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精選18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48W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

一部視訊短片讓王婭的音容笑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她的故事讓人記憶猶新。“時代楷模”“改革先鋒”張黎明講述了學習王婭先進事蹟的體會。前不久,張黎明獲得了天津市“海河工匠”榮譽稱號,並將2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於國家電網創新工作。他說:“王婭大姐的善行義舉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就是要接力她的愛心、傳承她的品質,激勵公司廣大幹部員工為公司的創新、創造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精選18篇)

甘肅受助學生練盼盼、任希志通過視訊表達了對王婭阿姨的思念之情。張寧寧來自甘肅省鎮原縣大山深處,是一名受資助的大學生。她在報告中說:“王婭阿姨,您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無限的溫暖,我們將把您的愛心永遠傳遞下去!”

據介紹,國網天津電力正在對接興華青少年基金會,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目前,國網天津電力全體員工共募集善款157萬餘元,用於今後三年資助甘肅靈臺一中150名高一年級貧困學生和30名考上大學的寒門學子。

為了傳承王婭的奉獻精神,該公司啟動了“電網之光·王婭愛心”志願服務專案。專案包括“光暖稚子心·王婭愛心進校園”、“手拉手”幫扶務工子弟、“心連心”關愛特殊兒童等活動,結對特困學生,定期為孤殘兒童送去關愛。通過“面對面”播撒愛心種子、“點對點”重走助學之路等活動,為寒門學子提供精準幫扶等。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2

王婭一生粗茶淡飯、節衣縮食,得知身患絕症後決定放棄治療把節省下來的醫療費、名下唯一房產和自己的遺體無條件捐出奉獻出全部的光和熱。在生命的盡頭,她說“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她燃盡自己,把個體的助人情懷轉化為人間大愛,用真情資助寒門學子實現求學夢想,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為全社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各級工會要將學習王婭先進事蹟與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結合起來,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活動結合起來,採取多種形式廣泛組織學習宣傳,推動王婭的感人事蹟和高尚品格廣為人知、深入人心,引導廣大職工對標先進、見賢思齊,迅速掀起向王婭學習熱潮。廣大職工要深入學習王婭先進事蹟,以實際行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態度,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立足本職崗位做貢獻,勇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和追夢人,為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3

5月30日(後天)上午10:00,王婭先進事蹟報告會將在國網天津電力舉辦,人民網天津頻道將全程直播。生動鮮活、感人至深的故事,帶您重溫“中國好人”“天津市道德模範”王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大愛情懷。

今年以來,國網天津電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黨組重要要求和新時代發展戰略,將學習“中國好人”“天津市道德模範”王婭的強大精神動力落實到保持安全生產穩定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來,公司幹部員工決戰“1001工程”、攻堅“變革強企工程”,大力推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

為深入學習王婭精神,弘揚榜樣正能量,凝聚爭當“四個先鋒”的磅礴力量,進一步激發廣大幹部員工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的壯志豪情,特聚焦基層一線,講述公司員工學習榜樣、看齊榜樣,在專業專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奉獻愛心、助人為樂的故事,打造一支電網鐵軍,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4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婭卻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處於癌症晚期依然捐資助學,病危之際依然思考著如何奉獻自己的剩餘價值,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堅持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燃盡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婭的行為告訴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會收穫快樂,學會幫助別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為幫助別人,才使他們真正的不平凡。雖然生活樸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對於人生的追求,無不讓人動容,也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助人,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她的所作所為,喚醒了許多人對高尚人格的嚮往,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會責任感,每一位瞭解了王婭故事的員工都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愛心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王婭所做的一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同時作為基層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5

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物,更無從談何為人民公僕。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做好人民公僕。

不忘初心,源於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古代先賢們都能認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為共產黨員,更應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我黨執政最大的底氣,是祖國蓬勃發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人民群眾謀幸福,是一個黨員應該時刻銘記於心的。正是因為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時刻牽掛著人民群眾的利益,黃文秀在看到天氣預報之後,想到的是駐村地點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危,毅然返回駐地去幫助當地群眾抵禦自然災害。

不忘初心,給人以無所畏懼的力量。正是因為堅定不移信仰社會主義,許多黨員同志才會一直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無私付出。當面對狂風暴雨的時候,黃文秀同志並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踏上支援貧困村民的道路,在趕赴駐村地點的途中,還不忘聯絡同事,詢問村民的受災情況。

作為駐村書記我們一直堅守在工作第一線,在工作中能深刻的體會到基層工作的艱辛與艱難,要想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不但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牢記人民的利益,更需要我們學習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以她為標杆,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作為。學習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要像她一樣不忘初心,自覺為民造福。“不忘初心,始做人民公僕” 是一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需要一生為之奮鬥的話語,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始終把群眾裝在心裡,事事想著群眾。要始終心繫群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如果我們中多一些黃文秀一樣的好黨員,好同志。相信人民會更幸福、祖國會更加繁榮昌盛!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6

葉連平老人一生熱愛教育事業,“痴迷”三尺講臺,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淡泊名利,傾盡心力、財力自辦留守兒童之家,努力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

“我希望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撥出去的……”樸實而又豪邁悲壯的話語,令人動容,更讓人敬佩。

90歲高齡的葉連平老人,一生熱愛教育事業,“痴迷”三尺講臺,在每天1個小時的課堂教學中,渴了,抿嘴脣忍住。累了,扶桌角堅持。從不中途間斷休息,這節“課”整整上了30年。

