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65W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

孩子們的小天地就是他們的小小房間,也是他們活動學習睡覺的地方,所以這課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在引導他們說說自己房間的擺設,有哪些傢俱,是用來幹什麼的時,孩子們回答得很踴躍,描繪得也非常具體。但如何讓他們畫出自己的小天地,並且有自己的特點並不容易。這時我用欣賞書中作業來解決這一難題,我發問:書中的這些小天地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個小房間,為什麼喜歡,它哪兒吸引了你,從房間的佈置你能看出小主人的愛好嗎?他們畫自己的小天地是否面面俱到,還是有選擇地畫,突出自己最喜愛的一角?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後,孩子們對今天要畫的內容已基本瞭解。在佈置作業時我說:你喜歡你的小房間嗎,它是你的小天地嗎,你最愛在裡面幹什麼,你可以把它們畫出來嗎?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小天地,你想把它重新設計成什麼樣,你也可以把它畫出來。孩子們在畫的過程中,也有出現問題,如,畫面不夠集中,就像寫作文有點散;顏色塗的不明確,分不清楚傢俱和牆面還有地板,顏色拉不開等。但也有的孩子畫得非常棒,畫面清新,顏色鮮豔,突出了自己的喜好。在讚揚他們的同時,也給予其他孩子一些鼓勵,相信他們會不斷進步,會越畫越好。( 勵志天下 w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2

《大海的歌》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習內容。對於學生們來說,大海波瀾壯闊,雄偉壯麗;大海變幻無窮,深不可測;大海美麗神奇,充滿詩情畫意。大海是孩子們嚮往的地方,它不僅給孩子們帶來幻想和憧憬,更是激發他們豐富想像力和探索大海奧祕的動力。本單元以大海為主題,我嘗試著把課題《大海的歌》更改為《海洋的祕密》,探索式的學習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讓學生通過傾聽大海的聲音,模仿大海的“姿態”,表演關於大海的故事,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我們在課堂上師生關係融洽,沒有桌子椅子,我們就坐在地毯上學習,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願意參與活動,喜歡上這節音樂課,就象“音樂之聲”的情景,孩子的渴望的眼神,積極的感受,積極的學習。

在看海,和聽海的兩個環節中,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情境之中來,看海激發了興趣,聽海感受了歌曲的節奏。接著巧用划船遊戲,讓孩子們“全方位”的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同時為歌曲的學習奠定的基礎。

在歌詞的教學中,美人魚是孩子們喜歡童話人物形象之一,在她的陪伴下,孩子們聆聽的熱情高漲,加入用自己的動作表演,讓學生很快的熟悉了歌詞並加深了印象和對歌詞的理解,美人魚溫柔的形象也使學生感受到歌曲的情緒是柔柔的,美美的。最後的《海上風暴》與歌曲《海》做出了強烈的情緒對比,孩子們真的知道海上出現了一些狀況,我很尊重他們聽到音樂的想法,有的用身體的動作表現,他害怕;有的,用大鑔無節奏的敲擊,說海上雷鳴閃電,遇到海上風暴了;幾個孩子用口風琴奏出極其不和諧的音響來,說海上遇到的怪獸,可見,孩子們對音樂的感知是豐富的,是多樣的,但是都很準確的表現出自己置身於音樂之中的感受,也說出了音樂的情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的確,在課改的今天,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努力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旋轉舞臺,是我們音樂教師必須重視和去探索的教育環節,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在音樂教育的道路上會有更多的創新與收穫。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3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課後我還佈置了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結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語言風格,幽默地寫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而且很有見解。如:有的孩子認為中指並不向先生說的那樣“養尊處優”,反而是“忍辱負重”,每天扛著鋼筆寫個不停,都累得駝了背。多麼生動的比喻啊!由此可見,我們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挖掘不同課文中的寫法特點,讓學生在仿寫、續寫、擴寫等活動中,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4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毛煜民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周逸倫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鄭甜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裡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著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著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

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5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社會制度的黑暗。本單元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增加人生閱歷,激勵他們從小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並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文中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複雜的事件關係,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巧設疑問理清文章思路。然後以朗讀指導為主,按文章中信的內容、插敘的回憶內容、作者的敘述內容三部分品讀課文。

