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成語教學反思(精選23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5.02K

成語教學反思 篇1

古人云:“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都說明覆習的重要性!新課上完後,都是比較長的一段複習時間,對學生的知識進行系統地又有重點地複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畢竟年齡小,對所學的知識容易遺忘或者已模糊不清,複習能有效地梳理和鞏固所學知識。

成語教學反思(精選23篇)

《成語》是我嘗試的一堂成語複習課。成語是漢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練、非常有表現力的一種固定片語。成語語言精煉、生動有趣、意義深刻,被人們所喜愛。孩子們從平常交談和課文中接觸到許多成語,他們平時積累的成語多,但是都很凌亂,因此我想把成語進行歸類,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語複習課的想法。在上完這堂複習課之後,我對這節課認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複習方法的滲透和歸納

一堂複習課不可能讓學生牢牢掌握住成語知識,與其一味強求量的落實,不如講求方法的指導。學生只有掌握了成語的一般規律,才可能在課外時間開展有效的複習,才可能有量上的實質提高。因此,我在《趣味成語》這堂複習課中,著重教學生學會進行成語歸類,引導學生從歸納總結出含有近、反義詞的成語、數字成語、動物成語,並由動物成語擴充套件延伸到來自於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這些成語,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框架,知道成語的大致分類。

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做對十道題更為重要。我也很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哪些同學知道這些成語呢?老師想請同學來說說。不過在說之前老師有要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認真看;耳到,認真聽別人說;手到,把成語補充完整。明白了沒有?也就是邊看,邊聽,邊寫。”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

3、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課堂上,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因為老師激勵的話語,熱切的目光,課堂的生命,滋潤著孩子的心靈,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我就運用巧妙的、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既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能使學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比如:“你的腦筋動的可真快,要是再說具體清楚些,那該多好呀!”“你很會觀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想獎勵你……”課堂上,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就是一種啟動思維的“催化劑”,會啟用學生創造性思維,讓學生閃現出“我要學習,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與生活的聯絡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應該是生活中的語文,而不能脫離生活。這節複習課中,我也特別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絡,我告訴學生:“我們的成語是前人智慧凝結而成的,它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定型的詞語或短句,不能隨便亂改,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濫用、亂用成語的現象比比皆是,使我們特別是青少年對成語的理解有誤,因此我們要捍衛成語,要當成語小衛士。”設計了給成語改錯這一環節,就是要告訴學生我們的成語濫用、亂用的現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希望他們能當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出題不夠嚴謹

出題過程中由於對第二階梯第一小題出題欠嚴密,於是導致學生在此題上耽誤了過多的時間,沒有按計劃完成本節課的任務。

2、運用成語還存在問題

在這節成語複習課中我注重對成語的型別進行歸納,但是忽略的對成語意思的講解,因此,學生並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語的意思,造成了運用不恰當的後果。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讓學生能利用成語詞典等工具書查詢成語的意思,並正確使用。

成語教學反思 篇2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後來羊又丟了,最後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本文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著的意思。

這節課我的教學環節簡練清楚,根據這個寓言故事題眼“亡”、“牢”容易產生歧異,引導孩子讀故事,探究字意,探究“亡”、“牢”字意,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臺,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蘊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這種探究學習在此運用自然而高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既學會了解了寓言故事,又讀懂了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使寓言學習的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又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了寓言學習的方法,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一同清晰地教給了孩子

不足之處是這節課上我沒有實現探究性學習,整堂課上提出的問題比較瑣碎,沒有去挖掘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我想這和我自身有關係,因為怕在課堂上問題沒有提到位,學生無法理解。今後教學中我要多開展探究性學習,多嘗試自主學習,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越做越好。

成語教學反思 篇3

被調研耽誤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後兩則成語故事,總體情況和《自相矛盾》的感覺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課上完了覺得很沒味兒。到底存在著什麼問題呢?究竟該怎麼上呢?反思無果後,上網瀏覽別人的教學設計,發現也都大同小異,和我的教學也相差無幾。有搜教後記來看,看到了因為名叫“盧永霞”,被一些網友稱作“名師”的老師的該課教後記。

這篇教後記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學設想,第二是對前兩則成語教學片斷的描述及自我點評。

