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精選16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7.38K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

教學目標: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精選16篇)

1.認識“頹、疙、瘩”等13個生字,會寫“豁、凜、磕”等16個生字。會寫“威風凜凜、疲倦、跺腳”等18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

3.能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 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並能概括故事情節。

2.難點:

(1)通過學習“竹節人”的製作指南和教別人玩“鬥竹節人”遊戲的內容,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童年》音訊、微課《快樂的童年》、童年玩過的玩具圖片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童年》音訊)師伴隨著音樂匯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過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們想不想知道範錫林的童年玩過什麼玩具?範錫林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他非常聰明,就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竹節人的玩具。你瞧,(課件出示竹節人的圖片)這就是竹節人,你們玩過嗎?想不想知道怎麼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字看看,範錫林和小夥伴們是怎麼玩的吧!生齊讀課題:《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等掌握不認識的字,並標註讀一讀。

2.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指名讀生字。

重點指導:風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竇(dóu)爾敦(dūn)儼(yǎn)然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豁、凜、雕、磕、跺、頹”。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豁”是左右結構,注意“害”“谷”,相互要結合緊湊。

“凜”是左右結構,右邊書寫時要瘦一點寫。

“雕”是左右結構,左右書寫時要緊湊一些。

“磕”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邊要小一點。

“跺”是左右結構,右邊是“朵”,注意正確寫法。

“頹”是左右結構,左邊下“幾”最後一筆是提,右邊的“頁”要瘦一點最後一筆是點。

4.趣味識字詞

(1)出示詞語:

威風凜凜 叱吒風雲 弄巧成拙 虎視眈眈 赫赫偉績 津津有味 全神貫注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遊戲鞏固字詞。

a.“貼字”遊戲: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找到和圖片有關的生詞。

b.玩找字遊戲:抽出生字,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長句子注意停頓。

如“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裡,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同學們,全文圍繞“我們都迷上了鬥竹節人”展開了描寫,仔細閱讀全文,標註段落,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分享:

根據學生的交流分享,概括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小時候,“我”和小夥伴自己做玩具,“我們”全都迷上了玩竹節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紹竹節人的製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鬥竹節人給“我”打童年帶來的快樂。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敘述了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偷偷玩竹節人,“我”和同桌在辦公室外看到,從沮喪到心滿意足的情感變化。

3.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生交流:

師總結:《竹節人》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們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迷上

竹節人和老師沒收竹節人,我和同桌想從老師那裡拿回竹節人,結果卻看到老師也在玩竹節人,心滿意足。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複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誰能複述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生:回憶課文內容並複述。

3.匯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習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1)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師點撥:

①作者寫“竹節人”製作指南時,可採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關注如何製作“竹節人”的步驟內容。

②作者寫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鬥竹節人”遊戲時,可採用仔細閱讀和反覆閱讀的方法,關注“鬥竹節人”遊戲入迷的細節描寫,體會傳統玩具“鬥竹節人”遊戲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③作者在寫老師沒收“竹節人”玩具後的故事時,可採用瀏覽閱讀的方法,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獲得哪些資訊?

師: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分析。

學生交流:開篇直接點題“我”小的時候自己製作玩具,有一段時間我們迷上“鬥竹節人”的遊戲。

(2)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交流:這樣開篇直接點出主題來寫,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3-19自然段。

學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筆竿鋸成寸把長一截……弄不好一個個崩裂,前功盡棄。(課件出示:竹節人圖片,及製作方法的字幕,讓學生齊讀。)

(2)仔細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裡掉下去了。”

學生通過“像”“黃河長江”兩個關鍵詞說出: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考張的修辭。這樣寫的好處是:把桌子上的裂縫比喻成“黃河長江”生動形象的寫出豁口很大,也表現出課桌的破舊,語言幽默詼諧,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細閱讀課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採用了什麼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生交流:作者運用五個感嘆號。

師:引導學生談出這樣寫的好處。(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彷彿一場激戰即將開始,襯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表現出孩子們對鬥竹節人的投入、痴迷和喜愛。)

(4)反覆閱讀課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攢著”“跺腳拍手”“咋咋呼呼”來分析寫作方法。

學生通過引導談出方法:作者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側面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通過這些細節描寫,烘托出我們“鬥竹節人”的入迷,表現出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師:採用分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來反覆朗讀,讀出“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聲音表現出我們的入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瀏覽閱讀課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師把“竹節人”沒收後,怎麼做的?你怎麼看待老師的行為?

師:引導學生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正確看待老師的態度。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沒收後自己玩竹節人了。我覺得竹節人得到老師的青睞,讓我們感到自豪,同時也能感受到與老師志趣相近、心靈契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突出老師童心未泯,活潑親切的形象。(意思對即可)

三、開展活動,昇華主題。

1.播放微課《快樂的童年》拓寬學生的視野面。

學生談談觀看後的感想,也能介紹出一種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達出真情實感即可。

2.引導學生介紹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你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性格?和你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令你難忘?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講。

學習上? ?生活中? 話語裡 心理上

句式練習:學習上對我的細心引導……

生活中對我的親切關懷……

話語裡對我的鼓勵支援……

心理上我對老師的感激……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2.小練筆:寫一篇有關老師的故事。

(1)思考:竹節人是怎樣製作的呢?

師:引導學生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要求:(1)題目自擬。

(2)能運用上本節課所學的修辭和描寫等寫作方法,給語言增添色彩。

(3)記敘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

(4)書寫認真,卷面規範、整潔、大方。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讓學生蒐集童年玩過的玩具和資料圖片,回憶美好的童年。運用《童年》音訊匯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充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字的目的。

3.運用微課導學,再次回憶每個學生的童年趣事,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談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頹、疙、瘩”等13個生字,會寫“豁、凜、磕”等16個生字。會寫“威風凜凜、疲倦、跺腳”等18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

3.能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 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並能概括故事情節。

2.難點:

(1)通過學習“竹節人”的製作指南和教別人玩“鬥竹節人”遊戲的內容,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童年》音訊、微課《快樂的童年》、童年玩過的玩具圖片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童年》音訊)師伴隨著音樂匯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過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們想不想知道範錫林的童年玩過什麼玩具?範錫林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他非常聰明,就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竹節人的玩具。你瞧,(課件出示竹節人的圖片)這就是竹節人,你們玩過嗎?想不想知道怎麼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字看看,範錫林和小夥伴們是怎麼玩的吧!生齊讀課題:《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等掌握不認識的字,並標註讀一讀。

2.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指名讀生字。

重點指導:風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竇(dóu)爾敦(dūn)儼(yǎn)然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豁、凜、雕、磕、跺、頹”。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豁”是左右結構,注意“害”“谷”,相互要結合緊湊。

“凜”是左右結構,右邊書寫時要瘦一點寫。

“雕”是左右結構,左右書寫時要緊湊一些。

“磕”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邊要小一點。

“跺”是左右結構,右邊是“朵”,注意正確寫法。

“頹”是左右結構,左邊下“幾”最後一筆是提,右邊的“頁”要瘦一點最後一筆是點。

4.趣味識字詞

(1)出示詞語:

威風凜凜 叱吒風雲 弄巧成拙 虎視眈眈 赫赫偉績 津津有味 全神貫注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遊戲鞏固字詞。

a.“貼字”遊戲: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找到和圖片有關的生詞。

b.玩找字遊戲:抽出生字,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長句子注意停頓。

如“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裡,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同學們,全文圍繞“我們都迷上了鬥竹節人”展開了描寫,仔細閱讀全文,標註段落,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分享:

