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弱勢群體開題報告

欄目: 開題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6W

一、選題依據(擬開展研究專案的目的、意義)

弱勢群體開題報告

中共十六大報告第一次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為重要目標提出。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那麼什麼是和諧社會呢?從字面上簡單地說,和諧是指“配合得適當和勻稱”,社會是指“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也叫社會形態”。因此,所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各方面利益關係得到有效的協調,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穩定有序的社會。社會和諧意味著貧富差距化縮小,社會利益分配公平,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其中必然要求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得到保障。

2017年10月19日,中改院在京舉辦“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十七大精神”中指出建立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機制,防止特殊的利益集團左右公共政策的制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也把農民這一弱勢群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可見目前黨和國家已經把維護和保障弱勢群體利益提到日程。

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縱觀這30年間,中國社會已經取得了顯著地成就,但在這成就的背後也隱藏著許多危機。中國社會開始分化,正從同質的單一性社會向異質的多樣性社會轉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社會利益結構也隨之分化、重組,新的利益群體和階層逐步形成。相對於經濟改革的深入展開,我們的社會變革顯得滯後。由於針對多元社會的利益訴求機制缺位,目前,中國社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利益協調危機,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衡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尤為突出,特別是一些享受改革成果很少的弱勢群體,其利益被一再侵犯。弱勢群體社會資源匱乏,人微言輕,又沒有代言人,當自身利益被別的強勢階層侵犯時,他們往往束手無策。長此以往,在他們心中就會沉澱起“仇富”、“厭世”、“恨世”等消極思想,進而對執政黨產生離心傾向,激進一點的,可能會採取極端手段來尋求利益表達,形成社會的動亂源。所以,構建一個暢通、有效的利益訴求機制對於我們整合社會力量,建設“和諧社會”來說,是如此重要,又十分緊迫。

二、文獻綜述內容(在充分蒐集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基礎上,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提出問題,找到研究主題的切入點,附主要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30年以來,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利益分化的空間日益擴大,幹部、工人、農民三分式階層結構逐步解體,新的階層結構逐趨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代表社會各階層的組織化利益訴求開始活躍起來,但應該看到,社會組織利益訴求活動還遠沒有達到規範化層面——近年各地出現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就是證明。因此,對當代中國社會組織的利益訴求的規範化路徑進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關於弱勢群體,社會組織的概念

社會弱勢群體是一個相對邊緣的概念。對其概念的說法也有很多種,學者孫立平把弱勢群體的概念總結為三方面涵義:一是他們的現實生活是處在一種很不利的狀況之中;二是他們在市場競爭中所處於弱勢地位;三是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他們也往往處於弱勢地位。[1]而目前普遍的看法則是:弱勢群體是一個在社會性資源的分配上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經濟利益的貧困性、生活質量的低層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會群體。[2]張立今認為:當前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的組成相當複雜,主要包括城市失業下崗而失去生活根基的群體、貧困農民和農民工群體、老年人群體以及以生理弱勢為主要障礙的殘疾人群體幾大類。對當前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的全方位審視,思考這部分人員的權利保護問題,對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責、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

關於社會組織的定義也有眾多看法,在這裡我們採用了韋祖鬆的觀點,他認為社會組織是指依照法律、法規或根據政府委託在民間設立的參與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從事社會公益和互益活動的各類組織,與政治和經濟組織相對應。社會組織不僅可提供一定的社會公共服務、維護一定群體的利益、推進民主政治,而且還能分擔社會風險、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