先看了他對教材的分析, 盧老師在讀教材之處也產生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又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課前他們都能對成語所表達的寓意說出個大概來。那麼這樣的內容該如何進行教學呢?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課堂教學的訓練點在哪兒?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在哪裡呢?”然而盧老師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解讀,從簡單走到了更深層次:“這三則成語故事雖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但是在表現人物的時候,寫作方法卻不盡相同。比如第一則故事著重抓住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誇口’以及言語前後牴觸的特點,從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題思想;而第二則故事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濫竽充數’的結果,如‘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則故事則抓住對事物的客觀描述來表現張僧繇所畫的龍點睛前後的變化,從而突出點睛之筆的神奇。”

看過盧老師的教學片段後,發現其實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區別在於,我是漫無目的的,三個故事的教學都顯得過於隨意,沒有內在的聯絡,而盧老師因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讀,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顯得從容有致,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普通老師不是不會上課,而是不會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課。盧老師的這篇教後記不僅幫助我理清了本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更給我以啟示:教學要有效,教學目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想明確,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讀。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設計或反思中所看到的,與我的教學相一致的幾點做法:

1、第一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矛”和“盾”入手,理解課題詞語,在讀懂故事。這整則故事的教學突出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讀。

2、教學《濫竽充數》時,抓住“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這兩句話來統領全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南郭先生前後不同的心理變化,想象他內心的想法。

3、教學《畫龍點睛》時主要式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詞語去想象人物的話語,如“一再要求”“驚歎不已”等。

儘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構”,以後要學會深入分析文字,“構想”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成語教學反思 篇4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豐富語言的積累。現行國小語文教材也非常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特別表現在大量成語的練習上。因此,我在上這節課時一直緊扣這個中心,變換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成語的積累和運用。這節課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擦出了不少的“火花”。

一、新

“新”主要表現為本節課的組織形式上。本節課,我以模仿中央電視臺的“非常6+1”欄目為貫穿始終的主線。本節課的開始,我就以一句“同學們看過中央電視臺的非常6+1的智力闖關嗎?今天老師就設定了幾個成語關,你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知難而進,積極進取的豪氣。

在整節課中,一共設定了五道難關,一關比一關難,一關更比一關富有挑戰性,學生在闖關的過程中披荊斬棘,經受著難題的困擾。在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那一張張緊鎖眉頭積極思考的臉、那成功闖關的掌聲,給予了我無限的激動和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只要積極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挑戰的氛圍,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

“巧”,表現為成語練習形式的設計巧妙。本課我一共設計了五個闖關的環節,每個闖關的環節,其實都是複習了一個成語的練習形式。五種形式分別是:①選擇正確的讀音(讀);②訂正錯別字(寫);③成語填空、成語分類、按要求寫成語(背);④聯想題(理解);⑤造句、寫段(運用)。

這幾種練習形式,基本涵蓋了國小階段的成語練習形式。學生們在這幾種練習形式中,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就能說明他們的成語積累程度了。整節課完成下來,大家頗有成就感,說明平時的成語學習,還是紮實的。同時,也更加激起了同學們繼往開來的信心。

三、練

因為,本節課是成語複習課,所以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不能少,否則,教者講多了,就會顯得是喧賓奪主了。從本節課來看,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還是比較適當和充足的。無論是“說”、“寫”,還是“背”、“理解”和“運用”,都能讓學生充分地練習。

本節課,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之下,學生的練習很到位,不是蜻蜓點水,不是一帶而過,而是真正紮實有效地進行。因此,本節課教師的“講”只不過是引導和輔助,學生的“學”、“練習”才是真正的主角。

本節課,“練”的特點還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得到了練習。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練習,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用集體智慧攻克難關,發展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一系列的開放練習中,發展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美

“美”主要指教者課堂的語言美。因為,本節課是一節成語複習課,因此,在課堂上多出現一些成語,能營造出學習成語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充分利用闖關環節,適當而巧妙地用成語銜接了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引導了學生,達到了薰陶感染的作用。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挖掘學生感興趣易於接受的教學資源,巧妙設計教學環節,營造出熱烈而適當的教學氛圍,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成語教學反思 篇5

