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4W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工作不僅在於老師的“教”,更在於學生的“學”。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我深深感受到教學的魅力關鍵還在老師身上。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確定教學內容和策略,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如果實際教學中不考慮學生因素,而只想按照自己已經設計好的教學思路進行,表面上的教學任務是完成了,但學生的收穫卻是令人擔心的。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為了不誤人子弟,我及時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提出疑問,讓學生親自做一做演一演,並交給任務,迫其把分散的精力集中起來,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在自學基礎上進行同桌交流,自由組合交流,甚至全班同學交流、討論,使學生自己在頭腦中梳理概括出科學的結論,不僅打開了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說,也解放了學生的大腦,讓他們獨立思考、探究,同時放開了學生的手腳,讓他們自己去查詢資料,獲得答案,使教學活動起“死”回“生”。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2

今天五年級的同學一起學習了我們的呼吸這一節。在我們共同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我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注意。

1.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很好的指導學習進行學習。在本次課 的學習中,我的主導作用不是十分的明顯,似乎一直指導學生進行做題,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因此我想在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習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

2.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學生進一步的進行理解和掌握。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小組合作,代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地位,而是習慣性沉浸在常規的教學之中。因此學生需要理解課堂是自己的,是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積極的在課堂上展示自己。

3.學生進行展示講解的積極性不高。在整個的過程中,主要是平時較為活躍的同學在進行講解,而其他的同學在聽。甚至個別的同學沒有聽。我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我認為學生的預習不是非常的充分或者是許多的學生沒有進行預習,許多的的學生只是在上課的時候才看書。第二,我的預習設計有些不大合理。在預習設計之中,設計的問題太過簡單和籠統,沒有方法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的進行有效的預習。預習的有效性是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自我展示的的基礎。第三沒有給予不活躍學生的進行展示的機會。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3

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如果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會變得更有吸引力。而在教學中使學生快樂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尊重學生,給學生自己作主的空間。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自己發現問題,讓他們自己決定要研究的內容,根據自己的情趣、願望、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學生的內心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願望就更強烈,學習便變得有樂趣。其次,學生的學習小組是自由組合的,也不反對單個學習,彙報時可以自由發問,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學習中的寬鬆和愉悅,這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培置了適宜的土壤,在這種感受到心理安全的情況下,學生樂於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易於激發創新意識。如果說老師總是時時處處以自己的眼光從成人的角度干涉學生,強迫學生接受,學習活動則枯燥而缺乏動力,學習任務的完成就不能得到保證。

陶行知曾經這樣說:教什麼和怎麼教決不是凌空可以決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和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21世紀的教育,是更關注人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變“學生圍著老師轉”為“老師圍著學生轉”,勇於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4

本堂課我的授課初衷是好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但上完課才發現問題還是不少:首先:我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夠,對學生的能力不信任。其實學生在掌握了一些議論文的文體特點之後,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老師不必面面俱到,對於一篇自讀課文,老師完全可以更大膽地放手。比如對文中例子的分析,顯然過了,可以示範性地講一兩個例子,其餘地由學生自行分析,這樣既可鍛鍊他們的能力,也能使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對他們能力的一種肯定。

再者,這堂課的容量偏大,顯然沖淡了教學目標中“學習作者的創新思想,培養求異思維品質”這一點。如果把內容分為兩堂課,或是前面講授的時間安排再合理些,效果會更好。

最後,我發現對學生的發言,我給予表揚的也不多。在課前,我還一直擔心學生的預習不充分,上課會造成一問三不知的局面。且加上我班學生上課較沉靜,平日裡發言的幾乎是寥寥無幾,我擔憂這堂課氣氛會很沉悶。但顯然學生的課堂表現讓我出乎意料,我想在這個時候,我應該多給他們美言幾句,也可激勵他們日後的踴躍發言。俗話說有失有得,上公開課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但能在課後得到同仁們的一些良好建議,這對於我今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是有大有好處的。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5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往往需要語言作為中介,語言在人類的生活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何抓住這個關鍵期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呢?

