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精選24篇)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1.05W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

長期以來,我市科技金融工作與蘇南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打造創新型城市,科技金融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工作體系,並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檔案。20xx年,我局在省科技廳的關心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由陳星副局長牽頭,高新處具體負責,通過召開科技金融工作協調會、舉辦創投與高科技企業對接會、組織銀企專案對接座談會,舉辦專家講座等形式,引導金融機構關注、支援本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精選24篇)

一、積極主動推進科技金融工作

1、構建科技、金融、擔保三方協調機制

為了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局與招商銀行揚州分行、揚州市中小企業擔保中心達成科技、銀行和擔保三方合作協議,創新融資專案評估和貸款擔保機制:由我局向銀行推薦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或專案,市擔保中心對推薦企業進行考察,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向銀行提供貸款擔保,並在擔保費收取上給予企業優惠。目前,這一政策已經為一批中小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取得了較好成效。

2、邀請專家、領導來舉辦專題講座

為我市中小企業、高新企業融資難問題“把脈”、“支招”,幫助科技管理幹部學好科技金融知識、用足科技金融政策,我局多次邀請國家、省相關專家來揚舉辦專題講座。今年1月,我局專程邀請了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修小平副主任等領導在邗江為我市近百家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了《加強科技與金融結合,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專場報告會。

3、管理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

為幫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型小企業積極爭取省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貸款,我局會同市財政局、江蘇銀行揚州分行建立三方聯動合作機制,結合揚州實際情況,制定了《揚州市市級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積極開展工作。20xx年,有49家企業通過省市兩級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的擔保獲得科技貸款9900萬元。同時,我局按照《20xx年度省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貸款專案貸後管理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強對65個貸款專案的跟蹤管理,落實專案管理責任制,保證所有企業都能按期足額償還貸款,最大程度地降低專項資金使用風險。

4、大力促進創業投資機構發展

20xx年,我市出臺了發展創新型經濟的8631行動計劃,鼓勵各地設立創投公司。我局積極宣傳科技政策、幫助創投企業發現專案、爭取上級政策扶持。目前全市已有5家創業風險投資企業,管理的創投資金總額達到4億多元,亞威機床、遠揚電纜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獲得風投後,企業發展明顯加速,正在謀求上市。我局還積極扶持有條件的創投公司申報國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20xx年,江蘇高鼎、華夏創投獲“省創投引導資金”支援,獲省級撥款90萬元。

二、團結協作推進科技金融工作

1、推進銀企對接

為幫助科技型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為商業銀行發現優質企業和科技專案,我局與市人民銀行及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國銀行等商業銀行形成聯合工作機制,由我局高新處與人民銀行貨幣信貸管理科牽頭,定期開展銀企對接活動。通過銀企對接座談會,揚農化工、牧羊集團、金方圓等高新技術企業各自交流了在技術創新上的做法,介紹了當前科技創新遇到的資金困難,提出了專案融資的需求,每次都當場為企業落實一批專案科技貸款。

2、舉辦科技金融論壇暨創業投資專案對接活動

20xx年5月,根據省金融辦和科技廳的.統一部署,我局配合市金融辦聯合舉辦“揚州市首屆創業投資論壇”。會上,市金融辦邀請了全國26家著名創投機構、中介機構,我局組織了全市80家高新技術企業及40家成長型科技企業,雙方進行了良好的對接。20xx年9月20日,我局組織40多家企業和創投機構參加“20xx年中國(江蘇)科技金融論壇暨創業投資專案對接推進會”,對接創投41家,達成合作意向17家。

3、籌建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

按照省政府《關於開展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意見》的要求,我局積極與開發區管委會、市金融辦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籌建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和科技支行,引導社會資金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援力度。目前,我市對擬籌建的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的股東進行了公開招標,確定發起人為揚州市金海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投標小組,公司營業場所擬設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擬註冊資本為3.8億元,並已將相關資料報省級部門審批。

4、推動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科技型企業上市工作,作為市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我局積極幫助企業上市。一是對重點擬上市企業,積極宣傳科技政策,確保企業用足、用好各類科技優惠政策,並根據企業情況,協助企業申報各類科技專案;二是通過各類科技計劃,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融資能力,為上市後備企業輸送資源。目前,全市已有亞威、楊傑、嘉和等20多家上市後備企業,全部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科技與資本的無縫對接。

三、科技金融助推科技發展

金融與科技結合,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及其配套政策確定的戰略措施,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瓶頸”的現實選擇,科技金融工作有力促進了我市各項科技工作躍上新臺階。

20xx年全市共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專案688項,獲上級各類科技資金2.14億元,首次突破了2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341.29億元,同比增長52.7%,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40.6%。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4家,獲批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589個,位列全省第三,認定省農業科技型企業7家。全年專利申請9985件,同比增幅33.8%,其中發明申請20xx件,增長78.9%;專利授權3790件,增長50.16%。獲批“國家火炬計劃揚州智慧電網特色產業基地”。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

時間飛逝,光陰如梭。在忙碌而充實的工作中我們度過了意義非凡的20xx年。回顧一年的所有工作令人欣喜,在各級領導的指導及同事間共同努力下,我積極學習業務知識,增加各項業務技能水平,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時刻謹記紅線思維,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計劃,在思想覺悟、業務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好提高。現將一年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內容及職責

20xx年作為我參加工作的第5年,全年主要在系統參加建設工作,主要負責工作有三塊,一是系統相關工作,主要是制度擬寫,二是外聯工作,三是專案管理工作。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每一項工作的關鍵之處在於每一個細微,我時刻提醒自己需注意每一個細節,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做到事事有迴應,件件有著落,凡事有交代。

20xx年的工作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工作的困難更讓我相信人生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自己肯努力創造。當然也只有能為企業做出奉獻,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主要總結有三點,第一是在一個工作團體裡,大家要團結一致,互助進取,因為團結是取得互利共贏的前提;第二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基本要求,應該懂得自己該做什麼,什麼不能做,有主見有膽識;第三是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自覺抵制和糾正“四風”問題,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慎始慎初、慎微慎獨,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回顧20xx年的工作,雖然各項工作都能比較順利的開展,但深知自身依然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改善。其一,學習力度不夠。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科技金融技術問題層出不窮,面對嚴峻的挑戰,加快學習的步伐迫在眉睫,不容遲緩。在工作之餘,我還在為考取證書做準備。其二,創造性工作思路不是很多,個別工作做得不夠完善,還需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三、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今後的努力方向是:第一是加強理論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第二是轉變工作作風,注意學習工作的方式方法,用飽滿的工作狀態,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積極配合領導和同事們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明年工作計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即將到來的一年,源於我對金融事業的熱愛和所學的專業知識,將個人理想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將從以下3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圍繞制度建設工作,做好堅實準備。

(二)全力投入系統建設,開展相關準備工作。

(三)系統功能需求梳理、測試、上線等工作。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3

按照省、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xx省企業信用資訊徵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省政府第188號令)的要求,我行積極推薦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在人總行的統一部署下,以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建設為重點,加快了基礎資料庫的建設步伐,同時積極爭取,在xx省做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第二批試點省份的前提下,我市成為全省的四個評級試點城市之一,通過引入全國知名的專業化評級機構為我市中小企業開展外部評級,為中小企業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管理意識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臺。具體開展工作彙報如下:

一、穩步開展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建設為提高企業徵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務於金融機構,在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執行的基礎上,20xx年人民銀行啟動了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的建設工作。與原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相比,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採取全國集中式資料庫結構建設,各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資料由各自總行一點接入,資料採集項由原來的多項擴充套件到多項,除包括商業銀行目前辦理的與借款人相關的各項業務資訊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賬戶資訊、外債資訊及其與借款人相關的非銀行資訊等內容,資訊服務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升級系統除保證向商業銀行提供查詢服務、為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提供資訊服務外,也為將來依法向社會其他部門提供服務做了技術上的準備。從來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農發行已於去開底通過各自總行接入了全國統一資料庫,徽商銀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銀行總部的`統一安排下做信貸核心系統的資料採集和遷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統上線,6月份將以徽商銀行一點接入總行資料庫,三縣一郊聯社也在人行的指導下進行存量資料的錄入工作,5月15日實現向省聯社報送存量資料,省聯社也將於6月份一點接入總行資料庫。屆時,我市金融機構接入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的工作將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二、徵信市場管理工作取得進展人民銀行總行在徵信立法滯後的情況下,就如何履行國務院賦予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的職責,加強對徵信市場的管理,保持徵信市場穩定發展,提出了以市場方式管理市場行為、以業務管理規範機構行為的`工作思路,確定了國內五家評級機構從事銀行問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資格。同時,針對我國借款企業與銀行資訊不對稱的突出問題,結合培育評級市場的總體規劃,在全國八個省份開展了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試點,在穩步推進、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又計劃在包括xx省在內的九個省份進一步深入開展試點。

做為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試點城市,我行按照上級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積極牽頭組織,推動評級試點工作順利開展,主動向市政府報告,取得了政府部門的理解和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援,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長助理任副組長,成員由人民銀行、市發改委、市經濟委、各金融機構組成的x企業信用評級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並在我行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協調組。在人行合肥中文徵信處的指導和市評級試點領導小組的部署下,召開了x企業信用評級動員推介會。參加推介會的有分管市領導、市發改委、市區縣經濟委、各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家重點企業的負責人,同時還邀請了人民銀行合肥中文徵信處領導、以及大公國際、中誠信以及聯合資信等三家全國性評級公司的評級專家參加。會後,由我行和市經濟委分別收集了參會企業的評級意向。

同時,為抓好信用評級結果的落實,我行調查瞭解了各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情況,具體掌握各單位的投信審批許可權、利率定價許可權等,為下一步切實做好各行的內部評級與外部評級的結合、評級結果與授信掛鉤做好準備。近期將重點做好具備較成熟評級條件企業的再動員工作,啟動企業和評級公司的評級簽約。

三、非銀行資訊採集工作仍需各部門支援配合非銀行資訊採集對於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企業信用資訊打破條塊分割、實現集中徵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業信用狀況的關鍵。它不僅關係到企業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的覆蓋範圍,更影響到企業對提高社會誠信水平、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功能的發揮。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同時也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文持,有關部門也與我行簽訂了資訊共享協議,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已將全市個人交納個人住房公積金以及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資料提供給總行資料庫,也成為全國x個向總行資料庫報送公積金資料的城市之一。下階段,我行將藉助信用體系建設的契機,做好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進一步擴大資訊共享的範圍,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廣泛開展徵信宣傳工作徵信宣傳是人民銀行履行徵信管理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積極配合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我行也力口大了對公眾徵信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20xx年我中支以普及徵信知識為目的,將助學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作為突破口,分三個階段逐步深入、廣泛的開展徵信宣傳工作。宣傳工作開始前從制定詳細、可行的工作計劃入手,分階段、有層次、有重點地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以《徵信工作簡報》、《蚌埠日報.淮河晨刊》的“金融天地”專版為載體,介紹徵信知識,以及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建設進展;開展“信用校園行”活動到財經大學、蚌埠學院散發宣傳資料,並完成了x餘份徵信知識宣傳的問卷調查。並進行違約懲戒的警示教育,除散發傳單、掛宣傳條幅外,還將視訊宣傳材料放到各高校的校園網中播出。同時,積極藉助商業銀行和高校與學生聯絡緊密的優勢,靈活開展各種活動。如,在新生報到之際,與農業銀行的助學貸款宣傳相結合,推廣“守信一生,幸福一生”的宣傳主題;配合農行在蚌埠學院發放助學貸款,舉辦了徵信講座,到場學生三百餘人,收效良好。對社會公眾,印製了份宣傳資料,在“蚌埠信用網”上宣傳,並就徵信與助學貸款、個人信用資料庫正式開通啟用兩次接受《蚌埠日報》記者的專訪,起到了宣傳大眾的目的。去年我行聯合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司法局、蚌埠銀監分局,組織政府有關部門、各金融機構、相關企業單位共家,舉辦了“推動銀企對接,共建信用蚌埠”大型宣傳活動,徵信宣傳也是重要內容之一。現場散發徵信宣傳資料x餘份,分發至各金融網點400x餘份,接待公眾諮詢百餘人次。通過深入宣傳,提高了人們的信用意識,培育信用文化,為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道德基礎和輿論氛圍。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4

我縣金融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業務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不斷加大金融支援地方經濟力度,充分發揮金融促推器作用,有效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20xx年,全縣金融執行平穩,支援力度再創歷史新高。現將我縣金融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金融執行情況

(一)金融執行相對平穩,信貸規模持續擴大。20xx年,根據市政府下達我縣的信貸增量計劃,及時將任務分解到各金融機構,按月考核,按季排程,全縣金融執行保持良好態勢。20xx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009769萬元,比年初增加188470萬元,增幅22.9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23009萬元,比年初增加122870元,人均儲蓄存款超過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403018萬元,比年初增加83708萬元,增幅為26.22%。存貸比例39.9%,新增貸款佔新增存款比例44.4%。20xx年各金融機構貸款累計發放52.62億元,比去年增加8.3億元。其中,縣信用聯社貸款餘額21.79億元,較年初增加2.36億元,增幅12.13%,支農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增強。

(二)銀企對接工作紮實推進,信貸投放擴大。各金融機構認真貫徹執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千方百計爭專案,緊跟專案不放鬆,不斷加大支援規模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落實市政府銀企對接專案,提高履約率。20xx年至今,共參與銀企對接會5次,與8家企業簽訂合作意向,簽約金1.5億元,並且全部履約。各金融機構在完善原有信貸產品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特色,積極拓寬工作思路,加大金融創新力度,不斷豐富信貸產品,支援企業發展壯大。如在扶植特色農業方面,支援了馬集鎮馬鈴薯種植、籬笆鎮花生收購加工、範集反季節蔬菜大棚建設、小澗鎮雙孢菇種植等,帶動農戶積極創業;為加大對汽車改裝支援力度,建設銀行開展了網路承兌匯票業務,減少了創業資本運作成本。

