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7.52K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我都看了N遍了。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本書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敘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無人能比。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書中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_詐的。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_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典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典韋。當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說主要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裡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裡面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ZZ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病逝於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關羽,字雲長,全稱關雲長,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英勇善戰,他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可謂是血性男兒,鐵血精英,義字當頭啊!關羽對劉備忠心無二。即使曹操給了他很多的好處,但他只認兄弟情義,堅決要回去。

從這本名著的時候我還收集了許多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關公赴會單刀直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董卓進京——來者不善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學習諸葛亮的忠心耿耿,關羽的英勇忠義,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魯肅的思度巨集遠,孫權的名事理、辨忠_……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好書。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有感於懷。

從公元220年——280年的60年時間裡,魏、蜀、吳三大強國進行了激烈的戰爭。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很多身經百戰和足智多謀的英雄,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和曹操。

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傑出的ZZ家、軍事家。他被請出了茅廬,協助劉備統一天下大事,他有勇有謀,深謀遠慮,他的病逝讓人十分惋惜、悲嘆,他的病逝讓蜀國不能統一天下,但是人們銘記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表達出了對諸葛亮深深的追思。

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著名ZZ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以前我也不喜歡他,但後來我知道了,他賊眉鼠眼是因為他的疑心太重,如果他疑心不重他可能在很早就被殺了。

三國中,最可惜的是昭烈帝劉備,他的手下有當時除呂布之外的三個戰士:關羽、張飛、趙雲和的謀士,但他還是得不了天下。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讀書與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在這個寒假裡,我再次閱讀了一遍《三國演義》這本書,目前為止我已經閱讀過第三遍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至今一直激勵著我前行。我也要學習併發揚書記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書可謂是英雄薈萃: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單刀赴會的關雲長、亂世_雄曹阿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書中人物個性鮮明,有的膽大包天,有的大人大德,有的笑裡藏刀,故事的連續性極強,有很多地方耐人尋味。給人們留下了一種蕩氣迴腸,無法釋懷的感受。我想書記當年讀這本書的時候,應該也跟我一樣愛不釋手吧!

該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武聖”關羽了。他在“過五關斬六將”中,頗有大將風範。僅憑一批赤兔馬,一把青龍堰月刀,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曹軍的六員大將斬於馬下。他那英勇無畏、堅持不懈的品質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回想我自己,在學習上,我有時會知難而退;在生活中,我做事亦會有頭無尾,半途而廢。但瞭解了關羽的這種堅韌、無畏的品質後,我深深感覺到他就是我效仿的好榜樣。

想必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都已經家喻戶曉了。他讓我最敬佩的便是《草船借箭》了。諸葛亮神機妙算,懂天文,又有許多過人之處。他答應刁難他的吳軍大督周瑜三天就能借到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信心滿滿地去草船借箭。借箭時身邊還帶著魯肅,竟然不擔心魯肅會搶自己的戰功。最後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幹,利用曹軍膽小的軟肋,順利智取了十萬支箭,連一直嫉妒他的周瑜都不得不服他。諸葛亮的這種寬廣胸懷和滿滿自信,讓我無法釋懷。我知道我不能僅有敬佩之情,我更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多讀書,多看報,秉承書記的傳統精神,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羅貫中的作品《三國演義》,從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結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為統治而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描寫了從東漢到晉朝統一之間的許多的戰爭故事。而在《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更是讓我難以忘懷,使我敬佩不已。

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為了蜀國鞠躬盡瘁;趙子龍忠得義薄雲天……而我更加敬佩的是武力群超、盡忠盡職的關羽。他面對曹操的的百般誘降毫不動心;為了送劉備的家人平安回到家,不惜自己的生命,過五關斬六將。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後讓司馬家一統了亂世。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了我們做什事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會了我們忠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會了我們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係著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可真是“計”藝高超呀!

