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市本級人才投入機制研究報告

欄目: 研究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83W

人才投入機制是指為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和人才使用提供保障的供給機制,人才投入機制建設就是要合理劃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投入責權,充分發揮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確保必需人才投入的可持續、高效、穩定的, 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市人才投入機制,增加人才投入,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本級人才投入機制研究報告

一、當前我市人才投入機制建設情況

(一)從來源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來源不廣。一是向上爭取一點。我們充分利用省管縣市財政體制和市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積極跑部跑省,爭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及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專項資金、農村人才資源開發資金、新農村“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補助等專項資金。XX年爭取了79萬元,XX年年爭取了22萬元,2010年爭取了25萬元,2010年爭取了25萬元;二是預算安排一點。在編制年度預算時,把“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勞動模範津貼獎金、人才培訓費、湖北科技院士專家漢川活動經費、拔尖人才津貼和春節慰問費等在部門預算中精心安排,專案逐漸明細具體,如XX年安排拔尖人才津貼1.8萬元;XX年安排1.8萬元建立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 安排湖北科技院士專家漢川活動經費5.5萬元;2010、2010年每年安排拔尖人才津貼50萬元。三是社保資金支援一點。對現有人才和引進人才的子女、家屬,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納入社會保障的範圍,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沒有社會團體,企業,個人的投入。

(二)從數量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總量不多。雖然我市人才投入總量一年比一年增加,XX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43萬元,XX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120萬元,2010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186萬元,2010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240萬元,但按全市的人均比總量不多,XX年全市人均0.39元; XX年度全市人均1.09元; 2010年度全市人均1.69元; 2010年度全市人均2.18元。與社會的需要量比不多,與全市的經濟發展速度比,增量不多,

(三)從機制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機制不穩。每年財政預算安排人才投入時,專案名稱不規範,不穩定,一年一個樣,基本專案沒有固定下來,有一種臨時動議感覺,如在編制年度預算時,有的年度有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有的年度有勞動模範津貼獎金,有的年度有人才培訓費,有的年度有湖北科技院士專家漢川活動經費,有的年度有拔尖人才津貼,有的年度有拔尖人才春節慰問費等,沒有建立人才投入的專項資金,人才投入也沒有連貫性和一致性,不便於統計彙總,不便於比較分析,人才投入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四)從合理性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合理不夠。在國家,社會組織,個人三者的利益負擔不合理,國家沒有挑大頭。如人才培養教育費用上,個人負擔過重;在人才引進的投入上企業挑了重擔,如企業聘請的專家、技術工程師安家費、科研經費、獎勵經費等全部由企業出了。

(五)從經濟社會發展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嚴重滯後。

我市XX年—2010年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15.6%,一般地方預算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15.8%,財政支出年平均增長率為23%,gdp平均增長率為17%。而我市的人才投入5年來零星稀少,嚴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於社會需求。

二、人才投入機制的基本思路

人才投入機制的基本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xx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為輔助的多元參與的投入機制,形成責權明晰、配置合理、和諧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產品供給體系,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又好又快速發展。

三、人才投入機制的基本內容

人才工作主要包括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環節。與此相適應,人才投入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環節的教育投入和使用環節的工資福利投入,以及人才培訓(繼續教育)、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勵等方面的投入。

人才培訓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對市黨校行政學院、各單位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的投入;對行政機關和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用於培訓本部門、本系統人員的投入;對企業和其他非財政撥款事業單位,財政部門原則上不直接安排資金,由企業和非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從企業利潤或營業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作為人才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培訓等。

人才吸引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市人民政府設立引進人才專項資金和國家引智專項經費的配套資金,主要用於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鼓勵留學人員回國服務給予高階人才的安家,科研等經費支出。

人才激勵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針對人才實施的各種行政獎勵措施;針對專業技術人員,出臺的科技獎、政府特殊津貼等獎勵政策;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逐步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薪酬制度和以經營業績為核心的多元分配體系。

四、不斷加強和完善人才投入機制建設

加強和完善人才投入機制建設首先要更新思想觀念,增強人才投入意識,著力解決人才投入中存在的經費比重輕、參訓人員少、機制不靈活等問題。其次就是要站在培養和造就人才的戰略高度,加大人才基本需求的投入,要把人才培訓培養的經費支出,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直接意義的一種生產經營性開支、一種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支出,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和企事業發展預算,並逐年增加幅度。同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一)建立人才投入基金籌措機制

