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欄目: 培訓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72W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學校要根據學期、學年工作目標,制定專門的教學工作計劃,完善教學調控的各項措施,有效統籌好每一個教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增強教學管理的合理性和規範性。進一步完善以教學認真規範為主要內容的教師教學工作規範,落實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優化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教師必須認識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在備課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學中就會多產生一份效果。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深入挖掘教材,真正做到“備學生、備教材”;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作業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整點,是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可以再次調整、強化認知結構,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瞭解學習中的疑難,全面把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也可以藉此找到自身教學的疏漏之處。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增加校園延時服務,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指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

學生在校園內就能學好、學透,家長們才不會想方設法地為孩子們報班補習。但孩子們如有個性化的補習需求,學校應該組織優秀教師,遴選高頻和高質量關注點,開展集中線上線下答疑,讓學生在答疑解惑中獲得發展。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該推行課後服務將5+2”模式,即每週5個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時,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延時服務不僅滿足學習輔導的要求,更要注重開展體育運動、興趣活動,德育美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增:增加學生體育、藝術、戶外運動和勞動的機會。減下來的時間用來增加學生在體育活動、美術、音樂等藝術類活動上的時間。

二增:增加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課外培訓的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參加體育、美育培訓。

很多家長對於“雙增”這個新名字可能有點懵,“雙增”到底對學生是好是壞呢?

從學生角度解讀:學校會更加重視體美音課程,特別是體育老師不會再“被生病”了,這些以前不被重視的課程再也不會被主科霸佔,學生當然是高興的。但是同時希望學校能夠重視體育課的課程安排,現在很多學校的體育課是為了上課而上課,課程內容較單一。以前體育課很豐富,現在天氣不好就讓學生留在教室,臨近考試趕緊安排學生跑步,如果真的是為了學生好,希望能完善課程體系,讓體育課發揮真正的作用。

從家長角度解讀:學生歡呼的同時家長卻有點擔憂,家長要面對的問題很現實,體育、藝術類培訓班價格不便宜,比學科培訓還貴,增加孩子參加體育、美育培訓的機會意味著家長的經濟負擔也隨之而來。其實家長當然希望培養孩子特長,只是經濟條件有限,希望在增加培訓機構的同時也能適當降低價格,讓更多家長和學生消費得起。

“雙減”和“雙增”同時進行能切實地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幫助學生培養一個強健的體魄,同時還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素養。

“雙減“之下需要堅持面向學生群體素養的‘雙增’:一是堅持面向全體,增加對每個學生成長的關注;二是堅持全面發展,增加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關注。”

學校要以培養學生的溝通力、創新力、領導力、學習力四種能力為目的,著眼於“一人一藝,一生一技”,實施“每天一小時”體藝活動方案。全面整合並優化校本課程資源和形式,規範和完善課程設定與執行,實現了從面向全體、夯實基礎,到面向分層、開闊視野,再到面向個體、豐富個性的課程聯結,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元”、“更精準”的選擇,將家長的“操心事”變成了“暖心事”。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型的人才,要培養創造型的人才,首先要有一定的學習力。學習力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運用該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力”一般分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等三方面。但從字面理解,很多人把“學習力”等同於“學習能力”,忽視了“學習動力”與“學習毅力”這兩方面的內容。學生學習力的形成與個人的興趣、學習氛圍、和諧的師生關係、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密切關係.......

學習力是指學習成果轉化的能力,是人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總和。只有將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者合而為一,才能真正地擁有學習力。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具備堅強的毅力、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一個學生具備很強的學習力起決定作用。學生只有具備真正的學習力,才能真正的成才。

學生學習力的形成與個人的興趣、學習氛圍、和諧的師生關係、充足的學習時間與空間、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密切關係。

“雙減“之下更需要實現家校共育的“雙增”:一是增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度,二是增家校雙方的目標的一致度。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家校共育,關鍵在“共”。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首先,老師應當盡職盡責,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本職責任。同時家長也不應忘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不應當由家庭代勞,同樣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腦兒推給學校和老師。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協同育人,才能達到“1+1>2”的效果。那些關注孩子情感的交流、關於教育目的的探討、關乎成長經歷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橋樑。

家校共育,目標在“育”。說到底,家校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學校儘可能調動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獲得家長對學校管理和發展的認同,也需要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使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在此基礎上,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釐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

