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辦事處關於村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74W

一、基本情況

辦事處關於村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

##村是科右前旗##辦事處所在地,位於烏市西北45公里,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誕生這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全村轄4個自然屯,2673口人,有黨員36人,預備黨員1人,積極分子10人,無流動黨員。耕地面積2萬畝,其中水澆地1.45萬畝村。集體固定資產6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42萬元。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黨建及新農村建設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開展以來,##村“兩委”班子以全村發展為己任,依託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通過多年的艱苦奮鬥,帶領全村570戶農民,把一個負債累累的落後村改變為遠近聞名的模範村,走進了全盟、全旗先進典型行列。

(一)依託示範村對接專案,扭轉靠天吃飯局面。依託50強示範嘎查村結對共建單位對接的專案,##村用短短几年時間,爭取到了國家、自治區關於##流域治理、兩個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千村扶貧、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五大專案。村“兩委”組織幹部群眾年年搞農田大會戰,最多的一年,農田大會戰持續了68天。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完成生態閘溝11條9300延長米,修建坡式梯田6千畝,在山上挖水平坑7萬個。在專案區裡打深水管井149眼,架設農用電網23公里,鋪設地埋管道1.9萬延長米。幾年下來,硬是在2萬畝沒有灌溉條件的旱田裡,改造建設出1.45萬畝水澆地,實現人人三畝半水澆地。XX年他們又依託50強示範嘎查村結對共建單位,引進建成了“低水高調”工程,使一部分山坡地也能澆上水。所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上百萬元,但是依託50強示範嘎查村“結對共建”機制,沒花集體一分錢,沒花群眾一分錢。

為儘早解決##村生態脆弱的問題,他們在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過程中緊緊盯住國家實施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爭取##流域治理專案、國家退耕還林專案,使這些生態建設工程全部得以在##村落戶。剛開始的時候群眾不理解,有人還特意挖了個大坑,說是給村支書戰洪權準備墓地。面對這樣的責難,村“兩委”班子先做出表率,黨員幹部幾乎天天盯在現場,村幹部家符合條件的耕地率先退耕還林,從而打消了群眾的顧慮。通過堅持不懈的開展全民大造林工程,全村累計造林96.5萬株,建成沙源治理工程8500畝,營造農防林帶1.7萬延長米,治理山頭36座,治理河灘48處,壘砌堤壩150座。全村退耕還林4275畝,是全辦事處退耕還林最多的村,退耕還林苗木的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農業和生態基礎建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如今,##村的山、水、林、田、路實現徹底的綜合治理,治理面積13.6平方公里。未來XX年,僅60萬株成材林和幼林價值就將超過3000萬元,從而建成了地地道道的綠色銀行,這是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財富。現在,##村旱年不愁沒水澆地,澇年沒有洪水下山。群眾看到了基礎建設的效果,對這些年來村黨支部的做法有了根本認識,徹底轉變了當初的態度,更堅定了他們對村“兩委”班子的信心。

(二)落實示範村建設舉措,壯大集體經濟。在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過程中,##村“兩委”班子始終認為,強村富民不能只靠農業一條腿走路。##村在歷史上欠下70多萬元債務,當務之急是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解決這個問題,村“兩委”班子就沒有號召力,就幹不成大事。

##村曾在1992年、1997年建設了磚廠和糖化飼料廠,但是由於經營不善,沒有收到效益,處於癱瘓狀態。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過程中,村“兩委”班子決定從盤活這兩個老廠子入手,從管理上要效益,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全程化管理,實行責任到人,工資與效益掛鉤。村幹部同工人們吃住在一起,有時一個星期也顧不上回一趟家。由於狠抓了企業的經營管理,磚廠在盤活的當年就盈利3萬元,糖化飼料廠也扭虧為盈。他們第一次嚐到了發展村辦工業的甜頭,更加堅定了集體經濟強村的信心和決心。

在抓好集體企業的基礎上,他們把目光盯在了村集體的機動地上。過去,機動地發包權分散在各社,由各社自行分配發包收入,管理比較混亂,浪費了集體收入。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過程中,村“兩委”主持將各社的機動地收回村裡統一發包。這一舉措不僅加強了機動地管理,而且每年能夠給集體帶來幾萬元的收益。

