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9W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卡爾·亨利希·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一提到馬克思,人們往往便想到他偉大的貢獻,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不離不棄的朋友,一段長達一生的友誼。

馬克思於1818年5月誕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的一個律師的家裡。青年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於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馬克思長期流亡,生活艱苦,常常靠典當維持生計,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的寄給馬克思。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合作。他們同住在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裡去,一連幾個小時,共同探討各種問題;分開之後,他們幾乎每天通訊,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體現在時時刻刻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事業上的成就而感到驕傲。馬克思答應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而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頭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

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馬克思一家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馬克思打算讓大女兒和二女兒停學,找個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兒搬到貧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這個訊息後,連忙打電報勸說馬克思別這麼做,又迅速籌集了一筆錢,匯給了馬克思,使馬克思一家暫時渡過了難關。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親愛的恩格斯,你寄來的100英鎊我收到了。我簡直沒法表達我們全家對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幫助的時候,馬克思同樣竭盡全力,毫不猶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於走的時候很匆忙,身邊沒帶多少錢。還在病床上的馬克思得知,連忙掙扎起來,到銀行將自己僅有的錢取出,全部寄給了恩格斯。

然而,與普通人之間的友誼一樣,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儘管偉大,也經歷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瑪麗患心臟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將這件事寫信告訴馬克思,信中說:“我無法向你說出我現在的心情,這個可憐的姑娘是以她的整個心靈愛著我的。”第二天,馬克思從倫敦給恩格斯寫回信。信中對瑪麗的噩耗只說了一句平淡的慰問的話,卻不合時宜的訴說了一對自己的困境:肉商、麵包商即將停止賒賬給他,房租和孩子的學費又壓得他喘不過起來,孩子上街沒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話,魔鬼找上門來了……生活的困境折磨著馬克思,使他忽略了對朋友不幸的關切。

正在極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這封信,不禁有點生氣了。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給馬克思回信,並在信中毫不掩飾地說:“自然明白,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對此冷冰冰的態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給你寫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識的庸人在內,在這種使我極其悲痛的時刻對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誼,都超出了我的預料。而你卻認為這個時刻正是你表現你那冷靜的思維方式的卓越性的時機。那就聽便吧!”

波折既然已經發生,友誼經歷著考驗。這時,馬克思並沒有為自己辯護,而是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10天后,馬克思寫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誠的歉意。出於對朋友的瞭解和信賴,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諒了馬克思,還寄去了一張期票,以幫助馬克思度過困境。自此,兩位同甘苦共患難的友人重修舊好,友誼得以延續。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十分動人的友情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是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係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一段並不強烈卻始終深厚,不捨不棄的友誼。其實再偉大的人也會擁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關心和幫助,也離不開友情的滋養。在我們身邊,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離不棄以致常常被我們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難忘,始終不變的友誼,在支援和激勵著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讓我們共同珍惜身邊的人,安靜感受這份靜謐微暖的情感,用心經營我們離不開的友誼。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動,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讓人震撼。他不僅擁有才華和智慧,而且擁有別人沒有的信念和執著,在他的生命裡充滿的是對整個世界的思考,而不僅僅侷限於自己的人生。想想現今社會,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謂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絕大多數人都在思考著自己,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

貝多芬用音樂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饒,但他一生的孤獨與痛苦誰又能明白?

馬克思是孤獨的,但是馬克思是偉大的。在馬克思的最後幾年書中這樣寫道,在部分地恢復了健康之後,馬克思感到自己是雙重殘廢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痺和生活的無奈折磨著他,但他依然堅持搞創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獨,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著他的執著、堅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偉大,哲學家的偉大。

作為哲學家的馬克思,他的唯物史觀承認歷史的必然性。從人類歷史總體看是正確的。他的唯物辯證法研究的那些範疇是相當有啟發性,開闢了認識世界的一條道路。

個人覺得《馬克思傳》是對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最好的紀念,通過這部傳記,可以對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導師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書中可以學到馬克思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忘我精神,對友誼的珍愛,無不感到著《馬克思傳》的每一位讀者。紀念馬克思就要學習馬克思。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都要學習他的著作,學習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從他身上學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程序,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思想。這次改革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這一切都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勝利,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絡實際,理論指導實踐,指導改革開放的實踐。馬克思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對世界的貢獻更是舉足輕重,他的偉大將載入人類史冊,永垂不朽。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在家放暑假的這段時間裡,我抽出一些時間零星的時間閱讀了《馬克思傳》的部分內容,而之後的內容也只是大致的瀏覽了一部分。整個過程雖是走馬觀花,且過程極為枯燥,但只要耐著性子讀下去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總之整個過程是一個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樂,也是回味無窮。

從書中我瞭解到了馬克思一生的坎坷,仔細想想我平常碰到倒黴事情總是喜歡抱怨,覺得老天爺不公平。然而馬克思卻在坎坷中堅持追尋著自己的真理,他的那種精神不僅給我帶來了心靈上的震驚,還有精神上的鼓舞,這種堅持真理的精神是每個偉人特有的,時代將改革的力量交給了他們,不僅是因為他們的驚天才華,更是他們敢於面對地獄的勇氣,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睏乏其身。“

我挺喜歡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選擇》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的,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這是馬克思17歲時寫下的話,那我們呢?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在大學裡的自由時間要多少有多少,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嚴管。面對安逸的氛圍,自由的氣氛,原本心懷夢想的我們也之間變得懶散起來,同時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荒廢了學業,變得迷茫。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在大學裡混日子,那麼大學四年後我又將何去何從,我不禁捫心自問。我也感受到了危機,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奮鬥,我的人生將走向毀滅。

雖然沒有讀完全部的《馬克思傳》,也沒能理解透徹每一章每一節,也沒有完全領悟到馬克思一生中偉大的理想,但卻也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點昇華,對生活多了一些思考。瞭解了馬克思艱難坎坷的一生,我也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又多了一些理解。所以《馬克思傳》,這本記載著偉人傳奇人生的書籍,值得我們去看,雖然這本書有點枯燥和深奧,但靜下心來,慢慢的品讀,你會喜歡上它的。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3

