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4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8W
本文目錄農村環境調研報告關於推廣沼氣 改善農村環境的調研報告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汙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農村環境汙染現狀及建議-調研報告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4篇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城市和工業汙染防治,而對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重視不夠。農村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優良的環境,便沒有整個區域的良好環境,建立環保模範城市就沒有根本保證。治理農村環境汙染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人們生存的環境是最為基本的一項權益。黨中央以“讓人民群眾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質樸的目標作為彰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對人民群眾的的基本權益是非常關心、關注的,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內容。

農工黨合肥市委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關注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問題,在對我市農村環境汙染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於XX年元月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大治理農村環境汙染力度,儘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和三縣四區政府積極迴應,給予了詳細答覆。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我市農村環境汙染和治理情況,為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抓好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XX年6月,農工黨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將其作為我會本年度的調研課題之一,專門成立了由有關專家、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調研課題小組,儲昭平主委任課題組長親自抓,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提綱,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分別與市環保局、包河區政府、肥西縣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及井崗鎮鄧店村舉行了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各縣、區政府有關部門關於環境汙染治理情況介紹,並就農村環保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調研小組還在有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合肥市蜀園新村、包河區某規模化養豬場、大圩鄉生態農業基地、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長豐縣水湖鎮阮巷村無公害草莓生態種植區、義井鄉沼氣池建設、肥西縣白帝集團奶牛廠、華泰養殖廠、汙水處理廠,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同時,調研課題組還不打招呼,分頭安排到井崗鎮的養橋村、張小郢,七裡塘鎮的躍進村,義城鎮的董城村等村鎮明察暗訪,大家不怕髒,不怕累,深入田間地頭,村戶農舍,瞭解實際情況,對典型的汙染或治理情況拍攝了照片。通過為期五個月的專題調研,對我市農村環境汙染狀況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寫出了調研材料的初稿。在與市環保局座談會上又深入交換了意見,市環保局對初稿提出了詳細的書面補充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汙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及地膜的頻繁使用,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汙染源點多面廣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汙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汙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汙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迴圈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四)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椐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2.水汙染。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汙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汙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嶺,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和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均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資源相對短缺。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市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汙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汙染的汙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汙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汙染。農業退水汙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汙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汙染。

據調查,包河區飲用苦鹹水及汙染水人數為33485人,根據包河區疾病防控中心對部分飲用水抽樣檢測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色、渾濁度、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硝酸鹽、耗氧量、細菌量等9項指標不合格,主要分佈在沿河湖圩區及城郊結合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了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兩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戶1150戶,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們住在巢湖邊,卻都只能望水興嘆,飲用水僅靠四隻自來水集中供水點,還不能完全解決飲用水問題。據調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數不能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水質要求,水質汙染使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物質基礎受到損害,水生生物種群結構和漁業資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綠色的湖面上漂浮著層層藻類植物,一陣陣的惡臭撲面而來,其汙染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肥西縣域內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監測結果表明,縣內杭埠河、豐樂河的水質分別為三類、四類,且汙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煙墩河、派河上派城關段為劣五類水質,有機物汙染程度極為嚴重。

3.工業企業汙染。近年來,各鄉鎮尤其是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基於優先發展經濟的考慮或因把關不嚴等原因也引進了一些汙染型企業,其中只有部分企業能做到達標排放,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汙水、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汙染物總量日趨增多,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4.農業面源汙染。

農村面源汙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汙染。 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汙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汙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為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為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汙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汙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汙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汙物進行較為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為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肥西縣南崗鎮自來水水廠水源地王嘴水庫,因受安徽白帝集團產業化園、白帝乳業公司奶牛四廠等多家單位畜禽與生活廢水汙染,水質惡化,南崗鎮人民強烈不滿。

(2)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汙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為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為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為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3)收穫時節農作物秸杆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汙染途徑。合肥地區每年要產生200多萬噸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為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汙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來,我市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燒的範圍和數量,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區域性土壤條件惡化。我市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為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汙染的日趨發展。

