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通用7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35W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1

按照鎮黨委的總體部署,我村被確定為xx年環境整治工作達標村。年初以來,我村支委加強領導、突出重點、強化措施,使鄉村衛生環境有了新起色,鄉容村貌有了新改觀,為鄉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通用7篇)

一、環境整治基本概況

xx社群作為xx鎮宅俊村亮點工程,自xx年xx月納入xx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案建設規劃實施以來,總投資xx萬元,其中中央投資xx萬元,省配套xx萬元,地方配套xx萬元,整合其他部門涉農資金xx萬元,村民集資xx萬元。

二、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情況

三、存在問題

隨著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深入,我村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個別幹部群眾思想認識還存在不到位問題,活動開展得不平衡。部分幹部群眾還存在認識不清、辦法不多、措施不夠有力的問題,群眾主動參與意識不強。

二是由於我村財力有限,致使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綠化、硬化程度不高。建議鎮黨委加大專項資金投

入力度,實行資金報批制,扶持村級興建環境整治基礎設施。

四、明年工作

20xx年、__屆四中、五中全會

精神為指標,以《城鎮建設管理條例》為依據,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認真汲取20xx年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工作推進機制和資金補助機制,確保我村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環境整治任務。

一是在責任落實上下功夫,全面約束幹部群眾。層層簽訂責任狀,使我村幹部常思環境整治之事,常務環境整治之實。進一步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將群眾環境整治行為與

資源發包、小額信貸信使用者評比結合起來,並組織幹部群眾外出參觀學習,真正調動起群眾積極性。

二是在推進機制上下功夫,確保環境整治活動不反彈。全面實行實名播報制,並實行隨機抽查、考評制,推動環境整治工作的縱深開展。

三是在典型示範上下功夫,儘快掀起活動高潮。以村級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評選“黨員清潔衛生戶”,擴大典型示範覆蓋面,提高典型示範水平。

四是在街道道整治上下功夫,柴糞全面出村,並得到有效利用。

五是在資金補助上下功夫,協調各專案資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六是將大力宣傳環保意識,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軟體設施建設。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2

20xx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隨後各省市縣也制定了實施方案,通過20xx—20xx年的整治,農村“髒、亂、差”面貌不斷轉變,農村環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廣大農村地區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近年來,筆者通過在“三農”審計中關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也發現了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參差不齊。由於各地發展情況及投入資金力度不一,有的已經達到“高階版”,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當地歷史文化風貌融為一體,有的還是“初級版”,只是簡單的整清楚、擺清楚。

(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案建設管理不規範。抽查發現個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案存在未按規定程式進行招投標、工程專案結算不及時、專案驗收程式履行不到位、工程專案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問題。

(三)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未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抽查某縣已建成的農村汙水處理設施38座,包括小型汙水處理站、微動力處理設施和人工溼地等處理工藝,除2座在建外,36座已投入執行。由於農村汙水處理設施運維主體大部分為村集體,長期穩定運營缺少持續的財力支援,投入執行的36座汙水處理設施,有專人維護的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僅3座。

(四)農村公廁未按標準建設及日常管護不到位。通過現場抽查發現,部分農村公廁男女廁位比例未按標準建設、第三衛生間建設不規範、未安裝地漏等問題。部分公廁內設施裝置損壞未及時修理、公廁周邊環境髒亂、管理制度牌標識缺失、公廁未正常開放使用、公廁日常保潔不到位等問題。

(五)農村醫療衛生設施建設不到位。部分村莊未按規劃建設村衛生所,部分衛生所醫生配備、產權、租賃方式、建築面積等未達標,部分村衛生所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政策落實不夠到位,補助資金使用率低,醫保定點覆蓋不足,部分村衛生所未開通醫保定點和未產生醫保結算等問題。

(六)農村供水站日常管理薄弱。當前農村飲水供水方式主要是通過鄉鎮水廠集中供水和村級水廠供水,鄉鎮水廠裝置比較先進,管理維修維護比較正常,而村級水廠一般是由村委派人負責,消毒裝置落後,靠人工操作,日常消毒淨化管理薄弱,飲水安全檢測工作不到位。

(七)農民的參與度不高。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存在“幹部幹、群眾看”的現象,有的群眾認為這是政府的事,有的認為這是面子上的事,為此不關心、不過問、不參與,缺乏引導群眾轉變生產生活觀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措施,群眾主體意識亟待加強。

二、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雖然通過三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推進全面鄉村振興過程中應當堅持不懈地抓好此項工作,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資金投入,在整治過程中保護好村落格局,保留好農村原有特色風貌,讓人記得住鄉愁。並要關注落後及偏遠農村的整治情況,補齊人居環境短板,儘量縮小各地區農村的人居環境差距。

(二)加強涉農專案監管力度。應建立完善涉農專案管理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責任,加強專案建設程式管理,嚴格執行工程專案招投標管理規定,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專案建設的標準、質量、驗收稽核等關鍵環節,確保每個涉農專案都能夠按照規定執行程式。

(三)加強已建成專案設施後期運營管護力度。應建立健全已建成的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農村公廁等人居環境整治專案後續運營管理措施和責任制,杜絕“重建設、輕管護”現象,並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確保已建成的專案設施正常執行,發揮實效。

(四)加強農村醫療保障工作。應積極推進完善鄉村衛生所、醫療裝置等醫療設施配置,加快鄉村資訊化建設,做好基本藥物零差率補助等醫療優惠政策宣傳,配齊鄉村醫生,加強對村醫的基本技能培訓指導,全力推動醫保定點全覆蓋,提升農村醫療管理保障服務水平。

(五)加強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強對村級飲水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監督指導和經費保障,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的日常檢測工作,擴大抽查檢測覆蓋面。建立健全長效運營機制,提高村級水廠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快集中供水發展步伐,逐步將分散的個體供水改至集中式供水,增強供水管理能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六)發揮村民在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主體作用。推進全面鄉村振興,農民是受益的主體,也是參與的主體。應當多形式地開展宣傳教育,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引導農民自己動手,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營造人人愛護環境的濃厚氛圍,形成人人蔘與整治的良好局面。併發揮鄉賢能人的作用,充分調動鄉賢、大學生、企業家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回鄉創業,支援參與家鄉的建設發展。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3

