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就業服務及社會保障滿意度調研報告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94W

這是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或疑慮,也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解釋。

就業服務及社會保障滿意度調研報告大綱

2011年,"民生"成為中國網路的第一關鍵詞。歲末年初,我們預言了這個關鍵詞在2011年最好的可能和最壞的可能。

2011年,住房、醫療、教育、就業,以及又一次被中央一號檔案關注的農民工群體,這些最受關注的重點民生領域,有各項政策預示的好前景,也有懷疑這些前景的壞預言。

我們無法不對現存的問題和各種矛盾心存擔憂與疑慮,但我們對這個已然強勢復甦和正在努力轉型的國家滿懷信心和期待。

這個國家會更好嗎?我們的生活會更好嗎?讓2011,讓時間和現實,來檢驗我們的預言。

2011房價會降嗎?

政府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態度堅決,但如果不深化房改,調控恐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高地價、高房價的問題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朱文強孫曉青

房子,不僅是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歸屬感。

過去的一年,這種歸屬感在房價的不斷攀升中,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心結。

今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這項被稱為"國十一條"的地產新政開始為火爆的房地產市場降溫。

2011,中國房價將何去何從,政府、地產商、百姓之間的博弈必將引人注目。

壞預言:高地價高房價或將持續

高企的房價顯然已經超出了中國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2011年末,針對各地房地產市場上演的"地王頻出"、"量價齊升"、"一房難求"等火爆場面,國家連續出臺了包括稅收、土地等多個調控政策,政策收緊傾向明顯。

"這一次跟XX年新老國八條調控很相似,當時的結果是房價依然上漲。"中原地產華北區總裁李文傑說,"如果不從深層次找原因,高地價、高房價問題仍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仍未觸及到行業根本的發展理念。發展房地產業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其次才是投資,這就涉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如果不改革,恐怕調控難以解決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根本問題。

今年1月釋出的《2011年浙江省房地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11年浙江省房地產市場價格非理性上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但由於高企的地價也縮減了房價下調的空間,2011年房價將在高位執行,也可能出現區域性性、階段性小幅回落的現象。

針對當下海南房價的爆炒,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童悅仲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海南很危險了,93年的房地產泡沫破滅讓海南很長時間恢復不了元氣。而這一次,如果再不吸取教訓,則很有可能會悲劇重演。"

童悅仲同時指出,開徵物業稅是遏制高房價的有效方法。今年1月,北京市地稅局負責人透露,北京最早明年底開徵物業稅。不過也有人擔心物業稅反成助漲房價的推手。

好預言:"住有所居"的夢想漸進

2011年你會買房嗎?

《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中國住房問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8.4%的參訪者在2011年有購房計劃,明確表示不買房的佔35.2%,剩餘的46.4%選擇了觀望。

高房價成了人們踟躕不前的主要原因。在房價高企之下,是老百姓期望"住有所居"卻無力承擔的現狀。

小康住房調查顯示,中國百姓認為能夠真正抑制房價上漲的因素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其比例達到參訪者的70.1%。

近些年政府一直都在推行保障性住房制度。2011年,中央投入493億元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較上年增長了171%。《住房保障法》的起草也引人關注。有訊息稱此法已形成內部法,其核心內容是解決"夾心層"人群的住房需求;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經適房將由現在的全產權變更為購房者與當地政府共享產權。

2011年還將有約600萬套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今年1月,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城鎮1540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我認為'住有所居'這一目標是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的。"姜偉新說。

2011年國土資源系統加大了房地產的土地供應。我相信這些措施實施之後,房地產價格會平穩下來。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

我估計2011年的房價至少能上漲5%,這個水平是比較合理的。

--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

13城市保障性住房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鄭州

no.2廣州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漢

no.6重慶

no.7北京

no.8合肥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西安

no.12昆明

no.13海口

新醫改下的複雜棋局

新醫改方案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但同時,由於醫改具有的複雜性,新醫改必將面臨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談樂炎