家長與老師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優勢,有助於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各方不缺位、不錯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點,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取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

雙減工作下,學校需要提高課堂效率,開展作業革命,探索多元評價;學生需充分發揮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家長需樹立正確家庭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形成家校共識,加強家校溝通,實現家校共育,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學校要著力通過“加減乘除”法,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量。“加”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加學生自主開放作業;“減”是指老師減教輔材料,減機械重複作業;“乘除”是通過彈性式週末ABC作業,去除孩子的超前培訓和拔高訓練,讓孩子形成“乘”長型思維,真正的做到作業量減少,通過作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雙減“之下還需要提升師生能力的“雙增”:一是增老師教學勝任力,二是增學生的學習力。

首先要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新課標解讀、備教學評模式的構建,緊扣學科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學,讓課堂高效,讓學生做到真正的當堂“吃飽”。充分利用好延時服務時間,分層非同步的佈置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吃好”。

其次要在教師學科素養真正下功夫。教師在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升學科素養的任務需要教師來完成,最終由學生來展現。教師具備的學科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學科素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科專業知識這包括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紮實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充分把握教材、發現教材的教學價值及文字本身的閱讀價值。教師必須準確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內容,能自主構建本科教學的知識體系,對於教材的重難點有清晰的把握,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規定教到什麼程度,學到什麼水平,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能把握好度,並能透徹瞭解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要求。激發學生學習、探索和創造的慾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品質。

(二)教學的專業技能教師要具備純熟的專業技能,即良好的教學能力。

1.創造有活力的課堂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直接影響課堂的活力。教師首先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走到孩子們中間去,與他們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融合到他們中間去,打造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

2.用心上好每一堂課如何上好一堂課才是課程改革的實質,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活化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提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讓學生有充分討論與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予以反饋,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可藉助實物、多媒體等增強學生的體驗。

3.不斷地自我學習上課的學習過程轉變成學生不斷推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且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豐富多樣的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良好的科研能力一個不搞科研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名著名教師,教師要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且確立研究課題。通過蒐集資料,與人交流,課題實驗等活動,最終以論文的形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現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研讀各種教育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為科研服務。

(三)特有的專業情感

具有教師的專業情感是教師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嚮往和追求。要對自己所執教的學科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在這門學科的領域中有一番作為。是要做一名教書匠還是幸福的教育家,都需要自身的思考。正像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寫的那樣:“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導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由此可見,要提高學科素養,教師既要具備深厚的本學科的素養,更要練就一身嫻熟過硬的專業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方面,才能確保順利完成本學科的教育教學任務。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我們經常談及“要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許多人會片面地認為,健康就是孩子不生病,身體發育正常就是身體健康。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孩子,我們才能稱之為健康的孩子。然而,正是因為大家都忽視了心理健康這一重要因素,導致孩子們因心理問題而出現了種種不正常的行為表現。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各種不良風氣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健康地成長。作為家長﹑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照顧好孩子們﹑學生們的身體健康,還要時刻關注他們,讓他們的心理也健康地成長。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表現往往比較另類。如行為偏激,孤僻,敵對等。那是因為他們心靈上有缺失感,為了滿足得到這種缺失的需要,他們只好以“另類”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而為什麼學生們會有缺失感,會產生心理問題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複雜,要從源頭找起,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等。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尋找解決的方法。籠統來說,我認為,各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應盡力做到如下方面:

1、社會上應多設立心理諮詢機構或開通諮詢熱線,多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讓家長們能及時諮詢,得到幫助;

2、家長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關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不尋常的表現要及時處理引導;

3、學校也應開設心理諮詢室,定期對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要留意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學生個人方面也應保持開朗寬容,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光靠以上幾點還不能完全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減少學生不正常心理現象,還得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而且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約翰·霍特的《孩子為何失敗》一書中寫道:“很多‘低能兒’不是先天造如此,而是後天造成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的;首先,一個沒有按正常軌道發展的孩子被‘診斷’有缺陷;然後,這個孩子就像真的有缺陷一樣被關心和治療;後來,孩子自己也認為他是有缺陷的;最後,他跟專家們說的越來越像。我們由此可見,一個心理健全的孩子,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在身邊親人們的看法議論中,可逐漸轉變為一個有心理缺陷或心智不健全的人。這也更加地說明了家庭環境,社會態度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起了重要作用。

