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經驗材料

欄目: 經驗交流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52W

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

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經驗材料

積極探索農村三個文明建設良性互動新機制

陵縣是個農業大縣,轄9鎮3鄉1個經濟開發區,989個行政村,總人口53.8萬,其中農業人口46.8萬。自去XX年3月份以來,我們在全縣農村組織開展了“文明信使用者、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鄉鎮”建立評選活動。兩年的實踐說明,開展文明信用建立評選活動,是全面實踐“xxxx”重要思想,提高農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紮實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這項活動已引起社會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經濟資訊聯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季風》欄目、《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大眾日報》、新華社山東分社《山東內參》都予以關注報道。

一、與時俱進,把握特點,把文明信用創評活動作為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

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如何把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實現三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之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對於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覺悟和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活動是在一再號召、積極推動下才開展起來的,實事求是講,群眾自覺參與的熱情並不高。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群眾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講實惠,如果泛泛地開展與群眾自己的利益不直接的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就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對群眾的吸引力就不大。我們通過調查研究,認為做好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必須與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結合在一起,要在結合點上做文章,吸引群眾自覺參與,使農民群眾在參與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質,在參與中實現自己的物質利益。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在農村存在一種“兩難”現象,一方面是銀行為預防金融風險,不敢放貸,有錢“賣”不出去,望錢興嘆;一方面是農民群眾在致富過程中資金短缺,用錢貸不出來,望錢莫及。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用的缺失。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道德紐帶,尤其是在新形勢下,信用缺失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文明信用的迴歸迫在眉睫。而“明禮誠信”作為公民道德建設基本規範之一,正是精神文明建立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決定用“文明信用是金”這個市場經濟規則把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和農村信用社的小額貸款結合起來,及時在全縣開展了“文明信使用者、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鄉(鎮)”建立評選活動,把群眾關心的貸款問題、致富問題與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結合了起來。這樣既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經濟發展,適應了新時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廣大農民群眾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需要,又使群眾自覺地參與到了精神文明建立中來,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文明誠信程度,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得到有機結合,解決了“兩張皮”的問題。同時還有利於金融安全區建設,化解了金融風險,擴大了貸款規模。這項活動對群眾和金融部門來說是“雙贏”,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來說是“雙促”,從而使創評活動成為對三個文明建設具有永久支援力的新機制。

二、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規範執行農村文明信用創評活動。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層層成立文明信用評估領導小組。創評活動一開始,縣裡成立了由文明辦、信用聯社組成的文明信用創評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全縣農村文明信用創評活動的安排、指導、督促、檢查,並負責文明信用鄉鎮、文明信用村的資格認定、審查批准;鄉鎮成立了由鄉鎮黨委、政府、信用社、工商、稅務等部門組成的文明信用創評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安排部署鄉鎮所轄村莊的文明信使用者的評定、審批,並按要求建立文明信使用者檔案,向縣領導小組推薦上報文明信用村;村裡成立了由村兩委成員、村信貸員、村民代表和入股社員代表組成的文明信用評估小組,依據農戶的申請,評估農戶的借貸能力和文明誠信資質,確定農戶的文明信用等級(分別為一星、二星和三星級)。

(二)、制定文明信用鄉鎮、村、戶標準條件。根據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發展現狀,縣領導小組本著注重引導的原則,分別制定了文明信使用者、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鄉鎮標準條件。文明信使用者入選條件是自覺履行公民義務,遵紀守法,尊老愛幼,明禮誠信,照章納稅,勤儉自強,勤勞致富等10項。文明信用村的入選條件是文明信使用者達到40%,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能夠按照“xxxx”要求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村容村貌整潔,無計劃外生育等10項。文明信用鄉鎮的入選條件是文明信用村達到60%,黨委政府班子團結,有戰鬥力,發展思路明確,主導產業突出,幹部形象良好,精神文明建設各項措施得力等9項。共同特點是把文明道德標準量化並作為一種充分必要條件。