我認為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幫助他們獲得傾聽、表述、欣賞、閱讀等語言經驗,促進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得到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對幼兒傾聽、表述、欣賞、閱讀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幼兒心理髮展的突出特點是情緒性,善於模仿,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兒心理髮展的顯著特點,凡是他們感興趣的,覺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並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內容的選擇因注重趣味性、新穎性,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語言教育活動有哪些特點呢?我認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一、語言教育活動是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

幼兒的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與人們的語言交流中獲得發展的。家庭中,成人與成人之間的語言交流,成人與兒童的語言交流,都為兒童提供了重要的語言模仿和語言學習的環境。遊戲中同伴之間的語言交流,為孩子提供了語言交流實踐的環境。還有各種影視節目的出現,更是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環境,但是要促使兒童的語言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要通過組織正規的教育活動,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語言教育,可以這樣說,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

二、語言教育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獲得語言經驗;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通過在日常的語言習得和有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中獲得的語言經驗實現的。生長在不同環境的幼兒,由於其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在與周圍人們進行語言交往時所模仿和使用的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不同,所獲得的語用技能有差異,因此他們所獲得的關於語言方面的經驗也不同。這些不同的語言經驗也就導致了幼兒語言發展的差異。在正規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將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幼兒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有目的地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條件和情景,使他們在與這些條件和情景的互動作用中,獲得豐富的語言經驗,並藉助這些經驗掌握語言的形式和內容,增長理解語言和表述語言的能力。

三、語言教育活動是整合的教育過程;

語言教育活動整合性主要體現在教育目標的整合、教育內容的整合、和教育方式的整合3個方面。

1、教育目標的整合

2、教育內容的整合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6

本單元的文章展現了文壇泰斗、文化巨人,教育家、學者的思想風采,將學生引向更為廣闊、深邃的人文世界。《傅雷家書》兩則是著名學者傅雷和音樂家兒子傅聰的藝術交流,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細細品味,將使學生對人生,對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教學本文時,我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準備課件,設計問題,教法學法上,都進行了斟酌。具體表現為:

一、教學準備:充分有理有序,趣與新與效和諧統一

為每天都能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受,仔細翻閱了《傅雷家書》,上網查閱了許多諸如傅雷及其家人的許多材料,並下載了一些相關的圖片,目的是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樂趣。同時新穎的教學設計程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設計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九年級學生真正接觸的說理性的文章還不是很多,沒有羅列成一個系統的整體。考慮到這一因素,在教學層次的設計上,以字詞的掌握入手,以《一封家書》為導引,將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指導學生學會寫信,注意書信的正確書寫格式,然後將兩篇文章進行比照朗讀,發現兩文的內在的共同精神,理出文章的主題,最後以其中一封家書為例項,引導學生篩選資訊,組織相關要點,並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學會精選資訊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突出重點,循循善導難點。

“堅強”含義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朗讀後學會篩選資訊,組織了三個問題的討論,設計講究層次性。第一個問題:貫穿兩則書信中的主線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堅強在兩則書信中的含義分別該怎麼理解?第三個問題:我們所接觸到的名人中,有哪些“堅強”的人?選取兩三個,說說他們的事蹟。

難點是:“孤獨”“赤子之心”的理解。將書本知識,文本價值巧妙結合在一起,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精神的食糧。

四、教學方法:比較閱讀法,批註閱讀法。

關注細節,關注文字,關注學生,關注互動,關注價值意義.

在課前預習中,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閱讀,小到一個標點,大到一篇文章,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教會學生賞析文字,賞析詞句,鼓勵學生逆向思維,大膽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尤其是敢於向權威、經典問難的勇氣。

其次,考慮到兩則家書的異同,引導學生進行比照朗讀,設計三個層次的問題,讓學生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同種求異,異中求同,理解教材選材之精之妙。

五、教學效果:積極調動學生思辨激情

整個教學流程如同山間溪水,自然而流暢,實實能聽見叮咚響。由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所以學生積極發言,展示個體的慾望高。特別是在拓展過程中,將學生自己與父母的交流融入課堂,讓學生有話說,很想說,不吐不快。結果幾乎是搶著發言,學生整體的感受是,語文課關注我們的心靈發展,關注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生將生活中碰到的困惑,與父母交流的絆腳石,一一呈現出來,大家獻計獻策,兩節語文課下來,學生積極思辨,感覺心裡痛快了不少,內心的苦惱畢竟需要宣洩。

六、教學體會:珍視學生的思維火花。

教學中特別應該關注細節。這個班級學生很善於思考,幾乎每節課都能提出許多問題。比如本文,學生在自主閱讀,並做了批註之後,有一個學生就問:“《傅雷家書》裡這麼多書信,為什麼就唯獨選這兩篇呢?”多好的問題啊!我立刻讓學生展開討論,幾份鍾後答案赫然出現:兩則家書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啊。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變化,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促進教育的立竿見影,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這正是語文教師的追求。