在書中,孔明這一位像神一樣的軍師,常常做出一些讓人震驚的事。比如《草船借箭》,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竟然自己將十天的期限縮成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這不是自已往陷阱裡跳嗎?讓人看得心驚膽戰,迷霧團團,最後才豁然開朗,孔明成功地借到了十萬支箭,讓前來收箭的周瑜自嘆不如,輸得心服口服。《華容道釋曹》中,孔明令將士在有兵的地方點上煙,這不是明擺著對曹軍說:“喂!別過來,這有重兵把守,來了你會吃不了兜著走的!”可生性多疑的曹操,認為天上那一道煙是孔明虛張聲勢,於是就帶著他的殘兵敗將,進入了進而伏圈,要不是關羽放他一馬,他早就片甲不留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一條條妙計不僅獲得一次次勝利,把我也迷得團團轉,是什麼讓他有這麼大的魔力呢?難道他天生就是聰明的,難道他的腦袋結構與別人不同的呢?通過反反覆覆地細讀《三國演義》,我終於發現了孔明計計得逞的祕密,那就是: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的心理,這些過人智慧都是孔明隱居茅廬,通過不懈地學習而獲得的。

我小時候經常惡作劇,每一次都以為自己人的計劃點水不漏了,可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不是被人識破了,就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才發現孔明的四法寶是缺一不可啊!無論是誰,擁有這四寶,絕對可以成為現代的孔明。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謀有略的人,碰到問題要想方設法去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只要有計謀,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的。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姿多彩,像孔明一樣用自己的謀略建設社會,創造社會,為自己的祖國走向世界的頂端盡一份微薄之力。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三國演義》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現在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

書中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三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為好兄弟。之後他們招兵買馬建立了自己的軍隊,打敗了黃巾軍,可朝廷只讓他們當了一個小小的縣尉。然後曹操迎良納賢,改國代號-魏,劉備改為-蜀,孫權改為-吳。最後曹操收“吳”滅“蜀”,統一了天下,從此以後,晉朝開始了。

書中我最敬佩關羽了,他非常忠誠。有一回劉備被曹操打敗了,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就向曹操投降了,但他不是真心實意為曹操效勞的,他對曹操說,一旦打聽到劉備的下落就立馬離開。最後等關羽要離開時,曹操想挽留住他,就送給了他很多金銀珠寶和戰袍,可關羽不貪財只要了戰袍!現實生活中像關羽這種重情重義、不貪財、忠誠勇敢的人太少了,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書中我最崇拜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周瑜想統一天下陷害諸葛亮,卻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他就對諸葛亮說:“軍中正缺箭,請你十天之內必須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說只要三天,並立下了軍令狀。第三天諸葛亮乘烏雲密佈駕駛著小船到了曹軍前面,曹操害怕中埋伏,就命令手下射箭……就這樣諸葛亮巧妙的運用“草船借箭”獲得了十萬多支箭,周瑜知道後又驚又氣。諸葛亮真的會料事如神嗎?其實他只是,遇事不慌、沉著冷靜、做什麼事情都心思縝密、三思而後行。

讀書好,讀好書,書讀好。《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做事,並且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生活在這麼繁榮富強的祖國,一定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將古人的美好品質發揚下去,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群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今四川),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不甘心,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後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直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開啟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雄”的曹操情有獨衷。也許有人不解,認為曹操不過是個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眾多,這無不是表明了他任人為賢、知人善任麼?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能力麼?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麼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能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農民,利用荒地屯田,後來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麼?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正是曹操的人格風範。這種人格風範,氣勢恢巨集,君臨天下,是他成為三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內在決定力量。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縱然是稀世偉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他曾狂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其“惡”。

有道是,大丈夫俠肝義膽,應擒日月,斬星斗,做一番轟轟烈烈、經天緯地的大事業,只有這種人才是真的英雄,才會有號召力,才會席捲英豪天下來。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他是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是凌雲壯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個善惡共存的奇幻偉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小時候,我去放孔明燈,覺得孔明燈真是很神奇,從爸爸口中知道了孔明燈的發明人是諸葛亮,還知道他的好多故事,我對他也充滿了好奇。今年,我在爸爸指導下終於讀完了原版《三國演義》,這小說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的忠義守信也深深感動了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白帝城託孤”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劉備大戰東吳失敗後,一病不起,他召來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我死後,你輔佐阿斗吧,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廢了他,自己做王”。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有中興大漢,為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刻”。雖然後來阿斗什麼也不懂,國家大小事都是靠諸葛亮,但諸葛亮還是盡心輔佐,為阿斗寫出了千古名篇《出師表》,而從沒有動過廢阿斗的心,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家操勞到了死那一刻,用行動履行自己的諾言。這讓我想起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真讓人感慨。