二、我市在於農村環境汙染治理過程中已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過與市環保部門、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深入座談與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市級環保部門、各縣、區政府的有關部門圍繞農村環境汙染綜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體系和機制,為實現生態環境良性迴圈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市環保部門與城建部門組織編制完成了雙墩鎮、下塘鎮、大楊鎮等8個全省重點小城鎮的環境規劃,明確了小城鎮階段性建設目標任務,為小城鎮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河區政府為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制定了《葡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番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瓠子無公害生產標準》等十幾個瓜菜品種的無公害操作規程,出臺了《龍蝦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龍蝦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等一系列養殖技術規範,並進行大力推廣。肥西縣人民政府於1999年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嚴格環境管理,加大汙染治理力度。長豐、肥東、縣政府、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政府也就環境汙染治下問題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定。

2.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態示範村70個,其中,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18個,縣級生態村49個。自然保護區已由原來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園、浮搓山森林公園、四頂山和茶壺山森林公園。各項生態村建設、自然保護共建設發揮了試點和示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豐縣不斷加大對農業設施投入力度,改進種植技術,建設無公害草莓、蔬菜示範區,已建成無公害草莓示範區3萬餘畝。包河區政府圍繞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啟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區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7700畝,全區規模養殖綜合養殖技術使用率達80%以上。XX年大圩鄉被評為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由此帶動了大圩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大圩鄉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菜花節,二屆葡萄節,以及植樹節、垂釣比賽等活動,在全市及全省創出了農業旅遊品牌,大圩鄉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拉動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農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也對傳統種植作物帶來的面源汙染的減少產生積極作用,農業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伐加快,工業汙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南肥河綜合治理、十五里河綜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鋪水庫樊窪路井崗鎮域汙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汙水處理廠、王小郢汙水處理廠二期、王小郢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等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飲用水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保證飲用水質的穩定達標,市環保局採取了多項切實可效的措施,董鋪水庫水質穩定在二類水標準;大房郢水庫水質由去年初的五類提升到三類水標準,提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市環保部門通過實施“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現鄉鎮工業汙染總量措施,遏制了鄉鎮工業企業汙染反彈。肥西縣環保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先後關閉了汙染汙染嚴重企業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擊了不法排汙的環境違法行為,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目標。同時,嚴格執行專案准入制度,將工業汙染防治由末端轉變為從源頭抓緊起。十五期間,環保審批率達99%,“三同時”執行率為87%,注重對桃花工業園,紫蓬山風景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切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小鄉鎮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燒對合肥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市環保部門積極開展禁燒區範圍內的禁燒執法工作。據統計,整個禁燒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多人,出動車輛250餘次,制止焚燒秸杆142起,查處違法行為18起。各區縣政府也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開展禁燒工作。通過積極宣傳,有效檢查督導,農作物秸杆焚燒現象得到了控制。

5、集約化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範化、資源化、汙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的環境汙染治理工作。經調研我們瞭解到,長豐縣大力實行立體迴圈養殖,對大型養殖場要求企業達標排放,對小型養殖場通過建立沼氣池作為田間肥料使用,實現了糞便—沼氣—肥料的迴圈使用,既節約了能源,解決了農戶用能問題,又對環境的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調研小組到義井鄉農戶家參觀時,村民們都非常激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沼氣池使用情況,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表達建立沼氣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

三、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經過市、各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年努力,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從總體看,農村環境問題比城鎮環境問題更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表現在: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汙染沒關係。甚至少數縣級領導,也認為發展起來了,環境汙染自然就可以解決了,還存在先發展後治汙的不正確觀點。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為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路。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汙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汙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汙染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們深入農村調研時,指著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著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濫捕濫殺野生動物,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為,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汙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環境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區域性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汙染更加集中,由此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一個綠色發展的規劃建議。因此,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維護好人民群眾最休慼相關的環境利益。

