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精選4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85W

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1

當前我縣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隨著城市化程序的逐漸加快,街道社群職能的不斷拓展,社群黨建龍頭作用充分發揮,帶動作用逐步顯現。近年來,街道社群把服務居民作為社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社群黨建工作的開展,實現社群管理上層次、服務上水平。

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精選4篇)

一、基本情況

x縣街道辦事處成立於x6年11月,位於x縣城中心,轄區面積12.75平方公里,下轄橋南、橋北、中心街社群、紅都、靈皇地臺5個社群和城關、馬岔2個村,人口48289人,轄區內企事業單位94個,黨員321名,其中幹部黨員53名,居民黨員131人,農村黨員24人,流動黨員29人,離退休黨員84人。社群黨組織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兩委”班子組織健全,主任、書記各1名,並配備助理、專委數名。

二、工作成效

1、以學習為主線,切實加強黨員幹部思想政治和執政能力建設。為構建一個知識引導實踐的學習型社群,街道辦以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以“學、找、破、求、幹”五字為主線,組織領導幹部認真開展了《黨章》、“五項教育”、“學理論、找差距、求創新”新一輪解放思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郭孝義、劉剛等同志學習活動,對各項學習活動進行了分階段的學習、教育、討論。通過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法,將學習落到了實處,使全體黨員和幹部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認識有了大提高、作風有了大轉變、觀念有了大更新、境界有了大提升。

2、整合資源,健全網路,逐步構建以黨建引領工作的新格局。為適應新時期對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要求,街道辦黨委本著“以人為本、服務於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社群建設原則,跳出了原有以條為主的舊模式,充分利用社會的組織資源、政治資源,構築了以街道黨委為核心,以社群黨組織為主體,以社群單位黨支部為依託,以塊為主、以條為輔,條塊結合的管理新格局。一是構建了領導有力協調各方齊心協力整合建立力量的工作格局。將黨建建立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人,具體到人。硬體建設做到了“十有”,即“有方案、有人抓、有陣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裝置(電視機、影碟機、電腦、碟片)、有活動、有記載、有特色、有成效”;軟體建設做了到“六有”,即“有影像資料、有健全的民情卡、有健全的黨員花名冊、有社群黨建工作記載薄、有社群黨員電教播放登記表、有規範的黨建資料”,從而使黨建建立工作實現了“三個統一、三個到位”(思想認識統一:舉全街道之力真創、真建;工作步調統一:由黨委書記組織牽頭抓總、協調各方;建立標準統一:資料、牌名等基礎性工作規範統一;領導責任夯實到位、共建力量到位、任務分解到位)。二是構建了社群黨建廣泛參與的橫向管理工作格局。組建了社群黨建聯席制度,對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進行了充分利用,通過互通情況,交流資訊,架起了社群內單位黨組織和廣大在職黨員與社群黨組織和廣大社群黨員的橋樑。從而實現一人做給一人看、一群幫著一群乾的良好局面。三是構建了街道、社群、黨員三位一體的縱向管理工作格局。強化了目標責任捆綁管理,與社群黨組織簽定目標責任書,實施“軟目標”“硬考核”,落實了考核獎懲制度。併發揮社群黨員的旗幟作用,結合社群實際情況,設立了橋南社群黨員延時崗、靈皇地臺社群小區管家,建立了中心街溫馨談心室、紅都社群夕陽紅服務隊,橋北社群推行了黨員聽評會制度。通過社群個性活動的開展,由黨員輻射居民,實現縣城整體水平的跨越性提升。

3、加強管理,落實制度,著力實現三級聯動工作機制。積極開展抓黨建、促隊伍,抓重點、促全面,抓服務、促管理的“三抓三促”活動,大力實施黨建立區、基礎奠區、教育提區、服務優區、文化活區、環境美區六大工程,著力實現聯建、聯管、聯創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即聯建:通過社群與轄區內單位資源優勢互補,建成夥伴關係,開創社群活動共同開展、社群管理共同負責、社群黨建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聯管:採取縱橫結合的辦法實施社群黨員交叉管理制度,對社群直屬黨員實行“全管”、對社群在職黨員實行“雙管”、對流動黨員實行“協管”、對下崗職工黨員實行“接管”。聯創:社群與轄區單位、私營經濟組織及其一切黨組織共同打造省級一流社群。開展了八大惠民工程:即為社群發展獻一策、為社群服務辦一事、為困難家庭排一憂、為鄰里和睦訪一家、為扶貧幫困捐一物、為優化環境出一力、為安全防範查一院、為服務物件送一策,力爭把黨心、民心凝聚在和諧社群建設之中。

三、存在問題

1、共建機制難落實,“區域黨建”工作格局形成緩慢。一方面,不少市直單位或企業,在思想觀念上不理解、不認同、不重視社群,認為社群建設是黨委、政府的事情,與己無關。即使參與社群建設,也是迫於黨委、政府的壓力,被動參與。街道社群與駐區單位之間仍然是條塊分割,各自為線,無法真正形成齊抓共管、共駐共建的整體合力。另一方面,不少上級直管單位和行業,如工商、稅務、質監、國土等部門及郵政電信、金融保險、電力等行業,雖然有的黨組織掛靠地方代管,但人、財、物權均不隸屬當地,黨委和政府沒有較為有效的抓手,影響了構建城市社群共駐共建機制的嚴肅性。