教學瑕疵:

多媒體教學的普遍毛病,課堂反應轟轟烈烈,學生內心的情感很容易被喚起,但知識掌握效果模模糊糊,導致知識點不夠落實;另外,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但沒能個個都主動發言,特別是一些不善言談的男生,聽的入神但沒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儘管聽課老師共同反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比較好,但我覺得,大多人主動參與的地課程還不是好課,只有讓每個人都有話說,都有躍躍欲試的衝動,都有非說不可的憋勁,都能酣暢淋漓的來一次心靈的洗禮,那才是一堂優美的課程。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7

《狼和小羊》是一個傳統故事,我們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講過,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講過,現在我們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孩子們還是非常喜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我們對這個故事的教學採用了新的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象,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誇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象,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說出正確的答案。

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故事的結尾省略了,而是讓孩子來猜想後來怎麼樣了?就因為沒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後,紛紛主動的展開想象,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說: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說: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說: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更有趣的是班裡的康寧小朋友說:大灰狼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能隨便打死,我們應該讓大灰狼和小羊做好朋友,大家團結友愛在一起。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象空間,只要教師把握好時機,幼兒就能在故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編出更精彩的故事來。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8

《乘法估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60頁的一節內容,我在按計劃上完這一節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關健在於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採用了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後每一個環節,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從而體驗到教學學習的快樂,認真反思,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素材源於生活,讓學生產生估算的需求。

計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當我們教學估算時卻發現,有時學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個準確數再寫出近似數。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師交給學生的素材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學生面對這樣的資訊,情感上沒有引起共鳴,沒有估算的需求,乾脆算個準確結果完事。而這節課的主要三組素材都來自於身邊或社會生活實際。例如:

①估人數選擇活動場地,參加活動人數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活動場地的座位也沒有一個一個地數的必要,那就根據經驗估算。

②寫作文時,通過規定的字數確定要寫的面數,一般不會一格一格地去數和精確計算,而只需要根據每面行數和每行格數估算。

③桔子日銷售量也只能根據某一天的銷售狀況作大概的估算。

這樣,估算在學生眼中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需求,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同時,這樣的素材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2、同題源自學生,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要看到,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雖然不是這節課的惟一目標,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常見有些教師給出封閉的,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去解答,然後進行機械的記憶與重複地訓練。而本節課,我給出了一些來自於生活實際的資訊,主要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共同質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觀點的交匯處,讓我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悅,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儘管有的學生在交流中想法還不夠成熟,但這一過程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方法的總結也有自己的功勞,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它們始終都積級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數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有關問題,並建立良好的進一步學習的情感,我將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我精心設計了用於上課的課件,盡力使平時不敢舉手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來。事實證明,這節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果都非常不錯。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做一下總結:

一、識字教學

匯入時先讓孩子回憶與父母在一起最開心的事,體會家的溫暖和快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先從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入手,看看學生字音讀得是否準確,再從句子中脫離出生詞,讓學生認讀,先讓獨立練習,再指名帶讀。在這裡面我重點處理了一類字“雲”和“子”。“雲”在讀完詞後,讓學生嘗試組詞,學生的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有的組“雲朵”、“彩雲”,還有的想到了“烏雲”。“子”我重點是通過“種子”和“孩子”來認識“子”在獨立念時讀三聲,而在這兩個詞中讀輕聲,老師指導讀詞,輕聲讀得短而輕。緊接著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而種子是如何生長髮芽的,學生沒有太多的親身經歷,所以老師通過講授,讓學生理解“泥土是種子的家”這句話,學生練習朗讀這句話,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最後再將詞語打亂順序進行開火車練習。

低年級詞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學習不能脫離句子,脫離語境,只有在語境中學習才能理解和學會運用。

二、品讀文字

本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從上到下分別指出“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是“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總結,又是昇華,告訴我們世界上萬物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裡,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的設計思路是按照“引學第1行——自學2—4行——共同體會第5、6行”為主線,以讀為主,配以精美的課件把課文內容變得更直觀,邊讀邊展開想象,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學習第一句時,先引導學生想象白雲在家裡時的自由自、快樂的心情,再通過指導朗讀。有了第一句的朗讀基礎,在學第二句時學生就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了,老師再適時地評價,學生朗讀水平就會上一個層次,第三句不用老師指導,也能後邊想象邊讀出感情了,這樣,也體現了教學的教、引、放的過程。最後,讓學生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朗讀前四句話,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背誦奠定基礎,而且還讓學生有個簡短的休息,一舉多得。在處理課文的難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這句話時,我是先讓學生欣賞地球上的事物的圖片,有大山、海洋、草原、各種動物以及人類。在出示“地球是( )的家”,讓學生看圖填空,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地球既是植物的家,也是動物的家,更是我們人類的家,那我們用一句話說就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填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也解決了難點。