根據學生的交流分享,概括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小時候,“我”和小夥伴自己做玩具,“我們”全都迷上了玩竹節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紹竹節人的製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鬥竹節人給“我”打童年帶來的快樂。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敘述了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偷偷玩竹節人,“我”和同桌在辦公室外看到,從沮喪到心滿意足的情感變化。

3.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生交流:

師總結:《竹節人》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們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迷上

竹節人和老師沒收竹節人,我和同桌想從老師那裡拿回竹節人,結果卻看到老師也在玩竹節人,心滿意足。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複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誰能複述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生:回憶課文內容並複述。

3.匯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習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1)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師點撥:

①作者寫“竹節人”製作指南時,可採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關注如何製作“竹節人”的步驟內容。

②作者寫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鬥竹節人”遊戲時,可採用仔細閱讀和反覆閱讀的方法,關注“鬥竹節人”遊戲入迷的細節描寫,體會傳統玩具“鬥竹節人”遊戲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③作者在寫老師沒收“竹節人”玩具後的故事時,可採用瀏覽閱讀的方法,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獲得哪些資訊?

師: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分析。

學生交流:開篇直接點題“我”小的時候自己製作玩具,有一段時間我們迷上“鬥竹節人”的遊戲。

(2)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交流:這樣開篇直接點出主題來寫,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3-19自然段。

(1)思考:竹節人是怎樣製作的呢?

師:引導學生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學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筆竿鋸成寸把長一截……弄不好一個個崩裂,前功盡棄。(課件出示:竹節人圖片,及製作方法的字幕,讓學生齊讀。)

(2)仔細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裡掉下去了。”

學生通過“像”“黃河長江”兩個關鍵詞說出: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考張的修辭。這樣寫的好處是:把桌子上的裂縫比喻成“黃河長江”生動形象的寫出豁口很大,也表現出課桌的破舊,語言幽默詼諧,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細閱讀課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採用了什麼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生交流:作者運用五個感嘆號。

師:引導學生談出這樣寫的好處。(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彷彿一場激戰即將開始,襯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表現出孩子們對鬥竹節人的投入、痴迷和喜愛。)

(4)反覆閱讀課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攢著”“跺腳拍手”“咋咋呼呼”來分析寫作方法。

學生通過引導談出方法:作者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側面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通過這些細節描寫,烘托出我們“鬥竹節人”的入迷,表現出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師:採用分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來反覆朗讀,讀出“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聲音表現出我們的入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瀏覽閱讀課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師把“竹節人”沒收後,怎麼做的?你怎麼看待老師的行為?

師:引導學生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正確看待老師的態度。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沒收後自己玩竹節人了。我覺得竹節人得到老師的青睞,讓我們感到自豪,同時也能感受到與老師志趣相近、心靈契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突出老師童心未泯,活潑親切的形象。(意思對即可)

三、開展活動,昇華主題。

1.播放微課《快樂的童年》拓寬學生的視野面。

學生談談觀看後的感想,也能介紹出一種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達出真情實感即可。

2.引導學生介紹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你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性格?和你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令你難忘?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講。

學習上 生活中話語裡 心理上

句式練習:學習上對我的細心引導……

生活中對我的親切關懷……

話語裡對我的鼓勵支援……

心理上我對老師的感激……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2.小練筆:寫一篇有關老師的故事。

要求:(1)題目自擬。

(2)能運用上本節課所學的修辭和描寫等寫作方法,給語言增添色彩。

(3)記敘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

(4)書寫認真,卷面規範、整潔、大方。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3

教學目標:

1、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課文故事情節。

2、通過多種朗讀方法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出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多種朗讀方法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出的情感。

目標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竹節人》是一篇故事情節吸引人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以及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偷偷玩竹節人的敘述和描寫,表現了童年遊戲的樂趣,表達兒童的喜悅與滿足。文中有許多處描寫竹節人遊戲的精彩語言,鬥竹節人的場面寫得十分生動、引人入勝。

在本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明確提到:“閱讀人生故事,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就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出的情感。

2、學生分析:《竹節人》這篇文章的可讀性較強,預初的學生對竹節人這個遊戲雖然陌生,但有關遊戲的內容總是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文章篇幅對於預初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比較長的,許多段落很短甚至只有一句話,這就要求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會分析歸納段意,從而明確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應該能找到文中那些描寫鬥竹節人遊戲的精彩語句,但情感體驗不夠深入。六年級的學生喜歡朗讀,但朗讀方法還是比較欠缺的,這節課,我試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法去體驗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開放式匯入:

你有過動手製作玩具的經驗嗎?想一想你從中獲得了什麼?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1、環節1: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默讀課文,熟悉內容。

(2)填寫表格,梳理文章事件及情感脈絡。

(3)小組交流,完善表格。

(4)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任務驅動,整體感知課文,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小結: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像讀這樣篇幅比較長的記敘類文章,通過表格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層次、事件和人物的情感脈絡會比較清晰的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環節2: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請個別學生朗讀8—19節。

(2)課文標題是“竹節人”,從全文來看,我們鬥竹節人(填空)

(3)核心問題:我們“迷上”鬥竹節人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老師示範朗讀9---19節,請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老師讀的語調、重音和節奏,圈劃出相關語句。

(4)組織同學們在班級交流。

(5)交流後再讀。

(6)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讀20---29節(老師收竹節人部分和老師鬥竹節人部分)。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結: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我們都能感受到竹節人這個遊戲給作者的童年帶來無限歡樂。我們知道了在朗讀中變化語調高低、節奏快慢、重讀能表情達意的字詞、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作業佈置:

完成語文練習部分1、2、4題

板書設計:

竹節人

範錫林

朗讀方法

語調

節奏

重音

11---13

17---18

19、21

附學案

《竹節人》學案

填寫表格,梳理文章事件及情感脈絡。

提示:課文1---2節總領全文,從第3節開始寫事。

段號事件情感

3-7自豪

我們鬥竹節人

沮喪

小小的怨恨

老師鬥竹節人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4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古詩,瞭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體會詩歌的內在節奏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反覆誦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五、教學過程

一、舉行詩歌朗誦賽,引入新課,理解詩題,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學生提問:江南是指哪個地方?

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

2、師提問: “春”又讓你聯想到哪些詩詞呢?

學生誦讀學習過的關於描寫春景的古詩。如《遊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呢?(生髮揮想像,自由表達)

過渡:我們一起看看詩人杜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板書課題:江南春 杜牧

二、整體感知,初步自學古詩,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生髮揮想象,自由發言)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註釋,理解詩意。(藉助工具書或根據需要進行探討研究,合作式學習),學生讀通古詩後,師抽讀,後再齊讀。

3、師提問: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讓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4、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的春天嗎?(生說理解)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在內容描寫上有什麼不同?

5、師提問: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濛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在江南一帶,到處可以聽到鶯的啼叫。百花開放、山青水綠,在鄰近水邊的村鎮酒家的酒幔子在風中飄揚。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許多寺廟。

佛寺中的這亭臺樓閣在濛濛的春雨中留著。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並進行評價。

三、理解詩意,誦讀古詩

1、學生說說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背誦古詩。

四、展開想象,拓展學習

1、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發揮想像寫一段話。

2、說說自己喜歡的詞或句,為什麼?

