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居民環保意識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69W

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釋出XX年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態度行為調查報告,上海交大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學院院長、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鍾楊教授介紹《XX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意識調查》的研究成果。研究測評體系由“環境汙染評估”、“環保知識認知”、“環保意識測評”、“政府行為評價”和“鄰避情結測評”五個維度組成,通過資料採集和分析最終得出“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態度與行為指數”並根據核心測評資料對35個主要城市的得分進行排名。

居民環保意識調查報告

從調查報告的資料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問題。

環保公眾宣傳缺乏科學性

先看兩組資料:53.9%的民眾認為城市汙染狀況非常堪憂,這個數字兩年前是51.6%,比兩年前上升了2.3%;僅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43.2%)表示他們瞭解pm2.5,而這個數字兩年前是45.2%,比兩年前反而下降了2%。

這兩年間,霧霾也好pm2.5也好幾乎天天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耳邊:哪個地方出現了空氣汙染事件,哪個地方便會成為媒體爭先報導的物件;每天我們開啟電視電腦,當地pm2.5實時資料便和天氣預報一起向公眾播報;柴靜自費拍攝《穹頂之下》深度調查霧霾問題,轟動了整個社會;如此環境之下,民眾對pm2.5的瞭解程度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出現了倒退,這是何等的諷刺。

越來越多的民眾對城市汙染狀況表示擔憂,然而這種擔憂,並不是建立在對汙染有著正確科學的認識上的,相反,我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是建立在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之上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曾在他的《柳河東集》中,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恐懼源於無知。人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便如這虎對於從未見過的驢的恐懼一般,只憑借自己主觀的第一印象而對事物作出判斷,而沒有對這事物造成正確的認識。

我國過去在環保宣傳上過於注重渲染汙染造成的危害,而不怎麼對環境問題的危害進行科學的探究認識,直接造成了這種無知恐懼的非理性擴大化。而這種“不求甚解”的非理性的恐懼,正是近些年一系列群體性事件的元凶之一。人們開始抵制px,抵制垃圾焚燒專案,甚至開始抵制變電站、抵制移動訊號基站,儘管前兩者的汙染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已經可以大幅度縮小,儘管後兩者的所謂輻射在科學上對人體根本毫無危害。

知易行難

調查顯示,有81.9%的民眾意願將垃圾分類,74.5%的人願意自帶購物袋去超市購物,57.1%的民眾甚至願意向環保組織捐款,67.8%的城市居民願意為環保組織作義工,而在兩年前這四個資料分別是超過90%、87.1%、67%和77.1%。

在人們對汙染問題日益關注,環保意識日益高漲的今天,這四個需要人親自身體力行的資料為何反而不約而同地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

再看看垃圾分類。兩年前高達90%以上的居民願意將垃圾分類,到今年,也有81.9%的人支援垃圾分類。這兩個資料如此之高,看起來似乎“垃圾圍城”問題隨時都能解決。但是,為何據統計在這兩年間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仍以平均每年以近9%的速度增長,北京等城市的增幅更高達15%-20%呢?

知易行難,不外乎是。我們的環保意識在精神上提高了,在行為上卻在倒退,這真的是環保意識的提升嗎?

資訊不透明加劇鄰避效應

資料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民眾認為政府關於環保方面資訊是公開的,而兩年前的這個資料更是隻有37.4%。

政府資訊長期不透明,民眾缺乏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現狀,以及資訊飛速傳遞的現代網路技術,都成為了群眾對環境汙染造成健康問題可能性感到不安的土壤,而部分地方政府出於經濟發展的考慮而選擇對汙染企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則更是助長了他們心中的不安。

而政府資訊不透明以及部分地方政府自身的失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使得它在鄰避效應引發的群體事件中的宣傳效果形同虛設。

這次的調查顯示,當可能會給鄰避設施建在住所附近時,65.3%的民眾會態度堅決地選擇“聯合受害鄰居向相關部門抗議”,而在兩年前這個資料只有51.3%。短短兩年之間,鄰避效應加劇近15%,政府公信力缺失可見一斑。相信環保部近日公佈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正如釋出該調查的鐘楊教授所說,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未來的努力之路還相當漫長。“首先,大眾媒體應充分發揮作用,加強環保知識普及,引導民眾準確、及時瞭解科學的環保知識。其次,各級政府需進一步加大對環保工作的投入,由其是需加強環保制度和法規的執行力度。最後,為有效規避“鄰避情結”可能引發的衝突,建議政府部門適當公開鄰避設施建設專案的決策過程,引入多元主體共同商定選址,建立多主體的長效合作機制。”環境問題中的社會問題,絲毫不比汙染物容易處理。兩年一度的“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意識調查”,正是對環境保護“社會課”的“成績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