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02W

近段時間,我們組織部分委員走訪了縣委縣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及部分村(社群),就我縣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

從調研情況看,基層幹部群眾對建設新農村積極性高。各級對新農村建設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新農村建設啟動平穩,推進有序,開局良好。主要體現在:

一是宣傳深入,形成了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中央1號檔案下發後,全縣各級採取舉辦培訓班、層層召開會議、開展專題研討等形式,組織幹部深入學習1號檔案;抽調縣鄉幹部深入村(社群)、農戶、院落,實施面對面的宣講和指導;通過在報紙、電視、電臺等宣傳媒體開辦專欄、專題節目和在農村辦牆報、刷寫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部分鄉鎮領導、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幹部等赴安吉等地參觀學習,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通過深入宣傳,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日益增強,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高漲,齊心協力抓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二是抓好調研,精心出臺新農村建設系列檔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玉環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精神,結合本縣實際,出臺了《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工作措施。還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村莊建設加大政策力度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入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的通知》、《關於成立單位工作職責的通知》、《玉環縣通村公路建設專案管理辦法》、《關於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意見》、《玉環縣農村衛生改廁方案》、《關於印發玉環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暫行規定通知》、《玉環縣城鄉困難居民分層分類救助實施辦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關於開展環境整治活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檔案的規定。

三是試點先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全縣各級陸續啟動實施了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重點村建設,實行了領導包抓和部門聯建責任制,優先在農民群眾積極性高、班子力量強、發展基礎好的村推進新農村建設,防止一哄而起和盲目攀比。近年來,已建成13個示範村,其中3個示範村受到省委、省政府命名錶彰,108個村莊整治村。今年又確定建設5個示範村、35個整治村,抓好8個重點建設村。

四是領導重視,新農村建設已納入各級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所調研的鄉鎮都成立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了對新農村建設重大問題的綜合協調和指導。大多數鄉鎮還向試點村派駐了工作指導組,駐村抓規劃、抓指導、抓落實。部分鎮鄉制定了新農村工作階段性標準和鄉鎮、部門新農村工作考核辦法,實現了督查、考核的制度化、規範化。由於領導重視,精心部署,有力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認識不全面,進展不平衡。調研中,我們感到,新農村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面熱、中間等、下面靠”的現象。有的持等待觀望態度,特別是群眾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自己,“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對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認識不足,存在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傾向;有的對新農村建設的內涵、方法、措施瞭解不夠,感覺無從下手,在資金籌措、編制規劃等方面存在畏難情緒。從工作進展看,有的地方新農村建設力度大,進展快;有的鄉鎮、村(社群)工作還停留在檔案上、宣傳上、思路上,具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少,工作動勁不大。目前,新農村建設主要是在“點”上展開,“面”上的工作尚處於學習宣傳階段。部分群眾反映,新農村建設“雷聲大,雨點小”。

二是規劃滯後,城鄉一體化尚未形成。玉環縣村莊佈局分散凌亂,有275個行政村,共有自然村814個,有的自然村甚至只有幾戶居住,平均人口只有900人,規模小,集聚度低,規劃在推進城鄉一體化中應有的集約、集聚和整合作用不明顯。村莊規劃與城鎮體系規劃、產業佈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之間銜接不夠,農村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相對滯後,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體系尚未形成。村莊建設規劃深度不夠,操作性不強,缺乏鄉村和地方特色,雷同化趨向明顯。部分地方沒有嚴格執行規劃,存在整治建設與規劃“兩張皮”的情況,村莊拆並新建與優化佈局工作難以推進。

規劃滯後使新農村建設的成本加大。據調查,最近幾年的建設使通村通組公路硬質化比重明顯提高,水、電、有線電視改造等也基本結束,農民現有的居住條件和質量明顯改善。如果今後要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實施社群集中居住,搬遷難度會很大,建設成本無法估量。

三是合力機制不強。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民急需的通自來水和汙水處理等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遠遠不夠。“十五”時期以來,政府新增財力的使用在逐步向“三農”傾斜,財政對農業投入的絕對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支出資金的使用管理存在諸多問題: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難以形成合力;支農資金擠佔挪用現象普遍;政府投入重農業“大動脈”,輕“毛細血管”。在取消農業稅以後,多數鎮鄉還難以將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村級基本建設投資的範疇。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是玉環縣農業投入方面的一個薄弱環節。

四是產業開發力度不大。存在著重基礎設施建設、輕產業開發的問題。目前,基層幹部對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積極性高,工作力度大。但在如何搞好產業開發、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如何尋找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專案,以專案拉動經濟、促進發展方面,研究的不夠,投入的精力不多,缺乏扶持政策,有的心中無數。總體看,農村種養業仍以傳統技術和零散種養為主,專業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規模效應。龍頭企業少,農產品精深加工少,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階段。農民致富的途徑少,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任務艱鉅。

五是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是黨聯絡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但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現狀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有的黨員幹部“雙帶”作用發揮不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強;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不能成為領導農村發展的核心;個別村甚至連正常辦公地點都沒有,成為“無辦公用房、無辦公設施、無活動場所”的“三無”支部。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強宣傳,深化認識。全縣上下應採取多種形式,在加大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農村、關愛農民、關注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要把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向群眾廣為宣傳,使群眾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和受益者是自己,從而克服依賴思想,增強主動性。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正確理解新農村建設的內涵,避免單打一,防止片面性。要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既要克服追求短期政績,急功近利,浮躁冒進的“急性病”;又要克服畏難情緒,鬆勁思想,消極應付的“慢性病”,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真抓實幹,堅定不移地把新農村建設推向深入。建議對新農村建設重點鎮村在新聞媒體上予以公佈,以引起各方關注、重視和支援。