20xx年,縣城投公司與農發行合作,爭取貸款規模4.2億元,支援了城南新區基礎設施、三個安臵小區、渦河三橋等專案建設,現已累計發放3.8億元。縣農發行累計發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1.6億元,較年初增加12530萬元;發放縣域城鎮建設中長期貸款1.6億元,較年初增加13450萬元;向佔元麵粉公司發放產業化龍頭及加工企業短期貸款20xx萬元;發放棉花準政策貸款3500萬元。縣信用聯社累計對企業投放貸款40.77億元。為解決單筆貸款不能超過資本金一定比例的限制,5月份,縣信用聯社與渦陽、太和等9家聯社合作,幫助東昇公司成功申請銀團貸款6000萬元;12月份,縣信用聯社與渦陽、利辛2家聯社合作,幫助兆鑫汽車集團成功申請銀團貸款3000萬元。通過組織銀團貸款,解決了企業因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購原材料及流動資金不足等造成的資金缺口,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人民銀行利用與縣發改委建立專案推介聯席會制度,定期向各金融機構推介專案,以便銀行提前介入。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利用營業網點多的優勢,大力支援農村合作社、種養殖示範戶發展,促進了“三農”經濟增長。

(三)銀政合作良好,金融經濟共同發展。定期召開各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加強督查排程,及時協調解決金融機構發展遇到的問題。加大對金融機構支援縣域經濟發展考核力度,縣政府對支援力度較大、服務效率高的金融機構進行獎勵,提高金融部門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熱情。加強與上級銀行、聯社的溝通聯絡,跑市進省,爭取上級管理部門的支援。積極推進縣信用聯社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工作,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排程機制,逐步解決聯社存款不足、土地確權、不良貸款清收等問題,確保儘快組建成功。淮南通商銀行來蒙籌建村鎮銀行,目前正在商洽、選址過程中。徽商銀行的選址問題基本解決,我們將積極為徽商銀行蒙城支行的設立搞好服務。

(四)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取得新進展。20xx年,完成夏季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水稻4種作物投保172.74萬畝,完成冬季小麥投保176.1萬畝,完成能繁母豬投保59981頭。累計賠付2503.05萬元,所有賠款均藉助財政“一卡通”平臺打卡發放到戶。其中,完成能繁母豬查勘1982頭,已決賠款233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農村發展的“保護傘”、農業增效的“安全網”、農民增收的“護身符”,對於促進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戶防災抗災能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幾點做法

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協調服務,指導協調各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拓展金融產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大信貸投放的力度,為支援我縣地方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一)完善支援金融機構發展相關政策。結合我縣的實際,先後制定了《蒙城縣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蒙城縣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蒙城縣規模工業經濟發展及全民創業服務平臺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檔案,為開展好金融工作奠定了的基礎。

(二)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縣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皖發〔20xx〕21號)檔案精神,我縣著力改善金融服務,及時做好農村信用社地營業稅減免工作。

(三)加快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步伐。目前,我縣擁有2家小額貸款公司,分別是恆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匯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近期我縣將再成立2家小額貸款公司。

(四)支援發展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在推動和服務中小企業、三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縣振興擔保公司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絡,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鋪路搭橋。目前,振興擔保公司已與農行、農發行、中行和信用聯社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積極開展貸款擔保業務,有力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和流動資金不足的困難,促進了企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積極爭取上級專案支援。20xx年上半年,為我縣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信用聯社等6家銀行,向上級申報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獎勵專案資金562萬元。並積極申報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基礎設施融資專案,為我縣城鄉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六)縮短房產證和土地證抵押貸款的時限。自今年9月起,房產、土地部門辦理房產證抵押貸款和土地證抵押貸款辦證時間由原來的7個工作日縮短為隨到隨辦。

(七)強化對招商引資企業的服務理念,簡化貸款手續。對開發區內未取得房產證、土地證的企業,根據企業裝置評估以及購地、建築安裝的實際成本,由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後到金融機構辦理貸款。

(八)創新自身特色的助推“小、個、農”發展之路。我縣對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急需辦理貸款的,可以通過親戚、朋友等關係用財政統發的工資卡進行擔保,每人可擔保辦理貸款5萬元,今年我縣已經辦理個人工資卡抵押小額擔保貸款3069萬元。另外,我縣的郵儲銀行創新發展理念,努力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搞好金融服務,小額貸款“不需抵押,最快三天”,解決了客戶短期、小額資金需求時急要錢、怕麻煩的心理特點;個人商務貸款“一次授信,迴圈使用,手續簡便,放款快捷”,滿足了個人體工商戶、小企業主生產經營或臨時資金週轉的需要。

(九)開展重點中小企業助保金貸款試點。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我縣在建設銀行試點執行“中小企業助保金”業務。

三、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三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與市政府的要求和兄弟縣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信貸投放不足,信貸投放不平衡。各金融機構雖然推出了新的信貸品種,但從總量上仍然較少,不能滿足不同經濟型別企業或創業人群的需要,仍需進一步拓寬信貸空間。二是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較低。由於申貸企業由於有效資產抵押不足、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評級較低的因素,導致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較低。

四、下步打算

(一)多措並舉,改革創新。充分發揮金融聯席會和專案推介聯席會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推行應收賬抵押、倉儲抵押、土地經營權抵押等貸款品種,加大信貸投放。進一步加強銀企、銀政合作,搭建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金融機構溝通平臺,定期召開銀企座談會或信貸專案推介會,對於成長性好的專案積極推介給金融部門,爭取金融機構授信。

(二)完善機制,注重實效。以新增財政存款為條件,對開辦的銀行給予政策鼓勵,並建立有效的貸款損失補償機制,解除金融機構後顧之憂。創新小額貸款發放機制,建立有效的貸款損失補償機制,制定鼓勵政策,調動銀行主動參與小額貸款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小額貸款工作更進一步發展。積極探索新機制,保證小額貸款工作持久開展,並將小額貸款工作與科技發展、創業貸款結合起來,使小額貸款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三)優化環境,服務發展。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信用蒙城,為金融部門融資搭建平臺。開展信用社群、信用小企業評選,搭建金融資訊共享平臺;整合金融資訊資源,搭建資訊溝通平臺,形成資訊交流機制;加強網站建設,推進電子政務,實現資訊共享,為金融業發展服務,使金融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進一步提高全縣中小企業自身素質,規範經營,誠實守信,建立健全財務制度,為銀行提供必要的基礎材料。主動了解銀行授信政策,盡力完善貸款手續,爭取銀行的貸款支援。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努力成為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

(四)加強監管,破除瓶頸。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組建或參股擔保公司,積極創造條件,協調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放大擔保倍數。加強對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和指導,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規範經營,逐步壯大資本實力,促進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對接,解決融資困難和資金有限問題,減少貸款風險,爭取為更多的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村農戶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支援縣域經濟發展。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5

一、全縣存貸款情況

(一)存款情況

6月底,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325.88億元,居全市第四;同比增長11.22%,增速低於全市2.35個百分點,居全市第四;較上月增加17.02億元,較年初增加32.99億元,增量居全市第四,完成市下達48億元存款增量目標任務的68.73%,完成進度居全市第四。

(二)貸款情況

6月底,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297.29億元,居全市第三;同比增長18.41%,增速高於全市1.87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五;較上月增加11.24億元,較年初增加33.66億元,增量居全市第五,完成市下達53億元貸款增量目標任務的63.51%,完成進度居全市第五。存貸款餘額增速為14.63%,增速低於全市0.36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五。

二、國有融資擔保機構業務發展情況

1、新型政銀擔業務。6月底,新型政銀擔在保戶數768戶,在保擔保額11.11億元,本年累計擔保232戶,累計新增擔保額5.85億元,完成市下達新型政銀擔增量9.75億元年度目標任務的60.01%,完成進度居全市第四。

2、續貸過橋業務。6月底,續貸過橋資金本年累計發放82戶、5.31億元、週轉率13.62次。週轉率居全市第二。

3、稅融通業務。6月底,在保業務202戶、3.85億元。本年累計擔保3.08億元,完成市下達稅融通業務增量2.1億元年度目標任務的.146.81%,完成進度居全市第二。累計發放金額居全市第二。

三、企業上市(掛牌)情況

今年市下達我縣上市掛牌任務為上市輔導備案企業1家,省股交中心股改掛牌企業4家,全部掛牌企業融資率達到35%,科創板融資率達到45%。貝蒂瑪童車正在股改階段,長城證券已進駐企業,預計9月份完成輔導備案;同時,也將新三板掛牌企業達諾乳業作為擬上市輔導備案的備選企業。本年有1家企業在省股交中心農業板掛牌;1家企業在省股交中心科創板掛牌;已有2家擬股改掛牌企業報省股交中心稽核。全部掛牌企業融資率60.42%,科創板融資率56%。

截至目前,我縣共有主機板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48家。

四、直接融資情況

今年市下達我縣直接融資目標任務13億元,縣公司已發行6億元企業債,任務完成率為46.15%。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7.5億元已經證監會稽核通過,預計8月份發行。城基公司PPN非公開定向發行4億元預計8月份完成。

五、螞蟻金服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情況

截至6月底,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共計已向全縣授信28.37億元,可服務人數11.17萬人。其中,歷史放款金額30.89億元,歷史放款人數2.66萬人;當前貸款金額4.14億元,當前貸款人數1.27萬人。在涉農人口方面,網商銀行共計已向全縣授信19.92億元,可服務人數8.58萬人。其中,歷史放款金額20.80億元,歷史放款人數2.04萬人;當前貸款金額2.95億元,貸款人數0.98萬人。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6

一、基本情況

靈寶市位於河南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處,國土總面積3011平方公里,轄10鎮5鄉,總人口73.4萬。近年來,我們依託黃金、果品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大力實施專案和品牌帶動戰略,著力建設新型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新型果品生產加工兩大新型工業基地,強力推動城市建設改造,以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帶動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商貿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市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良好態勢。20xx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3.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7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75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5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今年以來,面對不斷加深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省“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政策措施,緊緊抓住中央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機遇,攻堅克難,紮實工作,鞏固和發展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好態勢,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危”中見“機”、難中求進的好局面。上半年,預計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7億元,增長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9億元,增長55.1%;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5億元,增長5.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93元,增長1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增長13%。

二、金融工作情況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靈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認真貫徹國家金融政策,大力支援金融機構改革發展,著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實現了金融實力增強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雙贏”。截止6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9.6億元,較年初增加30.76億元,增長31.11%;各項貸款餘額59.85億元,較年初增加10.1億元,增長20.31%。在加強地方與金融機構合作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高度重視,大力支援金融改革發展

靈寶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始終把金融工作擺在全市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貫徹金融政策,多次召開金融工作座談會、分析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經常聽取金融工作彙報,並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有困難可以直接找市委、政府,積極為金融部門排擾解難,支援金融改革發展。每年都將金融工作目標作為政府經濟工作重點目標之一,嚴格考核,確保了金融工作紮實開展。大力支援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專門成立了信用社改革工作機構,積極為其配置優質資源,確保了改革順利進行。建立了金融工作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20xx年我市為金融機構頒發獎勵資金100萬元,調動了金融機構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二)積極傳導貨幣政策,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準確把握“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內涵。我們認真學習中央今年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主要精神,準確把握內涵,真正做到將政策學習好、理解好、運用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人民銀行制訂了《關於加大信貸投入促進靈寶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貨幣信貸指導意見》、《關於金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指導意見》、轉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我省國民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提出了貫徹落實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和上級金融機構配套政策在我市的具體落實措施,通過對各金融機構落實貨幣政策情況的檢查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貸投入。今年以來,全市各項貸款淨增10.1億元,為我市戰勝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加強銀企合作,確保“專案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開展“專案建設年”活動是三門峽及我市市委、市政府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我市確定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專案85個,計劃總投資260.24億元,當年計劃投資88.53億元。其中上億元專案42個,5億元以上專案17個,10億元以上專案4個。專案建設、企業解困最關鍵的是資金問題。我們把解決專案及企業融資難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充分依託金融部門,多次召開銀企座談會、金融聯席會、專案及金融產品推介會,加強銀企交流,建立更加緊密的銀企合作關係。各金融機構大力開展金融知識培訓,積極宣傳信貸政策,並深入企業、專案建設工地,加強信貸指導,專門印發《中小企業融資指南》、《靈寶市金融機構20xx年信貸政策與支援要點》、《靈寶市金融機構信貸產品介紹》等資料,使近百家(次)企業受益,有效緩解了融資難問題。今年以來,各金融組織輔導企業70多家(次),為重點專案增加授信50多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6億元。

三是創新服務機制,推進擔保體系建設。按照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要求,我們積極支援金融部門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創新。專門印發了《靈寶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方案》(靈政辦〔20xx〕16號)。今年以來,已開發運用新型信貸產品13個,其中,林權抵押貸款、倉儲抵押貸款兩個信貸產品得到省人行向全省推廣。各金融機構運用新型信貸產品增加貸款2億元以上。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分別成立了服務中小企業專門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貸服務。積極推進擔保體系建設,組建了財政控股,民營資本參股,註冊資金5000萬元的華煒擔保公司;依託志成金鉛公司,成立了金利小額貸款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途徑。目前已為企業提供擔保7000多萬元,為民間融資擔保1.5億元。我市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初步效果,在20xx年7月16日信陽市固始縣召開的全省試點工作推進會議上做了經驗交流。

(三)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確保金融執行安全

一個地方的金融安全,直接關係到經濟安全。近年來,我們不斷增強金融安全意識,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一是加強領導。按照“政府主導、人行參謀,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要求,專門成立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經濟金融執行分析會議制度,及時分析研究金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建立信用體系。紮實開展了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改善信用環境,建設信用靈寶,構築資金窪地,推動經濟發展。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建立信用村81個,評出信用農戶80607家、信用工商戶900多戶,農戶信用貸款餘額達2833萬元,農戶聯保貸款餘額4004萬元;為100個重點專案及企業爭取授信81.79億元,累計發放貸款32億元。同時,由於我市金融環境明顯改善,吸引了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洛陽交通銀行等域外金融機構,為我市企業及專案擬授信額度24億元。三是依法開展不良貸款清收工作。成立了以紀委、監察、公安、司法等部門聯合的依法清收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協助金融部門清收各類不良貸款。截止目前,共清收不良貸款245萬元。三是支援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去年以來,我們先後幫助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8700萬元,有效化解了金融風險。

三、建議

在省金融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我市的金融工作有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與上級工作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政府、銀行和企業的溝通與協調,支援金融改革,建立健全信用體系,促進全市經濟金融和諧健康發展。同時,我們真誠希望上級金融部門及各位領導繼續關心、支援靈寶的金融工作,在信貸政策方面給予傾斜,加大授信額度,增加信貸投放,幫助我們更好解決企業發展、專案建設融資難問題。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7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改革創新工作,圍繞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加快提升金融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能力,及時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金融改革創新工作不斷推進,取得顯著成效。

一、主要改革任務

在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工作方面,以打造規模最大的現代創新資本產業園,建設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為目標,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集聚發展,建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力爭“十三五”末,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超5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50億元,形成金融創新資本發展的區域優勢。

