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增強新時代意識思想宣傳五篇範文

欄目: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17W

【導語】: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為實現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巨集偉奮鬥目標不懈奮鬥、砥礪前行。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增強新時代意識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增強新時代意識思想宣傳五篇範文

【增強新時代意識】範文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指明瞭方向。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積極推動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實現新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文化條件。

充分認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意義。xxxxx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是我們黨長期以來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始終保持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性影響,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守衛意識形態主陣地、維護國家安定和諧的關鍵。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做好輿論監督工作。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xxxxx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網際網路監督作用。”新聞輿論工作者做好做實黨的輿論監督工作,要將輿論監督與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共同發揮監督效力。

高度重視網際網路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實現融合發展,必然要藉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在網路資訊服務上,要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讓億萬人民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在網路技術創新上,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訊採集、處理、傳播、利用等能力,更好惠及民生;在法制建設上,要依法加強網路社會管理,加強網路內容建設,加強網路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網際網路可管可控;在內容方式上,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遵循網路傳播規律,把握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做強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不斷推動傳播手段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聞宣傳是否善於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能否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xxxxx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與此同時,他強調,“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這對於我們在新時代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有深刻啟發。

積極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xxxxx多次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對於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的重要意義,並且從講什麼和如何講等維度做出了科學指導。講好中國故事,既要闡釋好中國特色,又要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為中國故事的傳播疏通渠道、搭建平臺。xxxxx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為此,我們要針對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技術變局與全球輿論特點,優化戰略佈局,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對外傳播媒體,提升增信釋疑、凝心聚力的能力。

【增強新時代意識】範文二

自信是開拓奮進的強大動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撐。足夠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堅定走向未來。

中國共產黨人要有“四個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對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自信。堅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為近代歷史反覆證明的客觀真理,是黨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理論自信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真理性的自信。堅持理論自信就是要堅定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自信,就是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制度優勢的自信。堅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相信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推動發展、維護穩定,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自由平等權利和人身財產權利。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

“四個自信”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信仰、信念,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並且滲透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難支撐起來。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進一步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

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會擁有“四個自信”呢?

首先,先進理論引領“四個自信”。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有“四個自信”,是因為有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理論的指導。這種先進性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對自然社會思維一般規律的科學揭示,是關於人的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不僅如此,中國共產黨人還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創新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標誌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的指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就有無比強大的“四個自信”。

其次,成功實踐證明“四個自信”。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侮。正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的20xx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後,又是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終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90多年波瀾壯闊歷史程序中的這三次偉大飛躍,是中華民族從衰落到崛起的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成熟的標誌。這三次偉大飛躍,是中國共產黨人“四個自信”的資本,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四個自信”的源泉。

最後,遠大理想激發“四個自信”。中國共產黨人的近期理想是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期理想分兩個階段,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遠期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既一以貫之,又切實可行,因而成為激發“四個自信”的力量源泉。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激發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的自信,這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探索和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形成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無可辯駁的中國當代價值和未來的最大“價值公約數”。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就有實現遠大理想的無窮力量,就能毫無畏懼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只要我們堅持實現遠大理想不懈怠、不動搖、不折騰,就會進一步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與文化的自信。

我們應該怎樣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

首先,加強“四個自信”的教育。“四個自信”是黨領導人民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動力。然而,當前有些人不夠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妄自菲薄,崇洋媚外,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社會心理。要克服這種心理,必須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四個自信”的教育,推動“四個自信”在全體黨員和全體人民中入心入腦,促使全體黨員和人民群眾達到“四個自信”的思想自覺,使“四個自信”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思想基礎和普遍價值共識,從而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必勝的信心。

其次,夯實“四個自信”的物質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信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然而這種精神力量必須有物質條件作支撐。因此,要堅持“四個自信”,首要的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夯實“四個自信”的物質基礎。

最後,形成“四個自信”的中國話語。“四個自信”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形成一套獨特的中國話語體系,只有形成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具有了中國自己的話語權,我們才能在世界上更好發出自己的聲音,“四個自信”才會更有底氣。

【增強新時代意識】範文三

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每個時代的思想理論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都是一定社會歷史活動的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和理論淵源,既反映這一新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特徵,又彰顯它的重要歷史貢獻,更是我們認清其行動指南和方向引領作用的基礎。正所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得徹底才會用得純熟。