(二)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落實生態市建設具體行動。

國務院總理溫--11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指出: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隨著未來經濟總量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國家長遠發展全域性的高度,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迴圈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提出了未來5年和15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到XX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幾年來,我市環境汙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生活汙染、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日益上升,農業、生活汙染的比例、總量還在擴大。因此,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的勢頭,逐步改善環境,才能為發展工業騰出大量的環境容量,從而為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五、幾項建議: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我市千億元規劃大發展的契機,從生態破壞的根源入手,轉變資源粗放利用和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恢復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協調好經濟發展程序中生態與經濟的關係;以發展高新技術促進整體傳統產業升級,努力發展知識經濟和迴圈經濟,努力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會建議如下:

1.強化環境目標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

(1)全面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關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公佈考核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調整和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資源利用指標、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經濟和環境雙贏。

(2)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加大處罰力度,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汙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機制;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排汙許可證制度,強化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制度的效力,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總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嚴格審批建設專案。克服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干擾。

2.全面啟動生態農村的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我市各縣區農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生態建設發展不平衡。二是生態技術支援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隨著生態農業的整體推進,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專案的實施,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服務水平和建設能力有等進一步提高。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是儘快出臺“合肥市農業生態保護條例”等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抓緊編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制定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和策略,為全面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提供法治和科學依據。

(2)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秸杆粉碎還田、秸杆氣化綜合利用、秸杆青貯氨化示範區,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迴圈經濟發展模式,降低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養殖業的發展,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要建設汙染治理設施,開展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推廣養殖模式和養殖小區汙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3)大力開展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和舊村莊改造、改水改廁程序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分散居住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生活汙染。同時儘快將城郊結合部的市容、環保等納入城市管理範圍,在農村逐步推行鄉鎮、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改善、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做好縣級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我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水質嚴重汙染更加劇了我市水資源的不足,應該嚴格控制水體汙染,加強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和開展對廢水的處理及綜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汙法規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排水治汙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汙水處理費徵收、管理和使用的機制建設。建立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管理資訊庫的建設。通過完善水環境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汙水管網等管理資訊庫的建設工作。

(2)因地制宜,統籌建立城鄉汙水處理系統。完善市政汙水管網和截汙管,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場站。嚴格按照雨汙分流制完善汙水收集管網,依據相關規劃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優先建設沿河汙水收集截流乾管和汙水處理廠,再逐步完善雨、汙分流制的市政管網。最大程度的實現配套管網與汙水處理廠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其建設的控制引導。加強流域內舊村汙染源治理,改善水質;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侵害,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加強流域內用地生態功能區劃與管理。 繼續加大對工業廢水排放檢查促使工業企業實現排汙穩定達標,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實行“三廢”資源化等積極途徑,最大限度削減排汙量,嚴格控制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建設節水型城市。 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多渠道開展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實現汙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擴大已處理中水的利用範圍,彌補供水不足。可根據廢水的性質、處理後的用途以及環境的自然淨化能力、經濟能力,採取多種處理設施,做到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統一使處理後的廢水儘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節約水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排汙價格體系,充分運用價格槓桿,開展用水、排汙價格體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用水、排汙價格體系。

4.強化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汙染監管力度

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懲,同時對工業汙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確保企業汙廢達標排放。二是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加快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專案落戶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專案投產,調整產業結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三是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汙水泵站,完善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工業汙染。

5.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群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為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6.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城鄉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資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充套件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執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關於推廣沼氣 改善農村環境的調研報告農村環境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農村沼氣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切入點,是炊能革命、有機肥革命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縣廣大幹部群眾的歡迎。

一、我縣農村沼氣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沼氣池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設生態縣的重要內容來抓,把沼氣池建設、庭院經濟和文明生態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農村沼氣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我縣已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61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9處,年產沼氣10.77萬立方米,折標煤76.9噸。