##村地處辦事處腹地,交通方便、人流集中。每月舉辦的3次大集更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但是大集的交易市場很不規範,他們從中看到了商機。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過程中,由黨支部帶頭,“兩委”班子成員籌集180萬元建起了1.4萬平方米標準化交易市場,同時建設了一棟756平方米、集“兩委”班子辦公和對外商用為一體的綜合辦公樓,一樓店面對外出租。農貿市場和店面出租,每年又為集體帶來5萬元收益。

##村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不僅是全盟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誕生地,還是蔣弼仁烈士犧牲的地方,他的忠骨就埋葬在這裡,每年都會有很多愛國志士前來追悼烈士的英魂。面對慕名而來的遊人,他們又找到了新的發展思路––建設紅色旅遊目的地。XX年10月,他們組織村幹部千里迢迢趕赴蔣弼仁烈士家鄉蒐集歷史資料和遺物,通過50強示範嘎查村牽頭抓總部門––盟、旗兩級組織部的大力幫助,向有關部門爭取到10萬元的紅色支部復建資金。現在,##紅色黨支部的展室已經竣工,辦事處黨工委和他們一起努力,即將把蔣弼仁烈士墓升級為烈士陵園。紅色旅遊專案的開發,將成為##村集體經濟又一個新的增長點,也將成為##盟又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機動地、趕大集、燒磚廠、烈士墓,這些農村人看來並不起眼的老把式,在##人看來可是寶貝。用經濟的頭腦經營農村的傳統資源,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村已經積累了超過600萬元的固定資產,而且每年收入42萬元,徹底擺脫了資不抵債的貧窮歷史。

(三)建立示範村上龍頭企業,拓寬致富渠道。通過50強示範嘎查村,##村的農業基礎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農民傳統的、單一的種植觀念還沒有根本轉變。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農業效益,首先要解決農民進入市場的問題,根據這樣的判斷,他們及時把工作重點調整到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優勢產業上來。

##村蔬菜種植業基礎比較好,僅西崴子屯大蔥高峰期就曾創下年產800萬斤的紀錄,遠近聞名。能不能讓本地的蔬菜經過深加工遠銷出去呢?“兩委”班子經過多方調研,反覆論證,最終決定籌建脫水蔬菜加工廠。方案一定,他們就著手尋找建廠的典型,四處取經。XX年先後6次遠赴山東、滿洲里、海拉爾、突泉等地考察,從選址建廠到工藝流程、儲藏銷售,掌握了大量建廠用的第一手資料。

按照計劃,建設脫水蔬菜加工廠要佔地8800平方米,廠房面積1800平方米,一期投資需要280萬元,可村集體拿出全部積累也只有60萬元。為此,村“兩委”召開了兩次動員大會,村幹部當即承諾“橫下一條心,就是頭拱地也要把廠子建出來!”班子成員想盡一切辦法,能賒就賒,能借就借,把能用的關係全都用上來,最後每人又集資2萬元,基本解決了一期建設資金需求。

XX年下半年,僅用84天時間就高標準完成了廠房建造和裝置安裝工作。為了實現在群眾大會上許下的“今年一定要建成投產”的承諾,班子成員每天3、4點鐘就開始幹活,半夜才休息。由於資金極度短缺,能省則省,分毛必爭。書記、主任帶頭,只要能乾的活再苦再累也不僱人,地槽自己挖,石牆自己砌,地面自己鋪,建廠用的彩鋼瓦、瓷磚等原料直接從廠家進貨,把價格壓到最低,哪怕是一個燈泡,也要買最便宜的。廠房建設雖然趕上秋收忙季,但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沒有一人因為自家的農活而影響工程進展,僅工時費就節省15萬元,全部工程節省50多萬元。

