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8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75W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並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絡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為寫話的示範。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8篇)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為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不足的是在指導閱讀時,什麼讀出來比較平淡,沒有引導生對重點詞的指導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2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2、為什麼種葫蘆的那麼喜歡葫蘆,最後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後,匯出最後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談談聽到這個訊息,有什麼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麼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麼他那麼喜歡葫,那他在做什麼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3

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通過讓學生讀,在讀中畫出種葫蘆人的想、說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為種葫蘆的無知與不聽勸告,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後葫蘆就落了。以抓重點詞來理解,指導朗讀,如“自言自語”說話就要小聲,在讀這句話時要想象自己這時就在跟自己說,“快”鄰居的勸告很急,“奇怪”種葫的人無知又不聽勸告的語氣等。不足,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了不同的語氣,但在讀時的語氣還沒表達出來,主要是重點詞的讀的引導還不夠。

教完這節課,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揣摩文字背後的東西,讓學生產生怦然心跳的感覺,使其意皆若出於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讀起來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讀得有滋有味。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4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這課時,我以學習前一課《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學習方法,遷移到這課的學習上。在學習這課之前,先讓學生回顧上一課的學習方法:第一、找出課文講了幾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進行自學、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彙報。然後,過渡,學習這課,我們同樣用這方法進行學習,找出課文介紹了幾種活化石,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先在小組裡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彙報。讓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怎樣去學習語文這一工具性學科。

在這節課上,不足之處是,在一引些知識細節上未能及時糾正學生。如在做一些重疊詞的練習上,有一個同學寫個“一個個太陽”,老師只是一語帶過,“太多太陽了吧!”未有及時糾正學生這個詞是錯誤的。也如一個同學說到“一棵棵種子”,教師也未能糾正這裡該用“顆”不是“棵”。另外在讀的分量上,還不夠,應讓學生多讀進行感悟。在今後的教學上,我會注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5

對於一二年級的國小生,正是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只是我以前沒有深刻的意識到,所以並沒有想到怎麼言傳身教。在板書生字時,忽略自己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書寫。我今後要教好學生寫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驟――規範書寫。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這個學期中也有不少存在教學上的偏差。由於經驗的不足,同時上課前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於是造成了教學生字是方法單一,過於死板。教學不僅僅只限與一種方法,而是要以多種方法結合,同時上課時儘可能做到抑揚頓挫,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學科,這樣學生就會自己主動的去學。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同樣,教學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課也要做充足的準備,在上課之前你就要想好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些什麼,要為這個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這堂課的時間及順序,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所教的知識。

當然課堂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就要求老師隨機應變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預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時的調整,同時,二年級的學生也是七八歲的孩子,難免也會開小差,所以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是否認真聽課。

總之,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我收穫不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 ,24字教學模式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24字教學模式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語文教材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應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夠有所改善自己,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和學生一起成長!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6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 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程序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為"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裡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7

《北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裡面的一篇課文。這組課文共由《識字二》《歡慶》《北京》《我們成功了》《看雪》這幾篇課文組成。全組課文都是圍繞“愛祖國”來進行選材編排的。其內容突出了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教參》要求在本組課文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同時要求學生課前蒐集相關資料,加深對祖國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讚美、熱愛之情。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為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為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裡?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決定選下這篇課文,在 “教學開放周”活動中,讓我自己和學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瞭解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

選定課文後,我就在想,北京雖然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其實它離我們還是很遠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對於孩子們來說更是模糊的。而本組課文又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美。

於是我在執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學生收集與“北京”有關的資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學生蒐集北京的歷史資料,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有大致瞭解;接著我要學生蒐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麗”的地方;最後我按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佈置學生收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名勝古蹟”、“優美公園”“高樓大廈”等,讓學生把對“北京”的認識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聚焦”,抓住重點對北京的美通過“窺一斑見全豹”的形式呈現出來。結果學生興趣昂然,每個孩子都通過電腦、摘抄、剪貼等多種途徑認識、瞭解了北京。

