成金山?怎麼把貧窮變成致富?你們來的目的就一個:自己富,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帶富,把全村人帶富!”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精選17篇)

在剛剛開班的新一期“院士專家扶貧培訓班”裡,朱有勇首次邀請了電商來講課,培訓老鄉們利用網際網路將綠色農產品賣出大山,60名學員全部來自瀾滄縣20多個鄉鎮,朱有勇還幫村民們配上了迷彩服,希望他們像軍人一樣要求自己。

電商培訓人員許紀鋒說:“他和學員其實是吃住都是在一塊的,也不斷和學員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一些需求和疑惑點,針對性的給他們進行一些指導。”

20__年開始,朱有勇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村民怎麼種馬鈴薯。從開山、整地、施肥到分級、包裝、銷售,每一個步驟都做到細緻地培訓。

瀾滄縣乍乃村民李黎:“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學到東西,學到這些東西以後自己受益了,可以幫助身邊的人。”

從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到冬早蔬菜、豬牛養殖……朱有勇帶領團隊前後共開設24個技能班,培養了1445名鄉土人才。

“直過民族主要是素質型貧困,所以科技扶貧非常重要,關鍵要有技術,把資源變成經濟,就能富起來,和大家一起同步進入小康。”

現在,朱有勇團隊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們都駐紮在扶貧一線,指導培訓農戶。瀾滄縣竹塘鄉黨委書記黃鎮感慨道:“受幫扶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實惠,樹立了科技致富和勤勞致富的觀念,經濟效益和觀念實現了雙豐收。群眾的精神面貌改變了,對脫貧致富有信心了。”

技能培訓班看似改變的只是群眾的生產方式,其實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改變。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點鐘都沒有人起床,現在一個看一個的,都是很早就起來了。”

村民的精神風貌發生變化,一個鄉村的村容村貌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瀾滄縣竹塘鄉鄉長龔老五告訴我們:

“我們老百姓自從朱院士來了以後,都不是以前那樣的生產生活方式了,跟著院士幹,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寨子空氣裡都充滿了花的味道。”

4年多來,在朱有勇帶動號召下,數以百計的專家來到瀾滄進行幫扶,他們把自己變成農民,贏得了農民的信任;農民變成他們,成為懂技術、能致富的“農業專家”,成為脫貧攻堅的“星星之火”,點燃帶動更多人掌握脫貧技能,而在未來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們也將成為最為堅實的力量。

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貧是科研和扶貧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動力。一定要認識到,我們沒有幹不好的事,扶貧攻堅沒有做不好。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帶動全社會力量幫助弱勢群體,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2

朱有勇,男,漢族,中共黨員,1955年11月出生,雲南箇舊人,我國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他幾十年堅持信念、學農愛農、潛心研究,開拓創新,把論文寫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成為老鄉們最喜愛的“農民教授”。

20__年,中國工程院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朱有勇主動認領了定點扶貧的任務,帶領專家團隊駐紮在竹塘鄉蒿枝壩,深入田間地頭、深山密林,深入研究當地自然條件,確定了“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幫助邊境直過民族儘快脫貧致富。4年多來,隨著冬季馬鈴薯優質高產新技術在這裡落地,曾經擱置的“冬閒田”變成“效益田”,大幅度提高了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為每戶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在未曾開發利用的思茅松林,堅持“不準施用一粒化肥,不準使用一滴農藥”的品質控制標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有機三七,為邊疆民族地區探索出一條依託科技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通過院士專家直接為農戶授課,讓1440名農民學到冬季馬鈴薯、林下三七、中藥材、冬早蔬菜等種植技能……

“把論文寫在雲嶺大地上,用田野實踐做最好的推廣”。成長於土地、根植於土地、收穫於土地,從農民子弟到院士,從院士到“農民教授”,朱有勇的大半生和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作為扶貧幹部,我們要以朱有勇為榜樣,始終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看實情、聽實話、看真貧,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好各項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等各項重點工作,真正把好事辦好、辦實、辦穩。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3

