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6.78K

今年以來,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資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健全機制,轉變增長方式,深化結構調整,實施節約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紮實實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一、發展特色經濟,建設增收工程

1、把基地做大。全縣要實施“43132”戰略,即,種植高油、高糖、高蛋白玉米40萬畝,30萬畝疏菜,其中無公害蔬菜10萬畝,優質大接李1萬畝,高產奶牛達到3萬頭,優質牧草2萬畝,逐步培育優勢產業,建設特色區域。一是做到專業化。把全縣12個鄉鎮、321個村都建成特色區域,專業村,引導玉米大鄉、蔬菜大鄉、奶牛大鄉向專業大鄉發展。培養更多的青椒村、豆角村、蘿蔔村、土豆村等一批蔬菜專業村和奶牛、肉牛、豬羊等養殖專業村,做到一鄉一品,一村一色,一戶一業,突出骨幹產業,形成鮮明特色。二是做到規模化。全縣要發展10個種植蔬菜3000畝以上的大村,20個2019畝以上大村,30個1000畝以上大村。10畝以上的蔬菜種植大戶1萬戶,使蔬菜種植走向工廠化種植,企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同時要發展10個養殖奶牛1000頭以上的大村(園區),10個500頭以上的大村?穴園區?雪,10個戶均一畝經濟林的大村。10個人均半畝經濟林的大村。100個種植玉米2019畝以上的大村,1萬個種植玉米20畝以上的大戶,發揮本地優勢,集中連片,形成規模。三是做到科技化。要以鄉建設一批科技示範區,一萬個科技示範戶,戶戶達到一個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帶頭人,搞好技術服務,帶動基地建設科技水平的提高。四是做到標準化。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模式。大力生產綠色、無公害產品。

2、把龍頭做強。我們要“扶大龍、育新龍、興小龍”,扶大龍,就是對規模大、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從資金、技術、市場上給予關心和幫助,使其成為特色支柱產業發展的龍頭;育新龍,就是對那些有優勢、有特色、有基礎、有前景的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加大向國家爭取資金的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在基地建設、原料採購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最近正在引進的廣州雅仕利就是一個利縣利民的好專案。我們應在土地、基礎設施、軟硬環境上大力扶持。興小龍,就是對那些目前雖然規模較小,但特色明顯,與農民增收關係密切,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小型龍頭企業在稅收優惠、管理服務、技術支援等方面加以扶持,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其競爭力。

3、把品牌叫響。我們要在整個農業產業化鏈條中樹立名牌意識,創出科技含量高,品質優良,外形美觀,經濟適用,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的名牌產品,對具有我縣特色的優質糧、精細菜、肉、乳產品、大接李、紫皮蒜等都要抓好產地、產品認證,註冊品牌。還要搞好分等分級、改善包裝,擴大精品生產規模。同時,要繼續組建農民營銷隊伍,拓展市場領域,讓我縣的農畜產品佔領全國,走向世界。

二、改善生產條件,建設基礎工程

1、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十一•五期間,要完成其餘未開發區的建設,抓好一、二期工程專案的改造,每年以3萬畝開發速度遞增,xx期間完成新建改造工程30萬畝,實現全縣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大連網。

2、十一•五期間,水利工程的重點是抓節水工程的上檔升級,在現有二大園區的基礎上,每年以二萬畝的速度遞增,到2019年,全縣高效節水面積達到15萬畝,今年我縣已列入全省節水型農業示範縣,通過這個專案的實施,逐步發展節水型農業,不斷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3、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抓好大、小石峪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這是首都水資源專案。工程總投資594萬元,其中國補資金470萬元。主要工程為防滲東、西、南乾渠三條,全長11.1公里;防滲支渠13條,全長16公里,新修改造建築物59處,新建大石峪引清入渠工程130米,管理房一處、300平米。通過此專案的實施,將大大改善我縣大小石峪灌區的條件,提高峪口區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行洪能力,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4、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抓住國家土地整理的機遇,加快對國土資源整理專案的實施步伐。現在正在進行申報的國家投資義井鄉土地開發整理專案,已通過國土資源廳兩次踏勘,於1月20日正式上報國土資源部。專案涉及義井鄉九個行政村,是國家級的土地整理重點工程,預計總投資3912萬元,開發整理土地3萬畝,是全省目前國土整治中的重大專案區。我們計劃從2019年秋季開始,用二年時間完成專案,確保工程進度、質量和效益,為進一步爭取國家十一•五期間的土地整理專案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改善生存環境,建設生態工程

xx期間,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繼續抓好生態建設,改善生存環境。進一步依託國家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首都水資源二期工程和山西省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工程,圍繞二山(南山、龍山)二河(桑乾河、渾河)一樑(黃花樑),實施生存環境的治理工程。實現南坡建屏障,龍山上旅遊,桑乾披景秀,渾河換綠裝。全縣境內建設兩個綠化圈:一是環縣城周圍綠化圈;二是環山坡縣界綠化圈。