XX年11月3日,全盟第一家村辦脫水蔬菜加工廠在##村正式投產,實現了當年試生產的目標。去年正式投產後,可生產大蔥、胡蘿蔔、青椒、圓白菜等6大類脫水蔬菜1000噸,實現產值1500萬元,安排120人就業,上繳稅金75萬元,企業年盈利122萬元。僅此一項就可使##村人均增收200元。目前,他們已經與突泉森源集團簽訂了100噸的脫水薯丁合同。按照計劃,二期、三期工程將分別於XX、XX年陸續投入建設,預計分別投資500萬元、1300萬元,最終實現產值3000萬元,形成裝置齊全、工藝先進、產品豐富,高標準、高質量的集烘乾、冷凍於一體的脫水蔬菜加工企業。

依託龍頭企業,##村現已組建了蔬菜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已經有210戶農戶入社,蔬菜種植面積達3000畝,農民畝增收500–1000元。脫水蔬菜廠不僅能夠徹底解決本村的蔬菜產銷問題,而且必將帶動周邊地區的蔬菜種植業迅猛發展,形成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

(四)打造示範村上鐵的班子,增強執政能力。##村之所以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成效,是因為他們始終按照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的要求,把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放在首要位置,通過過硬的基層組織自身建設,贏得群眾的信任。在農村,財務和土地分配問題是群眾關注的焦點。##村曾經因為沒有實行村務、財務公開,影響到班子團結,降低群眾的信任。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50強示範嘎查村制度建設過程中主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帶頭髮揚民主。凡是涉及村裡前途的大事、關係群眾利益的瑣事,都堅持召開班子會議討論決定。一般性事務要由“兩委”負責人碰頭。他們的原則是“兩委”分職不分家、分工不分心。這樣做有力的增強了班子成員的責任感。去年建設脫水蔬菜廠期間,村幹部平均出義務工38天,把廠房造價從預算時的每平方米700元,降低到每平方米400元。村委會換屆選舉的幾天裡,村主任李雲恆仍然忙碌在脫水蔬菜廠的工地上,連看都沒去看一眼,結果仍然以高票當選連任。二是實行徹底的財務、村務公開。村裡的重大事項、收支情況都事先向班子成員通報,然後在村民大會上向群眾介紹清楚。為了在財務問題上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他們在全旗率先推行了村務公開欄。經過一段時間執行,又覺得公開的不夠清楚,於是他們又在全盟率先獨創了“每人一張明白紙”的公開制度,在大專案公開的基礎上,又把村集體與個人間的往來賬目、收支明細羅列清楚,群眾不僅對資金流轉一目瞭然,而且對村集體的開支也一清二楚。三是嚴禁村幹部搞特權。村機動地發包要經過“兩委”班子討論決定,村書記和村主任不準包,班子其他成員如要承包,在與群眾一樣價格的前提下,必須通過抓鬮決定位置,不搞特殊化;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等上級各項政策要求,不僅村幹部要帶頭,對村幹部的親威也要不折不扣的嚴格要求。

謀劃##村的長遠發展,必須確保後繼有人。50強示範嘎查村建設中,村黨支部著重在優秀青年中培養後備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發展農民黨員。近年新發展的9名黨員有7名是種植業、養殖業能手,有1名是農民經紀人。採取“四推雙考”的方法確定了7名35歲以下、年輕有為的村級後備幹部。“雙鏈雙推”活動中,農民黨員結成“三結合致富鏈”25個,建成“農民黨員家庭聯絡服務點”8個,80%以上的黨員參與結鏈、設點,密切了黨群關係。除了年老體弱的黨員,黨員均已成為村裡的致富能手。

村裡有了收入,“兩委”班子就用集體經濟收入反哺群眾。先後拿出專款為西崴子屯安裝了有線電視;為雙發屯安裝了自來水,結束了那裡的村民幾家用一口井、肩扛手提吃水的歷史;這些年堅持每年為1戶貧困戶翻蓋新房;為了保護河邊的耕地,投資12萬元修建了150處護岸丁字壩。除了經濟上的大量投入,村黨支部還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藉助上級的關懷,建起了藏書4700多冊的圖書室;每年都組織村民代表、老幹部到吉林、遼寧等地參觀考察,開拓眼界;結合群眾農業生產和中心工作的需要,定期組織舉辦各類專業技能、實用技術、政策法律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