曾經看過一個結業報告會的視訊,這不是一般學校的結業報告會,而是一個專門教育失足學生學校的結業報告會。其中一個讀國中的女孩讓我記憶深刻。她的故事是這樣的:從有記憶起,父母總是吵架,家庭氣氛不融洽。再後來,父母就離婚了。父親不要她,跟別的女人跑了;她跟著母親,生活不太寬裕。母親為了養家餬口,每天早出晚歸,因此很少有和女孩溝通談心的機會。慢慢的,本來就生性內向的女孩開始厭惡這種枯燥無味的生活,開始仇恨她的父母。女孩從厭學,逃學,到在外面結識了不良青年。後來,女孩離家出走了,跟著外面結識的不良青年到處遊蕩。女孩以為她自由了,可以做擺脫家庭陰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後來,女孩在不良青年的誘導下,開始墮落,吸食毒品。沒錢買毒品的時候女孩想起了她的`媽媽,於是她就回家偷了家裡的錢跑了。女孩的母親到處都找不到她,母親以為她偷錢只是為了生活就沒太留意了。再後來,家裡的錢偷光了,沒辦法,女孩就開始在社會偷竊,搶劫。直至被警察抓住,被強行戒毒,進了這所教育感化學校……在她結業報告上我們可以看到,她之所以選擇墮落,選擇逃避家庭,是因為她仇恨她的父母,恨父母沒有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庭,恨父母沒有關心在乎過她。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女孩正是因為從小家庭關愛缺失,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心靈受創,卻又無法與家人進行溝通、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情感,最終誤入歧途。一個正要怒放的花朵就這樣凋謝了,值得惋惜,引人深思。有人會說,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他們的父母不應該鬧矛盾,不應該離婚。我想說,錯了!父母的離婚並不是根源,根本的原因是父母離婚後對孩子的態度和關愛程度。我也接觸過很多父母離異的人,他們與其他父母和諧的人一樣生活著,沒有多大的差別。當問到他們對父母離異的看法時,他們很坦然地說,這是父母之間的事,如果他們分開對大家都好,那贊成,或許分開後會發現另外一個天地。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和女孩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絲毫沒有仇恨的心理。我能肯定一點原因是,在父母離異後,要對孩子解釋清楚,並且在行為和語言上要不斷地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明白父母是關心他的,在乎他的,他不是被遺棄,不是多餘的。如果可能,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讓孩子成功地度過人生中的轉折點。

其實每個怪異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受傷的心靈。有時我們認為的小事,卻是影響了別人一生的大事。有人說,這麼講嚴重了吧!我說這並不嚴重。沒聽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嗎?就是因為被蛇咬了一次,造成了心理陰影,以後草繩等類似蛇樣的物體,就會不自覺地想起被蛇咬的不美好回憶,把像蛇的東西都認為是蛇。其實學生們也是一樣。若他們在家裡或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了不良的情緒。如果這些情緒處理不當,對他們的影響就不止是十年,甚至是一輩子。

講講我自己的例子吧!記得我國小的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舉手發言讀詞語,我也很積極地舉手了。結果真的被老師點了起來讀。不知道是榮幸還是不幸,有個生字發音不準,結果同學們鬨堂大笑,我羞愧得臉都紅了,真想找個洞鑽進去。而老師一點都沒阻止其他同學對我的嘲笑,還懷疑我昨晚沒有預習課文,這麼簡單的詞語都讀錯。我當時被同學嘲笑已經感到很羞愧了,老師居然還懷疑自己沒做作業,我感到既無奈,又氣憤。無奈的是自己昨晚的努力沒有得到肯定,氣憤的是老師沒經過調查就隨隨便便地懷疑自己,很不公平。其他沒做作業的同學多得很,為什麼自己明明是做了作業,只是讀錯了個字就要受到這般嘲笑和懷疑。從那次開始,我就討厭那位老師,直至現在,我雖說不憎恨他,但對他也不帶什麼好感。從那次開始,我就不敢舉手發言了,即使是自己會回答的,也擔心站起來後出錯被別人嘲笑。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認為的小事很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的大事,會影響別人的一生。現在我也為人師表了,更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我的老師不是對我產生懷疑,而是耐心地教我讀會那個字,讓其他同學停止起鬨,會是怎麼個結果?我現在又會變得怎樣?但是不管如何,事情已經發生了,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我現在的教育工作,耐心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因為我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次不經意的表揚或不經意的批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我也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因此,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也有這樣的經歷。我希望我的學生長大後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時,是愉快的,沒有遺憾的。

