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7篇)

欄目: 湖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08W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地殼岩層,第一層,元古界冷家溪群板頁岩。為縣內出露最古老的水成岩。主要出露於桃花源主體景區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層理髮育。總厚度7100米以上。岩層傾角30°—50°。易滑坡,但利於植物富積。第二層,下第三系紅砂岩。主要出露於嶂山、黃聞山之間的崗地,如華兒臺、白虎嘴、青龍嘴、鐵耳沖和桃仙嶺一帶。總厚度1353米。主要巖相為紫色砂質泥岩、磚紅色塊狀巖和紫紅色塊狀粗礫岩。第三層,第四紀網紋層、砂礫岩。主要出露於綠蘿山以東的梅溪橋、文石山一帶。金剛石、砂金、瑪瑙石富積。

地貌發育,10億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均在大海碧波覆蓋之下。元古代冷家溪時期(距今約10億年)嶂山、黃聞山以及桃源南部山區的烏雲界、仙池界,早已陷為海槽,其內淺海相泥沙碎屑久為沉積,輕度變質,層理髮育。後經強烈的武陵運動,平坦岩層發生褶皺,進一步變質加硬,形成海底地形。震旦紀時期(距今7.5億—5.7億年)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分,隨烏雲界、仙池界崛起,露出海面。海西時期(距今4.05億—1.37億年)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脫離海洋環境。燕山——喜山運動時期(距今1.37億—0.15億年)流水搬運山體剝蝕物,陸相堆積運動空前活躍,在炎熱乾燥條件下,變成下第三紀紅色巖系。穿石、欽山、綠蘿山等親水陡巖出現雛形。其中,燕山運動晚期,以斷裂為發育。一線天、鯉魚跳龍門、水心砥柱等地紅色山石開裂,在流水切割之中塑造發育。第四紀時期(距今250萬年)五強溪地區隆起之後,即被沅水橫切。上天龍、一線天、穿石等山石景觀日趨完美。沅水下游旁蝕堆積日盛,形成一系列江心洲。江汜枝分,構成迷津。

山川特徵,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個明顯特徵,以致成為內有避秦絕境,外有水網迷津的物質基礎。第一特徵,山生絕境。主體景區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與沖積並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東南麓多條峽谷,和峽谷之中狀如串珠的山間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狹隘、其勢回迂束逼,遠望則彷彿若有光。內中土地平曠,與世隔絕。其中,以青山衝、施家衝、江家衝、艾家沖和茶莊衝,發育最為典型,堪稱絕境。第二特徵,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灘以下,河床開闊,河水略淺,不斷旁蝕堆積,形成營盤洲、南陽洲、白鱗洲、關門洲、洞洲、吳家洲、趙家洲、艟舫洲等10個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現幾十公里長的連環水網。陌生漁舟到此河段,往往難識水道,不知從來,不知所去,故忘路之遠近。第三特徵,山回水復。嶂山、黃聞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廝羅溪環抱,水系往往繞山180°—360°。其間重巒迭嶂,山體發育反差不足,而律韻有餘,自然標誌極不明顯,走到哪裡都像山重水複。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2

蕭瑟的秋風,吹動沙沙的樹葉。潺潺的溪水,和著清脆婉轉的鳥叫。這絕對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那“它”是什麼呢?它是一首獻給美麗崀山的自然讚歌。

崀山,棲之於靈動秀美的新寧。如空谷幽蘭,飄逸著新寧的些許空靈,浸染著新寧風情的詩意,傲然展現於世人眼前。崀山,集千年日月之靈氣,沉澱千年歲月之清幽古雅,風貌怡人,給人一種清新脫俗之感,實有“世外桃源”之風味。

崀山的魅力在於什麼呢?大家肯定都會說是它的怡人之貌,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其實,崀山的真正魅力在於它清新脫俗的“靈魂”和壯麗的“外貌”的完美結合。這兩者相互結合,使崀山更具吸引力、更加迷人、更加神韻。

辣椒奇峰,一線天壁,又有夷江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艾青曾這樣讚譽崀山:“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風光賽桂林。”這是世人對靈動崀山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世界自然遺產的肯定。崀山,融靈秀的山水、清新脫俗的“靈魂”,以及世人的肯定於一體,聞名於世。

滄桑歲月如夷水般潺潺而流。空谷的歲月總是永恆,千年的輪迴只在瞬間!夢裡依稀,又回崀山。激動的心情無法掩飾,聽著《尋夢崀山》優美的旋律,依戀如許,思緒漫浸心頭。崀山,似乎從存在的那天起,就永遠的留在了我的記憶裡,似曾相識。我似乎曾在一個煙雨清晨走入崀山,散懷山水,流韻竹木。

崀山,新寧一方的山水佳境,椒峰奇特,天壁窄險,夷水潺潺,清脆片片,薄霧冥冥,煙雨濛濛,如詩如畫;江水潺潺,鳥鳴喳喳,樹葉沙沙,風聲呼呼,如歌如泣。風吹過山林拂動瑟瑟“琴絃”。空氣中都能嗅到清新溼潤的靈氣。花香、水香、樹香交融瀰漫,漫步在扶夷江畔,我心悠然,彷彿置身於天外。

纏綿的細雨所織起的飄渺幕幔,從山谷中飄來的霧一樣的煙嵐,使山水、花草在虛無飄渺間靈動。清脆欲滴的崀山在雨中輕奏天籟,恍若仙境。煙雨中的崀山詩意而空靈,在細雨濛濛之中我真正體味到了純淨清新的崀山。

夷江如玉帶蜿蜒而下,江畔有卵石疊壘。雨點落在水中濺起的絲絲漣漪。給予人無限遐思。

崀山,輕揚著獨特的清幽純淨,浸染著靈動清新的怡人之採。崀山,你的恬靜淡定,你的灑脫飄逸,你的清純空靈,不正是我一直在尋求的境界嗎?今天的我願意停下跋涉的“腳步”,讓心靈靜然融入“靈動崀山”。寧靜中讓靈動的崀山在我的心海投下明澈的倒影。靈動崀山,你是我心中永恆的嚮往!我願在每一個花之夕、月之夜、雪之晨,可以沐清韻臨風,看閒雲淡淡,賞夷水潺潺,聽細雨霏霏,嗅花香點點……

我愛崀山!愛她的空靈之“魂”1秀美之“貌”。總而言之,它的一切都值得我去愛,值得我去追尋!我願為它—靈動秀美的崀山付出自己的所有。

此時此刻,我不是在寫一篇普通的作文,而是在寫一首獻給靈動秀美的崀山的壯麗讚歌。

願崀山永遠空靈秀美,清新怡人;願祖國更加燦爛輝煌。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崀山參觀遊覽,從廣西桂林出發,經全州、資源,翻過越城嶺,就進入湖南新寧。新寧縣有崀山。“崀”見於《辭海》,曰:“崀,地名,在湖南新寧縣境內。”“崀”,山之良也,可見崀山之美。崀山並不是個別的山體,而是當地山水的統稱。當地的神話乃至方誌說: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新寧,見這方山水美麗,便脫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因此,舜老爺子就造了這個“崀”字。良山為崀。據說詩人艾青曾在當地教書,其名句:“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說的就是這裡。崀山,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多奇異的石頭山峰、幽深的溶洞。資江上游的扶夷江 (夫夷水)蜿蜒貫穿南北,風光如畫,有桂林的美麗;有青城山的幽靜;有泰山的雄奇。崀山氣候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夫夷水常年水流不斷,清澈見底。植被茂盛,生長著許多珍稀名貴物種,有“植物熊貓”銀杉、珙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錦雞、靈貓、大鯢等。森林覆蓋率超過70%,生態環境非常優越。崀山,人文景觀同樣非常豐富。有出土的10萬年前的獼猴頭骨化石,4520xx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古戰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漢、瑤、苗、壯民族雜居,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古今文人墨客在這裡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華章詩賦,著名詩人艾青也發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的詠歎。

xx年x月,在世界遺產中心關於中國丹霞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國丹霞的典型特徵。”

崀山是最近開發的旅遊景區,境內入與自然高度和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轄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峰,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區。崀山境內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齊全,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在國內風景區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丹霞地貌型別多樣,集高、陡、深、長、窄於一體,會雄、奇、險、幽、秀於一身,尤其是一線天、天生橋這些很難發育的地貌奇觀,崀山就多達10餘處。據專家考證,崀山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積丹霞地貌景區。看來,崀山被稱為“中國丹霞之魂”並不為過,其中著名的景觀有“崀山六絕”,更是堪稱世界奇觀。

這裡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裡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遊覽崀山的天下六絕,但願今天的崀山之遊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衡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歡迎您們來到“南嶽第一峰”——回雁峰景區參觀遊覽。

在我們湖南有兩個著名的八百里:一是“八百里南嶽”;一是“八百里洞庭”。南北朝時期有個名叫徐靈期的道士,在他的《南嶽記》中首次提出:“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回雁峰既是衡陽城市的標誌景觀,雁城的城徽就立在回雁峰景區的門前,回雁峰景區處處表現著雁意象的魅力;又是衡陽城市的底蘊所在。這裡是偉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誕生地,回雁峰壽佛殿是南嶽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山作為“壽嶽”“南山”的重要佐證;還是衡陽城市的地理依託---回雁峰不但是凝聚衡陽人想象力和自豪感的精神靠山,而且是結聚整個湖湘地理靈氣的重要“穴位”。八百里南嶽猶如一條“巨龍”,我們現在就是站在“龍頭”的風水寶地上。

回雁峰——南嶽第一峰,峰高96.8米,面積6.32公頃,位於衡陽市城南。20__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走進回雁峰景區,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雁峰廣場。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座高12米的大雁雕塑,四隻銅鋁合金鑄成的大雁形態各異,昂首雲天,象是歡迎各位的到來。大家猜猜,為什麼是四隻,而不是其它數字呢?對了,四隻大雁就是表示我們“南嶽第一峰”一年四季都歡迎四面八方貴賓的到來,同時祝大家四季發財。“雁雕”的創作者是出生於湖南安仁縣,曾留學日本、法國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輕鼎教授。現在這座雕像已成為衡陽市的標誌,我們衡陽也有“雁城”之稱

現在我們來到了回雁峰的北門入口,這座仿古式的門廳採用的是對稱式的建築,琉璃黃瓦,典雅古樸,門廳上方“南嶽第一峰”五個大字的匾額,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的墨寶。兩邊的對聯是:

雁陣破長空 展翅騰雲 俯仰方知天地闊

峰頭攬勝景 騁懷極目 登臨不盡古今情

此聯撰文是已故衡陽市政協祕書長李兆璜,本市書法家陳文質書寫。請大家看看這幅用東北鬆雕刻的南嶽群峰圖,綿延七十二峰,氣勢磅礴,引人入勝。兩邊的對聯也是由李兆璜撰文,本市已故著名書法家鄧磐石書寫。

瞰城廓 霧散雲開 四面氛煙皆掃盡

臨福地 神怡心曠 千年名勝又重新

門廳前後兩幅對聯,對仗工整,生動而形象地把回雁峰的特點和登峰攬勝的怡情逸趣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回雁峰。峰頭上有出生於湖南安仁、畢業於黃埔軍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唐天際將軍手書的“回雁峰”三個大字。在回雁峰留下了湖南安仁“一文一武”著名人物的大作:文是大雁雕塑的創作者周輕鼎教授,武就是唐天際將軍。

