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精選26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92W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帶領觀眾重溫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範事蹟。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精選26篇)

獲此殊榮的,有“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這樣的國家棟梁,有英勇負傷的排雷戰士杜富國這樣的英雄模範,有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這樣的專家學者,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支教20__年擔起山村孩子未來的鄉村教師張玉滾,零事故往返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他們中,有青春洋溢的90後,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菜市場裡賣雞蛋的大叔,也有學富五車、為人師表的院士。他們生於不同的時代,來自不同的行業,懷揣不同的夢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愛與奉獻的精神世界裡相映生輝。

沒有誰生來就懂得奉獻,沒有誰註定會成為英雄。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們,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也是普通人。潛心科研、教書育人、執行任務,他們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經歷的故事;盡忠職守、見義勇為、無私奉獻,他們的光輝也是普通人內心時常閃現的光輝。只不過,他們能在緊要關頭處站出來,能在惡劣環境中堅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才在歲月淬鍊中將平凡變成偉大。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著,他們的精神應頌揚、應傳承。時代在變,但感動不變,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會變。只要像他們一樣堅持、奮鬥和奉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感動別人的英雄,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華與誘惑,當物慾的膨脹讓人迷失,當金錢與權力佔據你的心靈,當你人生的座標發生了傾斜…那你不妨坐下來看一看《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心來聆聽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們的生命熱忱會讓你我重拾感動與感激之情,撥動你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根弦。如果說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顆凡星,那你就不該甘於躲在雲層之後,而是應該用你的光亮與璀璨去照亮別人乃至整個世界。

我是擦著眼淚陪孩子看完《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的,這本是學校留給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是卻給我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的崇高讚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後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髮。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這是中國海軍南海守礁戰士李文波的真實寫照,李文波21歲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資料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人還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羅陽;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有孝子陳斌強;有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如果說學雷鋒離你太過遙遠,那你不妨學學他們。放下內心的浮沉與躁動,去感受這些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而卻不平凡的事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不再冰冷。其實我們無需偉大,我們只需付出一點責任之心、一點關愛之心、一點感恩之心,來回報社會,回報家人就足夠了。其實人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內涵,在於你走過的過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樣,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綻放!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3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帶領科研團隊實現氫彈研究突破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于敏;有放棄安逸生活堅持在貴州山區義務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有背井離鄉、為南水北調做出巨大奉獻的基層幹部趙久富,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餘年從不留真名,成為一座城市精神座標的普通市民——張紀清。

20xx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祕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0xx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於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後的20xx年間,無論是希望國小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0xx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xx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於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後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裡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後,他又幹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裡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祕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並一直支援著他。這份堅持20xx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大愛深沉!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4

我看了20xx年的人物事蹟,心中是一片激動與期待。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神,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裡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麼多人,有尊嚴並善良而有質量的活著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于敏,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專案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在中國氫彈偉大事業作出一生貢獻,早已將自己的身心貢獻給了偉大的祖國,他值得我們去敬畏。

偏見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莊圍困。他來的時候,心裡裝著使命,衣襟上沾滿晨光。像一名戰士,在自己的陣地上頑強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溫暖驅趕絕望。醫者之大,不僅治人,更在醫心,他讓陽光重新照進村莊。不懼病痛,一心向陽,與病魔對抗,不死每一個人都能堅持做到,自己戰勝病魔,沒有選擇過自己健康自由的生活,而是選擇用自己成功的方法幫助更多的患者,如同天使般降臨人間,對於字病魔爭鬥的人施以援手,無人不為此感動流淚。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我們身為人民教師,無力是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 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5

收看《20__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如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令我最感動的是怒放高原的並蒂雪蓮——成都支教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

頒獎詞: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推選委員于丹說:

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剛剛過去的虎年春節,胡忠留在福利學校照顧孤兒們,謝曉君帶著女兒回成都探親。“能夠擔的就多擔一些,春節嘛,讓老師們都回去,我來陪著。”作為校長,胡忠眼中的福利學校是另一個家,這裡的孤兒都是他的孩子。進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過年。

“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頒獎典禮現場的胡忠,比視訊中看起來更顯蒼老。11年前,這位成都中學的化學老師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每個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

福利學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個縣、4個民族的143名孤兒被安排在這裡寄宿制讀書。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開啟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裡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

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教音樂的她偶爾還客串幾回代課老師。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川妹子動了留下來的念頭。20__年,謝曉君報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著女兒,與丈夫在福利學校“會師”。

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剛來的幾個月,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儘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裡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20__年,謝曉君調去了位置更偏、條件更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她把工作關係轉到康定縣,許諾“一輩子待在這兒”。

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真愛至上,精神無敵。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會後,我又在網上搜索了這對支教老師夫婦的事蹟。我聽到了最樸實的語言:“我們做的事情很平凡,只是盡了一名教師的本分而已。”“都認為我們在支教很苦。其實,我們收穫的是非常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孩子們都是一張白紙,只要傾注全部的愛心,那張白紙就會成為最美的圖畫。”進一步感受到了他們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而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還從網上感受到了他們作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在中國人們心中所產生的力量——“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後,眾多愛心團體、個人向支教夫妻伸援手”“成都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湯女士致電早報,在表達欽佩之餘,她表示:“我們的志願者可以幫助他們陪伴家中老人,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也算是對他們的一點力所能及的支援。”“15年來第一次回蓉過春節的胡忠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了許多成都愛心人士、愛心團體想要給予幫助的電話。”看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學生課本中的《夢想的力量》一課,這對支教的夫婦,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老師的偉大,用自己的力量在無聲地影響著、感染著身邊的人,帶動著人們去關心教育,關心孩子,為祖國的未來真摯奉獻。

我想,此刻,一定有很多的人,同我一樣,在思索著:我該怎麼做,又該做些什麼……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6

收看《20xx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如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令我最感動的是怒放高原的並蒂雪蓮——成都支教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

頒獎詞: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推選委員于丹說:

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剛剛過去的豬年春節,胡忠留在福利學校照顧孤兒們,謝曉君帶著女兒回成都探親。“能夠擔的就多擔一些,春節嘛,讓老師們都回去,我來陪著。”作為校長,胡忠眼中的福利學校是另一個家,這裡的孤兒都是他的孩子。進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過年。

“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頒獎典禮現場的胡忠,比視訊中看起來更顯蒼老。20xx年前,這位成都中學的化學老師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每個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

福利學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個縣、4個民族的143名孤兒被安排在這裡寄宿制讀書。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開啟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裡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

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教音樂的她偶爾還客串幾回代課老師。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川妹子動了留下來的念頭。20xx年,謝曉君報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著女兒,與丈夫在福利學校“會師”。