首先讀凡卡信的內容──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瞭解一個九歲孤兒小小的、並不過分的願望,從中體會凡卡為什麼撕心裂肺地反覆請求爺爺帶他回鄉村裡去。再讀插敘的內容──走進凡卡的夢幻世界,瞭解凡卡的內心情感,嚮往鄉村快樂的生活,激發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然後讀作者的敘述內容,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匠心獨運的結構安排,體會文章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6

把握好教材是基礎,處理好生成與預設是關鍵,這是我上完了這節課後最大的收穫。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國小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技巧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而練習課常見的形式單調、內容直白、活動平淡、學生積極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時間來算啊寫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選擇了充滿生活原味、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練習,從談話激趣引入,口算突顯計算方法,塗一塗明算理,到各種變式計算,綜合應用,讓學生在算一算、說一說、想一想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明白分數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數乘法從生活中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無疑使學生變得愛練想練。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準確把握教材,全面 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走向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複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預設和生成是講好課的兩個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課堂教學往往顯得過於嚴謹而周密,具有很強的計劃性,這一點是預設的優點,同時也是預設的不足之處。雖然預設是進行教學的必要條件,但決不是上好課的決定條件,更不是上好一節課的唯一條件。教師預設過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課堂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必須隨時的發現,甚至是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並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生塗一塗理解分數乘法算理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示方法,而我只認同自己頭腦中預設的那種,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學習結果的呈現也是多樣性的,開放性的。

2、教學中,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丟失課堂中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沒有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科知識,深刻領會教材,用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7

一、成功之處:

《春天的雨點》一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和思維訓練。抓住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再組織交流反饋,讓學生品讀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領悟人物情感。例如:抓住“老師的嗓子沙啞了”、“老師的嘴脣發乾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就老師為達麗瑪補課的辛苦,以及老師冒雨護送達麗瑪回家,一個“摟”字品析老師像母親一樣關心達麗瑪,更深地體會文章的內涵。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比較成功,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朗讀時利用學生自己的感情來發揮,讀得很讓感動,效果較好。

二、不足之處:

1、在抓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的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放但不敢放,沒有特別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上,如:一個句子還沒理解透徹,有學生已轉移到另一個句子時,我怕課堂秩序混亂,一句一句地分析,課堂調控不夠靈活,指向性比較明顯。課文最後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學生體會不到位,成了我的分析。

2、課文的插圖沒很好的利用。

《春天的雨點》一文是借春雨向我們講述發生在春天裡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後烏漢娜老師不顧疲勞給她補課,並冒雨將她送回家。達麗瑪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錯就改。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問題的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二課時,我們著重學習的使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以一個問題“為了建造沙漠中的綠洲,阿聯酋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哪些努力和艱辛?”統領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讀、圈、悟、再讀,體會在沙漠中建造綠洲的困難之大和艱辛不易。然後瀏覽全文,劃句,體會阿聯酋人民對花草樹木的精心侍弄和愛護、珍惜。

課上來也有遺憾之處。首先,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對阿聯酋人民在泥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的作用,好像有點走不出來了,總在這個問題上來回打轉。還有最後讓學生談談課文學完後的打算時,學生說得還不夠充分,沒有能夠引到保護環境的主題上來。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9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我非常重視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

在 教學《蒲公英的夢》一文時,我要求學生按照“動口朗讀,熟悉課文;動心朗讀,體會課文;動情朗讀,品析課文”的三讀法,入情入境,反覆朗讀。在後來的分角 色朗讀中,學生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很快地進入角色,進入課文的情景,將自己轉換成了蒲公英,滿臉憂鬱地輕輕嘆息,面帶愁容地訴說:“椰子樹伯伯,明天 我就要開花了,可是我擔心……”當讀到“哈,開花了!真的開花了!”時,我感覺學生的一張張笑臉就像是一朵朵盛開的蒲公英;而椰子樹伯伯就像是一位慈祥和 藹的長者,耐心而又親切地安慰著蒲公英……

我覺得,這樣的朗讀訓練,不但能使學生通過正確的朗讀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 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從感知到領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也悅納 了作者“要加強環保”的意識。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0

很早就聽同事上過《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一直記憶猶新。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小詩,字裡行間吐露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讓人過目不忘。

課前,我對著自己不到兩歲的小女兒讀了很多遍,越讀越能感覺它的美。“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悄悄地潛入老師的小院,為老師栽種丁香花”的動人形象,活脫脫躍然紙上。“踮起腳尖兒”“夜夜和你作伴”“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勞”“滿樹盛開的花兒,是我們的笑臉”“休息吧”“讓花香飄進你的夢裡”字字句句無不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濃濃的愛,深深的情,讓人不禁覺得心裡是那麼的暖,那麼的甜!

