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眾手擎起一片愛的藍天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6.08K

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因為父母離異、家庭變故而受著到心靈創傷、思想迷惘。為了使這些孩子得到關懷和撫慰,身心健康地發展,我們苜蓿園街道於1997年5月創辦了成立了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輔導站,由大學生志願者、街道、社群居委會幹部共同擔任義務輔導員,為單親、殘疾、特困家庭子女營造一個溫暖的“家”,眾手擎起一片愛的藍天。六年以來,“特教站”的輔導員先後達370人,經過幫助、走出“特教站”的孩子共67人。有的升入中學,有的還考取大學,他們走出了心靈“低谷”,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對未來充滿希望。根據跟蹤瞭解,沒有一個走向失足。 成立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輔導站以來,義務輔導員換了一屆又一屆,出站的孩子換了一批又一批,讓孩子自強自信、團結友愛的工作信念始終不變。六年的工作實踐,“特教站”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在服務物件上,由面向單親家庭子女向多元化的特殊家庭子女拓展;二是在工作機制上,由僅僅依靠行政化手段推進轉變為依靠行政化手段和整合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三是在活動載體上,由僅僅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形式轉變為以社群為主要活動載體的社會化教育形式。中央、省、市等媒體多次報道“特教站”的活動情況,市、區關工委多次授予“特教站”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稱號。下面就“特教站”近幾年來的工作和體會情況向大家作一個彙報: 一、以特殊家庭子女為服務物件,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平臺。 青少年時期的思想品德建設是關鍵,學校是他們的課堂,社會更是他們的重要課堂。“特教站”正是連線特殊家庭子女與社會的結點,經過六年的建設,形成了家庭、學校、社群、單位四位一體的社會教育網路,擁有了120多人的輔導員隊伍,建立起20平方米的專用活動場所。 “特教站”的第一批17名單親子女,在生活上缺少關愛,有的自卑、自閉,心靈上蒙受創傷;有的心情壓抑變得抑悶內向、不合群,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都受到很不好的影響。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我們因人施教,採取相應措施,重點做好“三項工程”:即承包責任工程、心理教育工程、社會實踐工程。 承包責任工程:建立檔案,定期分析,實施輔導員承包幫扶,開展愛心、關心、誠心、熱心和細心活動,給其體貼和尊重。如:三石因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而失去家庭的溫暖,與年邁而又失明的爺爺相依為命,生活上無人照料,學習上無人管理,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還喜歡打架。如果任其發展,結果將是可想而知的。輔導員與他實施“一幫一”結隊幫扶,在生活上關心他,利用節假日到家裡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在學習上耐心幫助他,用真情重新點燃小三石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和渴望,幫他校準人生的羅盤。現在他已經是一名好學求進、品學兼優的國中生了。 心理教育工程: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提高他們自強自信的心理素質,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挺起胸膛做人。例如:汪毅同學的得了小腦萎縮,媽媽丟下他們走了,爺爺又得了癌症,年小體弱的他不得不在家照顧爸爸,經常踮著小腳為輪椅上的爸爸擦臉。可他就是不願意把家裡的事告訴別人。我們的女大學生輔導員主動到他家裡,瞭解到汪毅愛好畫畫,特地買了素描書,給他講自己小時候父母離異時的情景,鼓勵他走出那份孤獨。汪毅不僅與女大學生交上了朋友,而且也漸漸開朗起來,樂於與大家融合。 社會實踐工程:通過談心、講故事、遊戲、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等等,用愛心和匠心去點燃孩子們的心燈,照亮他們人生的前程。每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特教站都要舉辦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在“保護環境,愛我家園”----苜蓿園街道“特教站”回報社會活動中,組織20名特殊家庭的子女登上紫金山拾撿垃圾,清潔家園,並自編自演“保護環境,遠離非典”的文藝節目,吸引許多登山居民視線,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六年來“特教站”的義務輔導員們,憑著一張嘴、兩條腿,走街串巷的上門做工作,為“特教站”孩子們在學習上給予輔導、心理上予以疏導,使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援。 二、依託社群,整合社會資源,形成“特教站”良好工作機制。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特教站”的整個工作過程中,街道工委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懷,將“特教站”作為黨建工作聯絡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聯絡群眾的視窗,從硬體和軟體建設給予全面的支援。特別是街道領導親力親為,經常深入“特教站”指導全面。一是政府支援。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把地區青少年教育工作特別是“特教站”工作作為建立文明社群的重要內容,並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擔任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每年給予一萬元的活動經費,“特教站”場所的取得,正是建站伊始苜蓿園街道領導經過對轄區內弱勢群體生活狀況的調研,從社群居委會緊張的辦公空間擠出來的。二是倡導對幫扶孩子承擔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的各項工作,形成了社會主辦、社會參與的機制和工作秩序。弱勢孩童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社會教育。因此,關心和扶助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也由最初的學校教育嘗試逐步完善為社群牽頭,學校、單位、各界人士配合,合力為特殊家庭子女撐起一方天。民辦安生外語培訓學校著力定期免費培訓這些孩子,為的是讓他們成為新世紀的人才;社群的老同志捨出一些養老金自願與特困孩子結成聯絡戶,為的是及時瞭解和掌握他們的情況,把困難和問題化解在萌芽之中。“特教站”成為了社群的一部分,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的基金、特殊家庭子女檔案和聯絡輔導等制度,推動了其幫扶工程與社會公益事業的連結。三是抓好志願者隊伍建設。以加強社群建設為契機,不斷壯大“特教站”的輔導員隊伍。“特教站”與駐街道有關單位、學校開展“共駐共建”活動,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目前,“特教站”輔導員隊伍由120人增加到370人,為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黨和政府把對“特教站”孩子們的關心、愛護、培育送到他們幼小的心靈裡去,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人世間的溫暖,在愛的小屋裡健康地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追求。 三、不斷創新、勇於實踐,努力推進“特教站”工作深入發展。 鬥轉星

眾手擎起一片愛的藍天

移,六年來的風風雨雨,使我們深深地感到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意義的工作。我們不僅要把它做好,還要把它做大、做強。我們決不會辜負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將心理素質的“構建工程”擺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來。面對未來我們已有了新的思考,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處理好“三個問題”。一是:地位問題。有為才會有位。在經濟體制改革,企業改制重組的大潮中,還會出現更多的特殊困難情況,需要我們去面對。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爭取新的業績。二是:工作基礎問題。有隊伍就有基礎。社群蘊藏著在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將進行社群人才資源的調查摸底,充分挖掘社群資源,動員吸收老教授、老教師、老科技人員等。就近、就便開展青少年專項教育,構築社群教育平臺。最大限度地實現社群資源的共有、共享,營造共駐社群,共建社群的良好氛圍。三是組織活力問題。有創新就有活力。目前我們正在向白下區民政局籌備申辦特教站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工作,我們將廣泛依靠和動員社會力量來關心、參與、幫助弱勢群體,進一步爭取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在街道工作“一盤棋”中發揮好一粒棋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