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精選15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44W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

回顧整堂課,有幾方面: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精選15篇)

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給了學生的自由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絡。

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但學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數學意義上的角。本節課要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為下節課認識直角作好知識準備。同時,這部分知識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它們雖然貌不相似,理卻相通。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幫助學生建立起實物與概念間的聯絡,化抽象為具體,就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徵時,我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我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2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精心設計每一環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

(一)認識角。教學時採用小組活動形式進行,每四位同學一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在引入部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抽象出角的圖形,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讓學生去折,他們會利用手中的紙,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把他們折的角收集起來,讓他們自己來分類。學生會按角的大小來分,會按角的開口朝向來分,或者會按邊的特點來分等等;通過小組討論,彙報、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我還注意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知識相結合,通過找身邊的角,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二)比較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口”的大小有關。學生在活動中把本節課的難點輕而易舉的突破了。

(三)畫角。畫角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範,因此對他們畫角的過程不做正確與否的點評。看完學生畫的角之後,我再傳授規範的畫角方法,對以後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打下基礎。

數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3

1、本節課能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將數學教學變成活動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親自感知、親身體驗,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大家操作、討論、發言,都躍躍欲試。

2、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直觀的認識角,體驗角的特徵,學生用圓形紙折角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角,如:因教學時間關係,這裡我沒有多用些時間。反思起來,如果當時我能抓住時機,及時展示學生不同的作品,但並不做出評價,到學生體驗角的特徵後,再讓學生思考並判斷自己折的是否是角。這樣,在凸現學生個性思維、個體差異的同時,能夠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

3、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根據需要進行動手操作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把抽象的邏輯思維轉化為直觀的感知,因此,本節課設計的學生動手操作的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理解透徹,加深了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掌握和應用,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4

“認識角”是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先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角同時將角抽象出來(初步認知角的),接下來摸角(感受角),然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創造出角(創造角),其次再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最後讓學生找找教室周圍的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教師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 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最後通過操作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其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雖然教學想法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但學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後來在另一個班我立即作了調整,放手讓學生來比較任意兩個角的大小,學生有的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再出示鐘面上兩個相差不多的兩個角,引導學生直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有的學生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來用重疊的方法比。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我先用實物剪刀做示範,把剪刀張開,角變大了,合起角變小了,剪刀的兩邊的長短沒有變。接著,我把黑板上畫的一個角的一條邊沿長,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沒有變,再把另一條邊延長,體會角的大小還是沒有變。然後學生思考:如果把兩條邊縮短呢,這個角的大小會不會變 ?通過演示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還有學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邊的長度有關,那剪刀的兩條邊就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慾望。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中,並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

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並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當然這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努力,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教學中應抓住詩歌利於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蘊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6

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認識了線段;陌生是因為線段是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學生的感性認識遠遠超過了理性認識,要以純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才行。

基於以上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在教學本節課的時候,教學目標就很明確了,就是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總結來認識線段。在設計時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鴨遇到的問題——“從米奇家到唐老鴨家有兩條路,走哪一條路近?”入手,讓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知識,從而體現數學的現實性,同時也增加了本節課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找到了生活的基點和興趣的源頭。

接著,通過三個層次的教學達到教學目標。第一層次——看。通過觀察,比較一根線隨手放在桌上和拉直後的樣子,引入線段,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是直的”;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層次——找。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可以看成是線段的物體,進而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摺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第三層次——折。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摺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通過第二、三層次的找線段、折線段的活動,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四層次——畫。教學用直尺或其他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讓學生通過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識,通過讓學生數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引導生進行數學思考,加強對線段特徵的認識。

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較好:

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

2、 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例如,在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操作:用手捏住線段的兩端,然後把線拉直,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再組織學生觀察比較,突出線段“直”的特點;接著在進一步從拉直的這線段認識線段有兩個端點,並畫出線段的圖形,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的特點。課堂上體現了學生是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

一堂課是由許許多多的教學細節所構成的,一堂課的成敗,往往體現在這些教學細節上,反思教學中的細節,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水平。無論是成功的細節還是失敗的細節,都能給人以啟迪,在反思細節中獲得成長。