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剛來的幾個月,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儘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裡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20xx年,謝曉君調去了位置更偏、條件更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她把工作關係轉到康定縣,許諾“一輩子待在這兒”。

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真愛至上,精神無敵。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會後,我又在網上搜索了這對支教老師夫婦的事蹟。我聽到了最樸實的語言:“我們做的事情很平凡,只是盡了一名教師的本分而已。”“都認為我們在支教很苦。其實,我們收穫的是非常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孩子們都是一張白紙,只要傾注全部的愛心,那張白紙就會成為最美的圖畫。”進一步感受到了他們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而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還從網上感受到了他們作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在中國人們心中所產生的力量——“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後,眾多愛心團體、個人向支教夫妻伸援手”“成都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湯女士致電早報,在表達欽佩之餘,她表示:“我們的志願者可以幫助他們陪伴家中老人,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也算是對他們的一點力所能及的支援。”“20xx年來第一次回蓉過春節的胡忠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了許多成都愛心人士、愛心團體想要給予幫助的電話。”看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學生課本中的《夢想的力量》一課,這對支教的夫婦,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老師的偉大,用自己的力量在無聲地影響著、感染著身邊的人,帶動著人們去關心教育,關心孩子,為祖國的未來真摯奉獻。

我想,此刻,一定有很多的人,同我一樣,在思索著:我該怎麼做,又該做些什麼……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7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收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於眼淚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27日晚上,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在貴州支教長達9年多時間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被評上“感動中國人物。”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孫麗娜,女,退休高階教師。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階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佈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xx年兩夫婦紮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但不幸的是,20xx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積勞成疾,朱敏才突發腦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崗位上。雖然朱敏才病臥在床,言語不清,但是隻要有人問他:“你想幹什麼?”他還是會艱難地回答:“給孩子們上課!”與此同時,一直在為學校奔波的孫麗娜老師仍未停歇,一邊照顧朱敏才老師,一邊在為新建的學校食堂及新教學樓操心著。在眾多愛心企業及貴州省、市領導的幫助下,新的學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著落。20xx年初,孫麗娜、朱敏才夫婦當選“感動中國人物”,27號晚上,捧著獎盃的孫麗娜老師說,她們要感謝的人很多,“感謝貴州的老百姓,是他們圓了我們的支教夢”。孫麗娜老師還說,要是沒有貴州孩子聽他們的課,他們的餘熱也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他們還要感謝貴州的鄉親父老們,將孩子託付給他們。“特別是朱老師生病的這段日子裡,要不是貴州人民給予我們的幫助與肯定,我們很難熬過最艱難的日子,就更沒有機會評上“感動中國人物。”據瞭解,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是繼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後貴州第四個獲獎者。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8

_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和執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引數簡易快速計演算法。在主引數的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裝置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並可推廣應用於壓水堆核電站,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_世紀60年代中後期,彭士祿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除錯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製、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調解決,並指導後續艇的研製、生產,參加、組織研製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_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於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彙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引數及經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1986年,彭士祿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引數、進度、投資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係,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期間他還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9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症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啟用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開啟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於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麵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隻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悅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願者的經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

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裡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那麼高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溫暖的人吧,你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0

她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革命老區、扶貧主戰場廣西百色,用深入泥濘的腳走出來扶貧的長征路,用汗水澆灌出圓夢花朵,將青春奉獻給養育培育她成長的家鄉。讀到這個年僅30歲的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我滿含淚水。這朵向著太陽開放的燦爛的向日葵,在山洪中湮滅,是小家的悲痛,也是百色人民的悲痛,她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幹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毫無疑問,黃文秀是廣大黨員、幹部時刻看齊的榜樣。

做黃文秀式的人民公僕,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就要以她為標杆,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作為。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1

王,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王事蹟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10月1日下午,王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他的精神感動無數人,讓無數人留下了眼淚!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2

20xx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王婭立即給基金會發去電子郵件,詢問賬務公開情況。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教授的回信。隨後,王婭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戶。這樣的舉動讓陳章武記住了這個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因為基金會的捐贈者大多數都是陳教授熟識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婭這樣沒見面就直接捐錢的並不多。

20xx年3月,央視《朗讀者》節目紀念趙家和教授的錄製現場,陳章武第一次見到了王婭,王婭也第一次見到她資助的學生白雲。陳章武回憶說:“那天在拍攝現場,我想請王婭女士作為愛心人士的代表上臺出鏡,可她堅決不同意。王婭女士跟我講,見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滿意足了,不要讓孩子們有什麼負擔。”這次見面後,王婭成為基金會的一名志願者。家訪、審查學生資料、走訪受助學校……她全身心投入,把這當作退休後的事業來經營。

去年4月,一向守約的王婭卻失聯了。那天本是王婭約好和基金會工作人員一起去甘肅考察受助學校的日子。直到幾天後,陳章武才收到她的資訊:“非常不湊巧,去紐西蘭旅遊與助學活動的時間衝突了。”又過了幾天,一筆3萬元的捐款匯到基金會賬戶上。

讓陳章武沒想到的是,彼時的王婭根本沒去紐西蘭,而是躺在了天津腫瘤醫院的病床上。胰腺癌晚期,在癌症中屬於最凶險的一類。命運給這個鉚足勁做公益的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搶跑!倔強的王婭一邊和病魔抗爭,一邊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5月,還在病床上的王婭不忘為基金會匯去早已準備好的捐款;8月,她停掉全部放療,拖著乏力的身體踏上奔赴甘肅的家訪,因為她知道“再不趕快去,就再也沒力氣去了。”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3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4

有很多人,會對始終如一的愛情充滿嚮往。然而現實殘酷,有太多的變故,導致一對又一對深愛的情侶,各奔天涯。蘇炳添就擁有一份令人豔羨的愛情。蘇炳添在國小的時候,就暗戀同班的班花:林豔芳。那時候林豔芳長得極其漂亮,蘇炳添卻瘦瘦小小的,學習成績也是倒數,林豔芳看不上他。上了國中,蘇炳添始終不改對林豔芳的執著,每天都要纏著她。忽然有一天,蘇炳添轉學去了體校,沒有人再給林豔芳上課扔小紙條,給她講無聊的笑話。林豔芳覺得很寂寞,很想念蘇炳添,所以答應了他的追求。

後來蘇炳添起早貪黑訓練短跑,林豔芳也要為了升學而努力,兩人只能通過書信交流。有時候,相見不如懷念,兩人從書信到手機,始終對彼此忠貞不渝。蘇炳添也是個內斂的人,從市冠軍到省冠軍,到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世界冠軍。蘇炳添始終如一,對林豔芳愛慕不已。蘇炳添除了訓練,每天向林豔芳彙報去了哪裡,做了什麼,給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豔芳則成了蘇炳添背後的女人,儘管很多時候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他。

