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失業群體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4K

“新失業群體”,主要是指每年社會新增加的失業人員,既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也包括城鎮新加的失業人員,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歷年結轉的初、高中畢業生等沒有從業經歷的城鎮失業人員。隨著這部分人數日益增加,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來自“新失業群體”方面的社會就業壓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新失業群體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一、基本形勢

近年來,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往往是指國有或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日益壯大的失業群體,即新失業群體的存在。儘管這部分失業人員與下崗失業人員具有身體、年齡等方面的就業優勢,表面看來,他們的就業問題個對比下崗失業人員容易解決,但實際上,“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文化水平較低。新失業人員大都是國中或高中等較低學歷畢業甚至輟學。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當中,吃苦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二是職業素養不高。新失業人員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中沒有學到多少專門的職業技能,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更沒有國有或集體企業工作經歷,也就沒有系統的從業經歷,也就沒有什麼自身特長。三是社會經驗不多。這部分人年紀不大,涉世不深,社會閱歷尚淺,價值觀混亂,可塑性極強,而這部分人員也同樣面臨著成家和生存需求,失業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社會穩定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四是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由於“新失業群體”在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過程中一沒經驗,二沒專長。毫無優勢可言,屬於社會就業弱勢群體,大部分人又長期處於失業、半失業狀態,造成了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的大量增加,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失業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據統計,長春市每年各類失業人員達20餘萬人,其中新增長的失業人員就達6萬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可想而知,社會就業形勢因新失業人群的增加而愈發顯得嚴峻。因此,如何解決好“新失業群體”就業困難,幫助其實現就業願望是我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乃至於全社會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所要面臨的新的社會問題。

二、就業對策

“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根據其就業形勢,結合我市實際,我們擬採取以下應對措施:

(一)制定出臺政府促就業政策,實施“新失業群體”就業工程

結合目前國家和省、市關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的相關優惠政策,制定出臺適合我市實際的促進“新失業群體”就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以政策促就業。

一是綜合運用再就業優惠政策,實施目標管理。我們要將國家和省、市出臺的相關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適用範圍拓展到“新失業群體”就業當中,市政府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在促進“新失業群體”就業方面給予稅費減免、落實各項補貼及其他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政策,綜合運用國家政策促進就業工作。同時,將這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納入到我市社會就業目標責任體系中予以高度重視,成立由主管就業市長親自掛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牽頭,工商、稅務、公安、城建、民政、社會保險等部門聯合組成的長春市“新失業群體”就業領導小組。同時,將具有社會安置能力的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事業單位確定為就業目標單位,每年制定詳實的就業目標,落實具體工作任務,實施就業目標巨集觀調控管理,將此項工作開展的情況作為政府考核其工作業績的重要方面。同時,調動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新失業群體”的就業工作,舉全市之力,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就業氛圍。

二是實行政府扶持,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首先,以市政府名義制定出臺有關創業小額貸款扶持政策。簡化貸款申請程式,放寬借貸條件,通過建立信用社群擔保和個人信用檔案體系,加強小額貸款的安全與實用性。為一部分有創業願望,具備經營能力和創業條件但苦於資金不足的新生勞動力實施創業小額貸款資金幫扶,鼓勵其走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之路。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建立全市創業專案庫,收集投資小、見效快,風險相對小的適合“新生失業群體”從事的各類創業專案,組織專家對好的創業專案在投資風險、市場潛力、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論證,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向公社會公佈,鼓勵立志創業的新生失業人員行動起來自主創業。同時,要對正在創業的人員從事的專案實施方面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其創業成功。其次,建立長春市青年創業者基金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與相關銀行一起,建立青年創業基金會,每年要對創業人員的專案執行、經濟效益、安置能力、企業信用等創業情況進行嚴格稽核,評選出全市在創業促就業活動中表現突出且成功帶動了一部分失業人員就業的有為青年創業者,給與一定數目的創業基金獎勵和支援。同時,對每戶自主創業的中小企業要給與一定的稅收及各項開辦費用的減免等政策上的扶持,以調動其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創業促就業的重要作用。

三是大 力發展民營企業,鼓勵其招聘新生勞動力。政府要出臺相關法規,為民營經濟發展拓展廣大空間,發揮民營企業在就業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同等條件下,鼓勵民營企業儘可能多地吸納新生勞動力就業,特別是對安置人數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在貸款申請、專案審批、稅收減免等方面給與更多、更好的政策上優惠和扶持。以提高民營企業招聘新生勞動力的積極性,改善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形勢。

四是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勞動力就業保障機制。總結就業轉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運作的成功經驗和作法,將失業保險覆蓋面擴大到新失業群體,從社會保險基金中撥付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建立專項新失業人員基金,專門用於保證新生失業勞動力的就業安置工作所涉及到的前期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支出,同時與市民政部門協調,將長期失業且生活困難新失業人員納入國家最低生活保障範疇,幫助解決其就業和生存困難,為做好新失業群體就業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就業保障體系。

五是建立職業見習制度,提高就業安置能力。由市政府出面在我市選擇一些經濟益好、社會知名度高的企業作為新生就業人員的見習基地。如一汽,客車廠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等企業,同時為了保證見習的含金量,邀請一些有一定職業介紹資質的中介機構參與見習活動,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組織下,通過這些就業人員與企業的親身實踐與交流,把職業見習與社會新興產業、急需職業的發展結合起來,開拓"藍領"崗位的職業見習領域。從而建立起"政府搭臺,中介推廣,企業參與,個人實踐"的運作模式。職業見習人員與企業雙方要簽訂《見習協議書》。職業見習補貼所需費用由政府通過財政給付:一是給予見習學員見習期間的生活補貼;二是給予見習基地的實訓見習補貼費;三是為見習學員參加“見習綜合保險”。通過以上措施提高青年人包括職業經歷,動手能和敬業精神在內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其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樹立就業的信心和方向,同時又為企業選擇人才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實現真正意義上實現求職者與企業以及社會的多贏的就業局面。

