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

欄目: 甘肅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64W

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甘肅界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國接壤。甘肅省總面積42.59萬平方千米。甘肅地形呈狹長狀,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型別從南向北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四大型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一)

宕昌縣位於甘肅省隴南地區西北部,總面積3331平方公里,全縣轄6鎮19鄉,總人口29萬。宕昌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段,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產眾多,是一片亟待開發的寶地。

宕昌人文薈萃,景觀奇特。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三國時,鄧艾伐蜀過境;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人始建宕昌國。1935年至1936年,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境內哈達鋪,並作出了到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策,哈達鋪被譽為紅軍長征的“加油站”。哈達鋪長征紀念館現已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宕昌境內地形特殊,表現各異,既具北國之雄奇,又有南國之秀麗,特別是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景點繁多,風光奇特,被稱為“小九寨溝”,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古老的宕昌國遺址、險峻的三國古棧道、聞名全國的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風景如畫的官鵝溝自然風光,加上獨特的風俗民情、多彩的民間藝術,使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宕昌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一是生物資源富集。境內有I77萬畝森林,125萬畝草場,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發展畜牧養殖得大獨厚。中藥材種類達692種,其中當歸、黨蔘、大黃、紅芪、柴胡、黃芪等名貴藥材種植達10萬畝,年產量6000萬公斤以上,素有“千年藥鄉”的美譽。著名的八馬犛牛肉、車拉高山羊、松花蛋、羊肚菌、刺龍芽、野生蕨菜、高澱粉洋芋、大紅袍花椒、大白蠶豆等農特產品量大質優,是天然的綠色食品。二是礦產資源儲量大。境內已發現金屬礦和非金屬礦16種,尤其是鉛、鋅、金、銅、銻儲量大,為優勢礦種。三是水力資源開發潛力大。境內有白龍江、岷江等大小河流10多條,水能理論蘊藏量26.29萬千瓦,現已開發4129千瓦,佔可開發量的6.3%。四是基礎設施條件良好。國道212線縱貫全境,縣城距省會蘭州330公里,距隴西縣城200公里,可直達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省道直通周邊各縣,縣鄉道路四通八達。通訊設施完善,電力供應充足,專業農貿市場遍及城鄉。

宕昌是一個資源富縣,也是一個亟待開發的貧困山區,更是一處發展潛力巨大的開發熱土。宕昌目前雖然比較貧困,但這只是現狀,並不是未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宕昌這塊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熱土,定會成為外界客商投資生財、謀求發展的理想家園。開放的宕昌將以物產豐饒之優勢、能源通訊完善之地利、改革開放之天時、優惠互利之政策,竭誠歡迎海內外朋友來投資興業,與宕昌人民一道共創輝煌,共享收穫。

歷史地理

宕昌縣屬長江流域,位於甘肅南部、隴南地區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部分的交錯地帶,全縣總面積3331平方公里,有耕地45萬畝,其中山地40萬畝,川地5萬畝,人均耕地1.6畝,有林地127萬畝,草山125萬畝,荒山荒坡20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9.7%。全縣轄1區6鎮25鄉,334個行政村。有兩個藏族鄉,總人口28.62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27.21萬人。

宕昌歷史較為悠久,但建縣比較遲,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為羌族居地。三國時鄧艾伐蜀過境,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族首領樑勤建立宕昌國,直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所滅,歷時259年。隋初為宕州,唐天寶元年改為懷道郡,“安史之亂”後陷於吐蕃,北宋時收復置宕州。明清時由土司統治,長達561年。1935年和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先後兩次經過我縣哈達鋪,在哈達鋪進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動,黨中央在哈達鋪召開了重要會議,整編了紅軍,建立了地方武裝,作出到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重大決策。紅軍在宕昌境內建立了四十六個蘇維埃政權,3000多名宕昌兒女參加了紅軍,紅軍走後留下的隴南地下黨組織,領導隴南人民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哈達鋪不僅是紅軍去陝北的決策地和中國革命的轉折點,而且是紅軍長征的加油站。現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解放後,成立西固縣,縣址在舟曲,屬武都專區。1954年6月,西固縣址遷至宕昌,11月更名為宕昌縣,由岷縣、舟曲、武都三縣邊緣地帶組合而成為一個新縣。1958年4月劃歸天水專區;12月與岷縣合併,劃歸定西專區。1961年恢復宕昌縣建制,劃歸武都地區;1985年,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

宕昌地形地貌複雜,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具有亞熱帶、溫帶、寒帶三種氣候,縣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間,平均海拔2300米,縣城海拔1748米,年均氣溫9.3℃,年均日照2085小時,降水量630.7毫米,無霜期181天。境內西北高東南低,山大溝深,海拔相對差大,地形分為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單元,氣候垂直分佈明顯,地域性差異大,天地相對不合。光熱氣候資源好的河谷地區氣候溫暖,農作物可一年兩熟,但階地狹窄,河谷不寬,河流急劇下切,小規模岩漿活動頻繁,泥石流、滑坡經常發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土地資源較好的西北部丘陵和高山地區屬寒溫帶,光熱水資源嚴重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全國相比,僅次於青藏高原,且冰雹等自然災害連年發生。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二)