經過課前蒐集資料,學生對北京已有了許多認識和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學中,我認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後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字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字。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資訊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於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節,因為時間關係,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很好的背誦積累佳作,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背誦積累時間;這樣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讀到說,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8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教學中應抓住詩歌利於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蘊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9

第一個問題:“我們班為什麼要‘補選’,原來的勞動委員呢?”引出第1自然段的朗讀。抓住“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這句話,進行一般陳述句的句式變換,把它轉變一種說法改寫為“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當然這些專業術語不能告訴學生)。通過講解和訓練,學生掌握了這種“誰是什麼”“什麼是誰”的句式互換,從而實現訓練學生語言、積累句子的目的。

第二個問題:“王寧為什麼要自己選自己?從大家的掌聲中你明白了什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引出課文第3、4自然段的朗讀理解。選班幹部是一件學生熟悉的事兒,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所以,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通過師生的交流談話,教育他們向王寧學習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擁有一顆樂於為別人服務的心。

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後,用補充人物對話提示語的方法進行感情朗讀指導。先讓學生想一想王寧當時是用怎樣的語氣回答的,填一填:“王寧( )說:我和李小青是……我要向他學習熱愛勞動、關心集體。”學生有的說王寧自信地說、有的說王寧勇敢地說、有的說王寧是認真地說……我都一一給於肯定,並順勢引導學生分別帶著自信、勇敢、認真和堅定等語氣來朗讀王寧的話,使朗讀指導不露痕跡,春風化雨!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0

《識字四》選了三組成語,藉助成語識字、寫字,而成語對學生是初次見面,十分陌生、抽象。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知成語的特點,培養收整合語的興趣,對學生終身學習尤為重要。現就“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教學的三個環節談談。

一、生動有趣的故事匯入

教師:請看圖聽老師講《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講完後問:你聽了故事知道了什麼?

生1:青蛙坐在井裡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

生2:其實天無邊無際。

生3:因為青蛙坐在井裡,所以看天很小,要是從井底出來就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

教師:孩子們都說對了,這隻青蛙在井底看天,目光這麼狡小,真是太可笑了,成語王國的趣事還有很多很多你們想聽嗎?

二、師生表演成語故事

課前我準備了“尺子”和“寸”的頭飾,並訓練了兩個同學表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成語故事。

教師:請欣賞成語故事表演。

尺子和寸帶上頭飾出場了。

尺子說:“嘿,寸啊!你看你那麼小,一點用處都沒有,比起我來,可差遠了!”

寸說:“尺子哥哥,是的,你的確比我長,可是在量極小的東西時,你的用處就不如我了;你是很長,可是量很長的距離時,你的用處就比不上你更長的東西了”。

學生:拍手鼓掌。

教師:大家都來當字典博士,看看該怎麼勸勸他們。

博士1:尺有優點,可以量較長的東西;也有缺點,量小的東西就不行了。

博士2:尺子有優點,但別瞧不起寸啊,你量極小的東西就要寸呢?博士3:你們都有自己的優點,也都有缺點,不能夠再吵了!

博士4:如果你們量長的東西用尺子,量短的東西用寸,相互配合取長補短不就更好了。

教師點撥:四個字典博士都有各自的見解,都勸了“尺”和“寸”,我們每個人也是這樣,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誰來結合班上的實際談談?

生1:我們班的康勝霖不守紀律,但他書寫好。

生2:楊睿語文差,但舞跳得好。

生3:劉橋學習好,羅佳幹部當得好我呢畫畫,數學可好啦!

教師:孩子們爭先恐後結合班上的例子談得很多,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多向別人學習他好的地方。

教師:(出示: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成語故事的教學還有很多,你們還知道哪些呢?