朱有勇同志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可以選擇在科研院所工作,但是他卻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中來,用科技為脫貧攻堅“助力”,幫助更多的困難群眾迅速的走出貧困。他堅守共產黨人的奮鬥底色,手把手地教當地村民種地,不怕苦和累,全身心的投入到脫貧事業上,他長期駐紮在脫貧一線,只要是群眾需要的技術和指導,他都是一一作答,通過幾年的努力,每畝地收入可達到近萬元,讓當地的群眾順利實現了脫貧,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更是脫貧戰場上的“衝鋒者”,面對困難,他百折不撓、屢次在田間地頭開展科研工作,就是想找到貧困地區最適合種植的植物,幾年裡,他幾乎沒有休息過,都是同群眾一起,勤於耕種。他是群眾心目中的“農民院士”,更是他們心中最值得信賴的人。朱有勇同志用科技改變了貧瘠的山村,甘於奉獻、忠誠為民,用實際行動點亮初心,踐行使命,為脫貧事業奉獻自己的畢生所學,堅持因地制宜、精準開方,是名副其實的“時代楷模”。

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服務人民,這是他的真實寫照。朱有勇同志致力於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他深知科技的力量是強大的,只要找準病症,就能實現有效的增收。他用科技改了困難群眾的生活,他被群眾親切的譽為“教書匠”,群眾對朱有勇同志心懷感激,他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的榜樣,我們要堅定的向朱有勇同志學習,成為移民有擔當、有膽識、有作為的共產黨員,為脫貧事業注入活力源泉。

朱有勇同志雖然已經65歲了,本可以頤養天年,但是他卻放心不下在水深火熱中的困難群眾,他堅持免費給老百姓使用種植技術,也把自己獲得的科學獎學金捐獻,只為讓困難群眾或者更多的技術,他用科技為脫貧“助力”,他的大愛必將激勵更多的脫貧攻堅幹部在一線埋頭苦幹,讓脫貧成效經得起考驗。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4

雲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雲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__年,瀾滄縣有13.93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其中拉祜族、佤族和布朗族3個“直過民族”貧困人口達11.1萬),貧困人口數量位列雲南省第4位。20__年,中國工程院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年富力強的“60後”院士朱有勇自告奮勇接下開始了定點扶貧任務,他帶著團隊長期駐紮在竹塘鄉蒿枝壩,走進田間地頭、深山密林開展實地調研,用科技扶貧幫助拉祜族脫貧致富。

竹塘鄉蒿枝壩村民一年只種一季水稻,有20萬畝的松林,卻沒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__元左右。通過對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科學分析,朱有勇和他的團隊發現這裡具備發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優越條件,種蔬菜、種土豆、養豬、養雞,一百天左右可以見成效,讓拉祜族群眾馬上見到效果,一個冬季一戶農戶種上三畝五畝冬季土豆就直接脫貧了;通過多次實地調研,他發現在瀾滄發展林下優質中藥材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瀾滄縣境內有大面積退耕還林的思茅鬆,在松林間的腐殖土裡可以種三七,這樣不會損害松林生長,不打農藥同樣可以解決三七感染病蟲害,該技術不佔農用地,生產成本低,價格高效益好……在學術界,朱有勇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研究的開創者;在農民眼中,他是一個最在行不過的莊稼好手,知農民冷暖、懂農民所想的貼心人;在自己眼中,他說自己不過就是一名農民教授。

朱有勇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弘揚朱有勇的大愛精神,像他那樣紮根脫貧攻堅一線,深入群眾融入群眾,用更大的幹勁去造福貧困群眾,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5