看病難,看病貴!這是中國老百姓多年來的抱怨,像祥林嫂的絮叨,急切而又無助。

2011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出臺,各級政府將在3年內投入8500億,重點抓好五項改革: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以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然而,醫療改革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2011年初進行的"小康公共服務調查"顯示,對於新醫改,多數參訪者持"觀望"態度,其比例高於"有信心"和"認為實施比較難"。

壞預言:根治"以藥養醫"前景不樂觀

今年2月2日,xx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原則,由各省(區、市)分別選擇1至2個城市或城區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一年前,xx在與網友交流時曾坦言:"醫療改革中我認為最艱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醫院的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改革醫院補償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來補償的機制。

近些年來,由於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加之醫療服務價格偏低,醫院支出的90%以上依靠收費獲得。公立醫院"以藥養醫",必然導致"大處方"屢禁不止。

對此,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認為,公立醫院改革中,如果只一廂情願地推出零差率政策而不能解決好醫務勞務補償問題,那麼情況可能會更復雜。

劉國恩表示:"短期內還很難找到更合適的醫療支付手段,目前按專案收費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醫療補償機制。"對於新醫改應對"以藥養醫"的新思路--藥品零差率政策和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認為,藥品零差率沒有取消政府的不當管制,對於基本藥物制度的基本制度框架,新醫改也沒有描繪清楚。由於藥品政策仍舊不確定,因此其效果也不容樂觀。

好預言:基層"小"醫院有望見到"大"醫生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將進一步促進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全國人大代表、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志全說,新醫改對城鄉統籌的貢獻值得期許。

"中國醫保覆蓋人群已經達到12億人口。"劉國恩表示,"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是醫改工作進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預計2011年,基本醫療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相當比重的流動人口,將會在2011年享受到更多的異地就醫服務,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支援,將會實實在在地從異地結算中得到實惠。"

老百姓看病扎堆去大型公立醫院,因為那裡有"最好的醫生",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新醫改中的一個亮點就是鼓勵醫師"多點執業"。對此,劉國恩很有信心,"我預計2011年,一些城市會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醫生多點執業方面邁出步伐。一旦這個工作推動起來,我相信老百姓將會在社群醫院看到越來越多以前只能在三級醫院、大醫院看到的醫生。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

醫改將來的出路是:公立醫院+一體化+資訊化。只要政府重視,做起來會很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由於對"藥價虛高"的病症未診斷清楚,《新醫改方案》兩味新藥--藥品零差率和基本藥物制度的療效不容樂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

13城市醫療衛生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廣州

no.2鄭州

no.3北京

no.4上海

no.5杭州

no.6成都

no.7西安

no.8重慶

no.9武漢

no.10合肥

no.11昆明

no.12呼和浩特

no.13海口

2011教育改革新期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及一系列相關事件,激發了公眾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期待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於靖園

教育,是個永遠保持著高熱度的話題。回顧2011年,《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擇校熱、北大校長推薦制、南方科技大學、代課老師清退……一連串教育關鍵詞不斷地衝擊著人們的神經。中國教育沉痾依舊存在,但其中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

2011年1月,在教育部年度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2011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使2011年成為教育改革年"。他同時提出,2011年要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

壞預言:義務教育不均衡現象依舊難以解決

"學校說,不缺老師了。"李雯曾是蘭州城關區一所國小的語文代課老師,兼班主任。她於2011年7月份被清退。離開的當天,學生們跑去辦公室哭著求她留下,希望李雯可以一直教到他們畢業。

2011年,甘肅因代課老師與公辦老師工資相差懸殊和實行一刀切式清退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清退代課老師,是要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但是,針對清退政策,時評人童大煥有自己的看法:"不是說清退代課老師就能提高教學質量,相反,它可能會加速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比如,高質量的教師能不能補上去,西部教育會不會出現空當。"