每次站在三尺講臺上,都會精神矍鑠為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英語課。由於聽力下降接近失聰,他只有戴著助聽器上課,竭盡全力大聲講課,生怕有學生聽不到或聽不清楚而跟不上進度,也儘量聽清孩子們的每一句話。長期以往用壞了好幾個助聽器,而把助聽器聲音設定到最大帶來震耳欲聾、身心疲憊的痛苦沒人知道。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7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接續奮鬥,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娘娘宮街道邰屯村利用黨的生日為契機,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重要指示精神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引導廣大村幹部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奔走一線傾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扶貧書記黃文秀犧牲了!這個用生命堅守初心的共產黨員,在連夜驅車趕回駐村點的途中遭遇山洪,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30歲。黃文秀說過,走出鄉村的人肯定有部分要回來建設家鄉的,她就是屬於走出後又義無反顧回來的那一小部分。一年前,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把希望帶給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拼盡全力。這個原本在村裡人眼中,不相信能幹出什麼事來的年輕的丫頭,為百坭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犧牲令百坭村村民無比痛心,也讓無數人為這個不曾謀面的年輕姑娘落下眼淚。

黃文秀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典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驕傲,是廣大黨員學習的榜樣。在她犧牲後,被追授了“全國脫貧攻堅模範”“時代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後是對黃文秀始終體恤群眾困難,全心全意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的肯定。在脫貧攻堅事業上,像黃文秀這樣熱血付出而又默默無聞的共產黨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本可以在城市中紮根,卻始終不忘家鄉人,選擇了紮根基層。在群眾需要的時候,他們始終衝在前面,始終牢記為民的宗旨,全身心地投入到幫助群眾、服務群眾中去。

黃文秀走了,但她堅定的信念、忠誠的品質、甘於奉獻的精神,充分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使命擔當。駐村滿一週年時,黃文秀的汽車裡程表恰好增加兩萬五千公里,她為此寫下感言:“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一年的“長征路”凝聚著黃文秀的辛勞,見證著黃文秀的奮鬥,黃文秀的公僕之心、忘我工作的精神,是一種向上的力量,定將激勵著後來人接棒前行。

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黨員,要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學習黃文秀的忘敢、勤勞、熱忱,學習那種因心繫父老鄉親義無反顧投身基層的不改初心,更要學習黃文秀始終艱苦樸素、保持本色、啃硬骨頭,把困難扛在肩上的使命擔當。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需要許許多多的黨員幹部在各項事業中揮灑熱血,在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黃文秀”,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個人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8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滾的驚豔裡,總是浸透了迎擊磨難、戰勝挫折的淚腺。

當62歲的盲人推拿師朱麗華因為鉅額捐資助學再次被媒體聚焦時,人們驚奇地發現:

雖然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著自己的雙手,在佈滿荊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於市區斜西街313號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內11個平方米的一間房、一張床、一位盲人靠著一雙手艱難起步的推拿診所,如今已經擴充套件到467平方米、20個床位。“朱麗華”三個字則已成為嘉興市盲人推拿界響噹噹的品牌;

她以愛為源,以心引心,帶著殘疾人朋友向著光亮那方,學著堅強,帶著理想,不斷強壯自己逆風的力量。她的麗華推拿診所讓100多名殘疾人朋友擁有了謀生的技能,不但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而且還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隊;

她用“行”示範,做光明的舉燈人,哪裡有使命的召喚,哪裡就有她積極的回聲。抗震救災、扶貧幫困、救死扶傷……她總是以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她憑著一雙手的起早貪黑,支撐起480多人次貧困學子的求學夢想。從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一直到現在,累計捐款333萬元。

作為一名追光者,她是無所畏懼的;作為一名造光者,她是積極有為的;作為一名發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溫暖的。這就是盲人朱麗華的光明世界。

當追光者:“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人生給了我一雙看不見的眼睛,我依然用它來尋找光明。”朱麗華說,她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會黑暗。

18歲,這是朱麗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這一年,只剩下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徹底失去光明。從此,五彩繽紛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記憶裡、想象中、夢境裡。無邊無際的黑暗,讓她在此後的7年時間裡,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與掙扎中。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儘管時隔40多年,那時的彷徨、那時的無助、那時的絕望,對朱麗華來說還清晰如昨,“我偷偷攢了60多粒安眠藥,藏在枕頭套裡,準備隨時與這個世界告別。後來,護士來打掃房間時發現了,直接把枕頭套拿走。她也沒戳穿我,只是此後再給我安眠藥時,要求我當著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緊了對我的照顧。”

深烙於心的苦痛記憶,最後化作奮進力量的轉折點,是在1983年。這一年,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向張海迪學習,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廣播裡報道張海迪的長篇通訊《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朱麗華喚醒了、感動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癱,沒有進過校園,還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國語言,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我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為什麼要等死?”千萬次的追問,朱麗華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話激勵自己,“一個人要奮鬥,內在的力量才是永恆的,總是依靠別人鼓勁是不會長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20__年10月12日,朱麗華終於見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這個時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國殘聯主席,而朱麗華因為自強自立、樂於奉獻被推舉為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

從1983年起,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不再待在家裡孤影自憐,而要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勇吃螃蟹的盲人。

儘管爺爺是老中醫,儘管當一名醫生是她從小的嚮往,但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學習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為她看不見,不知輕重,碰疼了患者的身體,讓患者有點慍怒。這個時候的她才知道,要學好推拿,對於她來說是關隘重重!