2.因地制宜,搞好規劃。新農村建設必須用規劃來引導,來統籌。要研究、確定好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階段性目標、建設步驟、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按階段推進,避免建設的盲目性,確保決策的科學性。當前,應加快規劃編制進度,加強對鄉村規劃的指導。在編制好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和部門單項規劃的基礎上,本著“因地制宜、厲行節約、便於生產、利於生活” 的原則,重點制定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村內產業發展規劃、公益事業規劃和村民住宅佈局規劃。村莊規劃和建設,應因村制宜,突出當地特色,尊重當地的傳統習慣和風土人情,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防止“千村一面”,發展“一村一景”。居民點的佈局,平川應以節約土地為主,適度集聚;山區和丘陵應以實用、適合居住、方便生產生活為主。建設中,應儘可能以舊宅改造為主,避免大拆大建。建議城建規劃部門,儘快多設計一些美觀實用、風格各異的民居圖集,無償供農民選擇使用。

3.分類指導,以點帶面。全縣各鎮鄉自然條件、經濟狀況有較大差異,推進新農村建設必然是起點有差別,程序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特色有不同。一要分類指導。對於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村,可確定高水平的建設目標,通過扶持引導,加快發展,創新機制,努力建成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對於已經穩定脫貧、產業基礎較好的村,可確定較高層次的建設目標,通過各方扶持,自身努力、產業開發和規模發展,努力建成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對於自然條件較差,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的村,要因地制宜,解決溫飽,改善生產條件和人居環境,增加收入儘快脫貧為主,逐步向新農村建設目標邁進。二要抓好試點。試點的功能主要是探索路子,提供借鑑。選擇試點,應兼顧不同區域、不同型別、不同經濟狀況、不同自然條件,充分體現代表性,把握好在面上推廣的可行性。應處理好試點與重點的關係。作為重點,主要是從工作推進和部署考慮。確定重點,應統籌考慮不同型別、不同區域和對周邊鎮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新農村,應堅持試點引路,重點推開,梯次推進。試點不宜多,期限不宜長,不能把試點等同於重點。三要處理好試點示範與全面推進的關係。因扶持專案和自身財力有限,在抓試點的同時,對於非試點村,可側重抓好學習宣傳、培訓教育、規劃制定、環境衛生、民主管理等軟體建設,並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推進面上的工作,防止點上“熱熱鬧鬧”,面上“冷冷清清”。建議出臺一個推進面上工作的指導性意見。

4.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應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循序漸進。要分輕重緩急,先易後難,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注重從群眾迫切希望解決而目前又能夠解決的問題入手。目前,許多專案都有配套資金的要求,因財力緊缺,資金缺口主要由農民出資出勞,因此,對一個村尤其是試點村而言,在一個年度內,實施的專案不宜多,應儘可能避免因大上專案、多上專案而加大籌資難度,加重農民負擔。要始終做到“三個符合”,即: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農民可承受的財力相適應,不搞超前消費和過度建設,不增加集體債務,不加重農民負擔;符合群眾的願望,不搞強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不搞無效益的產業。同時,應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即:急與緩的關係。既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又不急於求成,浮躁冒進;遠與近的關係。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當前,精心組織,有序推進;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實現主導和主體作用互動。要尊重農民意願,引導和調動好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防止大包大攬。

5.壯大產業,改善環境。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和核心。應把扶持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依據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區位特點和市場需求,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努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著力培育區域特色農業。應下功夫抓好農產品深加工和流通領域龍頭企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連線機制,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使龍頭企業成為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發展的“火車頭”。做大做強勞務經濟,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培訓、組織和引導,不斷擴大規模和保證質量,促其由低層次務工向高層次就業轉變。在培育發展產業中,既要因村制宜,又要儘可能向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靠攏,向“一村一品”目標邁進。應堅持長短結合,傳統專案與新開發專案並重,積極發展觀光休閒、生態旅遊農業等新興農村產業。要依託全島城市化建設,大力發展商貿、餐飲、運輸等非農產業和服務業,拓展農業外部增收途徑。

改善發展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應著力改善農村的基礎環境、人文環境、民主環境。一是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為突破口,大力加強農村道路、水利、能源、通訊等基礎建設和教育、醫療、文化、科技、體育、社會保障等公益事業,抓好環境衛生治理和飲水安全,儘快全面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二是以提高農民素質為前提,抓好培訓教育,培育新型農民。整合涉農培訓資源,建立以農村為基礎、鄉鎮為主陣地的培訓體系,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大力開展文明村、文明院落、文明家庭建立活動,努力營造民風純樸、鄰里和睦、文明和諧的新農村風貌;三是以建立村民自治機制為目標,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建好村級班子,完善村務公開、民主議事等制度,把民主管理的要求貫穿於新農村建設始終。

6.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把農村黨組織建設好,把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好,通過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切實加強以村級黨組織為重點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改進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定方式和活動方法,深入開展農村“三級聯創”活動,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陣地建設,切實解決部分村無村部和黨員活動無場所的問題。二是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要充分利用當前農村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有利時機,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不斷提高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要繼續大力實施把“雙高型”農民培養成黨員,把“雙帶型”黨員培養成村幹部和把“雙強型”村幹部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的“遞進培養工程”,進一步提升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富裕的能力。三是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進一步搞好村務、財務和黨務“三公開”,積極推行村務民主聽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真正實現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構建民主和諧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