2、黨組織作用難發揮,凝聚和動員社群群眾的能力提升較慢。一是少數社群“兩委”班子整體素質不夠高,有的文化程度較低,工作經驗也不夠豐富,有的年老體弱,工作力不從心,有的思想觀念較為封閉保守,影響了社群黨組織政治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的充分發揮。二是少數社群幹部的工作能力不夠強。部分幹部文化素質較低,對社群黨建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認識,對工作目標和任務不夠明確,工作思想不夠清晰,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社群發展的需要。三是社群工作不堪重負。當前上級單位、部門給我辦社群下任務、定指標、評優劣,不僅要做好一些長期性的“中心工作”,又要應付日常性“繁忙事務”,還要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一系列的臨時性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致使不少社群疲於應付,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黨員的工作、做居民的工作,更不談抓黨建工作了。

3、社群黨員難管理,教育糾偏、純潔隊伍缺乏手段。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城區的快速發展,在社群居住和生活的黨員越來越多,黨員結構日趨複雜。由於黨員隊伍中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從業複雜的特點,開展組織生活和實施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增大,黨章明確規定對“三不”黨員應清退出黨,但對於那些參加組織生活不夠經常,不按時按比例上交黨費的黨員,社群黨組織往往在勸說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採取聽任態度,這不僅損害了黨員義務的嚴肅性和黨組織的權威性,也削弱了黨組織對黨員的約束力。而不少在職黨員生活在社群,卻不願參加社群黨組織的活動,不肯參與社群建設,“八小時之內”單位管不到位,“八小時之外”社群又管不了。還有一些流動黨員,流出時,不給組織說明,不辦理組織關係轉移,流入時,不持黨員流動證,不及時到所在社群支部辦理關係轉移手續,僅靠社群幹部摸底瞭解,根本無法深入解其組織生活動態。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探索加強黨員分類教育、全天候管理的有效途徑,同時建議上級考慮出臺相關政策,對社群在職黨員的雙重登記、雙重管理進行統一規定。

4、黨建經費難籌集,黨組織開展活動受制約。目前社群的經費並沒有納入年初的財政預算,僅靠行政經費來救濟,社群經濟條件比較困難,黨組織開展工作受到制約,社群黨建經費、工作經費、活動經費無著落。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城市土地日益吃緊,一些社群黨組織欲解決無辦公活動場所的問題將更加困難,而財政撥款有如杯水車薪,難以滿足需要。

四、今後工作打算

1、繼續抓好社群黨員的教育管理。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通過社群網路平臺,利用社群講堂,定期組織黨員參加學習,開展集體活動,對黨員進行經常性的黨員意識和黨的方針政策、反腐倡廉教育,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按照“堅持標準、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做好預備黨員的轉正工作。特別是針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重視抓調查摸底,抓重點求突破,以點帶面、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整體推動,抓好活動的開展。健全完善相關簿、冊、記錄,整理資料檔案,規範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推進黨組織建設。

2、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緊緊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年任務,以“紅都保安黨旗紅”為主題,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突出服務居民群眾。按照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凝聚力覆蓋的工作思路,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創建黨建示範社群,繼續推行黨員延時崗、黨員聽評會,設立更多的小區管家、溫馨談心室,新組建一些有輻射力的志願服務隊伍,努力建設領導班子好、隊伍建設好、工作制度好、服務網路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個好”黨組織。

3、深化“三問三解”活動,拓展社群組織的服務領域。以開展“三包三聯強服務、三問三解惠民生”活動為抓手,著力打造“四個工程”,即打造“核心工程”,讓黨的旗幟在社群飄起來;打造“文明工程”,讓社群形象在居民群眾中樹起來;打造“安康工程”,讓社群群眾的生活好起來;打造“造血工程”,讓社群組織逐步強起來。形成以社群黨員教育平臺為陣地、以黨員為主體、以黨員聯絡困難戶為紐帶、以為民辦實事為抓手的社群黨建“四位一體”工作模式,設立關愛幫困崗、治安巡邏崗等崗位,切實增強黨員的服務意識,引導黨員在建設和諧社群的程序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4、推廣“文建明工作法”,推進黨建互聯互動。一是科學配置工作力量,全面推行“三制”、“三定”、“三教育”、“兩下”、“兩集中”工作法,探索建立“服務型”黨建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社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街道社群與駐區單位黨組織之間雙向聯絡、雙向反饋、雙向服務的共駐共建機制。三是建立對口幫扶機制,採取每兩至三個駐區單位共同幫扶一個社群的辦法,形成“一幫一”、“多幫一”的對口幫扶機制,推進社群共駐共建。

5、促進社群黨建與社群建設結合服務居民。社群黨組織要利用自己的組織、政治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設計和推進社群建設,積極有效地將自身建設與社群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能脫離社群建設就黨建抓黨建,而應著眼於在社群建設中發揮好黨組織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把黨的建設工作滲透、融合到社群建設中去。要善於把黨的社群建設和管理目標與社群廣大居民的切身需要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既能實現目標又能吸引社群居民參與的新型的活動方式。通過開展活動,吸引、團結、凝聚社群廣大居民群眾,把黨和政府對社群建設和管理的要求,化為居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把黨的工作滲透到社群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