我敬佩諸葛亮,心裡暗暗告訴自己:要像諸葛亮那樣做信守諾言的人。我很高興,自己從小事中做到了。有一次,我向同學借了一本書,我答應兩天後就還她,可是兩天後的晚上,那本書還有好多沒看呢!我當時便想遲點再還給同學,一想又覺得不對,當我糾結拿不定主意時,諸葛亮忠義守信的故事出現在我腦海中,最終,我如期把書還給了同學。雖然遺憾沒看完,但我守信了承諾,我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葛亮的忠義守信也讓他成為後世景仰的楷模,我們要學習諸葛亮信守承諾的精神,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內容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我讀後感到果真不同凡響。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 《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一部史學鉅作,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去閱讀這本書,瞭解三國!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寒假,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文中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有樂不思蜀的劉禪﹑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和重義的關羽……而三國的三位君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說說劉備,他為人厚道,識大體,顧大局。比如三顧茅廬,為了統一亂世,他犧牲很多時間,三次才請到諸葛亮。他還十分重視兄弟情誼,對關羽、張飛關愛有加。雖然劉備優點很多,但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受到巨大打擊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關羽和張飛被殺害後,劉備就變得性情急躁,不聽諸葛亮說的話,執意伐吳,最後死在白帝城中。如果那時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國的大業。

接著來談談曹操,曹操對於人才求賢若渴,他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他擁有強大的兵力﹑勇猛的將士和高超的軍事策略,統治魏國時百戰百勝。可心胸狹窄,甚至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楊修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結果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赤壁之戰,因為周瑜使出了一點小計策,他竟然殺掉了能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張允,導致魏軍沒有好的水軍將領,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舟戰術,結果被孫權劉備聯盟打敗,幾乎是全軍覆沒。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最後來講講孫權,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凶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孫權能合理運用將士的才能、敵人的弱點來贏得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君主。

從魏﹑蜀﹑吳三國裡的三位君主身上,我懂得了很多,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不能急躁,要三思而後行;在學習中,不要為取得一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止步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能心胸狹隘,為一點點小事而斤斤計較,要團結互助。我相信,只要從現在一點一滴地做起,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我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成為一位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我坐在書桌前,手裡是一本三國。窗外是綿綿細雨,打落了幾朵兒花。天空陰霾密佈,烏黑的雲夾雜著天空深邃的藍,一切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剎那,一陣久違的亮光劃過天際,閃過我的眼簾。“轟!”一聲巨響響徹天空。我的心思才從三國中走出,卻又陷入了沉思。

東漢末年,董卓當道,玩弄政權,昏庸無道,民不聊生,以致於天下英雄對他恨之入骨。曹操早有當皇帝的野心,離間計乾死了董卓,削弱了呂布。乾脆當了個幕後皇帝。天子不甘心,暗自聯絡心腹,竟意外地召集到了和漢王室有關係的劉皇叔。劉備先投奔了曹操,曹操白門樓戰死呂布,後與劉備發生衝突,劉備逃走。投奔了劉表,劉表死前,欲將荊州贈與劉備,備不受。曹操便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滅袁紹、袁術。欲下江南,南取荊州,東滅江南,一統中原。沒想到孫劉聯手,火燒赤壁,大破曹兵。劉備用諸葛亮計,借荊州,並以此為根據地,和巴蜀,取益州,漸成大氣候,遂有三國鼎立之勢。但後來並不樂觀,關羽敗走麥城,張飛被暗殺,劉備白帝城託孤。整個偌大的蜀漢,承載著興復漢室的志向,全都託付給了劉禪,孔明輔佐。玩物喪志,不聽從諸葛亮的戒言,漢室衰敗,最終,魏國一統天下,司馬懿奪權,司馬家族掌權,建立了晉朝。