儘管許多學生對字母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字母學習,中間難免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現象。例如學生對“Gg、Jj、Hh、Ll、Qq、Rr、Uu、Ii”這幾個字母存在著一定的錯誤發音,我就在教學中加強這幾個字母的訓練。“Gg”和“Jj”強調[dэ]的發音。“Hh”注意[ei]的發音。“Ll”要講清結尾兩種發音的不同用法。“Qq”和“Rr”要讓學生能辨清與語文課中音序表發音的區別。“Uu”和“Ii”要讓學生把音發到位。

把字母按讀音進行分類是字母讀音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學生覺得有一定難度的一項內容。如何使學生能較為輕鬆地得到較好的掌握?通過比較實踐,我採用遊戲的方法,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掌握。可以採用“摘蘋果”、“找朋友”、“釣魚”等各種形式各異的遊戲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動手、動腦、動腳。也可以同時進行小組競賽,既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又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成語教學反思 篇6

本課為人教版第四單元教學內容,本教材解方程方法利用了天平平衡的原理,採用了等式的性質來教學解方程。形如x±a=b一類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學生很容易解決,形如ax=b與x÷a=b一類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二學生也很容易解決。但行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學生就無從下手了,如果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解決問題時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我就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覺得迴避這兩類問題不是很好的方法,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顯得片面和狹隘。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組,每組8人,學生們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但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學生就不會解,但你也不能說這個方程列錯了呀。

因此我當有學生列了a-x=b或a÷x=b的方程時,我藉機教了利用算術思路解方程(被減數=差+減數,被除數=商__除數)介紹老闆教材的解方程的方法。基礎好的孩子就容易接受新的方法,而基礎差的孩子就還是無法解答此類問題。

另外教材要求,在學生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時,方程的變形過程應該要寫出來,等到熟練以後,再逐步省略。這樣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帶來了書寫上的繁瑣。 因為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每兩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變形。這相對於簡單的方程,尚沒什麼,但對一些稍複雜的方程,其解的過程就顯得太繁瑣了。

看來教材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簡易方程也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不知各位老師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請不吝賜教!

成語教學反思 篇7

教學十多年,我一直在尋找,尋找“何為一節好的思品課”。我聽課,我觀摩,我也自己探索。漸漸發現,一節好的思品課,關鍵有兩點:一、精彩的材料及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二、學生有所感悟是一節好課的評價依據。

一.精彩的材料及設計是上好課的關鍵

好的開頭能迅速活躍課堂,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彩的材料能扣緊教學主題,啟發學生,讓學生願意去想願意去講;別出心裁的課堂設計讓學生無暇分心,緊跟老師思路,暢遊知識海洋,輕鬆感悟生活,學會做人。

例如,我在講《自尊自信》這一課的時候,是這樣開頭的:“上課之前,我想先做個小小的調查……”這時候學生的眼睛已經睜得很大了,“願意當眾趴在地上學狗叫的同學請舉手……”我的語速很慢,講第一遍的時候學生不可思議地看著我,講第二遍的時候,已經有學生不滿:“老師,你不尊重我們……”很好,接下來我順其自然進入課程的學習。

在我講《明辨是非》這課的時候,我使用了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兩難選擇“海因茲偷藥的故事”,這藥到底該不該偷?發明家和海因茲到底誰對誰錯?要是你做法官,你將如何判案?兩難的選擇,學生爭著舉手發表意見,是與非在辯駁中變得清晰。課上完了,學生意猶未盡。

七年級第一學期最後一個單元講的是學習,如果按照課本條條框框講下去,可能會落入俗套,這就不可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思考,我設計了個簡單的遊戲讓學生明白我們人學習的原理,以及讓學生知道“學習的平原區”及如何更好地走出這個區,取得成績的進步。遊戲很簡單:我準備了一張打亂了順序的數字圖,列印多份,分發給學生。每個學生人手8份。然後給學生60秒的時間,讓其將數字按照順序連線起來,從1到2,到3,到4……直到時間結束,將連到的最後一個數字圈出來,並寫到紙的空白處。重複這個程式8次。這樣,每個人就會有8個數字,將這8個數字按照先後順序標在圖表上,並將各點連成一線。最後,每個人都會得出一條“學習曲線”。遊戲做完以後,全班同學一起討論這樣幾個問題:1、坦白說,在進行這個練習的時候,感覺怎麼樣?2、人們說:“刀越磨越快”,但是,在我們這個練習中,是這樣子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那是怎麼樣的?可以呈現你的曲線給大家看看。3、我們每個人的曲線都會經歷一個短暫的或不明顯的平原區,甚至是下降區,這是由於什麼引起的?類比到我們的學習,你有怎麼樣的啟發?4、請思考,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突破這個學習的平原區?由於學生在之前親自把自己的學習曲線畫出來了,在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很有感想,對“學習”這個話題想法很多,也說出了很多很有見地的話,提出了很多有實際意義的建議。

