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增長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38W

--關於**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促進農業經濟快速增長大綱

**是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的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的中部,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源地。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市農村經濟收入明顯增加,XX年達到2269億元,農民純收入的絕對值與增長幅度在浙江省均站前列,大大高於全國的平均數。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和影響

**農業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得益於經營體制的創新,即農民自願組織起來的各類專業合作社發揮了作用。**第一個專業合作社是XX年建立的,僅僅四年時間,現已發展到了312家,入社社員達4萬多戶,帶動的農戶超過20萬戶,基本覆蓋了瓜果、蔬菜、畜禽、茶葉等20多個主導產業和產品。XX年,合作社實現農產品銷售額5億元,XX年攀升到16億元,XX年銷售額又將在XX年基礎上成倍翻番。專業合作社的興起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1、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市場的資訊通過合作社較為準確地傳遞給農戶,合作社通過自身經營引導農戶發展專業化生產,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業產業區域和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農民針對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蔬菜、畜禽、海產、藥材、花卉、茶葉等經濟作物,並進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形成了以著名橫為中心的沿海8萬畝西瓜產業帶,以澤國新河為主的6萬畝果庶產業帶,以塢根溫橋為主的800萬羽草雞產業帶等,使全市糧食種植面積同經濟作物面積之比調整為58:42;

2、推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形成。合作社將當地各個產業的購銷大戶、加工大戶、技術專業戶等按自願、民主原則組織起來,為農民統一提供種苗、傳播種養技術,拓展銷售網路,初步形成了科技、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合作社真正將產、加、銷諸環節有機銜接,解決了農戶與市場、農戶與龍頭企業之間的矛盾,實現了資源的合理流轉和優化配置,促進了優勢整合和利益互補,夯實了農業產業化基礎,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成為聯絡政府、企業和農民的橋樑。

3、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層次。合作社為農業標準化的推廣提供了有效的載體,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推廣提供了組織保證。合作社通過組織分散的農戶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農資供應,積極註冊產品商標,打造優質知名品牌,推廣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極大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幾年來,**市僅合作社的農產品註冊商標就有129個,獲全國綠色食品認證12家,省綠色農產品認證25家,省無公害基地認證23家。

4、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是由產業大戶或購銷大戶牽頭組建的,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場資訊靈、銷售渠道穩的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穩定和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經濟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紅制度直接帶動農戶增收,合作社向入社農戶無償提供農技、市場資訊,低價提供優質種子、農資等社會化服務專案,間接地節約了農戶的生產成本,也促進了農民增收。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市農戶人均純收入XX年預計為5350元,增幅在7%以上,所收入10萬元以上的社員在**屢見不鮮。

5、促進了行業的自律和規範。由於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生產、銷售會有很大的自發性、趨同性和盲目性,容易導致農業產業的大起大落,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戶協會,避免了農戶之間、農戶與加工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實現了行業優勢,聯合互補,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總之,**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生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但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農村基層政府職能的轉變,對於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提高農產品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產品的區域分工和專業化水平,改善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成功經驗

近年來,各地都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但是,為什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搞得如此紅火?對農民有這樣大的吸引力?其成功經驗是:

1、按股份合作制執行,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創新。 機制創新是**農戶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泉。**曾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的發源地,現在股份制又輕車熟路地嫁接到新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上來。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在股權設定、利益分配、民主決策機制等方面按形勢的發展作了調整和創新。過去,合作社負責人持股較多,一般佔到50%以上,現在,**市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個社員認購股金不得超過合作股金總額的20%。限制“一股獨大”,防止了政府對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包括合作社自身的盈餘過於向少數人集中,使以生產者為主的農民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好處。在利益分配上,按農產品投售量進行分配。在塊策機制上,採用一人多票制,農民擁有的股份越多或投售的農產品數量越多,在合作社的發言權就越大。正是這些農民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機制,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以生產者為主的合作經濟組織。

2、圍繞特色主導產業辦社,按照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管理。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建設時充分依託當地自然資源,圍繞當地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和產品進行組建,如:臨海市上盤鎮5.5萬畝西蘭花生產基地,溫嶺的8萬畝大棚西瓜產業帶,6萬畝果蔗產業帶,2.5萬畝優質果品產業等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標誌性特點,就是全部經縣以上工商部門登記,以經濟法人資格參與市場競爭,在生產上實行標準化作業。合作社非常重視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從產前優良品種、安全農用物資的統一供應,產中統一的生產技術、操作規格,產後統一的市場準入條件等方面作了系統的科學規定,保證了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保證,為打造合作社信得過農產品品牌奠定了基礎。申報綠色產品、無公害產品,使產品提高檔次和“身份”,在營銷上實施品牌策略,進行品牌銷售,已形成了一批如:“玉麟”“旗海”“翼龍”等知名品種。

3、依託營銷種植大戶,滾大專業合作“雪球”。 **的農民合作社都是

依託當地的營銷大戶或者種植大戶牽頭組建承辦起來的。在組建時就發揮了當地的資源優勢,並與按需生產的市場要求結合起來,使合作社在建設之初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競爭優勢,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這些“能人”牽頭組建的合作社,實行聯合銷售,有效地解決了分散農戶農產品市場銷售的弱勢地位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深受農戶喜愛,因此,隨著入社農戶的增多,合作社規模效益顯赫,“雪球”越滾越大,越做越強。