堅守報國初心,篤行奉獻承擔新使命。朱有勇出生於雲南省紅河州箇舊市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恢復大學聯考後他考取了雲南農業大學,與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悉尼大學完成專案研究後,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雲南農業大學,他說:“賓館再好不是家。國外條件再優越,也是為他人做事。我能回到祖國,為自己的家鄉做事,比什麼都有意義。”他永遠不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是農民的兒子,始終秉持著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踐行著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用實際行動和無私奉獻承擔起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事業的新使命。

堅守奮鬥初心,腳踏實地書寫新擔當。從農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到扶貧第一人,朱有勇始終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擔當,用矢志奮鬥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為了專心搞科研,他拒絕了雲南農業大學校長職務,一心撲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不斷致力於讓農產品更加綠色健康且高產。20__年,他又主動請纓到扶貧一線,帶領著1500名農民學生,用技術和知識指導他們利用冬閒田種植馬鈴薯、利用林下種植三七,並在人民大會堂當起了雲南“洋芋”的代言人。

堅守為民初心,紮根基層成就新作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是我們的不懈奮鬥追求,而讓人民吃飽吃好、吃出綠色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朱有勇的研究一直心繫百姓,始終把為人民服務和為群眾造福當成最大的幸福,用一腔赤誠,書寫綠葉對根的情意,他及團隊研發的兩項技術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的田間地頭,在減少農藥使用的同時提高了產量。他始終保持著與人民的緊密聯絡,紮根雲南邊疆,深入人民群眾和田間地頭,用產品帶領鄉親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農民教授”朱有勇將自己的個人夢融入到偉大復興的國家夢和民族夢中,把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融入到祖國的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事業之中,用矢志不渝的奮鬥書寫紮根農業、造福人民的初心,用初心踐行時代的使命和擔當,激勵新時代的我們繼續為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6

8月10日凌晨,受颱風“利奇馬”影響,李夏所在的荊州鄉,短短3小時降雨量接近100毫米。強降雨導致地勢低窪的下胡家村受災嚴重,山體隨時有塌方的危險。情況緊急,李夏和另兩個同事立刻趕去現場。

李夏把檢視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其他人,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並決定立即返回村裡商量對策。就在返回途中,他們遇到了正往家趕的村民胡日紅母子,娘倆回家的路要經過塌方地段。李夏不放心,當即和同事們調頭,護送娘倆到安全地帶後才離開。

然而此時,泥石流裹挾著塌方的石塊從山上猛然衝了下來。

而李夏也被大水沖走,消失在石門亭的河水中。

在皖南山區,突發災害常有。大學學習應急救援專業的李夏,每次都衝在前面。因為表現優秀,組織部門曾三次要選調他,但都被李夏拒絕,他想留在更需要他的基層。

出生在夏天的李夏,生命最後一刻也留在了夏天,他把人生的“盛夏”奉獻在了這裡。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7

人世間,貪婪的人最渴望金錢,世俗的人最倚重權力,不羈的人最看重自由。但是我想,人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健康,因為沒有健康就沒有了一切。而李桓英老人,用一生的時間來為麻風患者捍衛健康,成為麻風患者的守護神,如今她已將98歲高齡,依然奮戰在工作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執著與拼搏鼓舞著身邊的人。

其實,生命的價值在於拼搏,生命的活力也在於拼搏,生命在拼搏中獲得存在與發展,生命在拼搏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李桓英老人曾這樣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而再長的生命只為自己也將毫無意義。可以說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離開人類而獨自生存的。要使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就得造福於人類,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人類的發展中去。鷹擊長空,搏容乃大!如果沒有拼搏的勇氣,沒有嚮往藍天的心願,鷹就不能在天空翱翔,一展雄姿!

