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政企專題

社群就業要把握五種關係

欄目: 政企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56W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社群服務業已經逐漸發展為一門新興產業,成為再就業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各地採取切實措施加強社群建設,大力發展社群服務,開發社群就業崗位。社群就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一大批下崗職工在社群實現了再就業,為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從貫徹落實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把充分開發社群服務業的就業崗位作為一個重點"的要求來看,社群就業還處在初始階段,各地發展也不平衡,存在的問題也較多。要進一步推動社群就業向前發展,筆者認為,還必須注意處理五種關係。

社群就業要把握五種關係

一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

從客觀上講,社群就業崗位的提供,即居民社群服務需求量的大小,亦即社群就業容量大小,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係。在任何國家,社群服務都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完善的。有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只有26%,而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比重的平均水平為40%左右,發達國家這一比重則高達60%以上。這說明,我國第三產業包括社群服務業發展的潛力很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瞭解到,社群就業崗位的提供量有一定的侷限。儘管有些居民需要社群服務,希望社群服務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減輕家務負擔,但他們能夠支付的收入水平十分有限,一般在每月30-40元之間,甚至更少。從目前來看,社群就業崗位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第一,社群就業崗位的提供與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很大關係。對居民家庭而言,只有有較多的收入,才能使家務勞動社會化。否則,居民收入捉襟見肘,只能是自己動手了。對我國目前大多數家庭而言,由於受收入水平所限,無法拓展較多的社群服務專案,使社群服務的需求只能在較低和較小的範圍內轉變為現實。

第二,社群服務業的發展與居民生活方式的取向也有很大關係。如果說,收人水平的高低制約居民家庭用於這類服務的支出的話,那麼人們的消費態度則決定了人們是否願意支付這些費用。在一些較富裕的家庭中,如果長期受自給自足經濟的影響,可能仍然保留著自身操持家務的習慣,這也是決定社群就業量大小的關鍵因素。

第三,影響社群就業服務容量的另一因素,就是家庭中是否有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且閒賦在家或工作任務量不飽滿的人員。根據一些小範圍調查和座談,相當多的家庭有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待崗人員以及提前退休和離退休人員。這樣本著節約和自己的事情自己乾的原則,對社群服務的需求就會產生影響。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崗人員中是否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的安排比較飽滿,工作壓力是否大。對於工作任務量飽滿的人員,可能回家後真正需要放鬆自己,願意花費金錢來減輕家務勞動量;對於工作任務量不飽滿的人員,可能收入也有限,既有時間又有精力,惟獨缺少金錢,當然只能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幹。

第四,崗位的提供受社群服務設施的制約。有服務設施才能提供相關服務。如辦敬老院、幼兒園、文娛活動中心等,要有房屋場地,要有炊具、床鋪、玩具、文體器材等。從目前來看,大中城市的社群服務設施可能好一些,而小城市由於受資金、場地的制約,社群服務設施相當落後。如果社群建設滯後,社群服務設施跟不上,當然也就不能提供較多的崗位。

如果居民社群服務需求很旺,能提供足夠的崗位,但問津者不多,社群就業也難以發展。我們經常在社群看到需要家政服務、代理配送等方面的資訊,但苦於有事無人幹。有些下崗職工即使從事了保姆、鐘點工、小飲食、小商品經營等,也不認為是就業。當然除了觀念之外,也存在社群服務就業崗位不穩定、收人低的原因,所以一些下崗職工不願幹。而社會輿論一般也認為社群就業只是臨時打打工,幫幫忙,根本算不上是就業。

由於居民的生活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這就要求我們結合實際,分類指導,上下聯動,重點突破,充分開發。