二、改革主要成果

1.創投股投企業成批引進。通過政策引導、平臺建設、積極招商、服務提升等舉措,目前,區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已達33家,註冊資本24.4億元,管理資金規模34.4億元,管理資金規模全市領先。

2.投融資體系逐步健全。成立了首家天使投資基金—毅達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合夥企業,註冊資本1.1億元,由區政府和高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初步構建起種子基金—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的系統性、全方位的投資服務體系,滿足不同階段的企業對不同型別投資資金的需求。與股份公司合作設立科技金融服務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它能有效整合政府、信託、銀行機構、風險投資及擔保機構等資源,為範圍內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輕資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諮詢等各項金融服務,成為支援科技產業發展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同時,網路金融平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城市建設基金等系列新型金融業態和產品,構建較為完整的'立體金融服務體系。

3.政府引導基金槓桿效應。區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後,對創投機構產生了較大的吸引力,一批資金實力雄厚、運作團隊精幹、創投業績突出的知名創投企業已與我區對接洽談合作。近三年來,出資1.2億元與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創業投資和科技金融服務公司5家,註冊資本4.2億元。正在推進與泰國正大集團洽談合作設立正大凱盛農業產業基金,總規模20000萬元人民幣,一期10000萬元人民幣,政府和正大農業母基金分別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

4.投資服務資金初具規模。近年來,已有近20家企業累計引進股權投資資金3.2億元,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企業規範運作水平,帶動企業實現跳躍式發展。企業在接受股權投資後,相繼進入新三板掛牌運作軌道。20xx年,科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現金流、雛鷹融、企益融、電商融等投貸聯動服務資金已達4.3億元,其中服務18家企業1.38億元,有力扶持了我區企業發展壯大。省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國內較早成立的專業創業投資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億元,所投資的20多家企業中,已有8家成功發行上市,絕大多數專案都實現了資本的快速增值。

三、具體改革創新舉措

(一)政府積極引導、目標制訂先行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改革創新工作,通過制定《關於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區科技金融發展方案》、《金融工作考核獎勵辦法》、《鎮區園目標考核實施意見》等,將金融工作改革任務、信貸投放、創業投資、企業上市等工作納入金融業、部門和鎮區園年度考核工作目標,引導增加區域信貸投放,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二)推進平臺建設,加大招金引銀

在率先成立投資機構集聚平臺。20xx年5月,區創業投資中心揭牌正式投入執行,張國華市長親臨現場揭牌。創投中心以打造規模最大的現代創新資本產業園,建設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為目標,與南京等地知名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各類投資基金,形成多層次、多型別、多功能股權投資體系。目前,創投中心已入駐3家科技金融服務公司、18家創業投資機構和18傢俬募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32億元。

(三)健全政策體系,強化政府引導

20xx年,相繼研究出臺了《區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區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合作創業投資機構評審辦法》、《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激勵實施辦法》等一系列鼓勵股權投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檔案,明確入駐創投中心的企業享受多方面扶持政策,其中主要有:

(1)創投或股投企業,享受50萬元一次性啟動資金補貼;管理公司,享受20萬元一次性啟動資金補貼。

(2)入駐房租第一年全免,第二年補貼一半;管理公司購買自用辦公用房的,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給予2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

(3)投資區初創期科技企業的,經認定可按其實際投資額的3%給予風險補償,最高補助額為300萬元;投資不成功導致清算或減值退出而形成實際投資損失的,可再按其實際投資額的1%給予風險補助,最高補助額為100萬元。風險補助不足彌補,可再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風險補助。

(4)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金總規模1億元,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規範管理”的原則,主要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投資保障等方式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從而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放大效應。

(四)舉辦招商對接,加大招金引銀

廣泛尋求與深圳等地知名投資機構合作,促進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企業向創業投資中心集聚。積極開展孵化園科技專案、全區優質企業與創投、券商等金融服務機構的融資對接活動,舉行多種形式的系列路演活動,促進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育與成長。在市區首先推介“創業融資服務平臺”網頁,引導投融資企業在該平臺釋出股權融資需求、重要動態發展資訊,為企業家講解私募股權投資的理論和實務,指導企業如何獲得私募股權投資。在等地舉辦金融招商推介會,邀請北京、深圳等地知名的銀行、投資、租賃、資管、證券等金融業參加,推介會上區內擬上市企業作企業路演,投資機構、券商與其對接,取得良好成效。

(五)發展新型金融、創新金融產品

鼓勵發展新型金融行業。發揮政府創投和產業引導基金引導作用,鼓勵民間資本穩妥發展眾籌、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服務公司等新型金融業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寬金融產品和服務,目前已設立3家科技金融服務公司、2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加快金融產品創新。設立政府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中小企業轉貸基金等產品,建立“銀行+政府+創投+擔保+企業”業務合作模式,推進創投公司和科技金融服務公司發行“投貸保”等多元化、個性化投貸聯動產品,做大投貸擔聯動產品規模,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特性、不同創新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8

我辦作為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金融監督、協調、服務,負責貫徹執行國家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督促落實縣委、縣政府有關金融、保險等工作的決定和工作部署。現將平邑縣保險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梳理,主要工作彙報如下:

一、發展情況

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縣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9.14億元(其中人身險6.53億元,財險2.61)。保險業總體執行繼續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為“山清水秀,幸福和諧”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援。

二、存在的問題

從近幾期保險協會發布的報表看,我縣保費收入在全市區縣中位於前列,其中財險保費收入全市第五,人身險保費收入全市第六,與我縣人口規模經濟狀況基本相配,但與市直保費收入差距較大,佔比不到市直保費收入一成,說明我縣保險業發展還不夠成熟。增長率在全市各縣區排名處中下游,說明發展趨勢放緩,後勁不足,有待突破我縣保險業發展瓶頸,拉動我縣服務業發展增長率,確保保險業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增強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針對以上問題,我辦將進一步加強保險教育與宣傳,鼓勵保險公司優化產品結構。一是加強對我縣居民保險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通過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和聯絡,積極開展保險知識宣傳教育,不斷擴大保險宣傳的影響力,提高居民保險意識;二是結合我縣實際,有針對性地開發滿足我縣居民需求的險種,解決有效供給不足,險種單一問題。提高全員的服務意識,培養員工的服務觀念,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9

按照區委關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階段學習培訓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先後深入到政府相關部門及部分割槽、鄉鎮、街村的醫療和防疫保健單位,通過聽取彙報、座談交流、實地察看等方式,對我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並且取得了長足發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廣大群眾的醫療衛生健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加強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領導。各級領導幹部對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應該說經歷了一個由淺到深的轉變過程,特別是在經歷了“非典”之後,這種轉變就更為明顯,由此也帶來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快速發展。調研情況表明,近年來,區鄉鎮兩級政府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確實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高,並隨著認識的逐步深化,不斷加強了對這項工作的領導。主要表現為:一是自覺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規劃目標和具體措施,並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列入了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組織,依法管理,定期督導,抓好落實;

二是不斷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興建了一批基礎設施,更新改造了必要的儀器裝置,增加了防保人員經費,有效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醫療衛生保健水平;

三是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病保健意識不斷增強;

四是加強協調、密切配合,較好地發揮了相關部門在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二)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一是健全了疾病防控網路。按照“預防為主”的方針,全區進一步健全了區、鄉鎮、村街三級疾病防控網路,其中區級3家,包括防病站、結防所、婦幼保健院;第二級為各鄉鎮醫院、衛生院共計29家;防保組,共計41家;第三級為村級,全區目前有社群衛生服務站近500家,具體服務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每個自然村分別由鄉村醫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網路建設中,我區重點抓了區防病站建設。幾年來,區財政先後投入280餘萬元,對區防病站的基礎設施和議器裝置進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滿足了衛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強了公共衛生隊伍建設。通過嚴把人員准入關和加大專業培訓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衛生隊伍的業務素質。對進入區衛生防病站的.人員,要求必須具備大學本科以上相關學歷,基層防病業務人員也必須具備相應學歷。凡從事防病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過200學時以上的專業培訓,並經過嚴格考核,持證上崗。三是不斷加強疾病防控工作。全區年均完成計劃免疫和預防接種40萬人次以上,切實加強各類傳染病的日常監督檢測,HIV初篩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發傳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強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我區醫療救治體系分為區、鄉鎮、村街三級。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18項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的啟動實施,區政府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衛生事業投入,全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城區醫療機構有了很大發展,充實了多種先進的醫療裝置,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壯大了人才隊伍,醫療救治水平不斷提高,並已經成為全區的醫療救治中心,不僅滿足了日常醫療的需要,而且能夠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搶救與治療的急需。鄉鎮醫院和衛生院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分別負責轄區內的醫療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多數鄉鎮醫院和衛生院都進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診療裝置,改擴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就醫環境得到了改善。

(四)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衛生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我區於20xx年成立了“xx區衛生監督所”,加強了衛生執法監督力量;

二是不斷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集中力量開展了食品衛生專項治理工作,加強對學校食堂、餐飲業、超市、集貿市場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經常性衛生督查。同時,對美容美髮、賓館旅店、娛樂場所的環境質量、用具衛生指標等加強了監督檢測;對全區醫療單位的隔離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內感染等相關制度的落實情況加強了監督檢查,有效增強了醫療單位防範醫源性感染的責任意識。

二、存在問題

(一)經費投入不足,設施裝置滯後。主要是防病機構辦公用房面積不足,部分鄉鎮醫院和衛生院基本設施裝置還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療和預防保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二)公共衛生隊伍的高水平專業人才不足,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與衛生監督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偏低,基層衛生防保人員的學歷、職稱和專業技能還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三)全社會的公共衛生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對疾病預防與衛生保健的重視程度和自我防範意識還不夠,缺乏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識和能力,重治療輕預防以及不良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還較為普遍地存在。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和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要把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抓好督查落實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增加經費投入,大力加強公共衛生的硬體和軟體建設,努力提高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發揮政府對公共衛生建設的協調和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對各有關部門和各方面力量的協調,形成全社會協調一致、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會的公共衛生意識。要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宣傳好《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衛生科普知識,廣泛開展愛國衛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公共衛生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教育廣大群眾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和衛生習慣,增強科學的衛生保健意識,積極倡導健康文明、安全衛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公共衛生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公共衛生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政府及衛生主管部門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把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圍繞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三個環節,針對人才隊伍的現狀,採取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等有效手段,在全面提高隊伍素質的基礎上,重點加強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人才的教育培養;同時,要嚴把人員准入關,對進入公共衛生隊伍的人員,要求必須具備相應的學歷和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從源頭上提高公共衛生隊伍素質,為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提高應對能力。要加快區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完善xx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加強疾病防控、醫療救治、衛生監督三大體系和公共衛生資訊網路平臺建設;要繼續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有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做好防治物資儲備和資金保障,切實做到有備無患,臨陣不亂。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0

為全面提升醫療保障經辦服務水平,今年以來,樂平市持續深化醫保領域“放管服”改革,積極推動市、鎮、村三級醫保經辦服務網路全覆蓋,加快推進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強化醫保經辦服務能力建設。按照醫保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民化“三化”要求,推行服務事項清單管理,實現醫保經辦服務事項名稱、事項編碼、辦理材料、辦理時限、辦理環節、服務標準“六統一”。大力推行一次告知、一表受理、一窗辦成,最多跑一次。切實加強醫保經辦服務人員政策業務培訓,確保經辦服務人員熟練掌握最新醫保政策、法律法規、待遇標準、經辦流程,不斷提升經辦服務工作效能。同時,加強醫保經辦服務視窗行風建設,落實好“好差評”制度,把“好差評”納入績效考核。截至目前,群眾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

構建三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按照全市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將醫保經辦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加強市醫療保障服務中心建設,科學設定內設機構,推行醫保經辦服務視窗“綜合櫃員制”,實現服務前臺一窗受理,後臺分辦聯辦。完善鄉鎮(街道)醫保經辦服務,醫保經辦業務進駐便民服務大廳,明確1名分管領導,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員承擔醫保經辦服務工作。推進村(社)醫保經辦服務,在村(社)便民服務中心設定醫保服務視窗,明確村(社)黨支部書記為醫保工作第一責任人,聘請1-2名醫保專幹,承擔本村(社)醫保經辦服務工作。目前,全市20個鄉鎮(街道)醫保業務全部進駐,村(社)醫保服務視窗正在完善。

推進醫保經辦服務事項下沉。按照打造“為民醫保、利民醫保、便民醫保”的要求,在現有經辦服務基礎上,擴大鄉鎮(街道)、村(社)經辦服務業務範圍,統一經辦服務事項,將參保登記繳費、新生兒參保、資訊查詢、醫療救助受理及初審調查等醫保業務統一下放到鄉鎮(街道)辦理,並逐步向村(社)延伸。積極落實就醫即時報銷制度,參保人員在統籌區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一律實行出院即時結算報銷。將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及普通門診下放至鄉鎮(街道)衛生院、定點村(社)衛生所就醫和即時結算報銷。目前,配合醫保經辦服務事項下沉工作,全市共培訓醫保經辦服務人員220餘人次。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1

公共衛生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深入貫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市人大常委會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監督議題,聽取和審議市政府專項工作報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推動提升我市衛生健康水平。為進一步提高審議質量,第六十三次主任會議研究確定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重點內容、具體步驟和工作要求。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及時作出關於依法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餘紅藝主任就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服務立法、監督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我委在常委會分管領導帶領下,深化監督工作“十步法”,深入組織開展系列調研:一是“學”,市人大常委會舉辦專題法制講座,邀請省衛健委副主任夏時暢作關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輔導報告。二是“聽”,召開專題彙報會,聽取市衛健、編辦、發改、財政、醫保、教育等 11 個部門相關工作情況的彙報。三是“談”,召開由區縣(市)衛健部門、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負責人、市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市民代表等參加的系列座談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四是“察”,常委會組建三個視察組,胡軍、戎雪海、王建社副主任帶領部分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分赴海曙、鎮海和江北等地開展實地視察並召開座談會,聽取基層工作情況和意見建議。五是“徵”,6月 18 日至 22 日,我委與甬派合作,就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內容開展網上問卷調查,參與投票的“派粉”達 141070 名,社會反響熱烈。六是“商”,梳理調研收集的情況及外地做法經驗,與市衛健、編辦、財政、教育等部門進行專門對接,共商工作舉措。七是“協”,委託 10 個區縣(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協作調研並收集調研報告,指導市人大代表衛生專業小組開展專題調研,還與公共衛生專家進行交流研討。