20__年,蘇炳添26歲,卻和林豔芳已經相戀16年。他們終於也結束了十幾年的愛情長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__年,林豔芳產子,蘇炳添卻因為比賽,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林豔芳沒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幾十年的理解和堅持,也正是他們修成正果的關鍵。亦如蘇炳添在賽場上的堅持,才使得他創造歷史。

蘇炳添是中國人的驕傲,因為他的身上,有著中華民族的謙遜和持之以恆。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5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2月27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溼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連續幾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都會有為我國國防、軍事做出巨大貢獻的前輩,今年也一樣。那位前輩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華專注做了一件事,儘管他的名字並非如雷貫耳,但他的事業卻世人矚目!他參與了研究氫彈,在當時,他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經驗的核武器研究權威人士,還被其他國家的人嘲諷,而且他還有即將研究成功的原子彈,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猶豫選擇了毫無經驗之談的氫彈,他就是為了打破美國的核威脅和核壟斷。他靠天分和勤奮為我國的氫彈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由於身體原因,89歲高齡的于敏沒到領獎臺。他的兒子於辛代為領獎。當主持人白巖鬆問:“當知道要把感動中國這個獎盃給爸爸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樣的反應?”於辛回答:“他覺得他已經老了,他更希望年輕人去得到這個獎項,去激勵人。”目前,89歲高齡的于敏仍擔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階科學顧問,以平生所學繼續為祖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諮詢和建議。我想“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吧。

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師昌緒。他研究出來的空心渦輪葉片,被業內稱為航空發電機第一關鍵階,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辭是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勳,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樑。但20xx年11月10日晨7時7分,師昌緒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讓我們為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謝他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母愛是天底下最深的愛,陶豔波把此愛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兒子楊乃彬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從此,陶豔波成了兒子的耳朵,成了兒子最好的同桌,這一同桌就是20xx年,她陪兒子從國小讀到了中學,如今楊乃彬已成為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母親啊。在頒獎典禮上她笑說道,我陪兒子讀書都比當年我自己讀書時都認真。因此感動中國給她的頒獎辭是: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48歲的陶豔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20xx年苦讀,兒子如願考上了大學。

在鄭州市二七社群有個和諧的老院落——隴海大院。在這個院子裡有一個持續了39年的故事。二七區隴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農場插隊時,突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隨後,命運的打擊接踵而來:1983年,家裡的頂樑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親患結腸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xx年,父親患上老年痴呆;20xx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繼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當不幸開始籠罩這個家庭的時候,大院裡的鄰居們就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自發形成的愛心群體自覺承擔起照顧他的義務——洗澡、理髮、上車下床……生病時,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從沒間斷。雖然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終如一日的堅持下來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來,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隴海大院裡的鄰居,給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癱的高新海一個家。”這是感動中國給予的頒獎辭。

除此之外還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療隊,十三年如一日守護父親的朱曉輝,像一名戰士一樣治療麻風病的江西贛州於都縣皮防所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肖卿福,還有為我國新疆地區人命安定生活而堅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

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動甚至是一生詮釋了“仁智禮義信”帶給了我們更多的正能量,讓我們行動起來向這些人物學習吧!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6

難得今天晚上看了感動中國,因為這個節目每年只會播出一次。每年的這個節目我都會看,那些傑出的人物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今年的感動中國也很感人,從朱亞光到楊善洲再到阿里木,他們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看到胡忠,謝曉君夫妻二人拋棄一切帶著孩子來到偏遠的福利院,我們有誰能夠做到,是他們告訴孤兒:雖然我們是無依無靠的,但我們是腳踩在地上的人。是他們讓孤兒有了家的溫暖。讓我們由衷的對他們表示敬意和讚美。我相信這就是愛和信念的支援吧!醫者專家吳孟超更是醫者仁心,用行動用仁愛感動著世人。而和我們同樣年歲的劉偉-無臂鋼琴師,他用事實告訴我們:努力就會有結果,只要你邁出第一步,邁出你自己,就邁向了成功。人民公僕楊善洲在晚年退休後毅然決然回到雲南老家去

種樹,是他用60歲以後的生命建成了上千畝的綠色王國。

張平宜,一箇中國臺灣的富家女,沒有人會相信她在老營盤這個麻風病貫行病區紮了根。她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幫助這些連國小都沒有畢業的孩子們,也告訴了我們要學會感恩珍惜一切。最美媽媽吳菊萍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了一個生命,善良是人的本能,我們拒絕袖手旁觀。

看到一個一個楷模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動力,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讓我們大家爭做白芳禮,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白芳禮們會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7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體現。一個運動員的成就,不僅僅是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還在於是否體現奧林匹克精神,是否做到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我崇拜的奧運英雄蘇炳添就是這樣的選手,也許他與金牌無緣,但創造的歷史值得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銘記。

蘇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暨南大學20__級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中國男子短跑名將。

20__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亞洲紀錄。之後蘇炳添多次比賽中都成為百米大賽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蘇炳添也著實讓世界短跑名將博爾特驚訝到了,博爾特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飛人,連續三屆拿到奧運百米金牌。可是博爾特也被蘇炳添驚到了:沒有想到站在身邊的小夥子居然反應這麼的快,起跑的那一瞬間讓他不知所措。

博爾特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槍聲一響,我身邊的小夥子就飛奔出去,我有點不知所措,結果就失足了。”他對於蘇炳添的實力也是非常的認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後面才會拼命追趕上去。

能進入百米決賽是每個亞洲人都不敢幻想的奢望,只有跑進10秒才有希望。為此,蘇炳添20__年底,選擇了一個比較大風險的決定:就是把起跑腳換了。為什麼要換?是因為想要得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新的節奏,這樣的話在100米才可能會有一個突破。

而做這個改變和選擇太難了,改變之前問了很多的專家:不做出一些改變的話可能很難突破10秒,參考了劉翔的“八改七”,所以蘇炳添最後狠下心來做出了這個改變。就像剛開始是用右手吃飯,突然間變左手,你夾都夾不到,怎麼不難呢?蘇炳添剛開始,連起跑怎麼發力都完全不會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三組對決過後,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成功入圍男子100米決賽,也成為首位闖進奧運會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在奧運賽場上,9秒83也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成績。20__年裡約奧運會,博爾特奪取金牌的成績是9秒81,蘇炳添只比博爾特僅僅慢了0.02秒。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通過多年以來的努力,終於站在了100米跑道上面。

蘇炳添一戰打破了三個紀錄:

首先,新中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現在37年的歷史上,首次有中國男性運動員打進到100米決賽的賽場,絕無僅有,這個意義不亞於當年劉翔闖進奧運會決賽並且奪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曾經有一位日本運動員打進到奧運會男子100米的決賽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個時候是用手計時的時代,跟電子技術時代差的還比較多。