從當代中國、當今世界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時空方位中去把握時代背景

時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時代之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方位無疑是新時代,而這個新時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階段,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跨越,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程序。同這個新時代相伴隨,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的是如何認識中國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如何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如何有效應對中國發展起來後更具複雜性、挑戰性的問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一言以蔽之,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要論斷:xx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我們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代背景必須把握好的總背景、總命題,也是一個總邏輯、匯流排索。

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特別是在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影響日益擴大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更是同人類命運、世界社會主義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更是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方面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成為當代中國發展一個新的顯著特徵,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更為恢弘的時空背景。正是基於這樣的形勢變化、這樣的大背景,xxx同志深刻把握當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特徵,深刻把握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邏輯,在迴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的同時,也回答了“世界向何處去”“世界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等一系列時代之問。

20xx年1月,xxx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深入地回顧總結世界社會主義520xx年的歷史過程,提出精闢的“六階段論”思想。他還強調從社會主義520xx年的大歷史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指出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要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不能丟的前提下,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思考和認識。xxx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所作出的回答更是具有時代引領作用。“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會主義要在同資本主義“長期合作與競爭中”贏得優勢。xxx同志關於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富有時代特徵的新思想新觀點,實際上已成為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旗幟。

如果再聯絡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中國的發展變化,聯絡當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影響,聯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的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一個不用爭辯的事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世界資本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成為代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流方向。正如xxx同志所指出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從推進“四個偉大”創造性實踐、歷史性變革的深厚底蘊中去把握實踐基礎

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程序決定思想程序。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一再表明,實踐越是艱苦卓絕、越是波瀾壯闊,越是呼喚科學管用的理論、越是催生博大精深的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這樣誕生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這樣誕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這樣誕生的。

黨的xx大以來的5年,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生動實踐,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以一系列極具創新創造的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的新局面新氣象。這一全方位、開創性的實踐過程,賦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意義。可以說,這一新思想是在偉大實踐豐厚沃土中長成的參天大樹。

從量變到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不是自然實現的,必然有其背後的促成因素和推動力量,否則量的積累就達不到應有的程度,最後一躍也不可能完成。黨的xx大以後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鉅變,離不開長期的積累,離不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堅實基礎。但為什麼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發生在這5年?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勇氣和實踐智慧,就是大膽的創新、非凡的創造,這也是歷史性變革同歷史性成就的內在因果關係。無論是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正風肅紀,還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治貪反腐、以鮮明態度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無論是大刀闊斧確立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還是推動經濟社會各方面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都給人以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少措施都是“破天荒之舉”。正是由於同創造性實踐、歷史性變革緊密相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彰顯出強大實踐魅力和現實說服力。

從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集大成特點中去把握理論淵源

根深葉茂,源遠流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於這一新思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集大成之作。這裡的巨人,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們是黨的“本來”。我們黨97年的奮鬥歷程,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是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的過程。在對待“本來”的問題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更為堅定、更加自覺的立場態度。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沃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等。這些不僅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成為這一新思想分析和闡明各種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

吸收“外來”是集大成之養分所在。大海不拒細流,故能成其大。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xxx同志在長期的成長和實踐中早已練就開闊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xxx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講到,他為借一本《浮士德》走了幾十裡山路。在河北正定當縣級領導時,他就帶隊去美國考察農業。那個時候,中國才剛剛開啟國門。黨的xx大以來,xxx同志更是反覆強調,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鑑的動力。事實上,正是注重對國外有益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鑑,成就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寬廣視野和博大氣度,增強了這一新思想引領時代發展和世界潮流的理論價值和思想光芒。

無論是“本來”還是“外來”,都有一個在繼承或吸納中更好發展的問題,這直接決定思想理論的創新價值,也是開闢“未來”道路的核心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沒有停留在對“本來”和“外來”的一般性闡發和運用上,而是在繼承或吸納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立足新的實踐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注重在揚棄結合中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尤其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一些重要問題的本質性把握、原理性揭示,有許多是在認識論方法論層面實現重要突破,這更表明這一新思想的原創性價值。例如,關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的思想,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的思想,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關於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和勇於進行自我革命辯證關係的思想,關於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更加美好世界的思想等,都蘊含著許多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基本原理的進一步揭示,而且是系統化的揭示。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講這一新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重要的就是體現在對一些重要問題的本質性把握、原理性揭示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是偉大實踐基礎上的偉大理論創造,是集大成、原創性的行動指南,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增強新時代意識】範文四

