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通用5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54W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1

一、個案基本情況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通用5篇)

(一)孩子基本情況:

小魚,男,兩歲母親離異後將他放在外婆處。他平時和外婆生活在一起,雙休日和媽媽、新爸爸在一起。

(二)孩子基本問題: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會經常和其他孩子發生衝突,而據老師觀察大都是他的言行舉止粗魯造成的。例如,在與同伴的遊戲過程中,他會蠻橫無理的爭搶玩具。在排隊時將同伴推推搡搡,或故意讓別人摔跤。更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的是孩子有較強的攻擊性行為。有一次,他用小玩具戳進鄰座小女孩的嘴巴里,使對方的牙齦破損,三天三夜都喊疼和怕吃鹹味的東西。又有一次,她用一隻手扯住鄰座小女孩的耳朵,另一隻手的手指旋轉著使勁鑽進對方耳洞。老師發現予以立即制止後,他又差點故伎重演,被反覆教育後才停止該危險行為。

(三)家長基本情況:

該幼兒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26歲,國中文化,自由職業者。母親和一個外地男子結婚一年後離異,現在搬到浦西居住在“新爸爸”的家裡,每週和“新爸爸”回浦東接兒子住兩天。奶奶也離異後再嫁,所以現在家庭成員複雜,教育存在放任自流的偏差。

(四)家長基本問題:

在母親和奶奶的眼裡,孩子無足輕重,大人與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動範圍及方向,不為孩子制定任何規矩,無明確要求、獎懲不明。孩子沒有“長幼有序”的觀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家長不能在言語、行為上有所引導,孩子有如獨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該往何處,即使犯錯也不自知。孩子在與別的同伴交往時,會處處將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勝鬥強,經常出現攻擊行為。

二、個案研究過程

(一)調查瞭解,摸清家庭教育工作現狀

通過家訪,我們調查了幼兒在家中接受的家庭教育情況。研究分析得出造成問題孩子的家庭教育原因如下:家庭結構殘缺,使孩子的成長環境先天不良,缺乏足夠的母愛成為導致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主要誘因,教育的放任自流更是主要原因。媽媽給予孩子的溫情不夠,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任其自然發展的教育結果是孩子養成了任性、倔強、蠻橫無理、愛耍脾氣,好惹是生非,愛攻擊同伴的個性。奶奶對孩子只養不教,對孩子不良行為姑息縱容,偶爾打罵也是教育無理,束手無策。

(二)探索解決家庭育人環境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查閱相關資料,瞭解研究放任型家庭子女教育的誤區及子女的心理特點。

放任型家庭中的家長認同“樹大自然直”的觀念,對孩子採取漠不關心、放任自流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式,漠視孩子的內心世界和需要,這種忽略型家庭中生活的兒童會逐漸養成冷酷、攻擊、情緒不安等心理。

2、探索實踐,為家長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服務。

第一階段:

我們多次通過家訪、電訪、個別交流等方式與孩子的母親和現任父親(後簡稱父母)進行深入交流和溝通。我們讓他們瞭解一些放任型家庭的家教案例,知道放任對孩子的教育所產生的後果。我們也幫他們分析了孩子現有的一些問題行為、心理特點與現有的家教誤區和家教環境的關係。我們以比較婉轉的方式引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引起重視,願意轉變現有的家教觀念。

第二階段:

在我們的建議下,家長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

(1)增加與孩子的見面機會,增進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2)堅持正面引導和教育,採用鼓勵表揚為主的教育方式。

(3)根據孩子的特點,靈活運用教育方法和策略。

(4)家庭進行內部協商,增強家庭教育的協調性。

(5)和幼兒園教育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階段:

我們為該幼兒建立了具體和詳盡的個人成長檔案,每月和孩子的父母進行書面交流。包括孩子近期在家和在園的發展狀況,父母和老師各自的教育心得體會,共同體驗教育的成功和發現教育的不足。

我們和孩子的奶奶經常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溝通,做好孩子奶奶的家教指導工作。我們尊重孩子奶奶發表的意見,同時也幫她分析不同教育的利弊,幫她樹立教育孩子的信心,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也逐步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我們還經常利用來園、離園和自由活動時間親近幼兒,和該幼兒進行親切交談。這樣使孩子感受老師的關愛,彌補母愛的不足,也能更有利於孩子接受老師的教育引導,使他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上升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的難題,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高發勢頭同樣不容忽視。究其原因,家庭問題可以說是其致命外因。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直線上升。家庭結構殘缺,教育方法不當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幼兒階段的教育是防範於未然的奠基階段。

