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家鄉的變化範文五篇精選

欄目: 鄉鎮街道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97W

安靜的等待,灑脫的飛翔,隨遇而安的氣度,安貧樂道的生活,蒲公英就象冰山下的火種,外表清冷孤傲,內在熱血奔騰。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鄉鎮街道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變化範文五篇精選

【鄉鎮街道範文】一

熙攘的車流中,幾個老人手拎馬紮、水壺,一路說說笑笑。經驗告訴我,縣城附近有廟會,有村戲。一打聽,果然,村戲來了。一時如回到孩童時代,對村戲的極度熱盼再次被喚起。

春天初來,村戲的訊息也就似乎是被春風吹了來。草草吃罷晚飯,挨家喊上小夥伴就出發了。一路輕鬆,一路說笑。拐過山頭,戲前音樂已起,遠遠地望見,前方燈光通明,直亮得天空隱去了星星。心底的躁動加速了血液流動,催得腳步如飛。

戲臺下已坐了不少人。可最具吸引力的還是那些賣東西的小攤。瓜子、糖塊、油條、麻花……各種普通、稀奇的食品應有盡有;刀、槍、車、球……各種精巧、模擬的玩具更是琳琅滿目。孩子們是一個接一個地轉攤兒,看這看那,問這問那,就等著看好了可心的,花光了兜裡的錢,又找大人要。一個個兜裡裝,嘴裡嚼,手拿玩具,大喊大叫,圍著廣場瘋跑,追逐打鬧;家長的呼喚全然不顧,上學的煩惱全部拋開,只一味地沉浸、遊戲在自己營造的世界裡。

戲還沒有開始,演員們都在後臺化妝。玩累了,孩子們又都被化妝室的新奇吸引到了後臺。從一切可以瞅見演員們裝扮的窟窿、縫隙裡,睜大眼睛,張大嘴巴,踮著腳尖;有的乾脆就和後臺管事的軟磨硬泡、耍小聰明、玩捉迷藏,甚至大吵大鬧,總之盡一切可能的手段,湊近後臺,看清化妝的全過程。華麗精緻的戲裝、威風八面的刀槍,達官貴人的烏紗、皇后妃子的鳳冠,還有各種做工精巧的首飾、頭花……看都看不完,賞都賞不夠。

伴隨著急促的鑼鼓點兒,大幕拉開,好戲開場。演員們在臺上進進出出、打打鬧鬧、咿咿呀呀,看不懂招式、聽不懂戲文的孩子們,也只是在戲臺沿兒上、戲臺跟兒那,看個熱鬧而已,有時還要給十分入戲的演員們做個鬼臉,弄個惡作劇什麼的。

看夠了臺上,看看臺下,又是另一番景象。最入迷的還是老人們。伸著脖,側著身,也不知從哪來的精神頭兒,六七十了,還和戲裡的人一起哭、一起樂、一起怒,這就是戲迷的境界吧!當然也有熬不住的,坐在那兒,搖搖擺擺、低頭埋首,打著瞌睡。孩子們這時才來勁了,拿出水槍,噴醒這些“不敬業的戲迷”。打盹的老人激靈一下,又繼續看戲,可能心裡還感謝這些調皮的孩子把他們叫醒,才不至於落下精彩的情節。

興致漸少,時間漸慢;喇叭一吹,戲終人散。大人們吆喝上自己的孩子,成群結隊四散開了,各回各村,各回各家。一路上,月光皎潔,灑了一地,照出一條銀色的路。時而月在山頭,時而月上樹梢,時而又揉碎流入小溪中,閃在樹林裡,月伴一路,照著回家的人兒。沒有了說笑,只是靜靜地跟著大人,聽他們談那些不太懂的戲;或者什麼也不說,只聽著那沙沙的腳步,想著熱乎乎的炕頭兒,握著新買的玩具睡個好覺。