看完馬克思傳,我驚歎馬克思傳奇的一生,說他傳奇,為他的家庭背景,為他的深邃的思想,為他的多樣的經歷,也為他的勇氣,也為他的博愛,也為他敢為人先的精神。

馬克思出生於一個世代律師的家中,是個地地道道的普通人,甚至還有些窮,對於這點,我很能理解,窮人出身的馬克思,當然對當時無產階級廣大勞動人民的困苦,瞭解的比別人深刻許多。我不今想起我國古代也有不少未能成功的農民起義,譬如陳勝吳廣起義,清末的黃巾起義。他們的領導者也和馬克思一樣,是純粹的窮人,都是因為收到壓迫,採取反抗措施抵抗剝削行為的,施加剝削行為的當然是當時的國家政府,我理解的是,他們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國家政府確立的,對於,一些歐洲國家,像法國,英國,等歐洲眾多國家,立國制度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但是他們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馬克思成功了,部分我國古代的農民起義者確失敗了

馬克思家庭雖窮,但是卻是一個有知識儲備的家庭,在當今看來,這樣的家庭是令人羨慕的小康之家,但是那個時代,似乎金錢至上,金錢決定一切的,所以,這是他家庭貧困的原因之一。知識氛圍濃厚的家庭,為他將來律師的學習,和敏銳思維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然而中國古代的一些農民起義領導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爺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沒有接受過教育,眼界也不開闊,認識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徵兵賦稅過重吃不消,就要反抗,為了是能夠拜託重稅,得以生存。這個馬克思的最初目的,可以說,是一致的。

我分析,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在此我由輕到重的說明一下,

第一點,因為所受教育的不同,這裡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指學校教育,書本教育,更多的是指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知識能力。馬克思在形成理論前和過程中,做過報社編輯,在工廠和工人一起做工,這些都為他們思想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而且,在求學期間,研究並總結了黑格爾的人的思想理論,也為他思想的提出有了準備。

然而中國古代的一些農民起義領導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爺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沒有接受過教育,眼界也不開闊,認識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徵兵賦稅過重吃不消,就要反抗,為了是能夠拜託重稅。目標簡單純粹,但是沒有長期發展的可能。而且,他們對待統治階級往往展現出一種又愛又恨的表現,恨其權,又熱衷攀附。他們對高權是嚮往的,

第二點,目標不一致,馬克思從一開始就跳出了資本主義這個圈子想問題,想的是無產階級人民的解放。立足是人人平等。農民起義的初衷和馬克思比較契合,但是隨著進一步發展,卻是自立為王,又建立了森嚴的等級制度,重走老路。發展到最後隨著農民起義團體的不斷壯大,他們的目的逐漸偏離,到最終,不再為農民謀利益。所以一開始,他們就沒有跳出圈子想問題,只是在原有統治者建好的圈子裡圍城罷了。

看完馬克思傳的感想就是:第一,知識儲備很關鍵,第二,經驗很關鍵,需要借鑑,也需要自己參悟,第三,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很關鍵。家長反覆嘮叨的要好好本站,不會的多看看別人怎麼做啦,之類云云,原來含義還是很深刻的!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馬克思傳》詳細地記錄了馬克思的一生,從他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開始到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作為一個父親和丈夫,而不是僅僅是一個思想家,在深愛的妻子和大女兒的先後離世後,終於安詳地與世長辭,在堅守了無數歲月年華的書桌前離開了我們。

《馬克思傳》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記錄,只有真正瞭解他當時的處境,你才能當時真正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偉大的革命英雄精神,你會用你的同理心理解一個永遠被驅逐的革命家堅守的心;只有真正瞭解馬克思生活的點點滴滴,你才能體會到燕妮與馬克思之間愛情的純潔與堅定——父親是樞密顧問官的燕妮完全可以嫁給一個上層社會人士,過上富裕而安定的生活,而她卻蔑視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瞞著父母把自己嫁給了一個市民階層子弟。多少年的貧困,多少次驅逐出境都沒能使這位偉大的女性感到絕望。所以我知道馬克思的偉大絕不僅僅是依靠自己,也絕不僅僅只有他自己如此偉大,他身邊的人無論是恩格斯還是燕妮,他們都是偉大的,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每一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人都是偉大的。而如果我沒有讀過《馬克思傳》,我可能永遠無法體會到這些。

馬克思在學術上的成就,當然是偉大的,但這本《馬克思傳》真正吸引我的是馬克思更加偉大的奉獻精神——假使他從未取得過學術上的成就,僅憑他無私的人格,他也絕對值得被我們稱讚和謳歌。我對於馬克思印象最深刻的,同時也是我選擇馬克思的原因,就是我在高中語文和政治課本上,他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最後一段文字,“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一段文字讀來,仍讓我感到熱血沸騰,這還僅僅是他在中學畢業時的想法,當然,後來馬克思所做的一切,證明了他偉大的誓言。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5

看完馬克思傳,我驚歎馬克思傳奇的一生,說他傳奇,為他的家庭背景,為他的深邃的思想,為他的多樣的經歷,也為他的勇氣,也為他的博愛,也為他敢為人先的精神。

馬克思出生於一個世代律師的家中,是個地地道道的普通人,甚至還有些窮,對於這點,我很能理解,窮人出身的馬克思,當然對當時無產階級廣大勞動人民的困苦,瞭解的比別人深刻許多。我不今想起我國古代也有不少未能成功的農民起義,譬如陳勝吳廣起義,清末的黃巾起義。他們的領導者也和馬克思一樣,是純粹的窮人,都是因為收到壓迫,採取反抗措施抵抗剝削行為的,施加剝削行為的當然是當時的國家政府,我理解的是,他們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國家政府確立的,對於,一些歐洲國家,像法國,英國,等歐洲眾多國家,立國制度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但是他們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馬克思成功了,部分我國古代的農民起義者確失敗了。

馬克思家庭雖窮,但是卻是一個有知識儲備的家庭,在當今看來,這樣的家庭是令人羨慕的小康之家,但是那個時代,似乎金錢至上,金錢決定一切的,所以,這是他家庭貧困的原因之一。知識氛圍濃厚的家庭,為他將來律師的學習,和敏銳思維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然而中國古代的一些農民起義領導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爺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沒有接受過教育,眼界也不開闊,認識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徵兵賦稅過重吃不消,就要反抗,為了是能夠拜託重稅,得以生存。這個馬克思的最初目的,可以說,是一致的。

