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積極探索農業社會化發展新路交流材料

欄目: 經驗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7.74K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在當前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家庭承包責任制分散經營的條件下,如何有效地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加快農機化步伐,是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關鍵。近年來,路橋區在省、市農業部門的指導下,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入農機社會化服務,通過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找到了一條工業

積極探索農業社會化發展新路交流材料

反哺農業、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全區社會背景介紹

路橋區地處浙江省中部沿海,全區陸域面積2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07萬畝,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3.79%,總人口42.5萬,人均耕地不足0.4畝,人地矛盾突出。改革開放特別建區以來,路橋人民憑著“肯吃苦、敢冒險、善創造、爭一流”的路橋精神,依託豐厚的民間資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民營經濟為基礎,以靈活的機制參與競爭,走出了一條工貿結合型的發展之路,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已成為全國市場經濟體制相對完善,區域經濟開放和活躍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之一。在***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71.5億元,年均增長14.9%;財政總收入18.2億元,年均增長17.9%。金融機構的存款餘額達251.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餘額達2.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43元,每4.3戶家庭就擁有1輛小汽車。

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促進了效益農業的發展,但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困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業勞動力素質日益下降,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表現為低、小、散的粗放型生產方式,糧食生產成本高、效益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水平低等問題比較突出,季節性拋荒、耕地資源浪費等現象屢禁不止,糧食生產徘徊不前。儘管區委、區政府為穩定糧食生產採取了各種扶持政策,增加種糧補貼,加大制止拋荒工作力度,但收效不大,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仍然不高。

為了促進糧食生產,在****年初,區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區糧食生產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絕大多數農戶有種糧熱情,不願看到農田拋荒,但由於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農業勞動力相當緊缺,加上我區人均耕地少,農業收益佔家庭收入的份額低,從事農業生產又比較辛苦,很多家庭既不願花精力在農業生產上,同時又怕失去土地,不願將承包權流轉給別人,從而陷入了低水平惡性迴圈,規模效益無法實現。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於在確保穩定農村土地承包制家庭經營主體的前提下,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關鍵是轉變農業服務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實際、能服務到農戶的農業服務模式,提供一家一戶難以有效完成的服務專案。基於這一認識,區政府把建設農業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列入農業工作的重點內容,制定政策,集中力量,積極鼓勵和引導,加強組織領導,推動民間農業服務組織發展。在***年3月,浙江省首家由工商資本投入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合作社在金清鎮成立,拉開了我區農業生產服務專業化、合作化和社會化的序幕。該合作社先後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建造了標準機庫4幢56個機位,購置聯合收割機23臺,水稻工廠化育秧流水線2套,在農村一線為廣大農戶提供農業服務。

二、運作方式

為了保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始終堅持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以雙贏互利為目標,積極引導,規範運作,強化服務,不斷推進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普通農戶主動參與農機社會化服務事業。

1.在組織形式方面。嚴格按照《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組建合作社,使之成為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組織。目前該合作社有理事會成員3人、監理會成員3人、社員226戶,其中管理層8戶、農機大戶13戶、種糧大戶5戶。實際操作股金為126.9萬元,共分為四塊:一是發起人(管理層)現金入股50萬元,佔39.4%;二是農機大戶的農機具作價入股66萬元,佔52.0%;三是村內農戶按土地使用權和現金配套入股,200畝土地按每畝100元計算共2萬元,佔1.6%;四是種糧大戶入股方法與村內農戶相同,890畝土地折算股金共8.9萬元,佔7.0%。分配則採取兩種形式:一是按股金比例進行分配;二是對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的農戶,採取優惠農機作業服務收費標準的方法進行補償分配,一年結算一次。

2.在服務模式方面。合作社在不改變農戶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提供三種模式供農戶自主選擇。一是農戶將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出租給合作社經營,租賃款換算成糧食由合作社交給農戶,農民不用種田即可領取一定數量的糧食作為口糧,可以全身心從事二、三產業;二是農戶承包田自主經營,由合作社提供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農戶向合作社交納相應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的服務費,每季收穫的糧食全部歸農戶所有;三是農戶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可選擇合作社為其提供部分環節的機械化服務,並交納相應的服務費,一些較輕鬆的農活由農戶自己承擔。

3.在政府管理方面。一是鼓勵引導,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在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區的各項農機具補貼政策的同時,區政府專門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

基金,通過專案扶持形式,引導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特別是工商資本投入組建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提供農機服務。二是加強管理,規範運作。開展示範合作社建立活動,全面推進農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通過制訂示範合作社運作規範標準,進一步健全合作社內部的決策機制、財務管理機制和業務管理制度,使合作社真正具有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成為農業發展的領頭羊。三是強化指導,提高合作社服務水平。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聯合攻關,在金清鎮建立萬畝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從推廣應用機械化育秧、機插配套和水稻機械化噴直播技術入手,重點攻克水稻栽插機械化程度低等薄弱環節。根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面積不斷擴大的需要,幫助做好優質米加工作業機械等新機具的引進工作,開展糧食加工、包裝、銷售等產後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組織執行一年多來,服務範圍不斷擴大,服務專案不斷增加,服務設施和水平不斷提高,有效解決了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受到廣大農戶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上級政府的充分肯定。