6、推行社群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實施以居住地域為基本單元的網格式管理。根據社群地域面積、樓宇多少、人口數量,將每個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以樓院為基本單元,原則上以x戶(居民)左右範圍為一個網格。在網格化管理中實行社群工作者責任包乾和“a b崗”制,“a崗”指社群專職工作者在社群所分管的工作,“b崗”指社群專職工作者在自己所分網格內從事的黨建、調查、統計、宣傳、調解、資訊收集、應急管理等基礎工作。社群工作者每天至少到責任區進行走訪檢查1次,準確、快速地採集和反饋居民群眾各類需求資訊和責任網格內的突發事件,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早發現、早處置。

五、幾點建議

1、採取各種措施提高社群黨組織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社群黨組織幹部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社群黨的建設的效果。而往往上級組織培訓側重於農村黨員的教育與農村產業的發展。可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一是系統地加以教育培訓,通過參加一些培訓,使他們接受黨的基本知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等,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大交流力度,創造更多更好的平臺,改變以往社群幹部交流僅侷限於街道內部的做法,推動幹部的街道內外大迴圈。

2、積極改善社群黨建工作物質條件。社群黨建工作的開展,物質條件是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的改善要靠經費保障。在籌措經費方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是上級黨組織可以從黨建活動費中劃撥一部分作為社群黨建專項經費;二是上級黨組織批准可以從黨員黨費中提留一部分;三是可以動員黨員原工作單位和社群內其他一些組織、單位贊助一部分。四是參照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的做法和“三有一化”建設要求,適時將剩餘社群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專案規劃,逐步解決一些社群無場所辦公、無陣地開展活動的問題。

3、強化部門工作“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功能。社群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與有關部門應該是“指導與服務、協調與監督”的關係。而目前社群卻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工作現狀。因此部門工作進社群應該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權隨責走”的“權”指的是社群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工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依法賦予社群必要的權力。“費隨事轉”的“費”指的是社群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工作所需的工作經費。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事費配套”的原則,有關部門需由社群協助開展的工作,應該按照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及時將經費劃撥給社群。

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2

近期,根據工作安排,我們課題組成員深入到15個城市社群,採取聽介紹、看現場、發問卷、訪群眾等方式,對如何加強社群黨建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安陸市現有城鄉社群共17個,其中,城市社群15個、農村社群2個。15個城市社群中,除安棉社群正在籌建外,其它14個社群均在執行,轄區總人口45234戶、143420人,共有社群幹部111人,社群黨員幹部92人,建立黨總支15個、黨支部64個、黨小組126個,社群直管黨員1745人,其中:駐區單位黨員480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86人,婦女黨員316人,流動黨員126人。社群黨員主要由原居民區黨員、轄區內改制、破產國有企業黨員、復退軍人黨員、大中專畢業生黨員和個體工商戶黨員、務工人員黨員等構成。

近幾年來,我市社群黨建工作較好地發揮了在服務經濟發展、服務居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群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管理上條塊分割的現狀,在一度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社群工作的全面發展。

二、主要成效

自20xx年社群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緊緊圍繞城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便民、利民、為民”為出發點,積極推進社群黨建工作,促使社群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鳳凰、李園社群曾先後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基層低保規範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榮譽稱號,蒿橋社群被省民政廳授予“全省綜合減災示範社群”,迎春社群被省政府表彰為“20xx年度百佳社群居民委員會”。

一是社群組織設定不斷完善。按照“以黨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建立黨總支14個、黨支部64個、黨小組126個,社群共有直管黨員1745名,全市所有社群中建立了黨員聯絡服務站和黨員活動室,修訂完善了《黨員活動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五議五公開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制定下發了《安陸市社群組織載體建設實施方案》、《社群黨組織產生意見》、《社群黨支部選舉辦法》、《社群協商議事會章程》4個規範性檔案,廣泛開展黨組織和黨員服務承諾、黨員“設崗定責”、黨員示範崗、黨員先鋒崗、“結對幫扶”等主題實踐活動,不斷為社群黨建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是社群工作條件明顯改善。近3年來,我市在社群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群辦公條件上累計投入314萬元,有效地改善了社群辦公條件,絕大多數社群都配齊了電腦、印表機、空調、辦公電話、檔案櫃、辦公桌椅等必要的辦公裝置。全市15個城市社群中有11個社群都有一定面積自主產權的辦公和服務設施用房,其中面積最大的鳳凰社群達1149平方米,300平方米以上的有8個,社群便民服務功能得到不斷提升。

三是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市15個城市社群建立便民服務網點21個,社群圖書室藏書2.6萬冊,“一站式”社群服務大廳14個,居民學校15個,慈善超市14個,老年福利服務設施3個,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99人,建立社群衛生服務站17個,社群警務室15個,民政、勞動、計生、衛生、公安、建設、國土、綜治等部門職能,已陸續下放到社群服務視窗,初步建立起較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

四是社群組織活動豐富多彩。各社群黨組織以深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建立廉政漫畫長廊和政務公開欄,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力開展了“文明小區”、“文明樓院”、“五好家庭”建立活動及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科普活動,“文明社群”建立、“廉政文化進社群”、“平安法制社群”建立、“減災示範社群”建立等一系列示範建立活動廣泛開展,形成了“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的生動局面,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當前,我市社群黨建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制約因素,突出表現在:

一是組織凝聚力量退化,黨建工作動力小。少數社群黨組織班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辦法不多,社群黨務工作者業務不夠熟悉,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對解決社群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緊迫感不強,社群黨組織生活的形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黨員的多種文化需求。並且,由於社群工作涉及綜治維穩、計劃生育、民政救助、宣傳文化、環境衛生、社會保障、社群服務等方方面面,在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下,社群幹部不得不身兼數職,疲於應付。在這些工作中,屬於行政職能方面的事務佔了比較大的比例,社群幹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上,開展社群服務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足夠保障,社群黨建工作被不自覺地“邊緣化”。

二是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幹部整體素質低。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大批下崗職工黨員轉入了社群,社群黨員數量增加,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現象日益突現。以安棉社群為例,84名社群黨員中,離退休黨員56人,佔67%,黨員的平均年齡達到50歲,社群黨員隊伍老齡化現象比較突出。同時,全市111名社群幹部中45歲以上的52人,佔總人數47%,大專及以上學歷46人,僅佔總人數41%,社群幹部年齡偏大,且中年人多,家庭壓力大,難以全身心投入社群工作,社群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適應現代社群建設的需要。

三是黨建工作經費弱化,資金投入保障少。全市111名社群工作人員中,除5人月工資在1500元以上外,96%的社群幹部待遇遠遠低於當地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工資水平,且在現行激勵機制中,對優秀的社群幹部雖然有物質上的獎勵,但在幹部成長使用、幹部離職後的待遇等方面沒有相應的激勵保障措施。此外,絕大部分社群都沒有經濟實體,上級撥款僅能夠維持社群幹部的基本工資和辦公費用,一部分社群還要通過拉贊助或爭取轄區單位和企業老闆的支援才能保障幹部工資待遇和維持工作的正常運轉,而經濟來源最為困難的富麗、楚躍兩個社群活動經費投入少之又少,尤其是楚躍社群黨總支李書記今年已“自掏資金”4萬元用於發放人員工資,社群黨建工作經費嚴重緊缺,社群工作運轉困難。由於沒有必要的土地、資金等基本要素,發展社群本級經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希望通過社群的自身發展,實現自給自足的難度還很大。

四是陣地設施建設軟化,綜合服務功能弱。由於社群自身辦公經費緊張,黨建活動經費少(20xx最新民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對陣地建設投放力量不足,無法支付黨員教育所必須購買的學習資料和電教裝置等資金,加之辦公場所有限,導致黨員學習教育工作效果欠佳。例如,安棉、中山、富麗、楚躍4個社群辦公用房沒有實屬產權,現行辦公用房面積小,辦公設施簡陋,遠遠不能滿足服務居民的需求。另外,個別社群由於辦公硬體設施相對落後,缺乏電腦、印表機等現代化辦公資源,加之黨員流動性大,無法建立起詳細的黨員電子檔案,在開展黨員教育活動時,有些黨員根本無法聯絡上,給社群黨員教育學習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就談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四、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安陸實情,立足社群建設實際,我市社群黨建工作要緊緊圍繞“加強社群黨的建設,推動社群管理創新”的目標,強化凝聚、服務、管理、維穩“四大功能”,努力提升轄區廣大居民幸福指數,促進社群和諧穩定發展。

1、強基固本,構建社群黨建大體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採用“領導辦點、單位聯點、幹部駐點”的辦法,以點帶面,強化市級領導及各部門對社群黨建工作的領導、協調和幫促,充分調動和運用社群內的各種資源,形成黨建共抓、文明共創、資源共享、社群共建的良好氛圍。對府城街道要建立單獨的考核體系,把街道黨工委從傳統的體制中解放出來,不再過多地參與經濟工作,切實轉變到履行領導社群黨建和社群建設的職責上來。

二是要全面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成立社群“大黨委”,廣泛吸納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居民黨員代表、黨員民警進入社群黨委班子,將轄區內的社群黨組織、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全部納入統一管理,推行“社群建黨委、樓群建小組”做法,構建“社群黨委-居委會黨支部-樓群院落黨小組”“三位一體”區域化黨建網路,通過召開大黨委聯席會,共同研究社群存在的困難和難題,為社群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三是要理順社群各類組織關係。社群黨組織是社群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擔負起領導職責,並支援和保證他們依法、依照各自章程開展工作。社群其他組織要在社群成員代表大會的領導下自我運作、自我管理,集中研究解決社群建設中的巨集觀問題,改善黨的領導,從而形成以社群黨組織為核心,分工協作、運轉有序的社群組織體系。

2、凝心聚力,構築社群服務大平臺。

一是要聚集物力,切實解決好社群黨組織的辦公用房和活動場地問題,讓社群黨組織“有地方辦事”。要充分挖掘和整合社群資源,堅持自建、共建、幫建相結合,添置設施裝置,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社群“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和社群資訊網路化建設,確保每個社群都能正常開展活動,充分發揮社群便民、利民的積極作用。

