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西部高校經濟困難大學生受助狀況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17W

摘 要:近年來,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西部高校貧困生以農村生源為主,由於地區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很多貧困生感到生存及發展壓力大。貸款人數多、貸款難及困難生認定難成為貧困生關注的焦點,也成為西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難點。西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應致力於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存、發展問題。

西部高校經濟困難大學生受助狀況調查報告

關鍵詞:西部高校;貧困生;救助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人們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態使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大學生不斷增加。西部地區由於經濟欠發達,經濟困難家庭數量多,以省內農村生源為主。因此,西部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貧困生已經成為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

為了進一步全面瞭解和掌握西部高校貧困大學生現狀及受資助狀況,對全省10所高校的師生進行了調研,並進行了分析。

二、研究設計

以甘肅省內經濟困難大學生和參與學生資助工作的教師為研究物件,通過問卷進行調查,共有2393名學生和137名教師參與調研。其中,男生1326名,女生1067名。調查內容包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受資助狀況、對現行資助政策的認識和建議。

三、調查分析

1.西部高校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基本情況

(1)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構成。在受調查的2393名困難生中,1724名學生為農村戶口;669名學生為城鎮戶口。

(2)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最低生活費用(用餐費、生活用品和其他費用)。調查發現,約81%的學生年平均消費在3000~5000元左右,其餘在6000以上。

(3)經濟困難對學生心理狀況的影響。調查結果發現,18%的貧困生認為經濟困難對自己的心理沒有影響;53%的貧困生認為經濟困難給自己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動力,但不自卑;27%的貧困生認為有些自卑,心理壓力有些大;2%的貧困生選擇了其他。

2.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受助現狀

XX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國家財政投入大量資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貧困生的學費可以通過國家助學貸款解決,在校的日常開支可通過“獎、勤、補、助”得到解決。

(1)受助現狀。47%的學生接受過助學貸款,50%的學生接受過各類助學金,25%的學生接受過獎學金,13%的學生參加了勤工助學崗位,約6%的學生被減免學費。其中,5%的學生表示所得的資助完全可以解決上學期間的經濟困難,70%的學生表示可以部分緩解,25%的學生認為基本不能緩解其在上學期間的經濟困難現狀。

(2)經濟困難大學生對資助的態度和滿意度。①經濟困難學生對申請資助的態度。79%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願意向學校提出資助申請;11%的學生雖家庭經濟困難但不願向學校提出資助申請。其中,39%的學生認為學校應當要求經濟困難學生提出資助申請。②經濟困難大學生對資助工作的滿意度。

(3)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①資助體系中的問題。66%的經濟困難生認為,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範疇的認定不夠準確;43%的學生認為資助金額太少;38%的學生認為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培訓和能力培養太少;48%的學生認為勤工儉學崗位過少;41%的學生認為助學貸款申請困難;36%的學生認為資助與學習成績掛鉤現象很嚴重。②資助公平性問題。對於學校資助工作流程及機制的公開、公平、公正性,20%的學生認為很公開、公平、公正;69%的學生認為一般;11%的學生認為基本不公開、公正、公平。

四、對現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建議

1.進一步完善經濟困難生認定標準體系

XX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專門出臺《關於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為高校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提供了有力指導。我省各個高校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當前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仍然面臨諸多難題。例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資訊的真實性問題。調查中發現,相當部分經濟困難生認為,有個別學生提供的資訊存在虛假情況,甚至虛報資訊;採集資訊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問題。如何制訂一套相對完備的困難資訊指標體系,是當前高校面臨的困惑。這也是導致部分學生感到資助工作不公平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一步完善經濟困難生認定標準並將之體系化,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對目前和以後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都是十分緊迫和重要的,這是實施有效資助的前提和基礎。

2.建立學生創業平臺,拓寬勤工助學渠道

勤工助學是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勤工助學崗位使經濟困難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既解決了經濟困難,又達到了自我發展的目的。

同時,高校應積極探索和建立勤工助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拓寬勤工助學渠道,積極爭取社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和實踐空間。為經濟困難學生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另外,相關部門可從高校實際出發,以創業大賽為起點,通過成立聯盟、建立創業投資基金、註冊大學生公司等各種方式為學生建立創業平臺,為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加強對經濟貧困學生的技能培訓

經濟困難學生大都來自農村,經濟的匱乏、相對落後的文化和教育使他們的綜合能力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來到大學校園後,由於地理文化環境的改變,大部分的經濟困難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問題,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受到了挑戰。超過50%的經濟困難學生認為,除了經濟資助,他們需要得到的幫助是技能培訓。因此,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技能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技能培訓是解決經濟困難大學生生存能力的前提,而當前這方面還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政府可為貧困大學生技能培訓提供便利。同時,高校應結合實際探索科學、合理的技能培訓內容與方式。

4.關注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問題

據調查,超過50%的經濟困難學生認為,畢業季,他們最需要得到的幫助是解決就業。就業壓力大是當前畢業生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然而,經濟困難生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競爭能力普遍較低,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經濟困難生的就業難問題也凸顯出來。因此,如何提高經濟困難生的競爭能力與就業率也是當前高校尤其要關注的問題。

5.深化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經濟困難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經濟水平、文化和教育環境相對落後,人格缺乏充分發展和完善。進入大學校園後,要承受學習、經濟、人際、特長等各方面的同輩群體心理壓力。同時,學校和社會上一些善意的資助因實施不當也會給經濟困難生造成心理壓力。

樂群性低、內向敏感、情緒不穩定、易受社會不良因素影響等被公認為是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調查發現,26.78%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為需要心理輔導。

因此,高校要在給予經濟困難大學生一定經濟支援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走出心理“貧困”的陰影。建立特困生檔案,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引導學生合理調節情緒,改變不良認知;加強貧困大學生的自信心教育;加強宣洩心理教育;樹立逆境成才的榜樣激勵他們。這些都是有效的處理方式。

6.加大資助經費投入,優化資助科學管理程式

經濟資助是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生存性需要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徑,超過50%的經濟困難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得到的幫助是經濟資助。經濟資助使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學習和基本生活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有助於促進他們安心學習。

調查表明,36%的經濟困難生表示助學貸款金額低,希望學校進一步加大資助力度,幫助貧困生緩解經濟壓力。61%的學生認為助學貸款過程中手續太繁雜,需要進一步優化資助科學管理,簡化資助、貸款程式。

參考文獻:

[1]林貴忠,餘國斌,劉潔珠,等。當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構建研究。科技資訊,XX(29)。

[2]孟欣徵。甘肅高校貧困學生資助研究調查報告:以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為例。社會縱橫,XX(10)。

[3]鍾央文,錢曉萍,毛宇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效認定機制的再思考。遼寧教育研究,XX(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