當一名合格的推拿師,就需要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在對的地方用對了力量,病人才會感到舒適。這對普通人來說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盲人。為了掌握推拿技術,朱麗華反覆練習,揣摩每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她還經常聽廣播,努力學習中醫知識。手練得拉傷還打了石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腫脹痠痛,但她沒有就此鬆懈。她反覆琢磨穴位的精準度,以及每一個部位受力的強度,細細體會什麼樣的病灶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病人才會發出滿意的讚歎。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我朱麗華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1986年,學成歸來的朱麗華,被分配到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她的精湛技術不但讓她贏得了眾多回頭客,還伴隨著一傳十、十傳百的口口相傳,迅速在嘉興市區開啟局面。

《病殘兒童的福音》《治療腦癱二十二例》《推拿療法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腦癱九十二例臨床報告》等論文的相繼刊發,讓越來越多的嘉興人忽然發現,朱麗華的推拿實踐,已經昇華為理論,指導並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我終於不再是家人的累贅了!”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朱麗華把所有的委屈、無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淚下。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這樣的證書。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當造光者:“讓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樣走出黑暗”

經歷過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經歷過絕望,才懂得絕望中那一絲光亮多麼珍貴。

如今的麗華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有人問:“朱醫師,你的診所就業大門為什麼獨獨為盲人而敞開?”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喜歡將心比心。她覺得隨著推拿診所的美譽度日增,讓自己好好地活著,已經不成問題。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唯一。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她想通過診所營造的光亮,讓更多盲人在頹廢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與朱麗華相伴了28年的吳阿姨說,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會是啥模樣?兩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懷著同是天涯淪落人、再難也要相攜著手闖出一片天的心境,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裡把我帶到哪裡,用心關照著我,比自己親姐妹還親。我比較笨,朱醫師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啥也看不見的我不被拋下,多虧了她帶著我、推著我。”吳阿姨說,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的生活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正常人活著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8年來,已經有100餘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師,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嘆,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著,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說,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著自己。”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的豁達與堅毅,感染並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幹了16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他輾轉於各個醫院之間,醫生們都說治癒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著柺杖走路了……“20__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說,搬家柺杖不要忘記了,他說,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麼時候不用的,我哪裡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說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後,也學習推拿按摩,現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著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裡工資最高的“頂樑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拯救靈魂於黑暗之中!

當發光者:“我要當好新時代的光明使者”

命運以痛吻了朱麗華,而朱麗華報之以歌。如今的朱麗華已不滿足自己是一個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當一個發光者,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陰鬱中賜予別人光亮。

朱麗華在嘉興推拿界聲名鵲起,是她的推拿醫療技術給腦癱患兒帶來福音。而她與腦癱患兒結緣,純屬偶然。1988年4月,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名患有病毒性腦炎後遺症的男孩找到她:“朱醫師,幫幫忙,這孩子四歲了還不能獨自坐立,我們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醫院,都說這病,難醫!你這裡有啥法子?哪怕是緩解一下病痛,也謝天謝地!”

本來就對聲音極其敏感的朱麗華,從這對夫婦的苦苦哀求裡,聽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那種絕望。她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當年的父母、當年籠罩在全家人頭頂上的哀傷。

“我能不能幫幫他們?我應該盡我所能幫幫他們!即便沒有療效,也可以用我的熱情回饋給他們溫暖。”曾經的經歷,讓朱麗華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她決定用手中僅有的技術——推拿,盡力幫這對夫婦、這個家庭撥開烏雲。

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麗華根據孩子的病情和經絡走向,不斷創新推拿方法。奇蹟也在她的嘔心瀝血付出中出現了:持續推拿兩個月,孩子會爬了;第五個月,孩子能扶著牆走了;第八個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萬謝中,朱麗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醫道的崇高與偉大。好的醫師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責任和擔當照亮許多曾經傷心絕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寬慰滋潤許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靈;像一團火,用大愛點燃許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熱情。

她說:“小孩站起來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中國就少了一個殘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負‘醫師’這個稱謂!”

她的確沒有辜負社會對她的期待、患者對她的信賴。31年來,她治療的308例腦癱患兒,總有效率達90%以上,部分腦癱患兒甚至能與正常孩子一起上學,還有25例小兒哮喘病人經過她的治療無一復發……“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熟悉朱麗華的人用這句話來描述她與病人及其家屬相處的常態。面對每一個患者,朱麗華以對生命的敬畏、對醫術的精益求精、對每一次穴位的精細把控,為艱難前行的他們努力點亮生命的明燈!

其實,腦癱治療是世界級難題,發病的原因千差萬別。曾有朋友這樣對她說:“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讓每一位前來就診的人稱心如意。何必這麼累呢?”

朱麗華總喜歡用一個故事作答:“大海剛退潮時,沙灘上留下了淺淺的水窪,裡面有一群小魚在苦苦掙扎。有個孩子一條條把它們撿起來,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過來說:誰還在乎那一兩條小魚,這麼多,你扔得完嗎?小孩沒有停手,邊重複著動作邊答: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每一條都希望自己能迴歸大海。我想,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撿魚的小孩一樣,多救治一個,社會的負擔就少一個,世間的歡快就多一分!”

朱麗華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個體的力量雖然如螢火之渺小,但只要匯聚起螢火蟲之光,定能光芒萬丈,照亮一片美麗的精神天空!也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幾十年來,只要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腳底下的這塊土地需要,凡有召喚,她必率先響應、帶頭踐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顧大局、識大體,彰顯當代共產黨員的新魅力:

1990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當於奉獻出了兩個月的薪資所得;

20__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她二話沒說捐款1萬元;

20__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動交納了10萬元“特殊黨費”,說是無論如何要為抗震救災奉獻綿薄之力;

每年的寒門學子結對,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萬元,結對46名寒門學子;

……

朋友問:“朱醫師,你對自己吝嗇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腳上那雙新布鞋只花了20多塊鈔票還嚷嚷著嫌貴,對國家、對別人卻那麼慷慨。你的錢都是血汗錢,靠平時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積攢的,何苦呢?值得嗎?”