8月25日至9月2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東平帶領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洛川、寶塔、延川、安塞等縣區,採取實地察看、現場交流、調查問卷、座談彙報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市人民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來打,堅持以建立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合力推進。落實五級書記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求,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上下互動,形成全市一盤棋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多次召開市縣鄉三級動員會和現場觀摩推進會。二是在市農業農村局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在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設立基礎設施、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規劃五個專項推進辦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門包縣指導、行業垂直指導、資訊排程、明察暗訪等多項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財政困難,強化資金保障。20xx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37億元(其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1.25億元,“廁所革命”資金1.12億元),中央、省級和市級投入分別達到0.67億元、0.59億元、1.11億元。各縣(市、區)也通過專案整合和預算安排,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鄉鎮、村組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廣泛動員企業參與、農民出資和投工投勞,洛川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出資投勞佔比達60%以上。

(二)規劃統領分類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樣板。一是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體系,編制《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導則》《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總體綱要》《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示範村規劃》,為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1784個行政村村莊分類,確定集聚提升類村925個、城郊融合類村252個、特色保護類村212個、搬遷撤併類村47個。三是以“八清一改”為重點,接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90%以上村莊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以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村莊為重點,統籌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巷道硬化工程,剛性治標,系統治本,建設重點達標村1000個,示範樣板村150個。全市湧現出寶塔區趙家岸村、洛川縣黃連河村、黃龍縣苜渠村、吳起縣南溝村、安塞區西營村等一大批文化旅遊型、產業帶動型、自然山水型示範村,累計建設綠色家園村莊236個村,其中24個村莊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稱號,45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

(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1784個建制村硬化路通暢率達到100%,寶塔區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累計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3060處,受益人口88.04萬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裝置安裝率達到90%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100%,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95%自然村通動力電,使用者供電可靠率達99.88%。村莊林木綠化率36%。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二是以資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類,累計建成縣級垃圾處理設施13個,鎮級垃圾處理站57個、中轉站27個,配備村莊保潔員5843人,設立村級垃圾兌換點601處,1686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佔行政村總數的95%。富縣牛武、洛川京兆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站建成投產,寶塔區被列入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三是對全市農村30.6萬常住戶廁所現狀、改廁意願、改廁計劃分類造冊登記,逐戶建立檔案。累計改建衛生廁所232523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6%。寶塔區、黃龍縣、富縣和子長市分別被確定為省級“廁所革命”示範縣和重點縣。四是建成鎮級汙水處理設施58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84個,汙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莊分別達到859個和824個,佔比分別達到48%和46.2%。寶塔區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五是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88.6%。洛川縣琦泉生物質發電廠和金億來廢棄地膜、反光膜加工廠建成投產,年加工處理果樹廢棄枝條、廢棄地膜、反光膜萬噸以上。

(四)建管舉措行之有效,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堅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鞏固,探索務實整治方法,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各縣(市、區)充分發揮示範村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點上示範向面上展開,湧現出延川縣青平川、永坪川、文安驛川,安塞區南川、中川,子長市安定川等一批示範帶。寶塔區北過境沿線整治為解決城鄉結合部村莊難題提供了經驗。洛川、富縣探索形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購料、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五統一戶廁新建模式和沼氣池改建模式。黃陵縣隆坊鎮示範推廣單戶、聯戶汙水處理模式。安塞區積極探索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在茶坊等村示範推廣生活垃圾堆漚有機肥技術。黃龍、延川等縣將村容村貌提升與古村落保護開發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田園變遊園、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遊產品、貧困村變旅遊村,實現環境改善與產業增收雙贏。延長縣引入長豐牧業公司,在張家灘、交口、七裡村、安溝4個鄉鎮探索農村廁所糞汙處理社會化服務。甘泉縣將“門前四包兩禁止”制度向農村延伸推廣,落實屬地鄉鎮、村組隊幹、農戶三級管護責任。在全市範圍內借鑑推廣吳起縣周灣鎮小口則村按月收取衛生保潔費用、洛川縣交口河鎮“十戶一長”“巷道長”網格化衛生管護、安塞區沿河灣鎮“三長合一”(村長、路長、河長)等有效做法,管護及執行長效機制正在建立。

二、存在問題

(一)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規劃滯後。還有866個行政村未制定村莊規劃,一些村規劃前瞻性不夠,未能將環境整治與傳統村落保護、農耕文化傳承、主導產業配置有機結合,少數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現象。尤其是村莊綠化美化方面,沒有完全做到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簡單照搬城市模式,鄉村特色不明顯。

(二)整治工作進展不夠平衡。一些縣(市、區)對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樣板”上,城鄉結合部、三產集聚村、偏遠拐溝村問題依然突出。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整治統籌聯動不緊密,部分村莊街道、巷道公共環境較好,但農戶院落、公路邊溝、果園及設施大棚周邊生產環境整治措施還不到位。

(三)村莊持續發展能力不足。許多農村外出進城人員較多,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薄弱,導致垃圾、汙水、廁所等基礎設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難以落實,存在利用率低、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現象。一些縣區簡單推行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機制,對一些相對偏遠、人口少的村組來講,存在不切合實際、勞民傷財、不可持續的問題。

(四)整治資金投入短缺。財政投資仍然是主要資金來源,但受財力制約,市、縣兩級財政投入難以保證,獎補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垃圾汙水處理、農村公路養護、環境衛生保潔等長期性剛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中省專項資金爭取力度不夠,且主要分佈在各行業部門,整合難度較大,不能充分發揮聚集效應,資金管理使用的精細化、科學化、績效化水平還需提高。