我分析,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在此我由輕到重的說明一下。

第一點,因為所受教育的不同,這裡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指學校教育,書本教育,更多的是指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知識能力。馬克思在形成理論前和過程中,做過報社編輯,在工廠和工人一起做工,這些都為他們思想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而且,在求學期間,研究並總結了黑格爾的人的思想理論,也為他思想的提出有了準備。

然而中國古代的一些農民起義領導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爺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沒有接受過教育,眼界也不開闊,認識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徵兵賦稅過重吃不消,就要反抗,為了是能夠拜託重稅。目標簡單純粹,但是沒有長期發展的可能。而且,他們對待統治階級往往展現出一種又愛又恨的表現,恨其權,又熱衷攀附。他們對高權是嚮往的。

第二點,目標不一致,馬克思從一開始就跳出了資本主義這個圈子想問題,想的是無產階級人民的解放。立足是人人平等。農民起義的初衷和馬克思比較契合,但是隨著進一步發展,卻是自立為王,又建立了森嚴的等級制度,重走老路。發展到最後隨著農民起義團體的不斷壯大,他們的目的逐漸偏離,到最終,不再為農民謀利益。所以一開始,他們就沒有跳出圈子想問題,只是在原有統治者建好的圈子裡圍城罷了。

看完馬克思傳的感想就是:第一,知識儲備很關鍵,第二,經驗很關鍵,需要借鑑,也需要自己參悟,第三,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很關鍵。家長反覆嘮叨的要好好學習,不會的多看看別人怎麼做啦,之類云云,原來含義還是很深刻的!

當然,這並不是對我國農民起義的諷刺批評,我國農民起義自然是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我國也並非沒有代表廣大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奮鬥的偉人,毛澤東是最好的說明。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馬克思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馬克思的影響是世界性的,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世人崇拜和敬仰。但以前的我還不能很好的理解馬克思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直到我真正去了解了這位偉人的一生和他深邃的思想。而《馬克思傳》正是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對偉大思想的產生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首先,環境對於偉大思想的產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特利爾城,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成果,浸潤在言論自由和立憲自由氛圍中,馬克思的思想也從這裡萌生。這對我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在當時新思想剛剛萌芽,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馬克思尚且可以發表他令人振聾發聵,影響深遠的思想。在新思想層出不窮,新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也應以更開闊的思想去融入,去審視我們的社會。

第二,深邃的思想需要對自己的工作的不懈追求。馬克思曾經講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從1843便開始為這本書的出版開始準備,在世界一流的倫敦博物館所藏圖書中,馬克思閱讀過的書籍有1500多種,他所摘的內容和整理的筆記有100餘本。為了更好地完成《資本論》,他廣泛收集有關各學科資料,如農藝學、工藝學、解剖學,更不用說歷史學、經濟學、法律學了。總之,只要與《資本論》有關,不管多麼艱難,他也要尋找下去,研究下去。無論風雨,不知疲憊,強忍病痛,歷時二十餘年才終於將這部鉅作出版。二十年的艱辛,二十年的風雨兼程,著實令人佩服!

第三,完整思想體系的提出不能只靠一個人努力。向來提起馬克思,就會想起恩格斯。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堪稱世間少有的典範,他們懷揣同一個夢想,追求同一個理念,而且二人之間可以說是無話不談。在世人更多關注著馬克思的卓越貢獻,但可以說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主義思想也不會達到那樣一個高度,正是因為恩格斯的無私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討論,馬克思才能走向成功。也正是這種“高山流水”般的友誼才創生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

適逢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我有機會接觸到了《馬克思傳》這本書,讓我得以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了解了這位偉大思想家一生的生活細節和思想活動,甚至可以在瞭解馬克思生平的過程中,看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風起雲湧。馬克思不僅經歷了這場變換,更以自己先進的思想,為全世界無產者指明瞭發展的道路。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更要學會他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學習他追求理想時堅持不懈的品格,終有一天,我們的夢想也會變為現實。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既然是讀後感,就只談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沒有任何理論性而言。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為他們有偉大的思想,從這些思想當中,能夠得到我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是可以被認為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

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可以看出來是帶有極強的個性,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們的相處中處於領導地位,這也導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顯得高傲,他成年後強勢的作風應該也源於此。

任何時候教育都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縱觀馬克思的成長,教育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從開始他的父親及朋友居佩爾牧師在宗教方面對他的影響,其理想主義的態度,反映到後期形成的共產主義理論,即便到現在,我個人仍然認為這是超理想主義的,也是超現實主義的。而後在大學裡面對文學詩歌的極度狂熱,奠定了他對愛情的態度,也是我所欣賞的,其實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本為矛盾的融合體,我指在愛情當中,好歹,馬克思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了,最後趨於理性,於是他得到了他心愛的人。這一點,他必須感謝他父親和愛人對他的不斷鞭策。

關於愛情,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響,在失去燕妮之後,這其中飽含著他對愛情的浪漫主義情懷,他對愛人的理解與支援的需要,他對愛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的,因為思想是不能孤獨的。我想在馬克思的愛情形成階段是受浪漫主義影響,而在真正得到愛情和愛情生活當中理性佔了上風,因為他似乎一直忙於事業,忙於理想,然而最終他迴歸了,是在失去愛人之後,這也表明,骨子裡面他仍然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愛情始終應該是浪漫的,虛無縹緲的,而不是理性的現實的。但是追求愛情的過程和本身卻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這將失去愛情。

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為他認為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為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他的不斷抗爭本身就是非常偉大的事情。與其想到今天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壓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沒有窘迫到那個年代的地步,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去創造,去抗爭。在資本橫流的這個社會,保持對物質的正確態度是非常關鍵的,應該由思想去創造物質,而不是物質決定思想,這個觀念好想有點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對金錢和理想的態度。

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正是偉大之處,有人不習慣這一點,因為他沒有看到這僅僅是因為他對事業的態度,很多人評價他的時候用了很極端的詞,但正是因為這些極端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理論,西方文化崇尚極端,無論哲學,文學,還是科學,而中國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終是對立的。在西方社會,你需要堅持你的想法,並且不斷的證實你的成功,馬克思理論的成功得到驗證是在他晚年時期,他對唯物主義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於他不斷的批判,極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國文化來解釋,其實他也在不斷吸收,改進和妥協,這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當今社會,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流已經由衝突轉變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魯迅先生對拿來主義的態度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口號,大概可以說明這個現象吧,當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方面。