當然,拼搏意味著代價,不拼搏則意味著平庸。人因為拼搏而成功,也因為拼搏而充實。歸根結底,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會出於本能的需求而不停的拼搏。當進入了老年的時候,回首往事,留在腦海中的是因為拼搏而顯得珍貴和難忘的每一個日日夜夜。

苦心人,天不負。李桓英的實績得到了國際麻防界的高度讚譽。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事業卻是無限的。人生也只有每一分鐘都去拼搏才能獲得精彩,活得有意義,才能在拼搏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8

20__年6月4日,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滕啟剛於突發疾病去世,很遺憾這樣一位優秀的法官永遠離開了我們。滕啟剛同志就像一道光,用自己鮮活感人的事蹟為我們法院人上了一堂畢生難忘的課。這是一堂英雄課,英雄不曾遠去,英雄就在身邊;這是一堂信仰課,信仰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而是腳踏實地的付出,更是深耕於心的堅持。滕啟剛同志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一個政法工作者的赤膽忠心和無私無畏,我們應堅定捍衛司法公正的信仰,更應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9

她們是一群經常值夜班的護士。夜幕下,當別人在飯桌上觥籌交錯、高談闊論;在卡拉OK前高聲放歌;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釋放青春、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時候,我們卻守候在病房裡,守候在病人的身邊。處置急診病人、監護手術危重病人、一遍遍巡視病房。我們沒有固定的節假日,就連“五一”、“十一”也很難調到完整的假期出去走走。當離春節還有一兩個月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在掐算日子。算算除夕、七年級是否值夜班,不值班的暗暗高興,值班的無可奈何。

過年的時候,誰不想暫時放下工作,與家人、親朋歡聚,好好輕鬆玩兒一回。上夜班起床的那一刻最痛苦,甚至會想到為什麼會選擇做護士。夜裡巡視病房時,看著熟睡的病人及家屬,聽著那均勻的呼吸聲,都有點羨慕他們,就連那刺耳的打呼聲此刻也變得溫馨。每天能睡

個舒適踏實的好覺那真是一種享受,對我們來說更是一種期望。想想夜班接班後忙忙碌碌到下班也很充實,下夜班那一刻心情特別輕鬆甚至有點興奮,那是不上夜班的人無法體會到的。因為上夜班,所以更加珍惜不值夜班的夜晚,走走步行街,欣賞一下霓紅燈的絢麗,感受一下都市夜晚的情懷;逛逛超市,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心裡就很開心;看看電視、朋友聚會聊天,與家人團聚享受親情,當然也少不了看書充實自己,這一切都顯得悠閒自在。

每個女人都喜歡年輕、美麗的容顏、光滑細嫩的面板,有誰喜歡憔悴、面板暗淡、衰老和黑眼圈?可我們經常值夜班的護士經常會變成“黃臉婆”、“熊貓眼”。這時的夜班護士雖然沒有漂亮的容顏、光滑的面板,卻有自信的神情、讓人鎮靜的微笑、給人以安慰和鼓舞的話語、為病人減輕痛苦的技術,這樣的女人才是最美麗的。

一身雪白的衣裳,一對棕色的彎彎角,還有兩顆葡萄似的眼睛,構成了一隻可愛的綿羊娃娃,那就是我的“天使”。

天使”,“白衣天使”,你們兩個都在幫助人們解決痛苦,送給人們溫暖。我愛你,給予我安慰的“天使”,我更愛你,捨己救人的“白衣天使”。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0

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為一名新入職的紀檢監察幹部要把李夏同志當成一面鏡子、當成一個標杆,堅定信念,不斷學習,愛崗敬業,為民服務。

一要做到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忠誠,在黨言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如今卻成了他短暫但光彩一生的寫照。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牢記共產黨員的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決做到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

二要做到不斷學習、提升能力。作為一名新入職的紀檢監察幹部,要勤學習,認真學習《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監察法》、《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等黨章黨規黨紀知識;要多請教,多思考,多總結,掌握業務流程、理清工作思路;多動手,努力寫好各類方案、彙報、總結、報道等工作。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能力,儘快融入紀檢監察這個大家庭。