沼氣建設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當前,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品質下降,人體健康受到危害,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蟲病菌少,能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一個戶用沼氣池年產沼液沼渣25~30噸,可滿足2~3畝無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減少20%以上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噴灑作物葉面,可滅菌殺蟲,肥壯秧苗,糧食能增產15%~20%,蔬菜能增產30%~40%。同時,農村沼氣將畜牧業與種植業發展連結起來,形成了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迴圈經濟基本模式,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多渠道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沼氣建設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生活用能,保護了生態環境。三溪鄉井南村是沼氣建設示範村,建有沼氣池26個,村民照明、做飯、洗澡都用上了沼氣。他們說:“有了沼氣池,不僅可以節省電費,還帶動了養豬業發展,保護了生態環境。”據專家調查測算,一個沼氣池年產氣量可替代燃燒薪柴1.5噸左右,相當於3.5畝薪炭林或6畝林地的年生長量,同時還可減少兩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發展農村沼氣,解決了農民“沒有柴燒就砍樹”的問題,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沼氣建設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在建沼氣池過程中,政府引導農民把沼氣池建設與改廁、改圈、改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禽畜圈養,畜廁分離,有效地治理了農村的髒、亂、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裡豬糞豬尿橫流,臭氣熏天,但現在村裡路面乾淨,人和禽畜的糞便排入沼氣池密封起來,空氣清新了很多,蚊子、蒼蠅也減少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成效明顯,但在建設及推廣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認識程度不夠。有些幹部對農村沼氣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責任心和緊迫感不強;沼氣知識普及不夠,部分農戶對沼氣建設的好處還不太瞭解,持等待觀望態度;七十年代建的舊式沼氣池因應用技術科技含量不高,技術不夠成熟,質量差,現已無法使用或者說有的在當時就是效果不好,在群眾頭腦中的不良印象一時還難以消除。

2、自然條件不好。建一個沼氣池需要二、三十個平方米的空地,而我縣的村莊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間較少,比較擁擠,缺少建沼氣池所需的場地;鄉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簡單,飼養牲畜又不多,難以保證沼液量。

3、後續服務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氣池農戶缺乏經驗,管理維護意識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導致少數農戶使用情況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氣服務機構不健全,配套物資供應不上,存在配套環節上的死角。

4、技工素質不高。我縣參加過市能源部門培訓的沼氣技術人員只有2人,而且還沒有職業資格證書,技術力量相當薄弱,再加上有些農民技工的責任心不強,從而出現個別沼氣池建設質量不過關,如管道安裝不規範、不產氣、漏氣等現象。

5、建設資金不足。雖然現在國家對沼氣國債專案的補助力度較大,但我縣曾在XX年對國債沼氣專案進行可行性調查,調查顯示我縣沼氣工程上國債專案的條件無法具備,所以爭取不到中央的補助,只能靠群眾自籌資金和少許的縣補助,農戶感到建設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沼氣的建設和推廣。

三、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面向社會廣泛宣傳實施農村沼氣工程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通過組織幹部群眾參觀、召開現場會、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沼氣建設知識,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基層幹部群眾建設沼氣工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加強領導,紮實推進。把發展農村沼氣、建設生態家園納入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特別是要作為解決農村生產生活用能、防治農業面源汙染、保護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農民為主、自建自用”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通過示範點、示範村的建設,輻射、帶動沼氣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3、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在充分發揮農戶自主投入主體作用的同時,採取“五個一點”的辦法籌集沼氣發展資金,即積極創造條件上國債專案,向中央財政爭取一點、從公益生態林保護資金及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劃出一點、各級財政安排一點、各有關部門投入一點、發動和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捐助一點,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同時,各級政府應在政策、資金和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提高農村沼氣建設的規模和水平。

