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大班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7.41K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感,樹立長大為國家多做貢獻的理想,是幼兒園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教師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由於幼兒年齡的特點,他們對“祖國”這一概念不宜理解,因此,為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幼兒從小萌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的美好情感,課前我製作了一個該主題的課件,課件中加入了中國國旗、首都北京的圖片。希望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引導孩子感受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大物博,瞭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培養孩子作為一名中國人的無比自豪感。通過活動,幼兒瞭解了首都北京,知道了祖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知道我們國家有許多好玩的旅遊景色,有不同的少數民族,積累了一些關於中國的“經驗”。

大班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通過本次活動我也發現有部分小朋友對於中國的全稱記得不是很好,特別是後面“共和國”三個字,有部分幼兒發音不準確。這些都有待於我們以後不斷的練習。從教師自身這一方面,我也發現,老師的閱歷其實也非常的重要,前面的幾個環節,介紹中國地圖、認識海洋、山川等,由於之前上網學習了一些,對幼兒講述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但是在後面介紹祖國的美麗河山的環節,熟悉的地方可以講得比較生動,但是像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桂林象鼻山等這些地方的人文地理的知識經驗還有待學習,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繼續努力的。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2

臨近畢業,小朋友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心裡有好多話要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特別是對老師,有著深厚的感情。在這首歌曲《老師,老師再見了》中,充分體現了小朋友的心情和情感。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後,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學期我班著重於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導而不包”,目的是為幼兒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力求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歌曲,在我們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幼兒在主動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和諧發展,增強自信心。

在學習《老師再見了》的時候,我們讓幼兒回想三年幼兒園的生活,想想馬上就要離開老師上國小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說:“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就會流眼淚了。”有的小朋友說:“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許這群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但從歌曲中,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儘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這種藝術的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性表達。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幼兒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3

本週上課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上託班課程的時候都會以課本為內容,將課本內容變為小故事呈現在小朋友面前,剛開始大家都聽得認真,幾分鐘之後有些小朋友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只玩自己手裡的玩物或者開啟書看書,不再聽老師講課,直到回答問題時什麼都不知道,回答的也只是和本節課無關的,像其他課老師都會用光碟、課件、實物展示課程內容,會立馬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所以看到課件就會抓住幼兒的心理,以達到上課的效果。由於大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習慣的培養不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很容易轉移。

還是我們在教學方面有欠缺,小大班幼兒生活經驗還不豐富,參與活動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所以今後我會以遊戲為形式上好託班課程,通過幼兒自身的參與、表演、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學習知識,不再坐著聽課而是親身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4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裡行間流露著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依據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先讓學生藉助字詞典把課文內容讀準確、讀通順。

然後讓學生用簡略的語言概括說出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目的。

其三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這一個環節按照“畫出相關句子—寫出感悟—同桌交流—集體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

其四:學生思考:課題為什麼父親的菜園為題,讓學生在討論中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5

《晚上的太陽》一課上完以後,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具體表現在:

課堂教學體現了學生的體驗探究性。

首先是激活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感悟。例如,第一自然段“媽媽得的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手術”時,有學生皺起了眉頭,我及時抓住這一細節,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你們為什麼皺起了眉頭?”讓學生說出了各自的情感體驗,一種將自己置身於情境之中來思考。

其次,讓學生在明白愛迪生的好方法之後,丟擲一個問題,進行探究:假如是你,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媽媽手術的照明燈呢?學生充分討論之後,各抒己見。為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提供了廣闊的時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再如:在課的結束部分並沒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問號走出課堂,到課外繼續探究。讓學生繼續探索愛迪生的其它發明故事,閱讀《世界名人傳記》,《科學家的故事》等等,充分讓學生帶著好奇帶著求知的慾望從教室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學習探索。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6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絡。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著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學習方法,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有個學生說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說:“廉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被他這麼一說,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於是,我丟擲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說明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這是捨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了不畏權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說喜歡兩個人,並且能細緻地說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說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說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說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和勇於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 ,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比如藺相如說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後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生偏差。所以我最後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變的過程。練筆之後,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7

這堂課可取之處有: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本課講述首先採用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然後就重點難點問題具體分析探究。在進行知識競賽時,學生每回答完一題,教師給予評價,回答正確的予以鼓勵和表揚。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有:(1)由於處於新課改的探索階段,新舊模式轉變上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雖有合作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展示的環節,但氣氛不夠活躍,有待想辦法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2)本課沒有用多媒體,課不夠新穎。(3)上課過程中有些趕時間,在討論探究題時,不夠透徹,老師當堂點撥欠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改正不足。以上是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反思,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8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字習得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忘言”之說,說的是人們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後人們往往記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意思,卻忘記了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學。這是閱讀的規律,但我們的語文課則不然,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得意”,更要讓學生“得言”。學生的語言如何習得,運用課文的語言來表達是條捷徑,我的這堂課儘量讓學生多說,潛移默化中習得這種語言。