仔細想想,蜀漢的衰弱完全因為阿斗的昏庸無能、親佞遠賢。劉備生前,意外地有了孔明出山輔佐。蜀漢雖土地貧瘠、人口過少、賢士不多,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但孔明招納賢士、制訂軍法、輔佐劉備南征北戰、大破曹兵,發展了蜀國。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劉備信任孔明,聽從他的建議,廣開言路、開張聖聽所造成的。

劉備死後,劉禪肆無忌憚、沒有了君王的職責,忘記了自己是個皇帝,不思進取。諸葛亮北伐前,曾寫過一篇《出師表》給劉禪,上面殷切地期望劉禪可以開張聖聽、賞罰分明、善用賢士、親賢遠佞。孔明是站在一個師長的角度嚴厲地告誡劉禪。這可都是忠言,可忠言逆耳,劉禪在孔明北伐時,沒聽從孔明的建議,和善於阿諛奉承宦官交好。最終漢室衰弱,孔明北伐失敗,乘鶴西行。

但姜維是後起之秀,他也有能力興復漢室。但劉禪買下的種子深深地害了他,姜維和鄧艾一起被鍾會害死,蜀國差不多要滅亡了。

這一切,歸功到底還是劉禪。如果劉禪聽從孔明的逆耳忠言,親賢遠佞,那麼孔明可能就會北伐成功,就可以一統中原,興復漢室,改寫歷史,那他阿斗也可以做一個好皇帝。唉,歷史沒有如果,這一切都是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後果。

思緒回到生活,我們不也是那個阿斗麼?我們從小沒有養好習慣,長大了不聽從老師的建議,我行我素。老師家長的建議都是忠言,逆耳忠言,但逆耳的話幾乎沒有人聽進去。因此,如果在這樣持續下去,就算有孔明輔佐你,親自親為幫助你,那你的下場也只能和蜀漢一樣。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句在社會上流傳很久的話,其實,這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一種愚民術。他們認為青少年血氣方剛,看了《水滸》會造反:年長者飽經世故,看了《三國》會變得老奸巨猾。現在,這種偏見早已被打破,《三國》,《水滸》成了社會提倡閱讀的優秀歷史讀物。袁闊成在電視臺上講《三國》,吸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研究《三國》,《水滸》的書刊,文章汗牛充棟;以他們為底本改變的電影,電視,戲曲令人目不暇接。中華民族,可以說從三尺孩童到銀鬚飄拂的老人,常常喜歡在閒暇之際談《三國》,論《水滸》。

然而,直到今天,人們講《三國》,評《水滸》,都沒有超出文學評論,文藝欣賞,歷史考證的範圍。許多人公開反對那種“讀了《三國》軌道的不良傾向,但《三國演義》還正是以“詭道”吸引人們的。

其實,讀《三國》學詭道這並可怕,並不奇怪,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這部小說是一部形象的兵書,在兵書裡,“詭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軍閥爭雄的戰爭角逐中,浪起濤翻,必然會湧現出一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吳起,管仲,樂毅,孫臏等人,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記。《三國演義》在詳細地記載魏,蜀,吳三方龍爭虎鬥的歷史情形中,刻畫了軍事家們那種氣壯山河,叱吒風雲的英雄風貌,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段軍事鬥爭史,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誠然,《三國演義》是一部“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認,這部文學作品所寫的戰略戰術,進攻與防禦,失敗與成功以及軍事上的虛實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於軍事科學原則和戰爭規律的。許多虛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等等,不僅在同時代可以找到事實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後也能找出與其十分相似的戰例。可見,這些虛構,源於戰爭生活,又高於戰爭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戰爭指導規律。