二、工作成效

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把人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位置,深入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統籌安排、循序推進,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擴面、提質、增效,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不斷推進。我委與甬派聯合網上問卷調查顯示,有 87.3%的參與投票者認為我市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體上較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各級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統一排程指揮下,全面築牢疫情防線,依法實施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精密智控,階段性打贏了防控阻擊戰,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同時經受了一次重大檢驗。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制度保障不斷完善。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制訂兩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以分管副市長為主任的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印發《健康寧波2030行動綱要》。縱深推進“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實施醫療糾紛“寧波解法”,落實《寧波市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寧波市衛生應急工作示範鄉鎮(街道)考核評估實施辦法》等具體措施,構建了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長效機制。去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期望壽命 81.66 歲、孕產婦死亡率接近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2.17‰等反映人群健康的主要指標全國領先;全市法定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 198.12/10 萬,持續維持在較低水平。

二是全面推進改革,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市政府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搭建覆蓋全市、層級分明、運轉有序的公共衛生服務網路,統籌聯動不斷加強,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大力推進應急管理、疾病預防、院前急救、血液保障、精神衛生等專業機構的組建和職能發揮,構建形成了市、縣、鄉鎮(街道)、村(社群)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四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共有衛生醫療機構 4530 家,實有病床 43373 張,城市十分鐘、農村二十分鐘衛生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規範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落實公共衛生責任制。20__年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代表浙江省接受國家考核,榮獲總成績第一名。

三是持續加大投入,基礎支撐更加有力。20__年非典以來,我市財政衛生支出由 7.55 億元增加到 114.27 億元,年均增長 18.51%,快於同期 GDP 和財政支出的增速。20__年至20__年,全市累計投入 52 億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 25 元提高至 74 元。截至今年 3 月底,全市各類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743 萬人,戶籍人口參保率 99.46%。全市醫療資源佈局進一步優化,硬體設施改善力度持續加大。市第一醫院遷建、寧波大學附屬醫院改擴建、市第九醫院二期、杭州灣醫院等一批醫療衛生重大專案順利推進。不斷加強資訊化建設,開設全國首家城市雲醫院,建設慢性病大資料研究等基地,建立精神衛生、區域醫療平臺等 9 個資訊系統,批量歸集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等 2.8 億條資訊資料。

四是堅持聯防聯控,抗疫工作取得成效。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落實主體責任,全面動員指揮,並向社會及時準確公開發布疫情。在不同階段因勢施策,實行封閉式管控,及時切斷傳播途徑,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加強發熱門診的全週期管理,加大排摸力度,強化流行病學調查,確保及早發現、及早防治。堅持“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及時優化療診方案,實施中西醫結合、遠端會診和聯手施治,本地確診病例治癒率達到 100%。完善工作激勵機制,凝聚社會各方合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三、存在問題

雖然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相比、與當好浙江建設“重要視窗”的模範生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應急機制有待完善。一是部門聯動機制不夠完善。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健部門和疾控機構難以統籌全市力量。相關部門的職責有待進一步釐清,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部門之間的協作有待加強,聯判聯動能力有待提升。部門的應急預案不夠完善,處置事件的方式手段還不多樣。二是監測預警機制不夠完善。監測“前哨”分佈不夠廣泛,對不明原因新型傳染病還是較難發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守門人”和“吹哨人”的作用發揮不明顯,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能力有待加強。三是物資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缺乏應急醫護物資儲備機構和儲備庫,本地產業配套不全,沒有形成產業鏈。應急救援物資集中管理、統一調撥、統一配送有待加強。財政預算安排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經費有待適度增加。

(二)硬體設施相對薄弱。一是疾控設施薄弱。市、縣兩級現有疾控機構基礎設施陳舊,裝置配置滯後,各類管線老化,實驗室總體面積較少,檢驗檢測能力不能適應重大疾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發以及突發事件現場處置。二是救治設施薄弱。市本級無獨立設定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全市僅 25 家醫院開展感染科(傳染科)診療服務,床位共 462 張,最少的區縣(市)只有 10 張,無法滿足較大規模集中收治需要。負壓病房、負壓手術室、負壓重症監護病房等醫療救治設施嚴重短缺。三是基礎用房薄弱。多數發熱門診整體面積不充足,結構佈局不合理,功能分割槽和出入通道設定不規範,存在醫院感染隱患。全市急救站點數量不足、分佈不合理,僅 40%的站點符合建設標準。四是資訊設施薄弱。市衛生健康資料中心多數裝置臨近報廢期限、亟需更新。相關部門之間的資訊資料互聯互通不暢,共享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基層基礎不夠紮實。一是醫防協同合力不夠。縣域醫共體、鄉鎮(街道)的公共衛生責任尚未全面落實,醫共體與所屬鄉鎮衛生院(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權責關係有待進一步明確,醫防協同工作機制、監督考核機制不夠健全。醫保對分級診療制度差異化支付政策的槓桿作用還不充分,鼓勵引導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防病治病、提供適宜技術服務、住院康復的激勵機制有待於深化。二是基層服務能力不足。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人員數量、專業能力與實際工作要求不相匹配。基層醫療機構執行困難,公共衛生網底薄弱,截至去年底,全市虧損的有 101 家,虧損面66.9%,總虧損 2.94 億元。三是公共衛生意識不強。大健康理念有待進一步樹立,大健康格局有待進一步形成。公共衛生的法治體系不夠完善,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落實落地、見行見效不夠。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專業知識的日常普及和宣傳教育不充分。市民的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不夠強,全市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不足 1%,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預防習慣有待養成。

(四)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一是編制缺口較大。由於受總量控制等原因,公共衛生人員配備不足。“十三五”期間我市千人專業公共衛生人員數約為 0.69 人,難以達到省市規劃的 0.83 人的預定目標。全市疾控機構共有編制 615 個,每萬常住人口配比為 0.65,遠低於全國 1.46 的平均數。市疾控中心編制數 140 個,列 15 個副省級城市倒數第一,配比率省內低於舟山、衢州、杭州、湖州和麗水。市衛生監督所僅有54個編制,列5個計劃單列市倒數第一。二是專業人員不足。全市執業(助理)醫師數和註冊護士總數偏低,感染科、兒科、精神科、全科醫生等專業人才數量不足。院前急救機構、市中心血站、基層醫療機構衛技人員、衛生健康資訊化工作人員等編制及配備也比較緊缺。公共衛生從業人員因績效工資核定基數較低、職稱晉級難等原因,人員流失嚴重。三是培養培訓不夠。本地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較小、培訓途徑缺乏,高學歷、高職稱醫療衛生人才緊缺。在甬高校僅有寧波大學開設了與公共衛生相關的預防醫學專業,且僅三分之一畢業生留甬就業,不能滿足本地公共衛生服務崗位需求。

四、對策建議

世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我國公共衛生領域也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要“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目前,新冠疫情還未完全消退,我市又經常面臨颱風等自然災害,即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補短板、強弱項,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行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和全面提升,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優質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衛生服務。

(一)加強公共衛生協同機制建設。一要強化統籌協調能力。進一步健全由市政府領導牽頭的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落實責任分工,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管理,及時制定相關政策和改革方案,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會商、研判和決策機制。二要落實公共衛生職責。進一步壓實市、縣、鄉等三級政府的公共衛生職責,完善相關保障機制,加大公共衛生考核力度。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公共衛生與臨床醫療、健康服務等有機融合。三要加大基礎保障力度。適度增加公共財政投入,拓寬衛生基本建設渠道,加大公共衛生應急經費保障力度,健全財政對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強化醫保資金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槓桿作用,深入實施分級診療制度。

(二)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一要推進疾控體系改革。進一步明確疾控機構定位和職能,探索建立疾控與醫療人員合理流動機制。加強高階裝備配置和關鍵技術研發,提升檢驗檢測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加快推進市、縣兩級疾控機構專業化建設。二要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加強公共衛生監測預警、疾病預防控制、應急指揮、基層公共衛生治理聯防聯控等四大體系建設,織密織牢公共衛生安全防控網。三要加強救治體系建設。全面加強醫院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疾病救治機制。加強與上海等高水平醫療機構和研究院所的跨區域合作,提高醫療救治能力。

(三)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加快醫療資源佈局。強化全市統籌,科學謀劃《寧波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合理確定醫療衛生機構設定和建設計劃,逐步緩解供需矛盾,優化我市公共衛生資源配置。二要加快重大專案建設。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加快市第一醫院遷建、中科大寧波華美醫院醫療綜合大樓建設、市疾控中心遷建、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醫療衛生重大專案建設,爭取早建成、早啟用。三要加快資訊系統建設。大力推進健康醫療大資料建設,做好資料歸集和對接,發揮“大資料+基層網格”精密智控作用。依託市政務雲中心,建立部門和區縣市資料共享機制,加強公共衛生健康資料共享和業務協作。實施大資料分析,實現重點人群精準管理。

(四)加強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一要強化機構編制保障。科學核定公共衛生相關機構人員編制,緩解機構編制的結構性矛盾,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加強基層防保隊伍建設。嚴格落實《浙江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等要求,2020__年底前,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的萬分之 1.2—1.4 以及省、市、縣三級比例,足額配備疾控中心編制。二要強化專業隊伍建設。在甬高校加快建設公共衛生相關學科,造具有國核心心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的公共衛生重點學科,加快培養一批既懂公共衛生知識、又善應急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優化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激勵...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2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要求,現就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奉行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 ”和“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城市”建設,市人大常委會給予了極大關注和支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衛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截至 年底,全市醫療衛生機構x家,醫療機構床位總數x張(其中重症醫學科床位X 張),醫療衛生人員總數x人(其中衛技人員x人);按戶籍人口測算,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x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 人,每千人口床位x張。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1.71 歲,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 170.08/10 萬,孕產婦死亡率3.17/10 萬,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X‰,嬰兒死亡率 X‰,主要健康指標均優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醫療衛生戰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受住了空前嚴峻的考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讚譽。

(一)基層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共設立鄉鎮衛生院x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X 家,村衛生室x家,“20 分鐘醫療服務圈”基本形成。投入流動社群衛生服務車 X輛,偏遠山區、海島群眾實現“家門口就醫”。堅持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基層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服務模式優化。率全省之先建成x個縣域醫共體,實現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全覆蓋, 市醫共體省級試點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區在醫共體建設中探索慢病分級診療試點等特色做法,獲國家、省兩級衛健委領導點贊;蒼南縣在全省率先實現與轄區 4 個醫共體的一次性談判、集體簽約,得到省政府 副省長批示肯定。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年基層基本建設投入x億元,新改擴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x家,改造提升村衛生計生室 X個。全省首推“全專融合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設,組建隊伍x支,建立基層健康管理服務基地x個、服務點x個,完成x萬戶低收入農戶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簽約服務率達X%,其中十類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達 X%。推進 -全科醫生培養合作專案,每萬戶籍人口全科醫生數同比提高X%。全市累計招錄定向培養基層醫生x人,全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現場會在 召開。探索開展慢病醫防融合試點,基層糖尿病防治專案通過全國唯一專項評估。 年,全市縣域就診率平均增幅達 X%,基層就診率達 X%,居全省前列。

(二)疾病預防控制水平持續提升。傳染病早期發現和預警能力進一步增強,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覆蓋近x家醫療機構,建成覆蓋市、縣兩級的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網路,全市x家疾控機構均建有 PCR 實驗室,市疾控中心檢驗能力始終排在全省前列。實施智慧預防接種服務,研發醫療機構產院預防接種資訊系統,縣級疾控系統疫苗出入庫追溯全覆蓋,實現流程更便捷、接種更安全、資訊更透明。傳染病控制成效明顯,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未發生因防控不力導致的甲、乙類暴發疫情,經受住了登革熱、新冠肺炎等疫情的嚴峻考驗。慢性病防控效果顯著,省級慢病示範縣建立實現x個縣(市、區)全覆蓋,創成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x個。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國小生“明眸皓齒”工程,打造兒童青少年近視和齲齒綜合防控的 樣板。職業健康管理不斷加強,啟動實施塵肺病攻堅行動,在礦山、冶金、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治理,重點行業職業危害風險評估、重點職業病監測與風險評估縣級開展率均達 100%。

(三)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全面加強。院前急救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急救站點增至x個,其中市區x個;搶救監護型救護車增至x輛(其中負壓救護車增至x輛),達到每x萬人配備 1 輛救護車的標準;將 區納入 120 急救指揮排程中心,實現四個區急救站點x統一排程;院前急救的市區平均反應時間為X分,相比15分鐘的國家標準提速3.38分鐘,各縣市均低於15分鐘。衛生應急能力不斷加強,11個縣(市、區)創成省級衛生應急示範縣,創成國家級衛生應急示範縣1 個,啟動浙南衛生應急保障基地建設,探索形成海陸空立體式快速救援模式。血液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市獻血服務點增加到x個, 年無償獻血首超十萬人次,血液採集人次增速領跑全省,臨床供血總量穩居全省首位,血液酶免檢測覆蓋率和血液核酸檢測覆蓋率達 100%。持續升級輸血管理資訊系統,強化採供血機構與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推進臨床精準輸血和科學合理用血。

(四)衛生綜合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初步形成全行業綜合監管格局,市本級建成“智慧衛監”平臺,深入開展醫療亂象整頓、公共衛生監督、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和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切實規範醫療秩序,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年,共出動執法人員x萬人次,監督檢查各類機構x萬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x件。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展高頻次的執法巡查,執法巡查力度、行政處罰力度及問題檢出率均居全省前列。

(五)重點人群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婦幼保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建成覆蓋城鄉的三級婦幼衛生服務網路,婦女“兩癌”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覆蓋面不斷擴大,孕產婦、嬰兒和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低位穩定。精神衛生服務不斷完善,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達 X%,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初步形成“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養醫簽約”的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x家,開設床位 X張,設定醫療康復護理型床位x張,每千名老人醫療康復護理床位達x張,打造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獲批全國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啟動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專案,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獲得感和健康水平。