作為老師,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多角度地看問題,要嘗試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才會讓學生信服。而且,在每處理一件事情時,應當瞭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下定論。對於已經造成心理陰影的學生,要多關心,多傾聽,瞭解造成心理陰影的原因,巧妙地對症下藥,幫助學生擺脫困境,成功度過每個轉折點。平時也多留意學生在校的變化,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要及時和家長聯絡溝通。作為老師,最基本的一點是自己本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形象,樹立榜樣。同時也要多注意知識技能的更新與增長。其實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善良的,每個學生都是好學向上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品學兼優。後來孩子之所以會和我們想象的產生差距,那是因為外界的家長老師們給他們下了定義,對他們品頭論足,忽略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每顆種子都能開出一朵好花,只要一點陽光,一點雨露!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最近參加了市中國小教師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先聽了劉老師的《師德修養》楊老師的發展心理學,周老師的社會心理學。她們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

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在暑假期間,我有幸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參加了由鄭州教育局、聯合中州大學,北師大珠海分校舉行的為期十天的“鄭州市中國小骨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從第一天報到拿到課程安排,每天的講座安排得滿滿的,我想:要坐整整十天,肯定會厭倦的,然而,在這短短的十天之中,不僅有講座、活動體驗,更有中州大學為我們舉行的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每個人在結束時,都有戀戀不捨的感覺,更是覺得這次培訓收穫滿滿,幸福滿滿。

這次培訓有不僅由國內、香港的知名心理學家,還有國外知名的心理專家。講座的內容沒有圍繞教師這個職業進行,而是從音樂、舞蹈、家庭等不同的方面講了和我們的人生、工作相關的內容。

每一位老師的講座都十分精彩,李慶安教授的《儒家心理資產與學生教育》李教授首先向師生們展示了儒家心理資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的七種關鍵需要“明、語、功、勞、友、政、變”,李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這七種關鍵需要結合心理資產一一予以解釋,並講解了如何發揮這些需要和心理資產的力量的原理,對同學們更好的挖掘自身潛力、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他現場演示了快速記憶法,用以說明“變”在提高記憶效率中的應用,引發了現場師生的轟動,並通過心理測試對現場一位同學的人格特點做出了準確的推論。李教授還告訴我們:小孩從一年級開始要陪他讀,從四年級開始,家長不在扮演老師的角色,要做回家長;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混為一談,只有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我們才能為孩子解決問題。

權江紅老師的講座《在舞動中發現最真的自己》更是使我印象深刻。上午是活動體驗課權老師先讓我們根據音樂隨意的舞動,後挑一人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其他人跟著學,以此類推,隨著音樂的律動,我們從拘謹到放開,每一個人沉浸在舞動之中忘記自己是一個大人,忘記自己根本不會跳舞。當大家放鬆後,活動正式開始,第一階段“絲巾之舞”,一個人是主人,一個人是絲巾,首先隨著音樂絲巾在主人的帶動下舞動,接著分別讓主人和絲巾分別講講自己的感受。第二階段“感受孩子內心”,讓一個人扮演孩子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扮演孩子,從不會說話的孩子到能離開父母獨自玩耍的兒童,讓家長體會孩子的需要,增加親子間的互動。第三階段“自我成長”,活動後讓每個人畫出自己的內心,寫下自己的感受。最後伴著動感的音樂節拍,同學們盡興舞動身體、盡情釋放自己,本次舞動青春工作坊活動也順利落下帷幕。下午的`講座,權老師也讓我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舞動治療,她還根據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告訴我們:只要不是無理取鬧,哭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洩,同樣生氣、憤怒等情緒,都可以通過任何動作來表示,這就是舞動的魅力。

與之相同效果的還有音樂治療,在活動中樑曉瑩讓我們體驗了四種音樂治療方法,從聆聽音樂,二次創造、即興、創作四個環節中,我發現音樂治療不需要你有多專業的音樂水準,你只需要喜歡音樂,音樂就會帶給你不可思議的體驗。