感情朗讀,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言,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小組讀、表演讀。課伊始,我讓學生帶著自豪之情反覆朗讀課題,讓學生逐漸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世界,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調。用多媒體欣賞3-4小節的課文朗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暢談所見到的沙漠,當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幅幅廣袤無邊而又荒涼的沙漠圖出現在學生眼前。隨後用“小駱駝明白了________”說一句話,待大家把句子說完時,文字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課最後,我又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言語實踐點,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駱駝……”說上一句話,再遷引到學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說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說:“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這堂課上我得到劉老師的多次表揚。”這時,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活”了起來,“火”了起來。一個個眉飛色舞,歡聲笑語,清真意切。這一對話使“潛在文字”轉化為“現實文字”,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顯生命,巧設平臺創造語言。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這堂課上,我利用課文空白點,建構了一個續寫故事的平臺,它既巧妙地把書本語言的內化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悄悄地”落實在其中,又把課文的表達技巧“默默地”遷移,變為學生自己的表達技巧,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這堂課,學生能夠挑戰成功,一是因為學習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語實踐,對文中的重要語言已能靈活運用;二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眾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課文學習,學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於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臺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字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所創設的小駱駝與小紅馬的再次見面充滿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駱駝也把小紅馬帶到沙漠中,小紅馬面臨種種尷尬,消除了對小駱駝的偏見。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愛的教育,故事的結尾很多同學都能想到小駱駝和小紅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緊扣課題,不斷深化主旨。。

這是在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足之處,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句關鍵性的話沒有在教學中做到環環緊扣,如果能在教學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時,不斷反覆地朗讀體會這句話,就能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一步步地深入,使課文主旨的揭示有一個不斷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9

在上第一課時,總想在這堂課上使課文的重點有所呈現,所以教學的容量安排得大了一些。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最大的不足是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存在明顯的疏漏,前半部分特別是預習檢查這一板塊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課堂教學結構有些前鬆後緊,以至本該是課堂教學的高潮部分草草收場。這也是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在這樣的教研課上也出現了,真是不應該,以後得認真加以改正。

另外,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也必須得注意。比如:讓學生談談對作家的瞭解的時候,應注意指導學生提取其中有用的資訊;讓學生交流課前已理解的詞語時,要讓學生說值得一說的詞語;生詞最好是指導讀寫後,還能讓學生默寫一下,以便及時地發現問題;在訓練概括完段意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還需加強;要讓學生真正能體會到發生海難時人們驚慌失措的感覺,朗讀指導還要到位;有些問題的提問設計得還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等。

總結這堂課,如果要說好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的表現,他們能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我能感受到他們情感的波瀾起伏以及智慧的輕舞飛揚,學生的情感與智慧活動是與本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諧同步的。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0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他們通過自己品讀理解詞語,自己體會朗讀課文,再通過自己感悟欣賞鳥島環境美,這種教學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

一、相機點撥,畫龍點睛

片段一和片段二的教學主要是詞語教學,抓住“一群一群”、“陸續”、“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詞讓學生從中體會鳥兒的多,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始終用簡單的語言來“導”著學生。詞語教學的目的在與幫助學生理解所讀課文的內容,豐富他們的詞彙,從而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低年級的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其他因素的制約,無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我們教學時對淺詞進行深教有利於低年級學生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首先把抓準的“淺詞”放到課文中去理解,去教活,讓學生體會一個詞語在整個課文中的作用,去理解在具體的環境中的特殊意義。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幫助學生總結讀書方法並相機點撥,循循善誘,達到畫龍點睛,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二、自由交流,弘揚個性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激發學生地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地發展。片斷二中教師抓住有效的教育資源,設計了富有個性化的問題“鳥島非常熱鬧,鳥兒都會在這裡幹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想象得到了放飛,朗讀得到了提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上,老師能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變為學生的天地和樂園。學生或自由讀文,或小組合作,或展開辯論,或大膽想象,都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教師的導語如同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地滋潤這每個學生地心田,深入細緻地影響著學生,積極誘導著學生積極地學習。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1

