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經典哲理美文:生而為人,我要富養我自己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93W

1.我的修行方式--吃飽飯,好讀書

經典哲理美文:生而為人,我要富養我自己

我在投稿的時候,都會附上一個自我介紹。相對於那些牛人和大咖一籮筐的自我介紹,我的介紹單薄得像一根稻草:心理諮詢師,愛好烹飪和閱讀,相信只要靈魂有光,人生就無所畏懼。

爾等看完,是不是撲哧一笑,這也算介紹?我的解釋:這叫不夠優秀,就實話來湊啊。我的確考了心理學資格證書這是其一,第二我的確愛做飯,也愛看書。第三,胃裡暖了,精神上滿足了,靈魂自然就有光了。

有個朋友來我家,看我自己做飯給自己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說你何必大費周章,去外面隨便吃點不就可以了嗎?

我說此言差矣,人生幾十年,幹嘛要隨便對待自己。在外面吃再高階的菜,沒有自己的用心,也只能使味蕾得到一時滿足,而經過自己選擇以及烹煮的飯菜,即便味道清淡,搭配簡單,但也因為有一份心意在,而能使身心靈都得到滿足。

朋友又問:那你讀那麼多書有用嗎?

我說作家麥家說過:讀書就是回家。對我來說也是,讀書是我治療無知和困頓最好的良藥。我沒有文學基礎,單純就是熱愛讀書。說出來不怕笑話,我很多經典名著都沒有看過,我只選擇自己喜歡的,而且能讀懂的書來閱讀。

因為興趣是效率的根本,如果硬壓著自己看生澀的書,是對自己的精神虐待。這與曾國藩的“一旦開卷必須讀完”相悖,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不必要事事向大師靠攏。

讀書是尋求更深層次的精神自由,沒有誰規定一定要讀哪些才算讀書人,也沒有誰規定一定要讀多少本才算熱愛閱讀。林肯一生反覆翻閱的枕邊書就只有兩本--莎士比亞和聖經。但是正由於這樣反覆的精讀,讓他比常人更能領悟到人生的意義。

2.興趣是煥發生命活力的源泉

有人說,如果我們是基於慾望而活,那麼我們只能活成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如果我們基於理想或者信仰而活,那我們不僅能讓靈魂獲得自由,還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獨特的色彩。

不過,很多人對信仰有理解偏誤,認為信仰就是那幾個宗教的流派。其實信仰是非常多元的,她可以是你的一種態度,可以是你的一種選擇,也可以只是你的一種興趣。換言之,一切為了使生命變得更美好而作的堅持,都可以稱之為信仰。

朋友小敏曾經問我:你最不能接受的是哪種人?

我回答:沒有興趣的人,沒有信仰的人。

她起初很驚訝,後來經我提醒,她才發覺她身邊就有一位這樣的人,確實讓她覺得很不舒服。這人就是她的婆婆。小敏的婆婆退休以後,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在家裡打掃整理,以及買菜煮飯。

剛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她試圖去靠近婆婆,出差的時候給婆婆帶點吃的,上街的時候,給婆婆帶件衣服。但是,每一次遞給婆婆的時候,都碰了一鼻子灰。婆婆的回答總是令人沮喪:我吃飯就夠了,不需要吃這些。我在家裡不出門,不需要穿新衣服的。

小敏說,她曾經很長時間裡,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哄得婆婆開心一回,但都落空了。連她老公都勸她死心,因為他從小就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對任何東西感興趣。這真是讓人不寒而慄的生活方式,這哪裡是生活,這隻能稱之為“活著”。

而小敏自己的母親就不同了,同樣是退休的老太太,她去上老年大學,參加老年合唱團,每天都精神抖擻,好像有使不完的勁。

有一回小敏的母親被查出來有冠心病,她的母親並沒有像其他老人一樣很害怕和恐慌,反而這樣鼓勵自己:我有這麼多喜歡的事情沒有做完呢,我一定好好把身體弄好,才能一件一件去做好。

不同的出身環境,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小敏受母親的影響,凡事喜歡嘗試,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而小敏的老公受婆婆的影響, 成了興趣寡陋的宅男。

這些年,小敏為了影響自己的老公,自己一直在向精彩生活的方式發力,而她本身不斷釋放的積極能量逐漸輻射到了她老公身上,使得他老公不由自主的向她靠攏,嘗試跑步,健身,還定期去旅行。小敏得意的說:我現在將我老公沉睡了三十年的運動細胞都喚醒了,感覺好棒!