三天的廟會,很快就結束了。眼看著整個華麗的舞臺,被一點點地卸掉,裝成大大小小的箱子,被幾輛大卡車拉走,心裡還真有些捨不得,還曾幻想著要與戲班一同去呢。戲班走了,走了這一年的快樂,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在盼戲、看戲、送戲的一年年中,我已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可被孩子吵著看戲勾起的渴望,卻絲毫沒減。不是真看戲,只是借陪孩子看戲找尋一下自己兒時的記憶。此時看戲,心中又多了牽掛:孩子想要什麼,大喇叭是不是吵著孩子,時間久了會不會冷。自己心裡事兒多,可孩子卻拿著熒光棒在那指著戲裡的人樂呢。看來,自己兒時看戲的一幕又將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重演了。

村戲不斷,快樂不斷;快樂不斷,幸福也就不斷。

【鄉鎮街道範文】二

“早就聽說過有地方‘農戲’要來鎮上演出,而今,在我們嶴山村,我就親眼目睹了農民把自編自導自演而‘農味’十足的節目搬上了鄉村的舞臺,實現了從政府單純‘送戲下鄉’到農民自導自演的‘送戲上山下鄉’的良性互動格局”。老區新縣八里畈鎮教育輔導站的李德光老師一看到我,就興奮地嘮叨開了。

驚蟄時節,儘管室外小雨淅瀝,但河南省新縣八里畈鎮嶴山村的村部大院裡仍然人潮湧動,樂聲飛揚。該縣鄉鎮群眾文化大巡演活動在此舉行。來自新縣歌舞團、新縣千斤鄉楊擺柳藝術團和八里畈鎮李南衝的民歌手等先後登臺演出,舞獅子、跑旱船、踩高蹺、唱皮影戲及各種地方戲曲、傳統魔術、民間雜技表演,贏得了農民們朋友的真心喝彩。

從文化下鄉到農戲上山下鄉,巨大的變化來自於該縣對文化建設的扶持。近年來,作為全國著名、河南唯一的“將軍縣”和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的新縣,累計投資40多億元,加快文化陣地建設,改造提升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等紅色景觀,配套設定群眾文化娛樂設施,同時組織專人挖掘文化底蘊,逐步完善鄉鎮文化設施。全縣建成11個鄉鎮文化站、184個村文化大院、195個農家書屋、26個農民健身示範村,逐步打造了覆蓋縣、鄉、村的三級大眾文化平臺。

新縣還鼓勵縣歌舞團大膽改革,公開招聘演藝人才;在各鄉(鎮)設立文化服務中心和廣播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選配11名科技副鄉(鎮)長充實到鄉(鎮)指導文化工作,明確120多名大學生村幹部為村級文化管理員;同時,培育各種文化協會組織,發展楊擺柳等民間藝術團體30多個,培育民間藝人600餘名。

該縣鄉村文藝表演十分活躍。紮根農村的10支農村電影放映隊,年放映電影2300餘場;走向市場後的新縣歌舞團,創作豫南特色節目168個;打造“將軍之聲”大戲,年均演出100多場次,成為河南省遠近聞名的文化品牌;民間藝術團體、民間藝人更是常年活躍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精神生活。

為提高群眾文化活動水平,該縣還經常組織鄉村文化站長、文化骨幹、民間團體負責人到各鄉鎮觀摩學習,取長補短。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設施的不斷改善,助推了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目前,全縣30多個農村業餘文藝團體利用節慶日、農閒時節,走村串鄉為百姓免費表演,並融入政策、法律、文明禮儀等內容,倡導農村新風尚,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鄉鎮街道範文】三

雲南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鄉撤鄉設鎮了!在設立新鎮的喜訊中,我再次審視這個山區小鎮,回憶在小鎮生活二十多年的歷史點滴,才發覺小鎮真真切切的變化,眼前漸見小鎮生動的新氣象。

1988年我被分配到小鎮最邊遠的一所山區國小教書。路過小鎮,見到的是小鎮的一條土街,土街兩旁搭建著些臨時的小館子。土街無一草一木,沒有一點綠色,有車過或風過,灰塵和著紙屑飛揚。如果沒有那幾幢火柴盒似的磚混樓房存在,沒人認為它是個小鎮,充其量只是個稍大點的村莊。

1991年我到小鎮上工作,小鎮依舊是原來的模樣。工作之餘,年輕人沒有娛樂的地方,半支菸的功夫就走到土街盡頭,稀疏的燈火更顯小鎮的寂寥。到了週末,大家都拼命地擠公共汽車,到城裡看電影、逛大街,吸收新鮮的文化氣息。

