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

欄目: 福建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56W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福建省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裡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於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於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僱人建造了這種建築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後繞道,經過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頂,而後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著一株枝幹虯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裡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峰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銳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麼生動,多麼形象,多麼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遊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峰。繞過飛來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這裡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峰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後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裡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後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著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後,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衝,幾次過後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而大紅袍衝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脫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後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說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後,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豔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遊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岩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儲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0xx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0xx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蘊藏著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嚮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後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菸繚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後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型,高 11米,寬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二)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海上仙都”太姥山。我是XX旅行社導遊XX。

我們今天所要遊覽的太姥山風景區位於福鼎市境內東海之濱,這裡有雁蕩、武夷山水之秀美;有黃山、泰山石霧之奇幻;有嶗山、北戴河的海韻沙情;有普陀、武當山的佛蹤道跡。這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走,就讓我們一起去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吧。

太姥山原名才山,相傳堯帝時有一女子種蘭于山中,在她得道成仙時,恰遇堯帝乘舟至此,見她容貌與自己母親十分相似,就封她為太母,呵,她可是成功上演了一出“名人模仿秀”的古代版本,才山也從此改為太母山。漢朝時,太母山被封為三十六名山之首,正式改名太姥山。

太姥山景區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游覽面積100平方公里。它三面臨海,一山獨秀,山上有54座峰、45塊石、100多個洞,一共360多個景點。它以石奇、洞異、峰險、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古人贊曰: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永珍在胸中。1988年,太姥山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今天我們主要遊覽國興寺,夫妻峰,璇璣洞三個景點。

說話間,車子已經到了太姥山腳下,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隨我下車。看,這就是我們遊覽的第一個景點--國興寺,始建於盛唐時期。據史書記載,當時寺廟規模巨集大,僅石柱就有360根之多,可以想像當時的寺廟是何等的堂皇壯觀。可惜後來廟宇屢遭兵焚,香火幾度興廢,最後寺毀於宋,如今只剩下中殿這7根石柱,看,它們雖然歷經滄桑,仍儀態超然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孔武立德的精神,在風雨中千年佇立。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三)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XX旅行社的導遊員XX,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裡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裡,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相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說:站著要像東西塔,躺著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裡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說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說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說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岩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著肩,拱著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裡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群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說,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說: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說,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說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嘆:“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全部用花崗岩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四)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帶大家遊覽的是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林進嶼。

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包括古火山島林進嶼、牛頭山古火山口、南碇島、魚鱗石山等。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領略一下古火山島林進嶼的特殊地質風貌。

林進嶼位於漳浦縣前亭鎮將口村海域,距岸約2公里,面積0.16平方公里,是無人居住的小島。從遠處看,它像一塊黑寶石,鑲嵌於碧波之上。這座小島距今已經20xx多萬年了,它的地質特徵,也成為了地質演化歷史。

“林進嶼”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這裡有個傳說:很早以前,長泰縣有一個叫林震的人,身患麻風,被族人棄於這個島上。他吃島上的動植物,喝島上的水,專心讀書。後來,他的病不治而愈。不久,中了狀元,職從六品。他在京城任職8年,淡泊名利,不願阿諛奉承而稱疾告歸。而這座無名島後人就稱為了“林震嶼”,為了避諱,又把它稱為“林進嶼”。

現在我們已經登陸林進嶼,大家小心。島上區域性可見鹼性橄欖玄武岩石,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就形成了今天世界罕見的火山地貌景觀了:一是機理完整的玄武岩石群,二是熔岩湖現象,三是巨型柱狀節理。

島的中央是鬱鬱蔥蔥的山峰,海拔72.7米。島上的甘泉清澈見底,林間有山羊奔走。島的四周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玄武岩石群。在島的北海灘上,可以見到16個火山口緊密連在一起,形成圓環狀,像VCT軟盤,就覺得一定讀得出它那千百年來的鉅變。這裡的火山口小而多,還有這種玄武岩巨型柱狀節理,更有這整齊的“巨柱石林”,它是如何擺佈的呢?大家可以思考思考了。

島上到處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石頭,這裡的石頭沒有牛頭山那的排列有序的“石柱”,卻千奇百怪、形狀各異。

各位講解先到這裡,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參觀,請注意安全。

最新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範文(五)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導遊XX。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峰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岩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型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著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說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裡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說是岩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裡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說“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裡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裡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