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7篇)

欄目: 山西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43W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讚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蹟,巖谷常浮五色光。”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讚曰:“沈沈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3061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讚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餘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好,遊客們,五臺山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攜帶好自己的物品,準備下車。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2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一千多塊。這裡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彙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儲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的<<石臺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臺孝經>>修蓋的碑亭。<<石臺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於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後面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註釋。底座由3層石臺組成,上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捲雲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組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餘字也陳列於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並能永久儲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範本,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後7次刻經。<<開成石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3

解州古稱解樑,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後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佔地面積約 66600餘平方米。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豔,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佈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佈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佈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遊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簷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雉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是“武緯門”,是甲冑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雉門後部的臺階上是戲臺,鋪上臺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捲棚歇山頂建築,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簷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在全國關廟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說這是因忌諱關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於造成蜀國的覆滅而隱去的。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殿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式琉璃殿頂,簷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週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各異,個個鬚眉畢張,活靈活現。下施欄杆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 200方,蔚為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簷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樑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有印樓,裡邊放著“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裡植有翠竹一片,風動影搖,珊珊可愛。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傳說出自關羽的手筆。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經》,故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簷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簷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徵歷史上山西 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奇巧別緻,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精品。 關帝廟,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又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過多次修葺、彩繪,關帝廟更加壯麗輝煌。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你們本次旅程的導遊,接下來將由我帶領你們參觀歷山自然風景區。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下川村,即歷山風景區的所在地。接下來我們將參觀舜王坪、斬龍臺、皇姑幔、白雲洞等景點。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舜王坪,它海拔高達2358米,是歷山第一高峰,站在其頂部俯視整個風景區,便可將這大自然賜給歷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再往前走,便可看到一座頗具古典建築色彩的寺廟,它就是“舜王廟”,傳說是中國古代帝王舜修建的,以供舊時迎神祭祀之用。

繼續向西北走,便到了斬龍臺。它是一塊戲臺似的巨大平臺,相傳古時舜耕歷山時,有一年旱災爆發,舜便下令小龍降雨,而小龍違背命令,下起暴雨,引起大洪,舜王一怒之下,將小龍在此斬首。故此地稱為“斬龍臺”。

之後,我們要去的景點是皇姑幔。它是歷山第二高峰,因時常雲霧瀰漫而得名,這兒有許多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瀑布、山谷、怪樹等景觀。等到這裡祥雲繚繞之時,便恰似人間仙境。

眾所周知,歷山有許多溶洞,而這其中最出名的便非白雲洞莫屬了,這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白雲洞是我國北方第一個天然大溶洞,洞中有許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有的像迎客門童,有的像江南小亭,有的像巍挺的松樹,組成了一副美妙絕倫的雕塑圖,也令我們不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已經帶領大家一一瀏覽了歷山自然風景區的四個景點,感謝大家的積極配合,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愉快,再見!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5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裡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巨集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巨集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範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曆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遊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樑畫棟,飛簷斗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裡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後,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檢視。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6

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嶽恆山旅遊、觀光!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蹟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一度改稱為“常山”。據《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封北嶽為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可見歷史之悠久。

恆山山脈祖於內蒙陰山,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雲,奔騰起伏,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主峰天峰嶺坐落於渾源城南,海拔20xx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自古以來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兩山對峙,渾水從中奔騰而瀉,幽峽深谷,藍天一線,形成一道絕塞天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對恆山的雄渾險峻,驚歎不已,在其遊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擬也!”正因為恆山具有扼關帶水,地險山雄的特殊地理環境,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特殊的軍事戰略地位受到歷代軍事專家所倚重,後人集歷史經驗總結的“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恆山而爭天下,晉慕容據恆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恆山而分天下”,充分證實了恆山的軍事價值。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7

飛雲樓在萬榮解店鎮東嶽廟內,相傳始建於唐,現存者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非常豐富的立面構圖。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宛若萬雲簇擁,飛逸輕盈。此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醇黃若琥珀。