在認識線段後我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時,有一個孩子是這樣做的:“(指著鉛筆盒的邊說)這條邊可以看成線段。”由於他指的鉛筆盒的邊角處是弧形的,按照線段的特徵線段必須是直的,顯然他所指出的線段並不準確。在這裡我並沒有直接對他的操作給予評價,而是將問題拋給了其他孩子:“他指得對嗎?”下面的很多孩子都說對的。此時一個女生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指的鉛筆盒的邊是彎的,不直,不能看成線段。”

此言一出,這位男同學也發現自己指得是有寫問題,同時大多數孩子也靜下心來重新審視第一個男同學指出的鉛筆盒的邊,的確,這條邊的兩端是彎的,把它看成線段,的確不夠準確。

這時我問“那在鉛筆盒的邊上能找到線段嗎?”這個問題出來,啟發了學生的心智,每位學生都積極的思考,尤其是剛才那位指錯的孩子。通過思考,剛才指得有誤的孩子說:“出從這裡到這裡可以看成線段。”(實際上他指出的是擷取鉛筆盒的邊上直的那一部分)我便請他將兩隻手指定格在鉛筆盒邊的直的那部分上問其他孩子:“現在他兩指間的部分可以看成線段了嗎?”孩子們齊答:“可以。”

我又問那又是“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因為現在這條邊是直的”

提問:“他的兩指就是這條線段的——?”

學生回答:“兩個端點。”

這個教學細節我在課前是有所預想的,我考慮到學生在指線段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指出鉛筆盒的邊,所以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還是有所準備的,首先在第一次學生有問題的時候並沒有單純的否定他的對與錯,而是將評價的權利讓給其他學生,我認為讓學生評價有助於讓孩子們都去反思這個孩子的答案,通過反思一個孩子的答案讓孩子們得到明確的認識,強化對線段特徵的理解,這樣通過自己反思得到的認識結果要比老師評價後給予的深刻得多。同時也可以營造一個民主、公平、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出課堂不再是一師與一生獨立對話的場所,應該是集體討論交流研究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7

一、 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年級識字四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我創設了愉悅可持續型的氛圍,讓學生走進“對子王國”,先去認識我們的老朋友,再學習新對子朋友。識字中,通過和字寶寶交朋友,並坐上“識字列車”一同去遊覽“對子王國”。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立,學生有了一種“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感覺。他們主動地學習,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趣味識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我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創設對子王國的情境進行識字教學。先通過學生自主識字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勵他們同桌合作識字,並全班交流識字方法,識字過程體現循序漸進,先認讀帶拼音的,再進入“開列車”的遊戲中認讀不帶拼音的字,後半步通過“摘蘋果”和“快樂快慢讀”的遊戲讓學生趣味識字,加強鞏固。

3.讓學生在輕鬆、寬鬆的氛圍中學習探究,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教學中,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具有主觀能動的人,我們可以促進他們的成長,但不能代替他們成長,所以,我要求自己從領導者變成引導者,由教育者變成鼓動者,從組織者變為策劃者,由管理者變為指導者,讓學生當“演員”,我當“導演”,創設學生自我管理的機會,指導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激勵的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書寫生字的時間太倉促,練習不是很到位。

2、生字詞的口頭訓練容量還可以加大些。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8

《蝸牛的獎盃》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講述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抓好朗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於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所以我反覆創設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本教學設計注重了引導學生從詞語表達的準確、鮮明去體會、感悟寓意。如:通過對“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詞語及其所在句子的反覆品讀,學生在腦海裡形成了蝸牛得獎後所作所為的表象,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蘊含著的道理。

二、抓好重點詞語理解

在本課中重點詞語有“遙遙領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意思,從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遙遙領先”一詞時,通過讓學生看圖,自己理解並總結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蝸牛是多麼的厲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時,我先通過換詞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學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後通過讀課文,再思考兩個意思相近的詞位置是否能調換,學生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明白兩個詞的細微差別,老師最後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蝸牛非常得意的心態。

三、抓好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結合進行了融合。匯入新課時,我讓學生選一、兩個詞進行造句練習;我重點抓了2處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情境的創設,比如:“你就是這隻獲獎的蝸牛,你心裡怎麼想?你碰到朋友會怎麼說?你是蝸牛的朋友,你會對它說些什麼?”,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蝸牛當時的心態,進而體會到課文的寓意,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高效的言語活動,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的語言。( 勵志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9