一節好的課,其實並不需要很多花俏的東西,只要能夠實實在在地讓學生緊跟你的思路,去學習,去感悟,就已足夠。

二.學生有所感悟是一節好課的評價依據

我認為,一節課無論設計得多巧妙,材料用得多精彩,但如果學生不能夠在這個課堂中有所感悟,那麼,這就不能夠說是一節好課,甚至不能夠說它是一節合格的課。我深深認識到,學生是否有感悟,這是我們難以預料的,因而,我們教師一定要隨機應變,不能讓既成的教案束縛了我們的靈活性。

我在講《跨越障礙 正確選擇》這一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情景:期末考試中,你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但是你還是做不出來,這意味著你將丟失15分,前十名將與你失之交臂!這時,坐在你後面的好朋友小華遞給你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道題的答案,而老師卻沒有發現,這時你會怎麼做呢?在備課的時候,我想學生應該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也沒有多想。誰知道,上課的時候,我連續提問了三四個學生,他們的答案都是:拿過來,參考;或者是,不接,但是會看上幾眼,找到思路。我無奈,問全班學生:“你們都這樣做嗎?”學生異口同聲:“是啊!”我差點暈倒!這可怎麼收場!還好,我腦袋靈光一閃,再問:“恩,大家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那麼,再請大家想一想,你的試卷發下來了,你的分數由原來的80分,一下子到了95分,你的心情如何啊?”有學生馬上就說:“高興!”“哦,高興。可以理解。僅僅是高興嗎?”這下,學生開始沉默,我請了幾個看起來有想法的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回答基本上一致:會有一點點開心,但是,更多的是不安,因為這不是我的成績,我也擔心被其他同學,或者被老師發現。聽的學生也微微點頭,我心中竊喜。“是啊,會有一點點高興,畢竟得了高分;但是,更多的是不安,因為做了虧心事啊。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然後,我又和他們講了一些逃脫法律天網的殺人犯,在經過了十幾二十年後,總會自己去自首的事例。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可以看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情感、態度、加值觀目標,完成得非常好。

我的學生一直很喜歡上思品課,不是因為我每節課都能夠設計得很好,或者每節課都能找出一些新鮮有趣的材料讓他們思考,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他們喜歡我上課的風格,我會很坦然地在課堂上表達我的喜怒哀樂,學生喜歡一個真實的老師,因而愛屋及烏喜歡上一門課程。

成語教學反思 篇8

上課開始,我先讓一學生誦讀全詞,其餘學生聽辨音,看有無讀錯的字,並及時糾正。然後讓學生結合註釋再讀,最後再齊讀,儘量讀出節奏、韻律、語調和情感。

第二步是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全詞寫作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學生多能說出作者寫的是一個婦人,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說的不準確。在此我沒有立即給學生答案,而是就此留下一個懸念,激起學生探討的積極性。

接 著進入全詞的分析環節。詞的上片我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1、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李清照為何酷愛 這句?引述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進行引導,因李清照本人是疊詞高手,故酷愛這句。2、首句中的三個“深”字該如何理 解?學生多能答出兩重意思,一是無重數的簾幕,二是站於高樓也不能望見外面(章臺路),第三點是堆霧的層層楊柳。這一點學生答不出,可能是沒有切身體會 吧。然後我作了一個總結:三個“深”字重疊,前兩個重疊直接強調深的程度,第三個“深”又推進一層,與“幾許”構成疑問語氣,與下面“楊柳堆煙,簾幕無重 數”呼應起來,別有一番情趣。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於提問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 數”,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

詞的下片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1、前兩句寫的是什麼意思?“春”字如 何理解?學生回答的僅是作者在寫“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深層含義則不懂,其實這個春也催送著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語意雙關,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 天,又指詞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華。2、結句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這個問題難度較大,於是我補充了關於“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含義的理解。王國維 《人間詞話》裡將情景交融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觸景生情就是無我之境,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加到客觀的景物裡去,緣情造景,這就是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 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中“淚眼”表明詞裡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經非常激動,把自己的感情附著到“亂紅”之上,這應該是借景抒情。