在人才投入籌措上,要建立起政府投入為導向、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資助為補充的投入機制。要依靠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方式來保證人才投入的不斷增長。

一是政府設立。市政府要設立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的專項基金,以國家引智專項經費為基礎,地方政府每年從年度預算中安排一定的配套資金,再從企業稅收返還中提取一部分設立人才投入基金,按照受益比例關係,合理投入,像滾雪球的發展方式,不斷投入不斷髮展,並根據財力的增長逐年有所提高。

二是單位自籌。各單位每年要從本單位的經費中安排一部分人才專項資金,有計劃地培養本部門本單位的人才,積極引進外來人才,要大力支援和鼓勵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特別是對那些拔尖人才工作所需資金,要做到不“斷炊”、有豐餘。對人才工作所需的專項科研經費不足的,可以向政府人才基金申請補助。

三是企業提取。企業要從每年實現的利潤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科研專案開發及獎勵等。不斷提高企業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創造新的企業文化。

四是社會籌措。不斷優化社會環境,發揮市場對人才資源和人才投入的基礎性配置作用,鼓勵和吸引社會各界、企業財團、個人參與人才投入,也可通過發行彩票等社會募捐形式籌集人才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人”。

五是爭取外援。積極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通過專案開展、事業發展凝聚人才、引進人才,用足用活人才、智力引進政策,實現人才合理流動、人才資源共享。整合對各部門掌握的專項資金,要安排一定數額專門用於人才投入,集中使用,形成合力。要理順資金投入渠道,防止重複投入,使人才資金投入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人才投入激勵機制

明確規定人才激勵重點。一是改善人才生活、工作條件的;二是注重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的獎勵;三是支援人才出市或出國深造及參加有關學術活動;四是對那些引進、使用人才有突出成績的單位進行表彰獎勵;五是注重對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流動站、留學生創業園區、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等人才平臺的建設,改善人才工作環境;六是加強人才市場的建設。通過加大對人才市場建設的投入,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儘快建立與全市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相適應的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手段先進的全市人才市場體系。七是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建立激勵機制,

通過加強部門協調,綜合運用稅收優惠、財政補助、信貸貼息、、融資擔保等手段,為社會力量投資人才公益事業創造良好環境。建立重視人才公益事業投資者利益補償機制,企業捐款和投資人才公益事業可以按規定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人才公益事業可以衝抵營業稅、所得稅。建立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人才公益事業建設專案的低息、貼息貸款以及政府贖買制度。

規範完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制定人力資本參與分紅的實施辦法,切實推行專業技術人員以技術、專利和管理才能等人才資本入股,以技術股、專利股、管理股參與分紅。拉開工資檔次,按貢獻大小給予人才高工資、高獎金和其他優厚待遇,實行優才優薪、高才高薪、特才特薪。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實行與業績掛鉤的拔尖人才年薪制,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貢獻,一流報酬。

引導企事業單位制訂採取形式多樣的激勵措施,積極鼓勵科技人員投入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設立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專項獎勵資金,用於獎勵技術革新和組織創新活動的改革者。對將創新成果運用於生產實踐並取得重大效益的要重獎,激發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努力進取精神。

(三) 建立人才投入財政預算機制

當前中國整個政府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和監督,甚至預算科目的設定,尚未與國際通行的政府財政統計賬戶接軌,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的框架。從《中國統計年鑑》刊出的政府支出專案看,11個專案中,幾乎1/3是涉及經濟建設類的,而公共財政理論認為真正應該由政府做的專案卻很籠統,如人才投入分散在其他很多專案中,使得預算不具有硬約束性,不利於統計比較。同時不利於公眾、媒體和人大等機構的有效監督,因此,在財政預算體制上,將人才經費單列,加大透明度。

中央、省政府對地方政府的人才投入資金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較大,專項轉移支付比重較小。建議在人才投入的轉移支付方式上,加大專項轉移支付,適當減少一般性轉移。

(四)建立人才投入專家評審機制

在人才專項資金的使用上,要建立專家評審制度、公示制度、投入績效考評制度。各地區、各部門每年對人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要向社會公佈,實行績效考評,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預算執行情況等方面,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人才投入保障機制。

積極探索社會保障制度,為推進人才工作深入發展提供保障。建立高階專家和市級優秀人才財政或用人單位補充投保制度。有條件的單位可為業績突出的人才投保,增加投保險種,提高保費標準,從而更好地創造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愛惜人才、關心人才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