3、把收集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六、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唐•杜牧

黃鶯   綠葉紅花     晴朗明麗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綠水)酒旗 春風  生機勃勃

南朝   八十寺 樓臺   煙雨中 朦朧迷離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5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理清課文描寫的四個激動人心場面的相關小節;並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簡要複述這幾個場面。

2.能背誦課文第7、8節。

3.能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國人民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能背誦課文第7、8節。

教學難點:

能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國人民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交流匯入、揭示課題。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這就是開國大典。

2.板書課題,齊讀。

3.理解"開國、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國家;隆重的規模巨集大的儀式)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隨機糾正讀音,學習生字。

2.交流自己讀資料的體會。

3.展示自己畫的平面圖,小組讀第2節討論。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己讀讀課文,開國大典中的哪個場面令你很激動?

2.交流讀課文片段,要求讀好。

教師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入引語,並隨機板書

入場

典禮

閱兵式

群眾

3.默讀課文,找到與標題相應的小節。

交流。(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

4.小結: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先後順序,記敘了這四個場面。引讀。

我們先來讀讀開國大典進行時的盛況——"典禮"和"閱兵式"。

四、重點研讀,簡要複述。

1.開國大典包含了這些議程,出示。

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毛主席宣佈新中國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讀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禮炮響起來。

下午三時正,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

毛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閱兵式開始。

默讀課文5一10節,按順序圈出有關詞語。

2.討論。(2、3、6、5、1、4、7)

3.加上必要的連線詞,簡要複述。

同桌複述;交流。

4.引讀有關片段。

5.小結。(師:每一項議程的進行,都有激動人心的場面。因為那是隆重的規模巨集大的儀式。)

五、品詞品句,感悟"隆重、規模巨集大"。

1.觀看資料片,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2.小組自學。

要求:自選一個場面描寫的內容。

讀讀有關小節,圈出重點詞。

小組配合有感情的朗讀。

3.交流。

隨機出示有關句子:(抓重點詞理解,指導誦讀)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使全國人民的心一起歡躍起來。

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頭,瞻仰著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到了正午,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象海上的波浪。

4.小結:這些句子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熱烈氣氛,突出了慶典的莊嚴、隆重、規模巨集大的盛況,表達了群眾對新中國成立的自豪之情、熱愛之情。

5.引讀,讀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參加開國大典的新聞記者,請將開國大典的過程寫成一份通訊稿。

提示:客觀地進行過程敘述。

簡要的進行場面描寫。

學生習作。

交流。

7.小結。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九個生字,理解字意,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渲染”“勾勒”等詞語。

(2)揣摩文中優美語句,體會文中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1)熟練利用字典等工具書學習課文中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主感受課文中描述的草原風光及風土人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之情。

(2)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兩個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同學們暑假期間有沒有去什麼地方旅遊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那有沒有哪位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過草原的同學們願意說一說你們都去了哪裡的草原,都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看來同學們的草原經歷還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的第一篇課文《草原》,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再去那片美麗的大草原走一走。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們也跟隨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

板書:草原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出示作者簡介課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

《草原》這篇散文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裡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課後揭示或作為問題讓同學們在學習中總結出)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通過查字典、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生字詞。優美的詞語或者有特殊意義的詞語用線畫出來。

2、檢查字詞學習效果。

採用問答引導方式,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字詞大意,教師最後出示課件歸納字詞正解。

字:毯、陳、裳、虹、蹄、腐、羞、澀、微。(字形、字音、注意點)

詞:明朗:光線充足(多指室外)。

一碧千里:一片碧綠,十分廣闊。千里,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

茫茫:形容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翠色慾流: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奇麗:奇特而美麗。

無限:沒有窮盡,沒有限量。

灑脫:(言談、舉止、風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環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羞澀:難為情,態度不自然。

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話斜陽:在夕陽下告別。

其他優美詞語或特別詞語可由學生補充,教師幫助解釋。(例如:奶豆腐、陳巴爾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

3、教師提問:作者文中都寫了些什麼?

預測:草原的美麗風光、草原人民熱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遠客設宴款待的情景等。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細讀課文,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的。作者是按什麼為線索來寫作的。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課文內容,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作者按照參觀訪問的順序寫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著展示了遠迎客人、激情相見、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的隆重場面,最後用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風光美、蒙漢一家親的場面。

(預設板書:草原美景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別)

四、精讀品析,草原美景

1、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麼描寫草原美景的,你又是從哪裡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畫出你認為優美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自主品讀,找出優美詞句。

3、小組內交流總結,教師按課文順序適時引導學生回答。

出示優美例句:

(1)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分析:一個“可愛”就足以間接表達了作者見到草原時的心情,給人一種身心舒暢愉悅的感覺,“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時的感受,這種感受使作者感到滿心的愉快,以至於想高歌一曲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

作者這裡由景生情,直接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時的驚喜和愉悅,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寫法。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遼闊。這句話形容草原一片碧綠,十分遼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是卻並不因為空曠而顯得蒼茫冷清。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結合圖片課件展示這種渲染效果,幫助學生理解)

分析:“翠色慾流”是說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說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顯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突現草的色澤,草的生命,也抒發了作者無限的熱愛和讚歎。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照映,翠色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再說汽車在前進,視野中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分析:這種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猶如一幅寫意的中國畫一樣的境界。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讓作者感到非常驚歎;而草原的遼闊,小丘額柔美和羊群的點綴猶如一幅中國畫令人感到非常舒服。“願久立四望”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讓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著心田,誘發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讚歎與喜悅。作者用這種看似矛盾卻又合理的筆觸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特定境界裡的豐富的內心感受。

句式:既。。。又。。。(並列關係)會用該句式造句。

4、教師總結: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於景,採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的驚喜和對草原風光的讚歎之情,字裡行間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由衷的讚美。

板書:草原美景 ——風光美

5、師:同學們,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優美的語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為我們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讓我們試著背誦第一自然段,把這一幅如畫的美景記到心裡吧。

五、深讀感悟,人情之美

師:既然來到了美麗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獨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請同學們自讀二到五自然段,讀後小組討論你的感受。

1、走進草原,熱情迎接

出示優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問:“灑脫”是什麼意思?(瀟灑、自由)

可以換成哪些詞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分析:在廣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開車,不用顧忌有任何阻礙,而且一路翠色盡收眼底,在這樣的環境裡心都變得寬廣和灑脫了,這是多麼讓人嚮往的啊!

(2)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問:這句話給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熱情好客)

你都是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分析:“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表現了蒙古人民的迎接遠客的急切表現,他們都是盛裝打扮,揮動馬鞭疾馳的像我們本來,體現了他們對於遠客的重視和熱情。

該句為比喻句,作者把這種景象比作彩虹,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絢爛,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3)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調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你在朗讀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試著朗讀這句話。

分析:草原人民熱情好客令人動容,讓人感動,讀起來也是充滿了激動之情。

板書:熱情迎接

2、蒙古包外,親切相見

師:作者一行跟隨這駿馬一路到達了蒙古包,那麼主人與客人們在蒙古包外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請同學們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朗讀分析。

出示例句:

(1)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著,握住不散。

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見的激動之情。

(2)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分析:語言不通卻並不妨礙大家相見時表達彼此的激動興奮之情。

師:該段描寫了主人和客人們在蒙古包外親切相見時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到了雙方都非常激動的心情。

板書:親切相見

3、蒙古包內,盛情款待

師: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著客人們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裡面看看吧。看看主人們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分析:“倒上了”“擺上了”“不大一會兒”說明主人早有準備,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幹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為客人唱民歌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好客和對客人的重視。而客人們回敬酒,跟著唱歌,這種互相敬酒,齊聲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賓至如歸的場景也正體現了蒙漢兩族人民相親相愛的深厚情誼。

板書:盛情款待

4、面對離去,依依惜別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最後一段,看看描寫了怎樣的場景?你又是怎樣感受到的?