(三)、嚴格標準等級,發放文明信用牌匾和信用貸款證。文明信用村、戶建立了規範的信用檔案。凡是被評為文明信使用者的農戶,由鄉鎮信用社發放牌匾和貸款證,依一星、二星、三星不同等級分別授信XX元、5000元、10000元的信用貸款。文明信使用者聯戶聯保,授信額度可適當加大。獲得文明信用村、鄉鎮榮譽稱號的,信用社將對集體和村民實行“放寬授信額度、優先授信、利率優惠、期限延長”的鼓勵政策。農民根據貸款證,可隨時到信用社辦理貸款手續,不用擔保、抵押,與存款一樣方便,實現了精神獎勵與物質便利的統一。

(四)、實施動態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各級創評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文明信用村、戶的跟蹤檢查,及時瞭解和掌握農戶的生產經營和貸款使用情況以及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種種表現,規範管理,視情況隨時分別給予保留稱號、撤銷稱號或降低星級標準或收回貸款證等措施,不搞“終身制”,不搞“下不為例”。被撤銷榮譽稱號者,兩年內不準申報。去年,我們在複查中,認真按照文明信用村、戶的標準條件,對XX年度的文明信用村、戶進行了認真複查,對出現逾期貸款未能及時還上

、村風不正、出現刑事民事或不積極履行贍養老人等各項義務的村和戶進行了撤牌、摘星,有19個村被摘掉了文明信用村的牌匾,同時在去年7月28日的命名錶彰文明信用村(企業)大會上,對32個文明信用村和3家文明信用企業進行了500—5000元的獎勵。

(五)、擴大創評範圍,延長創評鏈條。在注重規範創評程式,鞏固創評成果的同時,積極引導和延伸創評活動,使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又在全縣企業和個體私營業戶中廣泛開展了文明信用企業和文明信用業戶的創評工作,全縣3家企業和156戶個體工商業戶掛了文明信用牌匾,從而為建立陵縣文明信用縣打好基矗

三、經濟發展,觀念更新,文明信用創評活動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止到現在,全縣共評選出文明信使用者18700戶,文明信用村32個,文明信用業戶156家,文明信用企業3家。縣農村信用社發放貸款證23000個,授信額9800萬元,累計發放“三農”信用貸款16·3億元。“文明信用村”、“文明信使用者”的牌匾成為農村幹部、群眾爭搶的“黃金招牌”。更為可喜的是,“讓失信者受到懲戒,讓守信者得到鼓勵,讓信用成為財富”的機制在農村得以逐步建立,村民的文明誠信意識開始被喚醒,在農村初步形成了“守信光榮、毀信可恥”,“人人守信用,共同來致富”的社會信用環境,“信用是金,貸款放心”、“不論窮、不論富,只看是否講信用”成為時下農民的口頭禪,農村社會文明誠信程度明顯提高。

一是幫助農民實現了快速增收。小額貸款證的發放,方便了農民貸款。據統計,兩年來,信用社扶持奶牛、雞、魚、羊、豬、蔬菜、花卉、飼草等種植、養殖資金7.68億元,培植各類種養專業村139個,有3000農戶依靠小額信用貸款走上了致富路,扶持農副產品加工、運輸銷售資金4.7億元,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規模化經營得到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明顯提高,全縣黃牛存欄量達31萬頭,奶牛存欄量達3000頭,農民靠畜牧業一項人均收入780元。

二是幫助農民轉變了思想觀念。在全縣農村,許多農民逐漸破除了狹隘的小農意識,借錢生錢、負債經營意識日趨明顯,把小額信貸作為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一次機遇,主動尋專案,找市場,調結構,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神頭鎮馬集村個體大戶多,原來在信用社只有存款沒有貸款。鎮信用社及時組織大戶們到外地參觀。兩個月時間,該村有20個個體大戶投資60多萬元,飼養奶牛40多頭,其中在鎮信用社貸款30萬元。今年春天,全縣農民利用信用貸款開發宜林荒地,使閒置資源變成了致富基地,植樹達5000萬棵。

三是密切了黨和政府與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在文明信用創評活動中,縣、鄉黨政高度重視,村“兩委會”緊密配合,鄉村幹部通過協助信用社為農戶送貸上門,從中瞭解~,體察民情,進一步增進了幹部與農民的聯絡與交流。農村信用社員工服務到家,為農民提供資金、科技和資訊服務。農民群眾從親身體驗中感受到:黨和政府是自己的靠山,信用社是自己脫貧致富的堅實後盾。於集鄉張武村、徽王莊鎮楊頂村的農民敲鑼打鼓,自發上門為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及信用社贈送錦旗,表達樸素的感激之情。