20xx年後,小鎮面貌逐漸有了生機,土街修成了柏油路面大街,建起了綠化帶,種植了花草,街道兩邊種上了成排的香樟樹。穿上了綠裝的小鎮,嶄露出活力,人們的生活內容日漸充實和豐富。茶餘飯後,老年人聚在街邊喝茶聊天,年輕人在樹蔭下打撲克、下象棋,其樂融融。

近年來,土街的面貌一年一個樣,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栽植了大型樹木,更換補植了綠化帶花木,整個小鎮綠意盎然,鬱鬱蔥蔥,集鎮與綠樹相依相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的小鎮,宜居的小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商客和環保企業入駐,建立了清新、恬淡的生活創業環境,打造了美麗的集鎮景觀。

如今,鎮裡還有了文化廣場。籃球場、健身設配、活動場地、休閒地帶一應俱全。每天清晨和黃昏,老幼婦孺,打籃球的,跳健身操的,娛樂健體的,聊天散步的,儼然就是城市公園的場景。小鎮的人們無須再擠車進城賞花看熱鬧,出門就能娛樂散步、休閒健身、消遣納涼,小鎮成了城市的生活小區。

小鎮新氣象,現代都市生活的縮影,且少了城市的喧囂,多了鄉村特有的從容淡定、自然清秀,小鎮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構建了小鎮獨特的文化風景。

【鄉鎮街道範文】四

清明節前,接到大伯的電話,說是家鄉這兩年變化挺大的,邀我們這些在外多年的兄弟姐妹都回去看看。其實我是知道的,這幾年為爺爺奶奶立碑修葺墳墓的事情屢次提起,只是大家五湖四海都太忙了。

車才開到鎮裡,大伯便來接了,他一路上滔滔不絕,東家長西家短的倒也有趣,從姐妹發小們的家庭事業到村鎮的變化細細說來,自是格外殷實與熱鬧。

車行駛在村裡新鋪的柏油馬路上,我讓司機開慢點好仔細地看看記憶裡的家鄉。那一排排的木房哪去了?那泥濘的鄉間小道哪去了?那遍地可望的牛羊哪去了?我夢裡的故鄉變了模樣,一排排新修的樓房在太陽下熠熠生輝,彎彎曲曲的馬路和水泥築成的水渠交錯著把田地格成棋盤,而我此刻正是這棋盤上一顆遲遲歸家的棋子。山都綠了,水也清了,封山育林的成效開始顯現,這裡更美了。

兄弟姐妹們久別相聚,說得最多的便是記憶裡的人事,但最後總免不了對時光易逝、家鄉日新月異的感慨與唏噓。不知道是誰先問起:今年清明祭祖之後會請社班來唱戲嗎?只一瞬間才陷入感懷的低迷情緒瞬間又被擊的高昂。

清明後請社班來唱花鼓戲是家鄉的傳統,也是年少時我們少有的娛樂活動之一。小時候,喜歡看花鼓戲,不只因為花鼓戲的幽默風趣和戲服的奼紫嫣紅,也因著它的難得與熱鬧。只有逢年過大節或有錢人辦紅白喜事,在農閒時候才能邀請到社班在各個鄉村裡迴圈演出。臺子一搭、鑼鼓一敲,嗩吶一吹,大筒一搖,琵琶二胡一彈,妝一抹,戲服一甩,咿咿呀呀便唱了開來。儘管戲曲年年月月不外乎《補鍋》《打鳥》《三女爭夫》等摺子,連我們這些小孩也總能接上幾句,可是看戲的熱乎勁兒絲毫未受影響。在沒有電視連電影都是難得的年代,我們都愛花鼓戲。為了看花鼓戲,我們常追隨社班跋山涉水,走過一個個村莊去往十幾裡開外。有運氣好的幫著社班打雜混吃混住,也有自備乾糧借宿於鄉親家的,但更多的則是每天來來回回,只有我們這些小孩稻草一鋪便睡在的草坪上。大人們從不阻攔我們,因著他們也同樣稀罕著,有時也在星斗下露宿。可那時並沒有這麼多的事故,也沒有這麼多的坑蒙拐騙,要是放在現在便是極其不安全的事。