“回雁峰”之名來源有三,一曰:北雁南來,至此越冬,待來年春暖北歸;二曰:山形似雁,張翼迴旋,是以其山勢而得名;三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有個叫“雁妹子”的姑娘,曾經救過一隻受傷的大雁,後來姑娘因生活貧困勞疾而死,葬在回雁峰下,每年秋天那隻被救的大雁都要來此憑弔她,鳴叫不止,哀傷迴旋。

這裡就是衡陽八景之冠的“雁峰煙雨”。傳說天將下雨池中水氣嫋嫋升騰,如煙似霧,縈繞峰頂。由於歷史的變遷,當年的景緻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站在此地可遙想當時那種雨霧飛濺,紫氣升騰的景觀,領略“雁峰煙雨實堪誇”的意境。

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留下了“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明朝詩人陳宗契讚譽道“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詩云“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贊雁、詠雁,以雁寄情,託物言志,敘發思鄉之情,“衡陽雁”已成為人們傳情達意,思鄉懷古,情深意長的代名詞了。

回雁峰景色宜人,亭臺樓閣佈局合理,建設精美,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達”牌坊,是仿明朝圖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門,上面是用漢白玉製作的“麒麟吐書(須)、獅子戲球、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門上“上達”兩字寓意就是上山、登高從此起步,就可以達到人生的頂點;同時也含有一種禪意,佛教認為人性有三毒,就是“貪、嗔、痴”,大家只要過了這個“山(三)門”,就能滅絕這三毒,達到心靈上的快樂自由。上達的兩邊是衡陽的“雁城長聯”,撰聯作者衡陽詩人郭龍;書法作者是加籍華人、祖籍衡陽、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此聯氣勢磅礴,用典貼切,170個字把衡陽數千年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都表述出來。

大家再看看背面的這幅“莫作等閒觀”的匾額,它的書法作者是民國初期的蔣銓蘅。蔣先生的書法作品在當時很有名氣。“莫作等閒觀”字面直意是莫等閒觀看這小小回雁峰,山雖不高,卻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佛教文化。它的喻意是莫等、莫靠,要世人腳踏實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你們看這滴泉,日積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終年不涸,人們叫它“淨手池”。燒香之前,香客們都習慣先來此淨手:一來表示對菩薩的虔誠;二來洗去人世間的煩惱,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各位遊客可以試一下,心誠則靈相信會帶給你更好的財氣、福氣、運氣的!

《回雁峰碑記》座落於望嶽臺下,一九八四年重建回雁峰時立的。文字雖不過五百,卻把回雁峰名稱的來歷、傳說故事、重建時的盛況一一記敘出來。石碑撰文李兆璜,書法姚賢坤,石刻黃雪聰。立此石碑時,還有一段趣聞,時任衡陽市市長楊敏之曾對碑文作者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文字不過五百;二是雅俗共賞;三是不為個人樹碑立傳。大家可以仔細閱讀一下碑文,是不是達到了這三點要求。

南嶽衡山“佛、道教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僅有的“佛”、“道”兩家教派共存的名山。“香火”特別旺盛,天南海北的香客千里迢迢趕到南嶽燒香。自古以來就有“南嶽菩薩顯遠不顯近”的說法。可大家知道嗎?雁峰寺菩薩顯遠也顯近。到南嶽燒香之前,須先到“南嶽第一峰”雁峰寺來燒頭柱香,這樣才會更顯靈驗。

現在我們站在回雁峰的半山腰上,大家看到這個半弧形的建築就是“望嶽臺”。顧名思義,就是站在此臺上,可以眺望南嶽諸峰。可惜因建築物的遮擋,我們只能聯想南嶽峰巒疊秀,湘水北去的美景。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衡陽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吧。這個歷史上貶褒不一的人物曾在望嶽臺原址舉行了“登基”儀式。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擄去了鎮守三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很氣憤,降清並率兵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兵敗。吳三桂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削藩。吳三桂不服,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可喜等藩王扯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自雲南經衡陽北伐。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也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元)三月八年級,吳三桂在這個地方舉行“稱帝登基典禮”,自稱“大周皇帝”,定國號為“周”,加封文武百官。其“大周”王朝只存在5個月就覆沒了,在衡陽留下許多傳說。

現在我們來到了有“南天第一剎”之稱的“雁峰寺”。樑天監十二年(公元513年),巨集宣法師南來,選回雁峰建立寺院。梁武帝親賜“乘雲禪”寺,隋朝稱“雁峰寺”,唐朝改為“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了。門上方掛著的“雁峰寺”匾額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兩側的楹聯:

縱覽豁中懷 對晴天雁字 月夜鐘聲 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蹟 看檻外江山 池邊煙雨 都從梵宇收來

細讀此聯,您的心靈會沉浸於超凡脫俗的禪境之中。

寺院一共分為前後兩進。一進為觀音殿,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觀音,按照梵文應譯為“觀世音”,因唐代迴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音,略去了“世”字。在觀音菩薩的左邊,侍立著善才童子,右邊侍立著龍女。觀音菩薩一年有三個生日:即農曆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出家)。許多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求賜消災化難、兒女平安、家庭幸福。

二進為壽佛殿,殿內供奉著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出生於湖南郴州,在衡陽“得道”,成佛在廣西的全州。他十六歲出家,號宗慧,活了130多歲,人們稱其為“無量壽佛”。生前四處雲遊,傳經佈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圓寂後,常顯靈於湖南一帶。明清之際轉為高僧傳經佈道,傳說他天晴在全州,落雨在衡州,颳風在郴州。表達了人們祈壽降福的美好願望,正如寺前的楹聯所言。

五百年化身歸來 十方福地斯為美

七二峰從頭數去 千古名山不在高

大家知道“南嶽”被稱為壽嶽,而南嶽第一峰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壽佛”,南嶽的壽佛就是無量壽佛。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是壽佛的生日,善男信女紛紛來此燒香拜佛,自晨至暮絡繹不絕。

走出雁峰寺,我們來到了碑廊前,這裡鐫刻著歷代名人贊詠回雁峰的詩詞佳句。篆、隸、楷、草、行書一一俱全。如唐朝詩人杜甫的《歸雁》:“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揹人飛”。北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湘江留別》:“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雲”等。它反映了古衡州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廓內特留有一塊空餘的地方,哪位如有雅興,不妨一顯身手,留下您的墨寶,供世人鑑賞,芳名永留!

回雁峰不僅有令人著迷的自然景觀,更有富有魅力的人文景觀。在介紹“觀天池”這個景點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他就是我們湖南湘鄉人,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曾國藩。曾國藩雖然出生於偏遠山村,但他飽讀儒學、提倡經世致用,志向很高。33歲官至二品,是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公元1853年,他奉命從長沙移師古城衡州,與左宗棠、彭玉麟等在衡州建立十營水師。傳說他駐軍衡陽時,很欣賞回雁峰的景色,經常帶著他的愛將來此觀看天象,與雁峰寺的主持切磋儒佛之道,卜佔福禍吉凶。後人為了紀念他為民族復興做出的貢獻(創辦洋務、提倡西學),特建觀天池。

回雁峰的“雁”形建築很多,現在我們穿過雁廊,來到了“雁壁”前。1964年,出生於祁陽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同志視察衡陽,倡導修復回雁峰。這幅“大雁壁雕”就是陶鑄同志在一次“廣交會上”親自選定的圖案,由廣東佛山陶藝廠工藝師製作的,由於“wenge”的原因,原作已被毀。現在這幅壁雕,是當年擔任設計的工藝大師梅文鼎憑記憶設計的,由界牌陶瓷廠製作。壁上的十七隻大雁栩栩如生,展翅高飛。站在壁雕前,我們彷彿聽到大雁那歡快的鳴叫。大家也許會發問,大雁只是雙棲禽類,為什麼這裡只有十七隻呢?哦,原來是有一隻最小的雁,它很喜歡回雁峰,捨不得這裡的山山水水和寬厚的人們,就留了下來。大家待會兒去找找,說不定能碰上呢!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回雁亭,它的主亭像一隻雁頭,兩邊的次亭尤如兩隻翅膀,俯看就更加形象了。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它不是依山勢走向而建的,亭正面朝北方,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它表達了大雁北歸,心向北方的思鄉之情。同時,也顯示了雁城人們的寬厚,大雁來之歡迎,去也欣然。亭的中間掛著一塊“回雁”的匾額,書法功力很不一般。傳說這兩個字是明代雁峰寺一個“破門和尚”、又名法智禪師,他曾為明末進士,明朝滅亡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詩、詞、書法皆會,最擅長的是草書。

回雁亭後面這塊“乘雲石”,傳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飛來石”。這是雁峰寺瑞雲和尚坐禪唸經的地方,不遠處還有他的墓碑。傳說每當夜深人靜,瑞雲法師就會顯身在這“乘雲石”打坐唸經。頓時祥雲遮頂,佛光閃爍,南嶽眾僧聽此傳言,也紛紛來此坐禪禮拜。有宗教的地方就有神話故事,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此坐坐,或許有所收穫。

下一個大家要觀賞的景點就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學家、辯證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出生地——“此君軒”和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此君”在《清泉縣誌》裡解釋就是“竹子”的意思。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人變瘦,無竹人變俗”,竹子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象徵。大家看這亭之窗櫺、亭之護欄、牆之壁畫均以竹子裝飾。配以“此間應號篔簹谷,君輩有吟淇澳詩”的楹聯,中間有王夫之先生提筆凝思的塑像。他是在思索“反清復明”的大業未成的原因?還是在懷念“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仕途?王夫之自喻船山,後人也叫他船山先生。他一生髮奮著書立說達四十年之久,對天文、地理、曆法、詩歌、哲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史、文學。現有著作七十餘種,後人把他的著作編為《船山遺書》,共358卷,800多萬字。軒內還鐫刻有王夫之用“摸魚兒”詞牌寫成的瀟湘小八景,也就是衡陽古八景。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東州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嶽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大家有時間可以細細吟賞,韻味無窮喔。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是20__年8月落成的一幢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佔地1200平方米,裡面陳列了船山先生曾用過的鞋、傘、床和他全部的著作,以及他的生平介紹。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對面的山頭看看,您發現什麼特別的建築沒有?在高層建築旁有一座古樸的磚塔,建於公元169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當時一位叫周燮的縣令在這一帶修建城牆,挖出許多白骨,為了告慰亡靈,也為了驅災避邪修建了此塔。塔高15米,五層,八角,實心,磚石結構。塔竣工之日,該縣令就請了許多文人雅士來題塔名,可一時沒有人想出很適當的名字,只留下一個“塔”字在上面。因其座落在接龍山上,所以我們稱之為“接龍塔”,也有人稱它“白骨塔”。1944年,慘烈的衡陽保衛戰,此地是中日爭奪的制高點之一。“接龍塔”在日軍的炮火攻擊下儲存完好,也算是一個奇蹟。

我們來到了“南嶽第一峰”新區景點參觀遊覽。新區是20__年20__年9月建成的,面積3.43公頃,由“落雁景區”、“船山景區”和“回雁景區”三個部分組成。這裡是“回雁景區”。大家看到這座巨集偉的建築就是“回雁閣”。它可以和“岳陽樓”相媲美,已成為衡陽的標誌性建築。閣由一個主閣和兩個副閣組成。主閣是“回雁閣”,高度為35米,為四層,頂部重簷,呈“金字塔”型。副閣由“聽瀑亭和攬翠亭”組成,四周有木護欄,突出簷口形式,使之如雁張翼,整體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既有濃烈的古建築韻味,又展現現代風格。回雁閣有七十二根柱子,象徵南嶽七十二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看是不是七十二根柱子!20__年9月市政府投資80多萬元,徵集名人字畫、楹聯,將閣樓裝飾一新,整個閣樓文化氣氛濃郁,反映了衡陽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