張麗老師的講座從一句話開始: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命運。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下午我們欣賞了影片《當幸福來敲門》,從影片中感受積極心理學,張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長大以後都會變成他自己的內部語言,所以我們要慎言。

美國教授Larry老師的《Hero Day》中告訴我們:對於世界來講,你只是一個老師,對於你的學生來說,你就是他們的英雄。Larry老師通過五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運用敘事領導力來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陳俊雄教授的沙維婭成長模式則告訴我們孩子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家庭的影響,父母所承受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影射到孩子的身上。

周紹輝則講出了作為老師所避諱講的“中國小心理與性健康”。他說:中國小性教育的原則是講在不講中,但要讓孩子瞭解自己,保護自己,避免傷害。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7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學做真人,學校要一點一滴的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11月24日我有幸參加瞭望江縣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培訓班上方法老師從信心、希望、樂觀、韌性四個方面給我們講述了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培訓一開始,方法老師通過輕鬆愉悅的現場互動,讓老師們互相問候,互相鼓掌。老師們紛紛表示,這種活動方式很新穎,可以很好的釋放教學壓力,也可以增進同事間的感情。

培訓中,方法老師就學生及教師心理健康維護,講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心理問題輔導及心理障礙干預、教師壓力管理、教師角色與家長身份、積極心理學與增進幸福的建議六方面內容。使全體參訓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全面瞭解。本次培訓採用講解加體驗的方式,有先進的心理學理論探討,也有生動的案例解說,以幽默風趣、樸素真摯的語言,給參訓教師們強烈的感染與引領。參訓教師們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增長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方法老師在培訓的過程中多次和我們強調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和學生有效的溝通。在學生面對失敗的時候,要幫助他們積極的歸因,多去鼓勵他們,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諒解,多一份耐心。這也正如方法老師說到的語言可能是扇敞開的窗,也可能是堵厚厚的牆。如果說老師是花園的園丁,那麼就讓我們用心澆灌,靜待花開吧!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 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號檔案《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 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 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國小生多種經驗,誘發國小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 豐富多彩的裝置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 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 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 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 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

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 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 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 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 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 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 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 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於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 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後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 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 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裡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 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 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 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 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 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 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11月15日至11月18日,短短3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聽了本次心理健康的專題系列講座,使我更進一步理解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學習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__國學者__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人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如__先生,他在小時候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文學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對我們國小生來講,尤為重要。

__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__老師提出的根據“兒童、青少年”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性別不同,進行階段性教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態度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習慣的養成。是的,像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的:“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進行能力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正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的真諦所在。

通向師生心靈的橋樑——溝通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聯絡科任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大的。而且我們知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直接影響著教育成果。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援,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效果。要教育好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教師必須通過家訪、電話、簡訊、網路等活動進行溝通探討、客觀反饋,一視同仁、熱情幫助家長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育情況及存在問題,進一步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育子觀,自覺調節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擾的心理,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走出心靈的困境。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幫助兒童的途徑是幫助父母”。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每一個家長的素質是不同的,他們的教育觀念也不同,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和家長,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5月18、19兩天,我有幸參加了長安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通過培訓,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每位教師的講座,教師之間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以及對於未來的一些體會。

一、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觀念發生變化: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們的觀念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特別是現在社會高速發展,由於學習、升學、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學生個體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培訓使得教師提高了認識,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有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校,師生心情舒暢,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知識得到豐富。

通過兩天的培訓,我們瞭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討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因為教師教學的物件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沒有優秀的教師,就沒有優秀的學生,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培訓中,教師們一起分析了中國小教師常見到心理問題及其除錯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說,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非常必要。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方法。

(一)、結合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我是一名國小班主任,憑著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熱愛,在驕陽似火的7月,我參加了心理健康“c證”培訓。此次培訓請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培訓的內容有《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緒論》、《青少年的心理髮展與教育》、《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學生問題行為的識別與分析》、《心理諮詢原理》、《中國小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使用》等。

