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友好村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7W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材料

友好村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友好村書記助理 刁鑄山

為全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旗委、鎮黨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學習調研段的調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針”,為了解友好村的農村現狀,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我們村兩委班子,多次深入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村共749戶人家,總人口2560人,其中:回族25戶203人、蒙古族33戶98人,中國共產黨黨員:51名,50歲以下32名,50歲以上19名。現有耕地4511畝,人均耕地面積1.94畝。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自治區、市、旗、鎮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友好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友好村現有耕地4511畝,人均耕地面積1.94畝,全村主要以糧食生產和畜牧業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持中等水平。XX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0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2700元,其中:來源於糧食生產方面的收入400萬元,人均2090元,在全鎮35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農業村。

1、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560人,其中:男性907人,女性839人, 18歲以下人數為350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174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174人。根據XX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村1174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800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68%;從事二、三產業的農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在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小麥”生產為主。以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40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500畝,總產量210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小麥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分散餵養豬、牛、羊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村委會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但村委會科技文化活動室無圖書資料);全村享受農村低保63戶/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2600人,參合率100%,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9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9人,村民委員會委員9人;全村共有黨員51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幹群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手工狀態,增加了勞動成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制約和影響,使農業增效、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程序。

2、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民增收專案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儘管如此,在全鎮乃至全旗農村中處於上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幾乎沒有。

3、新農村建設,逐漸進入科學規劃、統一佈局的模式。友好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在思路上清晰,由於有關單位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些單位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整個新農村建設程序和質量。

4、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我們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專案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道路、農田灌溉水利設施等農村公共基礎設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措施不力、制度辦法不到位。

5、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還有待完善、加強,一是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中程度文化還佔90%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等等。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專案,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群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要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特別是鄉鎮一級黨委、政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加大利用遠端教育、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程序,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村級事務決策管理機制和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村幹部、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農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援的積極性。用3至5年,或更長時間,使廣大村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