學生朗讀,學生小組內總結,分析情感。教師引導總結。

分析:飯後小夥子們和姑娘們紛紛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專案,客人們也跟著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體現了蒙漢兩族依依不捨的美好情感。

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例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引導分析:在這美好的草原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熱情款待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我們在這種深情厚誼和歡聲笑語中怎麼忍心離別呢。面對著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陽下兩族人民互相訴說著依依惜別之情。

該句問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從主人熱情迎客款待到聯歡話別處處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兩族人民團結友愛難捨難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

板書:人情美

六、課堂總結,體會情感

師:同學們一起來回味整篇課文,作者都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表達手法來抒發感情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該篇課文描寫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美麗風光,讓人感到非常愉悅和灑脫,後來到蒙古同胞的熱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聯歡話別依依不捨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體會到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抒發了作者對於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希望祖國各個民族的大團結的美好祝願。

文中作者採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

板書設計:草原美景 ——風光美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人情美

依依惜別

七、作業佈置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情感,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2、根據自己去草原的經歷,或者從文中所感受到的,寫一篇關於草原的小詩或者散文等,來描述下你眼裡的草原風光。

3、完成課後習題。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7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學生評價)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檢查,評價)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著,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著。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絡?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絡?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絡?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後者的愛……)

詩歌重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為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觀,比價值觀: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誦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著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拓展

詩歌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為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為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著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互相交流

讓我們看看集體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說一句,不可以重複。(同學或老師評點)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8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⒊藉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⒋拓展關於西湖的古詩,進行組詩積累。

教學過程:

一、詞語對接,激趣匯入

1、詞語對接。君子一言, ;八仙過海, ;螳螂捕蟬,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為有美麗的西子湖,才聲名遠揚,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書畫來讚美西湖。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杭州任職的時候就寫了不少關於西湖的詩篇。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是他在西湖觀景時,偶遇一場大雨後,即興寫下的。

3、說說你瞭解的蘇軾。教師相機補充。(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

未(wèi)遮(zhē)山(shān) 亂(luàn)入(rù)船(chuán) 忽(hū)吹(chuī)散(sàn) 水(shuǐ)如(rú)天(tiān)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師範讀,學生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同座互讀,並相互正音。

三、學法滲透,熟讀成誦

1、釋詩題。

讀讀詩題,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六月二十七日”寫的是時間;“望湖樓”告訴的是地點;“醉書”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作者陶醉後而寫下的)

2、知詩人。

3、明詩意。

詩人陶醉於什麼?(雨)

那麼詩人在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雨前:黑雲/翻墨//未遮山

雨時: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後: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悟詩情。

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感悟西湖的雨有什麼特點?(變化快)

你能將西湖變幻莫測的美景讀出來嗎?

5、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寫作背景:此詩是蘇軾被貶杭州時所作,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這急來急去的雨一樣,及時得到朝廷的赦免,擁有光明前途。

2、補充蘇軾關於西湖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必做題:

⒈抄寫並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⒉說說古詩描寫了怎樣的一幅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⒊畫一畫古詩所描寫的情景,並取一個詩意的名字(小組合作)。

⒋熟讀並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

選做題:(組詩積累,二天內完成)

⒈積累蘇軾的其他詩詞(不少於2篇)。

⒉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不少於2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9

文字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並最終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文章的題目是“宇宙生命之謎”,因此,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緊緊扣住“謎”來組織文章。作者先提出疑問,“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個謎,接著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個條件,對太陽系除地球外的行星進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難以存在生命,但還需要繼續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由“謎”匯入,接著開始解謎,最後又由“謎”結束,文章渾然一體,既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讓讀者覺得餘味無窮,增添了進一步探索的願望,體現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六年級的學生對記敘類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對科普類文章則稍欠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這篇文章,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逐漸激發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結構特點、語言特點,豐富閱讀的廣度,為以後學習說明文打下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重點理解“猜測、揭開、抵禦、嫦娥”等詞語。

2.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並學會運用。

教學重點:掌握科普文的閱讀方法;瞭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情況及成果。

教學難點:感受說明文的特點,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謎、嫦、娥”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發達、仍然、理論、恆星、封凍”等詞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的順序理清文章脈絡。

3.初步感受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教學難點

1.讀寫並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理清課文層次,把握主要內容。

3.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宇宙圖片或小視訊,交流感受,進入本課學習。

過渡:同學們,在你的腦海裡,宇宙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否幻想過去太空遨遊,去其他星球做客?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宇宙的瞭解也越來越多,浩瀚的宇宙激發了人們無限的想象力。但是宇宙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有關它的謎也太多太多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個連科學家也解不開的謎,看我們是否能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呢?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1)提出問題: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討論。

(2)自然過渡到課文學習,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自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

2.教師檢查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

(1)讀準字音、寫對字形。

◆需注意的字音:“嫦、尚、攝”是翹舌音,“燥、磁”是平舌音,“傾”是後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辨字(娥—蛾—峨 燥—躁—澡—操)

(2)理解詞義:學生分組交流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預設: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瞭解課文大意,將個人自學和小組討論結合起來。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後讓學生通過討論解決詞義。本課有許多科技詞彙不太好理解,要在課前安排學生查詢相關資料,如“核酸、厭氧菌、磁場、有機分子”等,課堂上簡單交流一下,讀通即可,不需深入講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注意閱讀課文導語與側欄點評,確定閱讀重點,思考問題。

(1)請學生在圖中的圈內填上合適的詞語,訓練整理資訊的能力。(出示課件)

預設:要完成此題,需對課文第2自然段的內容進行消化、整理,通過圖片填空,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宇宙之大和地球之小,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宇宙中還會不會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2)自讀自悟。標上段序,瞭解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舉手發言。

預設:引導學生讀側欄文字“每個自然段往往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話,閱讀時我要注意找出來”,試著運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說明文的語言往往比較精練,內容也比較具體,對於訓練概括段意是很好的嘗試。

示例:①從神話引入,提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②從理論上猜測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人類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

③有生命存在的天體必須具備的條件。

④經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⑤猜測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科學家發現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發現火星表面的黑色條紋像運河,火星表面的顏色隨季節變化。

⑥發現火星表面的黑色條紋是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火星表面的顏色變化是風把火星表面的塵土吹來吹去。

⑦發現火星的特點是乾燥、空氣稀薄、溫度低、沒有磁場和臭氧層,說明生命在火星上難以存在。

⑧進一步考察發現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

⑨科學家從隕石中找到了有機分子,大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

⑩總結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謎。

2.在瞭解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1)教師提示說明文常見的寫作順序:提出問題(質疑)——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結論)。

(2)合作與交流。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出每一層次寫了什麼。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問題。寫從古到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分析問題。介紹了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通過研究後發現一部分天體不可能存在生命,重點介紹了科學家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得出結論。人類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會繼續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謎。

3.提出質疑,師生交流。〖〗

質疑:課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1自然段,對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沒有幫助,這段話是不是多餘的?能否刪除呢?

