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朗讀初探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33W

朗讀是集眼、耳、口、心於一體的複雜的心智活動,是閱讀教學中最為普遍、最為重要的訓練,良好的朗讀行為作為學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僅僅是一種閱讀形式,還是一種能使學生在閱讀習慣以及思維習慣上有所突破和發展的行為。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能獨立的、自主的進行閱讀,形成具有自身優越性的朗讀行為,就成為教師課前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與做法。

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朗讀初探

一、尊重學生朗讀行為和體會出的感受,讓學生擁有朗讀信心和發展空間。

過去,許多教師總是拿自己所認為“好”的朗讀方式去框套學生的朗讀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自我表現,從而影響朗讀效果,甚至使學生失去朗讀的信心。《課程標準》中闡述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由於學生心理特徵、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不一,加之生活經歷的不同,致使他們在閱讀一篇文章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便會有所不同,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朗讀中表現出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應對學生的這一差異給予高度重視。教師不僅在正確指導學生的朗讀的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朗讀習慣和自身所作出的表現,鼓勵學生用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朗讀,充分肯定其朗讀後的感受,使他們擁有朗讀的信心,從而使其在朗讀行為上擁有拓展的空間。

如:《父親和鳥》中有這樣的句子“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裡,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有位老師是這樣引領的: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覺得父親很愛鳥,他說話的聲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生:父親發現鳥很高興。

生:父親很喜歡鳥,因為當時沒有風,樹葉輕輕動一下,他就知道里面有鳥,說明他很注意觀察鳥。

生:父親能聞到鳥味,我們都聞不到,我也覺得父親很愛鳥。

師:是啊,就在這樣一片幽靜、朦朧的樹林裡,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到,父親卻能發現鳥的存在。從這句話中我們感受到父親是多麼地愛鳥、瞭解鳥啊!誰能把這些感受讀出來呢?

學生站起來讀得很輕,特別是讀“嗯”時,還點了點頭。

二、注重學生的有情感朗讀,在朗讀中實現情感體驗。

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但是,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上,加以情感,這就使得學生在朗讀上有了很大難度。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讀後自身的感悟的不同,直接會影響學生朗讀時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切實把握每一個環節不同情感的體現,進一步讓學生通過課文進行情感體驗之後進行朗讀就會有更好的閱讀效果。

如有位老師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中有這麼一個片段:

師:聽著鳥兒快樂的叫聲,你們快樂嗎?那就快快樂樂地把這幾句再讀讀,看誰能聽懂畫眉鳥在叫什麼?

生1:畫眉鳥在說:“歡迎光臨,鳥的天堂歡迎小朋友們的到來。”

生2:人類朋友,看到了嗎?我們生活得多快樂呀!這裡是我們的天堂。

生3:小朋友們,這裡是我們的樂園,我們衷心地希望得到大家的保護,讓這樹更綠,讓我的夥伴兒更多,好讓更多的人能來做客,謝謝!

師:呵,能聽懂鳥語,可真不簡單!面對眼前這番美景,我們也和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讚歎——

生: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看,這個例子,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引領學生填補作者給讀者留下的空白,與作者思想溝通,產生情感共鳴,那是學生髮自內心的讚歎。讀者必須依靠自己去挖掘文字潛在的意義,調動自己的思維、生活與知識積累、情感等,創造性地去填充這“空白”。這樣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三、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增強朗讀興趣和信心。

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不僅使學生在朗讀時產生興趣,還能使朗讀效果從整體到個別的體現出來,更加全面的讓學生在朗讀中激發興趣,更有效地得到情感體驗。

1、範讀。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因而範讀便於模仿,更容易讓學生深入課文情感境界。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等的範讀,直接從他讀中掌握字、詞、句的含義,抓住朗讀時所體現出來的語氣,從區域性到整體逐漸深入把握課文內容。因而,範讀在學生的習得能力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2、齊讀。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朗讀機會,這種形式不僅能讓學生讀準字音,還能注意停頓,便於集體糾正。可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自我糾正,同時加深印象,避免錯誤。

3、指讀。讓不同朗讀層次的學生得到鍛鍊,同時也能互相促進,提高水平。而學生也會在這一形式中將朗讀中存在的不足暴露出來,這就有利於教師對其進行指導。

4、分角色讀。讓學生自主合作,分配角色,讀前充分揣摩所扮角色的內心,讀出與之相應的語氣。這樣的形式既使朗讀充滿情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5、幫讀。由於學生朗讀水平不同,許多學生有害怕教師的心理,那就可以讓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幫助水平較低的學生,這既能促進個體之間的發展,又能使整體得以提高,更激勵了學生加強朗讀訓練。

6、小組合作讀。以四到五人為一個小組,讓學生在組內進行朗讀,既可以促進組員之間的互動合作能力,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實現“育人”的目的。通過實踐,原來性格內向的學生,在這樣的互動活動中變得自尊自愛了,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強。同時,各小組之間可以開展賽讀的形式,這不僅使組員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還使朗讀水平較低的學生,不斷轉變自我,積極主動地與他人合作。四、注重朗讀評價方式,避免學生在朗讀訓練中失去信心。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時,最忌諱使用對學生髮展有不利因素的語言,例如“你朗讀得不好。” “不行,讀得太沒有感情了。” 等等。這樣的語言不僅有害課堂氛圍,還使學生失去朗讀的信心,抑制了朗讀能力的發展。《課程標準》中這樣闡述“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朗讀水平不同的學生,採用激勵性、情趣化的語言,如“你這裡讀得真不錯。”“你真像電視裡的播音員。”“你真了不起,這多難讀呀,你讀得可真好。”教師只有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評判,才能使學生擁有愛朗讀,會朗讀,朗讀好的能力。

這幾點,看似簡單,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對於國小生來講,卻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想做好這幾點,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做保證。總而言之,文字是人的主觀感受的表達,是內心情感的流露,是個人見解。教學的真正價值在於引領學生獲取這種感受、體驗這種情感、理解這種見解。教學中要非常重視學生的情感薰陶。只有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學生的特點,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多向人家學習,取長補短,就一定能掌握許多引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好方法,從而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