第三,亞洲國家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也就是第2屆奧運會上,到現在121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亞洲運動員以100米半決賽第1名的身份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百米飛人大戰的決賽。

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榮耀,屬於偉大的中國,也屬於亞洲。年過30的蘇炳添,靠著頑強的自律,靠著超強的意志品質,成功的打進到了100米的決賽當中,為全亞洲人長臉。就連中國田徑名將劉翔在微博上也發文祝賀蘇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決賽時,蘇炳添強調,半決賽就是自己的決賽:“對我來說,能夠進入決賽就算完成任務。如果能夠突破10秒大關,進決賽應該沒問題。”

看了比賽,真是激動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簡直是一戰封神!正像劉翔所讚揚的那樣,這是中國奇蹟和中國速度,這也是亞洲奇蹟和亞洲速度!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賽場,蘇炳添的腦海裡都只有一件事:竭盡全力跑出“中國速度”,為祖國添彩!能打破亞洲紀錄,打破黃種人的極限,站在東京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所有的夢想都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現實!

把半決賽當成決賽。是啊,人生路上關鍵的每一步都需要這種精神,我要向蘇炳添學習,他是我最崇拜的奧運英雄。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8

一位採訪過毛卓雲的記者連嘆:老毛做了很多連涉艾在押人員家人都做不到的事,簡直就是聖人;

一位在基層屢獲殊榮的民警告訴記者:面對幾近瘋癲、患有艾滋病的嫌疑人,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老毛不假思索上前擁抱安撫;

……

毛卓雲,浙江省寧波市看守所民警,擔任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12年,累計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員524名,確保了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員順利完成刑事訴訟,用大愛溫暖、用智慧矯正、用果敢管理,成為浙江省管教涉艾在押人員時間最長的公安民警。

成為在押人員的“毛老師”“毛爸爸”

零歧視、被人愛、有溫暖

在涉艾在押人員監區,記者看到毛卓雲時,他正彎身利落地收拾工具盒,說剛才帶著涉艾在押人員刮鬍子、剪指甲。記者注意到,涉艾在押人員除了身上的病號識別背心,與普通監室的在押人員看起來沒有什麼兩樣,監室設定也一般無二。

毛卓雲笑容平和,說之前監室裡有人被巡控民警發現違規,他剛剛還進行了批評教育,與3名在押人員進行談話。距離涉艾在押人員監區不到10米處有間特殊監室,是談話室。毛卓雲說,涉艾在押人員監區離自己的辦公室比較遠,帶在押人員談話來回時間長,影響工作效率,也擔心他們路上遭遇異樣的目光,心理上出現波動。

艾滋病患者楊某告訴記者,他是入所經體檢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當時完全蒙掉了,整天渾渾噩噩的。毛警官經常找我談話開導,講講治療方法。他還很注意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這位警官很不一樣。”

意志的崩潰,使得很多涉艾在押人員或企圖自殘輕生,或性情愈加蠻橫,帶給管教民警職業暴露風險。毛卓雲回憶12年前第一次開啟涉艾在押人員監室的情景:“當時,有人用身體撞擊鋼化玻璃發洩情緒。我不敢進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緒疏導工作。”於是他寫下情真意切的公開信,貼在監室門板上,勸導他們遵守規定、好好治療。這個辦法很有效果,很快,鬧事在押病患都認定了毛卓雲是個好人。細心的毛卓雲每次與涉艾在押人員談話前都要做大量準備工作,針對不同的人實施不同的教育計劃,穩定在押人員情緒。

20__年9月,寧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輕人阿明。長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產生幻覺,捅傷女友後,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邏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間,阿明多次吵鬧甚至自殘,老毛一遍又一遍地與他談話,才讓他稍稍安靜下來。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審判決後,阿明像徹底瘋了一樣,試圖攻擊管教民警和獄醫。

“我準備豁出去了,進去跟他談一談。”向領導報告後,毛卓雲進入監室,還沒向阿明開口,背上卻突然重重地捱了一下。面對近乎癲狂的阿明,老毛張開雙臂抱住了他,用手輕拍他的背,阿明遲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頭哭得像個孩子。原來庭審時阿明的父母沒有來,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過了幾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幾張老毛抄寫下來的簡訊,分別來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友,家人都言辭懇切地勸他好好改造。原來,老毛輾轉聯絡上阿明的家人,說服他們寫下了那些鼓勵的話。

阿明流著眼淚給毛卓雲深深鞠躬,如釋重負的老毛卻患上了重感冒。為了不讓家裡人擔心,他又一次悄悄去醫院做了體檢,結果沒有大礙,這才放下心養病。

20__年,寧波市看守所先後收押了十幾名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其中5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毛卓雲買來紙筆,自制識字卡片,把監室變成了教室,手把手教導他們學習。他們被送監獄服刑時已識字六七百個了,至今仍時常給他們的毛老師寫信匯報服刑情況。

“作為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麼都管,但要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一樣,有愛心、耐心、真心。”毛卓雲說,所裡給配備的防護服,他一次都沒穿過,“我戴過一兩次口罩,感覺很彆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員,誰還願意跟我聊天?”

涉艾在押人員陳某擦床板時不小心將木屑扎進手指,哭了起來。同監室人員立即報告,毛卓雲費盡周折終於幫著將木刺拔出來了。看著毛卓雲用酒精棉球幫自己止住了血,陳某大聲說:“謝謝,毛爸爸!”

在特殊監區裡“拆彈”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社會

艾滋病的標籤一度被部分違法犯罪人員當作“免死金牌”,有恃無恐、屢屢作案。

“現在我們抓到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再也不用擔心投送無門了,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辦案壓力。”寧波市公安局辦案民警小張告訴記者。

目前,寧波市看守所四分之一的涉艾在押人員,CD4細胞(免疫細胞)指數嚴重偏低。毛卓雲管教過的涉艾在押人員中,CD4細胞指數最低的僅為6,意味著免疫力幾近於無。每次遇到重症艾滋病嫌疑人收押難題,所領導都會徵求毛卓雲意見,毛卓雲表示“可以看管”後才收押。

藝高人膽大,在“可以看管”承諾的背後,是毛卓雲對艾滋病醫學知識、特殊群體心理疏導干預方法以及法律知識的豐厚積澱,是他與疾控中心專家、看守所醫務人員的協同配合,是他對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員狀況的全方位掌控。為確保監管安全,毛卓雲還積極與法院、檢察院有關工作人員溝通,瞭解每名涉艾在押人員的訴訟進展。

