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建立XX省“特色文化之鄉”情況彙報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6.25K

xx縣xx鎮為xx縣人民政府駐地,海拔2850米,南距xx省會xx市335公里,西距xx州府xxx431公里,是一個以藏、羌、回、漢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區,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幅員面積2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8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11882人,其中:城鎮居民9632人,農村居民2250人。轄區內的鬆州古城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xx古城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鬆州古城悠久的歷史為xx鎮積澱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各民族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近年來,我鎮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加大了對特色文化挖掘整理力度,成功組建了“快板、秧歌、舞龍、耍獅、彈唱、花槓、腰鼓”等特色文藝表演隊伍,促進了全鎮特色文化的大發展,真正成為了全縣的“特色文化之鄉”。

建立XX省“特色文化之鄉”情況彙報

一、高度重視,共建特色文化之鄉

為切實搞好特色文化建設,促進特色文化發展,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緊緊抓住籌備第二屆xx旅遊發展大會的歷史機遇,於XX年4月成立了建立“特色文化之鄉”領導小組,由鎮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村的村主任和居委會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制定建立“特色文化之鄉”的工作規劃和工作思路,組織和領導“特色文化之鄉”建立活動的開展,督促各村認真落實各項建立措施,確保建立活動取得實效。與此同時,鎮黨委、鎮政府還要求各村和居委會也成立了相應的建立“特色文化之鄉”組織機構,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經費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真正做到了全民參與建立活動,鎮村共建“特色文化之鄉”。

二、加大投入,夯實文化發展基礎

為確保“特色文化之鄉”建立活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我鎮加大了對文化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夯實了特色文化的發展基礎。一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鎮、村分別按照建立“特色文化之鄉”要求,建立健全了《文化大院建設制度》、《文藝表演隊伍培訓制度》、《文化裝置管理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並堅持做到在建立活動中加以認真貫徹落實,為發展特色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抓好村文化活動室建設。村文化活動室是農村發展民間文化的主要陣地。為此,鎮、村高度重視村文化活動室的建設,採取“一室多用、一室多能”的方式,在各村的村委會活動室中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購置了書籍、訂閱了報刊、添置了音響裝置,為廣大群眾學習文化知識創造了條件,為文藝表演隊提供了訓練場地。腰鼓隊、花槓隊、彈唱隊等民間文藝表演隊伍,晴天就在廣場或城樓上訓練,雨雪天就在活動室中交流學習。

同時,我鎮還認真抓好文化戶和文明戶的建設,將熱心民間文化事業、喜愛民間文化活動的村民,列為本村的文化戶和文明戶,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確保各村有效開展好民間文化活動,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體制的群眾文化網路。三是為演出隊伍購置必需的服裝和器具。為搞好“特色文化之鄉”建立活動,我鎮先後組建成立了“快板隊、秧歌隊、龍燈隊、獅燈隊、牛燈隊、琵琶彈唱隊、花槓隊、回民女子腰鼓隊”等特色文化表演隊伍。採取“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爭取一點資金、鎮村解決一點資金、隊員自行籌措一點資金”的辦法,為各個表演隊購置了必需的演出服裝和器具,滿足了演出需要。四是強化對演出人員的培訓。特色文化演出隊伍離不開人員的專業培訓。為此,鎮黨委、鎮政府積極與縣文化部門聯絡,由文化部門安排專業的老師對各村的文藝表演隊伍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了表演技能,提高了文藝演出節目的編排水平和表演技巧,充分展示了xx特色文化的魅力和神韻。近年來,全鎮共舉辦各種培訓班30餘次,培訓人數達1000多人次。

三、突出優勢,打造特色文化亮點

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文化亮點是我鎮建立“特色文化之鄉”的工作思路。根據這一思路,我鎮充分挖掘各民族和各村文化的歷史根源,重點發展壯大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先後組建了南街村的秧歌隊、龍燈隊、琵琶彈唱隊和快板表演隊,中江一村的獅燈隊,中江二村的女子回民腰鼓隊,岷山一二村的女子花槓隊、牛燈隊、龍燈隊等9支民間文藝表演隊,建立了民間藝人檔案。與此同時,我鎮在發展特色文化中堅持做到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要求每支民間文藝表演隊伍既要繼承傳統表演風格,又要在表演方式上有所創新,以滿足當代人觀賞傳統文藝表演的精神需求。讓每支民間文藝表演隊充分體現了參與性與大眾性,讓群眾耳熟能詳、記憶猶新的傳統文化重新渙發了生機與活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亮點。

四、開展活動,展示特色文化魅力

參加大中型文藝表演和舉辦群眾性文娛活動,是我鎮發展和利用特色文化的主要方式。XX年,全鎮5支民間藝術表演隊為前來參加第二屆xx旅遊發展大會的各位嘉賓成功進行了民間文藝演出,隨後又參加了“黃龍國際文化旅遊節”,充分展示了我鎮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另外,我鎮還在五一節、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舉辦群眾性文娛活動,組織民間藝人、民間文藝表演隊向廣大群眾表演民間藝術、民歌、民族舞蹈,增強了廣大群眾對民族特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與此同時,我鎮還組織各文藝表演隊和民間藝人為前來參觀考察鬆州古城的各級領導和嘉賓進行了文藝表演,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讚譽。據統計,5年來,各村文藝表演隊共參加州、縣組織的大型演出5次,參加節日演出20餘次,參加群眾性文娛活動演出100餘次,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表演經驗,建立了一支骨幹的民間文藝表演隊伍,樹立了良好的對外形象,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回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效益

通過組織開展回饋社會的演出活動,在全鎮形成了一個“熱愛文化活動、支援文化活動、參與文化活動”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了廣大群眾支援參與建立“特色文化之鄉”活動的自覺性,實現了共建、共享目標,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主動回饋社會,各村的文藝表演隊也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減少了對縣、鎮、村的經濟依賴,滿足了廣大遊客觀看欣賞地方特色文化的需要,發揮了文化為經濟發展“鋪路架橋”的作用,實現了以創收促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