加速度的概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首先要注意加速度的引入。可以通過公共汽車與無軌電車(或卡車與小汽車)啟動,速度從零加速到5m/s的差異,使學生體會到速度的變化有快慢問題。也可演示物體從不同傾角的斜面滑下,在水平面滑行的距離大致相同,比較物體在不同傾角的斜面的速度變化的不同點是什麼?從而提出速度變化有快慢之分。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後,要強調兩個問題。其一,加速度不是表示速度的增加,也不是速度的變化,而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其二,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沒有任何直接關係,高速公路上高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它的加速度為零。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用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

暫時迴避幾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向量,如何判斷方向的問題應暫時迴避,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

第二,不宜提“速度變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

第三,不宜提平均加速度與即時加速度。

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多舉些例子,會有利於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這樣的例子:一輛汽車用10s的時間從0km/h增高到108km/h(也就是平時說的30m/s)的速度,如果是勻加速,那麼加速度就是3m/s2,這輛汽車遇到特殊情況時,從108km/s開始剎車,4s停下來,那麼此時的加速就是7.5m/s2。

上面這輛汽車在加速階段,加速度是3m/s2,那麼第一秒末是3m/s,第二秒末是6m/s,第三秒末是9m/s……第十秒末就是30m/s,就是108km/h。在剎車階段,加速度是7.5m/s2,從30m/s開始剎車,剎車第一秒達到22.5m/s,第二秒末達到15m/s,第三秒末達到7.5m/s,第四秒末達到0,停下來。

例子要淺顯易懂,然後可以多舉幾個,如果讓學生兩個人一組互舉例子,效果是最好的。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2

《早發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韻暢達,描寫了從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景色,表達了詩人喜悅歡快的心情。怎樣能讓學生輕鬆簡單地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而又不破壞古詩原有的美感和整體性,是我這節課所追求的目標。

一、入境

每一首古詩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或作者的心境,怎樣讓學生入情入境,走進文字,與時代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把古詩理解地透徹,讀得有情,進而精神愉悅,感情得到薰陶。

我在課堂教學的開始設計了“複習李白的古詩,配樂以故事的形式介紹背景”,這樣,就拉近了學生和李白的距離,為學生理解古詩,體悟意境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悟情

“披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只有調動情感因素,語文才能學得活,學得靈。閃爍著人文光彩的古詩教學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詞句,機械反覆地背誦詞解句意,那麼學生的學習便如同“嚼蠟”。所以在教學時,我沒有機械地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詩,而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先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詩的畫面,為理解詩意做了很好地鋪墊,雖然學生說時只抓住了個別詞語,說得乾澀,但通過我的引導,學生也能感受到沿途美麗的景色。接著,讓學生討論交流,從而走進文字,走進李白,體悟李白當時的心境。最後彙報交流時,我也沒有刻意地去解釋字詞,解釋詩意,而是根據學生說的,及時點播,順勢以組詞的形式理解“辭”,以選擇的形式理解“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時,教師一句“輕快的僅僅是順水而下的小船嗎?站在船上的李白的心情呢!”欣喜、愉悅的心情也隨之深刻,教師再配樂,讓學生朗讀,學生欣喜的感情也就洋溢於詩中,真正走進了李白的心境!

三、遷移

語文教學不是為教而教,不是僅僅教完一首詩,一篇文章就行了,而是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掌握學習的方法,積累更多的知識。所以,課堂上我根據古詩的情境,適當地進行了拓展,發散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誇張是李白善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早發白帝城》中的“一日還”、“萬重山”就是誇張的一種體現,我順勢引導學生了解李白的其他誇張的詩句,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李白,瞭解誇張,也為學生理解“萬重山”,想象三峽的山一座連一座,瑰麗、險峻,做了很好的鋪墊。而最後一首《峨眉山月歌》的補充,更是拉近了學生與三峽的距離。

總的來說這堂課雖然很順利地上下來了,幾個教學環節也都比較流暢,但跟我自己所追求的課堂境界還有一定差距,如何從學生的發言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並把它遷移到課堂預設中促進課堂生成,如何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更加生動更加感性更加容易讓孩子接受,這些都是我今後還需努力的方向。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3

通過《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後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並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後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文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

針對本課特點,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先讓學生欣賞課本插圖,然後說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觀察,欣賞能力。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通過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在反覆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說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字。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說說類似的句子。從而接觸學習比喻句。

在教學第2課時時,讓學生通過把小潔與扔香蕉皮的小男孩進行對比,從而體會小潔的心靈美。

在教學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原以為學生會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可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纂著麵包紙。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麼。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的向前跑去。)我出示了問題“她四處張望,在尋找什麼?眼睛一亮,看到了什麼?飛快的向前跑去幹什麼?”原以為學生會跟著課文走,可他們的答案卻千奇百出。(去找魚網撈香蕉皮。有小妹妹摔倒了,跑去扶她,急著找廁所等等。)當然也有說找垃圾桶扔麵包紙的。於是我就問:“為什麼不說找垃圾桶扔麵包紙呢?”學生卻說:“不用急,可以等一下扔,或者帶回家扔。”聽到了這樣的回答,你能給以否定嗎?其實我清楚,他們心裡早有了課文要求的答案,只是覺得那太普通了,太沒創藝了。現在的教學是開放的,多元性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4