(五)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突擊性、運動性特點比較明顯,鞏固提升的長效管理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尤其是環境衛生反彈現象時有發生。樣板村、重點村示範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面上總結推廣不夠。群眾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等靠要思想嚴重,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

三、幾點建議

(一)堅持規劃引領。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進一步完善《延安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按照村莊發展有目標、建設專案有安排、生態環境有管控、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有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和完善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農村“多規合一”,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點對村莊人口總量、設施佈局、產業結構、發展趨勢、生態保護、村集體經濟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確保通過整治達到空間佈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便利、田園風光優美、生活富裕和諧的目標。

(二)堅持加大投入。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援。市、縣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大中省資金、專案爭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級財政配套資金支援措施。繼續堅持涉農資金整合捆綁、統籌使用,用足用活現有強農惠農政策,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優化財政供給結構,進一步加大獎補力度。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探索建立市縣財政+社會資金+群眾自籌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模式,拓寬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制約瓶頸。

(三)堅持標本兼治。要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淨化人居環境。堅持整治與保護、開發與利用相結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複建設。村莊綠化美化要以當地樹種、鄉土特色、自然風貌為主,不求園林化,但求生態化。要深入分析農村人口流動變化趨勢,充分兼顧脫貧攻堅、產業開發、移民搬遷、生態建設等因素,合理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統籌開展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廁所改造,堅決防止造成資金投入偏差和浪費。要把產業開發作為重要依託,持續做大特色產業、做強集體經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經濟保障和人力支撐,實現人居環境靠農民整治、優美人居環境讓農民享受。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4

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截止今年,持續五年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全縣所有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工作重心也將從扶貧脫貧轉到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上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當前,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髒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對此,我結合在溧陽所看所學的新經驗,就我所工作的x鎮境域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情況

近年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資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建立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全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突出重點,成效明顯,“髒亂差”現象有所改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強領導,環境整治全面鋪開。一是組班子。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各站所、各村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落實了人員經費,構築了鎮村組三級環境衛生管理網路。二是定目標。制定了《x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x鎮農村“廁所革命”行動計劃》,明確了我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及農村“廁所革命”目標任務,落實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責任。三是造氛圍。結合“四創”工作,鎮村組分別召開環境整治工作宣傳動員會和推進會,印發環境整治工作宣傳手冊,教育幹部群眾進一步增強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廣大幹群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夯實基礎,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以鎮政府所在地、以及庫區沿岸、主要交通幹線、重點示範村等為重點,兩年來共啟動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案10個,實際竣工建設專案9個,落實財政資金300餘萬元,累計完成3個行政村的環境整治,專案涵蓋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汙染治理、農村居民院落周邊整治等方面,通過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的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有一定的改觀。二是抓投入,農村環境設施逐步完善。近年來,大力開展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區拆遷及環境整治資金1000餘萬元,拆遷水源地紅線以內居民47戶,新建垃圾中轉站4個,添置垃圾車6臺,封閉式垃圾箱55個、移動大容量垃圾桶500餘個,建垃圾池20餘座,推行“扶貧+生態+環保”模式,調整配備40名“御源軍”、89名公益崗位,強化了生態環境保護和貧困戶脫貧致富“雙贏”目標。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拆除廢舊雜房、旱廁300餘棟,新建村級衛生公廁7座,改建戶用廁所399戶。三是加大美麗鄉村建立,打造城鄉統籌典範。按照“政府引導、村民主體、財政獎補、示範帶動”的方式,近年來,共建立市級文明村3個、縣級文明村4個,突出村莊環境整治,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四是落實河庫保潔責任,保護水源環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長制管理,開展巡河專項行動,及時清理河道兩岸垃圾,加強入河排汙口的監管,開展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河道水質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狠抓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科學指導農民用肥,有效減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汙染。推進省級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工程示範村建設,農業生態不斷髮展。

(三)嚴格考核,整治責任不斷增強。制定了x鎮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援。鎮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綜合整治考核辦法,採取日常督查與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對整治活動進行經常性的檢查,並將各村進展情況及時通報,實行獎罰,有力促進了各項整治任務的落實。

二、溧陽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

在溧陽學習的有一站是溧陽市上興鎮牛馬塘村。據介紹,位於溧陽市西部的上興鎮牛馬塘村,原本是交通閉塞、鮮為人知的小村落。該村20xx年被列為江蘇首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後,緊盯富民強村發展目標,深挖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既保持了“三塘擁田舍,悠然見曹山”的原鄉風貌,又形成了獨特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今年該村成為外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在村史館中,瞭解到牛馬塘村在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前,邀請了專家通過前期走訪、政府商議、村民討論、學者評審等程式,立足牛馬塘實際,規劃時通盤考慮了村裡的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佈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細緻科學規劃,深入分析優劣勢,最終確定了“以中華薯文化特色文創農業為基礎,以山水田園和鄉村生活為載體,以鄉村民宿、田園體驗、文化驛站和文創活動為紐帶,帶動村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打造以特色農業、田園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傳統意蘊的鄉村居所”的發展定位。究其鄉村振興在牛馬塘村能成功的本質,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效開展是分不開的,據介紹,牛馬塘村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加大對現有生態資源的保護,竹子、古柏、櫸樹等原有植被都儘可能保留,適當點綴之後變成了老人乘涼、孩童嬉戲之地,不僅有效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更留住了原生態的“村味”和“鄉愁”。另一方面則加大對“髒亂差”環境整治,鋪設汙水管網、修建河堤駁岸、整治黑臭水體、新建垃圾崗亭、推行垃圾分類,在全面改變環境面貌的同時提高了村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以此不斷提高綠水青山的“顏值”來實現金山銀山的價值,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的最濃底色。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在學習觀摩了溧陽先進經驗以及對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後,我認為現階段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習慣和落後觀念影響,很多村民隨地亂丟垃圾習以為常,建築垃圾隨意遺棄。路邊、溝渠、河岸及屋前屋後成了垃圾場,塑料袋、紙屑、果殼等垃圾四處散落,村民蓋房產生的廢棄材料在房前屋後長期亂堆亂放,形成“垃圾圍村”現象。二是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動物糞便和沖洗圈舍的汙水隨意排入露天溝渠,農戶生活汙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的問題仍然相當普遍。