二是要聚集財力,切實解決好社群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問題,讓社群黨組織“有經費辦事”。堅持從實際出發,逐步建立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投入相互補充的社群黨建工作經費的多元投入機制,通過“財政撥一點,黨費補一點,單位助一點,自身籌一點”等多渠道籌集資金。要把社群專職工作者人員經費、社群黨組織工作經費、社群辦公經費和社群建設事業費全部納入同級財政部門預算管理,並隨財力增長逐步增加。有關部門需要委託社群承擔有關工作任務的,應向社群建設領導小組申報,實行“准入制”,並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落實好人員和經費。黨費的使用要適當向社群傾斜,可以設立社群黨建專項資金,支援社群開展黨建工作。

三是要聚集人力,切實解決好社群人才隊伍匱乏的問題,讓社群黨組織“有激情辦事”。繼續採用“公推直選”等方式,把黨性強、能力強、熟悉黨務工作、熱心服務群眾的黨員選進社群黨組織班子,並採取從機關派、企事業單位聘、大學畢業生中選、社會上招等方式,選拔一批優秀人才充實進社群領導班子,提高班子的領導能力;開展大規模社群幹部輪訓活動,增強社群幹部能力;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從年富力強、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的優秀社群幹部中定向招考公務員和副科級領導幹部,建立健全工資福利定期增長機制,滿腔熱忱地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並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一套有利於社群工作者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社群幹部依法辦事、服務群眾和發展社群事業的能力。

3、創新管理,打造社群共建大模式。

一是要強化共建責任意識。要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社群共駐共建的實施意見,並通過召開專門會議、發放倡議書等形式,深入宣傳共駐共建的目的和意義,大力營造共駐共建氛圍。市委組織部還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督促駐社群單位分別與所在的社群簽訂目標責任書,以契約的形式使共建雙方結成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的共同體,通過責任落實增強共建動力,使社群黨組織的的凝聚力、輻射力得到應有的體現。

二是要建立共建長效機制。堅持“社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進一步建立健全由街道黨工委、社群黨組織牽頭、駐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遵循社群主導、共同需要、平等參與、雙向互動四條原則,構建橫向聯絡框架,引導轄區內共建單位主動參與社群建設。

三是要豐富共建活動載體。組織轄區單位從社群群眾迫切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人手,積極開展各種志願服務、諮詢、文化娛樂和社會公益性共建活動,為民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解難事,使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共建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進一步增強共同搞好社群黨建的信心和動力,推動社群黨建工作的開展。

4、群策群力,共建和諧社群大家庭。一

是要搞好社群服務,滿足居民群眾物質需要。要以社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五務合一”示範建設工程為契機,全面整合社群服務資源,著力建設“黨員幸福之家”、“群眾陽光驛站”,使之成為社群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凝聚社會的工作平臺,廣泛動員和依靠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群服務,為社群群眾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提供有力的物質支撐。

二是要發展社群文化,豐富居民群眾精神生活。開展文明建立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組織動員駐區單位和社群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創文明社群。要著力打造社群文化品牌,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結合,增強社群黨組織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的能力。

三是要推進社群民主,尊重居民群眾合法權益。社群黨組織要認真落實黨員、群眾對基層組織建設和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積極推行黨務公開,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和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探索並不斷完善重大事項聽證協商、社群成員議事會等制度,著力提高社群民主管理水平,並要積極疏通社群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努力把社會不穩定因素解決在社群基層,保障社群群眾安居樂業。

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3

我縣社群黨建工作在縣委的領導和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委組織部的具體指導下,在促進城鎮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保持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居委會18個,建有黨支部的14個(1個聯合支部);其中社群居委會8個,建有黨支部的7個(川纖社群未建立黨支部),有黨員600人,社群黨支部書記14名,平均年齡51歲,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的11名。

一、基本做法

1、明確社群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

為努力開創我縣社群黨建工作新局面,我們確立了社群黨建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一個指導,構築四個機制,著力五項突破,實現五個目標。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構築社群黨建共建、社群事務共管、社群文明共創、社群穩定共保的新機制;著重在解決黨組織設定問題、班子建設問題、黨員教育管理問題、工作條件問題、服務職能問題等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實現建強一個班子、建好一支隊伍、形成一個機制、探索一條途徑、創造一個環境的工作目標。

2、抓組織建設。20xx年我們利用社群區劃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優化配置社群資源,將16個社群合併為8個社群,並按照“一社群一支部”要求,合理調整了社群黨組織設定,建立了社群黨建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群組織體系,堅持以社群黨建帶動群團組織建設和抓好群團組織建設促進社群黨建的原則,加強社群居委會、婦代會、共青團等社群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群組織體系。

3、抓班子建設。我們著重抓了社群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結合社群調整,我們把那些熱愛社群工作、年富力強、有組織能力、有文化、熱心服務群眾的優秀人才選拔進社群領導班子,使社群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堅持每年對社群黨支部書記和主任進行一次集中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