《怒吼吧,黃河》是一篇以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為背景的文章,課文講述詩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滿懷革命激情創作《黃河大合唱》的過程。這篇課文情緒激昂,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激發學生的民族感情。為此,整堂課我始終堅持“以讀為本”,於讀中悟情,讀中入情,整體領會文意,培養語感,激發並強化學生樸素的愛國情感。

由於現在的孩子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陌生,所以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先把抗日戰爭的背景介紹清楚,在教學時,我出示關於黃河的畫面,讓學生談談自己看到畫面後的感受,讓學生感到震撼。從而引入光未然對黃河的靈感。

這篇文章的題目極富震撼力,於是,我從課題中的“怒”字入手,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黃河的“怒”、詩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劇隊的“怒”、延安軍民的“怒”、全中國人民的“怒”,首先,我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騰怒吼的黃河的錄影,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黃河的怒吼”,緊接著讓學生把看錄影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讀相關的段落。詩人的激情又觸發了作曲家的激情,兩位藝術家的激情在碰撞,在昇華。我適時啟發學生設想兩位摯友相見時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誦時的情緒變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觸發時的激動,引領孩子們去感悟兩位藝術家的旺盛的創作激情和革命激情。《黃河大合唱》誕生了!學生無比激動和自豪。我又讓孩子們聆聽了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真切地感受其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然後要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絡時代背景來談《黃河大合唱》的創作的重大意義,突破難點。最後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個奴,正是因為心中不願意成為亡國奴,所以才發出了怒吼!至此,學生的激情高漲,熱血沸騰,我抓住時機,讓學生面對兩位民族的驕子,傾訴自己的一腔愛國情,使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5

教學中加強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朗讀訓練也是本課教學的重中之中。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讀三隻小螃蟹的語言,不僅要讀出他們的可愛,還要讀出他們愛動腦筋、善於思考的學習態度。這樣層層點撥,學生慢慢就讀出味來了,也能體會他們不同的心情,讀出恰當的語氣。

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帶著問題,展開想象,教師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沒有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灌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後,啟發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站在大海邊上,我想大海那邊是____?”……

但是在這個教學環節上,學生受課件影響思路沒有開啟,侷限在“大海那邊是鳥”這類答案上。我在教學過程中沒用進行相應的引導,成為我的遺憾之處。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6

在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原料時,教師根據學生已學的知識,組織小組討論下列問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判斷下列固體與液體相互可能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是哪幾組物質。固體:二氧化錳(MnO2)、四氧化三鐵(Fe3O4)、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鈣粉末(CaCO3)、大理石(CaCO3)、,液體:稀鹽酸(HCl)、稀硫酸(H2SO4)。學生們對這個問題會展開激烈的爭論,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的原理,同學們很快就能得出結論是:稀鹽酸分別與碳酸鈉、碳酸鈣粉末、大理石反應或稀硫酸分別與碳酸鈉、碳酸鈣粉末、大理石反應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然後再以小組為單位對六組藥品進行實驗,要求認真觀察實驗、記錄現象、討論分析找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理想原料。

學生們通過實驗觀察、對比分析、討論交流從反應速度的快慢、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展開討論得出: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太快、難以控制、無法收集;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剛開始有氣泡產生一會兒反應停止,不能收集到氣體;稀鹽酸與大理石混合反應速度較快、易於控制,所以它們是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理想原料。有的同學甚至還會提出能否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呢?對此教師可出示一瓶濃鹽酸開啟瓶蓋讓同學們觀察、討論找出答案。接著教師再提出問題:“通過上面學習要求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怎樣才能製取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並聯系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內容進行觀察對比,思考討論選擇氣體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應考慮哪些因素?”根據前面已學知識進行對比發現製取這兩種氣體所用原料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都不相同,這兩種氣體的密度與溶解性也不一樣,所以它們所採用的發生裝置與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討論得出:選擇裝置應考慮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質(密度、溶解性)等因素。在對比觀察中認識到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瞭解了氣體制取裝置的選擇依據。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7

《日月潭的傳說》講述的是關於我國臺灣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盡艱險,降服惡龍,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兩邊的故事。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上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設計、對照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審視著自己的教學過程。有獲得:

1、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創造。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進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留下許多想象空間,我結合閱讀教學,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訓練。這樣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從阿里山的山洞裡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這一句,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行進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通過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艱險、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如果“領”的設計合理、優化,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閱讀教學支離破碎、雞零狗碎的現象,同時也能較好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學生了解了課文懂得主要內容,對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惡龍,救出日月的過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沒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讀講。《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認為,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絡上下文朗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這篇課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學生提出要求:“你認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樣的人?請默讀第3、4、5自然段,找出重點的詞句來說說你的看法。”以此為“領”引導學生繼續挖掘文字資源。

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上還有欠缺;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等問題。在以後的課堂中要努力改正。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8

本節課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逐步認識掌握地圖的閱讀方法,從謎語引入,這種設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及參與意識。

本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合作學習的內容,即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同時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也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銜接,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注意與學生感情上的交流,從教師的教態、語言、表情等方面做到親切,拉近與學生的關係,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也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本節課還沒有帶動全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排的幾個學生沒有融入到活動中學習。

2、比例尺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剛接觸,感性認識很好,但在換算中很多同學有困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換算能力的訓練。

3、部分小組的合作意識要進一步加強,今後要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讓小組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

總之,地圖是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應使學習地圖的過程變為一個使用地圖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注意培養學生在閱讀地圖、獲取資訊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表達他們獲取資訊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及獲取資訊的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喜悅。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19

在執教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採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鬆、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字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字,自然而然的進入故事發展的情景當中,在閱讀鑑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字的意義。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表現非常積極踴躍。但靜下心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上完課後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環節用時稍長,以至於後面的達標拓展時間倉促,以至於削減了這一課的厚度。

不足及啟示:

1、有些課必須提前預習。公開課、評優課課前讓學生拼命預習、拼命準備確實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是,絕對的不預習,有時反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無論是常規授課還是公開課。像本課文言文,不短,想40分鐘讓學生有收穫、有突破,不預習,難。像《社戲》,那麼長,不預習,上課變成了自讀課文了。

預習與否,都應該依課文長度、難度及是否有利於學生的收穫最大化來定。 2、朗讀的指導如何更生本一些?我們看即便是餘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是師本的痕跡非常明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直接示範,朗讀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這篇文章有什麼讓人感到奇“異” 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太難了,七年級的學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異。

4、文筆的簡約是《聊齋志異》的一大特色,但我卻沒有好的辦法進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絕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文言文都簡練,不必講。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講,是我們不會。文言文為什麼都簡練?《聊齋志異》的語言又有什麼特殊的魅力?這其中當然有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近來,我在想,一個教師,即便是他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絕不是據此便可以大有作為的,其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學問根底。

我們可以沒有高學歷,但一定要有深學力。餘映潮老師只有高中學歷,但國內中語屆誰看小視他?

大班的教學反思 篇20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國小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國小開設勞動課,是向國小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校3—6年級安排了勞動課程,每週各年級一節,由各綜合實踐老師或勞動課老師來上這節課,並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按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中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二、認真備課,加強現場教學

勞動課也要認真備課,選好教學內容、勞動場地,通知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加強現場教學,並儘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操作示範。例如《釘鈕釦》一課,教師備好課後,事先通知學生帶好縫衣針一枚,兩眼扣兩粒,四眼扣兩粒,碎布一塊,小剪刀一把,線團一個。在勞動課上,老師用投影機出示兩眼扣和四眼扣的圖片和一件上衣的圖示,讓學生懂得釘釦子釘在什麼位置合適,又動手做示範怎樣握針,怎樣穿針引線,並教學生:“注意線不能太長,否則容易繞結。”並告訴學生左手怎樣按緊扣子,左右手怎樣配合,防止被針刺手指或不小心釘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師講完釘釦子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釘釦子的比賽,最後引導學生針線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亂丟亂放,以免扎傷自己或別人,並讓學生談談學會釘釦子的好處,進行思想教育。

三、加強與社會、學生家庭的聯絡

利用勞動課時或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社隊、車站和軍烈屬、五保戶家裡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學到勞動本領。我校有綜合實踐基地,在勞動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基地觀察、探究、勞動和體驗,真正做到教學做和一。

四、積極開展科技文體活動

我校根據新課程計劃,把“興趣小組”活動列入課程。做到課堂打基礎,課外多實踐。我校設有10多個活動小組。每逢這節課,各輔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編織、摺疊、繪畫等手工,並動手做發豆芽、種花、種菜、植樹等試驗,開展穿襪子、繫鞋帶、扣扣子、戴紅領的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兒童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通過勞動課,學生掌握了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培養了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