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端午日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96K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

端午日是我國由來已久、家喻戶曉的民眾的節日。全文僅用700字,就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划船競賽和趕鴨競賽的生動場面。

端午日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引導學生學完這篇課文,我也從湘西人民的質樸生活中體會到很多。沈從文是一位草根作家,他自學成才卻能成為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人之一,他在小說《邊城》中,為人們展示了湘西婚喪嫁娶、端午節龍舟競賽等有特有的風俗畫、人情畫,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充分顯示了他的語言功底。

匯入新課,學生在說我國的傳統節日時說出了五一節、國慶節、聖誕節等,我及時予以了糾正。令我比較欣喜的是我們班的嚴春同學竟然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情人節,而且強調了是七夕,讓我不得不仰視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視野看來比較開闊,在後來的搶答中也得到了體現。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2

《端午日》這節課是由實習老師上的。在上課前看了看實習老師的教案,發現她的教案缺乏板塊性,而且問題比較瑣碎,幫助她重新確定了教學板塊後,整個教學設計基本上達到了常規水準,但是在問題設計方面我並沒有發現過於明顯的亮點,只是可以保證實習老師能夠在課堂上完成這些教學任務。

在上課的過程中,亮點出現了。當老師丟擲一個情境設計:讓學生擔任現場解說員,根據文中對賽龍舟場景的描寫,組織一段解說詞。

如果今天是我在上課的話,我可能不會讓學生完成這個學習任務,因為去年我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使用了這一設計,但是學生在解說的時候變現並不是很突出,語言詞彙比較貧乏,而且學生過於依賴書本,並沒有大膽想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但是今天,我卻在學生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平時我所教的這些學生在解說的時候表現非常突出,而且其中有幾位學生表現異常搶眼,完全打破了他們在我腦中的常規印象。這個時候我非常慶幸當初我在看到這個環節的時候並沒有向實習老師提供我以前的慘痛經驗,現在才能感受到學生們潛在的魅力。

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有時候並不是我的設計存在本質上缺點,而是沒有在正確的環境中使用,這也讓我清晰地瞭解到“因材施教“的深沉性。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3

《端午日》這篇課文篇幅不長,才700多字。

全文從敘事詳略的角度來看,文章第一節的“賽龍舟”是詳寫,第二節的“捉鴨子”是略寫。所以,第一節是教學的重點。

為了適應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將這課的教學改成了旅遊課。在課堂上,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狀態,積極配合。文章的重點是“賽龍舟”的場面,要求學生體會文中動作描寫的作用,學習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實寫、虛寫結合的寫法。我在教學中將這一塊講得倉促了些,學生的理解可能還不是很到位。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4

《第八次》這節課是俞校長指導我的一堂導師課。課文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國曆史故事,課文記敘了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抵抗侵略軍,但屢戰屢敗,幾乎喪失信心。後來看到蜘蛛結網,受到啟發,振作精神,經過第八次戰鬥,終於趕跑了侵略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篇課文重點在於讓孩子從蜘蛛結網、布魯斯八次抵抗中體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道理,文章脈絡清楚,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學思路的:

一、以故事切入,體驗情感。

在第二課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請學生概括完故事的主要內容後,我說:“小朋友們真棒,為了獎勵你們,顧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不過一定要先看著這組詞語,邊聽邊記,行嗎?”然後出示關於“蜘蛛結網”的幾組過程性詞語。我講完故事了,問孩子:“你們能不能也看著這組詞語來講講蜘蛛結網這個故事。”我故意請了一個平時很少舉手的同學,然後對其他同學說:“你們仔細聽,等他都說完了,我們再提意見讓他改進。”那孩子果然有好幾個環節說錯了,在同學們幾次糾正下,最後一次,他終於響亮並且完成地把這個故事講好了。我和同學們一起給他送上掌聲,問他:“聽好同學們給你掌聲,你覺得怎麼樣”“很開心”“恩,開心中覺得自己很棒是嗎?沒有人會隨隨 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彩虹。”此時,我分明看到那孩子臉上漾起燦爛的笑容。