“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無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們失去家庭溫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對同伴產生攻擊性行為,造成未成年人傷害事故的隱患。因此,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父母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在家庭環境中消除子女攻擊性行為造成的傷害事故甚至犯罪的誘發因素和條件。

(三)總結個案研究的主要成效

1、指導的直接物件——家長的變化

通過一年的指導,家長在觀念、態度、行為、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家教能力與家教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1)家長逐步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教養方式越來越趨向民主型,他們能重視孩子的心理需要,充分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使親子之間保持了一種平等的關係,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2)家長的自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自從接受指導後,家長認識到榜樣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為孩子他們改變不良習慣。家教指導活動促使家長產生了家教動力,家長開始願意與孩子加強接觸、溝通,他們能自願地去探求家教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自己的教養態度和行為方式。

2、指導的間接物件——幼兒的變化

經過一年家園合作教育,基本杜絕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現在孩子變得懂事,言行舉止文明禮貌,能和小朋友比較友好的相處,能適應集體生活。

3、指導者本身——教師的變化

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有了提高。教師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學習,並積極開展指導活動,在實踐中摸索經驗。現在,教師對開展家教指導活動能應付自如,教師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設計方案能力、寫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個案研究的結論

1、改善家長的教養方式,在家庭環境中消除子女攻擊性行為是可行的、有效的。一年來,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物件的攻擊性行為得到逐步控制並基本杜絕。

2、孩子的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教育鬆懈往往會出現反覆現象,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強化、鞏固。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堅持齊心協力,共同將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轉變成親社會行為。

3、在家庭環境中消除子女攻擊性行為造成的傷害事故甚至犯罪的誘發因素和條件也能為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2

如果有人問:“幼兒最吸引人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專家一定毫不猶豫地說:“4歲”。但是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家中有4歲兒的父母,有時被孩子煩得幾乎手足無措,甚至洩氣得不想理他們,這時候他們才深深體會到育兒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親也必須經歷這一階段才能自我成長。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此外,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捨地發問:“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捨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嘆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

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

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不要嫌煩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慾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2、內外的差異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裡那麼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麼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話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麼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 過渡與完成期

身心獨立、手腳靈活的4歲幼兒,大人可從他的生活習慣上看出成長、進步的狀況,這段時期即是所謂的“完成期”4歲幼兒有過於自信、難應付的傾向,但對於事物的嘗試很熱衷,只要父母細心地加以指導,就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兒園、還是未上幼兒園的4歲兒,都要重點式地讓他處理自己的事。

1、飲食

能夠正確地使用筷子吃飯是5歲以後,4歲兒雖然還不太會拿筷子,但也要讓他經常使用,以漸漸學會正確的方法。

4歲兒的食慾相當旺盛,不過,在興奮、疲憊、運動過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時,則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這時候不要勉強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罷也無妨。

4歲兒通常和家人共同進食,但有時因為過於熱衷說話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斷吃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父母最好讓他獨處,不要讓他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你可以吃快點嗎”“不曉得待會兒的甜點是什麼?”“你幫媽媽把醋瓶子拿來好嗎?”像這樣給幼兒一點刺激也是預防不專心飲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飯吃了三四十分鐘仍然沒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後幼兒再叫肚子餓,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給予正餐。這樣才能使他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不過點心還是要照常供應。

2、排洩

到了4歲左右,排洩的習慣會逐漸養成,而4歲半時他已能自行用衛生紙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於熱衷遊戲而將大便拉在褲子裡;幼兒若在半夜上廁所,家長要從旁給予協助。

另外,幼兒到4歲的階段會慢慢對上廁所感到害羞,這時父母可以把握機會教導他,不該在別人面前說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話。

3、脫衣服

這階段的幼兒對於脫衣服會顯出很高的興致,但若脫不好還會發脾氣。這時候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穿衣服的順序、襯衫和毛衣前後的區別、扣鈕釦的順序以及收拾換下來衣服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讓他養成這種習慣,4歲兒就已經可以自己處理換衣服的問題了。另外,鈕釦如果不是太小的話,也要讓他養成自己扣鈕釦的習慣。

4歲兒對於穿襪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樂意學習;一般來說,幼兒在5歲以前已經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時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斷穿衣服是4歲兒的特徵,這時候別責怪他,應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讓他自己發現。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要教導孩子不能光著身體在人前到處亂跑。

