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經濟危機大學生就業狀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3W

一、研究的緣起和目的

經濟危機大學生就業狀況調研報告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至今,全國高校在校學生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從XX年的83%降到了XX年的72.6% ,下降了10個百分點。在我國長期被視為天之驕子、從來不曾被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出現了失業問題,而且失業的範圍和規模逐步攀升。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並不能簡單地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關研究部門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各有側重。我們這裡主要討論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最為密集的地區,北京市海淀區更是面臨著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海淀區轄內

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眾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佔北京市的79%,每年有XX0多名大學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許多人就在轄區內就業。一直以來,海淀區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勢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高校大學生對政府就業服務的具體需要,更清晰地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更好地打造服務性政府,海淀團區委聯合北京大學團委理論研究室,以“駐海淀區高校大學生就業需求狀況”為主題組建了課題組,於XX年年7月對海淀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調研能夠對該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出初步的對策,以便於找準未來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工作舉措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樣本概況與分析

本次調查採取配額抽樣的方法,共調查了300名學生。全面考慮到男女性別比例及專業和年級及學校層次等情況,主要調查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城市學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淀區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不過因為並非隨機抽樣,加上樣本量的限制,因此在進行推論時應較為慎重,此資料能夠為我們的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資訊和建議。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對駐區高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求職最先考慮的因素、求職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並且,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群體層面和個體層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會、基層工作、大學生自主創業等求職渠道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海淀區政府在就業服務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數高校學生的認可和肯定,無論是從巨集觀的服務機制、服務內容,還是從具體的服務態度、服務過程來看,都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切實的便利;同時,政府有必要加強就業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使客觀準確的政策資訊傳播到更多的個體,以便於大學生更好地開展求職決策;大學生對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巨集觀的總體發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觀的具體落實層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為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樑,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有必要進一步改進就業工作,完善育人環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從個體源頭上緩解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強職業意識教育,讓大學生具備緊迫意識,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了解相關政策。共青團作為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學生對共青團在服務就業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聯絡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見習活動”、“開展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展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服務維權,保障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這些期待對我們共青團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養髮展人才,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三、結論與思考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及就業需求特點

1.當代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擇業焦慮感普遍存在。我們仔細考察了駐海淀區高校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分佈,半數以上的同學有些焦慮,一成同學非常焦慮。學習階段越高,擇業焦慮感越強。伴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步入攻堅階段,就業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結構性的人力資源供過於求的矛盾。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在步入社會之前做好職業規劃;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大學生情緒不穩定,在重大問題面前無法保持足夠的冷靜,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擇業失敗,造成更強烈的焦慮。海淀區是全國高校聚集區,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下,高校學生揹負著沉重的就業競爭壓力,極易產生焦慮感。

2.當代大學生就業需求呈現多元化、現實化特點。現代社會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碰撞交融,價值觀念趨於多元。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充實到社會中的各種崗位上去。大學生作為具備較高文化知識、道德修養的社會群體,只要善於學習、踏實肯幹,都能做出優秀的工作業績。當前,社會轉型進入固定化階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也趨於理性,個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考量,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求職行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的形成,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眾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就業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被選擇者,而根據現實情況和個人特點的綜合因素考慮擇業,將有助於謀得理想職業。

3.當代大學生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並存。海淀區高校大學生當中,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瞭解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熟悉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會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實習以獲得就業機會,整個求職過程比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學對政府就業政策不瞭解,缺乏實習見習的機會,缺乏對就業資訊的瞭解,表現得比較盲目。理性與盲目並存的現象,有其客觀、主觀原因。客觀上看,政府就業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資訊共享等方面還有待改進;主觀上講,大學生個體對就業形勢、自我特點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存在差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實習的機會和知曉政策的渠道。

(二)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巨集觀調控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普遍對政府在巨集觀調控、就業服務方面的作用的認識比較模糊。這與就業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大學生自身的資訊渠道不暢通有一定關係。在這種條件下,政府在就業市場的巨集觀調控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就業市場中的社會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學生就業市場因而出現了“假性飽和”的現象。

2.大學生就業資訊與交流平臺不完善。就業資訊與交流平臺不完善會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一方面,大學生對就業市場的執行缺乏瞭解,對相關單位的人才期望情況反映滯後,不能有針對性地主動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另一方面,大學生很難通過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識技術能力等深層次的優勢,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雖然政府提出要建設大學生就業資訊與交流平臺在,但實際上依然是被動的等待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來向自己獲取資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對於就業市場多樣化的適應能力。

3.對大學生到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學有意去基層鍛鍊、服務農村、支援西部,這個資料雖然樂觀的,但是目前這方面的教育宣傳、組織動員工作還不得力,對服務基層的同學的財力支援還不到位,對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待遇保障還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是偏向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4.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支援不夠。隨著高校持續擴招帶來大學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長,社會將難以提供足夠多的合適就業崗位,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轉變舊有的就業觀念,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大學生需要有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不能滿足於做求職者,還要有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的準備。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很多侷限,比如知識積累不夠、缺乏社會經驗、心智不夠成熟、缺少運作資金、創新能力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援。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海淀區高校大學生認為政府在創業教育、政策支援等方面做得不夠,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夠完善。

(三)對策分析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要把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作為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並存的現象,突出反映了畢業生就業觀念方面的問題,政府應積極引導高校及相關組織機構,著重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做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樹立“適應”的觀念。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要根據性格、愛好以及其他自身情況選擇與自己的個人特點相“適應”的工作,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客觀看待自身條件,調整好心理狀態,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要正確評價自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流動”意識,不要認為“一次就業、終生不變”;要開闊視野,拓寬就業面,不要自縛手腳;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競爭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成才發展觀。政府應該通過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者座談會、“創業者風采”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幫助畢業生轉變計劃經濟下陳舊的就業觀念,鼓勵他們抓住西部大開發、小城鎮和城市社群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契機,到西部就業,到中小城市和社群就業,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到各行各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