1.解決了糧食生產效益低的問題。***年7月27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省內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小組對試驗點水稻產量進行實割驗收,採用工廠化育秧配機械插秧方式栽培的早稻畝產為530公斤,採用機械噴直播方式栽培的早稻畝產為403公斤,傳統手工栽培的早稻畝產為320公斤。從成本核算看,傳統的人工露地育秧到收割脫粒,其成本、機械費、人工費等畝總成本早稻為593.05元、晚稻為637元;採用全程機械化作業畝總成本為325元、晚稻為345元,畝降低成本分別為268.05元、292元。實測表明,合作社提供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具有顯著的節本增效效果,扭轉了傳統糧食生產(特別是早稻種植)效益低下甚至虧損的局面。在扣除各項生產成本後,早稻每畝可獲利400元以上。

2.解決了季節性糧田拋荒的問題。合作社從去年3月份開始運作後,服務面積從開始的260畝增加到今年的近1萬畝,服務專案覆蓋田間管理到植保、收穫的全程機械化作業,務工農戶省心、省力又省錢,還能從土地中獲得比傳統種植還要高的收益,許多農戶紛紛主動要求合作社幫助耕種,農田拋荒現象得到有限遏制。

3.解決了耕地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低的問題。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作業效率大為提高,促進了“早稻-晚稻”雙熟制,或“麥-早稻-晚稻”三熟制生產,或“麥-單季稻-蔬菜(西蘭花)-早稻-晚稻”兩年五熟制輪作生產,提高了耕地複種指數和生產效益。

4.解決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不穩定的問題。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使從事二、三產業的村民徹底擺脫了土地和農事的束縛,消除了農民後顧之憂。由於合作社的服務,有近200戶農戶從原來半務工半務農中解放出來,全身心投入非農產業,既消除了農村企業的季節性民工荒,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5.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難到戶的問題。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克服了村級組織職能轉變後農業服務不落戶、不落地的問題,使農戶直接享受到田間地頭的農業服務。通過統一的機械化作業和糧食示範方建設,讓農民親身感受到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的作用,有效地促進了農機具和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我區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產業方興未艾。其服務範圍涉及糧食、蔬菜生產及加工全程機械化、農產品冷藏保鮮、畜牧業及水產養殖機械化等各個方面,目前已總計投入工商資本近3000萬元,為加快我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四、關於引導工商投資的啟示

1、引導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必須因地制宜,找到資本和專案的有機結合點。當前,農機化的發展受到投入大、農業經營規模小兩大瓶頸的制約,其中突出的問題是資金投入以及單家獨戶經營農機服務效益不高等問題。路橋區種糧大戶的種植面積都在50-300畝之間,由種糧大戶自己配置成套農業機械成本大,利用率低,他們不敢、不願意也無經濟實力投資,迫切要求農機部門組織機械化服務。同時,在經濟發達地區,民間有豐厚的資金積累,只要加以正確引導,把工商資本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完全可以找到資本和專案的有機結合點。

2、引導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必須創新經營形式和服務模式。資金問題僅僅是解決農機化發展的一個難題,創辦合作社的真正目的在於探索出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一種模式,使之能夠在面上推廣。在指導合作社創辦過程中,我們吸取過去政府包辦帶來的種種教訓,一開始就按照有關法規和條例的規定組建,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在經營模式上,嚴格按照《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規定,根據“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組建,實行股份制經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在社員內部民主選舉產生理事會和監事會。本著自願原則,鼓勵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村內農戶入股。同時從當地實際出發,創造了三種服務模式,我們稱之為“選單式”服務,供農戶選擇,滿足了不同農民的多種需要。

3、引導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必須有重點地投放,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和經營效益。我區在扶持農機化發展上,有許多經驗教訓。過去那種撒胡椒麵式的補助,往往得不償失,不是長久之計。通過試點,我們體會到,農機化扶持資金有重點地投放是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和經營效益的內在要求。一方面,通過政府扶持資金的重點投入,可以帶動農村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對農機化的投入;另一方面,能產生規模服務的效應,在服務中發展壯大農機服務組織,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長期、有效的服務。

4、引導工商資本投入發展農機化服務,必須加強農機化經營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指導服務是新形勢下農機工作的重點。通過試點,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在新形勢下,農機的業務工作不是清閒了,而是任務更重了。合作社的創辦,不僅要培訓農機手,還有許多業務外的,包括經營管理、農業技術等人才的培養,建設強有力的經營管理和農機、農技隊伍,是農機化服務組織發展壯大的基礎和保證。同時,在農業生產大忙季節深入農機化服務組織進行技術指導也十分必要。因此,要把加強農機化經營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服務作為工作的重點狠抓落實。

我區在引導工商資本投入農機化服務上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只是開了個好頭,各項工作尚處於探索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們將以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為契機,積極引導,強化服務,不斷探索工商資本投入農機化服務新路,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繼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