2、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滯後。一是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轉運車輛少,滿足不了現實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長時間堆放不能及時清運。二是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難解決。由於垃圾終端處理規劃佈局滯後,因環境制約我鎮無法建立垃圾填埋場,垃圾面臨就地還是外運處理的兩難局面。

3、廢舊雜房、旱廁拆除難度較大。大量危舊廢棄不用的雜房、旱廁、殘垣斷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特別是有的村莊旱廁林立,露天敞開,臭氣熏天,加上村民拆舊意識不強,等待觀望,拆除難以到位,嚴重製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序開展。

4、資金投入保障難以到位。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加,預算投入與實際所需資金差額較大,導致環衛硬體設施不全,保潔員不敢多聘。目前,涉農資金整合難度較大,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建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資金投入缺口很大。

5、輿論引導和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氣的宣傳媒介,對農民群眾的環保需求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沒有考慮到農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不夠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鳴作用。二是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參與程度不高,環境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認為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當旁觀者,不當參與者,既不主動作為,也不支援配合,等靠要思想嚴重。三是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形成,主體不清、責任不明、問責力度不大。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很少問責幹部,導致一些村重視不夠,推進不力,效果不佳。

四、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建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以來,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一)規劃引領,示範帶動。一是科學規劃,因村施策。堅持“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的理念,發揮規劃的先導性作用和基礎性地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全面開展村莊佈局規劃、村莊整治規劃,並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鼓勵推行多規合一。要在學習先進經驗基礎上,深入群眾,充分吸取環境整治的意見和建議,制定適合本地鄉村環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確優先建設的重點村和中心村,確定整治重點和時序。要根據各地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科學確定各地區整治目標任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二是示範帶動,精準發力。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特別是在起步階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過以點帶面,先行先試、示範帶動,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以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為重點,實施青山綠水建設工程,輻射帶動全鎮各村開展整治工作。注重鄉土味道,保護鄉情美景,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政府主導,村民主體。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各村要充分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安排。要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明確牽頭責任站所,統籌安排年度工作任務,為工作持續開展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要加強對各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指導,建立聯動機制、分工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整合資源,共享資訊,形成工作合力,職能站所要經常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各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關情況,確保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利用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時報道工作動態,宣傳報道好典型、好經驗、激勵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後進,真正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人人關注農村環境的濃厚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村民在村莊整治中的主體作用。要動員廣大群眾主動參與,變“要我幹”為“我要幹”。通過召開群眾大會、加強村組幹部學習培訓、組織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農村環境整治政策家喻戶曉,讓村民親身感受村莊整治的變化和好處,激發廣大村民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在主動搞好自家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如牛馬塘村探索垃圾分類積分制,可在愛心超市等兌換日用品,將垃圾分類和農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吸引農民積極參與,很有借鑑意義。

(三)突出重點,紮實推進。

一是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減量是首要。傳統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集中處理方式,雖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運輸成本、生態成本、用地成本、資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來的代價很大。對大部分農村來說,只有從源頭減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次到溧陽學習考察,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得立足農村實情,多想接地氣的好招。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飯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頭痛,而農村恰恰可漚肥再次還田。有的地方將農村垃圾分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過保潔員的二次分類,少部分來自城裡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屬製品、電池等可運回城裡回收處理。這樣一方面減少垃圾總量,另一方面也將極大地降低轉運成本。

二是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村莊要建立集中汙水處理設施;居住比較分散的地方,應建設戶用汙水處理設施。我鎮有些地方農村住房分佈較散,住戶之間距離很遠,用集中式汙水處理很不經濟。建議結合農村生產生活的方式,採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處理,解決好農村汙水轉化利用和處理問題。自己的汙水處理設施建在自家院子裡,村民會更加愛護,維護費也大大降低。

三是示範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係農村環境的改善,也關係到社會文明進步。要堅持以戶改廁為主,建公廁為輔的原則,按照重點區域優先改、整合資源集中改、農村旱廁整村改的要求,儘快明確改廁方式、流程、質量標準等,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推進傳統旱廁改造,要完成重點區域農村廢棄不用旱廁拆除工作。不斷增加有效投入和專項資金補貼,嚴格考核獎補,提高廣大村民改廁積極性,解決村民願改不急改的問題。因地制宜示範建設無害化公廁,搞好農村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方便群眾和過路行人。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有效銜接,將廁所糞汙、畜禽養殖廢棄物一併處理並資源化利用。

(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在當前經濟增長壓力加大,財政增加困難的情況下,確保政府資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應繼續以政府主導、集體補充、村民參與、社會支援的.投入機制,保證整治工作的資金需求。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涉農環保資金,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科學合理運用財政補助資金,加強專案管理和資金使用的監督,創新補助方式,提高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進一步規範用活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調動廣大群眾籌資籌勞,通過“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措施,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五)健全機制,壓實責任。一是健全責任追究機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調動社群和村組的工作積極性,健全鎮、村、組三級責任體系,形成人人有任務、個個有壓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職必盡責的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工作...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5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為充分掌握南充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狀、剖析整治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南充市統計局於近期選取有代表性的南部、西充2個縣,各選取3個村(南部縣碾盤村、齊心村、書房坪村,西充縣轉山河村、麻柳埡村、李家嘴村),組織人員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抽樣調查,並與鄉村幹部,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座談,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調查樣本的`基本資訊

本次調查分為農民問卷和農村問卷兩個部分。農民問卷調查物件為18歲以上常住村民,共120人。其中男性物件102人,女性物件18人,包括2個村幹部、2個鄉幹部、116個村民。農村問卷調查物件為6人,均為各村熟悉村情的村幹部。