三、進入成語王國

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故事會推向高潮,大家在班內、小組內講了許多故事。

如:“亡羊補牢”、“盲人摸象”、“濫竽充數”、“守株待兔”、“畫蛇添足”“撥苗助長”。

【評析】

1、教者通過講故事,讓學生表演,激發了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

2、兩個學生對成語故事的表演這樣寓活動於成語的理解中,對成語特點的理解難度大大降低,還讓學生懂得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並能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通過成語王國趣事多,把收集資料、講成語故事推向高潮,增強了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力。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1

本學期,我擔任二(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經過一期來的辛勤勞動,我們走過了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學期;期末臨近,回顧一學期的探索與嘗試,酸甜苦辣樣樣都有。在這一學期裡,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認真地批改作業、講評作業,督促學生及時更正錯題,做好課後答疑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在,我對這個學期的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技能

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書寫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有些學生對於寫過幾遍的字也會寫錯,如“寬”字下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又如“拔”和“撥”字,學生總是分不清是“撥打”還是“拔打”,“拔河”還是“撥河”。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反覆默寫和抄寫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又如,對打比方的造句,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對這些問題加大做題的數量,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寫句子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三、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方法對於學習來說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為什麼有的同學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呢?我們常常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但是我覺得思考才是最關鍵的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我們要著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其實學習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試試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非常輕鬆的,而學困生卻常常來不及。這又是一個讓我們老師要思考的事情。對於這類問題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業中使用分級制度,在不影響大家的學習的前提下,對有些學困生進行再次鞏固基礎知識,並且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當面教學。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以後還可以進行利用這種方法。

五、突出章節過關,拓展知識視野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2

《識字》7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是一首拍手歌,符合二年級學生的閱讀,琅琅上口,識字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因此在本次的課上我把重點放在識字上。本篇課文共有十個生字要認識,我共分成了兩次教學。

第一次通過動物圖片匯入,先是看圖片學習,藉助圖片的感官認識來幫助認識動物名稱,實際上就是看圖認字;然後去掉圖片利用拼音認讀動物名稱,並請同學們指出特殊音節提醒注意;接著再次去掉拼音只剩下動物名稱的詞語,在熟悉的動物名稱的帶動下認識生字,也許會有學生忘哪個字的讀音,但是馬上可以根據詞語去猜測出讀音;緊接著就是去掉詞語中的一個字只剩下本課要會認的生字,其實之前的幾步都是在有幫助的情況下認字,有圖片、有拼音、或者根據詞去猜,而只剩下單獨的字應該是達到最難的程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反覆讀達到識記的效果。通過學生們正確的讀引出交流識字方法這一環節,把自己識字的方法說給大家聽,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講解帶“鳥”字旁和“鳥”有關係,並通過演示“隹”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明白帶“隹”字也是和“鳥”有關係,而且“隹”字是一個偏旁,它在字典裡的解釋就是短尾巴的鳥。

第二次識字是告訴學生們,如果要把識字7學好還要認識4個生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出示4個字後讓學生帶拼音讀、去拼音讀、並交流識字方法,最後出示猜字謎鞏固生字。

當把所有的生字學完後,請出這十個生字並以各種方式去讀,然後總結我們學習這些生字所用到的方法,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識字方法,接下來開火車讀字、讀詞、讀句子匯入到課文。先讓學生自讀感悟這首兒歌的不同,當學生髮現是拍手歌所以師生合作讓學生初步感知韻律,然後讓學生自拍自讀,在快樂的讀中感悟文章的內容並談談自己的收穫,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拓展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使學生從文中感悟到我們要保護動物,緊接著教師追問保護動物我們應該怎樣做?當聽到學生們積極的回答如何去保護馬上趁熱引出下一環節動手寫下“保護”兩個字。

整節課可以說無論是從激趣的匯入,再到圖片的出示,再到去掉圖片、拼音、詞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就是利用多種形式循序漸進的認識生字從而達到流利的讀文,而又通過流利的讀文簡單理解課文內容並感悟文章所告訴我們的道理。可以說在這節課中所有的學生都真正的融入了課堂進行了快樂的識字,而且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我第一次執教習作的公開課,感受頗多,收穫頗多。可以說一直是懷著忐忑和不安度過了這一個星期,備課的過程是艱辛的,磨課的過程更是痛苦的,但是當有一定的成效展現在大家面前時,又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習作教學一直是我常規教學中最薄弱的,平常也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孩子們說,指導怎樣寫,但是通過這次的培訓或許給了以後的習作教學有了大致的方向。