(六)醫療衛生服務質效大幅提高。醫學高峰建設加快推進,啟動實施區域標誌性醫學中心、品牌學科建設和市直醫院人才學科雙倍增行動,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獲批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入選 省十大醫學重點培育專科;醫大附一醫呼吸介入科獲省級重點實驗室,另有x個專業入選省級重大疾病診治技術研究中心;高血壓專病華東中心落戶 ;全市x家醫院科技影響力進全國x強,X個臨床專科進全國x強,社會辦醫活力持續釋放,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全市共培養國務院特殊津貼x人,引進“國千”“國萬”“省千”“省萬”等高層次人才x人, 醫大李校堃校長成為第一位本土產生的中國工程院生命健康方向院士。加快融入“長三角”,建立合作專科x個,名醫(院士)工作室x個,與 大學就共建醫工結合 研究院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順利掛牌成為上海大學附屬醫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 年全市醫療服務水平同比提高 X%,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同比降低x元。智慧健康服務加快發展,市級醫院高峰排隊平均時間x分鐘,縣級醫院排隊平均時間 2.46 分鐘,門診和病房智慧結算率分別達 X%、X%;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醫學影像雲平臺,實現檢驗檢查互通,獲國家健康惠民優秀案例;啟動 5G 雲診療平臺建設,創新智慧醫療新模式,群眾看病就醫更舒心、更便捷。

康 (七)健康 共建共享加速形成。探索健康影響評價試點, 區被國家衛健委列為第三批全國健康促進區試點名單,瑞安、樂清等地積極開展健康促進縣(市、區)建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健康促進行動,實施健康教育“百千萬”

工程和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等活動,提高群眾健康知曉率和參與度, 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 X%,同比提高X個百分點。國家衛生城市建立成果持續鞏固,市區()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綜合評估,X 個縣鞏固國家衛生縣城順利通過複審,省級衛生鄉鎮實現x個鄉鎮全覆蓋。深入實施“五五健康基礎工程”,打造各類健康場所、健康元素,全市確定健康縣城試點x個、健康鄉鎮試點x個、健康村(社群)試點x個、健康單位試點x個、健康家庭x戶、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x家、銀牌學校x家,創成省健康促進醫院X 家、市健康促進醫院x家。加快推進農村衛生戶廁改造工作,提高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市區通過 C 級確認,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二、存在的問題

在這次疫情應對中,我市在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我們採取堅決有力的舉措切實加以解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全市醫療資源總量逐年提高,但人均資源配置不足,區域醫療佈局不夠均衡,尤其是基層薄弱問題更為突出。截至 年底,全市共有床位數x張,千人床位數x張,按全省平均x張測算,床位數缺口x張,主要是傳染病、精神病、婦女兒童等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床位配置存在較大缺口。現有綜合醫院、中醫院感染病區專業設施與能力建設相對薄弱,尚不能在突發大規模傳染病疫情時快速改造成“平戰結合”的感染病房,隔離病房、負壓病房的數量儲備還不充足;部分縣級醫院發熱門診建設亟待加強。

二是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一直被視為公共衛生的“守門人”,承擔特殊的使命和責任,在防範重大疫情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能定位還不夠清晰,僅作為技術指導機構,沒有釋出疫情資料和部署防控措施等行政權力,“吹哨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不充分,在經費投入、資源配置、激勵機制等方面相對薄弱,造成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引才留才難。

三是醫防融合發展的執行機制不夠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的醫防融合還有很大空間,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間資訊共享、相互聯動還不夠緊密。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未設定傳染病診室、缺乏傳染病專業培訓,對傳染病的早期辨識和篩查能力不足。院前急救體系與重大疫情防控需求還有差距,負壓救護車的數量(疫情初期僅 6輛,現增至 19 輛)無法滿足病人轉運尤其是確診病人轉運的需求。實驗室檢測能力亟待加強,以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篩查需求。

四是藥物器械應急保障體系亟待建立。面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日常醫療物資儲備並不能滿足應急需求,保持應對疫情的生產能力尤為重要,而我市藥物器械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在這次疫情應對中,醫療物資短缺問題十分突出,在應急醫療物資生產、儲備、採購、物流、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物資儲備供應體系。

三、下步工作安排

目前,我市已啟動 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注重從體制機制上創新,著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推動重大政策創新、重大改革落地、重大專案建設,力爭到20__ 年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覆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全過程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基層社群公共衛生治理、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院前急救保障、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應急醫療求助、應急物資保障“六大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浙南地區公共衛生高地。

(一)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

一是完善應急指揮機制。健全各級政府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建立首席公共衛生專家制度,進一步完善指揮體系、強化技術支撐。在市疾控中心設立市級公共衛生研究院,搭建公共衛生高層次研究平臺,提升公共衛生事件指揮決策參謀能力。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健全不同級別和規模事件的監測、預警、報告、救治、管控等應對處置方案。依法明確應急響應的主體、等級、程式和方式,形成分級分層快速靈敏的應急響應機制。

二是完善監測預警機制。以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傳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為重點,建立健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預檢分診系統,完善各類監測哨點佈局。優化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建立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之間的資訊推送、會商分析和早期預警制度,加強公共衛生安全相關場所、人員、行為、物流和氣候等特徵分析與疫情追蹤,及時監測預警高危區域、高發季節和高風險人群。各級疾控機構依法、獨立、準確、及時釋出疾病風險提示和預警資訊。醫療機構和個人診所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更好發揮醫療機構疫情“吹哨人”的作用。

三是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綜合應急、衛生健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推進長三角、市際公共衛生合作,建立防控工作的平時會商和戰時會戰機制。堅持把城鄉社群作為防控工作的最前線,落實基層政府和自治組織的公共衛生責任,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機制,推動專職網格員、社群全科醫生、基層公安民警、社群幹部等多方聯動,培育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志願者隊伍,築牢公共衛生基層治理體系。推進疫情、輿情、社情綜合管控,統籌防風險、戰疫情和保穩定各項工作。

( 二)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持續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落實縣域醫共體框架下的鄉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重新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數量,到 年底前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至少達到省級標準最低水平以上,20__ 年底前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至少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設康復護理床位的...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3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xx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市衛生局推進全市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檔案精神,結合我市正在實施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專案,為進一步推進全市基層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步伐,為城市、農村居民提供統一、科學、規範、高效的公共衛生服務,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衛生部衛生資訊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在全市實施區域衛生資訊化“1654”發展戰略,即建立一個市級衛生資訊資源管理及區域協同平臺,六個縣級資料中心,形成“一總六分”的資訊化建設構架,開展五項業務應用(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服務網路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構建縱橫連線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高效、快速、通暢的資訊網路系統,實現健康資訊一次採集,多方利用,互聯互通,區域共享,實現全市衛生資訊資源集中規劃和統一管理。

二、階段目標。

(一)20xx年6月30日前,擴充套件完善市級衛生資訊資源管理及區域協同平臺,搭建6個縣級資料中心,在全市範圍啟用區域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資訊系統。

(二)20xx年6月30日前,全市居民健康檔案實現資訊化管理;20xx年底,城市居民規範化電子建檔率達到60%以上,農村居民達到50%以上。

(三)20xx年底前,全市實現健康檔案、老年人保健管理、糖尿病管理、高血壓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管理、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管理、免疫規劃九項服務為一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訊化管理和應用。

(四)20xx年6月30日前,擴充套件平臺功能,開展雙向轉診、線上培訓、績效考核、資訊釋出、重大公共衛生專案管理等試點建設。

(五)20xx年底前,整合現有資訊系統資源,通過多系統整合,功能擴充套件,介面開發,建立統一的整合交換標準和機制,實現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資訊系統與新農合系統、集中式鄉鎮衛生院管理資訊系統、社群衛生管理系統及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等現有資料資源的整合,形成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五項業務應用於一體的`基層公共衛生管理資訊平臺。

三、實施範圍。

全市六縣(市、區)。

四、近期工作任務及職責分工。

(一)市衛生局。

負責全市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的設計規劃、安排部署、培訓、督導與考核;負責在省衛生廳的支援和指導下,聯合省、市、縣資訊科技人員對各縣(市、區)資料中心搭建、系統安裝、除錯、升級和維護進行協助和指導。

1、成立德陽市衛生資訊化建設行政協調組和技術專家組,成員組成如下:

(1)行政協調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行政協調小組主要負責制定全市衛生資訊化建設規劃、方案等指導性檔案;組織專家對各縣(市、區)、各市直單位上報的資訊化建設專案進行評審;依據國家統一資料標準和業務規範,組織技術人員對全市衛生資訊化建設專案進行培訓、指導、評估和考核。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資訊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2)技術專家組。

組長:XX市衛生局資訊中心主任

成員:

特邀專家:

1、專家組主要負責對全市衛生資訊化建設發展規劃進行審議;對各地各單位上報的衛生資訊化建設專案進行評審;參與全市重大衛生資訊化建設專案的設計、研發、培訓、指導和考核等。辦公室設在XX市衛生局資訊中心,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2、開展應用培訓(20xx年3至4月)

市衛生資訊中心在省衛生資訊中心的指導、支援下,組織開展對各縣(市、區)系統應用培訓,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到各縣(市、區)開展現場指導;XX市衛生局負責承擔具體培訓任務和技術支援。

3、開展督導檢查(20xx年6至11月)

市衛生局組織開展對各縣(市、區)區域公共衛生資訊系統應用情況督導,確保系統使用的規範性、資料錄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順利完成今年醫改目標規範化電子建檔任務,推進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程序。

4、完善市級管理平臺(20xx年12月底前)

在現有的德陽市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的基礎上補充、完善搭建市級衛生資訊資源管理和區域協同平臺,逐步實現對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統一管理。

(二)各縣(市、區)衛生局。

負責本地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訊化建設的組織實施,安排部署、組織協調和督導考核;建設縣級資料中心及執行網路環境(網路頻寬、伺服器、交換機、安全裝置),有條件的地方可配備移動數字處理機;在省、市技術人員指導下,負責對縣級資料中心進行搭建、管理、維護和升級等;開展轄區內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培訓。

1、建立工作機構(20xx年3月)

各縣(市、區)成立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並落實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科室和人員。按照省、市衛生資訊化建設的統一安排和要求,爭取政策和經費保障,積極推進本地區資訊化建設工作。

2、制定工作規劃和方案(20xx年3月)

各縣(市、區)衛生局在省、市推進區域公共衛生資訊化建設的總體設計框架下,根據各地資訊化建設現狀,制定本地區的公共衛生資訊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3、配備系統所需軟硬體(20xx年3至4月)

各縣(市、區)衛生局對照新系統啟用要求,著手配備完善相關裝置、設施,保證區域公共衛生管理資訊系統儘早啟用。

4、組織開展培訓(20xx年3至4月)

各縣(市、區)組織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有關人員參加區域公共衛生管理資訊系統應用集中培訓,並組織分級培訓和指導。

5、安裝除錯系統上線(20xx年4至6月)

各縣(市、區)啟用公共衛生管理資訊系統,儘快將原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紙質資料錄入新系統,實現統一資訊化管理。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4

20xx年,我站在市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版)》認真貫徹落實,以及衛生局各類檔案精神,加強內部管理,嚴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充分調動全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我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總結彙報如下:

(一)居民健康檔案工作

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專案工作方案》要求,在區衛生局統一部署下,我院於今年3月份開展了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

一是爭取領導重視,搞好綜合協調。為迅速落實建檔工作,我院多次向辦事處居會等基層管理組織單位進行協調與溝通,得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分管領導親自組織召開協調會,親自安排部署,使居委會對居民健康檔案工作十分重視,每個轄區都安排專人負責協助建檔工作。

二是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為確保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順利進行,我站專門成立了由站長任組長的'居民健康檔案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整個街道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組織領導,制定了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成立專門建檔工作小組和居民健康體檢小組相互積極配合採取進入戶調查統一體檢服務的方式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工作。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動建檔意識。為提高我轄區居民主動參與建檔意識,我站大力宣傳發放各類宣傳材料讓每一名社群居民瞭解居民健康檔案,積極主動配合我院建檔工作小組順利完成居民建檔工作。

四、加強人員培訓,強化服務意識。為確保居民健康檔案保質保量完成,我站對每一名參與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多次業務培訓,讓每一名工作人員熟悉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練掌握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建檔程式。

截止11月底,我站共為七社群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紙質檔案3974份,並把紙質居民健康檔案完善合格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據《包頭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專案工作方案》及區衛生局要求,我院開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專案。

一、結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對我街道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並對所有登記管理的老年人免費進行一次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及空腹血糖測試,並提供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二、開展老年人健康干預。對發現已確診的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進行定期隨訪,並告知該居民一年後進行下一次免費健康檢查。

截止11月,我院共登記管理65歲及以上老年220人。並按要求錄入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據《包頭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性病管理專案工作方案》及區衛生局要求,我院對我社群居民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檔案,開展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隨訪管理、康復指導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死亡和現患情況。

1、高血壓患者管理

一是通過開展35歲及以上居民首診測血壓;居民診療過程測血壓;健康體檢測血壓;和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高血壓患者。

二是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管理,並提供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詢問病情、測量血壓,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導。

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一次免費的健康體檢(含一般體格檢查和隨機血糖測試)。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5

下面,我簡要彙報一下我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縣轄鎮街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現有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單位家,其中縣級醫療衛生單位處鎮級醫療衛生機構處,另有社群衛生服務站處、村衛生室個、個體診所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搶抓國家強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機遇,不斷加強全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建立了縣、鎮、村橫到邊、縱到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一、加強人才培養,壯大衛生健康服務力量

大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不斷加強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自年開始,我縣實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控制、自主招聘,建立了靈活的公立醫院用人進人機制和政策,對緊缺人才建立綠色通道,公立醫院自主招聘後直接報縣編辦和縣人社局備案,切實解決了優秀人才引進難的問題,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堅持管辦分開,穩步開展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實現了縣級公立醫院決策、執行與監督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提高了醫院內部管理執行效率。今年以來,圍繞專業需求和學科需要,將招才引智工作納入招商引資範疇,視同引進招商引資專案。並積極開展醫療衛生系統在外工作人員回的宣傳引進工作,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出臺《關於鼓勵在外工作人員回縣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醫療衛生系統已有名外地工作人員回工作。同時,加強在職人員進修培訓,截至目前,各單位選派人員到省市進修學習人次。

二、完善硬體建設,優化醫療衛生服務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目前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對於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性。為此,我縣在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規範化建設。

一是加強醫療機構疫情防控設施標準化建設。縣人民醫院建立獨立的傳染病科、規範的發熱門診,並按照三甲醫院建設標準,計劃遷建佔地綜合院區,建築面積萬平,配備床位,目前已完成立項,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許可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已辦理完畢,正在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爭取年底投入使用。

二是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造面積實驗室,購置了檢測儀器裝置,已於月日正式啟用;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也先後於日啟動PCR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並與初投入使用。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將在現有基礎上,分別新上一套核酸檢測裝置,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也將完成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確保全面完成“核酸檢測能力備增計劃”。加快推進鎮街衛生院發熱哨點診室建設,按照發熱哨點診室不低於平方米的建設標準,正在改造過程中疫情應急防控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加強鎮街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在所有鎮街衛生院全部實現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積極推進新建、擴建專案,不斷優化基層醫療服務條件。以上專案建成使用後,我縣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將實現全面提檔升級。