這當然很棒,她擯棄了苛責和抱怨,而是身體力行來影響,這簡直是富養和造福了整個家庭。

3.越是辛苦,越是要找到犒勞自己的方式

最近一個月,我看到發小在朋友圈裡發了兩次剁椒魚頭的照片,這個發小本來就是個廚師,也是個正宗的吃貨。他這些年一直奔波在外,尋尋覓覓也沒有找到最好的發展之路,但是即便生活再辛苦,他也會時常做頓好的,慰勞自己,這個做法我非常欣賞。

我們要做自己的加油站,在累了,困了,迷茫了的時候,為自己做點事情,就是最好的療愈之道。

我的好朋友莉莉,也是我身邊最成功的女強人。她工作非常辛苦,經常早上六點就出門,一直要到晚上八九點才到家,過去幾年,連續幾個週末不休息,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即便工作強度這麼大,莉莉仍然是個對生活熱情不減的人。她犒勞自己最好的方式,過去是旅行,現在多了一樣,就是侍弄花草。

她為了旅行,可以不顧一切,這一度引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的不理解。因為她通常在剛剛說完自己經濟緊張以後,第二天就起飛到了另一個城市活著國家度假去了。這引得我們一眾市井小民鄙夷和驚歎:第一,她哪裡經濟緊張啦,明明是騙人。第二,她真不靠譜,經濟已經緊張成那樣了,還浪費錢出去玩。

莉是一個特別會聽從內心聲音的人,她才不理會我們的誤解,依舊我行我素,只要有空就會出遊。

可是,她並沒有因為頻繁旅遊而破產,相反,她的胸懷隨著視野的開闊而更博大,她對世界的接納度也大大的提高了,而且更神奇的是,她更受財神爺的眷顧,越來越富有了,這也證明,財富也是一種流動的能量,將他花在你最熱愛的事情上,也是對財富最好的尊重和安放。

現在,她多了一個消遣和放鬆的方式,就是養花草。最近去她家玩,樓上樓下的花草多得我數不過來,很多貌似較弱無比的東西在她的陽光房裡肆意的綻放,我知道這都是她花盡時間和心血培育出來的結果。

她說,每天光是陪伴和養護這些花,就要花至少兩個小時。我深切認同,因為萬物都有靈性,只要你用心對待,他們都會感應到,而且會對你報以燦爛的微笑。而就在這分專注養護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也同時得到了滋養和陪伴,因而更加的放鬆和安寧,這是人與大自然能量的互換。

這和獨處的意義一樣,當你走出喧鬧,告別人群,你就能聽到世界最真實的聲音,與內心建立連結同時,獲得生命的動力和靈感。

4.靜養自己,延伸生命的長度

有人說,這個時代太快了,快得一睜眼,世界就變了個模樣,機器取代人力,計算機取代人腦,我們無時無刻都有生存的危機,因此好像我們做什麼,都好像是徒勞。

但是,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可以過得那麼精彩,好像有超能力般將世界的紛擾隔絕在了門外?探險家貝爾說過:要麼冒險,要麼死。他對生命的解讀是,我必須要做一些讓自己生命更有意義的事情,才不枉費這一生,否則,不如讓我死去,對於他來說,不斷的冒險就是他的信仰。

企業家王石,當他歷盡千辛萬苦登上珠峰的時候,當然不是因為錢,而恰恰是因為他需要從物質世界裡抽離出來,去臣服於大自然磅礴的力量,因而提煉出更加謙卑的人格,這些,坐在辦公室裡是做不到的。

另有個企業高管,他每個月都會去深山木屋裡打坐,一個人,一杯茶,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利用的正是“靜”的力量,通過靜去覺察,通過靜去聆聽,通過靜,來探尋那些困擾和煩惱的根源。

這些看似與生命無關和浪費時間的做法,實則是讓他們生命更加豐沛,使人生獲得飽滿的修行。

最後,強烈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叫做“遺願清單”,該片主要講述兩個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在餘下的日子通過完成一些過往不敢做,或者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來使生命獲得完整和圓滿的過程。

這是一個主線簡單,但非常發人深省的電影。影片裡有迷失,有傲慢,有後悔,有最終的喜悅和頓悟。

電影中,有兩句話讓我記憶深刻,第一:我們不能總是想著等到我以後有了錢,有了時間,或者什麼其它的條件成熟了以後,再去做一些我們早就想做的事情,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定能夠看得到明天早上的陽光。

第二:人的一輩子結束時,在上帝面前會被問兩個問題,如果兩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是,那麼你就可以上天堂。第一個問題是:你快樂嗎?第二個問題是:你讓別人快樂了嗎?

這與很多普及苦難至上的理念截然不同,我們生而為人,無論你出生何處,無論你有多少特權,苦難都會與生活同在。正因為如此,快樂就變得愈加珍貴和重要。

而在傳播和贈與之前,自己先要豐沛起來。因為贈人玫瑰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有玫瑰。因此,要想讓別人從我們這裡得到歡喜和愉悅,我們先要重視和富養我們自己。

本文作者: 週週,多家媒體簽約作者,終身學習的媽媽,擅長親子教育,婚姻情感的文章。

微信公眾號: 週週的茶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