成語教學反思 篇9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國小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字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 為什麼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脫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絡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成語教學反思 篇10

興趣是閱讀的動力,學生沒有興趣的閱讀只能是應付差事,收不到什麼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促使學生搞好課外名著閱讀的關鍵。試課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不能激起閱讀原著的興趣。後來經過再次備課,增加了視訊、分角色朗讀,效果就大大的不同了。

影視這個多媒體,讓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畫面,視覺上汲取了營養,引發了閱讀興趣,更加關注名著中人物的命運、情節的發展,為名著閱讀作了良好的鋪墊。“影視閱讀”也有助於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閱讀理解,從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節。分角色朗讀使每個學生成為課堂上閱讀名著的主人,他們的認真朗讀,認真賞析、品評,真正是激發了他們的濃厚興趣。

成語教學反思 篇11

採用傅雷、傅聰的圖片匯入,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衝擊,並用李春波的《一封家書》作為背景音樂,似有似無。並提問,家書的一般格式。學生答有稱呼、問候、正文、祝語、署名、日期。很好。

不足的地方:沒有板書,教學流程稍有滯澀之嫌,課型結構不完整,沒有結語,有草草收場的匆促感。同時在上課期間有出現冷場的現象,而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並不到位,並沒有顯示出很好的教學機智來。

開始的時候,展示圖片,並要求學生用詞語描述你看到的父子的印象。暴露出來的不足是,學生的成語掌握比較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評價比較好。只有濛濛同學說了句:風流倜儻、其他的學生反應比較冷淡,很是危險,要加強詞語成語的記憶和運用練習。

讀課文之後,要求學生用我讀懂了(讀出了)說一句話,學生概括得還可以,但離我預想的還有一段距離。濛濛同學答的是讀出了兩個成語之外,其他的學生都沒有能用成語來表示。

在解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概括前一書信與後一書信分別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學生答得比較到位。並說,在消沉的時候選擇堅強可以理解,但成功的時候也要堅強指的是什麼,學生也能答得比較好,只是在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有關堅強的最高境界的時候,發生了冷場,在上面的教學實錄上,學生答的是赤子之心,純潔之心。可在我的課堂上,學生要不是沒有答案,要不就是錯誤。在這個時候,我顯然沒有想到事情的發展會是這樣,課上便出現了少有的沉悶,而後不作為的丟擲另一問題,強行進入下一環節。教師的教學機智有待加強,並也可以看出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要以為學生都會答到你心裡去。當學生不能如你想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如何引導學生到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上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但不能讓學生的思維跑馬。

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下,一堂課下來,究竟讓學生學到點什麼,或者教了學生一點什麼知識。如果一堂課,熱熱鬧鬧,完了之後卻沒有留下什麼,那這樣的課無疑是熱鬧在表皮,並沒有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引發地震。如果我們老師的一句話,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老師講15分鐘,學生則要消化15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那我想,這位老師的話無疑是充滿智慧,充滿衝擊力的,是很精煉的語言的典範。什麼時候,我們老師能精煉到那份上。

在練筆的環節設計中,父親是?寫三個句子形成一組排比句。這個練習倒是沒有很為難學生,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得比較好。

在課的收尾部分,我說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關心。你們能做到不?並沒有出現齊聲的回答能字。而是一噓聲,夾雜起鬨聲。事態比較嚴重,可以看出學生比較害怕作文,但更重要的可以看出學生對親情的冷漠和後知後覺。沒有感激的心,這樣的學生是可怕的,不會懂得去關心他人的學生是不可愛的。我們的教育失去了點什麼?是親情教育的缺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學生感受不到親情,學生不知道感恩,這是很可怕的。每天我們都提什麼道德教育,搞很多的所謂的素質教育,而實際上我們拋卻了很多很根本的東西,而這些根本的東西是祖宗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是思想的精粹,是文化的精華。或者說我們的道德教育並沒有做到實處,做做樣子的。我們教師或許也是很少關心學生的幸福感,或許更多關心的是自己的職位,自己的工資。 