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裡頭”。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餘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雲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與造型,完全屬於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幫。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中央 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闊、進深各五間,佔地面積 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簷。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 345組。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簷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悅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現其狀,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築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東嶽廟飛雲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也就是泰山神廟,是祭祀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據《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上說:“敕封黃飛虎為五嶽之道”,同時,又“特敕封他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所以這裡供奉的就自然是東嶽大帝“黃飛虎”了。如今,這裡的東嶽大帝塑像雖然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廟內的建築大都儲存完好。

東嶽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華主要在於建築,其中的傑作就是飛雲樓。

說起飛雲樓,當地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裡頭”,這句話雖然不免有點過譽,但仔細想來,用它來形容飛雲樓的雄偉高大,的確也是實實在在的。每當天氣晴朗,遠天如洗,從十餘里外也能望見它那秀麗壯觀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白雲,纏繞於樓頂,確有高聳入雲、凌空欲飛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勝。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和造型完全屬於明清遺風,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十分顯著,可見歷代屢有維修。飛雲樓為純木結構,是中國古建築樓閣中的珍品。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簷,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臺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築屋頂。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樓共有斗拱345組。真可謂斗拱密佈,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雲風族擁,鮮花盛開。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8

恆山位於渾源縣,渾源因地處渾河之源而得名,它是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大縣,旅遊資源大縣,同時,也是我國的重點扶貧縣。這裡的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鐵、銅等礦產資源,農業方面以黃芪qi、雜糧、蔬菜為主,現有黃芪26萬畝,有“黃芪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這裡有北嶽恆山和懸空寺。

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恆山風景區面積為147.5平方公里,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蹟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hui,一度改稱為“常山”。據《尚書》載:舜shun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sui封北嶽為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可見歷史之悠久。

恆山山脈祖於內蒙陰山,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雲,奔騰起伏,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主峰天峰嶺坐落於渾源城南,海拔20xx米,疊嶂拔峙zhi、氣勢雄偉,自古以來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兩山對峙,渾水從中奔騰而瀉,幽峽深谷,藍天一線,形成一道絕塞天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對恆山的雄渾險峻,驚歎不已,在其遊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擬也!”正因為恆山具有扼關帶水,地險山雄的特殊地理環境,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特殊的軍事戰略地位受到歷代軍事專家所倚重,後人集歷史經驗總結的“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恆山而爭天下,晉慕容據恆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恆山而分天下”,充分證實了恆山的軍事價值。

恆山漢代建廟,到清初僅恆山主峰周邊就建有各種寺廟六十餘處,有三寺四祠七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之說,形成蔚為壯觀龐大的古建築群,和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顯示出北嶽恆山無窮的魅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9

走過桑乾河,我們就正式進入渾源縣了,渾源縣地處山西東北部,面積為1900平方米,是我國的重點扶貧縣。這裡的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鐵、銅等礦產資源,農業方面以黃芪、雜糧、蔬菜為主,現有黃芪26萬畝,使正北芪的主要產地,有“黃芪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北嶽恆山、懸空寺。恆山風景區面積為147.5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為4a級風景區,是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

我們知道恆山為五嶽之一,共108峰,自古恆山18景,而今天我們要參觀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懸空寺。

好了,我們現在已來到停車場請大家下車隨我去參觀。

懸空寺創建於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整個寺廟有40餘間殿閣,它以西為正,大門朝南開,寺廟均為木質所建,樓體大都懸空,下面岩石支撐的十幾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個懸空寺就吊於半空之中,當地有這樣一句歌謠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那為什麼懸空寺要建在這麼高的而又不與地相接的地方呢?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著政治勢力的分裂,作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為了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燾聽通道長寇謙之的讒言,發現寺廟裡有兵器和女人,說寺廟是不乾淨的地方,一度滅佛,發生了太武帝滅佛事件,他將寇謙之請到京都平城,並在那裡設立了道壇。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巨集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也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的遺訓“上延宵客,下絕囂浮”修建了這座懸空寺。

那整個懸空寺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奇、險、巧”。那這三個字就體現在懸空寺的建築藝術,選址技巧以及其他各個方面。