不久前,一名涉艾在押人員因常年注射,手臂上的針孔爛成難以癒合的傷口,散發出濃濃的腐臭味。56歲的毛卓雲沒有任何嫌棄,每天都與醫務人員一起幫著仔細檢查、認真治療。

“用心管教這些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有意義嗎?”面對別人的質疑,毛卓雲說得很直白:“管好一名涉艾在押人員,就等於給社會排除了一顆‘定時炸彈’;管好了一群涉艾在押人員,就等於給社會排除了一片‘雷區’。”12年裡,毛卓云為寧波的社會平安作出了特殊貢獻。有人說,這4000余天裡,毛卓雲天天都在“拆彈”。

毛卓雲會定期自費做HIV檢測,“目前為止都沒有檢出病毒。”毛卓雲堅持每天跑步、打球,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今年中秋節,他手寫一副對聯“天上一輪滿,人間萬家明”貼進監室,並準備了月餅、水果,在艾滋病監室為在押人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聚會。“今天我陪大家過中秋,你們可以把我當成親人。任何一個人遇到困難,我都會第一時間想辦法幫助……”

“我幹這項工作,有些親戚、朋友都忌諱和我一起吃飯。但工作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那誰去做?”崗位特殊、風險巨大,但毛卓雲無怨無悔。

做公安監管事業的有心人

“五心法”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翻開毛卓雲12年來記下的5大本共10餘萬字的工作日記,記者看到了他與涉艾在押人員的一次次交往,為企圖鬧事者感到憤怒,也為巧解難事感到欣喜。他把在押人員思想感情變化、行為轉化成果等都記錄下來,分析成功案例。僅對一名命案在押人員的詳細分析,就有10篇之多。據此,他歸納總結出涉艾在押人員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勞心法、破心法、寧心法,為浙江省特殊監管物件管理工作提供經驗遵循,並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所謂破心法,就是要找準溝通交流的切入口,有效開啟在押人員心結,達到教育感化的效果。”毛卓雲說。29歲的癮君子小古因搶劫一家珠寶店被抓,入所體檢時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心理一度接近崩潰並試圖自殺。毛卓雲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談,但小古根本聽不進去。毛卓雲從其同監室人員處瞭解到小古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後悔,想進行“救贖”,所以才有絕食的想法。毛卓雲便用整整一天時間與他談心,告訴他“做好事就是救贖”,讓他每天打掃監室。終於有一天,小古想通了,對毛卓雲說:“我要好好勞動,好好活下去。”

2020__年底,浙江省公安廳命名授牌“毛卓雲工作室”,毛卓雲卻堅持掛上“紅絲帶工作室”的牌子。在毛卓雲眼裡,這些在押人員不僅是嫌疑人,也是病人,懼怕病魔,更害怕冷漠;渴求被治癒,也渴求被關愛。毛卓雲還組建了“關愛會”微信群,20餘名曾經的在押人員是群成員,他們共同探討最新的艾滋病醫療資訊,分享生活感悟,彼此傳遞著正能量。“看到他們開啟全新的生活,是我最開心的事。”毛卓雲說。

當記者問他如此堅守的初心源自何處,老毛想了想說,18歲從軍時親人寫給他一句詩“不要空言了了事”。他還說,實實在在做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就能成為專家。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19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感動的力量。20xx年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裡,有90後,也有耄耋老人;有賣雞蛋的大爺,也有兩院院士。他們生逢不同的年代,守護著不同的崗位,堅守著不同的初心,卻在“奉獻”的精神世界中相遇,共同向我們傳遞著“利他”的價值觀。他們拒絕誘惑,甘守清貧,付出了青春乃至寶貴的生命。這種力量,怎不讓人淚流滿面?

感動中國是一扇視窗。十七年來,上百位年度人物用偉岸的身姿,奠定了精神豐碑最堅實的底座。更多的人則從感動中汲取力量,用精神之光點亮自己前行的路。公交車上讓座的年輕人,為清潔工免費提供熱水的熱心店長,春晚小品中那個春節不回家,在車站為大家排憂解難的鐵路警察……他們也許永遠登不上“感動中國”的舞臺,卻在“行動中國”的大舞臺上,用熱心,用擔當,用奉獻,溫暖了每一個平凡的瞬間。

一朵朵浪花匯成了時代的巨浪。獲獎者終究有限,但精神的獎盃在所有觀眾手中傳遞。十三億中國人,人人心裡都燃著一團烈火,這團烈火越燒越旺,化做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是咱們的靠山,這是咱們永遠幸福的保證!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0

12年前,在“談艾色變”的年代,面對高風險的艾滋病監區,他膽壯心雄、直面恐懼,主動請纓,擔起艾滋病在押人員的管教工作,給予在押人員教化改造的希望。

他就是毛卓雲,寧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隊民警、三級高階警長。至今,他累計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員511名,工作零失誤,歸納總結出艾滋病犯管教工作“五心法”,為全省特殊監管物件的管理工作和經驗探索提供有力助益。

昨天下午,毛卓雲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寧波鳳凰劇院舉行,全市700多名民警和輔警代表現場聆聽了毛卓雲的故事。

記者王穎第一個上臺,從媒體從業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多次採訪毛卓雲的感受,介紹記者眼中的老毛:高牆裡的一股暖流。

隨後,毛卓雲在市看守所的領導和同事,以及在市公安局大榭開發區分局當民警的兒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毛卓雲的先進事蹟,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敢於擔當的優秀品格,生動詮釋了一名人民警察不忘初心、忠誠使命的價值追求。

毛卓雲在接受主持人訪談時,也講述了幾個小故事,言語之間表達了他的初心之諾、感恩之情,以及對公安監管事業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現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昨天恰逢毛卓雲的妻子徐愛英的生日。在昨天的報告會上,毛卓雲第一次給妻子送上了生日鮮花,不善言辭的徐愛英只說了一句話:“祝願你平平安安,也祝願所有公安民警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毛卓雲同志是我市公安戰線湧現出來的又一先進典型。”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黎偉挺說,毛卓雲是寧波公安的傑出代表,他的事蹟真實質樸、震撼人心、直指靈魂、可敬可學,是我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黎偉挺號召全市公安機關向毛卓雲學習,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本色,學習他迎難而上、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學習他刻苦鑽研、善學善行的工匠精神,學習他甘於奉獻、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A

董靖莉(寧波市看守所):

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20__年7月,我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調到市看守所工作。記得報到那天,走到九監區,剛好一個監室的門開著。與其他監室不同,這個監室裡還有一道門窗,是用防彈玻璃隔開的,整個監室散發出濃濃的消毒水味道,這就是艾滋病犯專押監室。

防彈玻璃門裡邊,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員寫字……聽到腳步聲,民警轉過身,40多歲,個子不高,卻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見了我,“啪”的一下,來了個標準的軍禮。他就是被所里民警親切稱呼為“老毛”的毛卓雲。