二、目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情況

農民問卷調查顯示,調查物件都聽說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政策,而有90%的人是通過村、鎮幹部開會傳達的渠道瞭解這些政策,同時調查訪問物件所在村都有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在對於“環境整治變化最大”的調查中,選擇排在前四位(共9個選項)分別是:“生活垃圾可以處理好”、“生活汙水可以處理好”、“道路變好變寬”、“村裡變整齊有序”。在對當前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滿意度調查中,86.7%滿意,11.7%是一般和較滿意,1.6%是不太滿意。同時農村問卷調查顯示,其生活垃圾處理率平均值為96.3%,生活汙水處理率平均值為89.6%,衛生廁所使用率平均值為75.5%;有4個樣本村近三年開展過植樹造林綠化行動,有5個樣本村農民建房有統一規劃。樣本村人居環境整治能取得這樣初步的成效,與南充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有關。

近年來,南充市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實施規劃編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舊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長效機制建設等“六大行動”,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

(一)全面推行村鎮規劃編制

推進“多規合一”,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注重融入文化、旅遊元素,因地制宜,分類制定鎮(鄉)規劃、村莊規劃。組織編制特色小鎮、傳統村落、重點鎮汙水、縣域農村生活垃圾等專項規劃設計。完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同步加強批後監管。目前南充市大力推進南部縣省級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試點、西充縣金源鄉省級鄉村規劃編制試點,全市1290個貧困村均編制了村莊規劃,正全面有序推動其餘各縣(市、區)按照省上的規劃指導體例進行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

(二)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

(1)鞏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積極落實《南充市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鞏固提升“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收運處置模式,加快補齊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增加收集點和轉運車輛,推動鄉鎮垃圾中轉站提標升級,確保收儲運系統執行正常。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已建垃圾池和收集、分類減量池個數21243個,已建鄉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46個,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的縣比例達到100%。

(2)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汙染。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基本實現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田殘膜資源化利用。截至20xx年5月底,開展糞汙資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達90%以上,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7%,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達到85.6%,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8%。

(3)開展農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大力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建立工作臺賬,逐步銷號。優先治理飲用水水源地、重點流域等區域存量生活垃圾,積極清理農村積存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白色汙染,防止城市垃圾等各類廢棄物下鄉。

(三)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行動

(1)開展農村水環境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採取綜合措施恢復農村水生態。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力爭建立以“水安全有保障、水資源有保證、水生態有保護、水文化有底蘊、水景觀有特色”建設目標的“水美新村”200個以上。

(2)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積極落實《四川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五年行動方案》。優先實施聚居度高、環境質量要求高的區域汙水治理,對靠近城鎮的村莊,將管網納入城鎮處理系統;對其他農村地區推廣小型化、低成本、易維護的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設施。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837個農村居民聚居點汙水治理工作,建有鄉鎮汙水處理廠(站)260座,覆蓋率達64.05%。建有集中式、分散式等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或納入城鎮汙水管網的行政村比例為15.6%。農村生活汙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的行政村比例為100%。

(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行動

(1)統籌農村公共廁所建設。積極落實《南充市“廁所革命”實施方案》,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和扶貧新村建設,逐步完成675座鄉村公共廁所新建和改建任務,研發推廣使用裝配式環保農村公廁,重點完善村級服務中心、學校等公共場所公廁配建。

(2)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汙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結合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地災避險搬遷等,全面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配套。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有效銜接。

(3)加強廁所糞汙治理。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廁所糞汙貯存、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將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並資源化利用,推行糞肥還田。

(4)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農用有機肥和農村能源為主要利用方向,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農村擁有戶用衛生廁所農戶佔總戶數的48.5%;建有公共廁所的行政村比例為100%;開展廁所糞汙資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為90%。

(五)實施舊村改造與村容村貌提升行動

(1)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加快推進通村公路建設,加強村內通組、入戶道路建設,完善村莊內部道路交通系統,實現村村硬化、戶戶有改善,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目前全市村內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達100%。

(2)實施舊村改造。堅持把舊村風貌改造與環境整治相結合,不斷推進農村美化、綠化、硬化、亮化、淨化。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積極推進“農村土坯房改造行動”,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推進鄉村公共空間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廣使用節能燈具和新能源照明。

(3)大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統籌鄉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修復鄉村生態環境和田園景觀格局。結合綠色村莊建設,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古樹名木保護、溼地恢復等工作。目前全市村內主要道路實施綠化的行政村比例達20%。

(六)實施長效機制建設行動

目前全市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的縣比例達90%,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的行政村比例達100%,9個縣農村垃圾收運均不同程度地做到了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執行管護。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場持久戰,根據本次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短板。

(一)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資金短缺,投入仍顯不足。一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範圍廣、資金投入大、後續維護管理費用高。雖然各級政府,無論是相應配套政策還是直接的專案資金扶持力度都很大,但對於廣大農村來說還是稍顯不足。農民問卷調查顯示,有63位調查物件(佔總人數52.5%)在“環境整治中的困難”調查中選擇了“財政投入不夠”,排在六個選項的第一位。二是由於一些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籌集資金比較困難,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農民自籌和募集社會資金有很大難度。農村問卷對“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資金來源”的調查顯示,6個樣本村中有5個村選擇了“鄉級及以上政府”,而只有1個村選擇“村集體”和“村民自籌”。三是農民問卷在“是否願意付費”以及“願意出多少錢”的調查中,100%的調查物件願意付費,其中有75%的人選擇“每年50元以下”,而選擇“每年300元以上”僅佔比2.5%。這說明有必要繼續完善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讓村民為環境付費有理有據、合情合理。

(二)制度建設不夠完善。農民問卷調查顯示,調查物件對“環境整治的不足”的選擇排在前三項有:“農戶庭院,房前屋後沒有整理打掃”、“改廁進度慢”、“垃圾清運處理不及時”;對“最希望改善的方面”的選擇排在前三項有:“生活垃圾處理更及時乾淨”、“生活汙水處理更及時乾淨”,“整修硬化村裡道路”。對“環境整治中的困難”調查顯示,18人選擇了“設施無人維護”,排在六個選項的第二位。這說明部分農村在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以及村容村貌提升行動方面還是存在不足,缺乏切實可行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及環保設施的維護管理運營制度,導致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鞏固提升難、環保基礎設施維護運營難,不能夠有效發揮作用;同時還需完善高效的治理評估機制與監督機制。