20xx年11月在福建調研時指出,要圍繞建設特色現代農業,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福建“三農”發展描繪新的藍圖、提出新的要求。深入學習xx同志在福建對“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思想,對我們當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中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關於“三農”工作的戰略思想。xxx同志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反覆強調“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他指出“農業興、百業興;農業衰、百業衰;農業萎縮、全域性動搖”(1996年8月20日在全省農辦(農委)主任會議上的講話),“經濟越發展就越要穩定農業、加強農業”(1998年2月10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他十分重視城鄉協調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出“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必須重視農村城鎮化的同步推進,尤其要重視探索多渠道就業門路,合理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把發展現代農業與推進城鄉一體化程序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途徑”(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在著力抓好‘五通’‘五改’和綠化的基礎上,要注意通過多種形式培育農民講衛生、學科學、樹新風的文明習慣”(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農村小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將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通盤謀劃、同步推進,強調“如果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不能增收入、集體不能增實力,這種經濟增長就是無效益的和虛假的”(1998年8月18日在全省農村“雙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些年,福建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鬆勁,“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茶葉、食用菌、水產品等特色產業產值居全國前列,“清新福建·綠色農業”成為福建亮麗的“名片”,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9元。

二、關於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針對福建人多地少、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的特點,xxx同志提出福建要發展特色農業、大農業,搞好農業多種功能開發。他指出“大農業是朝著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方向發展的立體農業。它區別於傳統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經營的、單一的、平面的小農業。”(1992年《擺脫貧困》),“要根據市場需要,緊緊依靠科技,調整種養業結構,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產品和綠色食品,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20xx年2月7日福建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他指出,“我們發展現代農業,不能沿用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要積極探索一條適合國情、省情、縣情,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素質,花錢省、多辦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同時強調要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發展現代農業僅靠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只有充分調動和發揮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外資等不同所有制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形成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要“兩手抓”,“必須懂得市場,特別是要懂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產品市場。各級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不能只抓生產、不抓市場”(1998年2月10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他始終關注並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20xx年2月在新華社刊發省外餐桌汙染的報道上批示,“餐桌汙染是一個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關係我省農產品能否擴大國內外市場和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大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隨即在全國率先打響治理餐桌汙染的第一槍,在全省開展“治理餐桌汙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並在20xx年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我們在行動》節目上,對福建和全國觀眾承諾,“用三年時間在全省23座城市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汙染’、五年在全省範圍基本實現治理‘餐桌汙染’的目標。”這些都為福建建設特色現代農業指明瞭方向。這些年,福建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特色現代農業,推進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發展,打造7個全產業鏈總產值超千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目前十大特色農產品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87%以上,十多年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形勢不斷趨好,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關於扶貧開發。上世紀八十年代,xxx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就對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提出許多新觀點、新理念。他強調“扶貧先扶志”,人窮不能志短,更要振奮精神往前奔,“鍥而不捨”“久久為功”,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扶貧要找準路子,“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1992年《擺脫貧困》)。1996年4月,xxx同志到福建省委工作,在半年時間內先後用50多天時間到9個地(市)42個不同型別的縣(市、區)60多個鄉鎮調研,他在調研報告中指出,“扶貧攻堅與奔小康,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兩個並行不悖、互相促進的任務”“要從制度上研究一套辦法”,“要制定必要的經濟政策措施,支援貧困縣、貧困鄉(包括已摘帽)的經濟開發,以增強貧困縣鄉的自我發展能力”。他高度重視扶貧措施的落實和成效,他強調“貧困縣、貧困鄉要把扶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逐村逐戶制定脫貧計劃,一個村一個村、一個戶一個戶地落實下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用到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上,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1996年11月14日在全省農村扶貧開發暨小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脫貧致富奔小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只有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才能取得經得起歷史與實踐檢驗的成就”(1998年5月5日在全省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他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探索實踐扶貧開發的路子和途徑,解決了“茅草房”和“連家船”問題,組織實施“造福工程”,創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辦法,福建成為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扶貧思想的發源地。福建省連續20xx年把“造福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專案,到20xx年累計搬遷7000多個自然村,支援建設了3400多個集中安置點。20xx年以來,全省扶貧開發物件從140萬人減少到目前的4000人,到20xx年現行國定、省定扶貧標準貧困人口將如期脫貧,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2201個貧困村將如期摘帽。