從目前來看,做好"兩個引導,一個加強"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政府必須通過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認識。當前我國所要發展的城市,不僅具有現代化基礎設施的城市,而且是具有綜合性經濟結構和較高就業容納能力的城市,發展社群就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推進新的城市化戰略的必然選擇。要引導社群居民改變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打破原有的不合理分工的狀態,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在經濟條件允許範圍內適度進行社群服務消費。如家政服務、代理配送、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服務消費;二是要加強宣傳,營造氛圍,樹立典型,經常不斷地做好艱苦細緻教育工作,引導下崗職工轉變擇業觀念,樹立"職業無貴賤,行行有作為"新觀念,摒棄"等、靠、要"思想,拋開面子,放下架子,邁開步子,積極從事社群就業;三是要加強社群建設,包括社群服務、社群衛生、社群文化、社群治安以及社群組織建設等。政府要加大投入,社會各界要從財力、物力、人力上給予支援。只有不斷加強社群服務網點和設施建設,才能為開發較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條件。做到供給與需求的和諧結合,社群就業才能充分發展。否則只要一方受到制約,擴大社群就業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二是培訓與就業的關係。

為下崗失業人員開展轉業轉崗培訓是實施再就業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下崗失業人員提高再就業技能、實現轉業轉崗的有效途徑。對下崗職工的轉業培訓,年年都在搞,儘管還是免費的,但總"熱"不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下崗失業人雖自身認識上的偏差,也有就業管理方面的問題,還有培訓機構運作上的不足。據瞭解,下崗失業人員不願參加再就業培訓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有業可就,認為沒必要再去掌握其它技能。他們雖然離開了原來的企業,但一部分人在社會上尋找到了從業機會,或擺攤設點,或打工,或從事炒股、期貨、保險經紀人等自由職業。他們認為自己已有了營生,沒必要再去參加培訓了;二是認為自身條件差,培訓後難以實現再就業。許多下崗失業人員覺得自己年齡較大,文化水平偏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較為困難,況且短時間內也難以學到真本領,對自己再就業幫助不大;三是參加培訓後,再上崗時專業不一定對口,學了也派不上用場,不必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四是無就業願望。一部分因家境較好,有充裕的生活來源,無需就業。還有部分因家庭原因,需要操持家務,照看孩子,照顧老人等,暫時不想就業。

另外,影響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培訓的外部原因還有:在就業管理方面,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制度執行不嚴。一些技術工種和服務性行業的從業人員未經培訓便上崗。一些用人單位對從業者沒按要求做到持證上崗,不重視稽核職業資格證書。在培訓專業設定方面,難以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目前開設的專業大多是廚師、麵點、電腦、美容美髮等單一技術專案,而這些專業目前的用人量不多,使得一些人經過培訓後仍然上不了崗。另外,囿於師資、場地、資金等因素,培訓專業難以做到多樣化,下崗失業人員選擇專業的餘地不大。

從事社群就業要不要培訓,答案是肯定的。社群就業雖然門檻低,機制活,技能要求不高,但不是不要技能。有技能者在社群服務領域往往比無技能者先找到就業崗位,這是不爭的事實。拿家政服務來說,目前下崗職工從事家政服務往往是憑經驗幹活。就如燒飯做菜,燒得熟容易,燒得可口就難。如果再高一點層次,比如電腦操作、家庭理財、一般家政服務員則難以勝任。不久前,安慶市婦聯舉辦了一期"月嫂"培訓班,招了50名下崗女工進行一週培訓,請醫護人員講授嬰兒保健,產婦護理等知識。培訓班一結束,學員很快被用人家庭"搶聘"一空。這說明,學與不學大不一樣。社群服務業要走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的路子。沒有經過培訓的人員是不行的。從目前來看,下崗職工中無技能或低技能的為多,必須加強技能培訓工作。要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形成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的良性機制。對培訓機構來說,要按市場需要,選擇合理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特別要注意開展創業培訓工作,培養一些創業能人,他們創業成功的同時,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充分發揮就業培訓的倍增效應。下崗職工要建立"技能預備"。既要讓崗位等技能,也要掌握技能找崗位。