馬克斯思想到了每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應用,這也是他晚年的時候為什麼會說自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原因,反映的不過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批判一切。在馬克思全集最後幾部中很多人得出一個結論,是最後馬克思自己都在懷疑社會主義構想,我想懷疑才是對的,懷疑才會讓思想不斷前進。而這個無關他是否能夠預料到今天的生產方式的改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人可以預料未來。也無關於他是否受到歷史的限制。但是馬克思思想的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的不斷創造。創造才能產生價值。

最後總結,學習一個人,一定要學習他的思想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每個人的都應該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物件。

看過不少敘述和回憶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書,如李卜克內西的《回憶馬克思》,梅林的《馬克思傳》,每一次閱後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乾柴,周身充滿了無可比擬的熱量,馬克思傳讀後感,讀後感《馬克思傳讀後感》。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實,更能反映了馬克思的著作,這部書好像一組反映偉大導師的照片,我看見,一個偉大導師的成長過程,他拋棄了教援和法學專業,為了研究現實,他投身於革命實戰,他擯棄了魯格的"空想主義",為了"貧民",他撥出了"向大地宣戰"的口號,他沒有給他的母親帶來幻想的葡萄園,為了磨鋒他戰鬥的筆尖,他讓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歲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類的前頭。

是的,聰明的艾得加爾被時代所拋棄,空想的大學生們隱去了,獨有無產階級的鬥士馬克思在思想的旋禍中健遊著,向著偉大的目標前進,看來,黑格爾和柏林大學的約翰對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馬克思從這個故紙堆中找出了辯證法的明珠,馬克思拼命鑽研文學語言,他為了更好的運用語言競著迷一部中篇小說,他的各種文字的運用,使得朋友們都非常吃驚,他用他嶄新的世界觀,全身披摩地殺向了戰場,儘管他被當局通緝使他出逃了國外,但他高興,因為他至少在這個巨人的身上造成了嚴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鴻溝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說燕妮是他親愛的妻子,那麼圖書館便是他的伴侶,他研究革命理論,儘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為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謀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馬克思是個平凡的人,並非什麼"超級天才",他的偉大是和他誨誨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論和參加革命實踐所分不開的,難怪,那些馬克思的"朋友"在誹謗馬克思時,把他描給成一個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是一個很平常的人。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8

這本書的作者(張光明、羅傳芳)力求為我們全面描述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全書分為十六章,且每一章的前面都有概要,讓人更好地把握其主旨。它以生動細緻的筆觸和嚴謹的敘事風格講述了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透過對這位偉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現出一個時代激盪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風雲。本書在敘事中加上適量的解析,可以稱得上是融思想性與可讀性於一體,我想,這也是《馬克思傳》不同於其他此類傳記的獨特之處。此外,書中提供的插圖在我深入瞭解馬克思上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且本書圖文並茂,具有很強的場景性,很容易把人帶入那個風起雲湧的鬥爭歲月。

因為它實在是太好了,我看了一次後覺得不過癮,又看了一遍,有些章節更是反覆研讀。我從書中提煉出幾點馬克思個人在學習和對理想執著追求方面的特點,相信對我們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以及在思考人生時都是有幫助的。

一、志當存高遠

17歲的卡爾·馬克思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選擇了一份“最能為人類工作的職業”。在它撰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從激情澎湃的話語中無不流露出青年馬克思的遠大志向,同時也表明了他無所畏懼的堅定決心。從他一生的經歷也可以看出,無論在追求這個遠大理想的過程中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他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戰鬥力,堅定地走下去。反觀當今社會,有多少青年人能夠做到?有多少人到了大學還處於“迷茫”中,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我想,作為21世紀的青年人,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己呢?

二、嚴謹的治學態度

進入大學後的卡爾·馬克思開始“漫無界限的遍讀博覽”,在大學中養成的對學問透徹深入的研究態度伴隨著他一生。作為一位“永不知足的學者”,馬克思“不允許自己對所研究物件一知半解而信口開河”,為了求證一個小小的問題,他都會把相關領域的書籍都閱讀,並做詳細深入的研究,再下定論。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他寫出來的文章都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相比之下,我們很多時候並沒能做到這點,更甚者,不懂裝懂。而這方面,馬克思的的確確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典範。希望我們也能夠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嚴謹地對待學術上的研究。

三、不屈鬥爭的勇士

選擇了一份能夠真正為人類謀求幸福的職業,意味著要向當權者發起挑戰,意味著他的生活將是不平靜的。馬克思也深知這一點,但是他沒有絲毫畏懼退縮。無論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難,他始終以堅強的毅力投入到事業中。每一回都以樂觀曠達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回都能夠重新振作起來。這是在是令人敬佩。

很多人對偉人的認識會存在一點誤解,認為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不要忘了,偉人也食人間煙火!馬克思的生活也並非只有事業,“常人有的我皆有”。他也要為房租和家人一日三餐而擔憂。說到馬克思的.生活,我們不得不提到偉大的馬克思夫人——燕妮。這位“出身望族,性格活潑而毫不輕佻,舉止優雅而讓人倍感親近,學識廣博而又幽默”的高貴女士,堪稱優秀妻子的楷模。她所承受的家庭苦難壓力遠遠要超過馬克思。但是,無論面對多大的打擊,她始終堅定而忠實地支援著自己的丈夫。對於她寫給友人的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回都是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感人肺腑的言語中流露出這位女性的偉大。

閱讀完此書後,不僅讓我全面瞭解了馬克思的生平,更讓我對其思想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感悟。事實上,我們現在很多人是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在濫用甚至是誤用馬克思的思想。作為一名剛剛轉正的大學生黨員,我有必要再此基礎上繼續加強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同加強自己的辯證思維。此外,馬克思對追求理想堅持不懈、對學術研究較真執著、對友人真摯熱誠……無不展現一代偉人高尚的人格魅力,美好的品質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9

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同時,他又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學、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學、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主要革命有《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等。