也跟自己的課堂預設是有關的,一是沒有談談對父親的愛,也就是沒有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也沒有給學生聽《獻給父親的歌》,沒有給學生聽覺衝擊,也沒有給學生看那些圖片,那些展示父親深沉的愛的圖片。想來,如果讓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聽歌,一邊訴說自己的父親的事情,或許就能輕易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共鳴。那樣的話,效果將是很好的吧。

有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怎麼教更有利於學生的學,怎麼說更容易為學生接受,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呵呵,老師,本來就是靠一張嘴吃飯的啊。

成語教學反思 篇12

《只有一個地球》此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字,聯絡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基於我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感性認識很淺顯。學習此課如果沒有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很深地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決定把本課的教學分為第一課時重點講地球的可愛,讓學生通過說、看、寫來體會地球的可愛。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為只有學生在心裡真正認識到地球的可愛才能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

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著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瞭解,然後我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後再談談對地球的瞭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最後我用地球四季圖片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片語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並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絡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自由與文字對話的空間。2、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係,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絡生活來理解。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於學生對地球瞭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3、由於課件製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內容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對於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後將努力改正,並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成語教學反思 篇13

《角的度量》學生學的效果並沒有預想的好,因為之前看過關於如何教量角器這一部分教學的內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裡我創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裡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有部分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我發現量角器最中間有一個點”。“我發現量角器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正好是 180。”認識1°角時,採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學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觀圖;(2)猜一猜這個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50),(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52)。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說不出來,有的學生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可以。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情況還是可以的,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 問題主要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佈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後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範,這些不規範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對於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後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成語教學反思 篇14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我讓學生看圖,想象一下,什麼時候的日月潭也會很美很美?孩子們在文字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說:“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閃閃,山上燈光閃閃,水中也是一閃一閃,真迷人。”“大霧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個天空一片朦朧,對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

此外,實踐積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它能為學生以後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雋文。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的積累興趣,教給他們積累的方法,同時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實踐運用。相信,學生的“好詞佳句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節課環節的設計應該是很清楚的,條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為離我們這裡比較遙遠,有的景色學生的體會還不到味。

成語教學反思 篇15

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為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據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為單位,或者按照意義段來讀,考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提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準確、讀整齊。讀完之後,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麼?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了什麼?”,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良”、“有溫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究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後,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而後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一樣了。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據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裡,平坦的平臺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隧道,都被直觀呈現了出來。我感覺這樣做效果不錯。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重點。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侷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重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後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弱小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緻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說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般來說,諸如此類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八九不離十。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孩子們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藉助教材提供的文章範例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並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說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級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理解感受能力培養缺失,表達方法學習幾乎沒有涉及。因此,這樣的語文課屬於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認為首要的還是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不夠。備課階段沒能深入解讀教材,對文字的理解較為膚淺,關鍵詞句領會不到位,掌握與課文有關的外圍資料如昆蟲學相關知識不夠;上課過程中組織教學不夠嚴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未被充分調動起來,讀課文的形式不夠多樣化、缺少新意,課堂討論參與範圍較窄,發言者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屬於“沉默的大多數”。其次,教學時間分配不盡合理,隨意性較大。第一課時安排了前一篇課文的背誦檢查,前後用去了近10分鐘時間,再加上講課過程中偶爾停下維持紀律、提醒個別走神兒的孩子也會佔去一點時間,再有就是課堂上的一些廢話,致使寶貴的教學時間白白浪費掉了。如果課前考慮周全,很多時間完全可以節省出來用於實質性的學習。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從細節做起。從明天起,我將致力於此。

成語教學反思 篇16

一、教材簡析

《南海上的明珠》是西師版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美文,語言生動優美,富有韻律,而且具有較強的畫面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課文抓住了海南島“富饒”和“美麗”兩個特點,用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島,表達了作者對其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教學重難點: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並有效遷移,讀寫結合。

二、找關鍵詞,理清行文順序,理清課文的結構。

提問:南海上的明珠指哪兒?海南島。

結合課文,你打算用哪個詞概括它的特點?

先抓住中心句中比喻的修辭手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南海上的明珠”的理解;並展示海南島的地理圖片,讓學生對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有個大致瞭解。接下來,由中心詞“富饒”、“美麗”提問。說說“富饒”、“美麗”的意思。

課文裡又是怎樣給我們解釋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後面哪些段落寫的是“富饒”?哪些寫的是“美麗”?