三、句式練習

在落實句式練習這一重點目標時,我主要是分幾步進行遞進式的滲透,最後讓學生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目的。第一次練習,在學習第三句“小河是魚兒的家”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小魚在小河裡會有哪些朋友,由此引出“小河是( )的家”,在插圖幫助下,學生很快就能填出答案。第二次,是在表演朗讀前四句話後,讓學生觀察這四句的特點,這四句說的都是誰是誰的家,再出示“大山是的家”和“( )是( )的家”,有了前面的基礎,第一句學生填的很快,後面進一步的發散思維,並進行運用。第三次練習是“地球是的家”,這句話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句式,再有就是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總的來說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第一,學生的朗讀層次性還是體現的不是很到位,這主要是老師的指導語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真正起到引領的作用,更夠使學生的朗讀上一個高度。第二,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學習提高,在平時還有長抓不懈。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我沒有按照課本順序講解而是設計了以下過程:

1、講解垂直平分線尺規畫圖的方法開始,然後讓學生探究理論依據;

2、練習畫垂直平分線,然後動手測量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進而得到性質;

3、還是利用尺規作圖,讓學生找到畫圖最關鍵是保證半徑相等,也就是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根據理論依據得到點線上段平分線上的判定方法。同時解決證明直線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時要同時證明兩點都在垂直平分線上。

通過做練習來看整體效果較好。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1

學完這篇文言文,我深深感到:教學文言文,朗讀是第一位首先,教師要對古文熟讀成背,為學生做好範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朗讀顧問的興趣;其次,教給學生朗讀方法:

1、放慢朗讀速度;

2、注意按意思斷句;

3、熟讀的基礎上達到流利背誦

另外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葉公對真龍的恐懼,我要求學生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做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4、葉公的行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前三種看法都是對的,但後一種學生的見解也是有道理呀,但這卻違背了本文的教育意義。於是我這樣引導孩子們的:

1、這篇課文是以什麼語氣來寫的?

生:嘲笑。

生:諷刺。

2、好,能感受到諷刺之意。哪個句子體現出這種意味?

生: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諷刺的意味來寫,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麼?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4、那他是想讓我們明白什麼呢?或是想讓我們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著,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麼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2

“等式的性質”我們基本上都是這麼處理的:第一課時直接介紹什麼是等式,等式的性質是什麼,做為介紹性的內容十分鐘甚至幾分鐘一筆帶過,緊接著就教學生如何解方程。對於等式的一些簡單的應用我們是在後續的學習中通過迴圈的練習來補充。但是新人教版的這一部分內容卻安排了兩個課時,除了介紹等式的概念和性質外,並直接應用等式的性質去討論一些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考慮到這部分內容是後繼學習解方程的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也為以後在代數幾何中進行量與量之間的轉換,代數式的恆等變形提供依據,更為以後學習不等式打下基礎。我還是計劃用一個課時的時間專門去學習這部分內容,並把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作為這節課的一個重點。

教學中我以天平為直觀形象引入內容,增加或減少左右托盤中的物體或砝碼,使學生明確等式的性質,並能用列式的方法表達等式的性質。緊接著通過三個例題讓學生掌握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簡單的方程。

即使我在安排例題的時候注意到了難度的梯度,但是最後學生普遍認為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相當麻煩,而且不容易掌握,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國小用算式各部分關係來解題。可見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對等式的性質的本質似乎理解不夠,所以這堂課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個知識他們接受得相當被動。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3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喜歡看到直觀的圖片和動畫等我在引入課題時,為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首先給他們出示了一個有趣的謎語。這則謎語比較簡短簡單,所以讓他們自己讀讀謎語猜一猜。學生的學習情緒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如教學本課時,當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出每種小動物的叫聲後,我讓學生學者小動物的樣子熱情的和蜘蛛打招呼,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一個個都在學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覺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習情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應不失

時機的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識記生字寶寶,教師就必須在課前精心備課。在這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記住“絞絲旁”我特意用醒目的紅筆進行板書。並且讓學生跟著我一筆一劃地書寫。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強烈的刺激,同時通過書空字讓學生有了一個動手實踐的過程。從而達到牢牢識記該部首的目的。