三是集中與分散的關係。

目前社會的就業方式,特別是再就業方式部分已經從正規部門的"大兵團作戰"轉到非正規部門的"游擊戰"。從業人員是"化整為零,人自為戰,村(社群)自為戰"。從社群就業方式來講,集中與分散的形式要相結合,即組織起來就業與自謀職業結合。根據社群的實際情況和社群就業服務專案具體要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做到幾條腿走路,不能一概強調某一種形式,而忽視另外一種形式。一般來講,在有條件的地方,下崗職工比較多的地方,一個社群可以組建1-2個社群就業實體,要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實行民辦官助、民辦民助新機制。可以由街道、居委會牽頭自辦,吸引下崗職工參加;可以由下崗職工合夥組織創辦;可以由社會其他組織或個人與居委會聯辦,與下崗職工聯辦。但無論如何,勞動保障部門要搞好開業諮詢、專案徵求、創業培訓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稅務、工商、城建等部門要把資金信貸、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真正落實到位,不打折扣。街道居委會要發揮貼近下崗職工的優勢,給予引導、鼓勵和幫扶。這樣對下崗職工來說,有一種歸屬感、安全感,對使用者來說,有一種信譽度、信任感,可以保證服務質量,發生勞務糾紛也好處理。要鼓勵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自由度,時間、空間、資金、技術、設施等條件相對寬鬆,有些問題通過努力較易解決。在某些領域,比如小飲食、小飯桌、保姆、鐘點工、病人看護、代理配送等許許多多便民利民服務上,更能體現自謀職業的優勢,對一些家庭需要照顧的、大齡的、技能低的下崗職工,特別是下崗女職工更要強調自謀職業。如果在一個社群能夠把這兩種就業方式結合好,社群就業的層面還可以進一步擴大。

四是重點與一般的關係。

把社群就業作為再就業的主攻方向,是相對於下崗失業人員而言的。社群就業包容性大,對下崗職工的條件限制不是很嚴格。但對下崗職工也要做具體分析。下崗職工中有年齡小的、有大齡的,也有中年人,身體有好有差,個人能力有強有弱,文化程度有高有低,技能有多有少。北京市在出臺再就業援助措施時就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能力分成"強、中、一般、特別困難"四個層次,分別給予不同援助措施。如果這幾方面不作具體分析,將所有下崗職工統統強調都納入社群就業範圍,不僅沒有那麼多資金、設施、精力和崗位,而且也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我們瞭解到,在社群就業的下崗職工大約只有總數的30%左右或者更少一點,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到民營企業做工,或創辦經濟實體,或參加勞務輸出,或下海經商,即"隱性就業"那一部分人。有人估算"隱性就業"佔下崗職工的70%。但不管比例多大,仍有相當部分下崗職工沒有就業,如"4050"等就業困難群體,應當把他們作為社群就業的重點。只要他們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願望,就要鼓勵他們參與社群就業。或者由街道居委創造條件創辦實體來安排,或由政府投資開發公益性崗位給予重點扶持,實施再就業援助。

五是市容與繁榮的關係。

如何處理市容與繁榮這一對矛盾?筆者認為,二者要兼顧。在就業矛盾非常突出,即下崗職工生存受到威脅時,應以就業為主,即使有"佔道經營",也不為過。但是我們的社會發展決不要那種髒亂差的"繁榮",決不能以汙染環境為代價。試想,如果-個地方蒼蠅亂飛,汙水橫流,再香再好的食品恐怕也會使人倒胃口,人們會望而卻步,繞開道走,購買慾會大大降低。因此,發展社群就業必須與建立文明城市相結合,注意保護市容環境。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2號檔案精神,各級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和整頓市容時,要統籌解決好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經營場地問題,有條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對集中的生產經營培育性場所。對不能集中的一些攤點的擺放要儘量安排在小街小巷,而且要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就是辦在居民小區內的一些網點也要合理安排,注意不要影響居民生活與休息。近幾年,全國許多城市已經注意到了市容與繁榮的關係,注意把開發就業崗位與建立文明城市結合起來,在規範管理中發展社群就業。如有的地方合理規範劃地劃片經營,有的規定流動售貨,分時段經營等等。上海市在市區統一設定幾百個電話亭,安置了一大批下崗職工。安慶市統一規劃建立兩條"再就業一條街",將分散的經營攤點集中起來形成"小吃一條街"、 "食品一條街"、"縫紉一條街"等。這樣既有效地防止了亂擺亂放,亂搭亂蓋的現象,又美化了市容,繁榮了市場,擴大了就業,做到了"市容與繁榮"的統一,促進了整個城市經濟、文化、生活的協調發展,這種做法值得提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