“不能這麼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個盲人,能有今天發光發熱的機會,也是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讓我去培訓,幫我安排了工作,後來又藉著改制的東風,盤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診所,帶著一群盲人朋友過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給予的光亮,還要讓自己成為發光體,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這樣的我才不負紅船旁共產黨員的稱謂!”朱麗華說,我們雖不像太陽那樣光芒萬丈,讓光輝溫暖萬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個發光體,用真誠、純粹、善良和寬廣,讓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朱麗華總害怕給他人帶來麻煩。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她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說:“活著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最是尋常見真情,最是細節顯品格。因為不幸,朱麗華的眼睛從光明走向黑暗;因為自強,她的心靈從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進靈魂,把信念化為行動的力量,帶著夢想追光,帶著情懷造光,帶著使命發光,在最平凡的崗位展現堅毅與自強的力量,傳遞奉獻與擔當!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9

20xx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隊以3:1戰勝塞爾維亞隊,時隔20xx年再次奪冠,為中國隊奪得了最提氣、最具含金量的一枚金牌。主教練郎平,隊員朱婷、丁霞、魏秋月,以及所有將中國女排精神在奧運會中徹底貫徹的女排隊員們再次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中國女排用旺盛的鬥志和對勝利的渴望詮釋著頑強拼搏的體育真諦,天道酬勤是這支女排的註腳,我覺得女排精神帶給當下企業有以下幾點啟示:

1、不設計結果,做好當下

郎平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女排的里約奧運征程中,正是因為隊員們沒有去設計結果,所以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全力以赴面對困難,一點點的往上衝。這對於所有運動員都是一個特別好的鍛鍊和經驗,對她們今後的生活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積累。”

在當下浮躁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媒體失去了“做好當下”的覺悟。急功近利的目標遮住了看清當下的雙眼,忘記了做好每一個階段自己該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漸漸地變成了浮躁的大環境裡浮躁的一份子。

不管是品牌還是媒體都必須找回初心,在前進的路上腳踏實地,不去設計結果,做好當下能夠做好的每一件事,追求完美的過程就是完美的結果。羽翼豐滿,何愁不能展翅千里?

2、永不放棄,追求每一分鐘

恆心和毅力是支撐著中國女排摘得桂冠的力量源泉。如果中國女排在半決賽時因為前期的落後、觀眾的噓聲而放棄,我們就不會看到今天綻放著拼搏光彩的中國女排。

對於我們也是一樣,如果當時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時因為資金的匱乏、朋友的嘲笑而放棄了自己夢想,那我們現在就不會有融入了我們生活每一個角落的阿里巴巴商業帝國。

永不放棄,就算到了最後一分鐘也拼盡全力,這樣才有可能在這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成為一股脫穎而出的清流。

3、摒棄浮躁,所有的困難都是比賽的一部分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所謂的計劃來進行,我們在前進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出現了突發的困難或變數而給自己找到放棄的理由。但其實所有的困難都是人生大賽中的一部分。

本應早上九點的比賽延遲到晚上十點,對戰東道主的比賽中觀眾一面倒的呼聲,這些都沒有讓堅韌的中國女排給自己找鬆懈的藉口,因為她們很清楚,所有的困難都是比賽的一部分。

不管是內容的製作還是企業的競爭都是這樣,只有將未來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難都視為征程的一部分,摒棄浮躁,直面一切困難,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給出消費者真正想要看到的精神產品。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0

周秀芳何許人也?為何獲此殊榮、引來那麼多關注?她就是年逾古稀,卻長期紮根深山播撒希望的浙江省寧波市退休教師!

據報道,20__年以來,周秀芳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來山區支教助學,用大愛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點燃了夢想之燈、用真情在大山深處根植下一棵棵幼苗,為貧困地區脫貧架起愛心之橋、為邊遠山區的明天播撒希望種子。

為此,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她為——“支教奶奶”!

說是奶奶,名副其實,因為周秀芳已經72歲的高齡,而且對待非親非故的孩子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孫子都還要好。

“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離子,千里馳援湘西南。年逾古稀,二次奉獻支教扶貧,三年募款建九校……”這是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評選活動組委會給周秀芳的頒獎詞。

如今,3年時間過去了,對周秀芳來說,改變的只是年歲的增長,還有不斷重新整理的希望國小數量,不變的永遠是那種支教的真誠情懷和對貧困地區的真心幫扶!

說起周秀芳在漵浦的支教故事,得從一個意外開始。

20__年春節期間,正在貴州支教的周秀芳聽到朋友講起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老師被艱苦的條件嚇跑了,孩子們沒有一間像樣的教室學習。

周秀芳不大相信。眼見為實,便萌生了到北斗溪鎮實地看一看的想法。

經過連續20多小時的路程顛簸,周秀芳從東海之濱的寧波來到海拔900餘米的漵浦縣北斗溪鎮桐林國小。

回憶起當時那一幕,她說那是永遠也忘不了的情景:“當天下著雪,17個孩子圍坐在3個火盆前,聽一位拄著柺杖、當地口音很重的老教師講課,孩子們小臉凍得發紅,渾身瑟瑟發抖。”

看到這一幕,周秀芳流下了心酸的淚水,深深觸動了內心最柔軟的那根弦,她當即決定留下支教,並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孩子們建所明亮整潔的學校。

一次探訪,從此成為一生牽掛。就這樣,周秀芳與漵浦結下了不解之緣,與大山裡的孩子過上了朝夕相處的生活。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1

20xx年3月31日,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涼山的春天才剛剛來臨,滿山豔紅的杜鵑正散發著馨香。然而火災突如其來,年輕的消防戰士們為了肩上神聖的使命,為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兌現了消防戰士的誓言,為了忠誠的信仰,用青春年華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譜寫出一曲烈膽忠魂的英雄讚歌,演繹了一闕感天動地的生命贊禮!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地區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楊達瓦、鄒平、捌斤在內的30名撲火英雄犧牲。經統計核實有27名同志系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指戰員。27人中有幹部4人、消防員23人。漢族22人、滿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畲族1人。1980年後出生1人,1990年後出生24人,20xx年後出生2人,年齡最小為20xx年7月出生。共青團員11人,青年7人。

四川涼山起大火,周邊村民四處躲,消防隊員不畏灼,衝上山坡下山谷。三十勇士鬥火魔,火魔近身不退縮,青春四射眾小夥,英雄一生如此短。可知英雄有何索,像那騾子將物馱,為了美麗大中國,捨身忘死獻自我。