為這一位重量級的國際大咖寫傳記,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體系,需要耗費怎樣的毅力,我是不敢想象。況且,僅僅通讀了一遍傳記,就要我寫出像樣的體會,也絕對不能勝任的。但從張光明、羅傳芳兩位著者的字裡行間,我還是看到了一個有出身普通、勤奮好學、博學強識、敢愛敢恨、堅持真理、疾惡如仇、有血有肉的卡爾,絕不是一位不苟言笑、不食人間煙火的怪獸。18世紀初期,中國還是清代嘉靖年間,正處於迴光返照、黎明前的黑暗之際,而歐、美革命已是此起彼伏,各類思潮接踵疊加,影響、擾亂著世人的頭腦。偉大的卡爾降臨人間,由於他出身律師家庭,父親有著淵博的知識,母親是善良的婦女,得益於良好家庭教育的薰陶。卡爾從中學時代就立下誓言,為了人類的全面發展而奮鬥終身,他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如何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讀到這此,你會相信這是一個年僅十七八歲的中學生的雄心壯志麼?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英雄,偉大的英雄有著偉大的人格。卡爾也不例外。他聰明好學,喜歡歷史,愛讀文學,熱衷學,又對戲劇、散文有著火一般的執著。他博學多才,懂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和法語,自學英文、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甚至在暮年還精通掌握了俄語,年經是仰慕德末克利特、伊壁鳩魯,追崇黑格爾又超越了黑格爾,與蒲魯東、拉薩爾亦友亦敵,對巴枯寧作堅決反擊。他敢愛敢恨,儘管門第懸殊,他們瘋狂追求、始終深愛妻子燕妮,無論空想主義家、唯心主義派多麼顯貴、權威,他都敢於挑戰,與其直面鬥爭,經常被所居國家驅逐,生活極其窘迫(經常遭受溫飽、疾病和與親人離別的打擊),卻從來沒有放棄所熱愛的革命事業。他熱愛科學,但沒有蜷縮在象牙塔裡,而是走在革命實踐的最前沿,找出導致工人生活艱難的根源;他長期痛苦掙扎,是為了生活放棄研究,還是為了研究迴避實踐?肉體的折磨與精神的摧殘,時常讓它他積勞成疾。

我想,馬克思的偉大,還不僅在於上述這些,更在於他的深邃思想的穿透力,這種穿透力不僅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讓他成為歐洲一切反動勢力視為頭號公敵,更是影響了它之後的幾個世紀。作為信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人,我們要學習馬克思為人類服務而不為私利服務的偉大品格,學習他堅持真理不畏權威的鬥爭精神,學習他注重將理論學習融入革命實踐的治學態度,學習他高瞻遠矚、透過現象深究本質的戰略戰術,學習他謙遜好學、追求卓越的人文情懷。除此之外,我還有許多需要弄清的疑問。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兩位導師為何建立如此偉大的友誼?他們之間偉大友誼的基石是什麼?卡爾長期超負荷工作是靠什麼精神支撐?等等,這些都值得我深思的課題,因為這種友誼已遠遠超越了愛情、親情!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馬克思逝世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120年過去了,恩格斯的這一預言。不斷得到證實。世紀之交,許多國家紛紛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評選千年偉人。1999年秋季,英國廣播公司(BBC)傳來一個訊息:在英國舉辦的千年最偉大思想家選舉中,馬克思高居牛頓、康德等人之前,被評為已過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在《馬克思》中,作者劉雷以生動細緻的筆觸和嚴謹的敘事風格講述了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同時透過對這位偉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現出那個時代激盪的社會變革與政治風雲。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馬克思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作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更應該繼續信任他,遵從他,把他開創的思想解放事業繼續推行下去.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為他們有偉大的思想能夠引導我走向正確的道路,能夠得到我所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才是我想要的。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帶有極強的個性的。同時,馬克思也生活在一個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裡。其父親亨利希·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師,學識淵博,而且深受啟蒙思想的開明紳士。其父親雖然是個猶太人,但其並未將猶太人的宗教文化傳授給馬克思。這使得馬克思自小就受到啟蒙思想的薰陶,自小就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這也為馬克思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事業上,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卻也正是偉大之處,也正因為這些,他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真理!

與事業相比,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這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為他認為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因此 他後半生的經濟來源,大都來自於恩格斯這位朋友。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恩格斯的支援與幫助,馬克思也是那已成功的。

同時,馬克思也是一個異常堅強的人。在連續痛失子女的情況下。馬克思依然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息,依然沒有向這些打擊所屈服。最終成就了馬克思,寫出了鉅著《資本論》。

那是一個初春的下午,馬克思永遠的離開了,帶著安詳,帶著對偉大人類事業的夢想追求。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這兩天在看《馬克思傳》裡面提到了法國巴黎公社起義以及歐洲的工人運動,由此帶出了一個很“古老”的問題——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中學歷史課上談到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但從《馬克思傳》裡來看這種“誆皇侵揮兄洩淖什準兌患宜烙械摹SΦ彼等瀾緄淖什準對諉娑願錈蛘咚凳貝涓鐗氖焙蚨薊岢魷終庵滯從場U獗舊硎怯善渥魑削階級的社會處境所決定的。一旦某個剝削階級掌握了國家機器,它必然會很自然的利用國家機器為其所屬的階級謀求特權,使之成為特權階級,這和封建貴族的本質是一樣的。在《馬克思傳》所屬的年代,資產階級為了擺脫由於封建制度所帶來的物質和人力資本的限制而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發動革命。但是他們的行動初衷必然會使他們向封建階級妥協且肯定不會將無產者所希望的革命進行到底——這個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人們對美國南北戰爭的印象大多是一場廢奴運動而導致暴力衝突,是為了解放被奴役的黑人兄弟而從事的正義事業,林肯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廢奴英雄。但看過《gone whit the wind》的人應當有印象,戰後Scarlett開的工廠裡僱用的工頭是原來虐待黑人工頭,不同的是被虐待的人裡面不光有黑人還有白人。美國南北戰爭其實是資本主義的向南擴張。稍稍讀一下美國曆史或是當時文學作品就可以看出來,北方當時的情況並不容樂觀,面臨著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必然會遇到的瓶頸——物質和人力資本的限制,歐洲面對的是事實王權,美國則要清除南方上流社會的貴族儀式。而南方擁有豐富的物產及充足人力。只有”打破奴隸制度“才能讓在田野裡從事農業的奴隸們進入到工廠從事工業——這和英國的圈地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裡更加道貌岸然。對於奴隸們來講改變的或許只是工作的地方,他們整體的人權並沒有因為這”茲思湔秸謀洌行┤說那榭齜炊狻