精講第二段,抓關鍵詞,悟學習方法: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作者寫海南島“富饒”抓住了哪兩個特點?

抓住該段的總起句,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上展開學習。

提問:本段哪些地方能讀出這樣的特點?

自學三四段,抓關鍵詞,熟悉學法:

剛才我們用抓關鍵詞語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下面請孩子們自學三四段,主要解決兩個問題:①寫海南島的“美麗”,作者抓住了哪兩個特點?②圍繞這兩個特點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圈畫出來。在你喜歡的景物旁邊作上閱讀後的批註。

學生能較容易找到寫海南島“美麗”時的總起句,其中也有兩個特點“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在批註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海南島的“美麗”,然後帶著這種喜愛、讚美的情感來朗讀,這樣使得對文段的優美語句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體會變得容易。

三、什麼是關鍵詞語?

我認為就是指能體現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詞語。它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就好比抓住了文章的綱,能把整堂課串起來,會使整堂課的閱讀教學眉目非常清晰。學生理解起來也會非常容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課教學中我先引導孩子找關鍵詞,以第一段中的“美麗富饒”統領全篇,再具體體會2-4自然段海南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其間注意引導孩子在每段的總起句裡抓關鍵詞,感受文章層次的清楚,結構的嚴謹,從而為讀寫結合,仿寫作文打下了伏筆。

另外,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在採取讓學生找關鍵詞語進行批註學習課文內容的方法上,學生還不能離開老師的引導準確獨立地學文。怎麼讓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總結出五個要點,即:一、老師在講課之前要對教材、學生情況進行分析,設計出一條主線。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三、緊緊圍繞關鍵詞語進行教學設計,並以此來突破重難點,讀懂課文。四、跳出課文,巧設練習,內化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五、板書設計要突出關鍵詞語。當然,這僅是我一時管見之得,方法還有待加一步改進、完善。

四、 結合旁邊的批註理解課文內容,

將批讀點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抓住這一重點,在孩子充分自主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批讀點進行思考,簡單清晰的就能讓孩子瞭解文中各個總分關係的的聯絡,劃清層次。

研究好旁批的教學點,用好不同批讀文中的旁批,才能更好的讓學生體驗與文字與編者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體驗開闊視野,從而產生新看法的過程。這也是我在學習今後的批讀文時需要更加關注的內容!

成語教學反思 篇17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盲童安靜在春暖花開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慢慢伸出雙手,悄然攏住一隻逗留在花間的蝴蝶。小女孩的臉上充滿了驚訝,許久,小女孩子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 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走進安靜的內心,感受她對生活的熱愛;走進作者的內心,感悟他對人生的思考。在開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一次盲人的體驗活動,讓他們閉著眼睛拿書本,寫字,走路,使他們感受到眼睛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更深地體會到盲童安靜能攏住一隻蝴蝶多麼不易。體會她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可嘆之處。在整體朗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引導他們入情入境,談出自己的感受;在體會到作者的驚歎之後,我要求學生想象安靜攏住蝴蝶時心裡會想些什麼;在理解“從未體驗過的地方”時,我讓學生想象那個地方會有些什麼,安靜此時的心裡會有怎麼樣的感受。這些想象既豐富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到安靜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開心靈對話,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安靜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啟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字對話。在找出使自己驚歎的句子以後,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 強語言積累。例如,從“流暢”感受安靜對花園的熟悉,聯絡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理解,感受她對春天的熱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神奇的靈性”讓學生聯絡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字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

成語教學反思 篇18

這是一節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好課,本課內容講的是明清對外關係中有關抗擊外來侵略的鬥爭的史實。其中包括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通過對基本史實的學習,瞭解事件經過,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學會評價歷史人物。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瞭解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反擊戰的經過,從中正確認識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在中華民族反侵略鬥爭中的重要地位並能依託歷史事實來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閱讀課文中提供的歷史材料及補充的課外材料,使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歷史材料,並從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的方法。通過中國臺灣的歷史沿革這一主題,對歷史上中國臺灣的情況作一歸納,使學生學會從歷史事實中得出結論,初步學會論從史出的方法,說明“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通過學習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反擊戰,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從課堂中學生的反映,師生之間的互動,及課後練習的完成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均能出色地達成。

