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

欄目: 河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2W

紅旗渠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面積為五平方公里。紅旗渠風景區是由紅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區組成,主要有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閘,絡絲潭瀑布。紅旗渠風景區被稱為“中國水長城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1996年9月,被國家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xx年,被國土資源局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xx年10月,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一)

首先,歡迎來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化底蘊深厚的安陽。它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甲骨文之鄉,周易故里,岳飛故里。說到安陽,我們不能不提那被國際友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全長3000英里的人工天河-紅旗運河。所以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紅旗渠。新中國成立60年代,林州人民夷平1250座山頭,修築了152條渡槽,開挖了211條隧道,開挖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以克服9年乾旱的自然生存環境。

紅旗運河景區的主要景點有:汾水園、青春洞等。首先,我們參觀了汾水源風景區,它位於分水嶺上,原名芬頓嶺。紅旗渠的乾渠分為三條幹渠,改稱小流域。

個人都從羅斯坦風景區爬上樓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條8米寬的運河在張家嶺,這是紅旗渠。繼續往前走,在“先鋒洞”和“團結洞”之間,紅旗渠就像一條紅龍,盤山,過溪而入洞。

你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青年洞,這是紅旗渠乾渠上最長的隧道。從遠處看,“青春洞”三個大字懸掛在洞口上方的懸崖上。青年洞長616米。它是由建造運河的人用一個錘子和一個鑽子鑽出來的。進入洞穴,五顏六色的燈閃爍,空氣涼爽。山洞順著山,左拐右拐。多麼傳奇的龍宮啊!本工程是紅旗渠乾渠咽喉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危險的工程。正是當年的年輕突擊隊員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發揚了“寧肯吃苦,也不願吃苦”的精神。為了紀念年輕人在艱苦奮鬥中取得的成就,這個洞穴被命名為“青年洞”。“青年洞”景區被國家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旗渠的美麗景點是無法建成的。你可以仔細享受它們。但是我們必須注意:1、不要亂扔垃圾;2、請勿隨意拍照;3、不要跳木橋、鐵橋。請配合,謝謝!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二)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林州市參觀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員xxx,大家能夠叫我小洪。這天我們要參觀的是——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變了林縣歷史上嚴重缺水的狀況,使當地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開始開發紅旗渠景區,歷時十幾年,透過科學規劃,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絡(luo)絲潭三個景區,使昔日的荒草坡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當地原名墳頭嶺,由於紅旗渠總乾渠在那裡分為三條幹渠,故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在千軍萬馬戰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於山西省平順縣,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林州人民,在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狀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

第二幅是“青年洞”,關於青年洞的大致狀況我們在後面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

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故稱空心壩。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此刻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

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能夠行汽車;中間是涵洞,能夠流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夠過洪水。此刻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裡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

第六幅是“紅英匯流”,描繪的是幾大主要工程匯合完成的輝煌景觀。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那裡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確實是一道雄險秀麗的風景!

“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隻雄鷹聳立於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繼續努力奮鬥,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餘米,崖勢險惡、高聳入雲。當時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勇敢無私的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夥伴們,腰繫大繩從山崖上飛蕩進入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鋪了,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地方。為了早日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甘願露宿山崖,爭取更多的時間施工;應對艱難的生存和施工條件,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互相鼓勵,聽從指揮,以艱苦奮鬥的大無畏精神使得整個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該工程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林州兒女依然持續著樂觀的情緒,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作為精神支撐,完成了這一偉大歷史性工程。紅旗渠的修築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但是透過這天的遊覽,我想大家對整個偉大的工程必須有了更深瞭解,期望大家不要忘記當時艱苦的山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偉大的修渠人。

好了,遊客朋友們,景點的講解到那裡就要結束了,在那裡,我要多謝大家的支援與配合,我想大家還意猶未盡吧,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遊覽,拍照留念。景區遊人較多,請注意物品安全,但是期望大家注意把握時間,我們一個小時後,在景區門口準時集合登車,車牌號是豫A86206,為一輛藍色大巴車。祝大家玩的愉快,謝謝!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三)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巨集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總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紅旗渠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乾渠在這裡分為三條幹渠,改名為分水嶺。