三要做到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學思踐悟,切實履行職責,要把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樹立夢想從踏實工作開始的觀念,讓愛崗敬業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迎著朝陽當思如何努力,踏著晚霞要問是否進步。剛進入紀檢監察系統不久,目前在黨風室工作,任務繁重,有些業務還不熟練,我要積極主動地向領導和同事請教。在工作中,要立足本職、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從點滴做起。力爭把平凡的事情一件件做好,把簡單的事情反覆做好,把瑣碎的事情用心做好。例如,做好市作風建設檢查反饋問題核實情況上報和卷宗收集整理工作,積極做好作風建設相關檔案的擬定、情況彙總等工作。

四要做到心繫群眾,為民服務。李夏同志在抗擊颱風“利奇馬”中,突遇山體塌方,英勇犧牲,年僅33歲,將寶貴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抗災搶險的路上,他舍小家為大家,在搶險一線,不顧個人安危,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黨員,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繫群眾,無私奉獻,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自覺配合委領導和同事做好作風建設檢查,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配合同事做好掃黑除惡督導整改和扶貧領域專項治理等工作。

五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都要有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銳意進取、樂觀自信;當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尋求解決的辦法,堅持不懈;消除浮躁,靜下心來做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我將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勉勵自己,堅定信念,不斷學習,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在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中踐行初心,展示一名紀檢人的擔當和使命。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1

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很榮幸在10月19日晚上參加了學習“最美奮鬥者”盧永根先進事蹟報告會。全體輔導員、全體學生黨員4000多人蔘加了報告會,盧永根夫人徐雪賓教授、女兒盧紅丁女士出席了現場。作為一個剛來到華農的學生,我總是想象著盧永根院士拿著飯盒和我們學生一起去食堂吃飯的樣子,那是多麼溫馨有愛的畫面!雖然盧永根院士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對黨忠誠、對祖國無限熱愛深深激勵了我。在盧永根院士生前祕書、農學院趙杏娟老師的回憶中,她幾度哽咽,我也溼了眼眶,盧院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著院士的崇高品格。作為一名學生,我需要做的就是始終忠於黨和人民,刻苦學習,將盧院士愛黨、愛國的精神和作風,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2

張桂梅在華坪的這些年,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自己從一個普通老師成長為聞名全國的人,先後獲得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國十大師德標兵、全國十佳知識女性、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黨的xx大代表、雲南省勞動模範、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雲嶺先鋒獎章等榮譽。作為一個充滿了正能量的模範和榜樣,社會各界千千萬萬的人們,都從她身上受到了精神激勵。多年來,一批又一批人來到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習張桂梅,體驗華坪縣女子高中的精神風貌。她也一次次走出校,走出縣門,走出省門,通過受邀外出演講、出席報告會、參加各級黨委會議、領取各種獎項,把張桂梅式的人間大愛灑向五湖四海,影響著全社會……

在華坪縣女子高中,在張桂梅的影響下,經過十年磨礪,形成了跟張桂梅一樣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一個教師團隊。教師緊緊團結在張桂梅的身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各項教育方針,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埋頭苦幹、無私奉獻,教師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日夜陪護著這群特殊的學生,立志要用實際行動把一屆屆貧困山區女孩送上好的大學,將這些貧困女生真正培養成為以繼承革命傳統文化,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這些老師當中,有的去昆明做手術出院回來,才請了兩天半的假就走了了講臺開始上課。有的懷孕七個月了還堅持講課、守早晚自習。有的摔斷了腿骨,上醫院做完接骨手術後,讓丈夫揹著到教室繼續上課。各種讓人感動不已的事蹟,在華坪縣女子高中層出不窮。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團隊,在張桂梅老師的帶動下,形成了女子高中如今的朝氣蓬勃與奮勇直前的局面。