三、推進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縣人民醫院先後與簽署了對口幫扶和合作協議,為縣醫院發展注入新動力。加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三大中心”建設,胸痛中心被列入國家胸痛中心聯盟建設單位,卒中中心通過國家卒中中心聯盟認證,胸痛、卒中、創傷、放療專案均處全市上游水平,依託建立的掌上導管室為山東省首家。從鎮街衛生院選派名“村級指導醫生”對薄弱村衛生室進行幫扶,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的人員組成,由縣級醫療機構分片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服務簽約工作,切實提高了簽約服務質量。

四、規範監管秩序,加強公共場所管理

完善監管機制,建立了領導幹部“一對一”幫扶制度,成立個幫扶領導小組,分別由衛生健康局領導幹部任組長,隨時對所包保的.鎮村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加強衛生監督資訊化建設,為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隊伍配備了現場執法終端裝置,確保現場執法過程全記錄。加強醫療廢棄物和醫療汙水監督,組織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大隊人員對產生醫療廢棄物的單位和隔離病區加強監督檢查及業務指導,各單位全部與公司簽訂了醫療廢物處理協議,所產生的醫療廢物由該公司統一集中處置,每年轉運處理醫療廢物約噸。

總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但與廣大群眾的期望和需求還有不小差距,各位領導的到來,是我們相互學習、共同借鑑、增進友誼的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懇請各位領導不吝賜教、傳經送寶,為我縣的衛生健康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促進我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謝謝大家!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6

20xx年,我中心在市政府和市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xx年版)》認真貫徹落實《寧波市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方案》以及衛生局各類檔案精神,加強內部管理,嚴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充分調動全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我中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總結匯報

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開展落實情況

(一)、居民健康檔案工作根據《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專案工作方案》要求,在市政府和市衛生局統一部署下,我中心於今年2月份開展了xx年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一是爭取領導重視,搞好綜合協調。為迅速落實建檔工作,我院多次向市政府、市衛生局和鎮政府等基層管理組織單位進行協調與溝通,得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分管領導親自組織召開協調會,親自安排部署,使居委會對居民健康檔案工作十分重視,每個轄區都安排專人負責協助建檔工作。二是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為確保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順利進行,我中心專門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副院長任副組長、各科主任醫師為成員的居民健康檔案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整個鎮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組織領導,制定了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成立專門建檔工作小組和居民健康體檢小組相互積極配合採取進入戶調查統一體檢服務的方式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工作。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動建檔意識。為提高我鎮居民主動參與建檔意識,我中心大力宣傳發放各類宣傳材料讓每一名社群居民瞭解居民健康檔案,積極主動配合我中心建檔工作小組順利完成居民建檔工作。四、加強人員培訓,強化服務意識。為確保我鎮居民健康檔案保質保量完成,我中心對每一名參與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多次業務培訓,讓每一名工作人員熟悉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練掌握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建檔程式。截止xx年11月底,我中心共分為十五個責任區,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紙質檔案33974份,並把紙質居民健康檔案完善合格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根據《寧波市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專案工作方案》及市衛生局要求,我中心開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專案。一、結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對我鎮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並對所有登記管理的老年人免費進行一次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及空腹血糖測試,並提供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二、開展老年人健康干預。

對發現已確診的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進行定期隨訪,並告知該居民一年後進行下一次免費健康檢查。截止xx年11月,我中心共登記管理60歲及以上老年2820人。並按要求錄入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據《寧波市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性病管理專案工作方案》及市衛生局要求,我中心對我社群居民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檔案,開展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隨訪管理、康復指導工作,掌握我鎮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死亡和現患情況。1、高血壓患者管理一是通過開展35歲及以上居民首診測血壓;居民診療過程測血壓;健康體檢測血壓;和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高血壓患者。二是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管理,並提供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詢問病情、測量血壓,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導。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一次免費的健康體檢(含一般體格檢查和隨機血糖測試)。截止xx年11月,我中心共登記管理並提供隨訪高血壓患者為2898人。並按要求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一是通過健康體檢和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患者。

二是對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並提供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導。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含一般體格檢查和空腹血糖測試)。截止xx年11月,我中心共登記管理並提供隨訪的糖尿病患者為825人。並按要求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四)、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嚴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務規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市衛生局及上級部門的各項健康教育專案工作。採取了發放宣傳材料、開展健康宣教、設定宣傳欄的各種方式,針對重點人群、重點疾病和我鎮主要衛生問題和危險因素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今年共舉辦各類知識講座和健康諮詢活動35次,發放各類宣傳材料32200餘份,更換宣傳欄內容248次。

(五)、傳染病報告與處理工作一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以及傳染病報告與處理規範要求,建立健全了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採取多種形式對我鎮社群居民進行傳染病防制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了社群居民傳染病防制知識的知曉率。

三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要求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7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經受了一場淬鍊和考驗,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短板經過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現,我們該如何應對”這道大考題,既要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訓、彌補不足,進一步提高對加快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重大意義認識,建立健全決策支援機制。為進一步促進全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5月底縣衛健委先後赴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及部分衛生室進行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資料分析,聽取各醫療機構的情況彙報,縣衛健委基本掌握公共衛生體系的情況。現將主要情況彙報如下:

一、公共衛生體系的基本情況

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52個,其中:醫院8個,鄉鎮衛生院14個,村衛生室110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衛生機構床位數1067,衛生機構技術人員806人,醫師人數412人,註冊護士數394人,全科醫生數28人。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申報了4個關於提升防疫能力建設專案。

1.縣疾控中心大樓

2.縣中醫醫院感染科大樓

3.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大樓

4.縣人民醫院提升醫療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醫療衛生隊伍“招人難、留人難”,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目前,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在總體數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況。同時,受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生活條件等影響,導致不少學歷層次較高、綜合能力較好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自我價值難以實現,有部分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主動辭職。具體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地處農村,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因基層醫療機構設施裝置陳舊落後,不利於其發揮專業特長,上升空間有限,致使一些醫學高等院校畢業生寧願在發達地區打工,也不願接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制身份”。

2.基層基礎設施裝置建設亟待加強。全縣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總體上仍然相對落後。在醫療裝置配備方面,一是檢驗和影像方面配備缺乏,一些疾病的確診必須到大醫院做檢查。二是已經配備的中小型醫療裝置,在精度上不夠。鄉鎮街道醫療衛生機構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稀缺,導致其醫療服務能力嚴重不足。結果是,在縣級醫院,排長隊掛號的現象隨處可見,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而鄉鎮醫療機構則就醫人員偏少,醫患不平衡現象明顯。

三、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規劃

(一)多措並舉,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做好“招、引、培、留”工作。大力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在招聘政策上適當放寬條件,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給予必要補助;構建衛生人才留住機制,加強醫療機構自身建設,在薪酬待遇、平臺搭建、職業成長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醫學人才培養經費保障機制和政府投入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基層人才定向培養工作,重點為基層提供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優化人才供給;加強全科醫師能力培訓,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工程專案建設

1.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防疫能力提升:鄉鎮衛生院防保站是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樞紐,是擔負農村防病治病和落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有關指令性工作的綜合性機構,鄉、鎮衛生院防保站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現結合的實際,新建防保站14所,總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工作用房6-8間,配齊科室辦公裝置及冷鏈裝置等,每個鄉鎮建立獨立的防保機構,接受縣衛健委管理與指導。承擔本轄區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參與轄區鎮村一體化防保工作管理。

2.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綜合大樓改建專案:建設性質內裝修改造及防控相關裝置購置,改造檢驗科,建設地點在已開工的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新建綜合大樓內,專案總建築面積約約為600㎡,新建醫院資訊化及遠端會診系統、全縣婦幼資訊管理系統、醫療汙水處理系統,購置CT、DR、彩超、呼吸機、負壓救護車及檢驗科相關設定等。

3.縣智慧醫療能力建設:具體建設專案有:

1)大資料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務小屋中醫版;

2)智慧村醫健康扶貧鄉村振興工程大資料體驗館;

3)慢病預防篩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務小屋中醫版;

4)中醫慢病預防篩查中心繫統整合。

4.縣(社群)衛生防疫能力建設:按照每個村衛健室配備5萬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裝置。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8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縣衛計局的堅強領導下,我院按照公益辦院的宗旨,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入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得到較快發展,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下面,我將中心衛生院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向各位領導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鎮位於x縣東南部,版土面積x平方公里,轄x個村和x社群,總人口x萬。中心衛生院始建於x年,佔地面積x㎡,業務用房面積x8㎡,擔負著全鎮人民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周邊四個鄉鎮的部分醫療急救服務。現有職工91人,開設病床x張,年出院x人次,門診xx人次。打造了完備的現代化醫療資訊系統、遠端會診平臺,具備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診治能力。全鎮下轄x家村衛生室,在編村醫50人。

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一)基礎建設卓有成效

我院於x年新建了行管公衛綜合樓,x年又耗資x對業務綜合樓進行了重新規劃佈局與裝修,住院部分科設定,達到“四化”標準,病人診療更加舒適方便。分年度對全鎮x家村衛生室進行了優化建設,均達到了“五化”標準,衛生室服務環境大為改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我院通過“外引內修”,不斷提高專業技術隊伍素質,夯實發展內涵。一是加強人才引進,近三年共引進大專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9名,為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增添了強大動力。二是與上級醫院簽訂人員培訓協議,三年來選送31人到縣級以上醫院進修,214人蔘加市縣級短期培訓。每年邀請上級醫院專家來院授課10餘次,每月均請上級專家來院指導手術、會診。三是強化院內培訓。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每年組織院內培訓30餘場次,舉辦技能操作競賽、業務技能考核不低於4場次,不斷強化醫務人員專業技術能力。

(三)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完善質控體系,健全管理制度。對全院各科室實行全程質量監控,對日常工作定期進行考核,全面貫徹落實18項醫療核心制度,不斷優化就診流程,改善服務態度,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近幾年無醫療事故和大的醫患糾紛發生。二是強化急診急救,護佑生命安全。加強院前急救和急診工作的管理,提高應急救治能力。對急、危重病人暢通綠色通道,實行先診療後付費。“120”年接診病人xx人,急危重轉診xx人,未發生因急診急救處置不力而引起的矛盾糾紛。三是加強特色專科建設。今年在“國醫堂”的基礎上,單獨成立了中醫康復理療科病區,形成了以中醫藥適宜技術和現代康復理療相結合的特色診療科室;成立了燒傷治療專科,填補了區域空白,社會反響良好。

(四)惠民政策有效落實

一是公共衛生服務全面覆蓋。切實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治未病”意識,規範開展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創新服務方式,開展家庭醫生團隊服務,實施健康管理,打造健康小屋,開展健康教育,有效控制慢性病的發病率與危害,不斷提高全人群的健康水平。二是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專人負責藥品網上採購,基本藥物使用率100%,執行已經走入正軌。三是嚴格執行醫保政策,提高參保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近三年,全鎮參保率均在99%以上,三年來共為群眾報銷醫療費用1427.2萬元,惠及群眾7.9萬人次。四是是開展保障基本醫療服務改革試點,自20__年x月x日起實行按床日定額付費,通過控制藥品、耗材、輔助檢查費用,開展臨床路徑管理,最大限度控制醫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呈現出“三下降一提高”(例均費用下降、例均床日下降、患者例均自付費用下降,實際報銷比例提高)的良好局面。

(五)醫院文化引領發展

我院始終把建設自己的醫院文化,打造“區域診療中心”作為“內功”來修煉。確定了院訓、院徽,願景,創辦了院報,目前已發行48期,開通了醫院微信公眾平臺,搭建了與轄區群眾溝通的橋樑。通過經常性舉辦演講競賽、文體比賽、崗位練兵等活動,大力倡導敬業精神和事業成就感,凝集人心,積聚合力,增強了幹部職工團結協作、爭先創優意識,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六)健康扶貧精準有效

一是開展精準扶貧物件慢性病門診免費醫療工作。對貧困物件身患高血壓、糖尿病需長期服藥的逐人建立臺帳,免費發放日常治療藥品,進村入戶開展健康體檢,為貧困物件提供了健康保障。二是全面落實我縣健康扶貧“三提三免三兜底”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切實解決貧困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三是開展結對幫扶助力脫貧。經常性深入掛點扶貧村,開展入戶調查走訪,幫助完成幫扶工作計劃,為貧困居民提供醫療援助和健康保障,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與醫療業務發展不匹配,服務能力提升遭遇瓶頸。現有業務綜合樓建於xx年,使用已達30年,且多次維修改造,已成危房;上級編制床位數僅64張,實際開放床位146張,仍時常需要加床,病區負荷已達極限。

不能滿足老百姓的就醫需求,同時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是基層醫療隊伍人才不足。因基層醫院和縣直醫療機構待遇相差較大,縣級績效工資為基準線的1.6~1.8倍,鄉鎮衛生院才1.2倍,目前醫院仍有臨聘人員54人,編制無法解決,人員經費不足,高水平人才引不進,留不住,人才流失嚴重,基本每月都有流動人員,致使醫院服務能力萎縮。同進村醫養老保障問題未解決,導致老村醫退不出,新培養的村醫安置不了,村級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

三是醫療設施裝置落後。特別是缺乏CT等大型診療裝置,每年有大量患者因不能明確診斷赴上級醫院診治,加重患者就醫負擔,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

四是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跟不上發展需求。現在醫院執行的還是20__年出臺的醫療服務收費價格標準,其收費專案和收費標準與現階段醫院配置標準和社會發展現狀不一致,也不能充分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19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就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局堅持貫徹落實十八大就業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全市經濟中心工作,以“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為主線,以開展“十百千亮點工程”、“一網五點建設”、“基層平臺建設”和“千名幹部下鎮村、助推城鄉一體化”活動為著力點,穩步推進常規工作,努力突破重點工作,創新開展特色工作,為推進平安幸福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全面瞭解我市群眾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的情況及工作開展情況,我局於近日組織相關人員隊伍,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教育路線實踐活動為契機,在全市範圍內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座談等模式就就業相關情況開展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情況

近年來,我市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建立健全多層次、全覆蓋、配置公平、發展均衡、城鄉共享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努力縮小城鄉之間、群體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㈠“一網五點”工程成效明顯。以“整合資源、歸口管理、資訊共享”為總體要求,全面推進就業資訊系統建設,建立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工業園區企業用工、失業動態、高校畢業生未就業實名監測以及人力資源供求資訊監測五項監測業務應用系統,得到了宜春市就業局多次肯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和《中國勞動保障報》宣傳了我市“一網五點”工程和高校畢業生見習工作。