沿著這條由無數鵝卵石鋪成的階梯,我們來到了“落雁景區”。落雁景區致力於表現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景觀。蒸水、湘水與耒水在衡陽市區匯合。秋天水落沙平如雪,蘆葦蕭疏,美麗的大雁在此過冬,形成了“平沙落雁”這樣的美景。由於歷史、氣候、環境的變遷,“秋雁戲沙”的美景已不存在。我們通過人工的意境再創一個“微縮平沙落雁景觀”供大家觀賞。在花壇的東側,有一條條長的石碑廊,每塊石頭上鐫刻著歷代詩人題詠回雁峰的詩詞佳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一首首吟賞。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南嶽第一峰”牌坊,牌坊上“南嶽第一峰”五個大字,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

穿過一條寬敞的遊路,我們來到南嶽第一峰假山瀑布前。假山再現了南嶽諸峰的形、神、韻,有“衡山千仞一峰高”的觀賞效果。山石錯落有致,中間有“水霧”噴出,形成雲煙繚繞的效果。山頂有瀑布飛流直下,水擊山石、飛流碎玉。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於公元1619出生於回雁峰下“王衙坪”,老區有“此君軒”等景觀,但其表現形式略顯簡單,作為湖湘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充分反映他那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情操。這個反映“船山文化”的景區,與雁峰景區(老景區)“此君軒”結合起來形成內容較完整的紀念景點。“船山景區”中的中間立有王船山頭戴斗笠,腳穿木屐的石雕像。源於王船山誓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他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表現了青年王夫之舉義旗、反清復明的民族氣概。起義失敗後,王夫之隱居在衡陽縣曲蘭鄉石船山下的名曰:“湘西草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此著書立說四十年之久。王夫之自喻“船山”,源於其隱居處山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如倒扣在水中之大船。那裡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密林深處有一個隧幽的巖洞,王夫之常來這裡,伴著昏暗的油燈苦讀,他在《船山記》裡寫到:“船山者,即吾山也……吾志且死,而船山者還其頑石”。以石寓志,表示他不畏強權的性格,故自喻為“船山先生”。在“雁影潭”邊建有石船,隱含“船山”之意。並利用現有地形建“船山”紀念牆,高處建有“正氣軒”。軒旁有一塊“三鑑石”,表示船山先生“神會”、“心意為主”、“鑑古酌今”等與眾不同的哲學思想。山坡上密植竹子,與船山先生酷愛竹子的性格相符合,意喻船山先生忠節不二的民族氣節。

在即將結束今天的遊覽之前,我給大家講一段衡陽的抗戰歷史。1944年6月22日,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一戰就發生在衡陽。國民第十軍2萬將士在軍長方先覺的率領下,頑強抵抗裝備精良近20萬人日軍的侵略。回雁峰成為中日守攻的主要陣地,我方與日軍鏖戰整整四十七個日日夜夜,直到彈盡糧絕,衡陽淪陷,將士們的鮮血流成河,屍骨堆成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衡陽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讓我們永遠銘記著這一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共創美好的未來!

各位遊客,這次導遊結束了。但願我的講解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嶽第一峰”的遊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回雁峰景區參觀、遊覽!

謝謝大家,再見!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

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峰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群峰,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

紫霞峒

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

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

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裡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裡,這就是青蛙石。

沿著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

駱駝峰

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峰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峰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峰”、“駱駝峰”、“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

前行右側十八石峰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

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峰,栩栩如生的駱駝峰,這是駱駝峰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93年揭開崀山旅遊開發的序幕的“三月三”崀山旅遊節是在這舉行的。

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一線天,這是開發最早的一個景點,高525米,寨下東北走向的一線天為石山裂縫而成,長60米,高40米,還有一個特點是既可望又可及,此一線天可手腳並用,沿人工開鑿的石級攀絕壁登至極頂,飽覽駱駝峰。還有“情人谷”,“千佛頂”,“蟾蜍望月”、“幽魂谷”、“捨身崖”,都能給留下難忘的印象。

被譽為“南天一柱”的蠟燭峰,高674米,崖身218米,周長400米,遠處陡崖下面山平如燭臺,石峰呈現圓柱形,通體鮮紅,似一點燃的紅蠟燭。在蠟燭峰東南陡崖下的一條巨大縫隙,長100米,深50米,寬0.4-1.8米,上下岩石如刀削一樣平整,形似一條巨龍向東方直射隙底,開成龍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壯觀景象,稱為“龍口朝陽”,龍口深處棲息著很多世巨形蝙蝠,一經驚動似箭一樣飛出,陡增一種神祕的感覺。遊人要想上山,必須手足並用匍匐攀登,呈“之”字形循序漸進,這叫“不怕不低頭”。

爬出龍口,就可以看到從上而下一平如鑿猶如鬼斧神工的“無字天碑”。許多人都想登上這陡峭的石壁,都不能如願,只有一位勇敢的採花老人征服過塊石碑,憑著膽略和智慧登上碑頂,但他也未能在碑上刻上一個字。

沿著石壁小徑,可至一平臺,抬頭一看,有如來到華山西峰,只見兩側懸崖陡壁,中間一石鑿的九十九級臺階是極頂的唯一通道,這是明末清初“紅花會”首領楊發奎反清復明遭清庭通緝,憑上乘武力鑿就的石階,十分險峻。

觀完義俠祠,遊人可沿茂密的小樹林走到駱駝尾部,一個天然的觀景臺,可賞奇峰異石,深山幽谷,使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牛鼻山

為什麼叫牛鼻山?牛鼻寨,山上有兩個孔,活像牛鼻孔,故叫牛鼻山。首先請慢慢往前走,來到了迎賓亭,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天然水畫“銀珠巖”,水珠似一顆顆閃亮的珍珠自上而下。

幾經曲折,大家來到了陡巖腳下,迎面紅霞赤壁如鐵壁銅牆鐵牆向人們壓來,使人不禁心驚跳,懸崖上有一白色“天橋”,我們經過“天橋”便可來到“天下第一巷”,這是丹霞地貌創始人,著名地質學家、中醫院院士陳國達1992年10月親筆命名。沿石級小徑而上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兩面石壁如刀壁斧削,全長238.8米,最寬處0.8米,最窄處0.33米,平均寬0.5米,巷道筆直,上下成弧形,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堪稱天下一絕。

走出巷不遠,橫跨一清泉,此泉能使人心曠神怡,如果月夜巡遊,就會出現“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前行不到200米,便來到三叉路口,左邊是一天然崖洞,寬敞平整,是一個天然觀景臺。

登上“遇仙巷”,沿右面巖壁攀藤過巷,進入了一個幽靜世界,花木叢生,小徑穿上一道“穿巖”,人在其中,繞有情趣。右邊則有“馬蹄巷”、“翠竹巷”,兩邊翠竹掩映,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

繼續往前行便來到了一馬鞍形石級小梯--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公分。走到谷底可以看到景外景的一隘口上有一個陰陽八卦陣。此時,前邊的路縱橫交錯,若無人指引,很可能迷失方向。在猿人頭的下前方,大家能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謂之“七層樓”。沿著數百級臺階便可進入桃源衝,你看這途中有一天然盆景“長壽樹”。桃源衝,長滿了翠竹,可以在此小憩。

底下有一個飛來石上“望月亭”,站在亭上,大家可以隨視線一直往前看,正山中有一天然單拱石橋,也是“亞洲第二橋”,跨度45米,高20米,厚5米。如白練分系兩頭,分外美麗。

八角寨位於湖廣交界,海拔818米,從遠眺寨頂飛出八個犄角而得名。沿途要過三道門:第一道角門;第二道龍門;第三道便是寨門。走完1708個臺階便來到了一個平臺,站在這個地方,雙腳步可以分跳兩個省。繼續向前,便來到湘西南名剎--“雲臺寺”。八角寨的最佳去處在“龍頭香”,站在“龍頭香”上既可眺遠處的“駱駝峰”、“書生流淚”、“駱駝接吻”尼姑庵,又可近觀“仙人下棋”、“鯉魚躍龍門”、“哪吒抽龍筋”。這就是世界奇觀--天然油畫“鯨魚鬧海”,生機勃勃令人回味。

扶夷江

美麗的扶夷江碧綠澄清,碧波盪漾,兩岸奇峰異石似一根錦帶自南向北貫穿全景,它發源於湖南湘、資、源、澧四大水源的資江上游,廣西資源縣的苗兒山。有人問,為什麼叫扶夷呢?因為新寧古稱扶夷候國,早在西漢扶夷候大規模開發古越地時,崀山便隨著南連北截止,北起中原的要塞,到漢王莽改制後,更名為扶夷縣,到宋綠紹興二十五年才更名為新寧縣,新寧縣的58萬人口就是喝這口寶水成長的。

扶夷江全長24公里,乘竹箋漂流而下,時而水平如鏡深不可測,時而急流險灘,水花四濺。前邊那個就是獨立天外,堪稱一絕的“將軍石”,身披鎧甲,手持長劍美須飄拂,儼然是漢壽亭候美髯公關雲長再世。它是由山體丹霞地貌發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海拔399。5米,石高75米,相當於20屋摩天大廈。前面還有“啄木鳥石”、“龍口石”、“濟公帽”等十二灘十二景,都各具有特色美不勝收。93年11月11日參加全國胡曾學術研討會的50多位專家學者,無不讚嘆地說:“崀山美,美在有夷江。”

湖南崀山導遊詞五篇(三)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峰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群峰,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裡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裡,這就是青蛙石。沿著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峰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峰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峰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峰”、“駱駝峰”、“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峰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峰,栩栩如生的駱駝峰,這是駱駝峰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6

湖南依江畔湖,風景秀麗,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湖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湖南物產富饒,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湖南著名景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市、岳陽市、鳳凰縣。國家5A級景區:長沙嶽麓山-橘子洲景區、岳陽岳陽樓-君山景區、湘潭韶山景區、衡陽南嶽衡山景區、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邵陽新寧崀山(中國丹霞)

湖南為大陸性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氣候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氣候年內與年際的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乾旱。適宜秋季旅遊。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江南地區,由於大部分地處洞庭湖之南而成為湖南。湖南境內湘江貫穿南北,,所以簡稱為湘。湖南東臨江西,西接渝貴,南毗兩廣,北連湖北。全省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

湖南以長江南岸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先秦兩漢時期為楚國境地,“江南”最早在湖南得名;直至隋朝,“江南”為今湖南為主體涵蓋周邊部分地區的專稱;唐屬江南道、江南西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7

湖南省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匯處,景區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規劃15平方公里。距長株潭三市10—20公里,年接待遊客50萬人。它是國家旅遊局首批評定的AA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首家野生動物園、湖南百景、湖南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國內專業的拓展訓練基地、群眾賽龍舟基地,是長沙市民最受歡迎的十佳旅遊景區之一。景區群山環抱,碧水如玉,峰巒秀削,芳草鮮美,古幹虯枝,綠蔭匝地。湖水顏色清幽純淨,且富於變化。景區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原始次森林,除水面以外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八萬個以上,被譽為“湖南九寨、人間瑤池”,“都市人綠藍色的夢幻”、“長株潭三市綠色中心公園”。