《三國演義》目的在於能給讀者留下一點施計用謀的啟示,同時使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一些教益!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三國演義》寫的是在黃巾起義時,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想為國家效力,結識並拜為兄弟,在多次的戰鬥中,三國勢力形成以及結束的經過。《桃園三結義》作為《三國演義》的開頭,很好的寫明瞭三人的性格,劉備是屬於多層面性格,有時為自己的能力而惋惜,有時又是那麼仁慈正直。張飛是屬於“莽夫”這類性格的,他急躁的性格正好與劉備的冷靜沉著相配,但他卻勇於為國效力,在文章中他的出現讓劉備更加堅定了保家衛國的信念。關羽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同時又驕傲,狂妄,自大輕敵。關羽在準備投軍時遇到了劉備、張飛二人,三人相識後對對方都很合得來,便在桃園結拜為兄弟,誓同心協力、保家衛國。這便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能深切的體會到作者在描寫人物性格上花費了許多功夫,能讓讀者清楚的讀懂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思考與寫作上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其實不論是劉備、關羽還是張飛,他們各自的弱點還是集於一身,像劉備,如果沒有日後諸葛亮的幫助,他的驕傲和有時的虛偽肯定會讓不少戰役以失敗告終。

張飛,不用說也知道他的暴躁脾氣,在軍隊中對小兵的態度,肯定會給眾多讀者又這樣一個想法:張飛就像一把傷手而鋒利的武器。但張飛對劉備的鼓勵還是讓我感受到這位大丈夫的志氣與雄心。再來說說關羽,在三人中他的重情義讓許多人包括我都記憶猶新,在赤壁之戰時,曹操被諸葛亮的妙計逼得走投無路,最終,曹操進入了關羽的埋伏圈,曹操便下馬向關羽求情。關羽看在舊情的份上放曹操等人過去,要不是劉備的苦苦求情,關羽早就死在軍令之下。

曹操,三國裡笑到最後的君主。雖然最終三國還是被司馬氏統一,他也沒有親眼看到兒子完成自己的願望,但曹操的才華卻讓許多人欽佩,唯有疑心能讓他不那麼完美。他的疑心讓他誤殺了許多無辜的人,他自己卻還堅持著“寧讓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有些人覺得曹操是代表著野心,但我讀後卻感覺不是這樣,曹操想統一天下也只是自己的一大期望,就像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雖然他自己也表示過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但我覺得這只是一位君主巨集偉的成就。

讀完這本書,我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三國鼎立時期,重新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歷史與輝煌!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開頭,就把人帶進了那三國鼎立,誰與爭鋒的時代,心情也激動了不少。《三國演義》裡又感人,有毒辣,有激烈……讀之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是的說起三國演義,每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宴桃源豪傑三結義”。“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的劉備;“身長九尺,鬢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關羽;“身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笨馬”的張飛。這三位豪傑一聚首,一結拜,是小說生動了不少,才引出後文一大堆精彩情節,讀到後來,認為劉備這大哥當對了,雖無關張二人之勇,卻有沉著穩重之勢,才能“三顧茅廬”請到那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在“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回,讓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好歹也是孫權的軍師,竟中了諸葛亮的雕蟲小技,讓孫權心甘情願幫劉破曹,看來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周瑜為了小喬,孫權為了大喬,不讓曹操奪走,甘願與曹對立,這也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學習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得了解空氣,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依著你。周瑜不愧是周瑜,後來發現自己中了計,才咬牙切齒,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視,三番五次的相知諸葛亮於死地,讓他三天找來十萬支箭,周瑜認為這樣可以難倒孔明,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除後患,沒想到他的計謀還是被諸葛亮料到,才有了“用奇謀孔明借箭”,諸葛亮就是諸葛亮借天氣是曹操面紅耳赤,諸葛亮這一借可謂借出了本事,不禁讓我這個讀者讚歎不已,也讓周瑜佩服不已。因此,兩人共商破曹大計,那就是“獻密計黃蓋受刑”。為了吳國,這位忠心的老將甘願北大一百脊杖,五十棍,看著書中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昏厥幾次,我早已熱淚盈眶,為這位忠臣鼓掌,正是“勇將輕身思報主,謀臣為國有同心。”

最精彩的想必是“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的“赤壁之戰”這一火攻,更是使曹軍大敗而歸,連曹操都險些喪命,幸虧有幾位大將竭力保護,才帶著殘兵突出重圍,這一仗讓我覺得打得真好,痛快人心,看到曹操逃亡在諸葛亮智算的華容道上,幾次大笑諸葛亮愚蠢,這時伏兵一擁而上的情景時,我難免有些不解:諸葛亮難到連伏兵突擊的時間都算準了嗎?彷彿曹操被捕的局面已定,是關鍵時刻關羽還是放了曹操,也許是天註定要饒曹一死吧,只能無奈!