象這樣的情感體驗我還設計在讓學生感情朗讀“布魯斯王子感動極了!他高興地跳起來,喊到:‘我也要幹第八次!”本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舉手的人特別多,我注意到平時經常低頭做自己事情的小哲也舉手了,我趕緊叫他,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只有努力就能做到。其實第一次,他讀得挺好了,我應該換一個同學,但是一緊張,心裡就想著要完成這個教學環節,於是我對他說:“顧老師還沒感受到你的感動,再讀一次,行嗎?”這時,小哲反而開始讀不好了,我只能繼續說:“顧老師還沒聽到你的信心,再讀一次好嗎?”他又讀了一次,我又說:“我還想看到布魯斯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表情,做了什麼動作?”最後一次,這孩子怎麼都做不出布魯斯的表情和動作來。

這個教學環節我覺得我缺乏教學機智,俞校長說我沒有設計好,我應該把這樣的情感體驗放在學完第三小節以後,而我只是讓他們看這個片語講了一個故事,就叫讓感悟布魯斯的情感,學生還沒深入文字,哪來的感悟呢?學生肯定都把注意放在講故事上了。

所以第一個講故事的環節,我覺得我花的力氣太多,也是我最後還有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的原因。

再以布魯斯的情感作為主線,孩子就能時刻跟著布魯斯或是“唉聲嘆氣”,或是“感動極了”,最後大家一起為布魯斯的成功而歡呼。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設計的自學重點是“布魯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更直觀地感受人物情感。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獲得知識,體會情感。 但真能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鑽進文字體驗情感,並且達到一定度,做起來卻不簡單。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5

《光的傳播》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重點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根據這一點,我在設計這節課時讓學生觀察老師演示實驗並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因為我們知道“光在空氣中、水中以及玻璃等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驗不僅操作簡單,而且現象也很明顯,如果進行探究實驗的話,很多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很容易達到探究的目的。小孔成像的實驗可以事先佈置學生做好準備,課堂上分組實驗,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學生及時指導,明確的指出觀察什麼。否則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也不知道應該觀察哪裡,然後由學生自己輔以作圖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性質、特點,最後再引導學生討論光沿直線傳播在生活、生產中應用的其它例項,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特點。

由這節課我也總結了一下在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要遵循學生的認知過程,運用實驗、有效的提問、引導和討論等策略,將學生帶入物理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知慾望,引導學生探索。同時輔以相關課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最後指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有關物理現象進行分類和歸納,總結出相關聯的物理知識,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認識過程。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6

兩節課下來,覺得教材處理比較合適,量不大,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動靜結合;選擇的活動形式比較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樂於參與,且有一定程度地發揮,避免了原先擔心的沉悶無味,尤其是第二課時的“噹噹主持人”設計,不僅串起了整節課,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地相應訓練,個人覺得比較理想。

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示範,原先以為學生比較熟悉新聞的一些基本語言特徵,課上下來才發現學生其實平時對新聞類節目並沒有多大興趣,也並不十分關注新聞,想想自己十幾歲的時候,何曾關注過新聞,這一點在預設時真的忽略了。“老師,您應該讓我們看一看新聞播報的情形,看看主持人怎樣匯入怎樣提問怎樣結束!”當學生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時,我忽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學習這兩則新聞的難處。示範朗讀是我的弱項,只能點朗讀較好的同學示範,但缺了一種味道;示範匯入、提問、結束語倒難不倒我,學生的想法也比較豐富。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7