要想打動學生,首先得打動自己。在我飽含深情的朗讀中進入了本課的學習,孩子們被深深地感染。在朗讀教學指導中我緊緊扣住打動了我的這些字詞讓孩子們反覆品讀,並圍繞字詞讓學生想象情境,如:什麼是“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為什麼要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紛紛發言:“老師正在批改作業,他們怕打擾了老師!”“孩子們想給老師驚喜,不想被老師發現。”“院子裡太安靜了,已經很晚了,他們怕驚動了老師。”……孩子們在自己的理解中很自然地改用很輕緩的語氣朗讀第一小節,情感蘊涵其中。又如:有學生問道“什麼是掛牽?”我首先回答“你呀,經常上課因為玩橡皮耽誤了聽課,讓老師怎麼能不掛牽?”順勢再問孩子們“老師還會掛牽你們什麼呢?”孩子們面面相覷,互相笑笑,不少孩子不好意思的舉起了手,“我下課總愛追跑打鬧,還受了不少傷,李老師總是掛牽著我提醒著我。”“現在正流行紅眼病,我們總不記得及時洗手,老師時刻掛牽著我們,一下課就催我們去洗手。”“我寫作業總是三心二意、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老師總是掛牽我,一到寫作業就會站在我的旁邊提醒我。”“上回我生病了,請了一個星期的假,老師很掛牽我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 想說的孩子越來越多,通過這樣真實的生活情境再現,孩子們的情感一下子受到了觸動,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讀起來自然聲情並茂。再如: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裡”時,我啟發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裡會夢到什麼?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非常的輕鬆,不需要過多的指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悟已深深體會到了濃厚的師生情,真正做到能有感情的朗讀。通過這堂課,也讓我再一次有了深刻的感悟:只有自己吃透教材,才能發現文字中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只有自己讀好,才能充分發揮範讀的作用,給學生以示範。以情激情,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悟及體驗傳導給學生。只有把學生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景時,才可能激起學生對文字的情感,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聲有色。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1

在學校的要求下,暑假期間,本人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課件製作的學習,雖說水平有限,但是在講解這堂課時,在下載一些課件的基礎上獨自對課件的內容進行了改進和加工,使課件的內容更有利於配合教學過程,感覺收穫很大。作為一名剛從事地理教學工作的教師來說,這堂課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地理教學中照本宣科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對一些知識點要進行必要的有針對性的調換,能使教學過程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由於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在講課過程中暴露了很多缺點,比如知識要點抓的不準,難點不能講透,不會使用地理術語講解要點,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磨練。

這節課得到了地裡教研組張文靜老師的悉心指導,無論是教學環節的安排,還是教學用具的使用都給了我莫大的支援和幫助,也使我對地理學科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2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理論性、學術性較強,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這節課我重視了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這節課是在學生熟悉了常見的數量關係,能夠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教學,但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數學教學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樂學、好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下面就結合這節課,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猜數字遊戲匯入,激趣揭題

課開始前,先來做一個抽撲克牌猜數字的遊戲,老師通過了解學生利用撲克牌上的數字“先乘2,再加上3,用所得的和乘5,最後減去25”得出的結果是50,很快猜出學生抽到的撲克牌是6。此時學生表現的很驚奇,此時,老師問“想知道老師為什麼能猜得這麼準這麼快嗎?是數學王國的“方程”幫了老師的忙。你想知道什麼是方程嗎?咱們就先從它(出示天平)學起。” 遊戲的方式激起學生對方程的好奇心,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本課最後一環節的“遊戲揭密”不僅溝通了數學活動之間的聯絡,更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方程作為一種數學模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二、合作交流,總結概括