曹操真是不負重望,才有了“曹操平定漢中定”這一回,開始是兩面受敵,好不容易才被救回軍營。這一救,使曹操有了平定陽平關的謀略,讓眾人拍手稱讚。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一回曹操勝利而歸,讓我不禁叫好。讀至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的事蹟也越來越多,如空城計等等。在損大星漢丞相歸天“這一回,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躲不過這一劫,我揪心不已,為這老軍師擔憂起來,也許是命中註定,諸葛亮註定歸天矣,但他早已深知,安排後事,軍中如以往一樣井井有條。讀到這裡,我想很多讀者都像我一樣為這偉大的軍師打抱不平,可誰又能挽回呢?

最後的”降孫皓三分歸統一“,也許是較完美的結局吧,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最後還是統一了三國,完成霸業麼仍在劉備曹操孫權時期,可謂是不相上下,有贏有輸,有悲有喜,但無論怎麼說,還是曹操曾統治的魏國打了勝仗,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矣。

合上全書,有太多吐不盡的感受,我也曾想,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孫權如果沒有周瑜的局面又是怎樣?因此,我還是很欣賞不受眾人歡迎的曹操。被稱為”曹賊“不僅是因為殺了太多無辜的人,更是因為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所以”亂世之_雄“的評價,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身邊雖然沒有像諸葛亮、周瑜一般的謀士,卻有自己的大智,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策。而曹操自己的說法卻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是”挾天子“還是”奉天子“,曹操都用了”智“。即使是生命垂危,也依然關心妻子兒女。不管曹操是”梟雄“還是”_雄“,他都有自己的個性。

魏、蜀、吳這三國,曹、劉、孫這三人,註定得同時出現,哪怕是少了一國、一人,都會顯得索然無味。明爭暗鬥,三國爭鋒,才是這本書的亮點,劉備的”仁“;孫權的”貴“;曹操的”智“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最為精彩的一點。

讀三國演義,評天下大勢。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說到漢朝末年,漢靈帝越來越殘暴,導致爆發了強大的農民起義,自己逃到北岸的哪裡去都不知道了。後來,冒出來很多英雄,也有幾個奸雄。下面我慢慢給你們介紹。

有一人,他姓劉名備字玄德,結拜兄弟有張飛、關羽。那張飛,字翼德,只有個長子張苞。那關羽,字雲長,有義子關平,兒子關興、關索。軍師有孔明、龐統。其他人麼,還有孫堅將軍、曹操奸賊等。

當時天下大亂,曹操到了北岸,做了漢獻帝丞相;劉備到了荊州,投奔劉表;孫堅來到江東,開創了東吳。後來,劉表、袁紹等幾個人都被曹操奸賊給殺了,再隨著周瑜火燒赤壁,三國鼎立的局面終於形成,分別是蜀漢、曹魏、東吳。

後來,司馬昭滅了蜀漢,司馬炎滅了東吳。三國歸晉,整個三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有一次,我對我爸爸說:“爸爸,你知道我三國時代我最恨的是哪件事情嗎?”“什麼事情?”爸爸問。“那我就告訴你吧。”我笑呵呵地說,“關羽把曹操放了!否則的話,北方就平定了!”爸爸聽了,哭笑不得。

《七步詩》大家都熟悉了吧?其實呢,曹操也是個詩人,寫過一首《短歌行》。

三國時期,我最喜歡的國是“蜀國。”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再是姜維,再是劉備。我先說明一下,我為何喜歡孔明。

那是因為,諸葛亮幾乎每次都打勝仗,我很佩服他的學問。單幅和司馬微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單幅說:“用我和他相比,就好像烏鴉比鳳凰一樣。”司馬微說“在我看來,或許只有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可以和他比一比。

一開始,關、張二人都不相信諸葛亮的才華,還開玩笑說:“先生為什麼不請‘水’去?”後來在大敗夏侯惇時,才相信孔明的才華,說:“先生真了不起!”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戰爭是“馬謖大意失街亭。”馬謖不聽王平勸告,上山紮寨,結果被圍的水洩不通,士兵紛紛投降。諸葛亮因為自已用人不當悔恨不已,後來揮淚斬了馬謖。

如果要問我三國時代我最討厭的人,那就是劉阿斗了。

三國時代,我只有一個不明白:為什麼司馬懿能活那麼長時間?