(三)農民環保衛生意識有待加強,參與、配合積極性不高。農民問卷調查顯示,有54位調查物件(佔總人數45%)在“環境整治中的困難”調查中選擇了“村民衛生意識不夠”,排在六個選項的第二位;在“村民健康衛生意識”的調查中,75%選擇“好”,25%選擇“較好及一般”。這都說明村民的健康衛生意識有待提高。同時引導群眾參與環境整治機制還不健全,農民群眾自主投工投勞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

四、對南充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建議

(一)保障資金投入。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創新政府支援方式,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金融支援力度,支援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專案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支援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和執行管護。二是要以產業為依託,結合農業供給側改革,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新理念、新模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村情,區別對待,因地施策,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產業支撐,增加村集體收入,讓村集體有一定經濟能力管護村莊環境衛生。三是加快建立並實施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村莊探索建立汙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

(二)開展試點示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按照“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以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為重點,在省上培育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中,每縣根據山區、丘陵和平壩等不同地勢特徵,確定5—10個村進行試點,按照相關技術規程和要求,打造一批示範樣板,及時總結推廣具體經驗做法。通過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提升。

(三)健全保障機制。一是要建立完善村莊環境保潔制度與垃圾清運長效機制,發揮好村級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作用,使建設管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果成為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二是健全環保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做到設施建管並重,加快培養常態化的管護隊伍和服務網路,保證環境整治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評價監督制度,將環境保護治理和環保專案建設等情況納入領導幹部責任目標,納入環保督查重要內容,同時加強環保日常監督考評,以考核為抓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久改善。

(四)強化宣傳教育,努力營造良好氛圍。一是要深入開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的宣傳教育活動,著力提升廣大村民環境整治的主體意識和環保意識;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引導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升文明素養。二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群眾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三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路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6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作為全市鄉村振興先導試驗區,銅山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作鄉村振興的第一仗來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號工程來做、推進全域旅遊的第一支撐來抓,徹底擺脫過去“掃掃地、刷刷牆、種種樹”的村莊整治老路子,通過頂層設計,要素保障,典型帶動,強化考核,標本兼治,實現點線連成面、盆景變風景,形成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風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農村展現新面貌、居民展現新風貌、生產展現新質態,呈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五點主要做法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推進鄉村環境整治中,銅山從頂層設計入手,用“百村示範”帶動,用強化考核拉動,用獎補資金撬動,有力地推動了這項工作的開展。

精心描繪“航標圖”。恢巨集開啟的鄉村振興偉大征程,呼應國家發展和人民期盼,是一道使廣大鄉村脫胎換骨鳳凰涅盤的時代命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中央和省市工作的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人居環境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作為鄉村振興的試驗區,銅山從頂層設計入手,把人居環境整治放在鄉村振興的第一仗來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號工程來做、推進全域旅遊的第一支撐來抓的高度,確保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前列的定位,密集出臺了《銅山區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意見》《全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工作方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實施方案》和《銅山區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檔案。這些檔案,明確了“十有六無”的標準,確立了“百村示範、千村達標、萬戶集中居住”的思路,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揮了航標引領的作用。

多管齊下“破瓶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特別是資金等要素的支援。為破解資金等要素瓶頸的制約,銅山採取了多措並舉四管齊下的辦法。一是積極爭取中央、省市財政支援和專項資金,用好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増減掛鉤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建設用地保障機制。二是按照統籌安排、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確保效益最大化,避免撒成芝麻鹽。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積極與國開行、農發行尋求合作,爭取20億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貸,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捐助、認購、認建等形式,共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四是拿出5億元政策引導扶持資金,激勵各地早幹早得、多幹多得、快乾快得、幹好再得。對建立成功的首批“十有”標準示範村給予300—400萬元獎補,對第二批、第三批建立成功的示範村分別給予100—300萬元獎補;對“六無”標準的整治達標村給予10—20萬元的獎補。這些獎補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和酵母作用。

選育整治“領頭羊”。典型引路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開展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為營造學典型、爭先進的濃厚氛圍,銅山通過“百千萬”工程載體,強力打造了一批百村示範的典型,做到有看頭、能參觀、叫得響、可推廣,且聚點成片、連點成線。本著早落實、早成型,群眾早受益的原則,銅山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扣著一環幹,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目前首批12個村已經全部整治到位,10月底前第二批35個示範村整治到位,年底前100個示範村都整治出來。千村一面,不是美麗鄉村。在當前的百村示範中,銅山根據各村資源稟賦、產業形態等,分類打造“生態旅遊型”“三產融合型”“特色保護型”“整治提升型”四類村莊,尊重村莊自然肌理與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勢、借水造景,不挖山、不填塘。劃定繞城近郊區域、黃河故道沿線、微山湖沿岸、呂梁山片區四大片區,凸顯鄉村特色風貌,使農村更像農村。通過百村示範,引導形成村莊產業發展新業態,把生態變成搖錢樹,把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變成聚寶盆。西李、北村、紫山等地,資源稟賦特殊,通過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特色旅遊,實現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用好考核“指揮棒”。為保證人居環境整治有序推進,銅山建立了區鎮村三級書記抓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機制,納入“三農”工作目標考核、區級機關爭先創優考核、全區重點經濟工作考核和創新獎評選等,各級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方案制訂、親自抓部署實施、親自抓督查落實,將工作任務專案化、專案節點化,對進展情況常評比、季觀摩,年度考核。區鄉村振興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鎮、街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督查,定期通報。區鄉村振興辦公室嚴格按照“十有六無”標準組織推進,凡不達標的堅決不予認定,凡不能及時達標的堅決進行通報,從上到下不降標準、不打和牌。集中居住區建設是銅山人居環境整治的短板和難點。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銅山研究制定了《全區集中居住專案拆遷補償實施意見》,明確了“1+N”鎮村佈局模式,制定全區集中居住區建設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各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成功案例示範、來引導農民主動搬、主動拆,不趕農民上樓、不逼農民進城,出現了“要我搬”為“我要搬”。