三十位逆火英雄、烈士的名字是:趙萬昆39歲 ;蔣飛飛29歲;張浩29歲 ;劉代旭23歲;幸更繁21歲;程方偉22歲;陳益波21歲;趙耀東22歲;丁振軍22歲;唐博英26歲;李靈巨集22歲;孟兆星20歲;查衛光22歲;郭啟20歲;徐鵬龍19歲;周鵬22歲;張成朋20歲;趙永一20歲;古劍軍22歲;張帥20歲;王佛軍19歲;高繼塏26歲;汪耀峰26歲;孔祥磊29歲;楊瑞倫22歲;康榮臻20歲;代晉愷24歲;楊達瓦43歲;鄒平49歲;捌斤47歲。

一個又一個閃亮的名字,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寧,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了國家財產,為了人民的生命,勇士們義無反顧,奮然前行。烈火吞噬著生靈,噴出的不是水,而是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去留肝膽兩崑崙,烈士雖長眠,但英雄的事蹟卻感天動地。作為過上幸福生活的晚輩們,在清明節的時候,應該深切緬懷他們的豐功緯債,寄託哀思,將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傳承下去,英雄烈士安息吧!

對於我們活著的人來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也是有限的。我們不僅需要愛惜光陰、珍愛生命,更要知曉人的生命不在乎年齡的長短,乃在乎活出意義。逆火英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我們向你們致敬!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2

9月18日,以朱麗華為原型的音樂小品《春暖花開》登上了南湖區道德模範表彰晚會的舞臺。音樂小品中,年輕的“朱麗華”和年老的“朱麗華”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對話。演出感動了現場觀眾,掌聲伴著淚水經久不息。

該劇的編導是嘉興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南湖區戲曲家協會主席、南湖區文化館研究館員倪玲芳。有多年主題創作經驗的她,一看到朱麗華的故事就燃起了創作的慾望。9月初,她開始創作,通過時空對話、內心外化的方式表現了朱麗華自強自立、樂於奉獻的人生,生動地詮釋了“首創、奮鬥、奉獻”的紅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

“朱麗華歷經坎坷,鳳凰涅槃,不但從黑暗中走了出來,還在黑暗中為他人點燈。”倪玲芳告訴記者,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磨難,失去光明的朱麗華被張海迪的事蹟激勵,如今朱麗華的事蹟也將激勵其他人,如果每個人心中都能存有光明,社會就充滿了正能量。

倪玲芳希望,即使是沒有見到過朱麗華本人的人,也能從小品中瞭解朱麗華,向她學習。接下去《春暖花開》將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文藝巡演中亮相。

10月16日,在嘉興大劇院舉行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在朱麗華18分鐘的報告過程中,真實鮮活的故事感人至深。“朱麗華身殘志堅,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我們,她的精神讓我們深受鼓舞。”當天,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蹟報告會,海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費曉義和桐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範瑜都情不自禁地為朱麗華鼓起了掌,在她們看來,優秀的浙大學子朱麗霞已經在傳遞朱麗華的信仰和初心了,“這也激勵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去努力克服,斬除荊棘,不把困難當困難,堅定理想,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從一個報告廳到另一個報告廳,這段時間,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在禾城大地廣為傳頌,在榜樣的力量帶動之下,各行各業的人紛紛向“大寫的朱麗華”致敬,希望用行動不斷向她靠攏。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3

“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庫爾班·尼亞孜。”當這樣的評語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響起時,庫爾班·尼亞孜熱淚盈眶、百感交集。他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更沒有祖國邊疆地區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

庫爾班·尼亞孜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小校長。他20xx年如一日,在祖國邊疆地區推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用教育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座通向現代文明的橋樑。

父親為他取名“庫爾班”,是希望他做一個像庫爾班·吐魯木一樣的人。

“毛主席曾接見過庫爾班·吐魯木大叔,因為他愛黨愛國、甘於奉獻,我也要向他學習,成為新時代的‘庫爾班’。”庫爾班·尼亞孜說。

庫爾班·尼亞孜是依麻木鎮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因為沒有語言障礙,大學畢業後,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可當他回到家鄉,看到的卻是鄉親們貧窮的面貌和落後的思想。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帶著患病的孫女去藥店買藥。他告訴老奶奶,孩子需要進一步治療,卻遭到了老奶奶的斥責:別人是妒忌我的孩子漂亮,遭到了詛咒才變成這樣。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

“語言不通是制約邊疆地區發展的最大障礙,決不能讓它再困擾下一代,必須要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庫爾班·尼亞孜說。

20xx年,他拿出全部積蓄60萬元,在依麻木鎮創辦了幼兒園和國小。

學校自行編寫中華文化教材、開設國學課堂、設立孔子像、教孩子們讀唐詩、唱京劇、練書法……庫爾班·尼亞孜要讓孩子們從小在心裡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加深他們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20xx年來,他創辦的依麻木鎮國小為近100個家庭困難的學生免除學費,累計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

庫爾班·尼亞孜說:“我們的教育事業,就是要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識改變命運。”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4

20xx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張海迪的故事感動了大江南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當時年僅26歲的嘉興盲人朱麗華,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勵下,自強不息,在黑暗世界裡創造了一份光明的事業。

然而,朱麗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見到張海迪,零距離聆聽她的教誨。昨天,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參加了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嘉興賽區的活動後,晚上7時40分,抽空在嘉興國際奧林匹克酒店12樓,與朱麗華坐在了一起。

兩個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年齡僅相差2歲的女性,一見面,都顯得十分激動。張海迪坐在輪椅上,精神飽滿地望著身旁的朱麗華,談人生、談學醫、談心得,時而細聲細語,時而開懷大笑。

第一次現場聽到張海迪的聲音,朱麗華腦海裡立即浮現1983年聽廣播的情景。“您的聲音和故事,很快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朱麗華動情地說,由於意外事故,一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少女,五彩繽紛的世界從此變成了無法抹去的黑色,是張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她挑戰自己,戰勝困難。