4、堅持農民自願原則,加強政府扶持力度。 **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建立在農民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基礎之上的。農民之所以願意加入合作社,一是因為合作社能夠解決農民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二是能夠給農民帶來收入。在農民自願的條件下,為了扶持、規範農戶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市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惠政策,也將各地支援扶助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人員業績考核之中,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成健康發展。

三、修水應該如何學習xx經驗發展農戶專業合作社

修水與**相比,優勢多,劣勢少,在農業發展上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我縣土地資源、山林資源、勞力資源豐富,也有很多的有名的特色產業,特別是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為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圍繞“1116”工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蠶桑、藥材、茶葉,並形成了一定規模。目前我縣有蠶桑10萬畝,茶葉、藥材數萬畝。不少鄉鎮還有自己的特產,如溪口的板栗、西港的化紅、全豐的密棗、黃港的茶菇、黃坳的西瓜、四都的桃梨、三都的柑桔等,但是,為何這些產品都沒能給農民帶來大的經濟效益呢?主要原因就是我縣這些特色產業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沒有走上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我們的農產品都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產品質量與開發能力較差,特色不夠突出,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差。我們的龍頭企業規模實力和帶動能力較弱,農產品加工仍屬薄弱環節。修水如何發展農戶專業合作社,提高農產品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發揮特色產業的經濟效益,加快我縣農業產業化程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開啟“綠色”通道,積極引導支援。首先是各級領導要解放思想,統一認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關於“鼓勵農戶自願和民主基礎上建立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精神,落實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政策,加快農業經營組織的改革和創新。要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凡是有利於農村生產力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有利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各種經濟成份和經濟所有制組織形式,都應該加以引導和扶持,促其健康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我縣人民來講是一個新生事物,要尊重群眾意願,堅持“民力、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以農民自已為主體,自願參加、入退自由、實行自覺自願、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真正把合作組織辦成農民自己的組織。各級政府必須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和成功經驗,形成~氛圍,把政府的良好願望變成農民的自覺行為。其次,積極組織引導,從經濟發展要求,認真轉變職能和改進管理等方面出發去做好工作,可引導種養銷售大戶領辦合力。總之,要做到“參與不干涉、引導不強迫”。開放“綠色”通道,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總之,要從修水實際出發,首先搞好試點,再通過認真總結經驗,邊發展、邊完善、邊規範,培育出一批成功的樣板,然後再以點帶面擴充套件到各個產業。

2、圍繞特色產業,依託專業大戶。我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應圍繞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依託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大戶組建,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首先要把現有的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的農民真正結合起來,將一些經營分散規模小的農戶,按照市場化要求、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組織起來,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蠶桑是我縣的主導產業,我們可以首先從蠶桑入手,依託蠶桑種養大戶,建立蠶桑合作社。一方面可將千家萬戶的蠶桑種養大戶組織起來,統一規範,統一管理,實行標準化種養,讓農民自己管理自已;另一方面可擴大絲類深加工和絲棉加工規模,並以其為龍頭,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千家萬戶蠶農”的較為完整的組織模式,這樣可以增強我縣蠶桑業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可以避免因蠶絲價格低迷而造成大面積的棄桑、毀桑現象的發生,可真正轉變基層政府職能,使我縣蠶桑業走上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同時,我縣還可就糧油產品深加工、中藥材尤其是花椒系列開發、無公害茶生產及精加工、規模化種草養畜、葛系列生態食品等優勢特色,依託產業優勢,一方面吸引外商投資創辦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引導農民在自主自願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專業合作社生產,把產業做大做強。

3、探索合理機制,扶持健康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搞的好不好?有沒有凝聚力和競爭力?關鍵是看它們執行機制優不優。目前,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形成上有“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和“專業協會+公司(龍頭產業)+農戶”等形式。我們首先應到有成功經驗的地方考察,學習別人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其次應該從本縣實際出發,以農民獲得最大的利潤為目的,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科學合理的執行機制,確保農戶專業合作社做強做大。在管理上,可按照合作制原則,重大事項充分協商、以票決定,做到民主決策;在經營上,按公司制運作,實行社員大會和理事會制度;在利益分配上,採取以社員與合作社之間按交易額比例返還和股份分紅相結合的分配方式。再就是龍頭企業也應加強機制建設,一要有科學經營的管理機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強內部管理;二要有好的用人機制,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三要建立農戶與合作社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同擔風險、共享利益的基礎上為農戶提供資訊、技術等服務,形成產、加、銷一體化。

4、注重打造品牌,增加合作社的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注重打造品牌,每個合作社、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如:“玉麟”牌西瓜、“翼龍”牌西

蘭花、“溫聯”牌果蔗、“綠牧”牌草雞、“濱珠”牌葡萄等等。有質量、有品牌,才有市場競爭力。優質品牌的打造,可增強產品自身實力,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半徑。知名度上升了,市場佔有率才會提高,市場競爭力才會增強。所以我們一方面提高原有“寧紅”、“神茶”、“雙井綠”、“綠冬”、“龍騰”、“裕發”等品牌的科技含量,做強做大這些龍頭企業;另一方面應該注重開發“名、特、優、新”農產品及加工品,特別要大力開發名牌產品和特色產品。通過建立品牌,不斷增強合作社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