四、關於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建設。xxx同志十分關注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他曾5次到長汀調研,要求長汀“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1998年元旦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題詞),“鍥而不捨地抓下去,認真總結經驗,對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典型示範作用”(20xx年10月13日在長汀縣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時的講話)。世紀之交,他提出“生態省”建設戰略構想,20xx年成立了福建省生態建設領導小組,他親自擔任組長。他強調“建設生態省,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是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是一項造福當代、惠及後世的巨集大工程”(20xx年1月23日福建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通過以建設生態省為載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維護生態良性迴圈,保障生態安全,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美好家園奉獻給人民群眾,把青山綠水留給子孫後代”(20xx年8月25日在《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論證會上的講話)。xxx同志的這些論述和實踐,科學回答了生態環境為什麼要保護以及怎麼保護等重大戰略問題,包含著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和發展理念,為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方向。多年來,福建按照xxx同志繪就的生態省建設藍圖和“要把福建的生態環境保護好,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環境”(20xx年9月xxx同志來閩考察時指出)的要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大造林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開展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等行動,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面實施河長制,使福建成為中央批准的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首位,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優。

五、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xxx同志就提出,“整治村容村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標誌,也是徹底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村小康建設成果的直接體現”(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農村小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重視規劃和建設,處理好四項關係:高起點規劃與分階段實施的關係,建新、改舊和整治的關係,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的關係,政府引導和發動群眾的關係(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農村小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針對農村建設中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他要求:要大力組織推廣群眾創造的清產核資辦實體、依靠積累辦實體、圍繞服務辦實體、立足資源辦實體、股份合作辦實體等行之有效的辦法,壯大集體經濟(1996年《全省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xxx同志的這些論述和實踐,是對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建設價值的正確認識,是對城鄉一體化發展、走符合我國實際的新農村建設路子等重大戰略問題的先行探索。多年來,福建大力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陸續組織實施“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農村水利“六千”工程、“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和專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省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有安全飲水,3G訊號和20M寬頻全覆蓋,87%的鄉鎮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系統,65%的行政村採取生活垃圾“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處理方式,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六、關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xxx同志指出,“縮小沿海和山區發展差距,促進沿海和山區協調發展,是全面實現小康的必然要求”(1998年5月5日在全省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針對福建山區沿海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出“推進山海協作,在發展中努力縮小山區和沿海地區之間差距”(1998年10月29日在中共福建省委六屆九次全會上的講話),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高全省的綜合實力。xxx同志親力親為推動山海協作,成立全省山海協作聯席會議制度並擔任召集人,建立全省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制度,並強調“沿海和山區都要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1999年4月7日在全省山海協作第一次聯席會議上的講話)。他還要求“山區和沿海地區都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準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點,依靠自身的力量,搶抓發展機遇,加速發展自己”,“形成互幫互補、互促共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1998年5月5日在全省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他高度重視東西部合作,1997年4月在寧夏固原考察時指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一項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決完成”,提出建設閩寧村的設想,建議搞一個試點,打造成具有樣板意義的閩寧協作示範村,“鼓勵我省企業到寧夏等中西部地區投資興業,達到‘東西合作,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目的”(1998年2月10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xxx同志的這些論述,體現了站位全域性的“一盤棋”發展思想,對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很強指導意義。多年來,福建持續推進山海協作,每年實施一批山海協作重點專案,累計建成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27個,有力地推動沿海地區產業向山區梯度轉移,山區勞動力向沿海合理配置,實現了山區與沿海協調發展。閩寧協作開展20多年來,兩省區黨委政府按照“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構建了以解決貧困人員溫飽為重點、以產業協作為基礎、互惠互利、聯動發展的工作格局,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從單向的扶貧解困,到經濟合作、產業對接、互利共贏的重大轉變,形成的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閩寧模式”,成為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典範。