石燕湖歷史底蘊深厚,文化源遠流長。有舜帝南巡留下的舜帝石、關公跳馬的跳馬澗、南嶽七十二峰的玉屏峰,有金龜島、觀音廟、昭山古洞、天鵝池、少奇先祖墓、明吉簡王墓、五子登科樹等名勝古蹟,有地質學上著名的三億年前的泥盆紀跳馬澗系岩層標準組石,在這裡發現過大量的魚化石、石燕化石,石燕湖便得名於此。景區現已開發了篝火晚會、放燭心願、跑馬、飛索、遊湖、賽龍舟、垂釣、生態潛水、生態科考、野生動物園、拓展訓練等數十個獨具生態特色的遊樂專案。已建成的石燕湖山莊、融景賓館等星級酒店,功能齊全,可同時接待20_人會議和就餐,還可在公園的農家餐廳享用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菜,煮一壺土酒、採一把野菜,米湯鍋巴、尋常小炒、農家臘味、別有一番滋味。

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內的 石燕湖森林動物園是湖南省內首家野生動物園,佔地面積 3000畝,以野生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公共教育為目的,集飼養、展示、教育、科研、娛樂為一體。園內放養著東北虎、梅花鹿、黑熊、犛牛等數十種珍稀動物,生長著千年白露楓、百年杜蔭王、成片的水杉、赤蘭、野杜鵑等珍稀植物,為您展示一個真實、和諧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王國。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8

袁家界位於張家界森林公園北部,是鑲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區的一顆明珠。袁家界名稱相傳來源於後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後,朝庭為徹底肅清亂黨,四處張榜,捉拿反賊。當時黃巢手下有一名將士,姓袁,為躲避追捕,便來到了這遠離人世的深山野嶺——青巖山隱居,他在這裡結廬為舍,墾荒種糧,並以自己的姓氏為這裡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介面積約1200公頃,平均海拔1074米,它東鄰金鞭溪、遠眺鷂子寨;南望黃石寨,連線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

從山下往袁家界有兩條通道,一是走“金鞭溪”中段上“亂竄坡”到“後花園”;另一條則是乘“世界第一梯”——百龍天梯至下坪,乘電梯上山只需3分鐘時間,既輕鬆又安全,不僅這壯觀的電梯工程奇觀令人驚歎,更令人叫絕是當電梯馳出豎井的那一瞬間,一幅神奇的畫卷直入眼簾,那列隊森嚴,高大威猛的“天兵聚會”,就像是一支整齊、雄壯的儀仗隊,正等待著您的“檢閱”呢;電梯到達山頂,走出站房,舉目遠望,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山水畫凌空突出,如海市蜃樓般悄然而至,這便是大家嚮往已久的“空中田園”。

袁家界風景以雄、奇、險、峻著稱,在十多華里的環山遊道上,沿途景色美不勝數。山上居住著一個村莊,幾十家土家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青山綠水之間,他們勤勞善良,與世無爭。在居戶外面的牆壁上,掛滿了一串串火紅的辣椒,一串串紅薯、土豆;屋內的火炕上,琳琅滿目的掛滿了臘肉、臘魚、臘腸、臘豆腐等等。如有幸在他們家裡做客,您將會享受一種從未有過的一種尊貴和殊榮,那令人唾涎欲滴的十大碗,那透著誘人醇香的土家米酒,會使您夢迴故里,永世不忘!

從百龍電梯乘環保車前往“後花園”約需十分鐘車程,沿途峰巒連綿,綠樹成蔭,中途會經過一片尚未開發的景區,山的名字叫“松子崗”。這裡只有本地農民和少量的寫生者曾涉足此地,但究其景觀並不比其他景點遜色,整個“松子崗”灌木蔥蘢,山蕨遍野,沿一條幽徑小路到達後山一山凹處,眼前豁然開朗:只見千峰嶂疊,萬石竄空,婉如仙境,即似是而非;細觀眼前,一石婷婷玉立,丹眼、娥眉、巧鼻、小嘴、盤發,秀麗的臉蛋,清晰的面容,這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夢中情人”嗎?當地人都稱她為“美女峰”。左邊的石崖下,常年放置著幾隻筒狀蜂箱,因為這裡沒有任何汙染,蜜蜂採摘的都是原始花粉,天然水分,這種蜂蜜營養豐富,含鈣極高,其中又有大量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對美容養顏,延年益壽,增長智力都具有極好的作用,特別是還具有防癌和治癌的功效,品一口這特殊的蜂蜜,會使您沁甜入脾,回味無窮……。

下車後小走幾步,便是上山遊道,再沿著左邊的臺階下行50米,便可見一橢圓的石門,請大家屏住呼吸,不要出聲:請看在門前的左上角,有一石突出,像一隻凶猛的動物,但此時卻特別安靜,你看它四肢伏地,抿嘴翹鼻,閉目養神,感覺中似乎伴有輕輕的“鼾”聲。大家沒有想到吧,它可就是鎮守後花園的雄獅啊?大家千萬別吵醒它。透過石門往裡看,這裡真是別有洞天啊,您看那生意盎然的“盆景”,那似是而非的“假山”;那櫛次枇鄰的“屏風”、“壁畫”、“雕刻”;那形狀逼真的石桌、石椅;還有那川流不斷的“小橋流水”……這是誰的“大宅院”呢?不是,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瞭如此精美秀麗的“後花園”。進“後花園”往右走,在一石崖下有一條棧道,要貓著腰、低著頭,方能過去,站在中間向對面大叫一聲:“我愛你——”,將會有經久不息的回聲從中傳出,愛——你——,愛——你——,愛——你……這種釋放會使您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快感。

在“後花園”的對面,是一座巍峨的山巒,山上古木參天,遮天蔽日。森林中常有野山羊出沒,夜深人靜之際,常能聽到野羊羔“咩洋”地叫聲,因此被稱作“羊寨”。民國時期,此地曾為土匪佔領,直到現地,山上還殘留有卡門、暗堡、斷壕、屋場、水井、碓臼、磨坊等殘跡。粗大的松樹上還留有土匪當年留下的“V”字型標誌。站在“山寨”上,舉目眺望,可看見金鞭溪全景,只見一條美麗的溪水從數百座石林中緩緩穿過,顯得是那樣的幽靜、和諧。從“後花園”向前步行約100米,便是袁家界又一處絕世奇觀——迷魂臺,走上迷魂臺,只見上百座山巒拔地而起,峰湧而至,它們姿態萬千、氣勢非凡;有的似“天狗望月”,有的像“海螺出水”;有的像“將軍列隊”,有的如“一柱擎天”。幾道山坳和屏障將這些山巒有序的分開,使這些石峰更顯得層次分明,井然有序,在萬道霞光的點綴下,顯得蔚為壯觀,不同凡響。這更像是一幅畫家筆下的水墨丹青,“迷魂臺”攬勝,真宛如仙境神遊啊。

“後花園”至天下第一橋,有一條全長20__多米的遊道,路面多為白色的條石鋪成,站在遠處觀望,很像一條白色的綢帶打了兩個結,一頭系在“迷魂臺”,一頭第在“天下第一橋”。信步漫遊,沿途可欣賞到“拜仙台”、“百丈絕壁”、“小洞天”、“情人谷”等別有情趣的景點,這裡海拔不高,一般不受氣候影響,慢慢品味,定會使您賞心悅目。 “天下第一橋”是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也是袁家界的標誌性景點,它是居於兩山之間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橋,而兩山原為一體,橋身是兩山相連的關鍵部分,但因中間石質較為薄弱,由於風化、崩塌作用的影響,又經過日晒雨淋、流水洗刷、山洪衝擊,久而久之,終於形成今天這一特別的奇景……。

“天下第一橋”橋面寬兩米,厚四米,跨度為二十多米,高度為三百多米,是世界是迄今為止所發現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橋。縱觀橋下,只見白雲飛渡,奇峰突出;才一舉目,已不覺心曠神怡。放眼對面,便是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那高高矗立的“六奇閣”在陽光下更是顯得褶褶生輝,在黃石寨與袁家界之間有一道長長的峽谷將兩山隔開,峽谷中有一條小溪水,溪水邊萬木爭春,奼紫嫣紅,溪水從“天下第一橋”下面淙淙流過,這便是有名的“沙刀溝”。

說到“沙刀溝”的來由,我該為大家講個傳說故事了。相傳在很早以前,在袁家界住著婆孫三人:爺爺、奶奶和七、八歲的小孫女,小女孩父母早逝,她從未享受過幸福和快樂。從小就幫爺爺、奶奶擔負起沉重的家務活和體力活,爺爺、奶奶對她管得可嚴了,她每天都得掃地、抹灰、洗衣服、扯豬草,還得去砍柴禾。一天,小女孩子砍柴回來,爺爺和奶奶因為沒有看到小孫女把刀帶回家,便厲聲地責問她:“鬼丫頭,你把沙刀丟哪去了,找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家!”可憐的小女孩含著眼淚一個人上山尋刀,太陽下山了,天越來越黑了,樹林中傳來野獸、怪鳥的叫聲,小女孩驚恐地望著四周,她好害怕,可她不敢回家。她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地走著,突然一腳踩空,小女孩從“天下第一橋”掉下了深淵,小姑娘帶著驚駭,帶著恐懼,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原本屬於她的世界,只有山谷在為她哀慟,只有風兒在為她哭泣。不知何時,從山谷中飛出一隻小鳥,邊飛邊發出淒涼的哀叫:“公叨叨,婆叨叨,掉把彎刀”,人們後來把這種鳥叫做“刀刀鳥”。據說是那小女孩的靈魂轉化而成的,直到現在,當地人還常常在深夜聽到她的哀叫,有人為紀念落崖的小女孩,便把這條峽谷起名叫“沙刀溝”,也有叫做“畲刀溝”的。

離開“天下第一橋”,乘環保車繼續前行,10分鐘後,便又是一處最佳景點——天懸白練,下車後沿公路直下,走數百個臺階,往右邊觀賞:有一道急流從200多米高的絕壁上飛瀉直下,涓流如練。盛夏多雨時,瀑布直衝壁下石坎,水珠飛濺半空後復跌落谷底,灑落至10餘米外,聲如悶雷。常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出一道道的彩虹,如遇一陣清風吹過,便見金光萬點,飄飄灑灑;又仿如六月飛雪,迎風飛舞;真給人一種清心灑脫,靜如止水般的意境啊。好了,各位朋友,袁家界的美景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原袁家界之行留給您永遠美好的回憶。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歡迎大家參加莽山珠江源漂流公司郴州營銷部組織的莽山漂流一日遊活動,我謹代表公司感謝大家的支援,同時送上最真誠的祝福,祝各位朋友在生活中、事業中、工作中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

首先,在這裡給大家作個自我介紹:我是漂流公司的專職導遊,我叫曹偉英,大家可以叫我小曹,因為比較親切,也可以叫我曹導,我右身後的這位呢就是我們今天的司機 師傅,也起著十分總要的作用, 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今天的行車安全呢大家也可以放心。我和 師傅會為大家提供服務,如果在這過程中有什麼需要或是幫忙我們都會盡心盡力去做,那麼今天呢也請各位朋友多多配合,多多支援我們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團體呢是個散拼團,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熟話說的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天我們能相聚在這個車裡,是百年來修得的緣分,大家都是有緣人,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這一天,說不定可以多結實一些朋友,朋友多路好走嘛,所以呢,如果在小曹我忙不過來的情況下大家都要相互幫助,相互照顧。我們今天組成一個團體,有緣同坐一臺車,其實就好比一個大家庭,而我呢,其實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長,我一個人要照顧這麼多人,那麼在這裡呢我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配合小曹,多多支援小曹,不要讓小曹為難,所以在這裡小曹有幾點注意事項要給大家強調一下,大家仔細聽聽,以免到時候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引起不開心:

1、坐在窗戶旁邊的朋友請把玻璃關好,車內開啟空調,以免影響空調效果。

2、如果喜歡抽菸的朋友,請先忍忍,中途我們會給大家上洗手間的時間,下車後想抽在抽,車內吸菸會影響車內的空氣,影響到其他不抽菸的朋友,希望能夠體諒一下,謝謝!