4、抓強化服務。我們圍繞“富民、育民、樂民、便民、利民、安民”的原則,切實加強社群黨建工作,全面提高社群服務功能。第一,加強社群共建活動,促進社群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建立了社群聯絡制度,每個社群均由縣級領導聯絡,牽頭抓總,縣級部門和駐縣單位分別聯絡,全縣共有63個縣級部門參加了社群共建活動。社群與共建單位一道,經常開展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主要內容,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多層次的思想教育活動;開展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衛生、科技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組織開展爭做文明市民、建立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文明街道活動。同時,在共建單位的幫助下,各社群的辦公條件得以較大完善,建立了籃球場、健身活動室等可供社群居民活動的場所,社群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第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群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們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深入開展“雙向培養”、“黨員教育管理示範點、黨員示範崗、黨員文明示範戶”創評和民主評議黨員等活動,在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發揮作用上下功夫。堅持從嚴治黨,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教育、引導居民黨員在維護社會治安、建設文明社群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探索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途徑和方法;組織社群在職黨員積極投身於社群建設和社群服務,以黨員志願者活動為載體,動員他們利用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積極參加社群內各種社會性和公益性活動。第三,加強社群黨建規範化建設。我們根據社群工作新特點,統一制定了《社群黨支部的主要職責》、《社群黨支部建設目標》、《黨支部書記職責》、《黨員活動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團支部工作職責》、《婦代會工作職責》、《黨員電教室工作職責》、《社群工作考核辦法》、《聯席會議制度》、《共駐共建投入機制》、《社群黨建聯誼會制度》和社群書記、主任每週工作彙報制度、社群幹部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規範了社群黨建工作,並要求各社群做到“八有”:有活動室、有黨旗、有制度、有牌子、有報刊、有電視、有VCD、有記錄。第四,努力做好社群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社群幹部經常深入居民群眾之中,調查情況,發現問題,研究社情,分析民意,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實解決廣大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社群黨員的人才優勢,用多種方式為群眾解疑釋惑,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認識改革、正確看待社會現象,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發揮好,化解矛盾,保持穩定。在20xx年我縣5000名“農轉非”人員一次性安置工作中,社群黨組織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社群黨員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帶頭給群眾做思想工作,帶頭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定,為此項工作在短時間內圓滿完成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主要經驗

在近幾年的社群黨建工作中,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狠抓思想、工作和物質三項載體,促進了社群黨建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1、抓思想載體,營造濃厚的社群黨建工作氛圍。20xx年,我們對調整後的社群幹部進行了大規模培訓,強化“四種意識”。一是核心意識。明確羅江鎮黨委為抓社群黨建第一責任集體,社群黨組織為直接責任集體,充分發揮鎮黨委和社群黨支部在社群建設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強社群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主人意識。主人意識就是責任意識,我們通過組織社群和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所有的社群成員和社群單位樹立起社群責任觀念。認識到人是“社群人”,單位也是社群的一個細胞,都應該是社群工作的參與者,都應該在社群建設和社群黨建工作中發揮作用;三是共建意識。我們通過建立縣級部門聯絡社群制度,縣級領導督促各部門履行職責,努力營造了“社群是個家,建設靠大家”的濃厚氛圍,形成社群黨建工作的合力;四是服務意識。我們始終將服務作為社群工作的重要工作,通過不斷增強社群黨組織的服務意識,及時瞭解和掌握群眾的思想情緒,傾聽群眾的呼聲,掌握群眾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化解矛盾,解決困難,帶頭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進一步增強了社群黨的工作的滲透力。

2、抓工作載體,構築社群黨建工作網路體系。一是建立了社群聯絡制度。全縣8個社群均由縣級領導聯絡牽頭抓總,縣級部門和駐社群單位分別聯絡,並納入目標管理,逗硬獎懲。二是確立了社群示範工作思路。20xx年我們確定了3個社群為示範社群,以爭創市級示範社群和省級示範社群為重點,努力提高社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制定並下發了示範社群標準。堅持做到八進社群:文明新風進社群、文體活動進社群、健康教育進社群、法制教育進社群、科技知識進社群、計劃生育進社群、綜合治理進社群、警務工作進社群,整體提高社群的服務功能。三是大力推行標準化社群建設。我們始終堅持走社群黨建制度化、規範化建設的道路。各個社群均制定了規範的各種執行制度。黨員先鋒工程、分類管理、雙向培養、黨員示範行動等各項制度均規範上牆。制度化、規範化的社群黨建為抓好社群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組織保證。我縣朝聖社群和景樂社群各項制度、各項工作內容規範上牆,辦公條件得以較大完善。社群建有警務室、藍球場、健身活動室等可供社群居民活動的場所,社

區還成立了“夕陽紅”老年志願者服務隊、“姐妹”舞蹈隊,定期開展活動,社群文化氛圍濃厚,整個社群服務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抓物質載體,實現社群黨建工作區域資源共享。隨著社群黨建內容的不斷拓展和深入,社群黨組織的物質條件不足的矛盾將日益突出。我們通過有效地整合社群內的所有資源,實現社群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建立社群黨建工作新型的物質載體。我們充分調動社群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的積極性,找準社群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做好黨建工作的結合點,讓轄區內各單位、各部門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社群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初步建立了共建、共享、共用的社群公共資源管理機制。我們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則,積極探索社群建設融資新渠道,吸引社群成員單位增加投入,不斷改善社群黨建工作的物質條件。同時,我們積極開展特色小區共建和社群志願者共建等各種社群黨建結對共建活動,實現共處社群、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逐步探索出一條依靠社群資源、發展社群事業、共建社群文明的社群黨建工作新途徑。20xx年,全縣有63個縣級部門參與到社群共建活動中,幫助社群解決實際問題45件,為社群黨組織提供9.83萬元的資金和物資,為一個無辦公場所的社群建起了價值20餘萬元的辦公樓。