成語教學反思 篇19

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詩人通過描寫登鸛雀樓觀看太陽西沉、大河歸海的景色,告訴人們要看得遠,就應站得高的道理,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真正理解字義和詩句內容,深刻感知詩的意境及蘊含的道理,我在教學前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情況調查。通過調查,我瞭解到學生對古詩《登鸛雀樓》比較熟悉,有部分學生已經能讀、能背了。但發現學生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不但不認識詩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連字音也讀不準,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詩意及蘊含的道理。同時,我還發現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他們能說的喜歡自己說。

對學生的情況充分了解後,我開始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地教學。我在教學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運用已有的讀新課文的方法來初讀古詩,即先自由讀課文後面的生字,再自由讀課文,然後同桌互讀互查,讓會讀的學生幫一幫暫時不會讀的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在學習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體。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先檢查生字,再由生字連詞。對於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我進行重點指導、糾正,如:“登”、“層”是後鼻音,“鸛”是三拼音,“樓”的發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詞教學落在實處。而且,我充分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動手、動口、動腦去學習生字。教學“入”字時,與“人”比較。這是個形近字,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起說說“入”和“人”的不同之處,再以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在教學“欲”字時,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去解決問題,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媒體演示、反覆朗讀體會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幫助學生明像入境,讓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影象,在學生腦海裡明晰出現,讓學生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詩所蘊含的“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不斷努力。

教學後,我作了認真地反思,覺得這節課除了具有上述優點之外,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評價學生時,原先設計好的恰當的評價語言被一些蒼白無力的評價語言所替代,使學生未能真正體驗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悅感。今後,我會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鑽研,不斷地改進,把發現的不足作為自己對教學探索的動力。

成語教學反思 篇20

在設計活動《我們的祖國真大》時,我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活動教學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看看美麗的祖國風光,讓孩子瞭解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產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最重要,其次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南方和北方之分,瞭解南北方不同的氣候差異。這兩點的落腳點也是為孩子理解兒歌的內容作準備,讓孩子再通過朗誦兒歌的詩句,感受祖國真大、真美,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通過觀察中國地圖瞭解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遼闊,孩子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從而引導幼兒說我們的祖國真大……以通過看南北方的四季特徵,瞭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從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了兒歌的內容。並以“冬爺爺”“春姑娘”找家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從直觀上學習詩歌。

成語教學反思 篇21

昨天執教了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但願人長久》,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

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思念——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學生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恰恰表達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於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成語教學反思 篇22

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讓學生在集體中能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交流分享、感受活動成果;能以文明禮貌的方式和同學交往;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感受多讀好書能擴大知識,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是先通過學生最喜歡的活動——讀書會引入,從而我進一步通過“三個活動”提出質疑:為什麼好書要給大家看呢?

出現的問題:

1、課前教師沒有及時瞭解學生帶書情況,致使學生在介紹自己喜歡圖書時一樣的圖書出現重複介紹的情況。

2、由於是聽課,學生有點緊張,在反映借書情況時,出現了全班都借到書的情況。這一現象很反常。

3、在學生成功借到自己喜歡的書後,急著要看書,不能再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

改進措施:

1、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情況課前佈置學習用具,還要做好課前檢查做到心中有數。

2、在同樣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用平常心對待,不要緊張。

3、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臨時出現的教學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如學生借到書後很想看,不能集中精力繼續學習,教師要根據這一情況把餘下的教學內容先放下,趁熱打鐵讓學生看自己手中借來的書,相信看書的效果會很好的。

閱讀是一場心靈的對話。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總之,沒有課外讀物就沒有素質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同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裡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成語教學反思 篇23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於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則的場景:“往狗熊嘴裡扔餅乾、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都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模仿創作。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侷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於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則的目的,就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及其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本課的前兩天,我讓學生到生活中搜集相關的規則,調查人們遵守規則的情況。經過兩天的調查,學生們知道了社會生活中的許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節約用水;嚴禁下河游泳;請勿吸菸等,也發現了許多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如“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請愛護家鄉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汙水;“不準踩草坪”,卻有許多人在草坪上悠閒自在地走著……同時也發現了不守規則帶來的許多危害,如交通事故的增加,生活環境的髒、亂、差,河水的嚴重汙染等。進而認識到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收穫到了知識,收穫到了應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