由此而見,林肯的功績實際上是改變了美國的社會格局,為美國近現代資本主義發展、成為超級大國剷平了道路。這或許才是建立林肯紀念堂的真正意義。

在這裡要向那些真正投身到黑人民權運動中的人們致敬,儘管當時他們的思想和熱情被無恥的政客們利用了。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馬克思的戰鬥力量和他的戰鬥團隊,普通人是無法想象,在生活貧寒得連買紙張的錢都沒有和身體又極度糟糕,在對立勢力與之周旋鬥爭,在國家從上而下的壓制和迫害等等條件下,馬克思憑著自己巨大的熱情,頑強的毅力和科學的思想體系,讓他的思想影響著全世界,讓他的革命號角傳達著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以下是對於馬克思主要觀念的總結:

1,資本(金錢)使人異化為資本的奴隸,使人和人之間的聯絡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和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絡。資本主義只有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係就是剝削和被剝削。所以他致力於消滅資本主義

2,人的勞動應是出於人自身的需要,是自由的生命表現,是生活的樂趣,勞動是人真正的、活動的財產。私有制使人為了交換為了財產而進行勞動和生產,所以要消滅私有制。

3,世界是物質的(唯物),存在是主,思維源於存在,反對黑格爾的觀念至上的哲學。

4,(由上進一步得出)社會發展史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的歷史,人的精神隨著物質發展水平而改變,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也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4,宗教是人精神異化的產物,是沒有精神的狀態的精神,是人的幻想,是人民的鴉片。

5,無產階級應該聯合起來通過暴力革命推翻一切現存社會制度,消滅資產階級,解放全人類,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主義社會。

6,共產主義就是國有經濟,人民公社,在共產主義社會消除了勞動分工,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範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願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但並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以上是通過本書的粗略總結,如果是通過馬克思本人的著應該會深入完整精準)

個人以為,馬克思理論的主要缺陷就是沒有區分各種人類活動的價值、意義,把物質生產活動上升到人類社會活動的主體,他否定家庭和私有制但沒有認識到正是家庭和私有制是人進行生產活動的趨動力並且保證了社會秩序(並且他自己也有家庭)。他沒有認識到正是觀念的進步科學水平的進步才使生產力得到發展,這些都需要社會分工。他反對宗教卻沒有認識到宗教觀念正是西方大部分民眾道德行為的準則,是價值觀的體現,而正是道德和價值觀才使人成為人,才使人的低階慾望包括馬克思最痛恨的人對金錢的貪慾不可能主宰人類社會的程序。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基本上處於空想階段,他打破了一切舊制度卻沒有明確說明一個新的更進步的“共產主義”到底是怎樣的。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動,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讓人震撼。他不僅擁有才華和智慧,而且擁有別人沒有的信念和執著,在他的生命裡充滿的是對整個世界的思考,而不僅僅侷限於自己的人生。想想現今社會,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謂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絕大多數人都在思考著自己,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

貝多芬用音樂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饒,但他一生的孤獨與痛苦誰又能明白?

馬克思是孤獨的,但是馬克思是偉大的。在馬克思的最後幾年書中這樣寫道,在部分地恢復了健康之後,馬克思感到自己是雙重殘廢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痺和生活的無奈折磨著他,但他依然堅持搞創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獨,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著他的執著、堅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偉大,哲學家的偉大。

作為哲學家的馬克思,他的唯物史觀承認歷史的必然性。從人類歷史總體看是正確的。他的唯物辯證法研究的那些範疇是相當有啟發性,開闢了認識世界的一條道路。本站

個人覺得《馬克思傳》是對馬克思這位千年偉人最好的紀念,通過這部傳記,可以對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導師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書中可以學到馬克思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忘我精神,對友誼的珍愛,無不感到著《馬克思傳》的每一位讀者。紀念馬克思就要學習馬克思。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都要學習他的著作,學習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從他身上學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程序,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思想。這次改革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這一切都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勝利,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絡實際,理論指導實踐,指導改革開放的實踐。馬克思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對世界的貢獻更是舉足輕重,他的偉大將載入人類史冊,永垂不朽。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卡爾·馬克思——古往今來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為人民和世界奉獻了一生,這位偉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學說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世紀之交的20__年他還被世人評選為“千年風雲人物”,可見,他給後人留下的是無法估量的財富,世人才會給予他這麼高的評價。

我覺得這項榮譽馬克思是當之無愧的,他生前的戰友左爾格這樣評價他:“他的一切功績是不需要立碑行傳的。”證實他業績的不是青銅白石,而是來自世界各個角落響應他不朽的戰鬥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無數工人階級隊伍。

《馬克思傳》,在那裡我們能夠追尋到他的足跡,從點點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閱讀它就好像在與一位偉人對話,整個人都被深深的感動和震撼了。它帶領我們去了解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馬克思這個人,把他當成朋友,和他展開對話,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去理解他,進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試圖面對、解釋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那麼,你就無法繞開馬克思,並且通過研習他的思想說不定就能帶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馬克思是一位理論家,一位學識淵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學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動就是科學研究。我們在課堂上聽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認識有多麼的正確,以至於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總覺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為一位刻板整日埋頭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識人間煙火的聖賢先知,我們太注重“偉人”的光環而忽視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看了這《馬克思傳》之後,通過作者樸實的文字,間單的描述,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我就不完全那樣認為了。我開始認為我們將馬克思的威嚴莊重的一面擴大化了,甚至將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堅持自己的理論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生活瑣事不太關注,只能說他不拘小節。他的確有作為偉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學探究精神,可事實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遙不可及的聖人。

拿馬克思自己的話說:“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個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生活著的人,他的生活也會有不修邊幅的時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歡下棋、抽菸、喝酒,也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與恩格斯之間不俗的友情……親情、友情、愛情、事業,他都不缺,他都擁有。

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生從事人類解放事業,並積極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他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親情的眷戀,無一不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他的偉大不在於他是為自己,而是為整個人類事業孜孜不倦的工作。這本書使我對馬克思的整個人生經歷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認知,對他的一些生活細節、生活習慣也瞭解的更多,這對於我理解馬克思的學說有很大的幫助。