華坪縣女子高中自建立十年來,已經有一千多人先後進入學校就讀,六百多人考上大學,走向社會,這些孩子已經圓了上大學的夢,在各自的大學裡堅守共產黨人的信仰,以能吃虧、能吃氣、能艱苦樸素、能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被大學的同學親切的稱為“女漢子”。一名考上重慶大學的孩子,每週都到敬老院照顧老人,一次在給老人表演節目時她演唱了《紅梅贊》和《繡紅旗》博得了敬老院老人高度讚揚,回校後同學纏著她教這兩首歌曲。目前有兩名女高畢業的孩子進入大學後,由於品學兼優被部隊直接招錄,一名在武警廣東某部服役,另一名在陸軍某部野戰部隊服役。在入伍時部隊領導問她們部隊的苦你們能吃嗎?她們堅定的回答說:能,從女高畢業的孩子有什麼苦都能吃。這樣的例子在畢業的女高孩子中枚不勝舉,她們的舉止言行釋意了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女高精神也使得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四處傳承。

隨著張桂梅老師的“名氣”越來越大,全省各地的學校、機關、企業、街道、社群經常邀請她出去做報告。面對鮮花和掌聲,張桂梅老師依舊保持著她作為一個老師的本色、一個女性的本色、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把她幾十年來從教、辦學、扶助孩子的感人事蹟,一件件、一樁樁如數家珍地講給千千萬萬的人聽。掌聲伴著感動的淚水,鮮花化為前行的力量,天南海北的人們被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所打動,華坪縣女子高中成為了改革開放程序中的新時代號角,吸引著人們去學習,去奮鬥。雲南省委、麗江市委、華坪縣委先後發出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的號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雲南日報等權威新聞媒體也對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展開了深入報道。張桂梅,一個人民老師的楷模的形象,一個新時代平民的人生航標的嶄新形象,正在全國人民的視野中,越來越鮮活,越來越生動。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張桂梅和她的華坪縣女子高中,在改革開放的新徵程中,伴隨著時代的腳步一路前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與時俱進的變化中,只有全身心投入基層教育事業的初心沒變,為了孩子們爭取一個美好未來的執著沒變,為了黨和人民的重託奉獻一切的宗旨沒變。如今的華坪縣女子高中,每天清晨五點鐘,張桂梅總是會按時起床,孩子們一路小跑的腳步聲總是會在女子高中的校園裡響起,這樣一群人,在每一次朝陽升起之前,爭分奪秒地跑過昨天,跑過今天,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3

呂_老師,他的事蹟我早已耳聞,未見其人時,便被他美好的品格所感動,而真正見到他,他的樂觀、幽默讓人動容,我原本以為,這樣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老師身上一定有很多悲情的東西,但是從他身上,只看出對美好生活、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與希望。是啊,真正熱愛教育的人又怎麼會悲情,有的只是對這份事業的無限嚮往。而他對學生的無私和奉獻更讓我在臺下數次紅了眼眶。一個老師能夠拯救一個學生,我們便可以稱之為偉大,而呂老師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孩子,是我們身邊最偉大的榜樣。正如呂老師的專題題目——不能讓任何一朵花在我的手中無聲地枯萎,我們一定要學習這種精神,不能讓任何孩子在我們手中誤入歧途,要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所以趁著我們風華正茂,趁著我們年輕,心中正燃燒著青春的火焰,一定要苦練基本功,掌握一套科學靈活而有效的教育教學技巧。當然,我們更需要修煉一顆充滿著大愛的心,愛我們耕耘著的三尺講臺,愛我們有時可愛有時又可恨的學生。

徐_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名老師,今年我有幸和她做了同事,看過她的視訊,聽過她的事蹟,我為她而心疼,為她而感動,更加感覺身邊有這麼的“最美教師”而如此幸福!