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安居工程

1、搞好規劃

我們要結合全縣實際,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一是整治100個行政村。要以村容村貌整治,整理廢舊水坑、露天糞坑,清理閒置宅基地和私搭亂建的問題,打通縣、鄉村連通道路、硬化村內主要道路,配套建設供水設施、排水溝渠、垃圾集中堆放點,規範村委會與村民活動場所。做到五通五規範:五通是,戶戶通自來水、通排水、通水泥路,通路燈,通天然氣努力實現骨幹道路通鄉村,村內道路連街巷,街巷道路到農戶。五規範是,規範廁所、糞坑、汙水場、垃圾點、農民活動場所。二是改造100個髒亂村,對於人口不足千人,村莊雜亂、房屋陳舊、街道不整、垃圾無序,環境荒涼的村莊宜拆並的拆並,不宜拆並的要按照規劃逐步改造,按照全新的標準,實現住宅小區化,養畜園區化,飼草分散化;三是建設12箇中心村。按照五通五規範的標準,將現有的鄉鎮所在地的12個村作為中心村建設,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類條件;四是培養10個試點村,對於一些人口集中、住宅整齊、基礎較好的大村,如石莊、羅莊、接馬峪、北河種、龍泉、席家堡、北曹山、中曹山等村可以作為試點村,按照標準,先走一步,重點培養,帶動全縣。

2、人畜分居

我縣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應首先解決人畜分居的問題。要規劃居民住宅區、畜牧養殖區、飼草堆放區、糞便處理區,用革命性的手段從根本上改變人畜共居,不講衛生,有損健康,影響安全的傳統惡習。

3、生態移民

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對小石峪、北樓峪、茹越峪、大石峪除主峪部分條件較好的村在白馬石建設村外,其餘一律進行生態移民。對於一些老弱病殘,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進行集中移民,民政統一供養,其餘人員可分流到縣城和其他鄉村。

五、發展公益事業,建設保障工程

一是縣、鄉、村都要建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和一塊實驗基地,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和村民轉業轉崗技能培訓;二是加強文化建設,以村建立文化活動陣地,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每個村建設1個圖書室;引導鼓勵農民實現三個有:每戶有一條資訊通道(電話、電視、電腦),有圖書架、有一個學科技會經營的明白人;三是改造村級國小,配置必要學習裝置,確保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四是發展衛生社會事業,建設鄉辦醫院、村衛生站,探索建立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辦法,提高村級醫療站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加強疾病疫病防治,提高全村環境衛生水平;五是認真貫徹計劃生育政策,保持計劃生育領先水平;配套完善多村計生站等社群服務體系;六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發生社會治安案件;七是以鄉村建立敬老院,五保物件全部入院,村民養老保險率達到80%。

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我們要採取以下措施:

1、抓班子,加強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縣委政府要聯合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實施。

2、抓發動,提高農民自主創業積極性。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學習和廣泛宣傳五中全會精神,使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成為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通過行之有效的思想發動,在全縣形成人人蔘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3、抓投入,加大爭取上級投資的力度。農業、林業、水利、土地、畜牧、交通、建設、文化、教育、衛生、環保、消防等部門都要緊緊抓住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農村公益事業投資加大的大好機遇,自覺地把本行業本部門的發展目標、建設內容、政策措施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誰受益、誰負擔”和“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充分發揮上級政府投入資金的“引子錢”作用,引導農戶增加新農村建設投入,吸引民間資金。逐步建立以農戶投入為主、政府投入為輔,農村集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民主協商、自主興辦的多元投入新機制。充分發揮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益。

4、抓機制,確保工程發揮長期效益。我們要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堅持民投、民建、民營、民管的原則,建立產權明晰、利益直接的經營管理機制。專案建成後,屬於集體投資建設的,可採取“組織引導、市場運作、農戶自願、公平競爭”的辦法,實行經營權拍賣、轉讓、租賃、承包等,由農戶經營管理養護,解決農民管不了、集體管不好、政府管不到的問題,確保所有建成基礎設施發揮長期效益。

5、抓管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行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辦法,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進一步推行政策公開、村務公開、投入公開、補助公開和帳務公開等群眾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