我們可以看出寺廟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廟唯一腳踏實地的部分,它的佈局是三層樓閣。實際就是把我們平時看到的平面的寺廟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第三層是它的配殿。懸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為珍貴,說它們尊貴是因為它們的塑造藝術是十分獨特的,它們是採用脫紗的工藝。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寶殿裡,塑造的時候,先用膠泥塑成泥胎,然後再外面用南方產的紵麻一層層的裹上。之後再磨光、上漆、貼金,最後從在塑像時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來,這樣塑像就像一個空的雞蛋殼一樣,中間是空的。這三尊塑像高50釐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裡最輕、最名貴的塑像。

那麼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懸在空中了,給人的感覺是十幾根木柱支撐整個寺廟,其實告訴大家大多數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們看到在每一部分起連線作用的是棧道,在棧道的下面有一些橫樑,這些橫樑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時候,將岩石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裡面放上錐形木楔,將橫樑做成剪刀形猛力砸進去,木楔就鑽入橫樑,外面的力氣越大,裡面咬合得就越緊,它們把力就壓在岩石上。我們看到的橫樑只是整個橫樑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這也就是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

那麼木頭就怕蟲蛀,而這裡木頭是用當地的鐵杉並經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擔心的。

此外,它的選址也體現了他的特點。首先我們看懸空寺對面的山峰,它是恆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嶺,海拔XX米,它為懸空寺擋住了太陽,就是在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日,懸空寺的日照時間也只是三到四個小時。我們再看懸空寺背靠的這座山峰,它是恆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們看懸空寺就被環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來,當下雨的時候,雨水順著山崖,流進我們現在所在的山谷金龍峽裡,左右兩側的山崖又成弧形,當風吹過來的時候,增大了風的阻力,再大的風到了這兒也就變成了微風。這樣風吹、日晒、雨淋都不會對懸空寺造成侵害,就難怪它會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寺廟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處,這裡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裡面供奉的是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創始人,中間的釋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詳,左邊的孔子則是雙脣緊閉,橫眉怒目,心裡可能是有一些不平衡吧,右邊的老子卻是一幅仙風道骨,穩坐釣yu臺的模樣。三位好像是在討論一件事情,不過1500多年了,他們的座次卻從未改變過,我們也就不便多說什麼了。

我們知道,恆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於一身,無論在任何朝代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懸空寺千年不毀的一個政治原因吧。

待會兒大家沿著樓梯登上寺廟,會發現在臺階上游許多的小鐵釘,那麼木質樓閣出現小鐵釘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鐵定是定在樓梯上的,這樣大家上去的時候,踩到的是鐵定,而不會與木板直接發生摩擦,這樣就保護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種裝飾,三大家看鐵定得圖案,有的是繁星燦爛,有的是鐵水飛濺,更多的是蓮花狀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時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蓮,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們順著山崖往下看,我們看到石壁上有兩個字:壯觀,可是我們發現,壯字多了一點,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參觀後揮筆寫下的,多了一點是說,懸空寺的壯美已不能用壯觀二字來形容了,它是比壯觀還要壯觀的。徐霞客曾來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觀。外國的建築學家也對懸空寺讚美不已。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感慨道:“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為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的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

下面就讓我們去遊覽這座東方瑰寶吧。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朔縣屬於雁門郡,馬邑縣。馬邑故址是兩漢時期北方的軍事重鎮,漢王朝派駐重兵扼守,抗擊匈奴的進擾。因為漢代盛行原葬,所以兩漢僅400年間,在這平沙莽莽的邊陲,遺留下大批的戍邊官吏、士兵和平民的墓葬。朔陽漢墓群之大,分佈之廣,儲存之完整是全國少見的。

從1983年3月組織朔縣漢墓群的發掘,對研究漢代社會、經濟、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對墓葬、器物的分期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平朔露天煤礦生活區就有漢墓800多座,年代是從西漢初到東漢末的400年間。從墓葬的開制看,有堅穴墓、洞室墓、磚室墓、木槨墓等不同形制的墓葬。墓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均有墓道;木槨墓,槨室由槨蓋、槨壁、鋪地板、墊木組成。從這些墓葬形制的發展中,可窺視到漢代社會的逐漸進步。