㈡基層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加大基層平臺建設經費投入,實現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有地方辦事、有人辦事、有經費辦事、好事辦實、實事辦好。進一步優化了基層人保工作隊伍,聘用了45名基層勞動保障所專職工作人員,規範保障所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醫藥保健品科技示範基地建設有力推進。一是整合張家山無公害蔬菜基地資源,成立了##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積極協調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鼓勵大學生入基地創業,今年安排12萬元就業專項資金補貼基地創業大學生水電費、房租和見習補貼;二是發揮產業優勢,規劃建設醫藥保健品科技示範基地。

二、影響和制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分析

儘管樟樹市在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通過深入調查和分析,當前,全市公共服務體系主要還存在以下不可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㈠企業招工難、留人難現象依然存在。在調查走訪過程中發現,大多數企業普遍反映招工難、留人難。

1、技術工種招工難、留工難。80%的企業反映技術工種“招人難、留人更難”,相對而言一線普工流失率不高。如江西起重機械總廠負責人介紹,在招聘會現場難以招聘到技術工人,加上利潤空間狹小,不能完全滿足待遇提高的要求,導致企業技術骨幹流失嚴重。

2、季節性招工難、留工難。一是春節、農忙等時節企業員工流動性大;二是企業歲末年初由於調整產業規模,生產線增加,用工需求大;三是部分企業季節性用工。如江西康怡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旺淡季季節性明顯的企業,由於訂單原因,員工淡季收入降低,員工流失嚴重。

3、市郊等交通不便的企業招工難、留工難。市郊企業,由於交通不便,相關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企業招工;勞動者由於上下班交通、住宿不便等問題,放棄到市郊企業就業。如在鹽化基地、城北工業園,離市區較遠,公交不能定點定時,尤其是偏遠地方的員工回家不方便,導致員工放棄就業。

㈡基層平臺建設依然薄弱。我局為提高鄉鎮、街道勞保所的辦事效率,積極為各勞保所配備按照專職人員不少於2人,但是在調查中依然發現部分問題。一是管理體制不盡順暢。基層事務的龐雜和平臺機構的附屬性,人社局缺乏對基層平臺工作統籌調配的許可權,基層平臺工作人員專職不專責、工作效率低的現象較為普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工作人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加之個別鄉鎮對勞動保障工作重視不夠,對勞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能及時幫助協調處理和解決,致使工作難開展、任務難完成、制度難落實。二是工作力量嚴重不足。基層平臺承擔著就業創業、勞動社保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直接與千家萬戶、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打交道,特別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啟動以後,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三是經費水平和人員穩定性較低。工作人員待遇主要依靠公益性崗位補貼予以支付,同時缺乏晉升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平臺工作人員的穩定性。

㈢全民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創業氛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發達程度,據我市調查中發現,我市創業氛圍還不夠濃厚。一是全民創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程度低。二是小額貸款擔保資金總量不足,基地基礎設施與廣大創業者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

三、樟樹市關於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建議

㈠招工難、就業難方面:一是發揮“一網五點”作用,摸清全市勞動力資源和企業用工缺工的詳細情況,對全市人力資源進行動態管理。二是舉辦全市大型企業人才招聘會、每月定期招聘會、企業專場招聘會,開展“櫃檯招聘”、“鄉鎮專場招聘”等就業援助活動,把招聘觸角延伸到基層,同時,積極通過充分挖掘企業用工崗位,與市內留有勞動力充分對接,引導市內現有勞動力到我市企業就業。三是組織市內現有勞動力到缺工企業車間現場觀看,促進企業和勞動者的有效對接。四是鼓勵企業自主招聘。通過在各村組建立資訊釋出平臺,開展“點對點”招聘。此外,企業內確立“老帶新”模式,對老員工介紹新員工入職獎勵等。

㈡基層平臺建設方面:一是提升人社局缺乏對基層平臺工作統籌調配的許可權。由於基層平臺的雙重管理現狀,職責不分、許可權不明,成為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工作發展的瓶頸。建議借鑑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國土資源所等其他垂直管理單位的成功經驗,恢復鎮(街道)、社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將其納入各級人社部門垂直管理,並將社群工作人員實行專職配備,使基層平臺真正做到專人專責。二是積極開展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強化人員培訓,採取在職培訓、上派鍛鍊、輪崗培訓等靈活多樣、因需施教的培訓方法,提升基層隊伍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強化基層勞動保障所隊伍建設;三是保障基層勞動保障所辦公經費,適當提高基層平臺工作人員待遇,建立人員工資與社平工資聯動調整機制,參照當地同等人員情況,提供各項福利。

㈢全民創業氛圍方面。一是堅持分類指導,鼓勵支援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復原專業軍人和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支援城鄉居民發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規模生產加工,帶動千家萬戶自主創業。二是提高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的建設水平,發揮各級全民創業擔保機構主渠道作用,健全貸款擔保基金正常增長機制。三是健全培訓體系,高標準建設技能培訓基地,實施創業者人才提升計劃等措施,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導、行業配合的職業培訓新格局,從而提升創業氛圍。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0

近年來,根據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實施方案》精神和《國家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及衛生廳《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為了更好的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更有效地減輕群眾負擔,隨著國家和省、市對衛生事業資金裝置的投入,我縣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就我縣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如下:

一、國家發改委給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90萬元,建設陽峪、峰陽、注泔三所中心衛生院,建成已投入使用。

二、國家發改委給我縣25個鄉鎮衛生院配發醫療裝置25個品種,價值300餘萬元。

三、國家給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20萬元,建設鄉鎮衛生院九所(陽洪、靈源、楊漢、漠西、周城、臨平、石牛、關頭、梁山),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四、省衛生廳給我縣縣醫院配發裝置5個品種,(多引數監護儀、口導心電圖機、萬能手術床、高頻電刀、除顫監護儀),價值萬餘元。

五、省衛生廳給我縣乾陵衛生院配發救護車1輛,臨平中心衛生院配發胃鏡1臺。

六、省廳為我縣415個村級衛生室,每室配發3000元裝置,現已逐步配發到位。

七、國債投資270萬元,建設8所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大楊、大牆、薛錄、馬連、姜村、王村、長留、樑村)國債資金與災建資金捆綁使用。

八、災後重建專案為我縣投資7112萬元,建設25所鄉鎮衛生院及縣中醫院、縣婦幼院。專案正在設計及招投標階段。

九、省廳給我縣衛生院救護車四輛,胃鏡3臺,價值50餘萬元。

十、省上為標準化村衛生室每室配套資金1萬元,我縣正在規範建設之中。

衛生單位的裝置投入是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使縣級醫療單位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硬體設施有了顯著的改善,改變了就醫環境,提高了救治水平,實實在在解決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充分體現了黨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視和關愛,是重視民生、惠民的又一舉措。

存在問題:

1、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按照每千人擁有3名衛生技術人員的要求,乾縣有人口約60萬人,應配衛技人員1800餘人,現有衛技人員1240人,尚差600餘人。

2、由於衛技人員缺乏,配套的一些裝置閒置,不能投入使用。

3、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比較嚴重。

建議: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及惠民政策的出臺,結合我縣實際,建議如下:

1、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專業人才及大學生到縣鄉級醫療單位,使縣鄉兩級有足夠的人才儲備。

2、科技三下鄉及對口支援落到實處。

3、現有衛生技術人員的長期培養規劃和短期培訓相結合。

4、硬體裝置的配套要切合實際,並與專業人才結構相結合。

5、村級衛生室應規範建設,嚴防亂建,應像建設村級黨員活動室一樣,建設村級衛生室,這樣才使國家的資金投入與裝置投入為一體。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1

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是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重慶市緊緊圍繞“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要求,在政策制度、服務體系、服務供給和資訊科技4個方面探索創新,努力為城鄉勞動者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一、創新公共就業服務政策制度

一是破除城鄉戶籍壁壘。將農村戶籍、市外戶籍勞動者納入就業失業登記範圍,農村戶籍就業困難人員可按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農民合同制工人與城鎮職工同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實現就業服務和就業政策的城鄉統籌。二是實現就近就地辦理。失業登記、職業培訓實行“全渝通辦”,城鄉勞動者可向任一街道(鄉鎮)申請辦理;靈活就業人員向就業地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創業者在創業地申請創業擔保貸款,不需回戶籍地申請。三是簡化辦理流程。通過部門資料聯動、個人承諾、調查核實等方式,精簡各業務辦理所需資料,減輕服務物件負擔。低保家庭人員、殘疾人員申請援助物件認定不需提供身份憑證,創業者不需要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和《就業創業者》,用人單位辦理就業登記、申請社保補貼不需要提供勞動合同和社保繳費憑證,取消領金失業人員每月簽到校驗就業資訊的規定。四是突出需求導向。圍繞不同群體特性和創業需求,出臺覆蓋創業各人群、各階段和各領域的扶持政策。適時公佈培訓職業(工種)目錄,開展差異化的培訓專案,並分類給予補貼,有效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二、創新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建設大學生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在重慶大學城建成重慶市大學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中心,同時在高校較為集中的10個區縣建設分中心,形成“1+10”的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大學生提供職業培訓、人才對接、創業培育和資訊交流等服務,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拓寬大學生就業創業渠道。二是建立就業創業服務超市。按照“先試點後鋪開”的原則,在渝北區和合川區試點開展就業創業服務超市建立工作,在街道(鄉鎮)打造集政策諮詢、資訊推送、人才交流、專案推介、平臺對接、資料融合等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為各類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便捷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目前,渝北區“就業創業匯”已在仙桃街道開始試運營。三是深入開展“充分就業社群(村)”認定。按照“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要求,將社會保險、勞動關係等指標納入認定標準,每兩年認定一批“市級充分就業社群(村)”,並按5萬元/個標準給予經費補助。20__年,全市認定市級充分就業社群30個、市級充分就業村100個。四是探索就近就地服務模式。針對城市社群人口基數大、外來人口多、服務需求多樣化的特點,指導九龍坡區民安華福公租房社群探索就近就地、屬地服務新模式,建立“就業超市”搭建線上求職渠道,建立“巧手夢工廠”幫助家庭主婦等實現家門口就業,開設“創業苗圃”為初創人員提供場地支援。今年4月,全市社群就業創業現場觀摩會暨20__年度市級充分就業社群評審會在民安華福公租房社群成功舉辦,達到了交流學習、推進工作的目的。

三、創新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方式

運用“行政+市場”手段,整合各方資源,發揮市場主體服務優勢,切實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質量,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提檔升級。一是建立人力資源服務聯盟、培訓聯盟、創業聯盟和家庭服務業聯盟,為全市家服等各行業企業和各類勞動者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人力資源保障、創業和培訓服務。目前,人力資源服務聯盟已包含全市3000餘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為企業搭建交流學習、人力資源錯峰調劑的平臺。二是發揮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政策作用,著力打造“就在山城”、“渝創渝新”、“技能興業”服務品牌,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市場機構承接創業創新大賽、生態峰會、就業援助月等就業創業活動,採取“入圍多家”、“成本+績效”、“保底+機動”的方式,調動市場機構積極性,確保服務效果。三是制定出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園區)認定和管理辦法,開展市級創業孵化基地績效評估,強化對孵化平臺的動態監管。建設“眾創e家”創業服務平臺、老工業基地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打造以創業叢集帶動商業發展和產業轉型的新模式,豐富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渠道。

四、創新公共就業服務資訊化手段

重慶市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金保”二期就業資訊系統目前已覆蓋並直連全市所有區縣、鄉鎮(街道)以及90%以上的村(社群),實現業務總統籌、資料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在資料管理方面,從“金保”就業資訊系統中直接提取新增就業、職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業務資料,避免“統計+估計”的人為因素,資料質量更加真實可靠。暢通資料共享渠道,對內與社會保險、技能鑑定、人才交流等版塊建立實時交換和資料比對機制,特別是實現就業登記與社保聯動的批量經辦,就業系統和社保系統統一指標後,直接讀取社保參保資訊的同時自動批量生成就業登記資訊;對外通過重慶市政務資訊共享平臺,與公安、民政、工商、扶貧等部門進行實時資料共享,定期與殘聯、稅務、教育等部門進行資料交換,提高資料準確性。在資訊應用方面,發揮先進典型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全市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標準化、資訊化、智慧化建設,指導區縣開展智慧型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改建工作,升級完善設施裝置和服務功能,形成以“智慧識別、智慧操作、智慧匹配”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實現服務體驗便捷化、招聘過程高效化、求職匹配精準化,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目前,全市已打造智慧型公共人力資源市場7個。在便民服務方面,依託“重慶就業”微信公眾號和重慶就業網,積極推動線上政策申報,實現單位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穩崗補貼和大學生求職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線上申報,讓群眾少跑路,資料多跑腿,優化經辦流程,減少辦理要件,提高群眾滿意度。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2

為全面瞭解我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現狀,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獻策,力促健全我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8 月 18 日、8 月 24 日,縣政協副主席祝國安、柯明賢分別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先後深入到長角壩鎮集中隔離觀察點、長角壩鎮衛生院、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縣疾控中心、縣醫院、縣紅十字會、袁家莊街道辦袁家莊社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三教殿村衛生室、西岔河鎮衛生院、大河壩鎮等點位,通過實地察看、聽取介紹、座談協商等形式對我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援下,全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健全,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機制逐漸完善,保障措施不斷加強,初步形成了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疾病預防控制格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自20__年sars疫情發生以來,我縣全面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疾病防控能力,縣、鎮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裝置配置、人員結構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64 個,其中:縣疾控中心、縣醫院、監督執法大隊和婦計中心各 1 個、衛生院8 個、村衛生室 42 個,個體診所 10 個。全縣醫療機構設定床位 185 張(縣醫院 110張、鄉鎮衛生院 75 張);縣醫院現有編制 84 人,實際在崗 167 人,衛生院編制110 人,實際在崗 91 人,其他衛生機構編制 65 人,實際在崗 74 人;各類在職專業技術人員 285 人,其中執業醫師 47 人,執業助理醫師 62 人,註冊護士 95 人,藥師(士)20 人,技師(士)19 人。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建築面積均達到標準要求,鄉村衛生機櫃和人員“空白點”全部消除,形成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補充、民營醫療機構參與的醫療救治體系,能夠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奮勇當先,醫務人員逆行衝鋒,社會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推動社會發展、維護群眾生命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當前存在某個單位的問題