20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朱麗華憑著頑強的毅力,認真學習鑽研按摩技術,自學成才取得大專文憑,成為一名中醫師,並且熱心傳幫帶其他盲人從事推拿工作。經過10多年的努力,她將推拿診所辦得紅紅火火,還解決了10多名盲人的就業問題。從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計治療的患者已達17萬餘人,有百餘患兒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來。

聽了朱麗華的經歷,張海迪十分開心,並回憶起自己15歲時,隨父母學習鍼灸和行醫的經歷,她意味深長地說:“盲人心裡應該有個太陽,永遠樂觀面對生活。”朱麗華也感慨地說:“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說話間,兩人都開心地笑了。

當了解到朱麗華如今不僅是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還是市政協委員,並先後獲得嘉興市殘疾人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等各種榮譽時,張海迪連連稱讚。

談話很快就超過半小時。作別張海迪,走出門外的朱麗華仍顯得十分激動:“這半小時將是我人生的一大財富,我將永遠珍藏,繼續努力,多為殘疾人事業貢獻力量。”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5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物質匱乏,女排五連冠,激發了我們身處艱難卻不甘落後的勇氣和信心。即將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生動展現了這個橋段。歷經90年代成績下滑,再到“兩起兩落”重奪奧運冠軍,中國女排用頑強的意志證明了什麼叫永不言棄,什麼叫團結一心。“女排精神”逐步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勵著一代代人為國家爭光、為人民建功。今天,中國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轉變,步入了更為自信從容的發展階段。“女排精神”依然在國人心中激盪,它是國家直面挑戰、贏得更大勝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團結拼搏、永不放棄的優異表現,既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又為這種自信不斷輸入新動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對於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來說,發展之路註定不會輕輕鬆鬆。繼續發揚包括“女排精神”在內的民族精神,堅定自信、敢於勝利,頑強拼搏、永不言敗,不懼任何風險挑戰,戰勝一切困難,才能以大國心態更加從容走向未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不僅是中國女排姑娘們的目標,更是每一箇中國人為之奮鬥的目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這樣的精神激盪,讓我們不能不熱淚盈眶。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6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滾的驚豔裡,總是浸透了迎擊磨難、戰勝挫折的淚腺。

當62歲的盲人推拿師朱麗華因為鉅額捐資助學再次被媒體聚焦時,人們驚奇地發現:

雖然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著自己的雙手,在佈滿荊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於市區斜西街313號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內11個平方米的一間房、一張床、一位盲人靠著一雙手艱難起步的推拿診所,如今已經擴充套件到467平方米、20個床位。“朱麗華”三個字則已成為嘉興市盲人推拿界響噹噹的品牌;

她以愛為源,以心引心,帶著殘疾人朋友向著光亮那方,學著堅強,帶著理想,不斷強壯自己逆風的力量。她的麗華推拿診所讓100多名殘疾人朋友擁有了謀生的技能,不但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而且還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隊;

她用“行”示範,做光明的舉燈人,哪裡有使命的召喚,哪裡就有她積極的回聲。抗震救災、扶貧幫困、救死扶傷……她總是以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她憑著一雙手的起早貪黑,支撐起480多人次貧困學子的求學夢想。從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一直到現在,累計捐款333萬元。

作為一名追光者,她是無所畏懼的;作為一名造光者,她是積極有為的;作為一名發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溫暖的。這就是盲人朱麗華的光明世界。

當追光者:“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人生給了我一雙看不見的眼睛,我依然用它來尋找光明。”朱麗華說,她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會黑暗。

18歲,這是朱麗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這一年,只剩下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徹底失去光明。從此,五彩繽紛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記憶裡、想象中、夢境裡。無邊無際的黑暗,讓她在此後的7年時間裡,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與掙扎中。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儘管時隔40多年,那時的彷徨、那時的無助、那時的絕望,對朱麗華來說還清晰如昨,“我偷偷攢了60多粒安眠藥,藏在枕頭套裡,準備隨時與這個世界告別。後來,護士來打掃房間時發現了,直接把枕頭套拿走。她也沒戳穿我,只是此後再給我安眠藥時,要求我當著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緊了對我的照顧。”

深烙於心的苦痛記憶,最後化作奮進力量的轉折點,是在1983年。這一年,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向張海迪學習,樹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廣播裡報道張海迪的長篇通訊《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朱麗華喚醒了、感動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癱,沒有進過校園,還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國語言,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我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為什麼要等死?”千萬次的追問,朱麗華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話激勵自己,“一個人要奮鬥,內在的力量才是永恆的,總是依靠別人鼓勁是不會長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20xx年10月12日,朱麗華終於見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這個時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國殘聯主席,而朱麗華因為自強自立、樂於奉獻被推舉為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

從1983年起,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不再待在家裡孤影自憐,而要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勇吃螃蟹的盲人。

儘管爺爺是老中醫,儘管當一名醫生是她從小的嚮往,但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學習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為她看不見,不知輕重,碰疼了患者的身體,讓患者有點慍怒。這個時候的她才知道,要學好推拿,對於她來說是關隘重重!