課堂是藝術,藝術需要我們的智慧,智慧來源於豐富的教學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重積累自己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4

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為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共同認為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為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為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咱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齊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5

《醜石》一文通過發現一塊醜石其實是隕石的前前後後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真美、大美可能深藏於大丑之內,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淺陋的眼光去評判事物的美和醜。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做到了鑽研教材,為學生創造思維、表達的寬鬆環境。在學習課文的伊始,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課文是通過哪幾方面展示這塊石頭的醜的?作者都運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醜石的醜?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動腦思考,學生經過我的提問,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能舉手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明白了,醜石的外表醜——“醜得不能再醜”。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又讓學生找出本文的兩個中心句“以醜為美”和“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讓他們結合課文內容合作探究,理解句子意思,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從而理解課文中心。最後讓學生根據文章先寫醜石的醜,再寫醜石的美使學生明白課文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6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15課 。課文中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金色的魚鉤》的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當我教學完這篇課文 後,自己靜下來進行對自己的教學反思一下,我體會到以下四個方面。

1、《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因此在教學本課之前,我先交代學生查閱歷史資料,瞭解故事背景,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並且提示學生聯絡《長征》這首詩,根據自己的瞭解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等,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長征。

2、《金色的魚鉤》篇幅較長,故事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為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勵志天下 )

3、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大概理解了課文內容,我再要求學生把感受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寫在旁邊。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並說說自己為什麼受到感動。

4、 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樑,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神態,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思考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神態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從而使學生領會神態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7

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先用成語引入,這些成語都包含著一個故事,順理成章的揭示課題,並板書:驚弓之鳥。然後我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故事,看誰可以用自己的話把課題說明白。這樣大家都充滿渴望的去自由讀課文。學生讀完後,我問學生,課題是什麼意思?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知道驚弓之鳥就是受到驚嚇的鳥。然後我問這裡的鳥之誰?學生馬上說是大雁。

接著我讓學生再和夥伴一起分角色去讀課文,看文中有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這樣學生通過讀書後,不僅知道了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還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了。在學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後,我問學生,更羸真的為什麼會這樣自信呢?然後再引導學生讀第九節,這樣學生就能夠邊讀邊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加以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這隻大雁因為受過一次箭傷還沒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只要它一聽見弓箭的響聲,就會拼命往高處飛,這樣傷口一裂開就掉下來了。

其實它不是箭射下來的,而是被嚇下來的。學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後我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談談有無類似的經歷。有學生就說,自己以前被狗咬過,所以只要一看見狗就感到很害怕,還有的說怕蛇,有的說怕馬蜂等等。學生會用這個成語了,在讓他們自己歸納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它現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這節課,我在想,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掌握,學生在充分讀書以後,就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弄明白。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8

《比尾巴教學反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瞭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後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因此,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子,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藉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非常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該只想到閱讀課文,應該更多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著對比尾巴教學反思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老師也為此獲得了更多地資訊和滿足。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 篇19

廣告,作為一種宣傳商品或公益事業的常見形式,在我們周圍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有的廣告,學生甚至耳熟能詳。圍繞“廣告”練習說話,學生具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必然有話可說。縱觀整堂課,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嘗試了為自己喜歡的商品設計廣告,嘗試了設計公益廣告,並進行了演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似乎得到了培養。一堂課下來,卻感覺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並未體現出口語交際的功能,也或許是這份教案更多的只能進行口語訓練,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上無法有效的實現。因此,課堂中學生僅僅停留在回答問題、口頭作文上,這僅僅培養了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而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中的交際能力、應對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確實值得思考。只有找準口語交際的立足點,把握好脈搏,以提升學生的交際應變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為抓手,才能提高口語交際的課堂實效性。

這是一則關於生活話題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圍繞“廣告”話題練習說話。廣告對於大家來說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因此,孩子們在交際的過程中滔滔不絕,話如泉湧,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人人蔘與,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一上課,先請孩子們欣賞一則公益廣告(媽媽洗腳),這則廣告他們不僅熟悉,而且非常喜歡,這樣大大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接著,讓孩子們在四人小組裡面自由的暢談自己收集到的廣告,並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最不喜歡的廣告語 ,以及理由。最後,自由地編寫廣告語。讓孩子們在多種交際活動中,學習、傾聽、表達和交流,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但是,在實際創作中,孩子們還沒有能抓住廣告語的特點為其量身定做廣告語,語言運用比較缺乏,因此,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會聽,會交流,還要學會靈活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