4、配套建設,綜合利用。農村戶用沼氣要積極推動“一池三改”,在建設沼氣池的同時,對圈舍、廁所和廚房進行改造,並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採取“豬—沼—果”、“四位一體”等能源生態建設模式,引導農戶將沼氣建設與種養業發展結合起來。在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要積極實施“一池三建”,將大中型沼氣池與原料預處理設施、沼氣利用設施和沼肥利用設施結合建設,並儘可能將養殖業、沼氣工程和周邊農田、魚塘等進行統一籌劃、系統安排。通過各種配套建設,同時實現解決環境汙染、生產清潔優質能源、環境治理和綜合利用等目標,節約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迴圈經濟發展,提高沼氣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5、健全體系,提高服務。建立相應機構和沼氣服務站,面向農戶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幫助搞好沼氣池的設計、建設、安裝,沼氣配件的維修、供應,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務推廣等工作。加強技術人員培訓,將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農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氣建設隊伍中,並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培訓,切實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做好沼氣技術入戶工作,在專案村定期開辦培訓班,向農民群眾講解沼氣知識,使其逐步掌握沼氣技術,確保沼氣池的使用率。

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汙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農村環境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城市和工業汙染防治,而對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重視不夠。農村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優良的環境,便沒有整個區域的良好環境,建立環保模範城市就沒有根本保證。治理農村環境汙染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人們生存的環境是最為基本的一項權益。黨中央以“讓人民群眾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質樸的目標作為彰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對人民群眾的的基本權益是非常關心、關注的,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內容。

農工黨合肥市委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關注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問題,在對我市農村環境汙染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於XX年元月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大治理農村環境汙染力度,儘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和三縣四區政府積極迴應,給予了詳細答覆。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我市農村環境汙染和治理情況,為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抓好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XX年6月,農工黨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將其作為我會本年度的調研課題之一,專門成立了由有關專家、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調研課題小組,儲昭平主委任課題組長親自抓,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提綱,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分別與市環保局、包河區政府、肥西縣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及井崗鎮鄧店村舉行了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各縣、區政府有關部門關於環境汙染治理情況介紹,並就農村環保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調研小組還在有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合肥市蜀園新村、包河區某規模化養豬場、大圩鄉生態農業基地、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長豐縣水湖鎮阮巷村無公害草莓生態種植區、義井鄉沼氣池建設、肥西縣白帝集團奶牛廠、華泰養殖廠、汙水處理廠,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同時,調研課題組還不打招呼,分頭安排到井崗鎮的養橋村、張小郢,七裡塘鎮的躍進村,義城鎮的董城村等村鎮明察暗訪,大家不怕髒,不怕累,深入田間地頭,村戶農舍,瞭解實際情況,對典型的汙染或治理情況拍攝了照片。通過為期五個月的專題調研,對我市農村環境汙染狀況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寫出了調研材料的初稿。在與市環保局座談會上又深入交換了意見,市環保局對初稿提出了詳細的書面補充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汙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及地膜的頻繁使用,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汙染源點多面廣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汙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汙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汙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迴圈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四)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椐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2.水汙染。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汙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汙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嶺,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和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均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資源相對短缺。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市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汙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汙染的汙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汙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汙染。農業退水汙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汙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汙染。

據調查,包河區飲用苦鹹水及汙染水人數為33485人,根據包河區疾病防控中心對部分飲用水抽樣檢測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色、渾濁度、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硝酸鹽、耗氧量、細菌量等9項指標不合格,主要分佈在沿河湖圩區及城郊結合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了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兩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戶1150戶,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們住在巢湖邊,卻都只能望水興嘆,飲用水僅靠四隻自來水集中供水點,還不能完全解決飲用水問題。據調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數不能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水質要求,水質汙染使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物質基礎受到損害,水生生物種群結構和漁業資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綠色的湖面上漂浮著層層藻類植物,一陣陣的惡臭撲面而來,其汙染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肥西縣域內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監測結果表明,縣內杭埠河、豐樂河的水質分別為三類、四類,且汙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煙墩河、派河上派城關段為劣五類水質,有機物汙染程度極為嚴重。