說實在,在“談艾色變”的那時,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離接觸,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個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險,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期間,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緒波動、或因身體不適、或因涉案負罪等,產生和引發各種各樣的極端表現。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緒激動,用頭撞牆,被帶到醫務室縫針,毛卓雲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兩隻手始終緊握病犯的手,安撫他,最終使他平靜。

事後我問老毛,“你不怕麼?”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說服他,情緒不穩定,就會給監室帶來隱患。但,也不怕,我學了艾滋病防護知識,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我瞭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讓他感到溫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想想當初,我還有點怕老毛呢。覺得老毛天天與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離,會不會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廣泛紮實的知識汲取、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以及完備科學的規範防護,證明了我害怕的多餘。後來一段時間,我一直對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給了我艾滋病犯監管職責的力量和正確的認知。

20__年10月,經過幾個單位的交流,我又調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戰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發現,老毛其實還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分管的監室變多了,從一間到現在三間;他的工作筆記本變多了,記錄的文字達到了十幾萬字;他把艾滋病犯從特殊監室搬到了普通監室,把談話室從工作區搬進了監區,使他們之間再無隔閡;他獨創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幫教艾滋病犯認罪悔過、重拾信心、重歸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計時年齡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頭沒變,身份和崗位沒變,不計個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幹勁沒變,一身正氣又待人寬和的個性沒變,他是我們警隊的榜樣,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B

謝鋒(寧波市看守所民警):

他是了不起的榜樣

我和老毛是同事,是警隊裡的室友。在我眼中,老毛就像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盡己之力,用了整整12年,修築起一條科學而有溫度的涉艾病犯監管、維穩一方的平安路。

老毛擁有的不僅僅是勇氣,也擁有工作的智慧。患有艾滋病的羅某是涉嫌故意殺人的在押人員,從小習武,生性好鬥,20__年入監所時27歲,力壯身強,是個不服管的刺頭,自然對老毛多有牴觸。老毛想到個辦法,先削掉這個刺頭身上的尖刺,決定同他比賽體能。習武出身的羅某1分鐘做了60個俯臥撐,而當時年近50歲的老毛卻做了80個。經過這一回合,刺頭徹底被征服。

多年後,被判處死緩的羅某在獄中給老毛回了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是您在我最危難的時候幫助我、教育我、引導我,讓我懂得了懺悔,懂得了反思,懂得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去面對今後的一切……”

老毛還充滿了對在押人員合情合理有分寸的人性關懷。一次,因為輪派任務的安排,我也親歷了老毛的工作。那是一次牢獄任務。犯人孫某身患艾滋病和肺結核重症,肺結核還在開放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4個小時的車程後,到達了監獄,監獄卻因擔心孫某肺結核傳染威脅而拒收。老毛再三協調,輾轉聯絡上杭州一家醫院,才算是解了困局。此時已是晌午,老毛領大家出了監獄,在山路岔口的一家牛肉麵店歇下腳,老闆吆喝:“上五碗麵。”老毛立馬嚴肅地提高嗓門:“不!是六碗!”老闆看了看戴著手銬的孫某和五個民警,恍然道:“對對,六碗!”面端上來了,老毛分一碗給孫某,又給他鬆了鬆手銬,沉聲道:“抓緊吃!”此時的孫某,埋著頭吃麵,眼眶卻是紅的。

當然,工作中的老毛不僅僅只是付出和辛苦,也有他的成就感和開心之事。一次,老毛把手機落在宿舍,突然頻繁響起急促的微信提示音。事後,老毛告訴我,提示音來自一個他組建的微信群,取名叫“關愛會”,是為出了看守所、迴歸社會的艾滋病人組建的。手機頻繁作響,是一名艾滋病人在長沙找到了工作,欣喜而迫切地想要第一個告知老毛。

我看著老毛,常常會有些恍惚。這是一個平凡的同事,這又是一個了不起的榜樣。他是千萬監管人的典型代表,是艾滋病犯管教崗位上當之無愧的“拆彈專家”,更是初心永志、牢記使命、忠於職守的時代楷模。

C

毛智睿(市公安局大榭開發區分局民警):

理解一種父愛

和所有的小男孩一樣,小時候我眼中的父親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雖然由於軍人的身份,他在家時間不多,但每次回家都會帶給我小禮物,帶我出門玩耍。兒時,用子彈殼做成的掛墜或是飛機,是我在小夥伴中炫耀的最大資本,而那一抹軍綠也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父親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會因為我的調皮搗蛋而發脾氣,會有諸多無法排遣的煩心事,也會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和困惑。

我讀大學那會兒,父親差不多一學期會給我寫一到兩封信。我不解的是,通訊便捷的時代,父親為何要採用幾近原始的寫信方式呢?對我的疑問,父親並沒直接回答,而是給我講了一個“傳家”的故事:父親是參軍入伍後在部隊考取的軍校,在軍校就讀時,我的爺爺也是這樣給他寫信的。這是一種傳承。

父親在業餘生活中,更像是一個文化人。他愛好書法,愛好閱讀,喜歡和文化人交朋友,得著空閒就會揮毫潑墨寫上幾幅。練字,能使人專注和靜心,能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而且,從事公安這份職業,面對和接觸的,更多是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如何在充滿負能量的工作環境中保持內心的一份靜氣和正氣,保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不改初心,有一份文化藝術的寄託,實在是很受用很有效的,這也是父親教給我的。

當年,父親決定接手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時,我與母親並不知情。直到一天吃晚飯時,母親拿著一份報紙質問父親,問那個照片上的背影、那個報道里的毛警官是不是他的時候,父親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慢慢道出原委、說出實情……母親慢慢地接受了父親選擇的工作,只是不時地叮囑他在與艾滋病看管物件接觸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那幾天晚上,我總想起一個以身飼虎的佛教故事,父親的選擇雖然沒有故事中的王子這麼壯烈,但我覺得,他有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氣和善意。這令我有一種源於親情的驕傲感。

父親為了更好地做好監管工作,在與在押人員接觸時,不戴口罩和手套,不穿防護服,監室裡發生的種.種危險情況,他從不告訴我和母親,這無非是不想讓我們擔心。他的雲淡風輕,是把對家人的愛深埋心底,是另一種愛的方式。現在,作為兒子,也作為警察,我想我可以而且開始深深地理解他了。

記者手記

老毛是高牆裡的一股暖流

記錄這樣的人民警察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我採訪過不少先進事蹟報告會,這次,第一次從臺下採訪改成了臺前宣講,向大家介紹我認識多時的採訪物件毛卓雲。