在傳統的美術活動中,我大都會採取讓孩子們看範例,讓他們進行臨摹作畫,或者是教師在黑板上講解示範,讓孩子們跟著老師來畫。這樣的做法往往是侷限了孩子們的創作與想象,而且太注重於幼兒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跟現代的教育理念是違背的。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行為,我採取了引用古詩的詩句,讓每一句詩句作為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我發現這樣更易於讓幼兒接受。因為孩子們只有在自己的體驗下才會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更何況我們的孩子是屬於城鎮的孩子,可真正近距離地觀察鵝的幼兒幾乎沒有,所以為了幫助幼兒理解“蹼”是怎樣的,活動中我特意用紙剪了鵝的腳與雞的腳的形狀,讓幼兒直接地去比較雞腳與鵝腳的不同之處,並瞭解“蹼”的作用,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積累新的認知經驗。

在活動的最後我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評價方法,去說某某孩子的大白鵝有多好看、又有多像,而是把問題帶給孩子們:會游泳的動物而且長有蹼的動物還有誰呢?更是激發了幼兒對了解事物的探究心理,我想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機,因為教育的最好時機只有在特定的時機下才會產生特定的效果。當我把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進行展示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齊聲吟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種意境中來。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首先通過學生回憶已有知識,進而類推、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然後通過舉例驗證,共同推導完善比的基本性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悟了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方法,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絡,培養了初步的類比推理能力。化簡比的難點是最後結果的表現形式,因此,通過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最簡單的整數比”。使學生明確化簡比的結果只能是一個比,並且前後項應該是互質的,然後讓學生遵循這條原則,嘗試化簡各類比(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積極探索,完成學習。不可思議的是,學生在試化簡 : 時,有的把這兩個分數都化成小數再化簡,也有的前項除以後項來化簡,大多數學生都是前、後項同時乘4的方法來化簡。於是,我及時讓學生討論、比較,得出化簡分數比的一般方法。

但是,在學生大膽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質是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比值不變時,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但沒有在學生的驗證時讓學生比較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和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微小區別,造成學生一定的概念上的混淆。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9

一.分層次的朗讀教學貫穿文章的始終。

這篇課文文質兼美、篇幅短小,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讓朗讀貫穿整堂課,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設計了幾個朗讀環節:1,讓學生初讀課文,根據“銘”的特點,將文中的韻腳找出來,讓學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語言特點,產生整體感知。2,學生再讀,體會駢體文的句式上的特點,進一步瞭解本文語言的特點。 3,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情感。讀後學生帶著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點評,對什麼地方應該重讀,什麼地方應該輕讀,什麼地方應該停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讀課文,就不僅讀出了情感,更讀出文章的韻味。教師指導朗讀技巧。4,學生觀看視訊,聽配樂朗讀,加強朗讀的節奏感的把握,並通過視訊感受陋室的環境等,5,全班齊讀,配合視訊音樂,再次感受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這樣的幾輪朗讀之後,學生已能當堂背誦,而且並不太有文字難度的文章,已經理解得比較好了。

二.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劉禹錫的《陋室銘》運用“銘”的文體形式,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銘”的特點,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讓學生說座右銘的方式,既起到激勵同學們的作用,同時自然的引出“銘”,瞭解是警戒自己或稱頌功德的文字,從而帶著對劉禹錫錚錚傲骨的佩服學習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發學習興趣。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0