在培訓過程中聆聽了眾多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都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通過理論學習、小組討論、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通過培訓我還意識到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這幾天的培訓學習中,我都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做好筆記,學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學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次培訓讓我獲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在這次培訓中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的真正內涵,明白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在學生的人生成長中、心理健康發展中應該擔負的職責,因此我盡力把自己所學用於指導平時的工作實踐,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的、看待學生的成長中的言行,並利用掌握的知識、技能與家長交流、探討,優化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讓每

個學生能得以健康、平穩地發展。把“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最為基本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學工作中。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其能夠客觀的評價自我,積極悅納自我,從而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其次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訓練,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其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第三幫助學生掌握情緒調節的方法,使他們能合理恰當的宣洩。最後,教師要積極組織心理諮詢,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應當時刻幫助學生和培養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能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髮現自我,增強自信心,挖掘內在動力,這樣才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人類已步入21世紀,社會競爭也更加激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要考核專業技能,也越來越需要心理素質好的人才。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有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承受各種挫折和適應不同的環境的能力。一個教師的一生要教育影響千千萬萬的學生,如果教師缺乏愛心,人格不健全,對學生身上表現出的問題缺少發現,缺少細心,甚至挖苦、諷刺、打罵學生,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對考分高或家庭情況好的學生另相看,對學習成績差或家庭貧困的學生當成另類看待,這也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正常心態的形成。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6天,但在我的心理卻激起了層層漣漪。我相信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20__年_月我有幸參加了合肥市市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通過培訓,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心理輔導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每位教師的講座,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以及對於未來的一些所思所想。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他們出生起就擁有了太多的愛,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相對寬裕,有可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獨一無二,若教育不得法,輕易出現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為別人著想,而且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在班級中輕易表現為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家裡,父母代勞獨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於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在學習方面,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造成的。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外,還要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非常珍惜這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能夠參加到研修班的學習,我感到非常幸運。因此,除了週五需要值班外,從週一至週四都在空閒時間去聽了各位專家老師的講座,這個過程中我是受益匪淺的。不僅學習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還拓寬了視野。在這短短的4天的培訓中,我卻對其中的很多觀點都印象深刻和感興趣。

在第一天的培訓中,我對席老師的幾個觀點印象比較深刻。第一,小孩子是玩出來的,要注重小孩子的各種感官的訓練,形成感覺統合。在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這個觀點沒有認識和想法,但是在此之後,我非常認可這個觀點。不管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方面,我們都要注重感官功能的開發,有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第二,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適應社會生活的功能性過程。遇到問題不逃避而是面對它是我們選擇成長和變得更加強大的過程,這是符合心理彈性的概念範疇之內。第三,學校應該注重積極教育。有研究者發現,幸福者會發展得更好。積極教育不僅是有益於學生內心感受,而且對於個體未來的發展也是很有必要的。第四,發展教育諮詢有三項重點工作:課程、實踐和督導。其中課程對於學校教育很重要是可以理解的,它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中之重。但是實踐和督導是很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都沒有看到其中重要性。實踐出真知,理論上的專業知識學得再好也需要經歷實踐的檢驗!督導是所有諮詢師都需要和應該進行的,它不僅能促進諮詢師諮詢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幫助諮詢師進行疏解負面資訊,維持心理諮詢師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諮詢師才能更好地促進來訪者的心理健康。

在第二天的培訓中,我對李媛老師的一些觀點也有很多感想。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獨立王國,而是與學校其他工作相融合的。在李老師的整個講述的過程中,這個觀點穿插在其中,處處的工作都顯示了這個理念,如她們學校的電子科技很厲害,於是便充分利用這個人力、物力資源,利用大資料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開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app,拓寬學生尋求心理幫助或是成長的途徑,是一種很便利的方式。第二,學校心理諮詢的目標應該是有效解決學生思想、心理和行為問題,注重方式方法創新,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性和預防性相結合。雖然我們需要明確工作開展的大方向,但是我們還是要隨機應變,對具體問題做具體的應對。針對問題/矛盾變化展開工作,不能一成不變。第三,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形成育人合力。李老師根據他們學校的特色提出了她們發掘出來的她們學校的資源,如教務處的課程與學分資源、文化素質中心的老師與學生資源、圖書館的心理學書籍推薦、後勤集團的園林科等、學工內部資源和教育重點專案、校醫院的資料資源合作、與校外資源合作以及諮詢機構的兼職諮詢師等。當然不一定每個高校都可以開發出這些資源,但是我們都可以積極發現自己學校的資源,讓心理教育工作的資源更加豐富,推動心育工作的發展,切實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第四,不斷總結模型,強調機制瞭解。總結和反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到的,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模型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運用和供人借鑑。行為需要有依據,我們不僅需要理論基礎,也需要理解其背後的原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靈活地運用它。第五,遊戲沒有錯,學生打遊戲也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玩遊戲的投入,那麼你玩遊戲就是存在問題的。這其中就涉及到自控力和自律的問題,只有當自己能夠隨時進入又能隨時出來的時候,我們的這種沉迷才是健康、適宜的。