預設:教師可從以下角度引發學生思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從古至今,強調時間之久遠,人們一直對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感興趣,可見這個問題實在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用了對比的手法,古代科學不發達,只能用神話來解釋,而如今科學發達了,卻依然沒有確切的答案,可見這個問題確實是個“謎”,自然過渡到後文的探究。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資訊量很大,還有一些專業術語,初讀下來,同學們可能覺得有點難,但是隻要抓住了每段的中心內容,瞭解了全文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順序來說明,我們就能很清楚地把握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了。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不少關於宇宙的知識,相信同學們也一樣。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文章開啟眼界,跳出我們的常識圈——認為地球非常非常大,而忘了宇宙的存在,其實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一個非常小的星球,下節課我們就一起去其他星球看一看。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結合課前導語、課後習題和旁批閱讀)。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學習常見的說明方法並學會運用。

2.重點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弄懂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常見的說明方法,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瞭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其他星球的情況及成果。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1.再次提出課文的主要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學生交流。

預設: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大致瞭解了科學上的結論,對在第一課時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可引導學生再說一說。

2.教師過渡,匯入新課。

過渡:上次討論時,一些認為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同學剛剛改變了觀點,認為地球之外沒有生命。老師的觀點嘛,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對這個問題存疑,因為宇宙是無限大的,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似乎有點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這依然是個“謎”,等待著大家去不斷地探尋。讓我們先開始本課的學習吧!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確定閱讀重點: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1)學生自主閱讀,標示相關語句。

(2)教師引導學生留意課後習題第1題,歸納閱讀方法。

①與問題相關的內容仔細讀,必要時多讀幾遍。與想要了解的問題關係不大的段落不需要細讀。

②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有的資訊可能是不準確的,需要再查查相關資料加以判斷。

2.理解課文,尋找答案。

(1)學生討論:生命存在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過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課文是從哪裡開始具體討論“宇宙生命之謎”這個問題的。

明確:課文第3自然段中提到:“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所以應重點研讀第3自然段。

學生交流: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適當成分的大氣;第四,有足夠的光和熱。

(2)藉助上面的探討,思考:太陽系中除地球、火星之外的其他行星有無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①教師按離太陽的遠近畫出圍繞太陽運動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出示圖片也可)

②學生閱讀第4自然段,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火星放在後面單獨說)

教師提示:指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表達。

交流示例:

?水星:因為它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金星:因為它缺氧、缺水,有著濃厚的雲層,陽光輻射和雲層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溫度極高,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為它們離太陽很遠,表面溫度一般都低於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重點探究火星。學生閱讀第5—8自然段,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預設:全文關於火星的內容相當多,資訊量也大,而且關於火星是否有生命的探討相對於其他行星要複雜得多。可將學生分成兩組,分組思考下面的問題:

A.為什麼火星上可能會有生命存在?(從理論角度思考)

B.為什麼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從科學事實角度思考)

①小組一彙報交流。

兩個猜測:火星表面有很多縱橫的黑色線條→可能是火星人開挖的運河;火星表面的顏色隨著季節而變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顏色。

因為火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自轉一圈的時間接近;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傾角接近,晝夜長短相近,都有四季。所以火星上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②小組二彙報交流。

兩次科學探索:1971年,宇宙飛船進入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通過近距離觀測,證實人們關於火星上有火星人、有植物的兩種猜測是錯誤的。1975年,宇宙飛船登陸火星,進行分析和測試,證明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對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

因為火星上非常乾燥,水分少、大氣稀薄、表面溫度很低、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所以火星上的生命難以生存。

③教師出示關於火星的最新研究成果,學生快速閱讀,瞭解相關知識。

資料一:為了探索火星,火星軌道上不僅有數量不少的探測器,而且在火星表面也有陸地車在進行登陸勘測。目前火星上有兩架陸地探測器,其中“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最有實力的,它於20__年11月發射,已經在火星上工作7年多,拍攝回非常多的火星地表圖片,而人類也對火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的兩項重大發現:一是“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接近火星地表處一塊有30億年曆史的沉積岩中發現了有機分子,說明火星上曾經可能存在遠古生命;二是發現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存在季節性波動現象,或與現代火星生命有關。雖然這些發現不足以說明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但對未來的火星表面和地下探索任務而言,這些發現無疑是個好兆頭。

資料二:20__年7月25日晚間,據BBC(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來自義大利宇航局的團隊日前在火星南極附近冰層的地下發現了一個液態水湖。這一發現刊登在《科學》期刊上。這個湖約20公里寬,在一個巨大的極地冰川下,位於火星地表下方約1.5公里處。根據刊登在《科學》期刊上的相關研究來看,這個湖的溫度非常低,預計在零下90華氏度,遠低於水的冰點,並且水體充滿了鹽和其他礦物質混合物。研究人員做出判斷——它可能是一個冰下湖,一個含水層,或一層被水浸沒的沉積物。

④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小結:結合我們剛才閱讀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資料,我們能夠發現,儘管有了一些新的發現,但對於火星上是否真的有生命存在還是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但是火星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或最有可能為人類提供移居場所的星球。關於火星的研究還在繼續,這個謎還在探尋之中。

三、讀法探究,寫法借鑑

1.瀏覽課後習題第2題,交流閱讀方法。

(1)科學家是怎麼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

(2)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預設:經過前一課《竹節人》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帶著不同閱讀目的去閱讀的方法了。這裡又給學生提供了兩個閱讀任務,請學生根據課後提供的閱讀任務,自己去確定閱讀的內容與重點,再進行交流。

明確:完成閱讀任務(1),要重點閱讀第3、4、7、8自然段,作者先提出了生命存在的四個條件,然後一一羅列科學事實,利用排除法來判斷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

完成閱讀任務(2),就要重點閱讀介紹火星的幾個段落(第5—8自然段),火星與地球在許多方面很相似,即使到目前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火星上發現有生命存在,但是,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將有可能移居火星。

2.學習常見的說明方法,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出示說明方法,學生在文中勾畫相關句子,自主交流。

(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

(2)出示例句,學生說說加點的字詞體現出說明文語言的什麼特點,這些字詞能否刪掉或替換,為什麼?

①人們瞭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後,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零下五十攝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

②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

③近年來,科學家對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隕石進行分析,發現隕石上存在有機分子,說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明確:這些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說明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這就要求它必須用準確的語言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特徵、本質、規律。所有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式等的說法都要求準確無誤。

四、課堂回顧,拓展活動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在這節課中,我們主要學習瞭如何科學地、有條理地對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疑問進行論證,感受到了說明文的語言雖然平實,卻準確、嚴謹,當我們在說明一件事物時也要做到這一點。當然,我們從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點是,茫茫宇宙中蘊藏著的無限的奧祕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而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人類到底能不能移居火星,都將是我們持續關注的話題。這節課,大家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看來,許多同學都是太空迷,知道的知識比我還多;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都能積極地思考、積極地發言,

2.給學生提供課外拓展活動的素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邏輯能力、閱讀能力。

(1)人類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上(火星或其他行星)?可以組織一次辯論會,運用課本及課外知識作為論據。

(2)課外觀看BBC(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關於宇宙的紀錄片,如《宇宙的奇蹟》《太陽系的奇蹟》《生命的奇蹟》等。

(3)課外閱讀關於宇宙的科普書籍,如《少兒科普百科》《宇宙的奧祕》等。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略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0

文字分析:

這首詩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在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明了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教學本課時,教師應注意結合學過的課文,使學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和體會。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還可在理解整首詩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了哪兩類不同的人,他們的境遇又有什麼不同,從中感受到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這首詩意蘊深厚,但教學時注意不要把本首詩的主題過分拔高,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讓他們在加深對魯迅的瞭解的同時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諦。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一心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理解課題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揭示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對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多的瞭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先生:(出示課件,教師朗讀或者指名讓學生朗讀。)“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於上海。“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簡介詩人臧克家。

(課件出示詩人臧克家的簡介,學生自讀了解。)

臧克家(1905—20__) 山東諸城人。中國現當代著名詩人、作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主要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從軍行》《一顆新星》《春風集》等。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讀正確。

3.範讀引領,指導朗讀和重音。

(1)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範第一節,指名練習第二節,自由完成第三到七節。)

4.播放名家朗讀錄音,學生再讀詩歌,讀出情感。

5.思考:這首詩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層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節):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觀點。

第二部分(第2—4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讚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對比品讀,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全詩,注意詩歌獨特的寫法,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學生會很容易發現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學生彙報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再細細讀一讀,發現詩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節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第5、6、7節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這兩部分內容又是一一對照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可以將對應的小節放在一起進行學習。

(2)結合第1節詩,感受作者的態度。

過渡:通過對比,大家發現“有的人”指的是哪兩種人呢?這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是什麼?大家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板書:雖生猶死——雖死猶生,對比。)

思考:對這兩種人,你認為作者的態度一樣嗎?

預設:學生可能彙報出幾種態度:對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視、痛恨的;對有的人,作者是讚揚、熱愛的。可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3)理解第2節與第5節詩。

①指名讀,評議:他(她)讀出了什麼感情?(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

②探討:第2節詩中有兩個動詞體現了兩種人的不同,請找出來,再加以體會。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凶暴的本質。一個“俯”字,寫出了魯迅先生甘於俯下身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預設:可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提到的幾件事,更深刻地體會魯迅先生關心人民、願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

資料連結:“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詩為:“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做鬥爭,為人民勤懇工作。

③讀一讀:讀出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的傲慢姿態,讀出人民把他們“摔垮”後痛快淋漓的感覺。

(4)自主學習第3節與第6節詩,第4節與第7節詩。

①自由選擇一組,想想用什麼方法朗讀最容易表達出自己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練習。()

③學生彙報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④提出問題,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A.理解“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資料連結:魯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裡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先生以野草作比,為了革命他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

B.“爛”字在詩歌中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寫出了什麼?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實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實亡,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裡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

C.“下場”是指誰怎麼了?與此相對,“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會怎樣看待他呢?

(“下場”是指壓迫人民的反動派,終會因自己的所作所為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終將被人民摔垮,遺臭萬年。對於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人民將永遠崇敬並懷念他。)

(5)先讓同桌之間分別對讀第2、5節,第3、6節,第4、7節,再請幾組同學在班上展示朗讀。注意詩句中描寫的不同人物,根據他們的作為來選擇不同的語氣。

2.加深對文中“活”與“死”的理解。

過渡:同學們,我們通過反覆朗讀了解了作者筆下的兩種人。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詩歌的第1節,看大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一節詩中,兩個“活”與兩個“死”的意思一樣嗎?

(1)學生思考,與同學交流。

明確:這裡的兩個“死”與兩個“活”的意義都不相同。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這些人不過是肉體和生命還存在罷了,相當於行屍走肉;第二個“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對魯迅先生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第一個“死”字的意思是精神已經消亡了,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的意思是肉體與生命已經消亡了,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資料連結: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當年,臧克家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2)結合例項,加深理解。

過渡:通過上面的交流,我們明白了“活”與“死”不僅僅指個體的生命,更關係到個體的精神與價值。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雖生實死,什麼樣的人雖死猶生呢?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妨再舉出典型的例子來證實自己的看法。

示例:①碌碌無為者雖生實死,拼搏進取者雖死猶生。

②賣國求榮者雖生實死,精忠報國者雖死猶生,比如秦檜和岳飛就是典型的例證。

③貪官汙吏雖生實死,清正廉潔的人雖死猶生,後者如孔繁森。

3.感悟魯迅精神,昇華情感。

(1)學生看課文題目,齊讀副標題。

過渡:這首詩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們發現了嗎?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先生的名字。但你們一定能從詩篇中找到魯迅先生的影子,請大家找出相關詩句讀一讀。

(2)彙報讀詩句,感悟魯迅精神。

小結:這首詩並不只是在讚揚魯迅一個人,更是在讚美那些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見大,“魯迅”成了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3)學生說說學完本詩的收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交流示例:

生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樣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呢?從魯迅先生的事蹟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生2:我也想像魯迅先生那樣,做一頭勤奮的“耕牛”,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生3:學完這首詩,我想到了另外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魯迅的精神就重於泰山,我也想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與魯迅先生有關的課文,本課《有的人》作為這一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深化了我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但它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希望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多閱讀一些魯迅先生的文章,繼續走近魯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筆,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反反覆覆朗讀了詩歌,大家的朗讀也從最初的平淡,到最後讀出了作者情感的強烈對比。詩歌,就是要在反反覆覆地朗讀中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更深的體會。儘管這篇文章創作於1949年,但是我們讀來卻絲毫不覺得“古舊”,在當今的社會,依然有著現實的意義。通過大家的課堂交流,我很高興大家理解了做人的真諦——做有價值的人。是的,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永遠是最可愛的人,魯迅精神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學生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用文藝性的筆調介紹了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地球的渺小,地球自然資源的有限,人類不斷造成生態災難,除地球外人類別無去處等科學知識,闡明瞭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道理。全文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進行說明,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方法,使文章顯得生動形象。

【學情分析】:我們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附近幾個社群,他們的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平時沒有時間輔導他們的學習,好在我的這些孩子們自覺性都比較高,他們課前都能認真預習,也蒐集很多相關資料,他們有能力完成本課的目標。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著眼於在語言環境中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通過精讀、質疑、討論、品讀、感悟……達成目標。做到以讀為主、讀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懸念從讀中生,悟的結果從思中來。讓學生在經受語言的歷練和環保意識的薰陶後,懂得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課標》第三學段要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科學小品文是科普說明文,是介紹、普及科學知識的文體。科普說明文具有知識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點。所以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打比方、舉例等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難點是聯絡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寫:“晶,瑩”等10個生字:正確讀寫“遙望,晶瑩、資源、礦產、

不加節制、枯竭、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

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各種學習途徑,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2、難點:懂得為什麼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並身體力行和進行環 保宣傳。

【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2、收集的各種資料。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情匯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一組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情,你可想過,人與自然相處同樣我們付出真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四組課文,先自由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誰來說說單元導讀告訴了我們本單元學習的主題是什麼?

2、導語中還向我們推薦了三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誰來說說?

【設計意圖】:從單元導語入手,明確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

3、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本組課文的第一課,請同學們伸出右手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13、《只有一個地球》,球的最後五筆是點提撇捺最後一筆是點,齊讀課題,有幾個地球?

生:只有一個地球!

【設計意圖】:抓住課題的關鍵詞,強調“球”的寫法。

4、再讀課題,讀得好!只有一個地球,這個響亮的口號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本文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從此為題,是想呼籲人們應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二)自主合作、探究發現

1、自學提示: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自讀提示,下面開始自由讀課文吧!

3、好!同學們讀得很認真,下面咱們一起看課文中的詞語你讀準了沒有?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指名讀一讀。

4、讀得好!“薄”在這裡該怎樣讀?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字典中的解釋,齊讀,我們該選擇哪個讀音呢?