本次的教學本人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改變了教學方法,學法也改變了體現自主學習的過程。本課目標達成主要體現在:以模擬的方法展示了一個小小情景,提高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模擬購物”,使他們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的能力,滲透優化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人在教學時滲透數學源於生活,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習方式活潑學生非常樂於學習。我在教學時,通過示範如何購買東西,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經驗,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還通過讓學生自己插紅旗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樂趣。最後環節還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如:(1)小林買了一個小熊,還剩3元錢,小林原來有多少錢?(2)小紅拿一張2元錢買了一把小刀,售貨員找給她1元5角錢,這把小刀多少錢?(3)小軍有5張1角和2張2角,他要買一塊橡皮擦,可以怎樣付錢?(4)小方有10元錢,想買一隻玩具熊,我的錢不夠,該怎麼辦?(5)我有5元錢,買什麼東西才會剛好用完?我買了一塊巧克力1元2角錢,一包薯片8角錢,你會提什麼問題?這樣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在本課堂中還有一些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如:(1)本課中“售貨員”的收穫最大,“售貨員”一個太少,“顧客”太多,會忙不過來,多一個既可起監督作用,又可幫助點錢、結帳。(2)讓“顧客”學會討價還價,不夠錢時該怎麼辦?要做到合理採購,優化用錢。(3)要注意情境的創設,對校本進行開發。(4)對環保、獻愛心兩方面點得還不夠。(5)作為“售貨員”的學生要會引導“顧客”購買,如:請問你要什麼?等等。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更新理念,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不同的生員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將之用於生活,學會生活。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1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的一首小詩。它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國中一年級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剛升上國中的新生所接觸的第一篇語文課文,所以如何教好這篇課文非常重要。它對於貫徹新課標所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對於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同一的實施,對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備課時我非常用心,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學生在看到了一幅幅的畫面後很是興奮。我也因勢利導“同學們,你們來猜測一下,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如果你住在這樣的地方,你希望山那邊是什麼?”“為什麼?""如果你們來寫《在山的那邊》,你們會寫什麼呢?”“大家看不同的人寫《在山的那邊》就有很多種不同的寫法。原因是什麼?”“是啊,經歷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這些具體的東西,用專業點的話說,是意象(板書),這些意象是理想的載體。現在讓我們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王家新筆下,山的那邊是什麼?”“大多數同學都已經讀過了,詩中除了海、還有什麼?”

“有同學願意給大家朗讀嗎?”“我們已經讀了這麼多遍,同學們明白王家新想說什麼嗎?你從哪裡讀出來的?”因為學生不愛舉手發言,我只好耐心的等待,等他們過了自己心裡這一關,等他們明白老師是真的希望他們自己來說,來談他們心裡的想法,而不是簡單的一問,然後自顧自地說下去。時間一分一秒的在流失,我有些急。但我告訴自己:要以學生為主;要配合好學生;一定要養成他們的好習慣。當同學們一個一個的站起來後,當他們說出了各自不同的想法之後,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可是當課堂進行到這裡的時候有進行不下去了。同學們生怕自己說錯了。又無人發言了。憑我的感覺,也該下課了。我只好進行課堂小結,留作業。

上完了這堂課,我反思:我完成了教學任務了嗎?我的學生有收穫嗎?這是一節成功的課嗎?我知道如果是學校領導來評,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個人看來應該是肯定的。我寧願多上一課時,也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也不要一言堂,要學生做我的聽眾。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2

《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抒情歌曲。4/4 3/4拍,D宮調式,全曲共分為兩樂段。第一樂段音區低而深沉,以弱起開始,曲調平穩,在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之後,情緒逐漸得以抒發。這首歌曲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一種對故鄉淡淡的回憶和深深的眷戀之情。歌曲的第一樂段,似乎是在用傾訴的口吻向我們描述著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著的旋律彷彿像這條童年走過的蜿蜒小路一般沁入人們的心裡;第二樂段則是在第一樂段的鋪墊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緒逐漸在回憶的夢中升溫,將一種憶往事、思故鄉的情感傾訴出來。《故鄉的小路》所要向我們表達的並非是噴湧而出的濃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漸將那種內斂而深沉的愛送達心底,令人回味無窮。

依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設計思路的主線以“濃濃故鄉情”為情感基墊,在音樂情境中抒發故鄉情,表達故鄉愛。主要設計了以下3個教學環節:

1、故鄉小路上的回憶——匯入新課。

2、演唱《故鄉的小路》——學習歌曲。

3、縱向挖掘不同藝術作品,歸“情”於“故鄉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這節課,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和情感色彩的音樂情境,幫助孩子投入音樂活動,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據此,我確立了本課的三個關鍵處,分別是:

1、視唱旋律——感受旋律特點。

2、學習掌握升記號——體會其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3、激發對歌曲豐富的情感體驗。

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始終感覺識譜教學是一個很難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難點。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作等教學活動的開展。

《音樂課程標準》中對五六年級識讀樂譜做出了這樣的要求: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並且能夠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等常用記號

作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種表現手段,我牢牢把握住“思鄉”這一條主線,分別選擇了描寫故鄉的不同藝術作品,在聆聽中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表達,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廣度和深度。使孩子們瞭解到:對家鄉的記憶,不僅僅在那條通往故鄉的幽靜小路上,一枚小小的郵票,無不寄託著一個遊子對家鄉的深深離愁別緒,故鄉的雲,更是另一種激情澎湃的表達。這也正是我努力想向大家傳達的一個重要思想情感:“長長來時路,依依寸草心”。“歸情於故鄉”是整堂課的最終情感歸依。

總之:這節課最終能按照預想的目標得以實現。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樂的學習裡,我只希望學生的情感世界能夠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而需要我們做的,便是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他們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使他們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裡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1、指導朗讀不到位;2、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說、讀、寫沒能落實到位。在本節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4

一、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認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確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3、4小節。這樣,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能得到有效保證和落實。

二、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還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說》,完全可以讓學生實踐語言,將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將給別人聽。為了能把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模擬講故事。先同桌合作,練一練。指名說時,其他同學隨時站起來進行幫助。創設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說得主動,聽得有趣。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5

一、精讀感悟

學生自由的讀課文第三段。用幾個什麼詞來形容你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九寨溝的水呢?可以用書上的詞。

學生很快說出了"清澈見地、五彩繽紛、高低錯落、謂為壯觀……"我們在看看這些詞語,總結出,湖泊是從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氣勢上吸引人的。請學生自由讀出湖泊色彩的美,怎麼美就怎麼讀。請學生讀,其餘學生聽,共同評議,比賽讀。瀑布的句子請男生讀,要求讀出瀑布的氣勢。評議後全班讀。

接著整體讀第三段,讀前提醒:將你體會的美的不同讀出來。

二、弱化一二段,疑問帶過。

九寨溝這樣迷人,你們想去嗎?可是它在什麼地方?我們怎樣才能去呢?請你們做個小導遊,介紹給我聽聽吧。

三、觀看《神奇的九寨》音樂碟,整體感知全文。教師在一旁提點文中用的詞語。

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們不要只是想交給學生課文寫的是什麼?而是交給學生課文是怎麼將這樣美的景觀寫出來的。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緊緊把握這一點展開教學。

端午日教學反思 篇16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對學生真實水平的關注才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我應該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設定教學,多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讓學生真正走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中去,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與開放的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合作、創新是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賦予教育的品格與內涵。它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挑戰,它要求我們關注每個生命質量的提升,關注每個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新時代的教育需要我們重新定位教育的價值追求,從教育方式到學生的學習策略,從師生關係到同伴關係,都需要有助於具有自主、合作、創新精神與品格的人的充分發展。

確立這一新的教育觀念,將有助於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自覺反省、檢討我們以往的教育,有助於我們只爭朝夕地克服應試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壓抑,對創新能力的摧殘,對創新型人格的蔑視,有助於使素質教育的推行有更明確的方向,有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落到實處。

確立這一新的教育觀念,將有助於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自覺反省、檢討我們以往的教育,有助於我們只爭朝夕地克服應試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壓抑,對創新能力的摧殘,對創新型人格的蔑視,有助於使素質教育的推行有更明確的方向,有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落到實處。

“美經常主觀的,這就需要從理清寫景狀物散文的“物-我關係入手。通過作者所選擇的物象及其特點來考察作者所追求的美的特點,並以此體察作者心靈世界。方法有兩點,一是巨集觀上的,要“把握結構、理清思路;一是微觀上的,要“品味語言、領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