在漢墓挖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極有價值的現象。在一個墓穴中,土壁上完整保留著當年挖墓人的足窩和一道道的鎬痕。在一個墓穴的陶罐裡,竟然發現了一隻漢代老鼠。至今肢體儲存完好。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看,這裡漢墓中的主人不是當年戰死沙場的將士,而是屯居邊塞正常死亡的軍民。從出土印章看,基本屬於王、秦兩大家族。這些墓大多為一棺一槨,仰身直肢。

但也有罕見的現象:一座母子合葬墓,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具骨骸,媽媽摟著孩子,相依為命,其情悲傷,催人淚下。倆人是同死的?先後死的?還有一座夫妻合葬墓,棺內有兩副骨架,側身曲肢,緊緊摟抱,女屍頭枕在男屍的胳膊上,男屍緊摟女屍於懷中,真可謂至死不分離。“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啊!另一個小小墓穴中,有一對骨骸被反縛著手,首體分離,跪臥於土穴之中。他們是戰俘,還是奴隸?是被殺,還是被活埋?還有一座墓穴中,有兩架肢體,一架躺在棺內,另一架在棺外作爬行狀。這些奇特怪異的骨骸和葬法,給考古工作者提出了一道新課題。

這批漢墓的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在已經發掘的隨葬器物中有陶器、漆器、玉器、銅器、鉛器等。其中有一組銅質伎人鎮,造型粗獷、線條簡練,形態各異,還有一件直徑為18釐米的百乳鏡,銅質佳、製作精、乳釘聚於鏡面,似浩字繁星,是漢鏡中的珍品。銅質的四神薰爐和龜鶴博山爐,一個製作精細,一個刻工精細,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也是珍貴的文物。還有漢武帝、宣帝、文帝、新莽及東漢等時期的各式錢幣。此外還出土大量兵器,這證明雁朔地區確實是個大動干戈、兵家爭奪的古戰場。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蟒河,稱之為河,實則是山,處於黃土高原南端的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的交匯處,位於陽城境內的桑林鄉,是華北地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蟒河自然保護區山高坡陡,林深葉茂,四季清泉常流,高山植被常綠,漫步林前小徑,只見那滿山遍野獼猴群掛滿枝頭。隱身石後細看,猴之王國,樂趣無窮。縛藤,吊耍千秋;有的攜嬰抱子,盡享天倫;也有的東追西趕,躥上躥下;還有的磨肩擦耳,啃果嚼食。一見有人出現,領首猴王高叫一聲,群體奔竄如箭,霎時跑得無影無蹤。

沿著崎嶇的山路,先上到一座山峰,此時已經在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四處是古木森森,山花爛漫;山澗中有鳴泉,水聲清亮;山頂上視野開闊,空氣清新。這座山峰就是“蓮花峰”往東南方向看,有兩座刀劈斧砍似的山峰,中間的峽谷雲煙瀰漫,深處隱約有重疊起伏的峰尖巒頂.。

蟒河出洞,化作兩股瀑布,飛流直下深淵。峽谷中水聲轟鳴,震耳欲聾。在兩股瀑布之間,兩丈寬的凸巖上流水似簾。透過水簾,隱約可見直徑丈餘的石洞,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水簾洞附近懸崖峭壁上野桃花、山杏花、馬榴花、山葡萄、獼猴桃奼紫嫣紅。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蟒河風光甲桂林,蟒河的風光融匯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神奇,武夷山的秀美。蟒河是我們陽城風景的傑出代表,蟒河是我們陽城人的驕傲,蟒河是我們陽城人的自豪。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7月10日下午,即到達太原的第一天,我們便來到迎澤公園。迎澤公園因位於古太原城門附近而取名。它居於市中心寬闊的迎澤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視野開闊,是太原市內最大的公園。

迎澤公園,總面積66萬平方米,迎澤湖水面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迎澤湖,分成南、北、中三個部分。中湖東側,長廊蜿蜒,長達150米的廊式木構建築雕樑畫棟,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中湖南面,假山堆砌。假山腳下,水榭伸至湖心。迎澤湖上,橋樑橫跨,遊船點綴,頗有生氣。