一個人的成長,從心開始。做任何事,“有心”和“無心”千差萬別。所有外境都是我們心靈建造的,所有外境,也會隨著我們的心靈去改變。對教師而言,如果我們認為教書是很享受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每件事都很有意義,我們就會滿懷激情去做。但是,如果只把教書看成一種職業,你要從中賺錢,獲取生存,可能你就會特別計較,如果帶著這種心態去工作,你可能就會度日如年。我們應該有自己做教育的“信仰”:教育在我們手上,我們要從中發現,除了掙錢,養家餬口之外更高的意義。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認識。

那麼,一個教師的意義和價值,到底體現在哪呢?——是讓學生的生命因你而動聽。錢理群老師的一句話:“中國小教師工作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成為青少年學生回憶中美好而神聖的瞬間。”於漪老師也曾經說過她自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其實,那些優秀教師和被我們熟知的名師,一輩子都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正是因為學習,才讓他們更加優秀,最終為我們熟悉。

教師的成長是對自身完整的不斷追求。波斯納提出了一個關於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謂“經驗”,就是經歷和體驗,所謂“反思”,就是隔一段時間,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的,這樣更可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些最美教師他們為什麼眼含熱淚,因為他們對教育這片沃土愛的深沉,我們為什麼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眼含熱淚,因為我們明白,是前輩們對教育這片沃土的熱愛,讓國家的教育和未來越來越好。

感謝你們的堅持,我們一定要和你們一樣,守護這片沃土,為國家的教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4

在20__年春運即將到來之際,1月16日,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釋出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舉行。

20__年以來,中央宣傳部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連續4年開展“最美鐵路人”評選活動。該活動已經成為激勵廣大鐵路幹部職工立足本職崗位、主動履職盡責的重要載體,成為社會各界瞭解鐵路、支援鐵路的重要視窗,產生了積極影響。

20__年獲得“最美鐵路人”稱號的共有10名先進個人,他們分別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機輛段動車組指導司機馮劍堅,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北車輛段檢車員陳向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工務段楊連弟橋隧工區工長李玉斌,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衡陽車務段衡陽站值班員王軍,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大連站客運車間值班站長劉曉雲,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朔州車務段宋家莊站業務主管薛勝利,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金鷹重工工程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王江,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運輸安全部副部長王久軍,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車體事業部高階技師張雪松,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政委鄭天海。

這些“最美鐵路人”全部來自鐵路基層一線工作的平凡崗位,是鐵路行業200多萬幹部職工的優秀代表。他們是勤勉務實的勞動者、腳踏實地的奮鬥者、樸實無華的追夢者。馮劍堅能嫻熟駕駛9大類28種機車車型,與復興號一起賓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陳向華30年安全檢車28.8萬餘輛,成了鐵路車輛檢修的技能大師;李玉斌矢志賡續紅色血脈,以實際行動延續祖孫三代60年守護英雄橋的責任與使命;王軍在鐵路行車第一線恪守標準不走樣,成為全路車站值班員中最年輕的首席技師;劉曉雲始終把旅客裝在心中,在平凡的客運服務崗位上贏得無數讚譽;薛勝利心繫“國之大者”,長年奮戰在大秦鐵路貨運主戰場;王江堅持不懈自主研發30餘種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多項產品走上高原鐵路,還走出國門,為“一帶一路”建設增光添彩;王久軍用滿腔熱血助力京張高鐵建設,為實現“精品工程智慧京張”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張雪松潛心攻關智慧製造,填補了高速動車組技術領域多項空白;鄭天海戰鬥在全路海拔最高鐵路公安派出所十餘載,用生命守護著站區安全……

釋出儀式現場播放了“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的視訊短片,從不同角度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先進事蹟、價值追求和工作生活感悟,展示了鐵路人在新時代新徵程中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同志為他們頒發“最美鐵路人”證書。

“最美鐵路人”的先進事蹟生動精彩、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鐵路職工代表紛紛表示,新時代中國鐵路領跑世界,鐵路人倍感自豪、重任在肩,要以“最美鐵路人”為榜樣,積極投身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生動實踐,埋頭苦幹、勇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立新功。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5