3.工業企業汙染。近年來,各鄉鎮尤其是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基於優先發展經濟的考慮或因把關不嚴等原因也引進了一些汙染型企業,其中只有部分企業能做到達標排放,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汙水、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汙染物總量日趨增多,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4.農業面源汙染。

農村面源汙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汙染。 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汙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汙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為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為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汙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汙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汙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汙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汙物進行較為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為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肥西縣南崗鎮自來水水廠水源地王嘴水庫,因受安徽白帝集團產業化園、白帝乳業公司奶牛四廠等多家單位畜禽與生活廢水汙染,水質惡化,南崗鎮人民強烈不滿。

(2)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汙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為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為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為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3)收穫時節農作物秸杆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汙染途徑。合肥地區每年要產生200多萬噸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為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汙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來,我市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燒的範圍和數量,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區域性土壤條件惡化。我市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為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汙染的日趨發展。

二、我市在於農村環境汙染治理過程中已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過與市環保部門、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深入座談與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市級環保部門、各縣、區政府的有關部門圍繞農村環境汙染綜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體系和機制,為實現生態環境良性迴圈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市環保部門與城建部門組織編制完成了雙墩鎮、下塘鎮、大楊鎮等8個全省重點小城鎮的環境規劃,明確了小城鎮階段性建設目標任務,為小城鎮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河區政府為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制定了《葡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番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瓠子無公害生產標準》等十幾個瓜菜品種的無公害操作規程,出臺了《龍蝦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龍蝦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等一系列養殖技術規範,並進行大力推廣。肥西縣人民政府於1999年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嚴格環境管理,加大汙染治理力度。長豐、肥東、縣政府、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政府也就環境汙染治下問題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定。

2.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態示範村70個,其中,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18個,縣級生態村49個。自然保護區已由原來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園、浮搓山森林公園、四頂山和茶壺山森林公園。各項生態村建設、自然保護共建設發揮了試點和示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豐縣不斷加大對農業設施投入力度,改進種植技術,建設無公害草莓、蔬菜示範區,已建成無公害草莓示範區3萬餘畝。包河區政府圍繞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啟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區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7700畝,全區規模養殖綜合養殖技術使用率達80%以上。XX年大圩鄉被評為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由此帶動了大圩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大圩鄉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菜花節,二屆葡萄節,以及植樹節、垂釣比賽等活動,在全市及全省創出了農業旅遊品牌,大圩鄉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拉動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農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也對傳統種植作物帶來的面源汙染的減少產生積極作用,農業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伐加快,工業汙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南肥河綜合治理、十五里河綜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鋪水庫樊窪路井崗鎮域汙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汙水處理廠、王小郢汙水處理廠二期、王小郢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等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飲用水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保證飲用水質的穩定達標,市環保局採取了多項切實可效的措施,董鋪水庫水質穩定在二類水標準;大房郢水庫水質由去年初的五類提升到三類水標準,提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市環保部門通過實施“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現鄉鎮工業汙染總量措施,遏制了鄉鎮工業企業汙染反彈。肥西縣環保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先後關閉了汙染汙染嚴重企業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擊了不法排汙的環境違法行為,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目標。同時,嚴格執行專案准入制度,將工業汙染防治由末端轉變為從源頭抓緊起。十五期間,環保審批率達99%,“三同時”執行率為87%,注重對桃花工業園,紫蓬山風景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切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小鄉鎮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燒對合肥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市環保部門積極開展禁燒區範圍內的禁燒執法工作。據統計,整個禁燒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多人,出動車輛250餘次,制止焚燒秸杆142起,查處違法行為18起。各區縣政府也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開展禁燒工作。通過積極宣傳,有效檢查督導,農作物秸杆焚燒現象得到了控制。