當一名合格的推拿師,就需要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在對的地方用對了力量,病人才會感到舒適。這對普通人來說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盲人。為了掌握推拿技術,朱麗華反覆練習,揣摩每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她還經常聽廣播,努力學習中醫知識。手練得拉傷還打了石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腫脹痠痛,但她沒有就此鬆懈。她反覆琢磨穴位的精準度,以及每一個部位受力的強度,細細體會什麼樣的病灶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病人才會發出滿意的讚歎。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我朱麗華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

1986年,學成歸來的朱麗華,被分配到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她的精湛技術不但讓她贏得了眾多回頭客,還伴隨著一傳十、十傳百的口口相傳,迅速在嘉興市區開啟局面。

《病殘兒童的福音》《治療腦癱二十二例》《推拿療法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腦癱九十二例臨床報告》等論文的相繼刊發,讓越來越多的嘉興人忽然發現,朱麗華的推拿實踐,已經昇華為理論,指導並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我終於不再是家人的累贅了!”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朱麗華把所有的委屈、無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淚下。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這樣的證書。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當造光者:“讓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樣走出黑暗”

經歷過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經歷過絕望,才懂得絕望中那一絲光亮多麼珍貴。

如今的麗華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有人問:“朱醫師,你的診所就業大門為什麼獨獨為盲人而敞開?”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喜歡將心比心。她覺得隨著推拿診所的美譽度日增,讓自己好好地活著,已經不成問題。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唯一。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她想通過診所營造的光亮,讓更多盲人在頹廢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與朱麗華相伴了20xx年的吳阿姨說,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會是啥模樣?兩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懷著同是天涯淪落人、再難也要相攜著手闖出一片天的心境,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裡把我帶到哪裡,用心關照著我,比自己親姐妹還親。我比較笨,朱醫師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啥也看不見的我不被拋下,多虧了她帶著我、推著我。”吳阿姨說,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的生活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正常人活著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0xx年來,已經有100餘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師,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嘆,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著,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說,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著自己。”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的豁達與堅毅,感染並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幹了20xx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惡化,他輾轉於各個醫院之間,醫生們都說治癒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著柺杖走路了……“20xx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說,搬家柺杖不要忘記了,他說,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麼時候不用的,我哪裡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說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後,也學習推拿按摩,現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著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裡工資最高的“頂樑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拯救靈魂於黑暗之中!

當發光者:“我要當好新時代的光明使者”

命運以痛吻了朱麗華,而朱麗華報之以歌。如今的朱麗華已不滿足自己是一個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當一個發光者,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陰鬱中賜予別人光亮。

朱麗華在嘉興推拿界聲名鵲起,是她的推拿醫療技術給腦癱患兒帶來福音。而她與腦癱患兒結緣,純屬偶然。1988年4月,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名患有病毒性腦炎後遺症的男孩找到她:“朱醫師,幫幫忙,這孩子四歲了還不能獨自坐立,我們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醫院,都說這病,難醫!你這裡有啥法子?哪怕是緩解一下病痛,也謝天謝地!”

本來就對聲音極其敏感的朱麗華,從這對夫婦的苦苦哀求裡,聽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那種絕望。她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當年的父母、當年籠罩在全家人頭頂上的哀傷。

“我能不能幫幫他們?我應該盡我所能幫幫他們!即便沒有療效,也可以用我的熱情回饋給他們溫暖。”曾經的經歷,讓朱麗華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她決定用手中僅有的技術——推拿,盡力幫這對夫婦、這個家庭撥開烏雲。

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麗華根據孩子的病情和經絡走向,不斷創新推拿方法。奇蹟也在她的嘔心瀝血付出中出現了:持續推拿兩個月,孩子會爬了;第五個月,孩子能扶著牆走了;第八個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萬謝中,朱麗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醫道的崇高與偉大。好的醫師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責任和擔當照亮許多曾經傷心絕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寬慰滋潤許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靈;像一團火,用大愛點燃許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熱情。

她說:“小孩站起來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中國就少了一個殘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負‘醫師’這個稱謂!”

她的確沒有辜負社會對她的期待、患者對她的信賴。31年來,她治療的308例腦癱患兒,總有效率達90%以上,部分腦癱患兒甚至能與正常孩子一起上學,還有25例小兒哮喘病人經過她的治療無一復發……“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熟悉朱麗華的人用這句話來描述她與病人及其家屬相處的常態。面對每一個患者,朱麗華以對生命的敬畏、對醫術的精益求精、對每一次穴位的精細把控,為艱難前行的他們努力點亮生命的明燈!

其實,腦癱治療是世界級難題,發病的原因千差萬別。曾有朋友這樣對她說:“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讓每一位前來就診的人稱心如意。何必這麼累呢?”

朱麗華總喜歡用一個故事作答:“大海剛退潮時,沙灘上留下了淺淺的水窪,裡面有一群小魚在苦苦掙扎。有個孩子一條條把它們撿起來,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過來說:誰還在乎那一兩條小魚,這麼多,你扔得完嗎?小孩沒有停手,邊重複著動作邊答: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每一條都希望自己能迴歸大海。我想,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撿魚的小孩一樣,多救治一個,社會的負擔就少一個,世間的歡快就多一分!”

朱麗華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個體的力量雖然如螢火之渺小,但只要匯聚起螢火蟲之光,定能光芒萬丈,照亮一片美麗的精神天空!也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幾十年來,只要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腳底下的這塊土地需要,凡有召喚,她必率先響應、帶頭踐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顧大局、識大體,彰顯當代共產黨員的新魅力:

1990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當於奉獻出了兩個月的薪資所得;

20xx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她二話沒說捐款1萬元;

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動交納了10萬元“特殊黨費”,說是無論如何要為抗震救災奉獻綿薄之力;

每年的寒門學子結對,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萬元,結對46名寒門學子;

朋友問:“朱醫師,你對自己吝嗇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腳上那雙新布鞋只花了20多塊鈔票還嚷嚷著嫌貴,對國家、對別人卻那麼慷慨。你的錢都是血汗錢,靠平時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積攢的,何苦呢?值得嗎?”