老毛的戰場沒有刀光劍影,卻也凶險無比,他的課堂沒有講臺話筒,卻也教化心魂。高牆鐵門,是要鎖住邪惡與流毒,卻並不遮擋他將正心正行的光亮照進人性的黑暗。即使這樣的過程,如行走于堅冰,他也要破冰而行。

自從寧波市看守所設立專門的艾滋病犯監區以來,我就想去採訪,想揭開它“神祕的面紗”。直到20__年,才得到許可,走進禁區,也認識了老毛。老毛質樸、健談,平實的語言裡透著鄰家大哥的親和力,給人很強的信任感。在這堅壁高牆中,他像一股暖流,他那並不偉岸的身軀,總是散發著強大的磁場,有一種無形力量。

我們媒體的報道採寫一開始定位在設立艾滋病犯監管的角度。但幾次接觸,我發現這個被大家親切地喚作“老毛”的質樸警官,才更應成為焦點。

老毛是一位警營裡的學者。在12年的工作中,他幾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在押人員談心,每次談話和心理疏導後,他都會將對方的心理反應、情緒變化等記錄在冊,因此也積累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和研究素材,摸索總結出一套獨特而可操作的“五心法”。他五大本十幾萬字的工作筆記,無論從所耗費心血來看,還是作為可資研究的一手資料而言,都彌足珍貴。

老毛也像一位醫者。他用學到的知識首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做通了身邊相關人士的思想工作。他更在工作中,為每一名監管物件尋找和研製獨門“藥方”。

老毛還是一位師者,對在押人員,既授業又解惑。比如有一批艾滋病犯是文盲和半文盲,老毛就給他們準備了紙筆和課本,還手把手教他們寫字認字,給他們講道理說文化,監室成了文化補習班。

老毛更是一位善者。病犯對老毛如父如兄如師如友的信賴,稱老毛為“毛校長”“毛老師”“毛爸爸”,無疑是因為老毛的善心和善行。無論是擁抱狂躁,安撫哭泣的病犯,還是陪著病犯盡孝,善心和善行總是相輔相成。而每一次接近病犯,都如同接近黑色的魔障啊。

當然,老毛用時間和實踐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忍者。12年來,監區裡的在押人員一茬茬地換,不換的,是老毛。他很喜歡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幾乎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踐行初志的最佳總結。

老毛無私無畏、坦誠質樸、真心善行,他也正是千千萬萬普通警察砥礪前行的代表。記錄這樣的人民警察是一個記者的責任與使命。我很慶幸,能認識他,用我的筆記錄講述他的故事。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1

“葉連平退休不退志,投身鄉村教育事業,自掏腰包創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年來免費給千餘名留守兒童做英語輔導,花光30餘萬元積蓄。他的無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9月10日,安徽省特級教師、含山縣環峰國小副校長洪勝說,葉連平的事蹟深深打動每一個人,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

洪勝告訴記者,20xx年5月,帶著全縣小語工作者的囑託,帶著希望、帶著夢想,“洪勝語文教育工作室”在含山縣含山中學舉行了揭牌儀式。接過這塊高含金量、高期望值的匾額,他知道,這其間有肯定、有鼓勵、有鞭策,還有責任與承諾。

“都知道‘萬事開頭難’,儘管在學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個年頭,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獨立支撐起一個工作室還是生平第一遭。”洪勝說,當時他請教了眾多專家、同仁,瀏覽了大量的名師工作室網頁,結合現有基礎和實際狀況,他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藉助工作室這個平臺,為一群青年人的成長開啟心中的那扇窗。

在目標前起航,在閱讀中積澱,在磨鍊中提升,在反思中收穫。如今,洪勝老師已經主持第三屆市名師工作室,帶了三十多名成員,一路走來,歡笑中有辛酸,收穫中有遺憾。他說:“作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的教育教學水平還有待提升,管理工作室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堅信,隨著工作室課題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共同奮鬥下,他們正一步步向著‘青年名師’這一目標接近!”

在談到學習葉連平無私奉獻精神的同時,洪勝老師說,作為一名工作在基層的國小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憑著“誓上高樓”的執著和“衣寬不悔”的信念,為老師們開啟心中一扇又一扇的窗,在教育事業不斷髮展、不斷前進的道路上,跋涉艱辛,超越平凡……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2

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顆崇拜的“星”。而我心目中的那顆星,是被稱為“亞洲飛人”的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蘇炳添。

蘇炳添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田徑比賽中都取得過優異的成績。在20__年8月26日的雅加達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打破亞運會紀錄,戰勝亞洲各路好手勇奪冠軍。20__年2月21日凌晨舉行的20__國際田聯室內巡迴賽中跑出6秒49的成績奪得冠軍。由此看來,“亞洲飛人”這個稱號,蘇炳添真是受之無愧。

但我深知,在這些驚人成績的背後,定有蘇炳添辛勤的付出和流下的汗水。

你瞧,這就是蘇炳添在體育館內訓練的場景。他總是先慢跑熱身,接著做小步跑,踢腿等準備活動。一切準備就緒,蘇炳添換上了釘鞋,細心地用捲尺進行起泡器的除錯,隨後蹦跳了幾下,深吸幾口氣,來到起跑器的前方,單膝跪地,做好準備。他兩隻手的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呈“八”字,緊緊地壓在起跑的白線後,並抬起臀部。大約過了幾秒,蘇炳添後腳猛地一蹬,像一支離弦的箭般衝了出去。擺臂與抬腿下壓的頻率越來越快,直到衝過終點才慢慢減速,整個跑步過程令人歎為觀止。此後,蘇炳添還進行了不同長度的短跑訓練,沒有一絲馬虎,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自己跑到最好。

跑步結束,蘇炳添拿出一個小型攝像頭,上面記錄著他跑步時的視訊,只見他在觀看過程中眉頭微微皺起,嘴裡還不時嘀咕幾句,像是在總結自己跑步時的不足所在。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後,壓了壓腿,訓練才到此結束。

在學校中,我也參加了校內田徑隊的訓練。蘇炳添不僅是我崇拜的物件,更是我的榜樣,他認真訓練,一絲不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相信經過每天刻苦的訓練,我也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3

時隔20xx年後,中國女排再次登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完成萬眾矚目的壯舉。一瞬間,中國沸騰了、世界華人被點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對強敵,也能從容應戰的勇敢無畏。”

“即使幾近失敗,也要險處逢生的絕不放棄。”

“即使戰到最後,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

“即使傷痕累累,也堅定為國而戰,無怨無悔的愛國信仰。”

為了那份從81年開始的那份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女排精神”,我們等待了20xx年。我們始終銘記,從1981到1986,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國女排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始終銘記,中國女排在20xx年戰勝日本隊,重奪闊別20xx年的世界冠軍;我們始終銘記,20xx年中國女排艱難逆轉俄羅斯,重攬錯別20xx年的奧運金牌,重創輝煌。