西千佛洞開鑿在敦煌市西南35公里處的黨河河岸崖壁上,因地處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石窟的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等與莫高窟體系相近。因而也成為敦煌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敦煌市西南行至陽關途中,道左不遠處即為黨河,河床北岸為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南岸是透迄蛇曲的沙山,西千佛洞就位於沙山盡頭的河床北岸陡崖上。這裡的陡崖深壑上有濃廕庇天,崖下灘地紅柳叢生,古木參天,涓涓小溪流過,環境清幽。西千佛洞開窟年代無從稽考。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閣經)有記佛龕之文日:右在縣東(壽昌縣)六十里,香舊圖雲,漢(闕)佛龕百姓更營造。”推測文中所記佛龕當指此。據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創年代應早於莫高窟,至少應與莫高窟屬同時代建造。

西千佛洞現存石窟16個(窟、龕22個),其中1-3窟為唐窟,4-8窟為魏窟,16窟為晚唐窟,這9個洞窟儲存較好,其它多有坍塌,壁畫也剝蝕不清,時代難以確認。一般認為洞窟屬北魏至宋代所鑿。儲存較好的9個石窟中,中央大多有中心座,座四周鑿龕,內塑佛像,四壁多繪賢劫千佛、佛跌坐說法圖、佛涅盤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繪金剛、力士像。北魏一石窟內南壁西段繪(睞子經)故事,東段繪(勞度叉鬥聖變)故事,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沒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補其空白,有獨特價值。其餘窟龕的四壁和藻井則很少繪佛本生故事。

西千佛洞與莫高窟經歷了類似的盛衰歷程,受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藝術寶庫損失慘重。近年來,人民政府全面加固、修繕了洞窟,使面臨崩塌的崖體和洞窟恢復了整體性和穩定性,崖體迴廊保證了遊人的安全。今天,西千佛洞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有10個洞窟開放,成為遊人在敦煌至陽關旅遊線上重要的參觀內容。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三)

敦煌,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匯點,因此產生了燦爛輝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位於敦煌市城東六公里處的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是敦煌漢唐文化的一個縮影。現在已挖掘面世的三座墓為西晉至東晉時期的墓葬,其中一座的明確紀年為年號,為東晉咸和4年公元3建興20xx年,是東晉時期涼的20xx年。

西晉是一個矛盾異常突出,變革空前急劇的年代華夏大地沒有形成穩定的中央集權,而是軍閥割據,風煙四起;但處於西部邊陲的敦煌卻未受中央集權更迭的影響,保持了人民的休養生息與經濟的相對繁華。西晉畫像磚墓的內容則是這一時期敦煌人民社會經濟及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的一個側面。

敦煌畫像磚墓與嘉峪關、酒泉的不同點是:其一:前者以墓葬照牆為施畫區域兼及內室,而後者以墓室四壁為施畫區域;其二是前者以神龕靈獸及歷史故事為主,而後者以生活和生產的場景為主。他們的共同點是二者均飾以複雜的仿木構彩繪磚雕,以象徵高塢深堡的莊園門闕。從磚畫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民間繪畫的技藝以達到相當純熟和普及,也反映出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種宗教文化的影響而非常的活躍。這也為佛教文化的發展與敦煌莫高窟的產生創造了條件。通過下面的參觀,一塊塊古樸的畫像磚,將把您帶到遙遠的天國,讓您親身感受一下古代敦煌民俗藝術的神奇與魅力。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四)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裡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定金城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闢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漢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漢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漢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佔,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320xx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隋煬帝大業三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620xx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唐高祖武德二年(620xx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又改為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復改為金城郡。唐肅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唐代宗寶應元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又被吐蕃所佔。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間,党項族屢敗吐蕃諸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党項元昊擊敗吐蕃,佔領河西及蘭州地區。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內亂,調軍攻夏,收復蘭州。此後宋夏隔河對峙,時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蘭州在宋廷統治半個世紀後,被金將宗弼(即金兀朮)攻佔。此後蘭州雖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復過,但旋即丟失。因此,南宋後蘭州又進入了金與西夏新一輪的爭奪之中。直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佔領蘭州。

蘭州全景(2)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軍戰敗元軍,攻取蘭州,次年置蘭州衛,洪武五年置莊浪衛;建文帝元年(1399年),肅王朱楧率甘州中護衛移藩蘭縣(蘭州),以三分軍士守城,七分軍士屯田,加之東南諸省移民不斷移蘭屯墾,興修水利,促進經濟發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時蘭州“城郭內外,軍民廬舍不下萬餘區”。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自此蘭州成為西北政治、軍事重鎮,用以“節制三秦”、“懷柔西域”。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定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以及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最新的甘肅景點導遊詞範文(五)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各位朋友,你們好。我是今天的導遊,現在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0xx年、比雲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建立年代之久。建築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儲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線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巨集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每個洞窟裡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於系統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祕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x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1920xx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920xx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於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餘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後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好了,我就介紹到這裡,這種藝術瑰寶的魅力是需要自己體會到,那麼希望大家在欣賞中收穫到屬於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