還好現在沒有戰爭,不然,我們要受多少苦難啊!

戰鬥時期,成敗主要靠計謀,當然也要武將勇猛,能“文武雙全”。在東吳,孫堅是“武,”孫策是“武,”孫權“‘文武雙無’,”孫皓是殘暴的君主。周瑜是“文,”魯肅是“文,”呂蒙是“文,”陸遜是“文。”在蜀漢,張飛是“武,”關羽是“武,”黃忠是“武,”馬超是“武,”趙雲是“武,”孔明是“文,”龐統是“文,”姜維呢,卻是“文武雙全。”曹操那裡,司馬懿是“文,”武呢多看了《三國演義》後,我最想成為三國裡的諸葛亮。我也希望我以後能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以筆書寫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描繪了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從黃巾之亂到三國歸晉,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的細緻描寫,《三國演義》無疑是那立於文學頂峰上的明珠,璀璨而奪目。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就如書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董卓趁機奪權,諸侯紛紛聯兵討伐董卓。但是他們明面上打著扶匡漢室的旗子,背地裡卻做著損人利己的勾當,畢竟在這亂世,誰都企圖分一杯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孫權各自稱帝,自此三國鼎立。而三國後期,吳、蜀勢力逐漸衰弱,哪怕聯盟也不足以與魏國抗衡,失去孫權的東吳更是強弩之末。隨著蜀國被滅,吳國脣亡齒寒,司馬炎公開以晉代魏,最終三國歸晉……

一本書,一百二十回,八十五萬個字,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當陽一戰。趙將軍的英勇身姿,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他甘為劉備肝膽塗地,更以一己之力,力戰群雄單騎救主,為小主人殺出一條血路。後人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他確實擔當得起他常勝將軍的美名。如果說論武,不得不提常山趙子龍,那說文就絕對少不了運籌帷幄的臥龍先生——諸葛亮,他直至死亡都在為蜀國做出貢獻,僅僅是為了報當年的三請之恩。赤壁之戰他巧算天時借東風,不損一兵一將就“借”走了曹軍十萬支箭。又僅憑一身才學舌戰群儒,面對上位者依舊從容淡定;在司馬懿攻城之時,面對十萬大軍面不改色,更是利用司馬懿謹小慎微的弱點鋌而走險玩了一出空城計,時至今日仍被人津津樂道。魯迅評價其“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著實讓我們後人佩服不已。

自古以來仁服天下,謀奪天下,暴失天下,而劉備的大仁大義更是讓關羽、張飛等一眾英雄好漢甘願為其上刀山下火海。劉備雖再謀略上落於曹操之後,但是他高尚道德卻為後人所稱譽。仁,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劉備的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一向以德服人,實乃我們的榜樣。

通過《三國演義》這一部歷史的著作,我深刻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可以沒有趙雲的驍勇善戰,可以沒有諸葛亮的料事如神的本事,但是你至少具備他們的忠與劉備的仁。如果你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你也只不過是一個披著人皮的白眼狼罷了。左拉就曾說過:“忠誠是通往榮耀之路。”因為忠誠,關羽成為一代武聖;因為忠誠,趙雲成為一代名將;因為忠誠,諸葛亮成為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你若想證實你的實力,首先證實你的忠誠。

書籍是先人留給後輩最好的禮物,但是世上又有什麼東西可以十全十美?哪怕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是一樣,它的價值一直備受爭議。但是我認為,我們只需要知道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就,這就夠了。一本泛黃的舊書,一杯清香的茶,這就是生活。

課外讀物《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