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法學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最新)

欄目: 開題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06W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法學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最新)

災害(本文中的災害均指自然災害)在我國古代發生十分頻繁,所以我國對災害防治起步較早,“大禹治水”是在災害防治上的較早實踐。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我國曆代政府逐漸將實踐經驗用政策和法律固定下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制。在我國古代,這套機制被稱為“荒政”。

在災害的預防上面,歷代政權規定了重農制度、倉儲制度,水利制度和林墾制度。在災害的救治上面,採取“賑給”、“調粟”、“養恤”、“除害”的治標措施和“安輯”、“蠲緩”、“放貸”、“節約”的補救措施。 此外,民間還存在著一套自我救濟的應災機制,有家族的自救,即災害爆發後,很多富戶大姓救濟同一宗族的窮人。如《後漢書•朱暉傳》載 “建國中,南陽大飢,米石千餘,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裡故舊之貧贏者,鄉族皆歸焉”。還有是社會團體的救助,元代民間有“鋤社”;明代山東有“義社”,河南有“吃會”;清代北京有“窩窩頭會”,南京等地有“搖會”。

中國古代在災害防治上的眾多成就,激發了中外學者對此的研究興趣。在國內,雖然沒有專門研究中國古代災害防治法律機制的學者,但是研究“荒政”(或者稱為救荒)的學者數目眾多。然而,“荒政”是歷史上的稱呼,從當前看來,其實就是災害防治,以及相關的政策制度。根據目前的考證,最早系統介紹救荒的文獻是南宋的《救荒活民書》。民國時期鄧雲特的《中國救荒史》一書,是近代文獻中對中國古代災害防治闡述較為詳細的著作,書中不僅記載了歷代災害發生的情況,還有對災害防治的思想發展和具體政策的論述。

當代學者對中國災害防治的研究也頗有興趣,理論著作層出不窮。關於研究災害防治思想的文獻有《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災減災思想》(劉厚琴),《救災與發展:范仲淹、劉晏救災思想的現實意義》(劉軍英),《兩漢荒政思想探析》(陳業新)等;關於研究具體制度或者措施的有《淺議南宋社倉制度》(許秀文),《宋代富民與災荒救濟》(林文勳),《中國古代報災檢災制度述論》(張文)等;還有整體研究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如《中國古代減災思想和政策》(段華明),《中國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王巨集治),《災異境遇—中國古代法律應對機制及其當代意蘊》(方瀟),《天人感應的災異觀與中國古代救災措施》(孫湘雲)等。

在國外,也不乏有研究中國古代災害防治方面的學者,像美國學者李明珠、艾志端,法國學者魏丕信,澳大利亞學者鄧海倫,日本學者掘地明,德國學者安特利雅•揚庫等。

二、研究方向

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學者主要集中在歷史學、政治管理學、經濟學等領域來研究這一問題。由於研究參照的主要是史學資料,導致了研究的方向也傾向了史學一邊,像研究災害思想的文獻,基本上都屬於史學類文獻。另外,有的學者研究災害防治的某一制度,也容易傾向於從政治管理學的角度著手,因為在史料中對災害防治的記載,大部分是關於具體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操作,而這些跟行政管理緊密聯絡。

在研究的內容上,很多學者傾向於研究清代的災害防治機制,因為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當代更具有借鑑意義,還有是清代的史料比較完備。而研究災害防治思想的學者,則不侷限於這一時期,從先秦到晚清的各個時代,都有所涉及。也有學者研究古人的災害防治思想,研究的物件主要是那些儒學大家,像孔孟,董仲舒、朱熹等。

三、進展情況

中國學者對災害防治的研究同步於災害防治的實踐,但古人對災害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思想論述上面,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稱之為研究。因此,真正意義上對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應該始於近代。民國時期的鄧雲特對古代災害的防治很有研究。在他的《中國救荒史》中,詳細記錄了從遠古到民國時期的各種災害,並且分析了各種災害的成因與影響。在書中,他還介紹了歷代救災思想的發展,首先他介紹了天命主義的禳弭論,然後詳細介紹了各種實用的思想學說,他把那些實用的學說概括為積極預防論與消極救濟論。在災害防治的政策上面,鄧先生也將古代的政策制度分為積極的預防政策與消極的應對政策。

新中國建立後,我們曾經遭遇過嚴重的三年自然災害,所以對災害防治的研究始終沒有間斷,但是那些研究都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在社會科學領域,對此的研究幾乎為零。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科學領域對災害防治的研究進展仍然十分緩慢,對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又遭遇了一些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如98年的長江特大洪水。另外,此時中國的社會科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科研隊伍得到了壯大,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也再次得到了國家的認可。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開始有所進展,於此相關的一些文章開始出現。學者劉軍英在1999年發表《救災與發展:范仲淹、劉晏救災思想的現實意義》,李鳴在XX年發表《明朝救荒立法述略》,等等。