現在,每每想起不免懷念與感慨。那些花鼓戲裡的糗事此刻正被我的兄弟姐妹們說起,多年未見的生疏與隔閡也彷彿消融在這熱鬧裡。然而還有沒有社班?還能不能看到花鼓戲?我和姐妹們實在沒有底氣,大伯也只是建議我們往村民活動中心瞧瞧。

待到傍晚,我們年輕一輩的說說笑笑去了村民活動中心。只見中心廣場上燈火通明、人頭攢動,音樂鋪天蓋地而來。我有些吃驚,竟能在家鄉的小村見到廣場舞。可是現在事實擺在我的眼前,彷彿嘲笑我的頑固與迂腐。村長介紹說:現在大家不怎麼打牌都改跳廣場舞了,這玩意兒時尚環保有趣味。原來人們享受文化薰陶追求文化娛樂是沒有地域年齡限制的,他們擁有同樣的渴望與權利。

知道我們此來的目的後,村民很是熱心的呼朋喚友唱了幾場花鼓戲。社班是沒有了,但是懷舊的鄉民卻越來越多的自學了花鼓戲。我想,逢年過節的,不用請社班,不用排日期,就這麼著村民自編自導幾個小品,配上幾場花鼓戲再加上大娘們的秧歌舞,也能熱熱鬧鬧過個好節。在花鼓戲的挑擔、甩手帕、搖扇子裡,我窺見了家鄉進步的新面貌。

【鄉鎮街道範文】五

大學畢業選擇留在了城市,之後忙於工作打拼,忙於成家立業,忙於孩子教育,回村的時間越來越少。父母、親人都在身邊,回鄉變得不那麼重要,雖然鄉愁依舊,雖然鄉村情結依然,回鄉的旅程卻一拖再拖,偶得空閒,老家有事,踏上回鄉的旅程。熟悉的村莊,熟悉的大路,熟悉的語言,一切還是那麼親切。親切感依舊,記憶中的鄉村模樣卻變化很大,往日熱鬧的村莊安靜了不少,三三兩兩聚集的人群不見了,空房子多了不少。

缺少人氣的村莊讓回鄉之旅多了一層失望,所幸的是見到了幾位兒時的夥伴。歲月的痕跡寫在彼此的臉上,閒談中得知他們也是回家辦事,辦完還要回去。問及去處,他們說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到了縣城。

記憶中,家鄉緊靠大路,山中有煤礦,運輸業發達。當時班上很多孩子不以學習為重,勉強國中畢業就回家當了司機,幹起了運輸業。村裡很多人都是這樣,不管年老還是年輕,不管長輩還是晚輩。家門口能就業,能賺錢,他們知足,他們沒有過多的夢想,一代代重複著。運輸業的發達帶來了村莊的富裕,當時的村莊是周圍村莊的佼佼者,周圍村莊羨慕著本村的發展。記憶中孩子們接受教育的目的只是識文斷字,不要成為文盲,父母不會重視教育,不會將錢投資在不能很快帶來收益的道路上。

時隔幾年,他們說出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到縣城的話語讓我震驚。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催生了進城務工的浪潮,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開展“逼迫”著村民們的思想,走出鄉村他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回到鄉村他們聽聞知識的宣傳,他們思索著自己的人生道路,探索著下一代的去向。他們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他們吃了沒文化的虧,決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吃沒文化的虧。哪怕縣城教育費用高,哪怕要背井離鄉,哪怕為此要付出百倍的艱辛,他們也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沒有文化寸步難行,這是他們的切身感受,他們的文化缺失決不能再在孩子的身上重複。

他們的話語讓我震驚,也讓我欣喜。他們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村裡的新氣象,讓我看到了村莊的希望。雖然鄉村暫時空了不少,但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知識的豐富,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好,會保護好自己的心靈居所。文化走進了村民的生活,教育成為他們的必修課,村莊的發展不再只注重物質,精神文化訴求成為時尚,文化鄉村在走進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