2011年,對於中國小嚴重的擇校競爭,討伐之聲更加激烈。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曾指出,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和擇校制度,極大地加劇了教育不公,使得中國小重點學校制度成為一種凝固和擴大社會差距的制度。

去年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上任後不到十天就把第一把火燒向了"擇校"問題,他認為擇校的根源在於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在現今的中國,一個學生從6歲長到14歲,身處什麼家庭,住在哪個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其學習質量。"給學校交了兩萬元的擇校費。"在北京某銀行工作的張洋表示自己也是迫不得已,"朝陽區的國小質量不太好,把孩子送到西城區的國小才放心。"

"在基本實現普九'有學上'之後,'上好學'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2011年11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教育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驗交流會上指出,"當前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好預言:高校改革推動教育發展

2011年7月,北京大學在自主招生座談會上首次提出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憑中學校長一紙推薦,就有可能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合格者在大學聯考錄取時享受降30分進入北大的資格。

相對以往"一考定終身"的錄取方式,"校長推薦制"是一種探索和創新。"小康公共服務調查"顯示,儘管有35%的參訪者置疑"校長推薦制",但41%的人表示"贊同"。

"南方科技大學的建立也是一種改革。"曾在80年代參與高校改革的前深圳大學校長羅徵啟,現在依舊關注著教育界的一舉一動。2011年,新創的南方科技大學表示,要通過制訂由深圳人大審議通過的《南方科技大學章程》,來確保大學依法自主辦學。

"一所好的大學,在於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2011年1月26日xx在聽取來自科教文衛體各界的10位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時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國務院總理xx

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聚精會神地謀劃改革,紮紮實實地實施改革,使2011年成為教育改革年。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13城市義務教育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杭州

no.2廣州

no.3上海

no.4重慶

no.5海口

no.6鄭州

no.7昆明

no.8武漢

no.8合肥

no.10西安

no.11北京

no.12成都

no.13呼和浩特後危機時代的就業冷暖

近期在經濟形勢和巨集觀政策兩個層面已經出現了與就業有關的利好訊息,但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見底,對就業的影響仍將持續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蘇楓

2011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早已在各大高校火熱啟動,今年的校園宣講態勢與金融危機年相比有著報復性反彈的意味。於是,壞預言對就業形勢依舊報以謹慎態度,好預言卻看好正在回暖的就業出路。

壞預言:金融危機影響未消,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複雜

630萬畢業生,另加往屆沒有找到工作的,2011年新增待就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11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巨集觀層面的就業形勢很嚴峻。

《小康》雜誌社對就業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公眾認為大學畢業生最好的出路依次是當公務員,自己創業當老闆,從事記者、律師等專業性強的職業及進壟斷國企。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超146萬人報名,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招錄比例達到4224:1.

"公務員"這個職業到底有多大魅力?小康調查發現,公眾認為當前"公務員熱"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追求鐵飯碗、待遇穩定,就業壓力大,追求隱性福利,追求權利,公務員職業聲譽高。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圍城現象'。"提到現在的"公務員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唐鈞說,"很多年輕人進來才發現公務員的工作並不輕鬆,待遇也沒想象的好。"

唐鈞認為,"公務員熱"並不正常。"大學生剛從學校出來,朝氣蓬勃,第一個選擇應該去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比如去創業。"他說,發達國家的大學畢業生不會把公務員作為優先選擇。他們的第一職業選擇是企業家;第二選擇是專業人員,公務員排不進前三位。

歷年來的調查資料顯示,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這5%中的4%,廣東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佔這5%中的3%。這個數字預示著"公務員熱"暫時不會退燒。

好預言:企業不會大規模裁員,或將增加用人

"隨著2011年保八目標的實現,2011年的經濟形勢也會好於201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認為,經濟的增長能為就業提供一個好的基礎,再加上國際經濟形勢也可能在2011年築底,信心在恢復。