3、如果買了早餐上車的朋友,果皮紙屑請不要隨地亂扔,保持好車內的環境衛生,因為車子將陪伴我們一天得時間,這樣大家坐著也舒服,等下如果有朋友需要垃圾袋的請跟小曹說一聲,車內提供垃圾袋。

4、關於上車坐座位的問題呢,大家現在可以看看前後左右,記清楚自己現在坐的位置,現在坐的是什麼位置,下午回來就還是坐哪個位置,小曹我不希望在坐的朋友為了爭位置而發生不愉快,如果誰沒有遵守那我就是認為是誰的不對,當然如果特殊情況需要調節的話我會做適當的調節,希望大家不要有什麼怨言。 最後一點要求就是關於大家的安全意識,在景區裡面去哪裡大家 一定要結伴而行,千萬不要一個人行動,以免走失或者耽誤了行程,延誤了時間,那麼在這裡跟大家強調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切後果自己負責,如果有什麼事情要離開團隊去哪裡,一定要先跟我打招呼,告訴我,因為我要對大家負責任,大家請記住我的手機號碼:,必要時隨時保持聯絡。為了今天的開心之旅,以上要求呢希望大家一定要積極的配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下我們今天的大致行程以及景區介紹:

我們公司每天都發團,也許偶些朋友還不知道,一日遊費用所包括哪些費用,大家注意聽聽,主要是包括猴王在景區的門票、漂流的費用、中餐、全程空調旅遊車、導服費以及個人的保險安全的一個費用。下面大致介紹下今天的行程安排:郴州到莽山130公里,大約3小時的車程,到達目的地首先帶大家遊覽猴王寨景區,觀光瀑布群,參觀莽山自然博物管、生態廣場,欣賞超級國寶莽山烙鐵頭蛇。參觀完返回景區大門口用中餐(說明用餐地點和時間),2點半鐘參加驚險刺激的珠江源漂流(約一個半小時),最後返郴,結束一天愉快的旅程。

莽山,這顆鑲嵌在南嶺山脈的璀璨明珠,地處湖南省宜章縣南端,毗陵廣東乳源縣、陽山縣和連州市,距郴州市、韶關市各130千米,距離長沙385千米,距離廣州320千米,距離廣東坪石58千米。森林公園總面積284平方千米,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現已開闢了鬼子寨、天台山、猛坑石、猴王寨四大景區,景點176個,配有齊全的旅遊服務設施。

莽山,原以林海莽莽,蟒蛇出沒而得名,以山奇、水秀、林幽、石怪而聞名,境內景色秀麗,奇峰疊翠,溪河縱橫,山深林密,氣勢磅礴,朋友們能再此體驗

到華山之險峻,泰山之雄偉,西雙版納之神奇,張家界之俊俏,是南鄰山脈自然風光最為奇美的地段,世人有“莽山壯美驚天下,中國生態第一山”之嘆。目前尚有儲存最完美的原始森林6670公頃,是我國和世界亞熱帶面積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原始常綠闊葉林區,享有“地球同緯度帶上的綠色明珠”之美稱。1992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尚有高等植物2700餘總,脊椎動物300餘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達50餘總,是湖南省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以“富麗完好的森林博物管”而聞名,被中外專家譽為“第二個西雙版納”。莽山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有冰雪,7月平均氣溫22,7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5,2攝氏度,年平均氣溫僅17,2攝氏度,是個天然的避暑勝地,有很多的廣東朋友來咱們莽山避暑,一住就是2個月,園內空氣清新,20xx年經中南林學院專家鑑定負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06900個,是最好的天然氧吧,對人體的健康極有好處。遊客們可要珍惜時機狠狠的多吸些負離子,多積累些生命的元素,有洗肺和美容的功效。

在外面好多地方,如果問人家知不知道莽山,有很多人都可能會不知道,但如果是問聽沒聽過過烙鐵頭蛇,基本上都是回答聽說過, 在莽山,居住著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山地民族,瑤族。在從先祖流傳下來的歌謠中描述,莽山瑤族是伏羲女媧的直系後代。伏羲女媧是人面蛇身的神仙,瑤族人繼承了他們人性的一部分,而他們的蛇性被一種叫做“小青龍”的蛇繼承,傳說中這種蛇體形巨大,有一條白色的尾巴。瑤族人覺得他們和“小青龍”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是有靈性的,把它奉為圖騰,瑤族世代居住在深山溪峒,雖然和他們的兄弟從未謀面,但是瑤族人深信,他們的兄弟和他們共同居住在這茫茫深山中。

莽山烙鐵頭蛇能不算世界最毒的蛇之一。莽山烙鐵頭蛇是1990年才為學術界發現而被命名加以科學記載的巨型毒蛇。莽山烙鐵頭蛇民間俗稱“小青龍”,是中國第50種毒蛇,屬特有珍稀物種,未列入世界十種最毒的蛇。

二十年前的一天,林區的一位職工被蛇咬傷,找到當地最有名的治療蛇毒的醫生陳遠輝,因為不管什麼蛇毒,他一個星期就能治癒。當陳遠輝檢視病人的傷口時發現,咬痕巨大,這麼大的咬痕只有五步蛇這種大型毒蛇才有,但是病人體

內的蛇毒凶險,比五步蛇更甚。據這位職工描述,咬他的蛇全身黃褐相間,還有一條白色的尾巴,顯然這不是五步蛇,那咬傷他的是什麼蛇呢?

陳遠輝遍查資料也找不到和他描述的蛇相對應的品種,自認為精於治療蛇毒的陳遠輝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這個職工體內的蛇毒清除。巨大的毒性激起了陳遠輝尋找這種毒蛇的好奇心,那條長著白色尾巴的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從此他開始尋找這種劇毒白尾蛇。

大家都知道陳醫生在找一種怪蛇,每次抓到了不認識的蛇,就會給陳遠輝送來,看看是不是他要找的白尾蛇。每一次開啟裝蛇的口袋,都是一次希望的開啟,然而每次謎底揭開都是失望的結果。就這樣五年過去了。白尾蛇真的存在嗎?還是那位被咬傷的職工的幻覺?然而那位被咬傷的職工身上那巨大的咬痕和獨特的毒性,讓他堅信白尾蛇一定生活在這片深山中。

1989年9月上旬,莽山林管局的一名職工在保護區夾水河谷發現了一窩奇怪的小蛇和兩條成蛇。它們都有一條白色的尾巴。陳運輝聞訊後立刻意識到這就是他苦苦找尋了五年的白尾毒蛇。他立刻聯絡了中科院成都動物研究所,12月他帶著小蛇找到中國爬行動物專家趙爾宓,經過研究比較,確定這是一個新種。 1990年中國的《四川動物》第一期上趙爾宓教授和陳遠輝聯合署名,向全世界宣佈在中國莽山發現了一個新蛇種,它的體型可以和蟒蛇媲美,同時又有著和眼鏡蛇一樣的毒性,命名為莽山烙鐵頭,從此中國已知的蛇類家族成員上升為50種。

莽山烙鐵頭之所以得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那明顯呈三角形,形似一塊烙鐵的頭部。和普通烙鐵頭蛇相比,莽山烙鐵頭體形巨大,可達兩米長。目前已發現的莽山烙鐵頭蛇最重的達8.5公斤,而在沒有確定為新種之前,曾經有人抓到過一條重達15公斤的成蛇。這樣的體形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大的蛇----蟒蛇相媲美。 但是與蟒蛇不同的是,莽山烙鐵頭是劇毒蛇。它屬於蝰科,凶狠的巨蝮,詭異的響尾蛇,妖豔的竹葉青蛇都是它的表親。它們或醜陋不堪,或鮮豔奪目,卻都是大名鼎鼎的毒蛇,甚至是奪人性命的劇毒蛇由於莽山烙鐵頭蛇它的生存環境要求非常的苛刻,全世界只有200-300條,非常可貴的是隻有我們莽山這片園林才有,比國寶熊貓還要稀少,所以他又被命名為“蛇中熊貓和超級國寶”之美稱,莽山烙鐵頭蛇的市場價值達到了100多萬美金,也非常之昂貴,下午進了景區到達莽山自然博物館就可以參觀到。

其實莽山這片原始森林它最主要的就是突出三大特點:山好水好空氣好,前面我們說到了山也說到了空氣,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的旅程主要目的就是漂流, 莽山珠江源漂流,位於莽山公園風景區內,系珠江支流北江源頭。起點進入公園大門,沿景區公路前行五公里即到(公園大門系漂流終點)。

河道漂流全程五公里,約需一個半小時。河水清澈透底,水質優良,經專家鑑定咱們莽山漂流的水都可以喝,有“礦泉水衝浪”之美稱。五公里漂流垂直落差136米,是目前國內漂流專案落差最大,獨一無二的深山峽谷衝浪專案,驚險、刺激、安全、生態、清涼。莽山漂流專案20xx年開始新增的一個娛樂專案,有著5、6年的磨合期,所以安全係數相當的高,只要遊客聽從水手的指揮,做好安全措施。曾經有位衡陽來的顧客,在我們莽山漂流一天漂流次數最多的一位,漂了四次,雖然大家聽起來會很誇張,不相信,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大家應該大部分朋友都聽說過東江漂流,大家今天下午回家可以做個比較,很多朋友來了莽山漂流後就在也沒有去過東江漂流了。那麼接下來我給大家說下漂流的注意事項:

莽山珠江源漂流須知:

1、漂流屬探險旅遊專案,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未滿16週歲或年滿50歲以上的旅客請勿參與此項活動。

2、客人抵達漂流公司後,請作好漂流前的準備,及時換好衣服,換洗衣褲(換洗衣褲出發前自備)及貴重物品可統一交漂流公司貴重物品寄存處免費寄存、保管,具體存放哪裡到達目的地我會告訴大家。

3、在導漂員或導遊員帶領下領取救生衣、安全帽。

4、按規定穿戴好漂流安全裝備。眼鏡等容易掉的東西,一定要用繩子綁緊,所有的物品不能帶上船。

5、嚴格聽從水手的指揮,漂流途中不要卸下裝備,過急流、險灘時請抓牢安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群。“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嘆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說。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說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著“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臺,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臺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臺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著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臺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裡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峰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峰,如避群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wenge”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菸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溫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峰祝融峰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裡?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蔥蔥。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裡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儲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簷牌樓,正上方鑲嵌著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著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著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臺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階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裡。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裡有很多說法:一說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說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說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說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過後,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前面這是裡是半山亭,因為這裡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峰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裡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悅目,不一而足。這裡還是登上頂峰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祝融絕頂。

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峰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峰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正趕往我們的目的地星城長沙美麗的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今天陽光燦爛,秋高氣爽,給我們的參觀旅遊風景區增添了幾分爽朗的心情。美麗的石燕湖位於長株潭交匯處,那裡群山環抱,碧水如玉,綠蔭匝地,被譽為都市人的天然大氧吧,和綠藍色的夢幻。作為我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之一,石燕湖還是國內專業拓展訓練基地、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國際龍舟賽基地。石燕湖水面近千畝,水深30餘米,這裡的水有一些突出的特色:湖水清幽純淨,據專家測定,水中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鋅、鈣等十多種微量元素,達到國家一級水質標準。可直接飲用,被稱為人間瑤池,湖南九寨。

石燕湖還有很多遊樂場,遊樂場裡有卡丁車、水球、溜索

接下來,大家可以分散活動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小孩,保護好貴重物品,安全第一,請大家兩個小時後在大門集合。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長沙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今天陽光燦爛,秋高氣爽,給我們的參觀旅遊風景區增添了幾分爽朗的心情。美麗的石燕湖位於長株潭交匯處,那裡群山環抱,碧水如玉,綠蔭匝地,被譽為都市人的天然大氧吧,和綠藍色的夢幻。作為我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之一,石燕湖還豎內專業拓展訓練基地、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國際龍舟賽基地。石燕湖水面近千畝,水深30餘米,這裡的水有一些突出的特色:湖水清幽純淨 ,據專家測定,水中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鋅、鈣等十多種微量元素,達到國家一級水質標準。可直接飲用,被稱為人間瑤池,湖南九寨。

石燕湖還有很多遊樂場,遊樂場裡有卡丁車、水球、溜索

石燕湖公園門口有許多迎春花,從上到下垂下來,像一群黃蝴蝶飛舞在空中,美麗極了!