在第三天的培訓中,我聽了關於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的問題。對於這個內容,我最為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我們是心理諮詢師,對於心理諮詢範圍內的內容要熟練地掌握,而對於需要轉介到心理治療的情況我們應該能夠準確地把握其界限,這也就要求我們瞭解心理治療內容中的一些診斷標準。雖然我們不能夠做出診斷,但是對於可以鑑別是否需要轉介。遇到以下幾種來訪者情況,我們需要及時轉介。1.具有自殺意念或是自殺嘗試;2.中度以上的焦慮、抑鬱等障礙;3.間斷反覆發作、持久的焦慮或抑鬱障礙;4.伴精神病性障礙的抑鬱障礙;5.近期嚴重社會應激,喪失或情感創傷。這五種情況我們需要爛熟於心。若延誤病情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不論是對諮詢師還是來訪者。這些需要轉介的情況要靈活運用則還有賴於我們對於常見的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的瞭解,同時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簡易量表來輔助判斷,如PHQ-9心理健康量表、廣泛焦慮量表、抑鬱症狀量表和焦慮症狀量表等。

在第四天的培訓中,我聽了嶽曉東老師和徐凱文老師的講座,他們都闡述了心理諮詢上的知識和觀點。我收穫到了幾個印象深刻的點。首先,更加詳細地瞭解到了精神障礙的內容,還了解到了各個流派對於心理諮詢的觀點與技術,對不同的來訪者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融合使用,關鍵是需要適合該來訪者。其次,徐凱文老師對於多重諮詢關係的問題進行了闡述,雖然我現在還不是老師,但是我的職業目標是老師,那麼老師在做諮詢的時候就是具有雙重身份的,也就和來訪者既是諮訪關係也是師生關係,在這樣的多重關係下,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被這個所束縛,而是發現更多的有利於解決來訪者問題的資源。最後,對於諮詢中的倫理關係,我今天也深刻地意識到他的重要性,雖然目前還沒有遇到過法律糾紛,但是還是需要嚴肅而慎重地看到這個問題,我們要提高專業知識、盡力去幫助來訪者,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只有這樣我們的諮詢之路才能走得更遠。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11月9日,有幸在湛江市第二中學參加了湛江市鄉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已立冬的湛江,仍是和風暖陽,美好的天氣、美麗的二中使我們求知學習的心情更加美好了!

8時30分,在主持人薑桂芳老師的溫馨提示下,所有培訓的老師在二中操場集中參加開班典禮。出席典禮的領導有湛江市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段亞東主任、湛江市第二中學李小鋒副校長、嶺南師範學院李繼波博士。李校長對學員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湛二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特色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段主任以詳實的資料指出了鄉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希望學員們能珍惜學習機會,學有所得。段主任激情四射的講話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學習之旅充滿了期待。