5、很好!你為什麼選擇這個讀音呢?

生:我是根據字的意思來確定的。

6、真棒!由此可見,我們可以根據解釋來確定它的讀音,再讀“薄薄的紗衣”。一葉扁舟,它還有另一個讀音biǎn扁擔,再讀“一葉扁舟”,本課中的藹和竭這倆個字在字形上有什麼不同呢?

【設計意圖】:強調學習多音字的方法。

生:1、結果不一樣。2、部首不一樣。

7、藹字怎麼寫呢?先寫草字頭,要寫寬一點,能蓋住下面的部首,日要寫扁一些,人的第二筆是點,最後一筆堅折不出頭, 佔三分之一,最後一筆是提,請同學們在課後生字表的旁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寫時要頭正、身直、足安,眼睛離書本一尺遠。

【設計意圖】:區別形近字,指導形近字的寫法,強調寫字姿勢。

8、下面學們默讀課文,讀後小組內討論,課文寫了關於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三)展評析疑、交流指導

1、好!大家讀得都很認真,誰來說說:課文寫了關於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2、第一部分從第一段到第幾段?,你能說說:第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能用小標題概括嗎?接著說,很棒!

3、誰能把這四個小標題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這種把各部分主要內容串聯起來總結課文內容的方法叫做連段串意法,在以後的學習中要用這種方法。

【設計意圖】:掌握用連段串意的方法來總結課文內容。

5、快速瀏覽課文第一部分,從哪下語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麗?

6、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讀呢?

7、這一段中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8、地球是美麗的,但他又是渺小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地球的渺小?

9、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讀呢?

10、這一段中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11、地球的現狀是怎樣的呢?

12、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讀呢?

13、這一段中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讀體會只有一個地球。

(四)拓展延伸、鞏固應用

1、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有破壞環境的事情嗎?誰來說說?

你們可曾想過,造成這一切一切後果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學們,當你看到一片片乾涸的土地的時候:當你看到滾滾濃煙從煙衷冒出來的時候:當你看到洶湧的洪水吞噬我們美麗的家園的時候:當你看到一具具動物屍體的時候,當你看到霧霾籠罩在我們上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棵棵大樹被攔腰砍斷的時候:當你看到海嘯排山倒海的時候:當你看到一條條河流被汙染的時候:當你看到汶川地震殘垣斷壁的時候。

同學們,你們願意成為環保小衛士嗎?聲音太小,請全體起立,舉起右手握拳我宣誓:我自願加入到保護地球環境的隊伍中,我決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一名環保小衛士!把掌聲送給每一位環保小衛士,你們是地球的希望,你們是地球的未來。

【設計意圖】:通過身邊的事例懂得保護地球的重要性,通過宣誓增強孩子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

(五)總結評價、激勵進取

今天,我們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的第一、二部分,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渺小的,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應該保護地球!

【作業超市】:

1、收集宇宙星球的資料,為下節課學習做準備。

2、調查我們學習、生活場所附近的環境狀況。

3、課外閱讀魯斯∙坎貝爾的《可愛的地球》。以上作業任選兩題。

【設計意圖】:通過佈置不同形式的作業讓學生們動手動腦更進一步懂得保護地球母親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讓學生們瞭解本課的內容,更進一步懂得保護地球的緊迫性。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2

知識目標:

1、學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匯入新課。

1、課前配樂欣賞西雅圖的美麗風光圖,從而引出“西雅圖”這個城市。

2、教師: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來,那裡可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對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4、齊讀課題。

5、理解“神聖”,帶著神聖的感覺再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認讀。

聖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迴盪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閃閃發光

2、理解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熱愛土地)

三、精讀課文“神聖”部分。

(一)“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過渡語:印第安人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土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體現他們與土地的關係,是哪句話?

1、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體會“出生的嬰兒”與“母親的懷抱”的關係,從而引導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係。

3、理解“眷戀”的意思,體會感情,指導讀出“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1、過渡語:正因為他們熱愛大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所以他們才說:—————————————.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家園”、“兄弟”、“姐妹”說明了什麼。

(三)“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過渡語:同學們,就是這樣美好的家園,就是這樣的兄弟姐妹。他們印第安人卻永遠就要與之分別了。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背景資料)

1、同學們,離別之際,他們想再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麼呢?請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一讀,並說說他們留戀的是什麼。

3、對比閱讀:文中連續用了好幾個“每一”,什麼意思?把他們去掉,好不好?自己對比著讀讀這兩個句子。

4、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練習讀出感情。

6、教師引讀:在印第安人的眼裡,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難忘的。沙灘美不美?嗡嗡鳴叫的昆蟲美嗎?他們永遠都看不到了。離別之際,他們心中有萬分的不捨,讓我們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讀一讀。

7、齊讀。

8、想象:在他們眼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神聖的?(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四、精讀“善待”部分。

1、過渡語:西雅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麼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氣、動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想,西雅圖要求他們善待什麼呢?

2、交流。

3、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句話,作者反覆三次說了一句話,大家把它找出來,好好讀一讀。“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4、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平時也輕言放棄嗎?在什麼情況下才放棄?你放棄一件事時,是什麼心情?

5、引讀,是呀!這是深深的無奈呀,指名讀————————;這是萬分的不捨呀,指名讀————————;這是不放心的叮囑呀,指名讀————————。

6、他們僅僅是要求善待這三種嗎?還有什麼?

7、教師小結:他們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樂朗讀:讓我們帶著深深的無奈,帶著萬分的不捨,帶

五、結尾部分。

1、過渡語:作者在文章的最後,發出了怎樣的呼籲呢?

(一)“為了子孫後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二)“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並好好讀讀,體會感情。

3、教師補充:他的呼籲,白人做到了。他們被西雅圖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現在,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昇華。

1、過渡語:大地為人類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真應該熱愛這片熱土。

2、不少的作家、詩人,也寫出了不少熱愛土地的詩歌,下面我們共同欣賞艾青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

3、小練筆: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有許多的話要對我們腳下的土地說,請拿出你的筆,用上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土地的熱愛。

4、交流,讀一讀。

七、激情總結。

1、同學們,西雅圖說土地是神聖的,僅僅指的是他們腳下的土地嗎?(不是)齊說:所有的土地都是神聖的!

2、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讓我們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護大地吧!

八、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經典詩句,感受朋友間的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感受朋友之間的知音情誼。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指名讀課題,讀準“弦”)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師:理解了意思,再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把不太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說一說哪些句子不太好讀(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語氣詞“哉”“兮”。

3.指名讀,師配樂範讀,齊讀。

4.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結合註釋理解意思,師巡視)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學習最後一句話,設定懸念

1.師:題目是“伯牙絕弦”,那麼,伯牙為什麼絕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從文中的哪一句話看出來的呢?(課件出示最後一句話)指名讀

2.師:這句話什麼意思?

(二)學習前三句話,瞭解知音

1.師: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來,伯牙和子期是什麼關係(知音),我們從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來子期的確是伯牙的知音呢?(課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現了四次,意思一樣嗎?(指名回答)

2.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句話吧

師:那麼伯牙究竟有多麼擅長彈琴呢?讓我們看看《荀子 勸學篇》裡是怎麼說的。(出示課件,指名讀,理解擅長)

3.師:(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聽的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泰山呢?(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想象)指導朗讀

4. 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此時,伯牙轉軫撥絃,將琴再鼓,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浩蕩而出,——(聽音樂)子期,此時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江河?