在第一次磨課之前,其實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查了幾十篇《秋天的畫》的習作教學,但都不是很滿意,但在這過程中慢慢積累了屬於自己的材料,為我自己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於這次是看圖寫話,在圖的選擇上我也思考了很多——到底選哪幅圖,選這幅圖到底適不適合……

通過兩次的磨課,通過指導老師的意見,我也慢慢摸索到一定的方法,可以說引導他們寫具體、按順序完全沒有問題,但如何點評他們的習作,指導他們修改還是我以後要不斷提高的。

或許是城北國小的孩子們真的特別的優秀,雖然我的引導,我的點評都不是很理想,但是孩子們地表現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聽課的老師們也一致認為我的指導是有價值的,老師們也給以了大大的肯定。當然他們也提出了他們寶貴的意見,如怎樣引導孩子按順序地說一說圖畫上的景物,如如何指導孩子點評、修改等等,為我後續的修改做了很好的指導,感謝他們。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4

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著“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由於低年級小朋友對國慶的來歷,意義並不瞭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課前尋找有關國慶的資料,上課時,又通過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畫面,讓孩子們瞭解國慶的來歷和意義。本課的重點在於表現國慶的歡樂熱鬧氣氛,為了把學生帶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國各族人民歡度國慶的錄影,並通過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錄音朗讀,以點燃孩子們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習興趣。學習中,以讀為主。形式上,有自讀,同桌共讀,齊讀,展示讀;層次上,有初讀,理解讀,想象讀,感悟讀等等,讀出學生的不同感受。

在教學中也有不少失誤。如文中出現了“歡樂的樂曲”中“樂”是個多音字,本來是放在“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個教學環節中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卻遺漏了。在課文朗讀中,我設計了配樂朗讀,不過音樂選得過於抒情,不大適合課文歡慶的氣氛。在設計中,我還準備了說話訓練,拓展學生的說話能力,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但可能教學時間安排還不夠合理,沒有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5

知識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認識釐米,用釐米量”這一節課的目的在於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直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一、從實際需要出發,讓學生產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慾望

教學時,我創設了“我想給同學們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須知道桌子的長和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實際中測量長度的必要性,然後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物作測量標準去量桌子的長,結果量得的數量不一樣,由此引起認知衝突,使學生體會到,要想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從而產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慾望。

二、 向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

這是一節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課,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願望後,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釐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釐米——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釐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一節手指的長度、牙齒、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應用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課堂上學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這種方法,也有的學生採取其它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數的方法,通過讓他們對比,明白前一種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

三、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後,我讓他們用直尺選擇身邊喜歡的事物進行測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開始量書本、練習本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有的量刀子等,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而這些活動對於建立學生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通過兩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看來在今後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6

“認識角”是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先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角同時將角抽象出來(初步認知角的),接下來摸角(感受角),然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創造出角(創造角),其次再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最後讓學生找找教室周圍的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教師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 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最後通過操作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其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雖然教學想法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但學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後來在另一個班我立即作了調整,放手讓學生來比較任意兩個角的大小,學生有的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再出示鐘面上兩個相差不多的兩個角,引導學生直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有的學生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來用重疊的方法比。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我先用實物剪刀做示範,把剪刀張開,角變大了,合起角變小了,剪刀的兩邊的長短沒有變。接著,我把黑板上畫的一個角的一條邊沿長,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沒有變,再把另一條邊延長,體會角的大小還是沒有變。然後學生思考:如果把兩條邊縮短呢,這個角的大小會不會變 ?通過演示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還有學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邊的長度有關,那剪刀的兩條邊就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慾望。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中,並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

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並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當然這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努力,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7

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朗讀和發展思維,培養有條理說話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課文結束後,讓學生把學過的故事進行表演,特別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的表現演出來。學生通過表演把從課文語言文字中獲得建立的表象進行再現,學生入情入境。這樣,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

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教學伊始,我和學生以談話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說:“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說說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說詞與生活密切聯絡起來。再如說“勤”字時,學生說“勤勞”,就啟發學生用“勤勞”說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