4、清潔

儘管容易把衣服弄髒,但愛乾淨也是4歲兒特徵之一。在這個階段,像漱口、刷牙、洗臉、擦鼻涕、梳頭但不太會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連一直到3歲都不太愛乾淨的幼兒,這時也會對髒的東西敏感起來。 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髒衣服時,請不要不聲罵:“髒死了!”只要指導他徹底做到飯前或吃東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讓幼兒洗澡,這樣飯後還可以讓小孩從事其他活動。洗澡時要教導孩子清洗每一個部位,若讓他自己一個洗,很可能只會洗固定的一個地方。

5、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約是11個小時,但個人差別很大,並沒硬性規定。有的小孩有午睡習慣,有的卻不愛午睡,即使強迫他上了床,他也會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時溜出去玩。

勉強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別疲倦,否則就不用勉強他非睡不可。

另外,對黑暗懷有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盞小燈,或是大人在旁邊為他念一段故事看著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惡夢而驚醒,因此父母的臥室最好不要距離孩子的房間太遠。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似乎很有主見,但其思想又很幼稚;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往往片面、偏激,以偏概全;以自我為中心,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講究享受舒適的生活,在消費上攀比;學習上缺乏刻苦精神,一旦學習成績不佳,缺乏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逃避困難,缺乏意志力;存在以說髒話、打架、為代表的嚴重的行為問題,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此,家長無法、學校無奈、社會抱怨。如何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成為全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也是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我校在工作實踐中,針對上述問題,堅持培訓提高和工作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開展了以班主任隊伍為基礎的

二、主要做法

1.針對存在的問題,選擇專題。日本學者佐藤俊認為,學校是學生通過學習燃起希望的地方。我們也分析認為,很多學生之所以存在問題,難以教育、管理,其關鍵是在學習上喪失信心,因此應把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引到學習上來,使學生通過學習,啟用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和信念,樹立遠大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在選擇主題時,我們主要選擇了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惜時、感恩、自信、勤奮等,使學生從行為上可以自我評價,便於實施。

2.對班主任進行專題培訓,統一思想和要求。每個專題的實施,都要召開班主任會議,落實實施的要點,並根據不同年級的情況分別作出要求,同時提醒班主任可以根據本班的特點,做得更有特色。

3.實施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德育

(1)每個專題強化進行一週,利用這一週時間對全體學生進行簡短的教育動員,闡述開展活動的意義和要求。

(2)由班主任利用班會組織學生學習、討論,收看有關的電視節目,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開班會,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3)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加入到活動中來,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接受教育,突出自我感悟和德育踐行,提高自己。

在各年級開展系列活動期間,湧現出很多好的典型和事例。如二年級著重抓了

三、活動片段

1.週一早晨升旗儀式。每週星期一早晨上課以前,全體學生在升旗場集合,由學校領導針對系列教育活動專題進行簡短的動員,提出活動的要求。

2.惜時教育行動。

(1)從惜時格言中參悟時間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再來;今天,也即將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也會很快過去。珍惜時間吧,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三天。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2)提倡把零星時間利用起來,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用在學習上,從而營造刻苦、勤奮的學習氛圍。

(3)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進入教室就是學習。

3.自信心教育行動

(1)主要通過班級誓詞,突出“我是學生,潛力無窮”的信念,使學生在對誓詞的認識與宣誓中,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通過提供一系列的資料,以成功的案例,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2)以自信心格言為教育材料,利用格言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特點,強化學生自信心。

(3)以班級文化建設為載體,在教室的佈置上,突出班級特色,對學生進行信心教育,營造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

(4)上下午的課間操,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響亮的口號,團結一致、步伐整齊,在校內鍛鍊,使“我是學生,潛力無窮,自強不息,我要成功”的信念,在一天一天的潛移默化中變為現實。

4.感恩教育行動

(1)通過主題班會,用鮮明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讓學生感悟父母為子女的成長所付出的心血以及同齡人的孝心故事。討論三毛的《背影》,讓學生感受親情;學習討論顧欣絕筆《誰來拯救我的父母》;劉霆《十九歲的大學生:揹著母親上大學》;洪佔輝帶著妹妹上大學等,讓學生在接受和感悟中成長。

(2)給父母寫信,讓親子之間進行交流;召開家長座談會,探討學生的教育問題,並要求班主任在介紹學生情況時,每個學生至少要有三個優點,對孩子的問題個別交流。為此,家長、老師和學生都有很多的感悟。學生寫給家長的信,對父母充滿了感激之情,暖融融的親情溢滿字裡行間,家長看了孩子的信,非常感動,感慨萬千,說

