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淺談日用家當中的百衲被文化遺產問題範文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釋出於: / 人氣:2.82W

艾麗絲・沃克通過描寫母女之間的衝突不僅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而且流露出對黑人種族意識日益淡化的困惑。

淺談日用家當中的百衲被文化遺產問題範文

一、黑人“百衲被”傳

縫製“百衲被”這種實踐活動源自英國和非洲。19世紀90年代以前,居住在新英格蘭地區居民為抵禦嚴冬需準備厚實的被子,而當時是買不到現成的被子的,故而縫製“百衲被”便成為一種實際的生活需要。“百衲被”的色彩、圖案各異,有的體現了黑人民間的藝術傳統,有的反映了印第安人的傳統藝術,從而跨越了種族、地域和階級的侷限。

對於以沃克為代表的美國黑人作家而言,“百衲被”有著更為巨大的魅力。黑人作為美國社會的一個弱勢文化群體必然受到白人強勢文化群體的壓抑,因而需要一種能夠凝聚民族文化傳統的東西來增強本民族的親和力。這個使命最終落在了“百衲被”的身上。沃克的許多作品都清楚地展現了這一主題。就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民族文化傳統這個問題而言,《日用家當》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

二、不同人物對百衲被文化遺產的觀點

小說《日用家當》創作之時正值黑人權力運動蓬勃興起。美國黑人紛紛對其文化身份進行重新定義。許多黑人希望從非洲故土找尋他們一度失落的文化之根。一時間非洲髮型、非洲服飾和非洲語言風靡一時。

然而,這些非洲黑奴的後裔們注意到並傳承的僅僅是其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他們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他們是文化雜交的產物,他們既是黑人又是美國人,要傳承的應該至少是兩份遺產:非洲的和美國的,因而否認其美國遺產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祖先的不敬並由此導致其自我的殘缺不全。在《日用家當》中,沃克正是通過描述母女三人對待以兩床“百衲被”為代表的民族文化遺產的不同態度來闡發這一觀點的。

具有非洲文化尋根意識的迪伊當母親開口叫她“迪伊”時,她馬上糾正說:“不對,媽媽,不是‘迪伊’,是萬傑蘿・李萬尼卡・克曼喬!”海爾格・豪爾曾對這個名字進行過專門研究。他指出“leewanika”是個非洲名字,但並非基庫尤語。這種不吻合甚至矛盾現象並非沃克創作上的失誤,因為她曾有過東非之旅,對那裡的語言文化相當熟悉。筆者認為,沃克這樣做是有意的,其目的在於暗示迪伊對非洲文化傳統的認識是相當膚淺的。

她對文化外表而非實質的偏愛還進一步體現她對百衲被的認識。當母親告訴她自己已經說好要把被子送給麥吉結婚用時,迪伊像捱了蜂蟄般驚叫了起來,她說:“麥吉可不懂這兩床被子的價值!她可能會蠢得將它們當成普通被子來使用。”而當母親問她要這兩床被子作何用途時,迪伊的回答是:“把它們掛起來”。可見,在迪伊的眼裡,那兩床“百衲被”是用來裝飾家居、顯示個人品味的“藝術品”而並非作為生活必需品的“日用家當”,這就是迪伊的文化遺產觀。

恪守美國黑人傳統文化的母親和麥吉與迪伊截然不同,在母親和麥吉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文化承繼者”的形象,在她們的言行中滲透著可貴的民族文化記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