(二)實施就業援助行動,拓展就業領域新空間

第一,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中介作用。目前,新失業群體就業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這部分人更是成為新時期我們勞動就業部門援助的主要物件之一。為此,全市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充分發揮公益事業的職能優勢,積極參與就業服務和援助行動。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以人力資源市場為載體,全力開展針對新失業群體的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就業資訊查詢、用人登記等就業服務,開通“新失業群體就業綠色通道”,實施專門化服務。定期組織招聘單位,舉大型專場人力資源招聘洽談會,針對這部分人群開展就業援助活動,擴大其就業機會,幫助其實現就業願望。

第二,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加大安置力度。首先,要以就業責任單位為重點,根據新失業人員的自身特點和優勢,開發出適合其從事的技術含量要求不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包括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崗位。如以XX年舉辦亞冬會為契機,利用我市的冰雪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建立屬於我市自己的產業品牌,開拓相關產業,隨著品牌效應的形成將帶動服務業、商貿、零售業等相關產業的長足發展,進而增加就業崗位平衡勞動力的供求關係。其次,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跟進我市一些大的、好的、重點的專案特別是吸納勞動力較多的企業,為其做好招聘用人、簽訂勞動合同、辦理用工手續等勞動就業服務工作,形成我市就業安置的新增長點。

第三,加快人力資源輸出步伐。我們在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勞務輸出工作的同時,要運用勞務輸出渠道,開發出外省、外市人力資源需求市場,將新失業群體納入人力資源輸出範疇,開展有組織、有規模的輸出工作,從而減輕我市的社會就業壓力。同時,我們更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將人力資源輸出工作作為一項促就業、保穩定的重要產業做大、做強。建立良好的輸出信譽,將輸出後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用工需求的人力資源及時更換,重新為企業配置合格的人力資源。創造我市人力資源輸出的品牌,使此項工作能夠得以良性迴圈,通過加強人力資源輸出工作,來促進“新失業群體”實現就業。

(三)建立培訓體系,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第一,提高失業人員素質,開展專業化培訓。我們要將全市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整合,根據市場就業需求,發揮各類培訓機構的優勢,形成以全市工科院校為依託,以技工學校、職業學校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學和企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面向“新失業群體”開展旨在提高其專業技能的職業培訓,具體是:社會辦學機構主要開展初級工、勞動預備制、外埠勞動力培訓;各類職業技工學校開展中級工培訓;高階技工學校著重開展高素質、高技能工人的培訓。同時,鼓勵廣大用人企業開展針對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培訓及崗位技能的內部短期培訓。創造具有我市特色職業教育品牌,擴大知名度,使我市職業教育的就業率大幅提高。

第二,運用社群就業基地,開展家政服務培訓。針對一些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新生失業人員,發揮社群就業與培訓主渠道作用,就地就近開展技術含量較低的保姆、保潔、保綠、保安、物業管理與服務等社群家政服務培訓。由社群調查本社群內新生勞動力的就業意向和個人基本情況,制定相應培訓專案,同時與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聯絡,收集人力資源市場最新的就業資訊,為本社群的新生勞動力尋找適合的就業崗位。通過人性化的貼心服務,使更多的新生失業人員得到培訓,掌握簡單技術特長,尋找適合自己從事的就業的機會。

第三,建立人力資源召回制度。各級勞動就業部門要積極與企業取得聯絡,開展“新失業群體”的職業介紹工作,同時,要及時瞭解及掌握企業用人之後反饋資訊。時刻關注新生勞動力就業後的表現,對那些不能勝任或不適合本職工作的人員要實行召回制度。然後,針對其不足之處給與培訓,以提高其適應就業市場的能力。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打造我市的人力資源的品牌,提高新生失業人員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進而提高廣大失業人員的就業率。

第四,建立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機制。市政府要選擇一部分有資質、有條件的培訓機構作為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基地,實施創業援助行動。對青年創業者在創業方法、創業專案、創業知識、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給與全面培訓。使其樹立起科學的創業理念和思維,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去創業自救,從而降低青年的創業風險,減少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開展職業指導,轉變擇業觀念

從小就生活在衣食無憂、嬌寵習慣的環境下的新生勞動力,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逆境中成長的能力很差。他們對自己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不夠,缺乏足夠的瞭解和認識。對自己的能力又都有著過高的估計,在選擇職業方面往往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他們大都對就業崗位、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和工資抱酬有著過高的期待,但這又與他們的自身素質和職業能力極不相符,也就導致了他們不適應工作,經常地去更換工作,長時間地在失業與就業當中徘徊,漸漸地對就業、社會甚至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職業指導恰恰能通過就業前的心理諮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認清就業形勢,擺正自身位置,樹立就業信心,確定正確的就業目標,轉變就業觀念,儘快實現就業願望。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培養一批專業職業指導師,設立專門職業指導視窗,在開展新生勞動力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的同時,開展職業指導工作。針對來市場求職的每位新失業人員實施人本服務,開展“一對一”的職業指導。通過與求職人員聊天談心的方式,瞭解其就業過程中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其克服重重障礙,結合其基本情況給與全面的職業指導,同時向其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相信,通過以上的種種就業措施的實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社會各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努力下,加大工作力度,就可以切實解決“新失業群體”就業難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當然,在實踐當中我們還可能遇到更多難以預料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和完善現有的“新失業群體”就業和保障體系,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我市的“新失業群體”的就業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