(指名說,指導朗讀)

5.師:真好。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6.句式練習

師:同學們,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時,子期會怎麼讚歎呢,(出示課件)伯牙鼓琴時心裡還會想到什麼,子期又會怎麼讚歎呢?請同學們從以下詞語中任選一個仿照書上的句式說一說好嗎。(指名答)

7.師:是的,不管伯牙心裡想什麼,子期一定能準確地知道他的心意,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其實,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聲啊,他還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請同學們來看看這個小故事。(指名讀)

(出示連結,生閱讀)

師: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樣的心胸、怎樣的志向呢

師:是的,這種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伯牙通過琴聲表現了出來,而子期也通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了,這才叫—一起讀(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也只有這樣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

8.相傳,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宮廷演奏的,但是在諸侯大夫中、在宮廷樂師間,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更沒有人能聽懂他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達官貴族們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還連連搖手:“這是什麼曲子?換換換……”伯牙此時會是什麼心情啊?(孤獨傷心)他多麼渴望能有一個知音啊。 現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該多麼(指名答:興奮、幸福、激動)讓我們帶著這種激動、幸福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吧。(齊讀)

9.同學們,如果你就是伯牙,你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出示 “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11.(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四、知音離世,斷然絕弦

1.師出示音樂,拓展知識,語言渲染,指導朗讀讀最後一句話。

2.師:在這裡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斷了他的前程、斷了他的心絃、斷了他的希望……)

3.齊讀最後一句話。

4.出示短歌,師配樂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回味絕弦,餘音嫋嫋

1.故事學完了,此時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是啊,正是因為知音難覓,才演繹出這悽美動人的“伯牙絕弦”。相信,現在你們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讀一讀這篇這個故事了,是嗎?(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背一背這篇古文。

2.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3.蒐集一些描寫友情的詩句。

附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俞伯牙 善鼓琴 絕弦

知音

鍾子期 善聽 去世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擔任的六年級有26名學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通過幾學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不夠自覺尤其是男生需要監督學習。有個別語文基礎更差,連最簡單的漢語拼音也不會拼讀,平時應加強訓練。新學期中,應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著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八組,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薰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三、教學目標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5、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6、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7、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

8、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9、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四、教學措施

(一)精讀課文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根據課標第三學段對各種文體的具體要求:

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面、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學中注意點:立足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滲透人文內涵。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其次,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最後要精心組織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我概括成以下四點:

1、工具性人文性有機統一:真正的閱讀是學生與文字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與心靈溝通的過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必須通過語文學習和語言實踐來體現。抓住典型語言資訊,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2、感悟與質疑和諧相生:“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後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胡學者非悟之難,而疑之難。”——清、唐彪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要選擇質疑的時機,要給予質疑的時間,要重視問題的梳理,要點撥質疑的方法。

3、積累與運用雙管齊下: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4、閱讀與表達攜手共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宜。另外,要注意文言文的教學。說到文言文,在第十冊中已經學習過《楊氏之子》,第十二冊還有:《學弈》《兩小兒辯日》。對於國小中出現的文言文的教學,考慮到國中一下子接觸有困難,先作個鋪墊。國小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感受文言文;讀正確,讀流利,讀中正確表達語句的意思;熟讀至成誦。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是讀。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國小生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作為本單元,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略讀課文

本冊教材精讀、略讀課文各佔一半,如何正確對待這一類課文,發揮他們應起的作用。

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

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線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略讀課文的教學也要注意與單元學習重點結合起來。對一類文質兼美,可讀性強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精讀課文來上。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5

一、指導思想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以興趣為先導,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對語文喜歡的態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學期以此為教學設計的主體理念,在分析教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學期計劃。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有47個學生,因為男生人數多,難管理。本班部分學生大部分同學學習基礎紮實,但是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總體不很理想。對於這部分學生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並逐漸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1、內容和編排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二十八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十四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線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連結"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臺""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臺"安排了一次。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複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裡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裡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裡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絡的整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養成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和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3、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6、學會理解和運用"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等讀寫方法。

7、能夠珍視自己的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8、能根據交流的物件和場合,做簡單的發言。

9、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二)教學難點

1、繼續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2、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

3、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到實處。

4、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

5、讓學生學寫活動總結。

五、教學措施

1、教學中努力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絡,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且注意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使理論和實踐融合為一體。

2、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情況,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杜絕以往簡單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內容,廣泛參閱教學資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並與備課組的其他老師共同商討,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案。

4、授課過程中,依照設計好的教案,靈活多樣地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始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5、課後,注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及時複習好所學的新知識。

6、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

7、平時注重向別的老師學習,積極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教研組的各種教研活動,以此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

六、後進生轉化和優秀生提高措施

(一)後進生轉化措施

1、取得任課教師的協助,學生家長的配合(經常上門家訪)。

2、感情投資

(1)多與後進生交流,瞭解後進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

(2)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及時表揚,讓他們樹立起信心。

(3)對他們所犯錯誤和缺點及時指出和批評。

(4)多關注後進生的學習

3、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後進生的思想波動較大,各方面表現反反覆覆,這樣教師必須經常不間斷進行轉化。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有一份愛心和耐心後進生一定能迎頭趕上。

(二)優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強對優秀生的思想教育。

優秀生學習成績好,經常得到學生的讚揚、敬慕,家庭、學校寵愛、呵護,這樣易使他們產生優越感,總覺得自己已經是很好了,而忽視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在本學期加大對優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際關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強對優秀生的培養和教育。

2、要適當評價,正確引導。

教師對優秀生的評價要有針對性和適當性,對優秀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要適當,不能好到極處,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體公正。對優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績要多注意留心,並指出哪點好,為什麼好。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和優秀生談心、溝通,傳輸一些觀念,讓他們知道教師讚揚什麼推崇什麼。如,奉獻愛心、關心同學、幫助後進、平等待人、謙虛謹慎、志存高遠都是老師推崇和嚮往的。

3、培養優秀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優秀生應作為班級體中的普通一員,不能越出界外,要樹立班級的集體感和榮譽感,要經常組織他們參加集體完成的專案和活動,感受到集體意識和成功的喜悅,讓優秀生與他人一道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讓他們在人與人的不斷交流與合作中感受夥伴的友誼和真情,感受到個人力量的微薄,使優秀生願意與同學交往,取長補短。

七、教學進度

第1、2周……第一單元

第3、4周……第二單元

第5、6、7周……第三單元

第8、9周……第四單元

第10、11周……期中複習、考試

第11、12周……第五單元

第13、14周……第六單元

第15、16周……第七單元

第17、18周……第八單元

第19、20周……期末複習、考試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竹節人》教案優質 篇16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來源於生活而遠遠高於生活,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我們曾經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徵現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題目,我們瞭解到這是一首寫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時,誰能說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悅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

四、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五、指導朗讀

1、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學生齊讀課文。

六、整體感知

要求:結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討論交流後,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七、文字賞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遊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這裡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出來?

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體會重點字句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你瞭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過程應該用什麼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裡可以斷定?體現出了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

明確:“難”、“不怕”“只等閒”、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為什麼?

明確:因為毛澤東希望並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閒”到最後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歸納

1、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A、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長征精神;B、依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首聯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雲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誇張手法——頷聯,體現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十、課堂鞏固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翻越五嶺

長 疾跨烏蒙 氣勢磅礴

巧渡金沙江 語言

徵 飛奪瀘定橋 含義豐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藝術概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