通過天平的演示: 認識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在這個環節要充分發揮低視的動手能力,注意了對學困生的引導,在這個方面給學困生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天平,起碼讓他們對天平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對天平的觀察得出許多式子。讓學生合作交流觀察式子進行分類,得出等式的概念,通過比較等式與方程,以及不等式與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實際情景中列出等式和不等式,讓學生用數學的符號把要說的話(兩件事情等價)表達出來,使學生經歷用數學的簡潔方式表達生活現象的過程,不僅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方程的表現形式,更滲透了建模思想。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誘導學生髮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有一定 難度的問題放到小組中,採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逐步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向縱深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合作意識。

三、迴歸生活,體會方程

讓抽象的方程定義融入一種生動的思辨情境中,使學生在對“被墨跡掩蓋了的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合理解釋中,形成對方程外部特徵的深刻印象。不僅為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在建立方程的意義以後,設計了根據情境圖寫出相應的方程,並在最後引入生活例項,從中找出不同的方程。這一過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加深了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為以後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四、在“看”“說”和“寫”中體會方程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為什麼是“方程”,為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法。

五、實際運用,昇華提高

設計了闖關比賽摘智慧星的練習形式,展開練習。在練習設計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展,使學生對於方程意義的理解更為深刻,特別使讓學生自由創作方程這一練習題,既讓學生應用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課時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學習方式,利用課本的靜態資源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數學情景動態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獨立思考,不斷歸納,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自己探究,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對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突出得不夠。對方程的定義中“含有未知數和等式”這兩個必要的條件強調不到位,導致學生在選擇題時有個別學生把y+24選擇為方程。

2、對學生“說”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

3、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準確、不夠豐富,有待於提高。

經常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才有不斷的進步,也才能將遺憾降到最低點。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這一課,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比較、賞析《武陵春》與《望江南》;第二課時、第三課時:比較、賞析《江城子》、《漁家傲》和《破陣子》;改寫練習,深入理解,提高表達能力。

目前我與學生一起學習了兩課時,預定的任務已完成,學生表現得還不夠踴躍。

第一課時學生的課堂表現比較好,對於文字的解讀比較深刻,尤其是朗讀時情感的把握較之開學初有了明顯的進步(也許朗讀教學可以成為我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的突破口)。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兩個環節:讀——品;提出了兩個問題:1、這兩首詞分別寫了什麼?請用一句話說出你的理解。提示:誰+幹什麼(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表達了什麼感情? 2、根據你對詞的品讀、理解,你認為這兩首詞中的哪一個女子的愁更深重些?為什麼?

起初學生很沉默,於是我將原定教學設計的第一步的“讀”改為了“聽”:我播放了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三首詞《如夢令》(學生七年級學過)、《武陵春》、《醉花陰》(九年級上冊附錄:課外古詩詞)的朗讀錄音,要求學生在聽時注意朗讀者是怎麼讀出感情的,簡而言之就是注意語速、語調、語氣、停頓。聽完第一遍後我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反應並不熱烈,於是我對李清照的三個創作階段及作品作了大致的介紹,分析了這三首詞中蘊含的不同感情,並要求學生在聽第二遍時不僅要注意朗讀者是怎麼處理語速、語調、語氣、停頓的,而且要思考為什麼要這樣讀。聽第二遍時學生明顯更認真了,有的還拿出筆在書上圈點著,批註著。接著,我進行第二步:讀。我先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朗讀《望江南》和《武陵春》,並根據語速、語調、語氣、停頓四項互相評分。然後,我採取了齊讀、分組讀、個別讀、示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讀。這一讀,課堂的氣氛明顯熱烈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接下來的第三步“品”,學生終於“動”了起來,雖然願意舉手發言的學生並不多,可是願意在小組內交流的學生明顯多了,這讓我看到了希望。更為難得的是學生在比較閱讀這兩首詞時,對於主人公的動作品析得比較準確。如:“倚”——有的說等的時間長,很累;有的說不僅是身體累,更重要 是心累了,因為很失望。“倦梳頭”——連梳妝打扮都沒有心思了,所以說很愁。“欲語淚先流”——還沒說就先哭了,表明她心裡都是不高興的事,一天到晚都想著這些愁事,所以情不自禁。我因勢利導:“表達人物的感情,動作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大家剛才的分析準確而全面,我非常佩服你們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我想請大家再想一想,表達感情除了可以通過動作以外,還可以通過什麼?”學生反應很快:“心理活動。”“環境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大家對於閱讀知識掌握得很全面,這表示大家以前的語文學習很認真。我相信有了這份認真,我們沒有做不到的。下面請大家從剛才這些方面再去體會主人公的感情,比較誰更愁一些。”接下來學生就從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和環境的描寫分析了人物的感情,最後一致得出結論:“李清照的愁更深重一些。”這個時候,我覺得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薰陶了:“是的,同樣身為女子,李清照不僅愁自身命運的多舛,她更愁家鄉的淪陷,國家的滅亡,百姓的疾苦,所以她的愁很重,重得超越了時空,千古流傳。所以說,只看到自身悲苦的人讓人同情,而能夠推己及人,胸懷國家與百姓人讓人敬佩。”最後,全班同學再一次齊讀了這兩首詞,學生讀得蕩氣迴腸,尤其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和“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讀得低迴婉轉,餘音嫋嫋。