1818年5月5日這一天馬克思來到了人間,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萊茵省摩澤爾河畔一個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爾城,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成果,所以憎惡封建壓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裡的人們心裡深深地紮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薰陶和寬鬆的家庭氛圍影響,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慢慢地,馬克思在踏入社會以後就看清了社會現實,看清了富有與貧窮的巨大差別,看清了剝削階級的醜惡嘴臉。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貧苦的勞動人民,幼小的心靈就能盛裝人間的苦難。

他立志要為全人類謀取幸福。他認為能為全人類謀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他屢次被驅逐出境,流離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壯志。馬克思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們眼中,馬克思是國際工人的靈魂,是無數貧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燈。

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學、歷史、哲學上及至自然科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兩個半球的無產階級運動,被稱為世界社會運動的導師。

下面我將從馬克思對工作的不懈追求,與恩格斯深厚友誼和與其妻子的愛情婚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馬克思曾經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眼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創作《資本論》是在1943年開始的,為了完成這一劃時代的巨著,他耗費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這是個驚人的時間長度。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歲月裡,不是在平靜的書房和優越的條件下度過的,而是經歷無數艱難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說的“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

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後地誹謗他,詛咒他。”馬克思僑居倫敦的許多年裡,經濟上常常貧困到沒錢買麵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當衣物和傢俱來維持生活,連他夫人的陪嫁銀器也忍痛送進了當鋪。

他在1859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道:“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不允許資產階級社會把我變成製造金錢的機器。”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的那種求知熱情和勤奮精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寫作,強忍著病痛奮鬥終身,實在令人敬佩!

馬克思的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是非常之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必須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識的增長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人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困難,不順心,但是相信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一顆執著的心去面對,那麼,一切都將不成問題。

馬克思懷著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追求自己的事業。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就表達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認為給最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並認為青年人的擇業目標應該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被公認為古往今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典範,恩格斯的馬克思的“第二個我”,他們一心追求同一個夢想,懷揣同一個理念,不斷奮鬥著,努力著,合作著。他們兩人通過頻繁的通訊來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幾封,他們談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二人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馬克思給我們帶來的偉大貢獻,可是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的創作還能繼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了恩格斯無私的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探討,才使得馬克思走向成功。其實在很多方面恩格斯並不比馬克思差,他頭腦活躍、才思敏捷、知識廣博,他在語言方面的造詣很高,而且還深諳軍事之道,可是恩格斯為人謙虛,他將馬克思比喻為整個事業的“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

朋友就是這樣,當你快樂的時候可以與其分享,快樂就有了兩份,當你悲傷的時候向他傾訴,悲傷就少了一半。好朋友他會不斷地提醒你,讓你知道自己的不足,馬恩二人的友誼像我們中國的“高山流水”,是知音。在我看來,真正的友誼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樣,為同一個夢想去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就算失敗了也沒什麼,因為一路有你,我們一起成長了。

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故事也被世人稱頌,燕妮原本是出身貴族的小姐,是特里爾城迷人的公主,她不惜一切嫁給了馬克思,在經受了窮困潦倒之後,他們的愛仍未減當年。燕妮在精神上給予馬克思支撐,在事業上給予他幫助與支援,在生活上給予他細緻的照顧,燕妮將馬克思視為“我的大孩子”,對他一生不離不棄,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的童話故事。

他們有著同樣美好的理想,他們在命運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為壯麗的共產主義而奮鬥。從馬克思寫給燕妮的情信中,我們看到了馬克思的柔情,言語裡都充滿了火一樣的炙熱和綿綿不盡得溫柔,那是對愛情與生活的深刻詮釋。當真令人羨慕不已!

《馬克思傳》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位“千年思想家”的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細節,通過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描述,從中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風起雲湧的變幻,馬克思親身經歷了這場跨時代的變化,同時他又以自己先進的頭腦指引著無產者前進的方向。

馬克思曾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我們需要學會的是他們永不言棄的探索求知精神,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繼續自己的理想,終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記憶模糊,只記得大約在讀國中時,便聽過“馬克思主義”這個名詞。對我而言,現在對它也只是一知半解,多半是高中時期在大學聯考的壓迫下,死記硬背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而從未深刻了解過卡爾·馬克思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社會學家、革命家。

捧起由國際知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英國學者戴維·麥克萊倫所著的《卡爾·馬克思傳》,不得不說,他用細膩的筆觸著實將馬克思這位偉人的一生清晰地勾勒出來,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我只能感嘆,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坎坷多難。而最令我動容折服的,卻並不是他在面對敵對勢力時的不卑不亢;而是在逃往外國時以及在中年奮鬥時,暮年與燕妮相守時,他們之間的堅定感情,而這也正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語:“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用來描述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是最適合不過。

而作為英語世界最權威的馬克思傳記——《卡爾·馬克思傳》。作者麥克萊倫用細膩的語言,深度展示馬克思的思想成長軌跡,全面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馬克思。且《卡爾·馬克思傳》獨具匠心,其中收集了四百餘張與馬克思一生各個時期及其思想傳播相關的圖片,更加真實地將馬克思的一生各個時期展現在我們眼前。

該書從馬克思的童年時代、求學生涯時期、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婚姻家庭、到最後的晚年生活。一一將馬克思這一生每個時期都詳細地展示出來。在他逃往國外的日子裡,在其窮困潦倒的日子裡,好友恩格斯一直給予他無限的幫助,而那時身處異地的他與燕妮,卻仍相知相守,燕妮雖出生貴族、年華似錦,但她卻毅然與馬克思私定終身。在長達7年的等候裡,她的堅忍與耐心等待,深深地打動了我。在一個特別講究身份等級地位的時代裡,她一個小女子竟勇敢地和馬克思私定終身,並且經過長達7年,沒有他在身邊的等待,可想而知,燕妮的內心有多麼堅定與強大。

而在馬克思奮鬥的那時,最為艱苦的時期,她陪他走過了。那時由於馬克思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卓越貢獻和對地主、資產階級無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動勢力詛咒他,驅逐他。馬克思不得不攜持家小四處轉移,其生活困難有時達到難以想象的地步。在這種境況下,而燕妮從未抱怨過。她除了母親和主婦的責任,除了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還擔負起了許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馬克思不可缺少的祕書,馬克思的幾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難辨認的——在送到印刷廠或出版社去以前,總得由她謄寫清楚。而在燕妮不久於人世的那段膽戰心驚的歲月裡,馬克思更是不眠不休地呆在她身旁,即使當時他自己已患了肺炎,他對燕妮的愛是無以用言語來表達的。而在1881年12月2日,燕妮長眠不醒了。這是馬克思從未經受過的最大打擊。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付出。”

