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課程標準解讀及實施建議

欄目: 工作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65K

一、課程標準研製的基本思想

課程標準解讀及實施建議

1、品德培養迴歸生活

2、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

3、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

4、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

5、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

(一)品德培養迴歸生活

1、沒有脫離生活的道德

2、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發展人的德性

3、品德培養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

4、品德課與生活課、社會課的綜合為學生開闢了通向生活的渠道,有助於品德培養的加強

(二)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

1、尊重兒童生活的教育意義:兒童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的引導

2、課程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而是它的錘鍊和引導

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生活具有它自身的價值,它不只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課程必須充分重視這種價值。

本課程所呈現的是一個兒童的生活世界

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都力圖從兒童的生活情景出發,課程營造的世界是用他們自己的眼睛所觀察到的世界,是用他們的心靈感受到的世界。

課程文化力求成為一種兒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課程的實施不僅要促進兒童發展,而且要使它成為對兒童有樂趣的生活。

(三)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

1、積極引導是兒童發展的需要。

2、尊重兒童與積極引導相結合,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品德培養之路。

3、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及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以此作為基本價值導向。

積極引導的必要

兒童作為發展中的人,具有接受教育引導的需要。

在多元價值的社會裡,需要有正確的價值引導。

中國特色的品德培養之路

既不是傳統教育的強行灌輸、機械訓練,也不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價值中立、道德相對主義,是在兩者結合上下功夫。

(四)情感、態度、行為習慣、

知識技能培養的統一

1、兒童是具有完整生命

表現的人:在生活中他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總是作為一個整體投入的。

2、課程標準力求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整體生命投入的過程:

(1)重視兒童的經驗與體驗

(2)既學做人,又學知識學做事;在學知識、學做事中學做人;在學做人的關照下,學知識學做事。

(五)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

1、教學過程是兒童參與的過程:

(1)課程標準所設計的主題與活動大多

是需要兒童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的。

(2)教學的過程是引導兒童自己去感受、領悟、表達的過程。

2、自主探索有助於提高教學實效性。

3、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和傳授性教學。

二、 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思路

(一)品德與生活課的基本理念

1、培養兒童熱愛生活應當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追求

2、學校教育應當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

3、學校教育應當保護和培養兒童自身的學習活力

4、參與是兒童的權利

5、探究是兒童的天性

6、低年級教育應與學前階段相互銜接,構築兒童後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7、學校教育應當尊重並適應兒童能力的多樣性

8、兒童的生活本身是學校寶貴的教育資源

(二)品德與生活課程設計思路

三條軸線是:

兒童自身、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

四個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積極地生活

有愛心、有責任感地生活

智慧地、有創意地生活

(三)國小品德與社會課的基本理念

1. 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行為習慣;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具有參與和創造生活的積極態度和願望;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基礎。

2. 品德與社會課以社會生活為物件,通過學生與其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和他人的聯絡,從態度、能力、知識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

3. 品德與社會課立足於學生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聯絡,依據多元線索以綜合主題形式構建、組織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

4. 品德與社會課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習活動的實踐性,通過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等多種學習方式實施課程。

5. 品德與社會課負有促進兒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養自信的、有抱負的社會主義新公民的重要途徑,是義務教育課程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四)品德與社會設計思路

一條主線:兒童社會生活

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

個人、家庭、學校、社群、家鄉、國家、世界

社會生活的主要因素(主題):

§ 社會環境

§ 社會活動

§ 社會關係

三、 “課程標準”與教材建設

1、 “一箇中心”,以學生髮展為本。

2、“兩個支柱”,終身教育、全人經驗。

3、 “一個槓桿”,現代資訊科技。

4、新教材的追求

整合學生需求、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均衡性;淡化學科體系;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藉助對生活世界的理解發揮作用;在強調基礎的同時,強調方法比知識本身重要,能力比概念本身重要;強調實踐性(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綜合性和彈性(選擇性和教材的非專業化);強調對課程的自主開發;強調時代性。

四、教學建議

1、重視學生生活經驗

2、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3、豐富拓展教學過程

4、靈活充實教學內容

五、在不斷追問中提升教學的境界

追問一:教學回歸怎樣的生活世界?

1、迴歸現實生活世界。

迴歸與教學內容和任務相對應的現實世界(航標與旋渦。生活的簡單羅列。忘記了教學目標而盲目迴歸,最終失去生活跑題 找朋友)

生活的錘鍊與提升 (如何看待城鄉教育差異 交通事故)

2、迴歸精神層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現實的、具體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層面的生活。教學應當同時關注這兩個層面。教學要幫助學生思考和認識生活的意義、目的、價值以及什麼樣的生活值得去過。迴歸可能的生活。

(社會提倡的層面與社會允許的層面)

追問二、課堂教學需要什麼樣的教學氛圍?

學生需要安全、和諧、愉快、健康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應當有利於師生的共同成長

(教學是一個生命的過程,既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生命過程)

以為快節奏,高密度,大資訊量就是教學的高效益(是否真的高效率?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知識點的計量標準 可比廣度 知識點除以課時單位時間,一節課不要太多。教學要有等待。學生生理、心理的能量守恆。)

教學的表演化問題

教學中評價表揚的異化

此類問題的產生與評課導向有關。

追問三: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面對全體學生?

關懷而非冷漠

理解而非說教

尊重而非霸道

教師需要處理課堂小麻煩小糾紛突法危機的技巧

追問四:如何實現教學形式的教育價值?

適宜、適當的教學形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

在教學中必須反覆追問教學形式的教育價值。

重視僅僅追求教學形式的負面影響。

追問五:學生作業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作業是學生延伸性的學習活動

對本課程作業的功能的認識(學科特點體驗性、實踐性)

本課程的“高水平作業”:調查採訪性作業、自主性作業、應用性作業、分析性作業、綜合作業、養成性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