在千軍萬馬戰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

第二幅是“青年洞”。該工程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青年洞”風景名勝區,被國家六部要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原是亂石堆壩,其壩高雄踞亞洲第三位。設計總庫容77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530萬立方米。後經過瀝青處理大壩印水面和高壓混凝土巖縫灌漿,現大壩效能良好。它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在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

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過洪水。現在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裡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

第六幅是“紅英匯流”。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東流,至合澗鎮西匯合,形成了一處優美的飛流直瀉奔騰圖。有詩讚曰:“珠濺花飛雪裹玉,流激瀑瀉浪逐波。閘開傾進瓊漿液,兩韻一渠唱凱歌”。

總乾渠分水閘,是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總乾渠分水閘樓頂高懸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硃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閘門內奔瀉出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東巒至合澗鎮與英雄渠匯流,澆灌著姚村、城關、合澗等35.2萬畝土地;二乾渠沿山坡東南方向到橫水鎮馬店村,澆灌著姚村、河順、橫水等11.6萬畝。三乾渠在分水嶺雙孔隧入口處,距分水閘500米,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澆灌著任村、東崗、河順等4.6萬畝土地。

1997年,分水閘實現了計算機遙控觀察調節水位,使紅旗渠灌區達到了國內自動化管理先進水平。

在分水閘的後面,有一座“紅旗渠”紀念亭。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築。紀念亭匠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亭內懸掛著黨和領導人為紅旗渠的題詞,反映林縣乾旱歷史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圖片;紅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圖片圖表;還有當年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飢吃的野菜標本。這些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

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這裡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色!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四)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旅遊由我來當你們的導遊。我是楊紫涵,大家可以叫我楊導。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的紅旗渠。

周曾自豪地宣稱:紅旗渠和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的兩大奇蹟。為了修築紅旗渠,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56人重傷致殘。在新中國60年代,林州人民為戰勝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環境,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開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神工鋪,它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於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蓆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後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還鄉。”大家抬頭看,那就是虎口崖。虎口崖位於凌雲亭東,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餘米,崖勢險惡、高聳入雲。崖的中間,是往下凹下去的,就像老虎的嘴巴。“虎口”上邊垂下來的岩石,就像老虎的嘴巴。現在我們走在虎口崖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虎口”裡面的景色。“虎口”裡有許多垂下來的岩石,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著頭。

修建紅旗渠時,隊長任羊成和除險隊員們腰繫繩索,身臨懸崖,撬石除險。身上被大繩勒的青腫,被荊棘刺得生痛,但他們還是頑強作業。一次,任羊成正要撲進倒簷除險,上面掉下一塊小活石,他躲閃不及,一排門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鮮血,繼續凌空排險。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於是,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蕩氣迴腸的紅旗渠是新中國艱苦創業的典範,更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我們三小時後在停車場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遊愉快。謝謝。

關於河南紅旗渠的導遊詞5篇(五)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遊員xx,這天將由我來陪同大家一齊遊覽這座雄偉的紅旗渠。紅旗渠位於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慮山中,地勢險峻,工程雄偉。它是林縣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巍巍太行山上一錘一慳,堅持苦幹出來的一大水利工程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恩來總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其歷史地位可見一斑。

此刻我們已經來到了紅旗渠景區的大門口,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乾渠在那裡分為三條幹渠,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組這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既有凌雲壯志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鬥場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總乾渠分水閘樓頂高懸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硃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繞過分水閘,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旗渠紀念亭。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築。紀念亭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亭內懸掛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紅旗渠的題詞,紅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圖片;還有當年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飢吃的野菜標本。這些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我們就到達了青年洞景區。那裡山高水險,八米寬的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水山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色。青年洞是紅旗渠總於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於1960年2月動工,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困難,總乾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幹部群眾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堅持繼續施工。當時每一天每人只有六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最後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請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看,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寫有“鷹咀山”三個大字。因突出的山崖酷似一隻雄鷹聳立於紅旗渠之上,意欲展翅騰飛而得名。

此刻右手邊看到的崖體上的“山碑”二字,是《山碑》攝製組於1990年請前xx李先念題寫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縣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發展三部曲的電視片。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將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孫後代永遠不忘當年修建紅旗渠,改變乾旱缺水面貌的艱苦奮鬥歷程,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揮紅旗渠精神。

好了,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期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為您以後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並能發揚光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