石燕湖公園內,遊客在湖上划著船,他們悠閒地欣賞著美麗動人的景色。湖旁邊還有許多人在垂釣,他們一放一鬆,熟練地操縱著魚竿。岸邊還有許多垂柳,垂柳像絲絛一樣從樹幹上垂下來。

石燕的水真清,清得能看見湖底的細沙和石頭上的苔蘚;石燕湖的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石燕湖的水真綠,綠得彷彿那是提塊無暇的翡翠。

石燕湖的山真奇,像老人,像駱駝,像母親和兒子;石燕湖的山真峻,一座座連綿起伏,怪石嶙峋;石燕湖的山真險,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山上還有許多電線杆,電線上停了許多小鳥,它們飛累了就停在上面休息。從遠處看,電線好像四線譜,小鳥好似一個個美麗的音符,奏成了一曲迎春的歌。

石燕湖公園裡還有一個大森林,裡面有許多樹,一棵棵樹像一個個士兵,守護在這裡。走進森林,聽得見小鳥清脆的歌聲,樹葉還在微風中“沙沙沙”地伴奏。來到竹林,看到地上冒出一個個竹筍兒,竹筍上還有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草地上花兒應有盡有,紅的、綠的、黃的、藍的······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給森林增添了許多生機。石燕湖公園恰似人間仙界,來到這裡,彷彿來到了天堂,讓人流連王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三市峰是長、株、潭三市之間的最高峰,這裡懸崖峭壁、地勢險峻,解放以前是土匪結寨藏身的地方,所以原名為寨子嶺。登上山頂,可以北眺長沙、南望株洲、西瞰湘潭,三市盡收眼底。

硃砂島:相傳朱元璋征戰於此,因得重疾而不能行。臨於危難之時,遇山中仙道,給予其硃砂些許,而得痊癒。後人於是取名此島為硃砂島。 而金龜島的命名,源於它的形貌,因為其形似一靜臥水中的老龜,若逢晴日,晨曦初露,可見繞龜背而成金光萬道,人疑為金龜。

通天響鼓梯,自下而上,三百餘級,腳踏其上“咚咚”直響,猶如戰鼓之音。傳說,關羽征戰長沙時,山神為他擊鼓助威,從而留下的戰鼓餘音。科學的解釋是,此山是石山,其中多空隙,空氣振盪產生共鳴所致。

觀音古廟在金龜島上,廟中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各位遊客進廟叩拜,會有山中高人為您指點迷津,談笑間一語道破天機。

萬福萬壽塔共有七級,高268米,內設螺旋樓梯,共101級,古人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登上塔頂,臨風遠眺,頓覺風起於群山之腳,霧集於湖水之濱,在天氣清朗時,可瞰湖中碎金躍動,天光雲影融為一體,令人飄然欲仙。

五子登科樹,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對夫妻,非常恩愛,可是他們久婚不孕,特別希望有孩子,於是就在觀音廟前叩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被他們的虔誠所感動,便賜了一胞五子給他們。後來那五個孩子都非常爭氣,金榜題名,光宗耀祖。讓人驚奇的是夫妻倆跪拜的地方長出一棵樹,分為五枝,人們取名為五子登科樹。現在時代變了,人們的觀念大不同於以前,人們賦予五子新的涵義;分別是車子、房子、票子、位子、兒子,大家有什麼心願,先默默許個願,再摸五子登科樹,便會心想事成,心隨人願。

和平鴿廣場,人鴿共處,禽情親情,水乳交融,呈現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綠色廣場,餘萬中國小生,在這裡開展了莊嚴的綠色承諾宣誓、卓有成效的環保教育以及植樹活動。在綠色廣場,晚上有狂野奔放的篝火晚會,熊熊的篝火和激揚的笑語、香噴噴的烤全羊,在夜色中交織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佤族廣場,有來自中緬邊境的佤族阿哥阿妹在這裡舉行的民族歌舞會。這裡有周總理激情參與過竹杆舞、潑水,還有打歌舞、狩獵等極具原始特色和參與性的節目,我們的一曲曾經紅遍大江南北《阿佤人民唱新歌》在長沙市和長沙縣比賽中都獲得第一名。阿哥阿妹黑黝黝的面板,健康的體魄,激情互動的歌舞將把您帶進那神奇的異域他鄉。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3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群。“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嘆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說。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說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著“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臺,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臺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臺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 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著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臺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裡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峰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峰,如避群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文革”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菸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溫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峰祝融峰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裡?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蔥蔥。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裡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儲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簷牌樓,正上方鑲嵌著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著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著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臺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階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裡。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裡有很多說法:一說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說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說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說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過後,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前面這是裡是半山亭,因為這裡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峰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裡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悅目,不一而足。這裡還是登上頂峰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祝融絕頂。

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峰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峰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4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群。"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嘆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說。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說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著"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臺,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臺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臺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著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臺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裡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峰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峰,如避群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文革"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菸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溫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峰祝融峰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裡?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蔥蔥。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裡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儲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簷牌樓,正上方鑲嵌著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著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著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臺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階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裡。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委員長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裡有很多說法:一說是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說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說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說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福壽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南部思村鄉,與全國煙花之鄉——瀏陽市社港鎮毗鄰,最高峰海拔高度1572.3米,總面積達近100km2,森林覆蓋率96%,年均氣溫12.0℃,極端最高溫30.5℃,福壽山風景區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於一體,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福壽文化在一起。

福壽山山高林茂,具典型的山地森林景觀和氣候。高山、-、奇峰、古廟各具特色,春花、夏瀑、秋雲、冬雪引人入勝;自然山水與悠久文化古蹟相伴,宜人氣候與良好生態環境共生。具體包括以下特色:

一是山秀而古:最高峰海拔1573.2米,總面積近100km2,森林覆蓋率高達96%,境內人跡罕至,無任何汙染,到處鬱鬱蔥蔥,秀色迷人。特別是山上遍佈全國罕見的千年壽藤堪稱一絕,還有全國難得一見的搖錢樹、四人才能合抱的南方杉木之王深得遊客喜愛,距長沙最近的原始次生林、千畝杜鵑、萬頃竹海則是生態遊的頂-觀。

二是水美而貴:福壽山水景是迷人的,有落差達700米而形成的長達10公里的瀑布群,其中多個瀑布一瀉百米,極為壯觀;三疊潭、觀音泉等美不勝收;水面寬約5000畝的白水湖似一張銀色中國地圖鑲嵌在青山翠綠中,可給您帶來無窮樂趣;長達3公里的地下河漂流則可謂天下一絕。福壽山擁有世界罕見的珍貴礦泉,是80年代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亞運會專用飲品、中國女排指定用水,因含遊離二氧化碳、氟、硒、氫等微量元素而對心血管、腸胃、結石等疾病有奇特療效,曾替代法國維希礦泉成為中南海接待外賓用水。

三是石奇而活:福壽山中有高約200米的斛桶石峰如擎天巨燭直插雲霄;有石水相融的水簾宮;有鴛鴦石、童子拜觀音、金童玉女等奇石;有多處氣勢恢巨集的峭壁,為攀巖提供了難得的運動場所;更有不是黃山勝過黃山的石景和石上黃山鬆。

四是氣候宜人:福壽山年均氣溫20℃,極端最高溫30.5℃,七月平均氣溫比長沙低8-10℃;被譽為湘東“小廬山”,是盛夏的長株潭、武漢地區居民避暑消夏的好去處;茂盛的森林和豐富的瀑體造就的天然氧吧時時使您有沁人心脾之感,是世界流行的森林浴的最佳場所;而冬霧、霧鬆冰凌則是湖南少有的景觀。

五是人文深厚:福壽山歷史上為道教聖地,有唐、明、清年代的多處廟觀,其中的白水坪道觀儲存有10多尊明代石佛和全國最大的石香爐;紫竹觀保留有明末清初白蓮教大本營遺址和10多公里的地下通道尚待揭開神祕面紗;建於懸巖峭壁間的祖師廟自清道光年間建成後一直香火旺盛,儲存完好,且廟內供奉的昭顯陳真人為一尊完整的木乃伊。另有劉伯溫墓、紅軍醫院、紅軍兵工廠、紅軍洞等遺址。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6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由飛揚旅行社組織的南嶽一日遊。我是你們的導遊員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車的師傅姓_有多年駕齡,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人常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可以說我們是百年修得同車行,有幸與大家相識,這次旅程也是百年修來的緣分啊。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大家能通過我走進南嶽,瞭解南嶽。在行車途中,為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肘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衛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為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為____,請大家在上下車,注意識別。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說:“恆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南嶽衡山名稱的由來,自古就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其頭化為東嶽泰山,其足化為西嶽華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腹部化為中嶽嵩山,左臂則化為了南嶽衡山。另一種說法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變成了南嶽,現在衡山的山徽“朱鳥”便是由此得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根據天空星象來占卜人間禍福,正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南嶽衡山所對應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能夠像秤一樣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軫星旁還有一顆“長沙星”,主管凡人壽數,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又有了“壽嶽”之稱。人們祝壽時常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張家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湖南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__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衡山由包括長沙嶽麓山、衡陽回雁峰在內,巍然聳立著的72座山峰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嶽的首峰就在衡陽市中心的南門口——回雁峰,從“天下南嶽第一峰”向北出發,沿蒸湘北路乘汽車行駛一個多小時,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進入了南嶽勝景。

南嶽之秀,在於無山不綠,無山不樹。那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就像一個天然的龐大公園。林深樹多,光聽聽樹的名字,也夠動人了: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據統計,南嶽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這是幾十代人的血汗結晶,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於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樹身三個大人合抱亦不能圍攏。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鬆,三四百歲的年齡,還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鍾,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乍一看去,它們長得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恍如嚴寒中一群衣衫破敗的老人,相擁取暖,令人憐憫而無俊俏風華的讚歎。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鐵緊,你攙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不僅獨秀,而且情深。

南嶽如果只是這些樹木呈現的秀色,那還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矚目。這種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絕",才是它的深遠內涵。人們把南嶽的勝景概括為“南嶽八絕”,即“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磨鏡臺之幽,水簾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嶽廟之雄,會仙橋之險”。正因為“南嶽八絕”的出類拔萃,才使它贏得“五嶽獨秀”那當之

無愧的美稱。

南嶽還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環山數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於南嶽古鎮的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佔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宮形制,依次九進。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牆流注。廟內,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嶽佛道平等並存。