當然,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中國女排再度迎來低谷,20xx年北京奧運的遺憾,20xx年日本世錦賽的谷底,20xx年倫敦奧運的意外……我們的成績也許不那麼理想,但女排精神卻從未消失或離去。我們可以被打敗,卻不能被打倒,無論何時,都要凝聚在一起、團結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們。

回顧女排的里約賽程,可以說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們開局不利,小組賽連續失利,以小組第四名的成績驚險晉級;淘汰賽越勇,一分一分頑強拼搏,戰勝東道主巴西隊,挺進四強,逆轉荷蘭晉級決賽,最終戰勝塞爾維亞,一路突破最終奪冠,創造了逆襲的奇蹟。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中國女排向世界詮釋了“女排精神”,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女排精神”的實質。正如郎平指導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著中國女排前行,給予她們無限的動力,也一直感染、激勵著無數中國人,這就是中國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在賽場上還是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挫折不應該輕言放棄,要始終堅持信念,勇敢前行。讓我們祝賀郎導和女排姑娘們,讓我們感謝她們帶給我們的感動,讓我們銘記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4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寫道“賽場上的輸贏,說到底是運動員實力的競爭,是國力的比拼。賽場上的裁判不公、規則漏洞,很難摧毀真正有實力的運動員;同樣,偏見、責難甚至敵意,無法動搖一個大國的自信。唯有實力,真正決定勝敗。戰勝巴西隊的時候,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最終,是實力讓女排姑娘一路披荊斬棘登上冠軍領獎臺,也讓女排精神再次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女排的氣勢,振興了一個時代,也驚歎了整個世界。中國早已不是東亞病夫,而是一隻昂然走向世界中央的雄獅。濃縮時代記憶的女排精神從那時起成為一種凝聚中國力量、振興中華的精神支柱。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開啟。那是一箇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在今天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談理想為榮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國人爭先恐後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年代,而中國女排用“五連冠”的佳績,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為當時的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時光流轉,世事滄桑。30多年來,女排姑娘有過成功登頂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得有多深,反彈就有多強”,正如主教練郎平所言:“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說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堅守為國爭光的夢想,永葆求新求變的精氣神,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用專業素養提升實力,以開放包容博採眾長,靠苦幹巧幹贏得競爭,這是新時代女排精神的豐富內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啟迪所在,也正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女排精神”正是我們民族、我們國家需要的正能量,時代雖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沒有褪色,反而愈加閃光。35年來,女排精神總是與這個國家每個歷史發展的節點相契合,女排的頑強拼搏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無論比分怎麼樣,大家從來沒有放棄過。”賽場上的中國女排,將為他們的夢想繼續拼搏;而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人,同樣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女排精神,既是一種體育精神,也是一種前行力量,能夠激勵我們朝著目標砥礪前進。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應該發揚“女排精神”,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努力拼搏、多做貢獻,讓我們永遠牢記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

走過戰亂、貧窮、飢餓,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走出積貧積弱的困局,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並向世界敞開懷抱。中國有了港口城市、建了經濟特區,國家基礎建設遍地開花,老百姓的溫飽得到滿足。改革開放的中國處處充滿了生機活力。時代發展永不停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因為有著中國夢的引領,因為堅持正確的道路不動搖,中國才得以日益繁榮,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祖國健兒才能在奧運會上盡情拼搏、超越自我。強盛的祖國產生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為背後有強大的祖國支援,女排精神的種子才有了生根發芽和成長所需要的堅實大地和肥沃土壤。今天,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接近中國夢,人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也從未如此強烈。中國夢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女排精神。猶如一面旗幟,女排創造的奇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在今天,中國已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和深水區,前面路上充滿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對改革的複雜形勢,許多人像中國女排在里約那樣“一分一分咬牙頂”,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縮,還有人墮落……在今天,時代和人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越來越清晰有力。今天,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徵程.上,我們更加需要繼承和弘揚女排精神,團結起來、頑強拼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去譜寫一曲曲壯懷激情、不懈奮鬥的新的華彩樂章。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5

就這樣,周老師留在了桐林國小給孩子們上課。她那種貼心孩子們的教學方式,那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使孩子們都感到特別的溫暖,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明顯提升。

有一個智障女孩叫何菲揚,其母親都要遺棄她,可週老師對她厚愛一層,熱心呵護,目前變化較大。民眾看在眼裡,打心眼裡佩服周老師的熱心和苦心。

她時不時的在朋友圈裡發一些當地教學的真實情況和感受,卻無意引起了在朋友圈的廣泛關注和傳播,大家紛紛點贊,並用實際行動支援周秀芳。周老師的行動感動了孫紹富先生,他就做周老師的堅強後盾,和周老師結伴而來,然後回到寧波搞組織發動,積極宣傳漵浦山區孩子的需要和周老師的愛心支教行動,動員更多的周老師的學生、自己的部下與朋友、和許多愛心人士加入到愛心支教的團隊中來。

當時遠在美國洽談業務的上海閥門廠老總張剛,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師周秀芳愛心召集後,完成業務就直奔漵浦南站,專程從上海趕到北斗溪去看望周秀芳。

“房子的門都關不住,風一刮裡面冷得刺骨。並且房子看上去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晚上四處都是黑咕隆咚的,看著都害怕。”當張剛看到破爛的校舍、簡陋的課桌椅和落後的教學條件,看到年邁卻毅然選擇在貧困地區支教的老師時,他的靈魂被深深地感動了,他當即決定捐資30餘萬元重建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20xx年4月份,桐林弘盛希望國小開始動工了。周老師在當地一邊教書,一邊監督建設進展。“老師的大愛情懷深深感染著我,作為學生我一定會把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傳遞下去。”張剛回去之後,把周老師的事蹟告訴了身邊朋友和大學同學,有感於周老師的無私奉獻,大家決定再在當地捐款建一所希望國小。就這樣,你出5萬,我出10萬,一共湊了35萬元。與當地政府和學校聯絡後,決定修建前進希望國小。去年9月,這兩所三層樓高的希望國小全部建成,學生們全部搬進了新校舍。不僅如此,在張剛和他的交大校友的支援下後來又捐修了撻溪國小和鳳型國小。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篇26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6月16日在山洪中不幸遇難,年僅30歲。她從貧困山區走出來,又回到家鄉從事扶貧工作,用生命詮釋了她的初心和使命。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就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群眾,擔當起脫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黃文秀同志在入黨申請書中寫到:“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加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貢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文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她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黃文秀同志走了,帶著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群眾的脫貧願望、帶著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群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裡,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黃文秀同志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著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同志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基層工作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