三、存在的問題

1、由於社群黨建工作是一個新領域,如何做好社群黨建工作,使之形成有效合力,推進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巨集偉目標,有待於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2、社群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3、社群支部書記、主任的工資低,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社群支部書記兼主任的情況下),支部委員無報酬促使社群幹部隊伍不穩定。

4、社群間的發展不平衡,個別社群辦公條件較差。

四、下一步打算

1、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加強社群黨組織自身建設。

2、以各類幫扶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社群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3、以提高素質為目標,探索社群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

4、以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為重點,認真抓好社團和民辦非企業的黨建工作。

5、加強社群“共駐共建”,形成社群黨建工作的新合力。

6、提高社群幹部的工資待遇,改善辦公條件,加強陣地建設,解決“有錢辦事”和“有地方辦事”的問題。

7、建立和完善社群幹部選拔任用激勵機制。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社群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篇4

街道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街道轄14個村、6個社群,面積9.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56萬,地處城區中心,是台州市主體城區之一。20xx年,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域性,拓展有限空間,創造豐富內涵,在經濟市場化、區域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和人的現代化建設上求創新、求突破,街道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xx年全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04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5.849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637億元;轄區市場成交額231.5億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把社群黨建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從強組織、抓管理、建制度、求創新入手,健全社群組織體系,強化社群服務,豐富社群文化活動等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主要做法:

一、縱橫網路結合,建立健全社群組織體系

立足社群基礎,拓寬基層黨建領域,使社群形成以社群黨總支為核心,居委會黨支部為基礎,社群全體黨員為主體,社群內各類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群黨建新格局。

一是構建縱向黨組織體系。為適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強化城區基層組織管理基礎,加快推進城市化。路橋街道結合各地近幾年的社群黨建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立足本地實際,著眼全域性,科學制訂社群建設發展規劃,全方位發動,將街道所屬的21個居,按照“區位就近,規模適度,方便管理,延續習慣”的原則,調整劃分為6個社群,按照“一社群一總支”組織設定黨組織,在每個社群分別設立黨的總支委員會,下轄各居委會黨支部,街道共有6個黨總支,18個黨支部,以社群黨總支為龍頭,發揮其在社群基層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群黨的基層組織。

二是構建橫向黨建協調網路。在社群黨總支的領導下,健全社群居民委員會、社群居民代表大會、社群共建委員會、社群議事協商會及社群團工委、社群婦聯等機構。為整合社群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社群資源的共有、共享,形成社群良好的共駐共建的良好居民,社群與轄區內的單位結成共建單位,建立社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黨建聯席會議由社群黨支部召集,著重討論建立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社群建設中的作用,同時接受社群黨組織的監督教育與管理,並落實社群黨員“五化“管理。

三是配強配好社群黨組織班子。抓住機構改革精簡上層,充實基層的有利時機,通過採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途徑,面向社會選聘社群黨組織工作者,把政治素質好、年紀輕、事業心強、熟悉社群管理,善於做群眾工作的黨員幹部選拔到社群黨組織中來,選強配好社群黨組織班子,目前街道社群黨組織共有工作人員41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佔39%,40歲以下佔61%,社群黨組織幹部結構進一步優化,班子戰鬥力不斷增強。

二、健全完善機制,增強黨組織的影響力。

一是加強黨員教育,提高整體素質。針對社群居民活動分散、難以組織黨員集中開展黨內活動的實際,黨總支採取了業餘、小型、靈活、分散的方式,利用晚間、節假日開展黨的活動。加強社群思想文化陣地建設,街道投資在每個社群建立黨員遠端教育接收點和黨員活動室,建立固定宣傳櫥窗10餘個,今年新增大型廣告30平方米,宣傳牌30餘個塊,黑板報6塊。通過社群黨校,抓社群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黨的宗旨教育,在上黨課時,不僅要求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也邀請普通居民群眾參加;不僅講授黨的基本知識,也結合居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知識,將教育寓於嚴格管理中,寓於文化娛樂中,努力做到“為黨員所歡迎,為居民所需要”。

二是壯大黨員隊伍,樹立黨組織威信。我們把發展壯大黨員隊伍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根據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社群黨組織拓寬了黨員發展的視野,依託社群發展黨員,壯大社群黨的隊伍,積極開展優秀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嚴格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注重抓好黨的基本知識測試、民主評議、政審和公示等環節,考察發展物件的入黨動機、工作業績和群眾基礎,保證新黨員質量。三年內共發展黨員21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名,平均年齡35歲,建立了一支社群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使社群黨的隊伍不斷充滿生機和活力。另外,為使黨員管理不出現“真空地帶”,在居民遷入社群時,要求他們亮明政治身份,掌握黨員流入情況,並及時接轉組織關係,對於隱形黨員,則按照就近相鄰原則全部編入支部,納入正常管理。