在以後的幾年中,國內學者對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逐漸深入,湧現的文獻也越來越多。在XX年的“非典”事件後,將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向了高峰,諸多學者發表了此方面的著作,如孫紹騁著的《中國救災制度研究》,陳樺和劉宗志著的《救災與濟貧——中國封建時代的社會救助活動(1750—1911)》,王巨集治發表的《中國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方瀟發表的《災異境遇—中國古代法律應對機制及其當代意蘊》等。從那以後,學術界對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方興未艾。

當前,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及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這再次給予了學者研究中國古代災害防治新的契機。XX年,北京召開了“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XX年,三聯書店出版社將會議上的學術論文出版成書。(由李文海與夏明方主編的《天有凶年——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學術界對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迎來了新的高峰。

四、存在問題

儘管學術界對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在筆者看來,這只是區域性性的。如前所述,當前學者對中國古代的災害防治,僅僅侷限於歷史學、管理學與經濟學領域,而在法學領域,除了方瀟、李鳴、王巨集治等幾個學者發表過一些論文之外,很少有人問津,權威性的著作文獻更是稀少。並且,那幾個學者對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法律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學者李鳴的《明朝救荒立法述略》,主要是對明代的救災措施與法律條款的羅列,對於深層次的立法思想卻毫無論述。學者王巨集治的《中國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更是體現了堆砌史料的特點,僅僅冠以了一個法律措施的名號,至於為何稱其為法律措施沒有進行詳細的探討。學者方瀟的《災異境遇—中國古代法律應對機制及其當代意蘊》,主要論述的是當代意蘊,所以對古代災害的應對機制只是作了初步的介紹,其機制的內容僅僅摘取了鄧雲特《中國救荒史》〉中的部分內容,沒有什麼突破性的研究論述。另外,在最近的三年內,法學領域沒出現過此論題的文章,研究進展十分緩慢。

我國古代政法不分,造成了當代學者對史料鑑別的困難。在社會科學中,一般的做法是將荒政歸為政治,將刑獄歸為法律。這種涇渭分明的規定,可能是導致法學學者研究古代災害防治缺少的原因。筆者認為,對中國古代荒政的定性有待商榷,它僅僅是政治制度嗎,是否排除了法律制度的可能性呢?鄧雲特先生認為,歷代學者對救荒(荒政)的概念模糊不清,他認為救荒(荒政),應該是為防止或挽救因災害而致社會物質生活破壞之一切活動。 可見,中國古代的救荒是系統性的機制,除了政治制度外,也包含了法律制度。因此,從法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災害防治的機制,可以彌補當前學者對荒政研究的缺漏。

五、參考依據

著作類

1.鄧雲特著:《中國救荒史》,上海書店1984年出版;

2.孫紹騁著:《中國救災制度研究》,商務印書館XX年出版;

3.李文海、夏明方主編:《天有凶年——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三聯書店出版社XX年版;

4.陳樺、劉宗志著:《救災與濟貧——中國封建時代的社會救助活動(1750—1911)》,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XX年版;

5.[唐]長孫無忌編:《唐律疏議》,劉俊文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宋刑統》,薛梅卿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大元通制條格》,郭成偉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大明律》,懷效鋒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大清律例 》,田 濤、鄭 秦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論文類

1.方瀟:《災異境遇—中國古代法律應對機制及其當代意蘊》,載《政治與法律》XX年第3期;

2.李鳴:《明朝救荒立法述略》,載《現代法學》XX年第4期;

3.王巨集治:《中國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載《比較法研究》XX年第5期;

4.趙容俊:《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者的救災活動》,載《殷都學刊》XX年第4期;

5.劉軍英:《救災與發展:范仲淹、劉晏救災思想的現實意義》,載《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1期;

6.陳業新:《兩漢荒政思想探析》,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XX年第1期;

7.賈玉英、 趙文東:《略論朱熹的荒政思想與實踐》,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XX年第5期;

8.劉永剛、胡鵬:《淺論清代災荒與政府行為》,載《哈爾濱學院學報》XX年第3期;

9.許秀文:《淺議南宋社倉制度》,載《河北學刊》XX年第4期;

10.林文勳:《宋代富民與災荒救濟》,載《思想戰線》XX年第6期;

11.孫湘雲:《天人感應的災異觀與中國古代救災措施》,載《中國典籍與文化》XX年第3期;

12.卜風賢:《先秦時期農業減災救荒思想研究》,載《災害學》XX年第3期;

13.劉厚琴:《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災減災思想》,載《商丘師範學院學報》XX年第6期;

14.毛陽光:《中古時期民間救災綜論》,載《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XX年第2期;

15.張文:《中國古代報災檢災制度述論》,載《中國經濟史研究》XX年第1期;

16.段華明:《中國古代減災思想和政策》,載《南方經濟》XX年第7期;

t sharp hermann:《disaster relief then and now》,ideas on liberty,may XX;50,5;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ick webb:《emergency relief during europe's famine of 1817 anticipated crisis-response mechanisms of today》,the journal of nutrition;jul XX;132,7;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