"鑑於中國經濟形勢日益好轉,企業不會大規模裁員,相反,隨著出口的逐步恢復和投資的擴大,企業還會增加用人。"莫榮預言,2011年,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回升,新增就業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2011年的水平,失業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內的水平。

近期在巨集觀政策方面也出現了與就業有關的利好訊息: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擴大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就業優先"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得到確立。

莫榮強調,雖然就業"數量"會實現增長,但是"質量"問題卻將依然存在,如30%~4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屬於靈活就業,部分已就業農民工崗位不穩定,收入降低。

雖然2011年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但2011年的整體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全國人才流動中心主任司益磊

2011年,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回升,新增就業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2011年的水平,失業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勞動科學所副所長莫榮

13城市就業服務

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廣州

no.2北京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漢

no.6鄭州

no.7合肥

no.8重慶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no.13西安

一號檔案助推農民工"入市"

農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障礙是住房問題,下一步是把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孫曉青

對阜新市彰武縣葦子溝鄉太平村的村民王義來說,2011年是個喜慶的年份,這一年他有兩個計劃,建房和娶妻。2011年他過得很辛苦,為籌建房款,他四處打工,直到現在都還差兩萬元。"想四處藉藉湊湊,等以後打工再慢慢還上,但這年頭錢是最難借的。"

也許王義還不知道,新年伊始出臺的中央一號檔案中表明,今年農民將可以貸款建房,解決建房難問題。

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七個中央一號檔案。除了農民貸款建房外,還包括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增加"三農"投入、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政策等。

這一系列強農惠農新政,無疑在新年伊始為今年的"三農"工作注了一劑強心針,也將助推農民工城市化程序。

壞預言:"民工荒"依然難解

2011年,隨著經濟的復甦和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農民工就業形勢向好。到11月底,全國外出就業的農民工已經達到了1.52億人,高於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平。

儘管如此,珠三角地區仍面臨著企業招工難的局面。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沿海地區,接受過職業培訓、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供給嚴重不足。經濟回暖後,東部沿海地區"民工荒"更加突出,而且呈現"普工荒"與"技工荒"並存的局面。業內專家指出,新生代農民工更關注薪金高低、企業的前途、工作環境、發展空間,這也加重了民工荒趨勢。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不無擔心地表示,由於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得太慢,在經濟增幅比較快的情況下,舊有的工資水平已經吸納不到足夠的勞動力了。

"現在企業應意識到提高工資水平的必要性。但對一些企業來說行動已有些遲了。那些靠給員工支付低工資而盈利的企業,只能生存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黨國英直言不諱地說。

好預言:農民工有望獲得住房保障

農民工就業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中央一號檔案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將這一群體列入了工作重點。

據瞭解,我國目前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有近1億人,約佔農民工總數的60%。相比於父輩,他們對農業不熟悉,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對身份的自我認同趨於模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解讀一號檔案時表示,正是這種差異性需要中國的城鎮管理政策儘快做出調整,為新生代農民工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融入城鎮提供必要的條件。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盛來運在2011年12月《小康》雜誌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指出,農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阻礙就是住房問題。據調查,目前只有0.8%的農民工自己在城裡買了房。此次一號檔案中明確提出,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並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黨國英對此表示:"一號檔案雖然是對過去一些政策的延續,但也確實加大了力度。"此外,近來各省市人大代表也相繼建議出臺農民工保障性住房制度。不難看出,在政策導向下,下一步是城市要增加農民工落戶的吸引力,把農民工納入城市保障體系,和城市居民一樣,同等享受保障性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

2011年的農民工工作將研究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推動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體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我覺得在加快農民工城市化過程之中住房是一個更大更難的問題。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盛來運

13城市社會保障公眾滿意度排行榜

no.1上海

no.2杭州

no.3合肥

no.4北京

no.5鄭州

no.6廣州

no.7呼和浩特

no.8重慶

no.9武漢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no.13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