“不能這麼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個盲人,能有今天發光發熱的機會,也是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讓我去培訓,幫我安排了工作,後來又藉著改制的東風,盤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診所,帶著一群盲人朋友過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給予的光亮,還要讓自己成為發光體,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這樣的我才不負紅船旁共產黨員的稱謂!”朱麗華說,我們雖不像太陽那樣光芒萬丈,讓光輝溫暖萬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個發光體,用真誠、純粹、善良和寬廣,讓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朱麗華總害怕給他人帶來麻煩。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她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說:“活著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最是尋常見真情,最是細節顯品格。因為不幸,朱麗華的眼睛從光明走向黑暗;因為自強,她的心靈從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進靈魂,把信念化為行動的力量,帶著夢想追光,帶著情懷造光,帶著使命發光,在最平凡的崗位展現堅毅與自強的力量,傳遞奉獻與擔當!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7

20xx年9月8日,無極縣東中鋪菜市場早市上發生一起持刀搶劫行凶案件,正在市場經營的呂保民同志見義勇為,挺身而出,聯手熱心群眾制服了犯罪嫌疑人,在與歹徒搏鬥過程中身中5刀,後經緊急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傷情好轉。呂保民同志先後被無極縣文明委授予“新時代文明公民標兵”稱號,被省會文明辦授予“石家莊市文明公民標兵”稱號,被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授予“石家莊市見義勇為模範”稱號,被省文明辦授予“河北好人”稱號。

要學習呂保民同志不忘初心、情繫群眾的高貴品質。呂保民同志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心中有國、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始終把軍人的崇高使命扛在肩頭。此次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鍵時刻勇擒持刀歹徒,更是以實際行動履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錚錚誓言。廣大幹部群眾要以呂保民同志為榜樣,牢固樹立和踐行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和捍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學習呂保民同志無私無畏、衝鋒在前的擔當精神。呂保民同志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赤手空拳勇鬥歹徒,即使身負重傷仍毫不退縮,展現了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帶動了周圍熱心群眾共同將歹徒制服,彰顯了社會正義的力量。廣大幹部群眾要以呂保民同志為榜樣,進一步增強責任擔當,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抓住歷史性視窗期和戰略性機遇期,全力推進“三六八九”重點任務落實,推動河北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要學習呂保民同志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好人風範。呂保民同志平時為人老實本分、助人為樂,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村裡都有很好的口碑,在戰友心中是位“好大哥”,在村裡是出了名愛管“閒事兒”的“熱心腸”。獲得“河北好人”稱號後,他表示如有需要還會挺身而出,永遠“當好人、做好事”。廣大幹部群眾要以呂保民同志為榜樣,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與新時代要求相符合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爭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要以呂保民同志為標杆,繼續保持講政治、顧大局的優良傳統和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努力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婭的先進事蹟有感 篇18

讓穆薩不能理解的是:假期返校,老師怎麼走了?國小6年,穆薩一共經歷了7位數學老師和4位語文老師,他一度十分自責,“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好?”

庫爾班深知教師隊伍的穩定對學生的重要,但作為民辦學校,這所國小的漢族教師沒有編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加上國小地處鄉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學壓力大,教師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崗教師考試都是庫爾班內心最矛盾的時刻,他一邊言不由衷地對教師們說,“好好準備,希望你們能考走!”一邊期望“自己的寬容能讓他們改變態度”。20xx年,連最堅定的李永紅也動搖了,在家人的說服下參加了考試。

被錄取決定離開的那晚,所有人都睡著了,李永紅一個人坐在教室裡哭,這個瘦弱精幹的女子將她所有的教案和學生作業鋪在講臺上,心裡默默地對庫爾班說了一聲“對不起”。

在四團附近的公立國小工作,李永紅終於能夠每天回家照顧孩子,可她心裡卻留有遺憾。20xx年,她辭職重返庫爾班的國小,再也沒有離開。

20xx年6月28日,對庫爾班·尼亞孜來說是極為煎熬的一天,第一屆國小畢業生報考“疆內國中班”的成績即將揭曉,全校師生在電腦前守了一天。庫爾班甚至想,“如果失敗了無顏面對家鄉父老,乾脆到內地隱姓埋名再不回來了!”

大家從艾孜買提的分數查起,滿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紅驚喜地從凳子上跳起來,38個孩子竟然有32個考入了“疆內國中班”,錄取人數佔了烏什縣錄取總人數的一半。

從此以後,這所國小再也沒有愁過招生。學校容納不了太多學生,有的家長就在學校門口不走,甚至說,“只要能進這所國小,缺床我就搬床,缺課桌我就買課桌!”直到庫爾班收下孩子才放心離開。一名曾經阻礙他辦學的人為了自己的孫子上學,向庫爾班校長承認了錯誤,“以前我不該那樣對你,請你原諒我的無知吧!”

穆薩和同學們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內國中班”就讀時,庫爾班專程探望,得知上八年級的穆薩學習成績全年級第一,庫爾班又重複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

到了高三,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穆薩覺得自己離清華大學太遙遠,庫爾班想找人為他補習,並勸說他,“別放棄目標!”

20xx年大學聯考成績公佈的那天,連穆薩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超常發揮考了701分,順利被清華大學醫學實驗專業錄取,穆薩能感覺到,那天庫校長和自己一樣激動。那年,不少曾經就讀於這所國小的維吾爾族學生陸續被各地的高校錄取。

建校以來,這所國小一直是以民辦公助的形式辦學,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庫爾班·尼亞孜細數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與幫助:烏什縣委、縣政府無償劃撥1.5萬平方米土地,縣教育局每年選派4名公辦教師支教;自治區教育廳撥付專案資金1647.12萬元建設新校區,阿克蘇地區配套資金建新校區,購置床鋪、被褥、灶具、餐具等;學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範疇,在校生和公立國小生一樣同享“兩免一補”、營養餐補助資金等……

最令庫爾班驕傲的是,20xx年來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貫穿於這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注入孩子心中。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背誦三字經、論語,學習秧歌、京劇、二胡、古箏、國畫……中華傳統文化早已融入這所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開始,學生們每天都要朗誦一段誓詞:“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愛偉大的祖國,我愛首都北京,我願做民族團結的小主人,弘揚優秀國學文化,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願祖國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看著畢業的孩子們走出封閉的鄉村,走出烏什縣、走出新疆,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習生活,我的夢想實現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職責和義務是讓更多的孩子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庫爾班·尼亞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