四是找到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支點。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之後,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積極進娶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好風氣。文明信用創評也轉變了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的管理方式,成為工作開展的有效“抓手”,解決了多年來辦不了、辦不好的事。由於文明信用牌不實行終身制,標準條件嚴格,督促檢查到位,所以被評為文明信用村戶的,都循“規”蹈“矩”,力爭保持榮譽;沒評上的,也積極變“臉”,創造條件去掙牌,從而真正掀起了一個“講文明,樹新風,求發展”的熱潮。

五是大大降低了金融風險。文明信用創評是一道防範金融風險的“安全閥”。為達到文明信用村戶條件,全縣已有12個村主動到信用社清還陳貸,有一些是十七八年的“死帳”。徽王莊鎮楊頂村村民楊才臣為爭到文明信使用者的牌子,主動到信用社還本付息6945元,還清了18年前的貸款。義渡口鄉一貸款擔保戶鮑明俊為無力還款的貸款人還貸3000元,使自己終於掛上了二星級文明信使用者牌匾。活動開展以來,信用社已活化不良貸款460萬元。兩年來,信用社累計發放“三農”貸款16.3億,新增貸款的到期回收率達到100%,貸款利息按季收息率達到95%。基層信用社的同志感慨地說:抓好精神文明,農村信貸才靈。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當年(XX年)陵縣農村信用聯合社就扭轉了多年來的虧損局面,突破性實現政策性盈餘16.8萬元。

四、實事求是、注重創新,農村文明信用創評活動所給予我們的幾點啟示:

(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增強針對性。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民群眾,突出的特點是講實惠,最盼望的是增加收入,最迫切的要求是儘快富裕。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和農村信用社“收貸難”的問題,適應了新時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廣大農民群眾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需要,為農村三個文明建設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是一條兩個文明建設互相促進的好路子。

(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從具體事情抓起。文明信用創評活動寓教育於具體事例之中,充分發揮了道德評判的內在約束作用。有些初評過關的人在本村張榜“公示”時就被卡下,有的是因為“不孝敬老人”,有的則是因為“好賭博”。不少落選農戶,感到在村裡,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暗地裡反思自己的過去,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也有的主動去找村幹部,表示要創造條件,儘快拿到文明信用牌。

(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發動最廣泛農民群眾參加。開展文明信用創評活動,沒有群眾的參與和認同,文明信用創評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們本著公開、公正的原則,要求村級文明信用評定小組必須吸收農民群眾代表參加,堅持標準,據實評定,切實避免工作中的隨意

性和故意抬高或降低資信等級的現象,以防在群眾中造成不利的影響。評定結果,必須張榜公佈,接受群眾監督,取信於民,從而體現了創評活動的群眾性,也保證了文明信使用者的美譽度,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

(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體現重在建設的方針。我們在文明信用創評過程中,不僅把文明信用看作是一種榮譽稱號,更看作是一種資源,一種環境,一種文化。由於我們把群眾關心的貸款問題、致富問題與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結合起來,並嚴格掌握文明信使用者、村、鄉鎮的標準條件,融市場經濟法則、文明道德理念於其中,農民和鄉村幹部“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意識普遍增強,逃避債務明顯減少。具體實在的標準,讓農民群眾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光榮,什麼可恥,並逐步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和行為習慣,從而在農村營造了一種人人講文明、人人講信用的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有效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與時俱進,注重創新。創新,包括方式方法創新和思想教育內容的創新。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辦法要堅持,更重要的是要適應新情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機制,變“填鴨式”灌輸教育向引導滲透方面轉化,實現精神文明建設手段多樣化。市場經濟主體,不但要具備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應具備市場經營能力,埋頭苦幹的老黃牛精神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殘酷競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農民,不但應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也應該是現代意義上的“能人”,二者應實現完美的統一。在文明信用創評活動中,我們把市場經營能力與是否講道德列為同等重要的標準,引導群眾克服小生產意識,增強市場意識、開放意識、競爭意識,把經營觸角融入市場化社會分工,尋求更大發展舞臺,啟發農民群眾不要僅僅侷限於做一個“好人”,更要做一個“能人”,實現人格的完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