(3)把感恩物件由父母擴大到老師、學校、社會和自然環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父母的希望而努力學習;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為了老師的期待努力學習;感謝學校的培育之恩,為了學校的榮譽努力學習;感謝祖國的培養之恩,為了祖國的發展和富強努力學習;

感謝自然的賜予,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5.勤奮教育行動

(1)用勤奮格言和故事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必須通過勤奮學習,才會發掘潛能、創造奇蹟。如

(2)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建設。在活動中,各班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有很多舉措。例如四年級在教室裡建起了學生展臺,把每個人的目標、格言展出來。三年級在教室內佈置了各具特色的標語,營造出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二年級對學習優秀和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了表揚,並展出學生的照片和目標等。

四、成效表現

1.全校勤奮學習的氛圍更加濃厚。從時間利用率來看,絕大多數學生主動的利用零星時間學習,課堂上學生更積極活躍,自習課學習態度更認真、主動。

2.和以前相比,學生每月的消費有明顯減少,家長對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普遍持贊成態度。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更加積極中肯,學校在社會的信譽度明顯提高。

3.學生違紀明顯減少。以困擾全國中學生教育的三大問題

學習成為學生從認知到行動的核心任務的目標。

4.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縣裡組織的期末質量調研考試和會考中,各年級成績均上升幅度很大,進入了全縣上游水平,受到了縣教育局表彰。全縣掀起

團結友善、伴我成長

——論德育工作中的“友善”教育

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友善是一種美德,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珍貴的感情;友善是愛心的外化,是公民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因此,《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友善”作為20字基本道德規範之一,十分必要。

團結友善,關愛他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生活和學習中,處世好比一面鏡子,你對別人什麼態度,別人也會回以你什麼態度。你若孤高氣傲,那麼他人也會冷眼相對;你若惡語相向,他人也許會拳腳相對;但你若真誠友善,那麼他人就會笑臉相迎。因此,友善是光明與和平的使者。

國小生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其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位,可塑性很強。因此,我們在德育工作中大力倡導“友善”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以下談談我在德育工作中進行“友善”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要培養學生懂得愛的付出

愛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類憧憬愛,只有人人都自覺地為他人著想,為社會出力,世界才會充滿愛。愛是一種理解,一種真情的傳遞,

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更是一種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只有通過教師的愛培養出學生的愛,才能讓學生學會懂得愛、理解愛,從而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引發學生愛的行為,並懂得愛的付出,自覺去關愛他人,友善待人。學生只有從善良的願望出發,才能達到團結的目的。應該肯定,目前學校大部分學生都能與人為善,互助互愛。同學之間能夠團結友善,進行合作學習;在學校裡能尊師愛友,講文明、懂禮貌,並能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各種關係。但毋庸質疑,還存在著個別學生對“友善”的認識不到位,凡事惟我獨尊,自私自利。

例如:有的學生常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藉口、推卸責任,總想怪罪別人;有的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與同學爭個臉紅耳赤;有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產生矛盾時,贊成“先利已後利人”;有的甚至認為“當班幹部”是“影響學習、浪費時間”。在團結友善方面,有的學生認為“別人對我講團結,我才能與他講團結,別人關心我,我才會關心別人”等。這些偏激的行為,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在於: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獨霸習慣,加上有些家長無原則的寵愛,使孩子逐漸養成了自私自利,他人為我,我不為他人的壞習慣。因此,我們德育工作中的“友善”教育更顯得任重而道遠。

在開展“友善”教育過程中,我常常真誠地教育學生要與人為善。凡事要懂得先反思、檢討自己,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被選“當班幹部”是老師和同學對你的信任,你應該感到光榮和自豪才是。誠然,“當班幹部”經常要為班級和同學做這做那,有時確實會比較辛苦。但這是老師給你一個鍛鍊組織和管理能力的最佳舞臺,是施展你的聰明才智的最佳時機,你應該感到榮幸才是。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體驗到“給予的快樂”,學生才會像雷鋒那樣發自內心地為他人做好事。只有讓學生出於自覺行為,甘願從