迎澤公園,涼亭極多,取名也很別緻。北湖東岸有繡綺亭,菜花池畔有荷花亭,西門附近還有景亭,果園附近有玫瑰亭,與長廊相對的有六角亭,牡丹園裡有牡丹亭、小茅亭、四角亭……曲徑奇趣,優美多姿,引人入勝。

公園內,古建藏經樓頗為典雅。這是一座金代建築,從別處遷移至此,給迎澤公園添了古樸的風采。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3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巨集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處。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裡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蹟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臺外的寺廟比較分散,其中以南禪寺、佛光寺最著名。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這裡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關於他的來歷,說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芸芸眾生。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為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後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

山西會考導遊詞3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山西省,簡稱“晉”,位於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幷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幹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於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於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後在山西建都立業。山西名勝古蹟甚多,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雕刻遍佈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築佔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之稱。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恆山風景名勝區、晉祠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遊區、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遊資源的產品已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平遙古城、雲風石窟,已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山西不僅文物古蹟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恆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同時,各地興辦旅遊的積極性高漲,旅遊資源的開發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遊區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遊景區、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境衛生髮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遊區,即,以大同雲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遊區;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4

位於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處,是古代的一處關隘,原名葦譯關,世傳為萬里長城第九關。這一關隘處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山西人把娘子關內外作為省內外的代稱。

娘子關的城堡,背依高接雲天的嵯峨綿山,面臨澗壁如削的萬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隨山勢蜿蜒,桃河環繞其西北,曲折奔流,真是“襟山帶水,金城湯池”,整個關城兩翼是依山勢蜿蜒起伏的長城,這裡的長城,歷史上成為山西、河北兩省間的天然屏障,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十分險要。

娘子關歷史悠久,隋代開皇年間曾在此設葦澤縣,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曾率領娘子軍據守此關,所以後人皆稱之為娘子關。關城,現存關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築,有南、東兩座關門和長達650米的城牆,中間為居民區。城南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城門上方書額“京畿藩屏”四個大字,門洞前是近百米的石鋪古車馬道。城門樓建於門洞之上。關城內還有關帝廟、真武閣等古建築。城內民宅、街道仍保持原貌,當地居民多為明、清兩代“車戶”後裔。東門為磚券門洞,上為平臺。洞門上鐫刻有“直隸娘子關”五個大宇。綿山上的避暑樓,相傳為唐代平陽公主所建。關外是曲折綿延的燕趙古道。娘子關東門裡有處磚砌的高臺,相傳為平陽公主的點將臺。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位於娘子關城堡東門附近約300米的妒女祠下的“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這裡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

登上宿將樓臺,憑欄眺望,或仰看蒼山巍巍,或俯視大河滔滔。山光水色,與古老的娘子關城堡相映成趣,宛如進入一幅水粉描繪的山水風景畫中。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5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

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桅構有抬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巨集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6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奏感。寺廟建築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簷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恆山主峰天峰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築奇巧著稱於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於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為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為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於一身,可見古代建築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裡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為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雲遊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懸空寺後,在他的遊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讚譽;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為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

魅力山西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7

李家大院

晉南獨一無二的鉅商豪宅李家大院,位於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西臨209國道,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鹽湖,堪稱風水寶地。

李家大院景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笑話博覽園六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遊、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遊勝地。

李家大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20__年。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築特色。古院落群佈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巨集闊,用材肥碩;結構嚴謹,堅固耐用;通風透光,守備森嚴;裝飾考究,古樸典雅。

傳統四合院藏風聚氣,精緻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築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處處顯示著晉南民間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臨門、松鶴延年、耕讀傳家、富貴平安等吉祥含義,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晉南的民俗、民風和文化特點。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為妻,部分院落為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從而又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是全國眾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義制利,利義相濟。世代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舉使頑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頓之人思變,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經商史及其數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規家風至今還有參照的意義,他們歷世樂善好施的義舉更讓人肅然起敬。走進李家大院,尤如投進吉祥的懷抱,那錯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青磚高牆、棹楔鴟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磚木石雕;千姿百態、無所不備的字畫、碑帖;展室裡的創業、經商、善舉史等等,既讓人大飽眼福,又令人回味無窮。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向中外遊客展示其永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