南嶽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其規模之巨集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佈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嶽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於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臺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裡,並在這裡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現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菸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嚐一下南嶽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衡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漢武帝以南嶽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復以衡山為南嶽。道教稱第三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芙蓉、石廩、天柱五峰為著,祝融又為之冠。有黃庭觀,傳為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處。上清宮乃晉道士徐靈期修行處。降真觀,舊名白雲庵,乃唐司馬承禎修道處。九真觀西有白雲先生(司馬承禎)藥巖。五代道士聶師道亦修道於此。

再說到作為貢茶的南嶽雲霧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就列為“貢茶”,唐代名典陸羽的《茶經》亦有記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南嶽衡山,處北緯27度12分,氣候溫和、溼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一年中有280天雲霧籠罩,對茶葉生長尤為有利。南嶽茶無蟲害,無化學汙染,製作工藝精細,素以秀麗多毫,翠綠勻潤,鮮爽醇厚、嫩香持久而聞名遐邇,在祝融峰、芙蓉峰、紫蓋峰之間毗盧洞,有一片寬深各二十里的狹長山谷,由於三面環山,經常雲纏霧繞,因而土地肥沃、溼潤,最適宜於種茶,這裡出產的茶叫雲霧茶。這種茶葉又尖又長,宛如槍尖,泡沏後尖子朝上,兩片葉瓣,斜展如旗,綠得鮮潤,沉在水裡,香氣濃郁,喝一口沁人心脾。相傳在古代,雲霧茶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必備飲料。現在的雲霧茶,南嶽到處都有種植。雲霧茶最適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別是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這一帶雲霧交織,陽光和煦,森林覆蓋面積大,種出的茶“條索緊細,挺秀多毫,內質優良,清香馥郁,飲後回味。1980年至1982年連續三年南嶽雲霧茶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觀音筍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出土的一種小筍,肉質細嫩。鮮吃,味道鮮美;幹吃尤有奇香。南嶽山上的各尚、道士,對觀音筍的幹吃方法,極為講究。選挖小筍,務在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幾天,擇其細嫩而肉厚者,先退去殼,用火煮沸,不至全熟,即取出晒乾,然後放置茶油內,用壇貯藏,時間愈久,香味愈濃,取出吃時,加鹽椒少許,其味無比。不用油浸,用普通泡帛之法加工,也勝於其他一般幹筍之味。觀音筍是寺觀招待賓客的佳餚。

南嶽大廟: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群,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群,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櫺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

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簷,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裡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說。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麼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說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櫺”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櫺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櫺星門”。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櫺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櫺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櫺星”來命名。要用“櫺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巨集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櫺星門,可見,我們南嶽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櫺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櫺環卐字,檻繞回文,仰臺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遊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讚揚了大廟佛道並存及建築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櫺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麼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徵南嶽聖帝的玉璽,寓示著南嶽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隻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隻為雄獅戲珠,東邊一隻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裡,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著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櫺星門逐一參觀遊覽。跨入櫺星門,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嶽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範純仁撰寫的《祭衡嶽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緻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臺”二字,的確,這是湖南省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臺。為何稱為“戲臺”呢?據說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嶽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臺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麼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臺兩側儲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臺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臺,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筆、左手捧鬥、形態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現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著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願以償。

閣樓兩側有鍾、鼓二亭,左邊鍾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眼前這座很象一個“川”字的三個半圓形門叫“川門”,也叫正南門,是岳廟的第三進,門洞高15米,全由青磚砌成,川門分為正川門和東西川門。正川門在古代時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東、西川門。門洞上原有一棟造型別致,四周有櫺窗的大閣樓,可惜在1944年被日軍炸燬,後來整修成平臺,登上平臺可以俯瞰大廟全景。現在我們所見的閣樓為1997年重建。

過了川門,即到了第四進御碑亭。亭系木結構,為八角重簷攢尖頂,紅柱碧瓦,雀替斗拱,脊獸齊備、玲瓏奪目,八個飛簷角均掛有魚尾鐵鐘,風動鐘響,清脆動聽。此亭又叫百壽亭,亭的四周簷板上撰寫了200個篆體各異的“壽”字,每個壽字構思巧妙,無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壽嶽”的人們能延年益壽。亭內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製青石碑,碑高

6.6米,重約四千斤,上刻清聖祖玄燁親撰《重修南嶽廟記》碑文279字,內容敘述了康熙年間重修南嶽大廟的經過,遺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跡毀於wenge之中,石碑頂上有雙龍捧日的淺雕盤龍,栩栩如生。碑座有龜趺,是由一整塊青石鏤鑿而成,重20噸。我們所見的這青石龜有幾種說法,一說為龍子,相傳龍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叫贔屓,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長負重,據說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經滄桑而不倒,永存後世。因此,歷代都用它馱著御碑,供遊人欣賞。二說此青石龜叫千年長壽吉祥龜,非常有靈氣,人們都說“摸摸龜頭,一生不愁;摸摸龜背,大富大貴;摸摸龜身,財運(官運)亨通;摸摸龜尾,辦事不累;摸摸龜爪,一切都好;從頭摸到尾,萬事不後悔”。大家不妨試試,帶些靈氣回家哦!關於這隻烏龜的來歷還有一民間傳說,由於時間關係,暫且不說。大家若有興趣,稍後再講述給各位聽。

看完御碑亭,讓我們接著參觀第五進嘉應門,嘉應門是歷史上迎接賓客的儀門。古人云:“天地順而嘉應降”,“嘉應”是有客從遠方而來的意思。歷代皇帝及朝庭命官來南嶽祭祀,地方官員和廟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門寬36.8米,深16米,高18米,為單簷歇山七開間建築,是整個大廟最寬的地方。門內外原有歷代祭祀祝文,修廟碑記及眾多的名人雅士的詩詞文賦碑刻,不同時代,不同書體,各有千秋,蔚為壯觀。可惜在wenge中被砸毀,現僅存有清代張鳳枝、卞寶弟《重修岳廟記》兩塊碑刻。嘉應門兩側是東、西迴廊,各有廂房53間,東迴廊外有八座道觀,西迴廊外為八個佛寺,分別供僧、道居住。這八寺、八觀表示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兩教在南嶽衡山這個神奇的地方,兩教地位平等,同存共榮。這種獨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現象,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往前看到的則是第六進御書樓。樓內原藏有御製匾七塊和歷代祭文與祝文及加封嶽神碑等。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物都毀於十年浩劫之中。御書樓現為文物展覽之所,主要展出南嶽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餘件珍貴文物。這些對研究古代南嶽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價值。

穿過御書樓,展現在各位眼前的這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仿照故宮太和殿式的建築,便是整個大廟的精華所在——即第七進聖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級石階之上,為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基長35.3米,寬53.68米,高31.11米,佔地面積1877平方米。正殿不僅是整個大廟的最高建築物,而且高出南嶽古鎮所有建築物,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殿內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徵著南嶽72峰。

我們現在所見的正殿前端的兩座對稱的寶庫,是供香客焚化香紙炮燭的熔爐。很久以來,一直盛傳著“南嶽聖帝有求必應,照遠不照近”。的確每年來自國內外進香朝拜的客人數以

百萬計,且很多人年年都來朝拜。右邊的這座寶庫是供活著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邊的一座則是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請各位在燒香時可不要燒錯了香爐喲。“既然南嶽聖帝照遠不照近,那麼,南嶽人一定不信南嶽聖帝囉。”確實南嶽人平時很少拜聖帝,但在南嶽卻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當地居民在每年大年七年級日開門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帶著香、炮、燭去大廟給南嶽聖帝拜年,在給聖帝拜年的途中遇到親朋好友、同事等視而不見,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佛、道兩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聖帝殿前舉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會,那時人聲鼎沸、鞭炮震天、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因而參加新年祈福法會(燒頭香),便成了南嶽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遊專案。

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級石階中的這條漢白玉拜殿游龍,昂首拽尾,相傳它不甘拜聖,欲飛天遁逃,結果被雷神擊落在殿前,摔成五節,讓它永遠看守正殿,以示懲罰。

請各位抬頭看正殿屋脊上有許多陶龍,大的長達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龍作為建築裝飾物始於唐代,現在屋頂所見的這些陶龍都是清朝時留下的原物,塗上彩釉,經過高溫燒製成型,任憑日晒雨淋,冰封雪凍,都永葆色彩鮮豔,是陶瓷工藝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個高4.55米,重千斤的七節青銅葫蘆,脊角兩端各有一把長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銅寶劍,鑄造光潔,歷久不鏽,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裝飾效果,使整個大殿增添壯麗神奇的色彩,得到國內外不少建築、冶金專家的稱讚。大殿四周有花崗石鉤欄,126個石柱上雕有獅、象、麒麟、形態可掬。144塊漢白玉欄板都是雙面浮雕,刻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和田園風光等,內容大都取材於《山海經》上的神話和歷代傳說典故。雕刻刀法剛健、線條流暢、構圖奇巧。正殿前門的木槅門頁上是一組“臥冰求鯉”的《二十四孝圖》、《十八學士圖》和三十六臺古典故事浮雕,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精彩動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門前兩根是由整塊花崗石鑿成,柱高6米,直徑1米,重達14噸,其餘70根均由兩截連線而成。

大殿正中漢白玉基座的神龕內,供奉著高達6.3米的南嶽司天昭聖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軒轅時代黃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於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禦寒、舉火驅獸,其功德光融天下,黃帝命他為火正官(火神、赤帝)。並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嶽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後葬于衡山,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為祝融峰,並建祠紀念,埋葬他的山頭叫赤帝峰。歷代帝王都派出大臣來南嶽隆重祭祀,祈求聖帝“以衛社稷,而福生靈”。聖帝左右立著金、吳二將,兩側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神龕背面畫有“老龍教子”巨幅壁畫,幅面高7.4米,寬6.3米。各位請抬頭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個巨大的木雕綵鳳花瓶的葉瓣支撐上面的樑架,幾百個斗拱,一個個、一層層遞疊到屋頂。真是木雕綵鳳繞樑翩翩起舞,樑柱盤龍張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畫維妙維肖。殿後大門上的“五龍朝聖”石刻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簷中的丹鳳朝陽,三龍戲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個殿宇由彩繪裝飾得富麗堂皇,真可謂是集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藝術宮苑。特別是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數量之多、品種之全、技藝之高超,無不令人驚歎。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智慧。

大廟的第八進是寢宮,又稱聖公聖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設有南嶽聖帝與夫人景明後坐像,聖帝父母親坐像,殿內原有萬斤銅佛趺坐,可惜在wenge中被付之一炬。現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聖公聖母坐像。聖公聖母是保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們囉。

湖南聞名景點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由飛揚旅行社組織的南嶽一日遊。我是你們的導遊員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車的師傅姓*,有多年駕齡,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人常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可以說我們是百年修得同車行,有幸與大家相識,這次旅程也是百年修來的緣分啊。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大家能通過我走進南嶽,瞭解南嶽。在行車途中,為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肘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衛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為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為,請大家在上下車,注意識別。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說:“恆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南嶽衡山名稱的由來,自古就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其頭化為東嶽泰山,其足化為西嶽華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腹部化為中嶽嵩山,左臂則化為了南嶽衡山。另一種說法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變成了南嶽,現在衡山的山徽“朱鳥”便是由此得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根據天空星象來占卜人間禍福,正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南嶽衡山所對應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能夠像秤一樣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軫星旁還有一顆“長沙星”,主管凡人壽數,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又有了“壽嶽”之稱。人們祝壽時常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張家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湖南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xx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衡山由包括長沙嶽麓山、衡陽回雁峰在內,巍然聳立著的72座山峰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嶽的首峰就在衡陽市中心的南門口——回雁峰,從“天下南嶽第一峰”向北出發,沿蒸湘北路乘汽車行駛一個多小時,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進入了南嶽勝景。