《我選我》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它講述了在班會上進行的“勞動委員”選舉中,小主人公王寧充滿自信地“毛遂自薦”,表達自己熱愛班級、熱愛勞動,願意為班集體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肯定。

“我選我”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對於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自然大方、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編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學生要勇於挑戰自我,積極地為班集體服務;同時,有愛心、勇於擔當也是一種美德。基於以上理解和分析,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經過反覆研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精講多讀,訓練語言”,並關注對學生情感的薰陶。

我首先用“毛遂自薦”這一成語故事匯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繪聲繪色的講述,馬上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應和了課本上“問題泡泡”對學生進行成語啟蒙的意圖。接著揭示課題,質疑課題:“我”是誰?“我”要選自己做什麼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繼續訓練學生邊讀文邊思考。由於課前已佈置預習,學生再讀課文後都能輕鬆準確地回答出:“我”叫王寧,“我”選自己做班級的勞動委員。這樣的設計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0

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著“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由於低年級小朋友對國慶的來歷,意義並不瞭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課前尋找有關國慶的資料,上課時,又通過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畫面,讓孩子們瞭解國慶的來歷和意義。本課的重點在於表現國慶的歡樂熱鬧氣氛,為了把學生帶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國各族人民歡度國慶的錄影,並通過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錄音朗讀,以點燃孩子們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習興趣。學習中,以讀為主。形式上,有自讀,同桌共讀,齊讀,展示讀;層次上,有初讀,理解讀,想象讀,感悟讀等等,讀出學生的不同感受。

在教學中也有不少失誤。如文中出現了“歡樂的樂曲”中“樂”是個多音字,本來是放在“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個教學環節中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卻遺漏了。在課文朗讀中,我設計了配樂朗讀,不過音樂選得過於抒情,不大適合課文歡慶的氣氛。在設計中,我還準備了說話訓練,拓展學生的說話能力,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但可能教學時間安排還不夠合理,沒有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1

一,主要以“美為切入點,讓學生找出文中“美的詞語。(第二句中,哪些詞語寫得很美?)

根據“金黃的“火紅的“金色的“紅紅的等表示顏色的詞語,複習鞏固一年級下學期複習時所學的其他表示顏色的詞語“黃澄澄“綠油油“金燦燦等。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同時,適當對學生講解文中動詞的作用:它使句子更加的生動,具體《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但學生對動詞的使用效果不夠明確

二、為什麼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秋天的圖畫?(生談感受)

大部分學生對這個問題不太敏感,究其原因,可能是他們生活在大城市,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及農民的勞作不熟悉,沒有親身體驗的那種深刻感受。所以一時不能理解。

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回答這個問題。本班的邱廷華不緊表達清晰,甚至連農作物從春到秋的生長,冬的收藏都完整地介紹了出來。

鑑於此,下次課前準備應該要求學生針對一種農作物,瞭解農民對它的培育過程。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2

這篇課文有很多地方值得進行拓展延伸,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如:在學習第一段 “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這句話時,讓學生也來說說:“( )像( )。”在學習“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兩句的時候,我引導說一說:“花園裡的花朵,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

然後又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說:“ ,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這樣的設計從扶到放,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說話,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學生理解了陽光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係。這些內容上的拓展立足文字,開發了課程資源,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同時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3

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朗讀和發展思維,培養有條理說話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課文結束後,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特別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通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這樣,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4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 越 越 ”、“ 漸漸地 ”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裡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後景象後,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麼呢?學生通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字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垂”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譁、譁、譁 ,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如:有的學生用拍手打節奏或小手輕拍桌子等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角 篇15

《看雪》一文講的是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颳著,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開啟窗戶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髮;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開啟門衝進雪地裡,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夥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講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鋪了一床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裡,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著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頂,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可一點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我從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飛一樣。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三個堆了一個大雪人,用釦子做眼睛,用胡蘿蔔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著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哎呀!我開著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 接下來我還給學生講了“瑞雪兆豐年”的知識。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最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賓士,從而使自己充滿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