第二課時,我也採用比較賞讀的方式同學生一起學習了《漁家傲》和《破陣子》。這一節課上,學生又歸於先前比較沉悶的狀態。我想原因有三:第一,我心太急了,又想保證教學進度,又希望學生自主、探究,要求太高了,使學生步子邁得太大了,一時達不到要求,產生了學習的失敗感;第二,我對於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還不夠具體,只給了他們方向,但沒有告訴他們具體路線,他們摸著石頭過河,自然費時費力;第三,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講,自己聽、抄”的教學模式,暫時還不不知道怎麼去自主探究。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4

為了展示我校第一階段新教育學習的成果,老師們都大顯身手,從晨頌到講故事,從暮省到高效課堂......我也不例外,於4月15日講了一節公開課《端午的鴨蛋》。

這是一節失敗的課。我覺得我在課件上的設定是沒問題的,安排了兩節課的內容。第一節以讀與思為主,把握文章內容,體味汪曾祺先生散文閒適自由的風格;第二節以議與寫為主,體味名俗風情,培養生活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熱情,熱愛民族的自豪感。為了體現這節課的特色,我講了第一課的內容,品味語言。結果,內容沒說完不說,學生對品味語言毫無興趣。課堂上,我的串詞還是比較流暢的呀。課後,我問了語文課代表。他說,老師我們都覺得這篇文章和我們平時說話一樣,沒什麼特別呀。聽課的鮑校長和潛老師也問了我對這篇文章的構想,他們也覺得在這篇文章裡品味語言不是主要的,帶著說說就行,如果以第二課時的內容為主,效果要好些,最主要的是學生熟悉能接受,有話可說。哎,現在想想也是,本文的確是汪先生用閒聊的筆調來寫的,說起品味語言,對孩子來說,真的是生搬硬套。看來,語文課堂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不能一味的迷信教輔資料啊。最重要的是,今後我要多鑽研多學習,一定達到課堂上的“共享式”。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5

這是一篇關於中國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年輕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經艱險,降服了惡龍,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的故事。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始終是中規中矩。課文中幾個地方只用輕輕幾筆帶過了的許多情節,學生讀了以後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維的餘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歷盡了千辛萬苦”我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想象他們餓了-------就--------;-渴了--------就--------;還有一次-----------。通過這個句型練習,充分引導學生的想象,體會主人公的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強訓練學生的語文組織和表達能力,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結合道德品質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課文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回到潭邊,他倆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這一句話,就將很多情節輕輕帶過,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聯想,從而體會“戰”之“激”。

我的小天地的教學反思 篇16

學生經歷由天平上的具體操作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能用等式的性質(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對於解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並不陌生。

比如:x+4=7學生能夠很快說出x=3,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範來說,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範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對於稍複雜的方程要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一個理想的境界。

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把運算子號“+”看錯成了“-”,又自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緊張、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覺,這時的數學學習已進入了學生的內心,併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真正落實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發現錯誤又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也體現在耐心的等待,熱切的期待的教學行為上,老師的教學行為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微笑的臉龐、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無時無刻不使學生感到這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交往的過程,學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間,不然,他怎麼會對老師說“老師,我太緊張了”,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複雜情緒的表現。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課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會有更多的愛灑向更多的學生,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氣,多一份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