南嶽之秀,在於無山不綠,無山不樹。那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就像一個天然的龐大公園。林深樹多,光聽聽樹的名字,也夠動人了: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據統計,南嶽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這是幾十代人的血汗結晶,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於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樹身三個大人合抱亦不能圍攏。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鬆,三四百歲的年齡,還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鍾,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乍一看去,它們長得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恍如嚴寒中一群衣衫破敗的老人,相擁取暖,令人憐憫而無俊俏風華的讚歎。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鐵緊,你攙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不僅獨秀,而且情深。

南嶽如果只是這些樹木呈現的秀色,那還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矚目。這種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絕",才是它的深遠內涵。人們把南嶽的勝景概括為“南嶽八絕”,即“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磨鏡臺之幽,水簾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嶽廟之雄,會仙橋之險”。正因為“南嶽八絕”的出類拔萃,才使它贏得“五嶽獨秀”那當之

無愧的美稱。

南嶽還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環山數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於南嶽古鎮的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佔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宮形制,依次九進。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牆流注。廟內,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嶽佛道平等並存。

南嶽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 其規模之巨集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佈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嶽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於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臺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裡,並在這裡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現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菸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嚐一下南嶽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衡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漢武帝以南嶽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復以衡山為南嶽。道教稱第三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芙蓉、石廩、天柱五峰為著,祝融又為之冠。有黃庭觀,傳為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處。上清宮乃晉道士徐靈期修行處。降真觀,舊名白雲庵,乃唐司馬承禎修道處。九真觀西有白雲先生(司馬承禎)藥巖。五代道士聶師道亦修道於此。

再說到作為貢茶的南嶽雲霧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就列為“貢茶”,唐代名典陸羽的《茶經》亦有記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南嶽衡山,處北緯27度12分,氣候溫和、溼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一年中有280天雲霧籠罩,對茶葉生長尤為有利。南嶽茶無蟲害,無化學汙染,製作工藝精細,素以秀麗多毫,翠綠勻潤,鮮爽醇厚、嫩香持久而聞名遐邇,在祝融峰、芙蓉峰、紫蓋峰之間毗盧洞,有一片寬深各二十里的狹長山谷,由於三面環山,經常雲纏霧繞,因而土地肥沃、溼潤,最適宜於種茶,這裡出產的茶叫雲霧茶。這種茶葉又尖又長,宛如槍尖,泡沏後尖子朝上,兩片葉瓣,斜展如旗,綠得鮮潤,沉在水裡,香氣濃郁,喝一口沁人心脾。相傳在古代,雲霧茶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必備飲料。現在的雲霧茶,南嶽到處都有種植。雲霧茶最適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別是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這一帶雲霧交織,陽光和煦,森林覆蓋面積大,種出的茶“條索緊細,挺秀多毫,內質優良,清香馥郁,飲後回味。1980年至1982年連續三年南嶽雲霧茶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觀音筍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出土的一種小筍,肉質細嫩。鮮吃,味道鮮美;幹吃尤有奇香。南嶽山上的各尚、道士,對觀音筍的幹吃方法,極為講究。選挖小筍,務在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幾天,擇其細嫩而肉厚者,先退去殼,用火煮沸,不至全熟,即取出晒乾,然後放置茶油內,用壇貯藏,時間愈久,香味愈濃,取出吃時,加鹽椒少許,其味無比。不用油浸,用普通泡帛之法加工,也勝於其他一般幹筍之味。觀音筍是寺觀招待賓客的佳餚。

南嶽大廟: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群,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群,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櫺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

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簷,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裡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說。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麼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說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櫺”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櫺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櫺星門”。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櫺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櫺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櫺星”來命名。要用“櫺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巨集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櫺星門,可見,我們南嶽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櫺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櫺環卐字,檻繞回文,仰臺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遊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讚揚了大廟佛道並存及建築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櫺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麼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徵南嶽聖帝的玉璽,寓示著南嶽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隻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隻為雄獅戲珠,東邊一隻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裡,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著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櫺星門逐一參觀遊覽。跨入櫺星門,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嶽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範純仁撰寫的《祭衡嶽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緻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臺”二字,的確,這是 湖南省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臺。為何稱為“戲臺”呢?據說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嶽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臺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麼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臺兩側儲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臺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臺,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筆、左手捧鬥、形態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現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著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願以償。

閣樓兩側有鍾、鼓二亭,左邊鍾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 眼前這座很象一個“川”字的三個半圓形門叫“川門”,也叫正南門,是岳廟的第三進,門洞高15米,全由青磚砌成,川門分為正川門和東西川門。正川門在古代時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東、西川門。門洞上原有一棟造型別致,四周有櫺窗的大閣樓,可惜在1944年被日軍炸燬,後來整修成平臺,登上平臺可以俯瞰大廟全景。現在我們所見的閣樓為1997年重建。

過了川門,即到了第四進御碑亭。亭系木結構,為八角重簷攢尖頂,紅柱碧瓦,雀替斗拱,脊獸齊備、玲瓏奪目,八個飛簷角均掛有魚尾鐵鐘,風動鐘響,清脆動聽。此亭又叫百壽亭,亭的四周簷板上撰寫了200個篆體各異的“壽”字,每個壽字構思巧妙,無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壽嶽”的人們能延年益壽。亭內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製青石碑,碑高

6.6米,重約四千斤,上刻清聖祖玄燁親撰《重修南嶽廟記》碑文279字,內容敘述了康熙年間重修南嶽大廟的經過,遺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跡毀於文革之中,石碑頂上有雙龍捧日的淺雕盤龍,栩栩如生。碑座有龜趺,是由一整塊青石鏤鑿而成,重20噸。我們所見的這青石龜有幾種說法,一說為龍子,相傳龍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叫贔屓,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長負重,據說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經滄桑而不倒,永存後世。因此,歷代都用它馱著御碑,供遊人欣賞。二說此青石龜叫千年長壽吉祥龜,非常有靈氣,人們都說“摸摸龜頭,一生不愁;摸摸龜背,大富大貴;摸摸龜身,財運(官運)亨通;摸摸龜尾,辦事不累;摸摸龜爪,一切都好;從頭摸到尾,萬事不後悔”。大家不妨試試,帶些靈氣回家哦!關於這隻烏龜的來歷還有一民間傳說,由於時間關係,暫且不說。大家若有興趣,稍後再講述給各位聽。

看完御碑亭,讓我們接著參觀第五進嘉應門,嘉應門是歷史上迎接賓客的儀門。古人云:“天地順而嘉應降”,“嘉應”是有客從遠方而來的意思。歷代皇帝及朝庭命官來南嶽祭祀,地方官員和廟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門寬36.8米,深16米,高18米,為單簷歇山七開間建築,是整個大廟最寬的地方。門內外原有歷代祭祀祝文,修廟碑記及眾多的名人雅士的詩詞文賦碑刻,不同時代,不同書體,各有千秋,蔚為壯觀。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毀,現僅存有清代張鳳枝、卞寶弟《重修岳廟記》兩塊碑刻。嘉應門兩側是東、西迴廊,各有廂房53間,東迴廊外有八座道觀,西迴廊外為八個佛寺,分別供僧、道居住。這八寺、八觀表示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兩教在南嶽衡山這個神奇的地方,兩教地位平等,同存共榮。這種獨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現象,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往前看到的則是第六進御書樓。樓內原藏有御製匾七塊和歷代祭文與祝文及加封嶽神碑等。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物都毀於十年浩劫之中。御書樓現為文物展覽之所,主要展出南嶽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餘件珍貴文物。這些對研究古代南嶽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價值。

穿過御書樓,展現在各位眼前的這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仿照故宮太和殿式的建築,便是整個大廟的精華所在——即第七進聖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級石階之上,為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基長35.3米,寬53.68米,高31.11米,佔地面積1877平方米。正殿不僅是整個大廟的最高建築物,而且高出南嶽古鎮所有建築物,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殿內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徵著南嶽72峰。

我們現在所見的正殿前端的兩座對稱的寶庫,是供香客焚化香紙炮燭的熔爐。很久以來,一直盛傳著“南嶽聖帝有求必應,照遠不照近”。的確每年來自國內外進香朝拜的客人數以

百萬計,且很多人年年都來朝拜。右邊的這座寶庫是供活著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邊的一座則是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請各位在燒香時可不要燒錯了香爐喲。“既然南嶽聖帝照遠不照近,那麼,南嶽人一定不信南嶽聖帝囉。”確實南嶽人平時很少拜聖帝,但在南嶽卻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當地居民在每年大年七年級日開門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帶著香、炮、燭去大廟給南嶽聖帝拜年,在給聖帝拜年的途中遇到親朋好友、同事等視而不見,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佛、道兩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聖帝殿前舉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會,那時人聲鼎沸、鞭炮震天、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因而參加新年祈福法會(燒頭香),便成了南嶽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遊專案。

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級石階中的這條漢白玉拜殿游龍,昂首拽尾,相傳它不甘拜聖,欲飛天遁逃,結果被雷神擊落在殿前,摔成五節,讓它永遠看守正殿,以示懲罰。

請各位抬頭看正殿屋脊上有許多陶龍,大的長達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龍作為建築裝飾物始於唐代,現在屋頂所見的這些陶龍都是清朝時留下的原物,塗上彩釉,經過高溫燒製成型,任憑日晒雨淋,冰封雪凍,都永葆色彩鮮豔,是陶瓷工藝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個高4.55米,重千斤的七節青銅葫蘆,脊角兩端各有一把長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銅寶劍,鑄造光潔,歷久不鏽,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裝飾效果,使整個大殿增添壯麗神奇的色彩,得到國內外不少建築、冶金專家的稱讚。大殿四周有花崗石鉤欄,126個石柱上雕有獅、象、麒麟、形態可掬。144塊漢白玉欄板都是雙面浮雕,刻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和田園風光等,內容大都取材於《山海經》上的神話和歷代傳說典故。雕刻刀法剛健、線條流暢、構圖奇巧。正殿前門的木槅門頁上是一組“臥冰求鯉”的《二十四孝圖》、《十八學士圖》和三十六臺古典故事浮雕,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精彩動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門前兩根是由整塊花崗石鑿成,柱高6米,直徑1米,重達14噸,其餘70根均由兩截連線而成。

大殿正中漢白玉基座的神龕內,供奉著高達6.3米的南嶽司天昭聖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軒轅時代黃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於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禦寒、舉火驅獸,其功德光融天下,黃帝命他為火正官(火神、赤帝)。並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嶽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後葬于衡山,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為祝融峰,並建祠紀念,埋葬他的山頭叫赤帝峰。歷代帝王都派出大臣來南嶽隆重祭祀,祈求聖帝“以衛社稷,而福生靈”。聖帝左右立著金、吳二將,兩側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神龕背面畫有“老龍教子”巨幅壁畫,幅面高7.4米,寬6.3米。各位請抬頭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個巨大的木雕綵鳳花瓶的葉瓣支撐上面的樑架,幾百個斗拱,一個個、一層層遞疊到屋頂。真是木雕綵鳳繞樑翩翩起舞,樑柱盤龍張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畫維妙維肖。殿後大門上的“五龍朝聖”石刻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簷中的丹鳳朝陽,三龍戲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個殿宇由彩繪裝飾得富麗堂皇,真可謂是集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藝術宮苑。特別是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數量之多、品種之全、技藝之高超,無不令人驚歎。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智慧。

大廟的第八進是寢宮,又稱聖公聖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設有南嶽聖帝與夫人景明後坐像,聖帝父母親坐像,殿內原有萬斤銅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現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聖公聖母坐像。聖公聖母是保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