5、集約化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範化、資源化、汙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的環境汙染治理工作。經調研我們瞭解到,長豐縣大力實行立體迴圈養殖,對大型養殖場要求企業達標排放,對小型養殖場通過建立沼氣池作為田間肥料使用,實現了糞便—沼氣—肥料的迴圈使用,既節約了能源,解決了農戶用能問題,又對環境的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調研小組到義井鄉農戶家參觀時,村民們都非常激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沼氣池使用情況,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表達建立沼氣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

三、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經過市、各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年努力,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從總體看,農村環境問題比城鎮環境問題更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表現在: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汙染沒關係。甚至少數縣級領導,也認為發展起來了,環境汙染自然就可以解決了,還存在先發展後治汙的不正確觀點。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為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路。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汙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汙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汙染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們深入農村調研時,指著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著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濫捕濫殺野生動物,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為,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汙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環境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區域性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汙染更加集中,由此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一個綠色發展的規劃建議。因此,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維護好人民群眾最休慼相關的環境利益。

(二)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落實生態市建設具體行動。

國務院總理xx11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指出: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隨著未來經濟總量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國家長遠發展全域性的高度,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迴圈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提出了未來5年和XX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到XX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幾年來,我市環境汙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生活汙染、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日益上升,農業、生活汙染的比例、總量還在擴大。因此,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的勢頭,逐步改善環境,才能為發展工業騰出大量的環境容量,從而為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五、幾項建議: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我市千億元規劃大發展的契機,從生態破壞的根源入手,轉變資源粗放利用和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恢復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協調好經濟發展程序中生態與經濟的關係;以發展高新技術促進整體傳統產業升級,努力發展知識經濟和迴圈經濟,努力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會建議如下:

1.強化環境目標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

(1)全面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關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公佈考核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調整和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資源利用指標、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經濟和環境雙贏。

(2)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加大處罰力度,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汙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機制;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排汙許可證制度,強化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制度的效力,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總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嚴格審批建設專案。克服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干擾。

2.全面啟動生態農村的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我市各縣區農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生態建設發展不平衡。二是生態技術支援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隨著生態農業的整體推進,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專案的實施,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服務水平和建設能力有等進一步提高。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是儘快出臺“合肥市農業生態保護條例”等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抓緊編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制定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和策略,為全面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提供法治和科學依據。

(2)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秸杆粉碎還田、秸杆氣化綜合利用、秸杆青貯氨化示範區,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迴圈經濟發展模式,降低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養殖業的發展,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要建設汙染治理設施,開展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推廣養殖模式和養殖小區汙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汙染。

(3)大力開展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和舊村莊改造、改水改廁程序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分散居住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生活汙染。同時儘快將城郊結合部的市容、環保等納入城市管理範圍,在農村逐步推行鄉鎮、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改善、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做好縣級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我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水質嚴重汙染更加劇了我市水資源的不足,應該嚴格控制水體汙染,加強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和開展對廢水的處理及綜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汙法規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排水治汙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汙水處理費徵收、管理和使用的機制建設。建立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管理資訊庫的建設。通過完善水環境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汙水管網等管理資訊庫的建設工作。

(2)因地制宜,統籌建立城鄉汙水處理系統。完善市政汙水管網和截汙管,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場站。嚴格按照雨汙分流制完善汙水收集管網,依據相關規劃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優先建設沿河汙水收集截流乾管和汙水處理廠,再逐步完善雨、汙分流制的市政管網。最大程度的實現配套管網與汙水處理廠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其建設的控制引導。加強流域內舊村汙染源治理,改善水質;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侵害,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加強流域內用地生態功能區劃與管理。 繼續加大對工業廢水排放檢查促使工業企業實現排汙穩定達標,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實行“三廢”資源化等積極途徑,最大限度削減排汙量,嚴格控制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建設節水型城市。 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多渠道開展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實現汙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擴大已處理中水的利用範圍,彌補供水不足。可根據廢水的性質、處理後的用途以及環境的自然淨化能力、經濟能力,採取多種處理設施,做到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統一使處理後的廢水儘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節約水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排汙價格體系,充分運用價格槓桿,開展用水、排汙價格體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用水、排汙價格體系。