七、關於深化農村改革。xxx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1996年8月20日在全省農辦(農委)主任會議上的講話),並強調“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關於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長期穩定的政策”(1998年《加快福建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針對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體制機制問題,他提出“要推行股份合作制,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分散的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培育和構造各類市場主體”(1996年8月20日在全省農辦(農委)主任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建立國家、集體和農民及其合作組織相結合的服務體系,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1999年1月22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他深入開展調研,總結提升南平選派幹部駐村的經驗,強調“開創農業和農村發展新局面,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農村工作機制”,“從農村工作的領導方式、目標任務、執行方式、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加強建設”(20xx年《福建省南平市向農村選派幹部的調查與思考》)。他高度重視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率先推動開展試點,20xx年6月在龍巖武平縣調研農業農村工作時強調,“林改的方向是對的,關鍵是要腳踏實地向前推進,讓老百姓真正受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他十分關注供銷合作社發展,要求“把供銷社體制改革放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全域性位置上統籌考慮,把它真正辦成農民集體所有制的合作商業,以發揮其在農村商品流通中的特有作用”(1996年《全省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xxx同志的這些論述,為福建深化農村改革指明瞭方向。多年來,福建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創新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四化同步”的要求,著力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發端於武平縣的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驗,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重要貢獻,武平縣被譽為全國“林改第一縣”。黨的xx大以來,福建農村金融體系、精準扶貧機制、農村產權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成效顯著,一批改革試驗成果為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八、關於全面加強農村黨的建設。xxx同志高度重視農村黨的建設,指出“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的組織保證”(1999年1月22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把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作為農村小康建設的一項根本性措施來抓”(1996年《全省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和發展能力,“在指導思想上、組織保證上使黨組織在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真正能站到前臺,真正能居於‘第一線’,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1992年《擺脫貧困》)。他大力推動調整不適宜、不協調、不健全“三不”班子,實施黨的“堡壘工程”。xxx同志的這些論述和實踐,回答了加強農村黨建的必要性和重大戰略意義,是對農村黨的建設、基層組織管理的加強、創新和提升,是福建加強農村黨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寶貴財富。多年來,福建不斷加強農村黨的建設,持續推行“168”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機制、“六要”群眾工作法和鄉村幹部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制度,選派五批1.8萬名機關黨員幹部到“雙薄弱”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全面落實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為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xxxxx的“三農”思想來自實踐、根植於基層,科學回答了“三農”發展的許多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是做好新時代農村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xxxxx“三農”思想,用xxxxx“三農”思想武裝頭腦,指導鄉村振興實踐,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新貢獻!

【增強新時代意識】範文五

高揚思想旗幟,築牢政治堅定清醒的理論根基。充分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內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這一重要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概括的“8個明確”。黨員幹部必須融會貫通地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內涵,做到知之愈明,信之愈堅,行之愈篤。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並概括為“14個堅持”。黨的基本方略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黨員幹部要結合工作實際,毫不動搖地堅持,不折不扣地落實。

掌握立場觀點方法,用好改造主觀世界的銳利武器。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世界觀、價值觀,又是認識論、方法論,貫穿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實踐要求。黨員幹部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堅定理想信念,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要學習xx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政治宣言,充分彰顯了堅強的政治定力和超凡的政治智慧。黨員幹部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自信”,堅定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要學習xx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品格。xxxxx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黨員幹部要深刻理解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於創新精神,深刻汲取其理論營養,堅定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

弘揚優良學風,增強擔負歷史使命的行動自覺。要在擁護核心上見忠誠。黨員幹部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堅決維護xxxxx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自覺,政治上堅定擁護核心、思想上高度認同核心、行動上堅決追隨核心、組織上自覺維護核心、情感上衷心愛戴核心。要在提高能力上見真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員幹部增強執政本領、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的思想寶庫。黨員幹部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高長期執政能力的思想自覺,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使思維方式和思想認識水平更加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增強做好實際工作的本領,不斷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本領,跟上時代節拍,堪當時代重任。要在破解難題上見真章。學習的目的全在於實際應用。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成果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改造客觀世界的行動自覺,落實到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上,落實到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七大戰略”和打好“三大攻堅戰”上,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推動事業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