三是嚴格規範制度,強化民主政治。社群黨組織把社群民主政治建設作為社群黨建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社群民主政治建設,落實社群黨員聯絡家庭代表制度和“三會”、“三制”管理制度,落實社群居民的知情權、建議權、解釋權,調動社群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積極性增強了社群居民和單位的社群主人翁意識。

四是發揮先鋒作用,建立志願者隊伍。社群黨組織根據社群居住環境、工作性質等自身特點和居民的需求,對社群黨建作了大膽的探索,為了發揮黨員的作用,劃分“黨員責任區”,擔負著監督

街道社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和保護綠化、衛生及公共設施的職責,同時積極培育志願服務隊伍,根據志願者的興趣、愛好、特長,開展各種志願活動,集中招募了1000餘名志願者,分別組建文明勸導、便民服務、愛心服務、應急服務、環境衛生、治安巡邏、計生、文體戲曲、宣傳、書畫、園藝等12支志願者服務隊,不定期組織志願者進行政策業務諮詢等志願服務活動,樹立了社群黨組織的良好形象。到目前為止,已組織了20次志願服務。此外,還建立在職黨員八小時之外參與社群社群活動記錄卡,年底向各單位反饋,作為評分的依據。

三、創新服務平臺,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

把社群黨建工作與搞好社群服務相結合,用黨建去推動服務,用服務來檢驗黨建。社群黨組織以圍繞“凝聚社群力量,共建美好家園”這一目標,以社群群眾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為出發點,努力為群眾服務,發揮了社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1、整合資源,建成立體服務體系

20xx年下半年開始,**街道有效整合區域內的閒置資產,一次性投資200餘萬元,建立了1000多平方的社群綜合服務中心,添置辦公桌椅、計算機和圖書資料等辦公和活動必需設施,配備精幹的專職社群工作人員,為居民提供教育培訓、文體活動、生活類家政服務、志願者活動管理等各種服務,從而初步形成了力量齊備、專案較多、分佈較廣的立體化服務體系。

“社群服務無小事”,社群服務中心憑藉街道地處路橋主城區,轄區內具備豐富的醫療、教育、文化、社會中介組織等各種資源的優勢,立足資源整合,堅持以服務為切入點。如: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在社群開闢家庭教育講座和各類興趣愛好培訓;整合水、電、市政、道路、治安、公交等公共資源,爭取在第一時間內為群眾排憂解難;整合家政、維修、購物、培訓、法律等20在事關百姓日常生活的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加盟,為社群居民提供多類諮詢和快速、方便、實惠的生活服務。

2、完善渠道,健全服務資訊網路

在社群服務中心專門建立起以“2981890”(“您就撥一撥就靈”)為中樞,六個社群辦公室電話為子系統的輻射全街道的居民服務熱線,為社群居民提供家政服務、勞動就業、電腦網路、愛心慈善等20大類200多個專案的服務,努力做到有話必接,有難必幫,有呼必應,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社群服務資訊網路。熱線自開通之日起,每天平均接到近十個各類求助電話,據初步統計,至今已受理了1200多個來電,每項業務都在電腦上備了案。原市委蔡奇書記在查閱記錄後稱讚:“一個連空調維修都管的社群,才真正是為民服務了。”

3、創新模式,搭建愛心救助平臺

面對在各社群現實存在的生活困難群體,社群服務中心創新社會救助模式,搭建愛心救助新平臺,成立運作“愛心驛站”,下設“愛心超市”、“濟急堂”。愛心驛站自啟動以來,得到了路橋慈善總會、各村、社群、學校的大力支援,短短時間已經接收大量衣服、家用電器、學習用具等愛心物品。在全面核實街道範圍內的低保戶、貧困戶、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後,“愛心超市”製作300張“愛心卡”發放到戶。同時“濟急堂”及時向家中遭受火災、子女身患重病的外來務工人員開展救助。在執行近一年的時間裡,愛心超市幫助的物件達700多人次,捐出的物資價值逾數十萬元,其感人事蹟多次為《台州日報》、《台州商報》等主流媒體報道。

4、黨員服務廳

黨員服務廳在街道商城社群試點已有一年多,其理念是“一站多元,服務為本”,即“一站式受理,多元化服務”,在問題受理和流程啟動上做到單一入口、一站到位,而在問題解決和服務方式上實行多元並舉、整合各方資源的工作模式。黨員服務廳辦公室內設有愛心超市和圖書室,滿足社群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在整個社群範圍內還分佈著多個黨員服務站,由從事居民日常生活相關服務行業的社群黨員給社群困難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給居民提供便利、優惠的服務。全體社群黨員組成了一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他們分成巡路隊、文明勸導隊等,配合街道開展“多城同創”工作,服務於和諧社群建設。

5、豐富社群文體活動

為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引進、設立文化沙龍、攝影協會、花卉協會、釣魚協會、象棋協會、書法協會、詩詞創作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等十餘個活動室,並建有一個露天劇場。社群中心成立以來,依託基層文化俱樂部,立足街道自發組織的扇舞隊、交誼舞隊、太極拳隊、腰鼓隊等文藝團體,組織了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為群眾送上了可口的文化大餐。同時,街道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滿足不同群體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經常組織開展詩歌朗誦、家庭才藝展示、花卉園藝展出、攝影作品欣賞、健身舞蹈比賽等活動,做到“週週有節目,旬旬有活動,月月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