簡短的開班典禮後,學員們按分班回到教室。李繼波博士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講座是《專注力與情緒穩定性——基於正念的干預》。李博士先是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現在最奢侈的事情是什麼?”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而我內心的回答是: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用管,好好睡上一覺!李博士的答案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單純地、溫和地和自己呆一會兒。接著,李博士讓大家跟著音樂做了一個放鬆練習,大家舒服得昏昏欲睡。是啊!在這快速發展的大時代,你有多久沒能這樣放空思想、放鬆心情讓自個單純地呆一會兒了。李博士又以坐飛機發生緊急情況母子戴氧氣罩為例,讓學員們明白了正念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照顧好自己是照顧好別人的根本。他生動地詮釋了“念”字——讓心回到今天、回到當下。你的身體在這裡,你的心在哪裡呢?想著昨天,糾結過去,會讓人感到抑鬱;而過分想明天,擔憂未來,則會讓人感到焦慮;此刻,現在最好,應專注於當下。如何才能做到“要活在當下”?正念是一種工具,一種方法,能教會我們如何真正做到這點。接著,李博士通過豐富的案例讓大家理解正念的定義、作用,通過不同的訓練讓大家體驗正念的方法、效果。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如何運用正念於教育”,李博士給大家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練習,如開啟感官之門的“空中的聲音”、“神祕袋”、“小狗的鼻子”,訓練內在身體的“吹氣球”、“種子變大樹”,訓練情緒、想法的“小小助推器”、“頭腦中的小聲音”等等。這些富有童趣的正念練習能讓學生提高專注力,提升煩亂時的平靜能力、衝動控制、對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最後,李博士給大家推薦了幾本關於正念的學習書籍,以卡巴金的“你已然完整,本已美麗。追求的一切,你早已擁有。”結束了本次的講座。李博士的講座為我們打開了瞭解“正念”的大門,讓我們懂得可用正念去修煉自己、提升自己,更好地生活、工作。兩個小時居然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學員們回味無窮,唯感遺憾的就是給李博士講課的時間太短了,否則有關正念的更多知識我們還能細細去了解。

下午,薑桂芳老師給學員們帶來的是一場非常接地氣的講座——《高效溝通技巧》。與李博士不謀而合的是,姜老師也是用問題拉開了本次講座的序幕。“您還記得最近一次找學生談話是什麼時候?您和學生當時說了什麼……”學員們紛紛陷入回憶當中。姜老師聯絡實際分析了談話與溝通的區別,又從“職業人成功的要素”(態度、知識、技巧)巧妙匯入溝通的定義。要做到高效溝通,首先要了解溝通的人際風格。常見的人際風格溝通主要有四類:分析型、支配型、和藹型和表達型,姜老師通過生動的例子讓我們瞭解了不同人際風格溝通的特點。從對待孩子開關櫃門事件,家人與姜老師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對比中,我們體會到了傳統的溝通方式與高效的溝通方式的區別;從姜老師對待孩子類似早戀問題的溝通處理中,我們明白了高效溝通的步驟;從姜老師的班規“先告訴我”以及對學生“網癮”問題的溝通處理中,我們窺視到了高效溝通的祕訣……以處理生活、工作中司空見慣卻又頗棘手的問題為例,姜老師侃侃而談,高超的溝通技巧使得問題迎刃而解,令人佩服!我們常為工作中無法與某些學生溝通而煩惱,而姜老師生動鮮活的講座可謂是冬日的暖陽,照亮了我們疑惑的心房。

美好的一天以滿載而歸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以正念修煉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從而更好地照顧好身邊的人;常運用同理心,掌握高效溝通的技巧,拉近心與心的交流,相信我們與學生、家人甚至陌生人的相處都能變得更加融洽!

雙減背景下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一切似乎在瞬間,轉眼之間半月就已過去。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漸從容,到最後的不捨,回顧培訓期間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真的要對本次培訓活動說聲謝謝,感謝國家及省教育廳對農村教師的重視,感謝縣教育局及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參加農村“國培計劃”的短期培訓,感謝阜陽師範學院師院和繼續教育學院領導及老師們。在他們的精心安排下,讓我們這些來自於農村的老師得以與眾多專家、學者、省內外教育心理學界權威人士面對面地座談,傾聽他們對國中心裡健康教育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先進心理輔導教學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訓也一定會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縱觀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省、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鍊。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但有極缺乏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半個月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擺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就是學生心靈的啟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為的宗旨,以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為育人理念。

本次培訓,還讓我們這些在家兼職的或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心理輔導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心理輔導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心理輔導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心理輔導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研討平臺。在小組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提出的觀點和問題,都是農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的同時,也得到專家們的重視,他們的回答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對於我們今後的心理健康輔導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習之餘,我自我反思,剛踏進講臺的我,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思考,自己對心理輔導含義的理解,以及心理輔導方法的選擇和心理輔導方法的正確性、妥善性,課堂觀察或是深入學生心裡等方面,考慮到對學生的有效性了嗎?等等都是我沒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讓我獲得前進的動力,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動學習,主動研究。

十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將近半個月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感動,經歷了太多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