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二篇:風論(二)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7.16K

‖SW42—Q0209‖→‖SW42—Q0114‖SW42—Q0209洩風之狀:多汗、汗出洩衣上、口中幹、【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二篇:風論(二)

洩風症狀:多汗、汗出溼洩衣上、口內幹、上身浸漬風氣。不能勞事、軀幹粗笨、全身都痛,就會發寒。

Q0115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所以說風氣,是百病之首要起因。風病發生變化,就成其它疾病。風無恆常方位,然致病是因有風氣。

D0201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態】。

黃帝問:五臟傷風之病態不同,是怎樣?我想聽聽風病診法及其病態。

Q0201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岐伯說:肺風之症狀:多汗、畏風、膚色蒼白、面色慘白、時而咳嗽、短氣、白晝就減輕,傍晚就加重。診病在眉上,眉上色白。

Q0202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心風之症狀:多汗、畏風,脣焦舌躁,易怒受嚇、面色發赤,病重就言語不可快。診病在口中,舌頭色赤。

Q0203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幹、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肝風之症狀:多汗、畏風、易悲泣、面色微青、喉幹、易怒、時常憎惡女人。診病在目下,目下色青。

Q0204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脾風之症狀:多汗、畏風、身體粗笨、倦怠、沉墜、四肢不想動彈、面色薄有微黃、不想進食。診病在鼻上,鼻上色黃。

Q0205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頤】上,其色黑。

腎風之症狀:多汗、畏風、面部痝然浮腫、脊椎痛、不能正立、面色煙黑、性功能不利。診病在頤上,頤上色黑。

‖SW33—D0601→Q0701‖→‖SW42─Q0205‖SW33—D0601帝曰:勞風為病,何如?

黃帝問:勞風致病,如何?

Q0601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岐伯說:勞風病,依診法病在肺下。勞風成病,使人項背僵直、視力模糊、唾出濃痰、畏風而寒顫,這就是勞風之病態。

D0701帝曰:治之奈何?

黃帝問:怎樣治療?

Q0701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岐伯說:治以俯仰運動療法,從太陽經匯出邪氣,精壯者三天,中年者五天,不精壯者七天,咳出青黃的痰,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咳出如同從鼻中流出。如不咳出,就會傷肺;傷肺,就是死。

D0301帝曰:善!

黃帝說:說得好!

SW42——《風論篇第四十二》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說明

‖SW42—Q0206‖→‖SW42—Q0113‖遷移說明:

1、 胃為腑,與帝問“五臟風”不屬,當遷出;

2、 內遷本位,腸胃集中而論,義理雙通。

‖SW42—Q0207‖→‖SW42—Q0112‖遷移說明:

1、 “首風”之論,與帝問“五臟風”不屬,當遷出;

2、 《素問懸解》卷五《風論》自帝問“五臟風”下遷出,置於Q0107“臟腑之風”句後。從其遷出,不盡從其遷入;

3、 遷入本位,集中論述“首風”,義理相貫。

‖SW42—Q0208‖→‖SW42—Q0110‖遷移說明:

1、 漏風之論,與帝問“五臟風”不屬,當遷出;

2、 《素問懸解》卷五《風論》自帝問“五臟風”下遷出,置於Q0107“臟腑之風”句後。從其遷出,不盡從其遷入;

3、 遷入本位,集中論述“漏風”,義理相貫。

‖SW42—Q0209‖→‖SW42—Q0114‖遷移說明:

1、 洩風之論,與帝問“五臟風”不屬,當遷出;

2、 《素問懸解》卷五《風論》自帝問“五臟風”下遷出,置於Q0107“臟腑之風”句後,從其遷出,不盡從其遷入;

3、 遷入本位,集中論述“洩風”,義理相貫。

D0000:《內經校釋》按:“從本篇前後經文來看,似有脫誤之處。如前言風內至五臟六腑,而後則僅談及五臟風及胃風,餘則缺論。前言腦風、目風、內風、腸風飧洩等,而後文並未論及,經文似有亡佚。”

D0101癘風:

1、《內經注評》注:“癘風,即今稱麻風病,《說文》:“癘,惡疾也。”

2、《四時氣》LS19-Q0106“癘風者……無食他食。”可參。

D0101偏枯:

1、《內經注評》注:“滑白仁認為偏枯是偏風之誤。偏枯是半身不遂的病症,篇首僅舉偏枯病名,而下文沒有對它進行論述,但下文對偏風(即臟腑之風)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討論,可見偏枯系偏風之誤有一定道理。”

2、《刺節真邪》LS75-Q2413“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即為偏枯之病理。

3、所遷入之《熱病》LS23-C0101“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即為偏枯之病態和治則。

Q0102怢慄:怢,tu1。《內經注評》注:“王冰:‘卒振寒貌。’戰慄的樣子。”

Q0102寒熱:

1、《素問懸解》卷五《風論》注:“風氣藏於面板之間,洩其衛氣,衛氣愈洩愈斂,故內不得通,外不得洩。風以疏洩為性,善行而數變,有時風強而衛不能斂,皮毛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飲食衰減,其熱也則肌肉消爍,使人怢慄戰揺而不能食,名曰寒熱。此或為寒熱之義也。”

2、《風論》SW42—Q0102,即“寒熱”之本經定義。

Q0103風氣與陽明經入胃:

1、《素問懸解》卷五《風論》注:“陽明,行身之前,起於承泣,穴在目下。風氣與陽明之經俱入,循脈而行目內眥。陽明,胃脈,入胃者,入胃之經,非入胃腑,故循脈上行。”

2、《素問直解》注:“風氣與陽明之經脈而入於胃”。

Q0104諸脈俞:

1、 高士宗注:“行諸太陽之脈腧。‘脈’,經脈也。‘腧’,腧穴也是。太陽之氣,主通體,今行諸脈腧,而散於通體分肉之間。”

2、 黃元御注:“臟腑諸腧。”從之。

Q0104憤【月真】:

1、《內經注評》注:“憤瞋,憤然高起腫脹。”

2、《全本黃帝內經》譯:“腫脹突出。”

3、瞋,chen1,撐。憤【月真】,即憤然撐脹。

Q0105榮氣熱胕:《素問懸解》卷五《風論》作“營氣熱胕”,黃元御注:“申明癘者,經脈之氣,不和於營,風氣相搏,搏而為熱,致有營氣之熱,在於腐肉之間,其經脈之氣不清,故使面王之鼻柱壞而周身之毛色敗,以致面板瘍潰,而為癘風。”

Q0105或名曰寒熱:王冰注:“始為寒熱,熱成曰癘風。”

公眾號:其人頌經