協力奏響“大合唱”。人居環境整治需要大合唱。為形成合力,抓好落實,成立了銅山區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產業發展組、集中居住組、人居環境整治組、鄉風文明組、申報協調組5個工作組,抽調有關部門30餘人脫產集中辦公。各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的領導小組,書記、鎮長親自抓。各村也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專門工作組。為整合整治資源,區委、區政府與相關部門簽訂了幫扶掛鉤責任狀。在此基礎上,以“改善人居環境、聚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在區電視臺、銅山釋出、銅山要聞等主要媒體開設了“聚焦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欄目,實行多角度立體式戰役式宣傳。各鎮、街道共出動宣傳車300餘輛,刷寫宣傳標語、懸掛條幅20__餘處,創作宣傳牆畫9200多平方米,發放宣傳材料4。9萬餘份,組織鎮村幹部群眾3600餘人到先進地區進行實地觀摩學習,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建言獻策,解放思想,開啟思路。通過多措並舉,全區上下形成了關注人居環境整治、支援人居環境整治、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掀起了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四點主要成效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深受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這項工作開展以來,銅山以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顯著成效,推進了鄉村振興程序,加快了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夯實了全域旅遊的基礎,鞏固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更增加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進了鄉村振興的偉大程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戰略選擇。銅山區名義上是區,但絕大多數的行政區劃基層單位還是鎮和行政村,約一半的居民生活在鎮村,超過五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仍依賴於農業生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通過鄉村人居環境的綜合整治,銅山新修鄉村道路1000多公里,新修和改建農村水衝式無公害公廁1000多座,建設和改造中國小、幼兒園89所完成250座村級衛生室標準化改造,建成142個村和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百萬居民於今年8月全部喝上了來自駱馬湖的優質水……這些大手筆的補短板工程,補齊了農村基礎設施的短板,填平了城鄉公共服務的落差,打造了生態宜居環境,有力地推進了鄉村振興的程序。

加快了中心城市的融入步伐。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這是徐州最大的發展優勢,也是銅山的最大發展機遇。“銅山要在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中展現格局,幹在先走在前,不僅要建設現代化的城區,更要建設現代化的農村。”區委書記王維峰認為:“我們要堅持兩條腿齊步走,推動城市反哺農村,把更多的財力、精力投入到公共空間治理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儘快開啟農村融入城市的瓶頸制約。”為全方位推進城區周邊鎮融入主城區,區委區政府要求相關鎮要摒棄鎮域思維,跳出“一畝三分地”,放眼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按照主城區發展要求,劃定繞城近郊區域、黃河故道沿線、微山湖沿岸、呂梁山片區四大片區,把人居環境整治與中心城市特色功能片區建設結合起來,以鄉村振興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計劃為引領,推動了村民市民化、小區社群化,進一步提升廣大鄉村的魅力和顏值,加快了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

強大了全域旅遊的載體支撐。銅山山水資源豐富,歷史遺存眾多,村莊形態各異,發展全域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銅山按照“城鎮像城鎮、農村像農村”的理念,統籌考慮產業佈局、歷史風貌、資源稟賦等因素,高水平開展鄉村規劃,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適度、錯落有致的形態風格。為彰顯鄉村田園風貌,銅山尊重村莊自然肌理與特色,不搞千村一面,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勢、借水造景,依照田園風光型、山水生態型、紅色文化傳承型、歷史文化保護型要求,編制出集基礎設施、產業、文化、旅遊和古村落與歷史建築保護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性規劃。漢王村的綠水白牆、江南水韻,倪園村的石徑通幽、寧靜安然,潘樓村的清水蜿蜒、家家枕河,北村村的湖光山色、荷香四溢等等,無不在綻放銅山“淮北深處小江南”的美景,無不在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豐富了人居環境的精神內涵。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抓,“口袋”“腦袋”一起富。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銅山以“鄉風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引領,通過以獎代補激勵,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廣場、行政村綜合文化中心、自然村(社群)文體活動設施等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已完成142個村和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村文化禮堂計劃從20__年到20__年分三年建設完成。為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建立成果,複製推廣三堡街道潘樓村“十星級文明戶”評比經驗,今年每鎮挑選2至3個村作為示範點推進,到20__年實現村級全覆蓋,著力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銅山還結合農村新型社群建設,通過設立村史館、建設文化牆、設計鄉村標識等方式,傳承優秀文化、記住濃濃鄉愁,不斷增強鄉村文化底蘊。為發揮模範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銅山模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活動,一年評出各類好人、鄉賢近千人,湧現出“銅山媽媽”等一大批好人群體。如今當好人,做好事,已成為銅山的主流價值觀。

四點主要啟示

銅山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懷和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件接著一件幹,不僅讓人民群眾享受到了鄉村振興的紅利,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帶來了幾點啟示。

頂層設計是“龍頭”。為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序開展,銅山在出臺系列保障政策,明確了“百村示範、千村達標、萬戶集中居住”整治思路的基礎上,根據村莊條件分兩類推進:條件較好村按照有標準道路、有綠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統、有服務場所、有廁所革命、有河長路長、有保潔體系、有富民產業、有資訊網路、有清潔能源“十有”標準整治;條件較差村按照無公共空間被侵佔、無雜草叢生、無亂堆亂放、無黑臭水溝、無亂搭亂建、無裸露土壤“六無”標準整治,並制訂了考核細則和工作方案,發揮了航標引領的龍頭作用。