4.強化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汙染監管力度

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懲,同時對工業汙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確保企業汙廢達標排放。二是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加快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專案落戶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專案投產,調整產業結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三是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汙水泵站,完善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工業汙染。

5.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群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為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6.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城鄉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資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充套件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執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農村環境汙染現狀及建議-調研報告農村環境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汙染問題日趨突出。據調查,農村環境汙染主要表現為畜禽養殖汙染、農藥、化肥汙染和農村生活汙染以及工業汙染,其中農業畜禽養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解決農村環境汙染問題。

一、我市農村環境汙染概況

(一)畜禽養殖汙染現狀 近年來,我市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農村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據有關部門統計,XX年全市生豬出欄數達195.7xxxx頭、牛出欄數41.6xxxx頭、羊出欄數30.1xxxx只、禽出欄數8733.7xxxx只。而這些畜禽糞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推薦的畜禽養殖汙染物排放係數計算,XX年我市畜禽汙水產生量約為484xxxx噸。畜禽糞便汙水中的主要汙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於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的主要汙染物排放量。許多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只能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汙染”。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有些養豬場未經規劃建在鄉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糞便要經自然晾晒15天,臭氣熏天,蚊蠅滋生,遇有雨水天氣,在村莊內四處橫流,以致河流、溝渠及地下水源遭受嚴重汙染,不僅造成當地村民飲水困難,而且給村民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資就無法治理的被動局面。

(二)農藥、化肥汙染現狀

農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質的大量殘留。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噸,農藥使用量為4130噸。專家指出,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汙染驚人。化學肥料施於土壤中,被農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滲透到地下,汙染地下水,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症。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的有害物質殘留非常嚴重,對環境生物和人類產生不良影響。調查表明,癌症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與農藥化肥使用量呈平行關係,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其發病原因是農藥殘留的化學物質。

(三)農村生活汙染現狀

首先表現為垃圾數量越來越多,以保守估計,按每人平均每天產0.25公斤垃圾測算,我市農村每天將有425噸的垃圾產生。據統計,XX年全市汙水排放量約為2518xxxx噸,其中,生活汙水排放量為1012xxxx噸。其次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常見的塑料製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許多×××的垃圾向農村運送擴散,而大部分農村並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廣闊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的質量,不僅損害農民健康,危及農民生存,最終將危及城市的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於監管不力。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既無規劃,又缺乏環保監督檢查力量,環保指標沒有納入有關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未建立起以問責製為核心有效的監管機制,由此造成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於農村環境治理資金匱乏。據瞭解,在鄉鎮級還沒有設立環保專項基金,鄉鎮的環境治理經費主要從縣級環保治理基金和鄉鎮財政中支出。由於目前經費緊張,因此,用於鄉鎮進行環境治理的資金難以落實,鄉鎮環境治理難以保證,更談不上鄉村環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眾環保意識差,加之社會宣傳不到位,使廣大農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沒有認識到農村環境汙染的嚴重危害性,造成對已發生在身邊的汙染問題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三、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立環保責任制。把環境保護納入政府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農村汙染防治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和建設專案投資計劃,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佈局畜禽養殖場(點),治理畜禽養殖場糞便汙染。對畜禽養殖場進行總體規劃,規劃後在區外新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限期予以拆除,規劃前已建的區外畜禽養殖場必須於XX年底前治理達標,未按期達標的一律搬遷或關閉。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對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汙染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或廢水達標排放。

(三)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汙染。發揮基層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導作用,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治理農村垃圾汙染。一是對生活垃圾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大力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