感受了十位同志的事蹟後,我被這些事蹟感動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國稅有這樣的幹部、勞模由衷感到驕傲,但對於以後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行動,決不能說報告完了事情就結束了,我們要更好地弘揚國稅勞模精神、讓勞模精神落地生根、盛久不衰。

第一,要無私奉獻,不要斤斤計較。無私奉獻和忘我勞動是多少年來勞模們最重要的品質,我就是要學習這種精神。無私奉獻是感情上的自願,是用任何物質也不可以衡量的一種力量,是我寶貴的精神財富,無私奉獻和無勞而獲針鋒相對,我必須鄙棄後者。

第二,要勇擔責任,不要扯皮推諉。責任對應著意義,沒有責任就沒有意義。勇擔責任是勞模精神的重要發光點。一個人要是對任何人任何事沒有責任,那他就活得沒意義,責任越大,意義就越大。我必須勇擔責任,認真踐行中央精神,能有作為、活得有意義,反之就是逃避責任、不敢擔當、混吃混合、庸庸碌碌,到頭來追悔莫及。

第三,要不斷的通過學習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技能,不斷地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使自己在組合素質能力上早日趕上前輩。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超越,在實踐中磨練意志,儘快成長為愛崗敬業、技能精湛、視野開闊的有用之才!

勞模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國稅勞模精神代表著國稅人光輝的道德風尚。我為國稅有這樣的勞模感到高興,學習勞模,就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服務納稅人的專業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鬥、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勇於創新、不斷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於奉獻、樂於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科學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國稅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絢爛,成功如燈火般輝煌;也許,只能是這樣,攀援卻不能登頂,奔流卻掀不起波浪。然而,我執著地信仰著我的事業,像綠葉信仰奉獻,像雄鷹信仰藍天。我忠誠於我的事業,像蠟燭忠誠於燃燒,像山石忠誠於屹立。為了國稅人的榮耀,我們拼搏;為了國稅人的信仰,我們奉獻。為人民服務不是口號,不是標語;為人民服務是敬畏,更是真誠。前輩的精神,是我們心中大的力量;模範的光芒,已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國稅的希望,從此放在我們堅實的肩膀。歷史的長卷徐徐展開,那濃墨重彩,絢麗奪目的篇章啟示我們:

如果,迷失了方向,向人民看齊;

如果,找不到出路,為人民服務。

因為,我們與人民血脈相連!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6

觀“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後,我感觸良多,一部分出於對先進模範的敬仰;另一部分出於對鐵路人的敬畏,更知背後的艱難酸楚。

默默無聞,卻依舊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不懈追求,展現出他們昂揚向上的激情;愛崗敬業,時刻謹記著鐵路人的重任。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八個字是他們的真實寫照。面對責任勇於擔當,雖身處平凡崗位,依然兢兢業業,這便是“低調”;面對難關不膽怯、不畏懼,關鍵時刻迎難而上,這便是“高調”。

他們皆來自基層,是萬千鐵路人的精神縮影。

線路受阻,多少日夜防洪搶險,面臨生死考驗,他們依舊衝鋒在前。

一票難求,無數遊子返鄉無路,為使萬家團圓,他們攻克無數難題。

蝸行牛步,舊時車緩長路漫漫,今日高鐵飛馳,他們重振大國雄風。

我作為一名基層鐵路職工,雖不能縱觀大局、指點江山,但可儘自己綿薄之力,為鑄造交通強國的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我們新時代鐵路人必將煥發出嶄新的活力,以飽滿的熱情、勤懇的作風、紮實的行動去共同實現中國鐵路事業騰飛的夢想。

致敬時代楷模朱有勇先進事蹟學習有感 篇17

劉永坦,男,漢族,1936年12月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雷達與訊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始終致力於我國對海遠端預警技術研究和裝備發展,為祖國築牢“海防長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國內開展新體制雷達研究,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他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甘為人梯、獎掖後學,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榮獲20__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__年被評為“最美奮鬥者”,20__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入選“3個100傑出人物”。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