財政資金是“酵母”。為發揮整治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銅山拿出5億元政策引導扶持資金,對建立成功的首批“十有”標準示範村給予300—400萬元獎補,對第二批、第三批建立成功的示範村分別給予100—300萬元獎補,有效地激勵了“百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了幹多幹少、幹孬幹好和幹晚幹早不一樣。這些獎補資金,不僅激發了示範村莊的典型帶動作用,還增強了它們配套投入的積極性。今年以來,黃集鎮黃西村以配套投入200多萬元,用於廁所革命,在全市農村率先建成5個五星級公廁,使群眾“方便”更方便,增加了群眾的幸福感。

分類考核是“動能”。考核是指揮棒,也是推進急難險重工作的有效抓手。銅山破除平衡照顧的舊觀念,摒棄“幹好幹差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大鍋飯思想,按照精準化、差異化的要求,科學設定人居環境整治考核指標,適當增加考核權重,把衡量擔當作為的標尺亮出來,把注重實績的鮮明導向樹起來,真正使考核結果與評先獎優掛起鉤來,這些舉措有效地增強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心使命感。這項工作啟動以來,在銅山20__多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從北部的柳泉北村到南部的三堡潘樓,從西部的漢王紫山到東部的單集賀莊,到處都是熱火朝天建設場面,許許多多的村莊悄然間發生著從“土髒亂”到“潔淨美”的蝶變。

因村施治是“法寶”。鄉村是中國的根。“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美麗風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和樂景象,是多少人心馳神往的記憶。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踐中,銅山充分尊重村莊自然肌理與稟賦特色,把因村施治作為法寶,在分類打造“生態旅遊型”“三產融合型”“特色保護型”“整治提升型”四類村莊的基礎上,對適宜集中居住,需要整體搬遷的村莊,通過成功案例示範和生活實質改善來引導農民主動搬、主動拆,不趕農民上樓、不逼農民進城,真正變“要我搬”為“我要搬”,有效地防止了一刀切,杜絕了前村一面。

北村村的湖光山色、潘樓村的水韻悠然、漢王村的精緻精美……今天的銅山鄉村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猶如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正在盡情綻放。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 篇7

近日,為紮實推進縣域美麗鄉村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肥西縣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在常委會分管領導的帶領下,赴縣農委和部分鄉鎮村居,採取聽取彙報、實地察看和召開座談會的方式,對美麗鄉村工程建設情況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進行了調研,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一、存在問題

(一)整體規劃不夠科學。我縣美麗鄉村建設中,規劃的重點主要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停留在拆並幾個村,再造一個安置點,沒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同質化建設嚴重,特色化建設不足,有新居無新貌的現象比較突出。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短期行為多、長遠設計規劃不足,沒有形成全縣“一盤棋”思想,美麗鄉村建設多為鄉鎮各自為陣,不能形成全域帶動、協同發展的聚集效應。

(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調研中發現,我縣絕大多數美麗鄉村都是基礎型的硬體建設,資金投入和專案建設主要是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直接投入產業發展的資金較少,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發展後勁不足。此外,我縣在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大多依賴財政投入,儘管重點打造一批特色農業,但因產業發展投資較大,還處於打造“盆景”階段,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文化產業融入不足。儘管我縣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因地制宜,能夠深入挖掘鄉賢村訓、人文典故,並且大力建設中心村大舞臺、休閒廣場、農家書屋等,業以此為依託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但就全縣而言,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文化旅遊產業佈局上還沒能形成同頻共振局面,發展結構單一,沒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

(四)後期管理體制不完善。我縣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並村推進,群眾生活將更加集中,探索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的體制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建成後的鄉村的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維護管理。我縣目前對已改廁所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尚未建立全覆蓋式的後續管護機制。另外,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過程中,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群眾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

(五)資金整合不到位。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必須要有強大的資金做保障,而現在點多面廣的操作模式,使資金使用過於分散,既形不成特色,也打造不出亮點。例如道路建設、環境衛生整治、旱廁改造、汙水管網、安全飲用水、小型水利配套、土地整治等,這些經費因為各自都有使用的規範和要求,導致基層不能將專項資金與美麗鄉村及農村環境“革命”工作建設專案有效結合起來統籌使用。

二、意見建議

(一)統籌規劃,凸顯差異化發展。在編制規劃時,要因地制宜、定位準確、主題突出,與產業發展同步建設,要綜合考慮農村地理特徵、發展現狀、人文歷史和旅遊開發等因素,結合城鄉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做到“城鄉一套圖、整體一盤棋”,將美麗鄉村建設和整村推進相結合,把值得保留的村居和現代化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避免重複建設。依據規劃,著力體現“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原則將建制村分類規劃,確保村莊規劃設計科學合理。

(二)抓好銜接,打造鄉村產業新格局。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示範專案相結合,以此來扶持我縣美麗鄉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品牌產業和生態產業的發展;制定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大農產品資源整合,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旅遊度假區、景區、產業園區相結合,通過專案化實現農業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在穩定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以專案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業觀光體驗產業,推動形成農旅複合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美麗鄉村提供發展後勁。

(三)深度挖掘,激發鄉村文化新活力。要依託產業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實施農村文化+”發展戰略,打造旅遊節慶活動,積極探索美麗鄉村與休閒旅遊、民宿體驗相結合,不斷拓展鄉村旅遊的廣度與深度,藉助各類平臺和科技手段推廣民俗文化品牌,擴大鄉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精選特色鄉村文化示範專案打造,做大做強本地鄉村文化品牌。

(四)創新機制,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是村民,要把政府大包大攬向群眾參與轉變,探索並推廣村事民定協商民主議事會,就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密切關注的重要事項開展協商議事活動,讓村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建設中來,力求取得最大共識。完善建設後期的維護管理考評機制,將美麗村建設與農村環境“革命”工作後續管理作為鄉鎮常態化工作,強化日常性監督管理,實現美麗鄉村建成後的有效治理。

(五)整合資金,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建議政府將美麗村建設與農村環境“革命”工作的各項資金加以整合,統籌規劃,集中投入,合理使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使各部門切實做到工作推進協調配合,專案安排無縫對接,避免基礎設施重複建設。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專案資金使用管理監督檢查,提升整合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