然而轉向馬克思的成就來說,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它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軍事和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的關係等諸多領域和各方面,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而經過時代的不斷變遷,它的內容因時而變,而核心卻仍然具在。

《馬克思傳》的出版,是對這位"千年偉人"最好的紀念。通過這部傳記,可以對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導師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書中可以看到馬克思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家人親情的眷戀,這些無不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紀念馬克思,就要學習馬克思。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認真學習他的著作,學習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從他的生平業績和偉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馬克思傳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讀罷《馬克思傳》的學生時代這一部分,說實話,裡面的很多內容我都沒有看懂,可見我是一個多麼淺薄的人。對於哲學,我知道的少得可憐。唯一一次接觸有關哲學的書籍,就是大一是同學推薦我看的《蘇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棄了。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在走迷宮,不停地繞啊繞卻怎麼也繞不出來似的。這滋味並不好受,所以讀《馬克思傳》,我也只讀到了他的學生時代。

以前對馬克思的瞭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識,可以說是零。從國小到大學,所有老師都讚揚、崇拜馬克思,都用“偉人”一詞來形容他。說他思想多麼先進,見解多麼獨到,為整個社會人類進步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是很少有老師對我們說一些馬克思的生活瑣事,好像他是一個聖人,高高在上。

麥克萊倫筆下的馬克思不僅降低為凡人,而且也降低為凡夫俗子。作者從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個不同角度給人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生動且有血有肉的馬克思形象。馬克思既是偉人,更是一個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他都具備。

書中描寫馬克思孩童時代的情況就很少。她的姐妹們說馬克思早先的時候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著把她們當作他的馬從特里爾的馬庫斯上坡上‘驅趕’下來,更壞的是,他堅持讓姐妹們吃他用骯髒的生麵糰做成的而用更骯髒的手拿著的‘蛋糕’。她們毫無怨言地忍受著‘驅趕’、‘吃蛋糕’,因為卡爾將會講故事來酬勞她們的順從”。看到這裡,我就覺得好好笑。

原來馬克思小時候這麼頑皮,甚至還有點邪惡,讓姐們對他又愛又恨。但不可否認,他也的確很聰明,知道如何讓投其所好。要明白,讓他人順從自己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這段話中,我也猜出馬克思小時候一定讀過很多書。因為肚子裡有東西,才講得出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調皮、聰明、愛讀書,我想馬克思小時候的性格應該就是如此的吧!

等馬克思上了中學,他的性格更是讓很多人愛恨交織。愛他是因為他可以隨時開始男孩子式的玩鬧,怕他是因為它能夠毫不費力地寫諷刺詩文嘲笑他的對手。他曾輕蔑地談到:“有一些農村來的笨人,他們準備投考教會學校,大多數人領取助學金。”這一句話讓我想起來上次在校內上看到某一位徐彙區同學的狀態簽名:“雙休日過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見那些鄉下人了。”

我想無論哪一個人看到,心裡都會不舒服的吧!所以馬克思在學校期間沒有交到長久的朋友,這也怨不得別人吧。馬克思在離開學校前的一個行為讓我很有共鳴。他因為討厭當時的副校長,所以在向所有老師辭別是唯獨沒有理睬那個校長。其實作為學生,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所以他佈置的作業老師馬馬虎虎地完成,上課也不會像其他課那樣認真聽講,教師節也不會寫張賀卡送給他。也許這種行為看起來很幼稚,但這的確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抗議。

馬克思也有很多缺點。他只要一旦有了錢,便生活“奢逸”。他不善於理財,對生活安排的沒有條理,房間裡十分雜亂、骯髒,充滿菸草味。年輕時的馬克思酗酒,好打鬥,曾被學校關禁閉。而其中,揮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親一直勸他適度地消費酒、咖啡和胡椒粉。“我們可敬的兒子不顧一切協議,不顧一切慣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們是闊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錢也不超過五百”他的父親如此埋怨道。

事實上,有關馬克思大學生後的最後一份資料宣稱他曾幾次求債,並表明他在學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後半生的經濟來源,也大都來自於恩格斯的幫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養成愛花錢的習慣的,甚至不考慮家中的經濟條件。或許是因為參加了俱樂部,又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但有一點很肯定,馬克思從來不曾想過如何節約一點生活開支。

馬克思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算是比較糟糕的吧。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異的。馬克思曾把一些詩歌獻給他的父親,但都不怎麼附和父親的口味。老馬克思甚至鼓勵兒子努力寫一首滲透德意志精神的頌詩。但馬克思的榜樣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詩歌包括了德國浪漫主義的,除政治上反進步和民族主義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題。老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評兒子“在昏暗的油燈下胡思亂想,蓬頭亂髮,雖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卻穿著學者的睡衣放蕩不羈;離群索居、不拘禮節甚至對父親也不尊重。

與外界交往的藝術僅限於一間骯髒的房間,在那裡,也許在異常混亂的情況下,燕妮的情書和父親的可能是噙著眼淚寫的、善意的告誡......難道在這麼一個荒.唐的、漫無目的的知識作坊裡,你和你所愛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實能成熟嗎?”可見他對馬克思是失望透頂了。儘管馬克思與父親意見並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馬克思並沒有與家庭斷絕往來,也並沒有因此而討厭父親,而是一直保持著對父親的熱愛。

愛琳娜道:“他從來都是不知疲倦的談論他,他一直帶著他父親一張上了年紀的照片,從來不把照片給別人看,他說是因為它已經很不像原來的樣子了。”其實就像我們和父親的關係一樣,我們所選擇的興趣、職業、朋友也許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從而產生了誤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裡都還是深深愛著對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誰也不能否認馬克思是一個偉人,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只是一個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被耶拿大學在缺席的情況下授予博士學位。對此,作者甚至認為,耶拿大學比柏林大學級別低,比較容易拿到學位,加之那裡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學位,並不費多大勁。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耍小聰明的伎倆嗎?我們不能太注重“偉人”這個光環而忽視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世上無完人,有瑕疵才會顯得真實,才會讓人有興趣去深入瞭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這本《馬克思傳》給讀完,但是最起碼我對馬克思性格方面的瞭解又進了一步,這不也是一種收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