小事做起,並逐漸養成與同學、鄰里、親友之間相互尊重、坦誠相待的習慣,學會將心比心,與同學互助互愛,才能使整個班集形成合力,整個校園才能和諧發展。

二、要培養學生學會共處

團結友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共處。學會共處,首先要了解自身,發現他人,尊重他人。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分享,學會合作,懂得仁愛。團結友善是學會共處的核心。學會共處本身就要求學生學會平等交流;學會用和平的、對話的、協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去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也意味著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但在校園內外,我們卻經常看到一些與我們時代的文明發展方向相悖的行為。如:有的學生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便惡語相向,甚至動起手來;有的對旁人的困難漠不關心,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看到同學取得成功,不願祝賀,卻在旁邊冷嘲熱諷……這種種不良的言行舉止,都是缺乏友善之心,心胸狹窄,不會與人共處的表現。

一個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這就是人際交往成功的祕訣,也是社會生活的辯證法。因此,友善是一個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前提;愛群、利群、樂群,是社會風氣良好的重要標誌。

而團結友善,學會共處,就是要學會凡事不苛求於人,不強加於人,進而有助於人。這在人們遇到困難時,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讓學生學會共處的主要途徑並不是從書本中學習,而是讓學生參與各種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與同學互相“磨合”,學會在各種矛盾和分歧之中找到新的認同,確定新的共識,才能從中體驗“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幸福感。因此,學會共處,友善待人,就是要使學生了解人類的多樣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間的依賴性。只有讓學

生學會與同學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幫助,才會使我們學校大家庭變得更加溫馨和快樂。

三、要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相結合

團結友善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樑,是學生的基本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團結友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因此,友善教育要與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相結合。我們知道,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求我們常抓不懈。我們學校以《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守則》為準則,認真抓好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注重從多方面完善道德建設的手段,例如: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班級早會、班隊活動、紅領巾廣播站、校園宣傳欄、黑板報、德育牆、家長會、《家校之窗》、《課改動態》等為載體,開展聲勢浩大的“友善”學習宣傳活動,讓“團結友善、關愛他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們還結合學校“陽光之旅”的心理健康教育,舉辦專題講座,把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講道理”與“講心理”有機結合起來,以增強“友善”教育的實效性。只有結合道德規範的具體要求,制定一些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規章制度和評價制度,並付諸實施,反覆訓練,使學生將“友善”教育的道德要求化為實際行動,才能最終形成習慣、共同進步、和諧發展。

願團結友善,像和煦的春風一樣伴我成長!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4

彭某某系某企業單位職工,因年滿60歲,於20xx年10月30日經批准辦理退休手續。因其所在單位暫無人接替彭某某的工作,單位將彭某某聘用回去擔任原工作。起初單位代彭某某領回的退休金髮給彭某某,聘回的待遇照本單位在職同等 職工工資發給。

20xx年元月20日,彭某某與單位簽訂了《暫時留用彭某某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此協議第二條規定:“乙方留用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與在職職工一樣享受。”全文未涉及彭某某的養老金問題。簽約 後,單位按《協議》第二條規定辦理。每月發給彭某某工資500餘元後增至600餘元,另發獎金100元。彭某某的退休修養老金單位支配,未發給彭某某。單位口頭對彭某某說:“單位困難,不再聘用彭某某時返還彭某某。”20xx年6月30日終止《協議》時,彭某某要求單位返還養老金。單位拒絕。並稱:發給彭某某聘用期間的每月工資已包括了養老金。彭某某訴至法院,要求單位返還32個月的養老金16568元。

3—4歲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篇5

20xx年x月x日,在二水平大巷打炮眼的炮工某聽到210下山附近有響聲,3時30分又發出轟轟響聲,隨後有一股較大的風吹出,電燈熄滅,巷道有些晃動。炮工打電話到三水平叫訊號工通

一、單項選擇題

1.這是一起重大_事故。

A.責任B.非責任C.人為D.偶然

二、多項選擇題

2.事故過程說明,該礦_。

A.嚴重違反礦山安全規程B.安全管理不到位

C.企業忽視安全生產D.炮工無證上崗

3.如果你是事故組調查成員,到現場以後首先應該_。

A.對礦長進行責任追查B.詢訪炮工

C.走訪地面當班領導D.詢訪合浦縣有關部門接警情況

4.如果該礦有事故應急預案,其中應包含_。

A.裝備及通訊網路和聯絡方式B.通訊線路檢修制度

C.事故預防措施D.通告程式和報警系統

三、簡答題

5.在該礦的應急預案中,危害辨識與評價部分應該確認哪些內容?

6.事故調查處理必須堅持什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