(一)應急機制不夠健全。一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於 20__年,在新一輪機構改革後,部門職能職責調整,出現了原預案中組織機構不健全,職責分工不明確,處置措施不具體,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二是我縣衛健部門和疾控中心均沒有設定獨立的衛生應急科室,相關工作職能由其他科室承擔,很難高質量完成衛生應急和應急醫學救援日常工作,特別在發生重大傳染病爆發流行時,科室和人員配置均無法滿足工作需要;三是應急物資儲備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臨消殺、防護等防疫物資儲備匱乏,無法滿足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資訊化建設跟不上當前需要,公安、民政、醫保、政務等職能部門資訊不能互聯互通,協同不夠,綜合應對措施聯動性不強。鎮、村衛生機構的電腦等裝置陳舊,村級監測報告網路不健全。

(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員編制普遍配備不足。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佔比較小,特別是拔尖的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多個崗位存在一崗多職現象,科室和人員配置無法滿足工作需要;比如佛坪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大夫只有 2 人,且要 24 小時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個化驗室僅有 2 名工作人員,目前 1 人休病假,1 人待產;二是鎮、村衛生服務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診療水平不高,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較弱,特別對傳染病患者的隨訪檢測、現場處置能力難以勝任;同時,疾控隊伍人員總量不足,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如:症狀甄別、隔離、健康教育要靠鎮村幹部兼職,防控效果無疑會受到影響;三是衛生系統內部考核獎勵機制不科學,缺乏調動一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四是公共衛生應急隊伍演練頻次少,對於性不強,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與實際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傳染病檢驗檢測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一是公共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經費缺口較大;二是在傳染病收集與報告、疫情應急處置、實驗室檢測與評價工作中,縣疾控中心檢驗、檢測儀器裝置大多是 20__ 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陳舊老化、效能不穩定、檢驗檢測效果不佳,無法滿足當前工作需要;三是縣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和感染性疾病科均為 20__ 年非典時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 8 張,對照《縣級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區)建設指南》,室內佈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滿足傳染病區與醫院其他醫療用房的間距不少於 20 米的基本要求,30 萬人口以下的縣區床位數不低於 20 張的具體要求。特別是我縣截至目前,沒有專門的傳染病防治機構。

(四)社會公眾預防意識較差。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普及不夠經常,重醫輕防觀念從根本上未得到轉變,危機意識不強。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覺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眾的防範意識亟待提高。

三、幾點建議

對於我縣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工作中存在某個單位的短板弱項,“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針和以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結合縣域實際,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匯聚合力,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政府主導地位。一是把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科學謀劃,高位制定“十四五”規劃,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納入區域和行業“十四五”建設中,將公共衛生應急防控體系的資源配置、人才培養、財政投入、建設目標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做到總體佈局、科學發展;二是總結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經驗,嚴格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加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修編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作戰;三是充分發揮衛健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聯絡會議制度和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醫防協同、醫防協作機制,轉變重救治、輕預防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理念,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資源、利用大資料平臺全面啟動智慧疾控現代化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形成智慧疾控、資源共享、醫防結合、多元參與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實現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社群中心資料資訊實時共享,無縫對接;配備配齊基層醫療機構電腦等基礎設施,逐步建立全縣衛生系統傳染病資訊直報網路,全面提升資訊化綜合利用和服務能力。

(二)鍛造隊伍,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搶抓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援,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經費投入長效機制,保證公共衛生機構建設於發展所需的人員、裝置、執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經費;二是大力實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是專業很強的工作,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和經驗者難以滿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議將專業人才的引進納入政府的人才工程專案,按照相關規定,補足補齊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缺口,落實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同時調整優化公共衛生與人員結構,一方面嚴控人員進入關,堅決杜絕非專業人員的進入,一方面加快對在職人員的培訓和骨幹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相應人員的醫學專業能力和醫防結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學的薪酬機制,按照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分配原則,改善一線工作人待遇,激發全員工作積極性;四是常態化開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演練,掌握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和防護措施,提升我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補齊短板,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嚴格按照“三區兩通道”要求,科學選址、合理佈局、高標準規劃建設,縣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區建設,配置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的必要設施,加快我縣公共衛生疾控體系建設步伐;二是全面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達標建設和能力提升專案,對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加強實驗室裝置配置,改善儀器裝備條件,力爭疾病預防機構實驗室裝置裝備達標率達到 100%,持續提升檢驗檢測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救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健全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和執行機制,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傳教育,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識的宣傳力度,建立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社群為基礎、家庭為單位,學校與企業和公共場所為重點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進家庭、進學校、進社群、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的“六進”活動,構建全民健康教育體系,讓健康知識、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3

社群服務是社群建設的基礎、龍頭和骨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社群服務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服務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我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根據區委關於第一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安排,以繼續解放思想,加快科學發展,把北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現代物流中心這一實踐載體,圍繞如何搞好社群服務、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較全面地掌握了全區社群服務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提出了今後城北區社群服務工作的思路。

一、城北區社群服務工作現狀

城北區社群服務工作從20xx年9月隨著社群建設試點工作開始,20xx年初全面展開。幾年來,通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社群服務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鎮(街道)主管、社群主辦、社會參與 的工作執行機制,初步完成了重構服務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群管理和服務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群服務步入了 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總結近年來的社群服務工作,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加強對社群服務的領導。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社群建設、社群服務作為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事來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在人、財、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社群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相繼出臺了《城北區關於開展社群建設的意見》、《城北區城市社群整合實施意見》、《城北區社群建設五年計劃》、《城北區關於加強城市社群工作機制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檔案,對全區社群服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使社群服務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群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加快社群居委會辦公用房和公共設施建設,增強辦公經費和居委會成員生活補貼,為加強社群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省、市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藉助星光計劃和再就業服務中心專案,市區兩級共投入資金370多萬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動中心22個、再就業服務中心22個,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有效解決了社群的老年活動室和社群辦公用房,同時還藉助社群再就業服務中心這個平臺,安置了部分下崗失業人員。

二、當前社群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社群服務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北區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實際,預示著我區城市社群服務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區社群服務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落實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和居民對社群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有諸多現實因素制約著社群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一)社群服務的資金來源比較困難,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全區23個社群居委會中,絕大部分經濟實力較弱,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社群服務的資金來源比較困難,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影響了社群服務的大發展。

(二)社群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儘管近年來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礎設施,社群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仍有個別社群借用的辦公用房面臨拆遷、收回,如光明社群、馬坊東社群,重新選址建設辦公用房面臨較大困難。

(三)居民現實支付能力制約社群服務的發展。儘管存在著廣大群眾對社群服務的普通需求,但多數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備滿足這些需求的現實支付能力。大多數城市居民寄希望於社群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而在許多有償服務專案面前則望而卻步,從而制約著社群服務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

(四)服務領域不寬,服務水平不高。由於我區社群服務設施不完善,加之社會中介組織不發達,沒有形成綜合的服務實體,導致社群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高。

三、進一步提高社群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認識加強社群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城區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強黨在城市的組織基礎、群眾基礎和工作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程序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認識上到位,行動上自覺,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鎮(街道)要把發展社群服務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施社會救助和再就業工程、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等工作緊密結合。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鎮(街道)牽頭、社群居委會協助、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社群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按照城北區第三產業和社群服務發展要求,加強業務指導,提高服務水平。發改、財政、經濟、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自己的職能,進一步制定促進社群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及殘聯、老齡、慈善等組織參與社群服務,大力倡導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將參與支援社群服務工作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內容,並納入目標責任。同時,將發展社群服務與招商引資工作結合,形成推動社群經濟發展的合力。三是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指導。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方法,將發展社群服務作為本部門工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級、分部門制定社群服務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促進社群服務各項工作的落實。鎮(街道)要制定本轄區發展社群服務的規劃,協調解決社群服務發展中的問題,管理各類組織以及家庭和個人依法有序開展社群服務。四是加強對社群服務的監督。經濟局、民政局等部門要推動制定各類社群服務行業標準,並綜合運用行政、法律手段監督管理社群服務。建立健全反映社群服務設施、服務管理、居民需求及滿意度等有關資訊的採集及工作評估體系。嚴格財務、審計制度,嚴禁將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認真解決社群服務發展中各種問題,及時查處違法違紀和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保證社群服務和社群經濟健康發展。

(三)大力推進社群居民自治建設。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群依法自治的原則,使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實現新轉變。社群建設的宗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群的積極性,從而使社群成為社會的減震器。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群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共同改善社群經濟和社群文化。同時,完善社群事務民主決策機制,凡是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都要通過聽證會、協商會、議事會、座談會、民意調查會等,廣泛聽取意見,充分發揚民主,暢通居民意願表達渠道。

(四)積極拓展社群服務領域。一是建立面向特殊群體的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社群服務體系:社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家庭護理、精神安慰、應急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殘疾人生活保障、康復醫療、就業安置、婚姻戀愛、合法權益保障、文化生活;優撫物件的定人定期上門包戶服務、轄區內商業網店一條龍服務、逢年過節慰問送溫暖活動、子女入托上學就業優先解決;特困家庭的定期救濟、包戶服務、新增特困家庭的送溫暖活動、優惠購買生活必需品、優先安排就業、實施再就業培訓;二是建立面向全體社群居民的帶有便民利民性質的社群服務體系,包括日常生活服務和家務勞動;日常生活用品的購置和配送、家用電器維修、衛生清理、服裝製作拆洗與熨燙、代收公用事業費;綠化面積的維護和擴大、四害治理、環境噪聲控制、垃圾袋裝與分類、居民樓道及門前環境衛生保護、違章搭建控制、民事糾紛調解、火災隱患消除、轄區內刑事案件防範、外來人口管理;疾病防範、醫療診斷、病人護理、健康諮詢、衛生宣傳和防疫;嬰幼兒照料、上下學接送、午餐製作與配送、課外看管、假期託管、智力開發、興趣與特長的培養等;社群生活服務,包括文化、教育、科普、諮詢、培訓、體育、娛樂、健身。

(五)努力探索社群服務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執行機制。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是社群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對社群服務的客觀要求。它不僅是社群服務發展的長遠目標,而且也是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進一步深化社群服務的基本途徑。一是培育知名社群服務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出臺和完善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共同投資興建社群服務設施,發展公有民營、民辦公助、股份合作制、個體私營等各種型別的社群服務事業,發展高層次的家政服務業、物業管理、消費娛樂業、商貿流通服務業等社群服務,培育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服務質量好的知名社群服務企業。二是搭建社群服務資訊平臺。採取招投標的辦法,篩選有資質、信譽好、服務質量高的社會中介組織,搭建社群服務資訊平臺,設立呼叫熱線,向社群居民推薦社群服務企業和服務專案。三是重視培育,實現產業化。對那些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內容的服務專案,如託老托幼服務、家政中介服務等,應根據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採取措施,重點培育,逐步實現實體化,使其成為社群服務業中的分支產業。四是要進一步完善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制度。要在為各類弱勢人群和優撫物件提供福利服務的同時,擴大服務物件,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努力開拓為廣大居民群眾和轄區單位提供服務的專案,以提高有償服務的比重。有償服務制度主要適用於對轄區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所提供的後勤保障服務和對普通居民家庭所提供的便民生活服務。有償服務獲得的利潤要儘可能彌補福利服務的資金不足和發展新的社群服務專案,擴大社群服務規模。

(六)加強社群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幹部素質。一是選好配強社群居委會成員。採取公開選舉等方法,經過民主選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群工作者隊伍。二是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社群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揚愛崗敬業、任勞任怨、樂於奉獻的精神;加強理論、業務、崗位培訓,引導和鼓勵社群工作者自學科技、文化、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業務理論水平和依法辦事、服務群眾的能力;鼓勵社群工作者積極參加社會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並對取得社會工作者職稱的給予不同層次的補貼,推動社群工作的專業化、社會化。三是充分發揮社群見習大學生的作用,不斷推動社群工作上水平。四是進一步優化、壯大志願者隊伍。為了有效地組織、帶動居民群眾參與社群服務,為了使這項工作經常化、系統化,必須優化、狀大社群服務志願者隊伍。在這方面,首先要大力動員吸收中青年居民加入志願者隊伍,優化這支隊伍的年齡結構;其次要動員吸收文化水平較高的居民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志願者隊伍,優化這支隊伍的智力結構;再次動員吸收居民中的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加入志願者隊伍,並在其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總之,社群服務是社群建設的基礎、主題、龍頭和骨幹,是社群建設的生命力所在。在推進社群建設的實踐中,要把服務社群居民、提高社群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放在首位。要從社群居民迫切要求解決和關注的現實問題入手,急居民群眾所急、想居民群眾所想,辦實事,重實效,使居民得到實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要進一步提高社群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僅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不僅需要廣大居民群眾的共同參與,更需要社群工作者隊伍的紮實工作;不僅需要對弱勢群體和優撫物件的無償服務,更需要探索麵向全體居民的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有償服務。只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實踐,提高社群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才能滿足居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才能增強居民對社群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調動居民參與社群服務和社群建設的積極性,才能實現社群的和諧、穩定及其發展。

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彙報範文 篇24

今年以來,漣水縣通過不斷挖掘就業崗位,深入構建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充分就業,努力實現高質量就業。截至20__年9月底,漣水縣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3392人。

一是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暖心活動”。積極聯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殘聯、縣民政局等單位,舉辦各類重點群體專場招聘會,有效幫助勞動者拓寬就業渠道。截至目前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9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03人;累計舉辦現場招聘會52場,其中網路招聘會9場,直播招聘6場。通過現場招聘等形式,共有129家企業提供崗位數5455個,達成就業意向4216人。

二是大力實施技能培訓提升行動。通過引導培訓機構針對城鄉適齡勞動力多增設實操性突出、適合當前技能型社會緊需的專業來授課,完善課程內容,促進課程多樣化創新,切實提升培訓質量。我縣城鄉勞動力就業技能目前已培訓4925人、新生代農民工共計1638人,包括母嬰護理、養老護理員、中式麵點師等專業。並對31家企業稽核崗前培訓補貼2640人,金額105.6萬元。

三是做好崗位開發和穩企惠民政策落實。加大穩企惠民政策宣傳力度,貫徹落實好上級的各項政策,全力幫助重點群體及企業紓困解難,並利用好現有社保補貼、在崗職工崗位技能培訓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政策工具,確保人社就業服務不掉線。1-9月稽核新增靈活就業社保補貼1349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242人,小微企業高校畢業生1人,公益性崗位和社保補貼127人,公益性崗位開發完成人數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